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8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更新时间:2024-06-20 17:36: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4-01-28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4
2022-07-13
下雪了,下雪了,大地好像盖了一层白白的棉被,我和爸爸一起看着外面的雪景,这时我不由得想了一首诗“钟南望余雪”,便大声嚷道:“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爸爸夸我背得真好,我指向远方的铁塔让爸爸看,问道:“爸爸,你说那铁塔像东方明珠吗?”爸爸笑着回答我:“是的,真像。”河水里倒映着松树、小桥和船,松树就像圣诞树一样,那座小小的拱桥就像月牙一样。突然,在我的面前有一道红光闪过,仔细一瞧,原来是路灯亮了,雪花在灯光中飘过时就像火花一样闪闪发光。我把头伸出窗外向上一看,天空灰蒙蒙的一片,现在是白天吗?现在是傍晚吗?我又慢慢低下头,看到树叶怎么会变成一朵朵白色的小花呢?有的树白里透绿、晶莹透亮,漂亮极了!
细细瞧着近处,小雪花有时像秋收季节扬谷时打起的小米粒,有时像蝴蝶一样在空中漫舞,落到路面上就看不见了,有的像小虫子一样,东找找西找找,好像丢了什么东西似的。雪花有的是爸爸,有的是妈妈,有的是爷爷,他们好像一家人很快乐的在天空中飞来飞去。
我听到外面呼呼的声音,那是雪在说话喀吱喀吱,雪在说啥呢?仔细听雪在求小朋友们慢点走留给我一行吧,等春天来临我再踩着你的脚印回家,吱喀吱喀。
又像是听到了冬爷爷提醒我们快点穿上棉袄,出去打雪仗,堆雪人和滚雪球吧!我家的后面有几根电线杆平放在地上,上面也铺满了雪。
我想起我的老家肯定积雪多多,外面的路上、树上、房顶上的每个角落都积满了雪,也许河面上已结满了冰。
我想起东山上的雪景会更美,种在山上的那些树一定会很白很白,倒映在太湖里,分不清哪里是山、哪里是水。
我好像听到远处的汽车里播放着美妙的音乐┈
今天,又下雪了,只一瞬间,万里江山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我和雪似乎有缘,一见到雪,就由衷的喜悦;一见到雪,所有不愉快的心情都消逝了;一见到雪,我就什麽都忘记了,只想扑进雪的怀抱,和雪融为一体。
此时已临近黄昏,朋友约我去玩雪,来到了楼底下,我被眼前的美景深深的陶醉了:夕阳给银色的雪上度上了一层柔柔的橘黄色的光,雪在夕阳的照映下,反射出银色的光芒。那种美,用什麽语言也无法形容。走在被雪覆盖的路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只感觉到脚底下软绵绵的。雪花从天空缓缓的飘落,一片接着一片,轻轻的,缓缓的,软软的,冰冰的,凉凉的。
雪是纯洁的,那麽白,那麽美,像小孩子纯洁的心;雪是晶莹的,洁白无暇的身躯映着昏黄的灯光,闪闪发亮;雪是无私的,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柔弱的雪花用自己娇小的身躯为小麦撑起一片无忧无虑的天空,让小麦安全度过严冬,让农民伯伯来年获得好收成;雪是有生命的,它们可不是老老实实的往下落,瞧,有的打着旋儿落下来,有的几个包成团往下坠,有的东飘西飘了半天,才恋恋不舍的落下来,有的……这场大雪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但是,比起雪给我们带来得喜悦和快乐,它带给我们的麻烦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想着,走着,不知不觉来到了约定地点。一抬头,望见了朋友,隔着纷纷扬扬的大雪,我们相视一笑。
雪,自古以来有多少诗人、赞美过它。
天灰蒙蒙的,犹如被炊烟熏黑的一般。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落了下来,我知道,一会将会有一场大雪落下来。果然,在大雨之后,雪花,天女散花一般地飘落下来。那一个个八角的雪花,悠悠地荡下,仿佛一只只小伞纷纷落下。
看,那一只只大蝴蝶纷纷落在树上、路上、屋顶上……
树上,所有的枝条都开满了洁白的梨花,又好像有谁在默默地无私奉献,在树上挂满了银条。在路旁的那一排排松树,仿佛是一个个保卫边疆的哨兵,只是多加了一层外套。看他们那挺拔的身姿,不由得让你肃然起敬。
那远处的山,头顶着一顶洁白无瑕的帽子,山腰被棕绿色环绕着,一道道云,好像是为大山装扮的。美意村地,每一棵树,都显得那么纯洁、美丽,像天真可爱的的小姑娘。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对呀!夜雪,就是那么沉,可我们这的雪,不像诗里的'那么沉,它是那么温柔,是轻轻的覆盖在那一棵棵树上,就像白色的披风轻柔的披在身上;大地像铺上了雪做的大白地毯。看,行人穿的多么厚,像一团棉花。在路上行走时,就像棉花团在街上滚动,滑稽极了。
看,雪是那么美啊!我都陶醉了。
雪是冬天的使者,洁白的象征,它以自己独有的身姿装点着大地。像玉一样洁,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从天空中纷纷扬扬的飘落,把这美丽的世界装点得“银装素裹,分外妖娆”。
清晨,我走在路上。突然觉得脸颊一凉,抬头望去,无数颗米粒大小的雪子纷纷降下,有的打在屋顶上,“沙沙”地演奏着冬日交响曲;有的打在树枝上,调皮地翻了个跟头;有的落在了地上,高兴地蹦来跳去。渐渐地,这些顽皮鬼都溜了,化作了清澈的雪水一个劲儿地往土里钻。
这时,飘下来的不再是雪子,而是雪花了。像一片片鹅毛,纷纷扬扬,飘飘悠悠,宛若一群穿着白纱裙的小仙女,牵着那轻柔洁白的舞裙,向人们展示自己的芳姿。一时间,色彩斑斓的世界已变成了粉妆玉砌的童话王国。
我伸出双手,接住几片洁白的小雪花如获珍宝似的欣赏着它们:多么可爱的小雪花呀!比点点晨露都要晶莹,比丝丝秋雨都还要细密,简直如玉屑办无瑕,让人爱不释手!
