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5
2022-07-16
2022-07-15
更新时间:2024-01-26 10:26:2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07-16
2022-07-15
2022-07-15
2022-07-16
2022-07-15
塔拉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虽然是自传,但情节跌宕起伏,足以诱使你一口气读完,同时全篇类似反思一般的议论又是有力的,合上书后,你会思考的问题有很多:教育是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家庭对自身的成长占了多少分量……
当然,读自传体的作品,要保持一种批判思维。作家为了文学效果,往往会对某一方面的事实进行修饰和夸大,也会隐瞒另一些他不愿被知道的事实。但这样做是无可厚非的,捧起一本书时,我们想读的是一个能引起共鸣和思考且吸引人的故事,而不是只陈列事实的像新闻一样的东西。
最先吸引我们的是情节,塔拉作为一个17年从未进学校读过书的女孩最后成了名校里的学者。巨大的反差是好的故事的特征之一,这也激起我们生而有之的好奇心——这个过程,到底发生了什么?
成长在大山之中,父亲有精神疾病,哥哥有暴力倾向,母亲的妥协不顾……构成了塔拉成长的土壤。对于年幼的塔拉来说或许是痛苦的,但这些对于塑造她早熟、独立、坚强的人格确实缺一不可的。
成长的每一步,就是教育的每一步。教育不仅仅发生在学校,发生在家庭,还发生在自己,发生在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所为。
命运最终会走向哪里,现在我们还不能知道,但在未来,我们会发现,那一刻所在的位置就是曾经自己选择到来的。如果你对生活不满,那就努力去改变它。如果你觉得生活还凑活,那你一生也就凑活着吧。
塔拉最终成为历史学家,不让我意外。历史可以让我们清醒。多少伟人都是在悲痛与不幸中成长起来的,他们也如塔拉,在坎坷不平又不失希望的人生道路上,进行自我教育,实现生活的一次次跳跃与飞翔。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睁开眼睛看世界!
这是本很厚的书,之所以能够这么快看完,是因为作者写的太吸引人,如果不是有其他事情要做,我可能会一口气读完。
这本书讲述一个在17岁之前没有上过学,没有受过正规教育的女孩,最后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剑桥大学的哲学硕士、哈佛的历史博士。书中她详细讲述了这个转变是如何完成的,一路以来发生的故事和她的心路历程。
在读的时候我一直很不厚道的想,为什么作者有躁郁症的父亲,和经常打她的哥哥肖恩,还不死?这次会死吧?可直到书的结尾,她的父亲和哥哥也并没有死。
因为这是一本传记,不是一部小说,所以故事结尾是事实的存在,不受作者或是任何读者左右,这让我突然觉得,也许世界真的如《哈佛中国哲学课》中阐述的:
“孟子认为,我们如何生活,如何做决策,归根结底在于我们如何看待自身生存的这个世界:我们相信它是连续稳定的,还是相信它是不可预测的,变化无常的。”
看了太多坏人终将受到惩罚,好人终将得到幸福的电影、电视剧,会让我们默认,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有因果的世界,而事实也许并不是如此。?
我们相信自己的价值体系,对于一切超出体系之外的东西,都希望他们承担因果,来以此证明自己价值体系的正确性。
虽然书中作者原生家庭的错误很明显,但是他们并没有受到错误的惩罚,事实是他们反而获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部分看着格外的矛盾,之所以觉得矛盾和不爽,就是因为这故事的发展没有应了我们固有的因果体系,超出了正常人的认知。?可能书籍的英文名educated,更能表达书籍想要表达的内容。更好的教育,更多的知识和阅读,可以让我们明白世界有多么大,让我们了解,世界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是那样的不同。
我是一个本科生,周围很多朋友也都止步于本科教育。大学本科是很多人教育的终点,但也许那只是一个起点,甚至连“思考”都没有真正的开始。
大学本科及之前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实在太短,仅仅是能够让人在日常中,在他生活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而已。对于这个世界,其实是没有概念的。而作者,用她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教育如何让她打开了看这个世界的眼睛,一切因此而变的不同。
对于我们生存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人的存在意味着什么,最近我常常在思考这些。答案没有唯一的,都对,也都不对。可能和我最近看的《中国思想史》以及之前看的一些关于思想的书籍有关。
不同时代的人,有着他们信奉的唯一的标准,而在今天看来,那些标准并不是真理,也不是唯一的存在,只因人的生命有限,在一个世纪中,更容易被当时主流的思想所影响。
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一个关于“无意沟通”的概念,指的是:
“有时,人们事实上在与别人进行着信息交流,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沟通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是无意沟通”,
文化背景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这种无意沟通实现的。儒家对中国人礼仪的影响,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当我们可以跳出这个文化背景,再来看这个社会,这个世界的时候,一切又可以有不同的解释。就像这本书的作者,走出了她从小生活的那座大山,世界就向她打开了。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1000字!