雪花在空中嬉戏着、飞舞着,它净化了世间的一切尘埃,送走了严冬的寂寞,它自由地来,潇洒地去,多少著名的诗词都赞美过它:“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多么俏丽呀!“瑞雪兆丰年”,它还是丰收的预言家呢!
雪渐渐地小了,空中零星地飘着几朵绒毛似的雪花。我有些好奇的张开嘴,迎接飘落的雪花,六角形的雪花轻轻地落在我的舌头上,那种清凉的感觉一直沁到心底,润醉了我的心田。
过了一会儿,雪停了。整个大地好像被一层银纱裹住,又好像被一层薄雾笼罩着。路旁的松树上挂满了“水晶屑末”,发出耀眼的光芒。如果你的赞叹声惊动了树枝上的小鸟,那“水晶屑末”将会如晨雾般挥洒,无声无息地融入大地;如果你顽皮地摇了摇树枝,那“水晶屑末”会发出“叮叮当当”清脆的响动,让你陶醉其中。不过,谁也舍不得去摇树枝,因为大家都不忍心破坏那无瑕的“水晶”工艺品。
多么美丽的雪景啊!我沉醉在这美妙的世界里,感觉雪是那样的可爱,那样的亲切,这真是一场瑞雪啊!
今天早上大约8点多,下起了雪,我站在窗户里,观赏着这美丽的雪景。
雪儿们把大地盖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好像怕大地冷呢!远远望去,“山舞银蛇”好像变成了一个粉装玉砌,充满诗情话意的世界。门口的树上有许多雪,像一棵棵小玉树。
下雪天,最快活的还是孩子们。小朋友在雪地里玩的可高兴了,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有的滚雪球……整个小区沉浸在欢声笑语中。雪儿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它们无私奉献,给孩子们带来了欢乐。
雪越下越大,如同柳絮一般,银一样的白,玉一样的润,一朵朵、一簇簇,纷纷扬扬、冉冉飘落,闪着寒冷的银光。人们常说雪无情,正是它无情,才冻死了那么多害虫,保住了庄稼的生长。
这时,一片雪花沾到窗户上,又立刻化了。雪也许会在停了以后,很快就化了。我真有点舍不得它们化掉。但是,雪终究会化的。但它短暂的“生命”却能够保护植物,湿润并清洁空气。我认为它是最无私的,它在默默地奉献着它的“一生”。我想,人的一生也是短暂的,我们要珍惜。
多美的雪啊!