逃离,找到新的信仰。
在人生即将步入25岁的前两年,我每天每天在跟自己说的是“快逃”。昨天还在写,我的每次逃离都是没有目的的逃离,并且逃离本身就只是逃离,而逃离过后又陷入原来的牢笼。
我一直没有跨出找信仰的那第一步,因为懦弱,又因为着急。着急丢掉原有信仰怎么继续目前的生活,着急生活的不可控和改变。着急又懦弱是我自己为自己总结用亲手贴上的标签。
我在阅读时感到感动,那种感动就像是见到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气势磅礴的日出,或者就像是书的封面,作者童年,少年时候生活着的那个山谷,山本身就是作者书写的笔。
“他们信仰虔诚,而我们身体力行”。这对我触动很大的一句话。他是概括,概括塔拉在这里生活的那十几年的本质是什么。是父亲引导下的“身体力行”。她很久以后才接受自己拥有“不确定”的权利,可其实,没有允许自己不确定之前甚至都没有拥有感受的权利,所有的决定都交给了上帝。最重要的,我身边就有这么一位与塔拉父亲身体力行所类似的长辈。这是一件极其让人奔溃的事情,以至于在我面对她的时候我需要做好心理建设——我的奶奶。她是信仰佛教至极的人。读到塔拉的那一章节我马上就想起了我的奶奶。同样的她身体不适的时候父母将其送至医院途中她在讲的仍旧是要去某个能够显灵的“菩萨”那里求佛,并且对待医疗极其不配合甚至充满咒骂。种种我都不忍再描述更多,很显然,只是这样的行为也给作为亲人的我们带来了一些很不好的感受。
肖恩,这个曾今带着塔拉在洛杉矶州际公路上吃奇多的哥哥所带来的冲击不比必像慢性毒药一样父亲的思想所带来的冲击小。他曾经叫塔拉小妹,和他一起看电影,一起工作都是可以回忆的快乐。“小妓女”“鱼眼睛”这些都是他留下的痕迹。甚至在成年后再次面对他们也会希望16岁的自己能够再走出来,一个不会被伤害的女孩。
之后去剑桥去哈佛,一开始的改变是无法适应的,我为她着急,“快逃吧,快丢掉这些”。可事实是哪有这么简单呢,反思自己那些已经给你机会变成更好的人的时刻你有抓住吗?
那个能够再哈佛屋顶笔直站在风里的人可以是你吗?
看完书才发现在最前面写着献给泰勒。泰勒的旧唱片,泰勒积攒五年的铅笔屑。都是回忆时候明亮的东西。
这些事情好像都不能谈原谅或者不原谅,对于父亲,母亲,肖恩,还有后来一起反抗又背叛的亲人。塔拉说她是背叛自己家族的那一个人。不是,就算是也没关系。不要背叛自己的灵魂,找到新的信仰。那将比驯服一匹马,从大机械上摔下来都恐怖和艰难的多,一个人是真的要从自己的经历走出来。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全新的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塔拉·韦斯特弗
她,是一个平凡无奇的大山女孩;她,曾站在山脚下,眼前是一座看似无法翻越的大山;山的那边,是教育,是希望,是新世界;她,曾不断徘徊;但是她,跨越了。
她就是塔拉·韦斯特弗。她在17岁前未曾踏入教室,却成功地进入了哈佛、剑桥,获得了硕士、博士学位。
许多人只看到她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从未知道,她逃离的是怎样一座大山?她付出的、放弃的,究竟有多少?