我冲出家门,展开双臂,在地上旋转起来。啊!下雪了!那一片片雪落在手心,如柳絮,似梨花,漫天飞舞,飘飘洒洒。我闭上眼,使劲吸吮着雪的香甜,沉浸在白色的世界中,仿佛雪可以洗去我的.杂念,让我聆听心灵花开的声音。
是天上的哪个仙女,打翻了王母娘娘的雪篮子,让雪下得如此酣畅淋漓,仿佛可以让我回忆美好的曾经:妈妈给我戴上亲手织的手套,拍拍书包示意我去上学吧,然后看着我雪中的小脚印久久不肯离去,那脚印似乎是人间最伟大的艺术品,给妈妈带来了无数欢乐;爸爸带着我在雪地中用扫把和铁锹为人们开辟小路,面对人们的赞扬和感谢,我俩对视一笑,大声地说:“不客气!”小小的心因得到了肯定而十分满足。往事如电影般在眼前放过,我又一次笑了。
我跑向了田野里,一望无际的白色里,有我的欢乐。我坐在爷爷的怀里,听爷爷讲她自己的故事,无意间嘲笑爷爷的头上、胡子上都是雪,像圣诞老公公一样,爷爷小声说:“不是雪,是爷爷老了。”我喜欢圣诞老公公,更喜欢爷爷,希望可以永远和爷爷在一起。我想说却没有说出口。
雪下得更大了,纷纷扬扬,地上的积雪有10厘米厚了,我想起了我的朋友,骑自行车送我回家,只因为怕我摔倒,那车辙印见证了我们永恒而纯洁的友谊。
雪还在下,我看到了梅花在悄悄绽放,我听到了花开的声音,我尝到了回忆的美好,我感到了心灵的宁静,触摸到了温暖,体会到了冬雪中暖暖的爱。
雪是爱的象征,冬(懂)雪就是懂爱,在这个温暖的冬日,你懂爱了吗?
第一次去金寨县进行脱贫攻坚主题创作的采访,是20_年10月9日,举国上下,仍然沉浸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氛围中。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小城,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旋律循环往复地回荡在大山深处,渲染出老区特有的气氛。
大别山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呈东南朝西北走向,为长江与淮河的分水岭,主峰白马尖海拔1777米。大别山东视南京,西隔武汉,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的诞生地,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而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是—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于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在金寨历史上,曾有过三个“十万”:十万儿女参军;十万亩土地被淹没;十万人成为水库移民。土地革命时期的金寨,人口不足二十五万,参军参战的却有十万,最后幸存者仅七百余人。新中国建立后,为了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号召,金寨人民舍小家、为大家,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了三个当时最繁华的经济重镇、十万亩良田和十四万亩经济林,十万群众离开故土,成为水库移民。战争留下的创伤,和大面积沉入水底的土地,使金寨人民长期生活在贫困之中。
20_年,金寨县被列人大别山区域扶贫集中连片开发重点县,大别山人民开始向贫穷宣战。历经坎坷,砥砺奋进,20_年金寨县由区域扶贫转变为精准扶贫,这片红色的土地终于获得了新生,进入壮丽的新时代。
有太多太多的人物,让我感动;有太多太多的故事,值得书写。
一
立夏节起义之后
小小南溪镇
有5000多人参加了红军
他们中有14人
后来成为共和国的将军
1
天有些阴,亦晴亦雨的样子。从南溪镇政府出来,一路向东18公里山路,下午一点多钟,我们的车子进入位于南溪镇东南方的横畈村。
这是个离南溪镇最远的一个村,20_年“出列”。经过长时间的采访,我对脱贫攻坚的一些用语已经很熟悉了:“出列”是“县摘帽、村出列、户脱贫”完整序列中的一环。村部是20_年新建的,外观很现代,理念很先进,设施很齐全。村部前面是一个小广场,安装有各种健身器材,路灯、石径、标示牌和爱惜花草的贴心小提示,使它看上去更像一个城市的街心花园。
虽是山路,但通往横畈村的道路很好走,是“村村通”道路的拓宽。20_年7月,我在安徽省“民生辦”同志的陪同下,沿着四通八达的“村村通”公路,南至皖南的大山深处,北至淮北平原腹地,对安徽省正在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实地采访。“村村通”是33项民生工程中重要的一项,从20_年到20_年,安徽省投资150亿元以上,新建、改建农村水泥(沥青)路6万公里,基本实现了全省所有建制村通水泥(沥青)路的目标,受惠人口5000多万。但基于当时的财力物力,“村村通”的路面宽度仅3.5米,不几年就严重跟不上农村的发展。春节期间,很多从城市打工回来的人,都是开着自己的车回来,在3.5米宽的“村村通”路面上会车,实在是困难。所以后来,很多地方把“村村通”道路拓宽。一般的村子,是拓宽到4.5米,而横畈村是拓宽到5.5米。徐幼红很得意这一点。而20_年的“出列”,将横畈村的贫困发生率由23.22%下降到了4.3%。我去采访的时候,他们村上半年又有12户脱贫,贫困发生率已经降到了0.2%。全村没有脱贫的,仅剩下5个人,2户人家。
“噢?”我很好奇,“那是因为什么呢?”
金寨县20_年的脱贫标准,是人均收入3700元以上。祖孙三代的那一户,有个“一亩园”入股项目,年收益20_元;光伏入股,年收益20_元;横畈村以资产收益的60%用于贫困户分红,这对这个家庭来说,也算是一笔较大的收入。这户一家3口,都属于特困供养人员,和“五保户”有所不同的是,他们基本上都是“失能”的人。“失能”是指失去了劳动能力。
踏着满地金子一般的落叶,我们直接去了傅卫兵的家。银杏树的落叶,在太阳透出云层的一瞬,发出闪闪的金光。一路上,有时能看见自然繁衍的古银杏群,苍郁庄重地站立在山坳间,或是站在高高的山坡上。银杏枝干虬劲,叶形独特,虽历经亿万年风雨,却并不沧桑。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一种华丽之美。尤其深秋季节,天气一天天转凉,它美丽的扇形叶片镀上一层金色,这时候的银杏树真是又高贵又端庄。
55岁的傅卫兵早早地迎了上来,看见我们走近了,便将截了肢的右腿倚在腋下的拐棍上。
傅卫兵的个子很高,衣衫整洁,看上去文质彬彬,一副乡村知识分子的样子。他的右腿是上初一那年出的问题,骨瘤,先后几次手术,最终也没能保住,到底还是在膝盖之上截了肢。
傅家的小院收拾得真干净,而且充满了情调。金灿灿的菊花在廊前怒放,通往村道的石径两边,居然铺满了厚厚的萱草。在农村中,很少见到有人在自家的院子里种植萱草,它更多地出现在城市的公园中。萱草别名众多,有“金针”“黄花菜”“忘忧草”“宜男草”等等,在中国古代,它象征着母爱,在欧美则象征着被遗忘的感情。从盛开的金菊和大片的萱草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男人纷繁的内心世界,和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我刚一表示想去他的茶园看看,他就已站起身来,拄着拐在前面给我们带路,走得飞快。茶园就在边上,虽说已经过了采茶季,但茶树仍是绿油油一片。采茶的季节,傅卫兵把拐靠在腿边,坐在一个小板凳上,一上一下,一左一右,采得飞快。想象一下都能感到,那是很美的画面。他还拾掇了几块小菜地,种一些时令蔬菜。说话间他再次支起拐棍,飞快地走在前面,给我们带路,说是领我们去看看他的菜园。菜地里种着大头青、菊花白,还有一畦子小葱,绿油油的,特别养眼。
“怎么浇水啊?你腿脚又不方便。”
村里为了照顾他,把自来水管铺到了他家的屋后,他指给我看,就在菜地旁边。没事就上茶园,或是上菜地,浇浇菜,剪剪枝,听听鸟叫,看看云天。在和他的交谈中,我很受感染,很是感动,为他的整洁细腻,勤奋乐观。采访期间最大的感受,就是人的精神面貌的变化,中国农民的形象在我心里彻底改变。傅卫兵的住房属于政府的危房改造项目,政府一次性补贴了2万元。门前的地平和道路,是村里利用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专门为他修建的。他负责管理的公厕,也离他家不远。这是村里的公益性扶贫岗位,报酬一月500元。当然,他还参股了“光伏”扶贫项目和“一亩园”。
“一亩园”和“光伏”扶贫项目,都具有很强的创新性。20_年,金寨县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县该年度出列贫困村50个7481户,有23575人摆脱了贫困。在脱贫攻坚中,金寨县鼓励贫困户走自身发展的道路,傅卫兵就是身残志坚的典型。他已经连续几年都拿到了村里的最高奖励:贫困户年创收达到3000元以上,村里奖励1000元;年创收达到7000元以上,村里奖励3000元。
“我就认准一个理:多种多养,劳动挣钱!”傅卫兵说话的口气十分自信,一点也没有贫困和残疾带来的自卑感。虽然没有结过婚,一直是一个人单过,但他穿戴得整整齐齐,收拾得干干净净,头发梳得一丝不乱。采访中他拿出手机,点开光伏电站的页面,给我看他当天的收益。他每天都上来看看自家光伏板的发电量,算一算这一天能有多少钱。时近中午,天有些阴,没有太阳,所以只发了3.9度电。最高的一天,竟然发电17度,连他自己都吃惊。入股以来,傅卫兵的光伏电站已经累计发电14982度。
廊前的两大蓬菊花,在初冬的季节里仍然怒放,“看茄子”金红金红,而傅卫兵的笑容尤其动人,尤其温暖。这个男人最感动我的,是他眼中的笑意。和我说话时,他一直面带微笑,对生活充满了感激。他的右腿在截肢以后,仍然毛病不断,年年看病都要花很多钱,但是县里出台了健康扶贫政策,医药费报销的比例很高。他的老母亲患有各种老年病,他为她办了慢性病证,100元医药费,自己只需要付5元。
他母亲胡国珍,今年已经80岁了,我们说话时她就在边上坐着。因为听不懂普通话,她只微笑着点头,始终不插话。她属于五保户托养,一月有170元的护理补贴;五保户电费补贴,一月10度电;高龄补贴,每年300元;库区移民、生态林业、农业补贴等等,一年算下来,也有不少钱。