塔拉原是被她生活的这座大山所塑造的,她曾经十分相信父亲。但是,在父亲所认为的世界末日到来时,世界没起任何变化。在她经历了二哥肖恩的无数次暴打后,父亲依然包庇肖恩。城里外婆的礼仪、三哥泰勒的离开、其他人幸福的生活都让塔拉意识到——父亲也许是错的。她开始要求上学,真正地接受了教育。而越是了解大山之外的一切,塔拉越是意识到大山之内的愚昧。她曾试图改变家人的观念,但是他们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她曾无数次想过要不要放弃新生活,换取家人的亲情。但是她逐渐地明白,父亲想驱逐的,是她自己。在三哥泰勒和五哥理查德以及其他人的支持下,她选择了离开了大山走向新世界。塔拉和两个哥哥飞往了自己的山,获得了博士学位。她另外的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则留在了大山,为观念腐朽的父母打工。
塔拉的全家人过着两种不同的生活,是因为教育。教育让塔拉客观地了解了山外的世界;让她看清了不同人的善恶好坏;让她接触到了思想先进的老师和同学;更让她挑战到了那些所谓的“真理”。以至于塔拉后来说:“那是教育给我的新世界,那是我生命的无限可能。”我想那些对教育不以为然的人应该看看塔拉的经历,看看教育的力量有多么强大!
这本书讲述的不只是教育的力量,更是追梦的勇气。我们每个人都像一只鸟,有一座山是我们渴望去的,但在我们周围,总有一座阻困住我们的大山。有些鸟待在贫穷之山,想去富裕之山;有些鸟待在孤独之山,想去热闹之山;有些鸟待在罪恶之山,想去正义之山;有些鸟待在疾病之山,想去健康之山……塔拉就曾待在愚昧之山,想去教育之山。如果你问塔拉是什么时候走出大山的?我会说:在她开始想要走出大山的那一刻,她的心就已经迈出第一步了,之后和家人的决裂,也只是她循着自己的心的方向走罢了。当一座大山限制我们的时候,就是该离去的时候了。我们要下定决心,让心先去探索自由的世界。不要让阻挠我们的大山像包袱一样牵制住我们。因为它们太重了,难以拖走,它们难以被改变成我们喜爱的样子。
然后,我们当像鸟,飞往自己的山,勇敢地做自己。
作者描述了她的成长经历,其父亲将医院、学校视为政府的阴谋,这也是塔拉和其兄弟姐妹未在学校接受教育以及生病也从不去医院的原因,父亲的偏执,哥哥肖恩的"可怕",母亲的动摇都能深刻体会到塔拉所处的环境。其父亲所具有的“信仰”对他们子女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偏执、恐惧、驯化、教导...
这本书越往下看越有让人看下去的欲望。
凌驾于信仰之外的“控制”
“囚禁”在父亲眼中的世界
自我解脱与妥协中的挣扎
挽回与不确定当中的坚定
杨百翰、剑桥、哈佛
我感受着作者感受的一切
书中并未完全呈现出塔拉求学过程中的艰辛与挫折,但我完全能够想象她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内心的纠结。
难以想象她自我斗争的过程,况且是站在家人的"对立面",她很了不起。
它让我看到了可能性,尤其是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是反思自我的一种警醒与希望。
我一直坚信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最为重要,即使是老师,也不及父母教育的重要。很庆幸我拥有一位辛劳又疼爱我的父亲,严厉又开朗的母亲,温柔又坚定的姐姐来陪伴我成长。
在面临任何问题与困难的时候,我都深知我背后永远有他们,她们永远最爱我。
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而我也应该坚定而勇敢的去寻求自己。摒弃自怨自哀。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无论是开心抑或悲伤、成功抑或失败,都应向前看。
虽然现在的自己
好像真的很差劲呢!
确实很差劲!
但是还没到深渊的地步,再往回拽一拽,还有回旋的余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