这个从我见到起,就一直面带微笑的男人,第一次眼中有了泪花。
得益于城乡公交一体化,还有十几天公交车就要通到横畈村了。傅卫兵打算一通车,就带他的老母亲去一趟梅山。梅山是金寨老城所在地,老母亲有很多年没有去过了。从横畈村到县城,5元钱车费,但母亲不用花钱,县上有政策,70岁以上老人乘车全免。没有什么不方便的,站台就在村边上。村里因为他,专门修了一条残疾人通道。说到这里,傅卫兵又开始泪光闪闪,半天说不出话。
2
傅卫兵手里的“兑换券”,是通过积分获得的,可以到村里的“振风超市”兑换商品,主要是米面油盐,还有牙刷牙膏、洗发水和肥皂等生活用品。
横畈村的“振风超市”,和大畈村差不多,因为全县的“振风超市”,其规模大小、物品专区设置、门头店招和装修规格等等,都是全县统一设置,統一运营,一年一授权。而店内的专区物品,也都是统一以积分形式明码标价,价格相同。
建“振风超市”的经费从哪来呢?据说全县每年投入振风超市的资金在600万至1800万,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字。看了相关资料,这才知道,原来是通过政府招商,引进了正威集团,来支持和支撑振风超市的正常运营。当然,县乡财政每年也有专项资金配套,按照当年实际产生费用进行支付;村里也通过统筹,筹集一部分村集体经济收益,作为配套振风超市建设和运营的费用。
采访中我发现,金寨县对振风超市非常重视,由县委宣传部、财政局、审计局三家负责监管,定期考核评估,每季度至少开展一次监督检查,检查结果作为乡镇宣传思想文化、精神文明建设、脱贫攻坚考核的重要依据。
而振风超市的带动作用也十分明显,20_年上半年,全县上“红榜”的人数已经超过3500人,逐渐在全县范围内形成了“我做好事,我光荣”的社会气氛。
每到一地,只要时间允许,我都会进到村里的振风超市看看,主要是看兑换每件商品所需要的积分。一袋2kg的超能洗衣粉,需要25积分,一瓶200ml的雨洁洗发水,需要12积分……上个月通过评比,傅卫兵获得了190积分,一次花不掉,可以留着慢慢用。自从搞了振风超市以后,好人好事多起来,孝老爱亲、乐于助人在全县蔚然成风。镇与镇、乡与乡、村与村、人与人之间,也形成了相互比拼的浓厚氛围。比如果子园镇村民田显主,在路边拾到了一个皮包,里边装有2万元现金。田显主毫不犹豫地将失物送到了派出所,他也因为拾金不昧,获得了50积分。他拿到积分后,一直舍不得去超市兑换,因为在他看来,积分的精神价值远远大于物质奖励,这一点他非常看重。
问题是那些上了“黑榜”的,不光是在自己村里的“红黑榜”上曝光,还同时在“信用金寨”这样的全县平台上曝光。据说我到之前,全县已有500多人上了“黑榜”,很多人在曝光后积极主动认错,申请撤销黑榜,形成了很强的一股向上向善,见贤思齐的良好乡风。
在所有的乡镇中,果子园乡文明办的“红黑榜”创评活动最是大张旗鼓,因此也引发了各种议论。有的说红榜还好说,评黑榜是什么意思啊?纯粹是没事找事,人为制造矛盾!按照榜单规则,游手好闲、四肢懒惰,不孝顺父母、不赡养老人;不信守承诺,无理取闹、散布谣言、招摇撞骗;在金融信贷交易等社会活动中有欺诈行为与不良记录、造假贩假,在社会和公众中失去公信力等等,凡符合上述一条者,皆可上“黑榜”名单。在第一榜公示期间,有很多上了黑榜的人打电话,找关系,托人情,看能不能把自己的名字从榜上撤下来,闹得沸沸扬扬,招来很多骂声。果子园乡文明办顶住压力,只讲原则,不讲人情,同时做好解释工作:如果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自己的行为有所改正,乡、村将会根据实际情况,按照红黑榜撤销流程,及时将名单从黑榜中撤销,并进行公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果子园乡共出季度榜2次16榜,半月榜3次24榜,评选红榜人员427名,公布黑榜人员99名。
做好事有奖励,做坏事上黑榜,有奖有惩,奖善罚恶。“振风超市”很好地引导了村民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提高,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方面,起到了很好的积极带动作用。
3
和傅卫兵一样,熊棉龙也是身有残疾。他在年轻时一只眼睛就已经失明,是右眼,因公。那年他才22岁,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一下子接受不了,很长时间生不如死,意气消沉。
67岁的熊棉龙,说起这一段时,仍然很痛心。
他是在修8301军用机场时受的伤。当时他在工地上负责放炮,一个炮眼点燃后总也不响,他以为是一只哑炮,就跑过去处理,结果刚凑上前去,就“砰”的一声爆炸了,一张脸炸得稀烂,右眼失明。
8301机场位于大别山东麓,在淠水源头的独山镇。独山镇又称“将军镇”,曾走出过16位开国将军,有9处保存完好的红军时期革命遗址,邓小平亲笔题字的“六霍起义纪念塔”就屹立在这里。
那是熊棉龙的青春岁月,虽留下过痛苦的记忆,但也是他值得珍视,值得骄傲的人生。所以说起这一段,他的感情很复杂,既爱又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大别山人民都做出了伟大的牺牲和奉献,也由此形成了大别山的红色文化和红色传统。
和大别山很多男丁一样,熊棉龙也是过继给他大伯熊寿龙的。熊寿龙死的时候,他还没有出世。他是1953年生人,而他大伯熊寿龙早在1932年前后,就在张国焘的“大肃反”中被错杀。熊棉龙出生后,由家族决定把他过继给大伯,在族谱上顶熊寿龙的房头。
当时他大伯还没有平反,所以在生产队,他事事处处都低人一头。但从过继之后,每年阴历的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他都在大路边上给大伯烧纸。先是偷着烧,后来也就不避人了,因为在大别山,有很多这样的家庭。哪一年平反的,熊棉龙已经不记得了,平反后政府把大伯的尸骨移进了斑竹园烈士陵园。20_年12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南京祭奠大屠杀死难同胞之后,金寨县开始把所有死于“肃反”的红军指战员全部“招魂入墓”。
“如今的日子,还有啥话可说的?要吃有吃,要喝有喝!”
熊棉龙的家里老少5口,他和老伴,一儿一女,一个孙子。儿子媳妇都在无锡上班,15岁的小孙子也在无锡读初三,一年拿回来好几张奖状,贴得满墙都是。无锡的邻居太婆,特别喜欢他这个小孙子,只要考到前三名,都给他奖励。春节是一定要回来过年的,女儿在蚌埠工作,也和儿子前后脚回来,过完年初十,两家一起走。
农历正月初十,是熊棉龙的生日。
小孙子一个星期和他奶奶打一次电话。他生下来时没奶吃,是他奶奶一口一口喂大的,祖孙俩亲得很。孙子回来过年,奶奶会包一个大红包。如今手里有錢了,拿得出。光伏电站、一亩园、健康扶贫,加上各项奖补,都在他奶奶手心里攥着。熊棉龙告诉我,他家的住房没有享受上政策。我看了看,他的住房是一层半,有一百多平方米,装修得很排场,尤其是双开扇的棕红色大铁门,太阳一照亮晃晃的,给人一种富丽堂皇的感觉。
除了村里安排的公益性岗位,一个月500元补助外,熊棉龙还在村子里打工,工钱100元一天,当天结算。公益性岗位要求一月出勤满5天,超出了给奖励,熊棉龙月月出满勤,工作很勤勉。
4
由徐幼红陪着,我在村里村外转悠了好几圈。
1971年出生的徐幼红是退伍军人,来南溪镇横畈村任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之前,在梅山水库管理处发电分厂任职。为了斩断穷根,解决全村百姓持续增收的问题,他驻村不久,就与“村两委”集思广益,制定了《横畈村驻村扶贫工作队三年扶贫攻坚脱贫规划》:划出“进军线”,挂出“作战图”,把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作为横畈村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横畈村竹子资源丰富,但因在大山深处,交通不便,销售困难。徐幼红与竹制品公司“山佳竹木”取得联系,邀请公司工作人员到横畈村进行实地调研和勘察,一举解决了竹子销售难的问题。横畈村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而且是品质绝佳的高山云雾茶,但多年以来,因为未能进行深加工,均被外地客商低价收购,茶叶利润流失严重。针对茶产业,扶贫工作队以“粗茶精制”为抓手,积极争取整合上级资金130余万元,建成村集体茶叶加工厂,购置了瓜片、黄芽等茶叶精制设备。同时积极申报金寨县春茶炒制技艺培训点,以“师带徒”的方式,先后聘请了多名茶叶采摘、炒制专家,从整理茶园、修枝摘叶、后期炒制等方面,向贫困群众传授茶叶制作技艺。村里的老人们说,祖祖辈辈种茶、采茶、炒茶、卖茶,再好的叶子,都是一口大铁锅,没想到如今也能炒瓜片、炒黄芽,做出高档茶来了。20_年9月,南溪镇政府批准了《南溪镇横畈村集体经济茶叶加工厂资产折股量化试点工作方案》,将茶厂收益的三分之一用于贫困户分红,全村120户贫困户签订了分红协议。
茶厂投产以来,通过技术培训、收售茶叶鲜草等方式,提高了茶叶采摘质量与炒制技术,有效地带动了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通过茶叶产业增产增收。20_年初,金寨县水利局捐赠了139万株茶苗,横畈村又新建茶叶示范园400余亩。
采訪中徐幼红反复强调,脱贫攻坚,产业是根基。按照金寨县委、县政府“长短结合、以短为主、以短促长”的产业思路,横畈村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发展了茶叶加工、光伏发电、一亩园、食用藕种植、黑毛猪养殖等特色产业。
横畈村还结合县里的就业脱贫政策,积极引导具有普通劳力的贫困人群通过技能培训、劳务输出、公益性岗位“一户一岗”等方式,确保人人有技能,户户有收入。截至20_年底,村里共开设技能培训班10余期,培训200余人次,发放培训补贴近10万元,发放就业奖补资金约4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技能培训,让贫困户获得了“造血”致富技能。
每天,像曾大娘这样来寄土特产的老人家有很多。为了进一步整合横畈村产业资源,扶贫工作队不仅引导贫困户发展好产业,做好副业,还引导贫困户进行产业销售工作。村里结合就业扶贫驿站建设,先后在村文化乐园一楼,组建完成了电商超市布置,设立产品展示及快递收发台,完成了电商操作流程等制度的上墙,并明确了以扶贫工作队为责任主体操作,对经过村电商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建立销售台账。贫困户及帮扶干部充分利用“金寨农博馆”这一平台,通过电商销售模式帮助贫困户销售农产品,有力地激发了横畈村产业发展销售能量。
5
每天早上,徐幼红都要送贫困户家庭的陈梓萱上学。
和他一起在村道上走,能看到不断地有人走出家门,和他打招呼。母鸡带着小鸡崽,咕咕咕地叫着,跟在他的身后。家家门前的小狗远远看见他就迎上来,围在他身边转悠。一路走下来,跟着我们的狗群不断壮大,据说几个自然村的狗,没有一条不认识徐幼红的。每天早上,送陈梓萱上学后,他都要在几个自然村走上一遍,家家门前蹲着一条狗,都在等着他,见他过来了,就起身跟着走。
说到这里,村支书曾宪新忍不住笑出了声。
村道上的雾气很大,又到了该吃晚饭的时候。徐幼红领着我,一边走一边说。村支书曾宪新则走几步就停下来,随手捡起村道上的垃圾,看样子已经有点强迫症的意思了。
村道很干净,偶尔有一两张纸片和几根柴草。
曾宪新高中毕业后,就干起了乡镇企业。1990年前后,乡镇企业散了以后,他就自己做工程,在外面发展得不错。他是20_年入的党,20_年当选的村书记,之后就从外面回来了。“我是党员,组织上希望我回来,带着村里人致富,我不就回来了嘛。”他说得轻描淡写,但据说他回来干村支书,从经济上说,一年要损失不少收入。村干部一年的工资,是3万多元,和他自己在外面做工程,没法比了。
过去老话说,十里之乡,必有仁义,必有歹徒。危房改造的时候,也有个别贫困户听了旁人的教唆,非要让政府给他盖楼,否则就不在验收报告上签字。可政策不允许啊,反反复复地上门,反反复复地讲政策,结果省级第三方验收来了好几次,村里的危房整改才算合格。现在他们每一户,都发了住房安全鉴定书,把工作做到实处。
在扶贫实践中,“责任到人、规划到户”的“双到扶贫”,以及由此发展出来的“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不失为快速助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经验。徐幼红有一句话,“驻村驻到根上,帮扶帮到心上”。村里的聋哑人张家月,和人交流困难,徐幼红就经常往他家跑,一年帮他销售农产品近万元。还有一户贫困户,一头养得好好的大肥猪,突然就死掉了,把他心疼得不行。徐幼红知道了,就自己掏了3000多元钱,按照20元一斤的生猪市价,把它买下来,挖个坑埋了。20_年度金寨县“最美退役军人”评选,徐幼红榜上有名,让徐幼红在他的战友中特别有脸面。
6
天色完全暗下来了,狗开始趴窝,鸡开始上罩。有暮霭升上来,温暖静谧的乡村黄昏如期而至了。
村里的扶贫专员李双骑着电动车匆匆而过。之前我见到她,是在村部统计就业奖补与技能培训补助材料时。李双1990年出生,结婚没几年,孩子还小。几天前,她婆婆开刀住院,孩子没人带,而脱贫攻坚又到了关键时刻,天天忙得脚不沾地,所以路过我们身边时,她甚至没有来得及打招呼。她是县里通过第三方劳务公司招考,考上的扶贫专员,又通过努力,考上了县委组织部招考的村支书助理,享受乡村公务员待遇。金寨县像她这种情况的扶贫干部,还有很多。
天色已经完全黑了下来,我们摸黑往镇里去,山路崎岖,异常险要。虽说是新建成的道路,但九曲十八弯,稍有不慎,就可能冲进路边的深壑。一路上,徐幼红不间断地按着喇叭,防止对面有车子突然冒出来,躲闪不及。车灯如利剑,刺破山区的夜空,周遭俱是黑郁郁的山林,深不可测。
“囹”是囹圄的“囹”,这是古汉语留下的方言痕迹,这表达我还是第一次听到。经他指点,我果然看见在他说的“囹子”上面,有一层月光闪耀,而大片的河床都已经干涸了。
20_年8月12日到10月28日之间,安徽省平均降水量仅为83.9毫米,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同期第二少,仅次于1966年的73毫米;全省平均无降水日为65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高。全省有45个市县维持重度以上气象干旱,长江沿岸大部分地区,则出现了5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我进入大别山区之前,有关部门就已经紧急调购了火箭弹和烟条,并调集了3架增雨飞机驻场待命,准备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开展人工降雨作业。
一路走来,所见沟塘渠堰,全都干得见了底。全省5986座水库,有1452座水库干涸,其中梅山、佛子岭、花凉亭3座大型水库的水位已经低至死水位。
放眼全国,安徽已成旱情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但让我感慨的是,政府除了组织合肥等15座城市和九华山风景区开展飞机和地面立体人工增雨作业,并号召全省人民节约用水外,整个社会生活尤其是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城市里米面粮油供应充足,农村人心安定,村落详和。
二
袁自新家的门前
有很多绿色植物
呼应着山野间蓬勃的绿色
1
我到的时候,袁自新刚刚过了49岁生日。
一路向东,太阳很好,虽是初冬,但并不肃杀,大别山群峰耸列,给人一种庄严感。门前村是南溪镇的东大门,合武高速南溪道口下来的第一村。丁青路穿越而过,高速下道口与丁青路相连,交通极为便利。门前村下辖35个村民组,910户人家,人口3599人。虽人口密集,但土地资源丰富,行政基础很好,有党员62人。
门前是省、市美好乡村建设重点村,村民住房沿道路两侧分布,以主干线为主轴渐次铺开,中心村有一条新修的循环路。山区村落的层次感都很强,错落有致。全村总面积22081亩,其中山场面积18552亩,山林面积1542亩。只有很少的田地,仅1987亩。
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于茶叶、蚕桑、天麻、灵芝、菌菇等。早在20_年,这个村的人均收入就达到了6200元,不属于贫困村,袁自新家的情况比较特殊,是“因学致贫”。
中国人的传统,是“过九不过十”,因此袁自新过的,是50岁的整生日。不过,生日那天,他仍然在山上干活,给母亲买了一件新衣服,算是给自己过生日了。
他这是有点赌气,农村里不怎么主张女孩子读书。
说这话,也是笑话他没有儿子,就这一点,让袁自新受不了。没儿怎么了?没儿我日子也照样过,而且还要过得比别人好!他一门心思培养两个女儿,不管别人背后说什么。他的小女儿在南溪中学读高二,很快就要高考了。别看就在家门口上高中,一个月也要千把块钱生活费。成绩嘛,不算多突出,年级第17名。有时候发挥好了,也能冲到前几名,就看她这一年,自己怎么努力了。
说起两个女儿,袁自新很是骄傲。
袁自新的媳妇,正在门外的空场上晾晒四季青,准备腌咸菜。边上还有几大竹匾萝卜干,在太阳底下晾着。袁家的房子是自己装修的,大理石地面很漂亮,金红双开防盗门,屋里屋外都很堂皇,所以一開始对于乐会玲把我带到他家,心里很是疑惑。乐会玲是金寨县林业局党组成员、纪委书记,20_年5月任门前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住房和医疗问题都解决了,就没什么大不了的了。”乐会玲说。在村子里,袁自新的公益岗是油茶管理员,一个月有500元的岗位补助。
袁家大女儿“十一”长假期间回来过,专门来给他送生日礼物。小女儿平时不回来,一月回来一次。正是高考冲刺阶段,她已经想好了,报考医学院,或者是读师范,将来当老师。
袁家的门前有很多绿色植物,呼应着山野间蓬勃的绿色。
2
58岁的周世来,20_年脱贫,也住在这一排。
周家的门前,也有一大蓬菊花,金灿灿的,很是惹眼。
周世来的儿子在上海打工,丫头已经出嫁了,嫁在本县双河镇。
周世来家的中堂,确实很漂亮,给人富丽亮堂的感觉。不过住这一排的贫困户,家家户户都这样,也不稀罕。周世来的老母亲早几年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多亏媳妇孝顺勤勉,头上脚上,衣裳茶饭,收拾得齐齐整整,伺候得周周到到,所以在“好媳妇”评比中,她的积分是满分100分。村里人说,长年累月,你什么时候进这家子的门,都看到媳妇对婆婆满脸的笑容。
周世来的责任田,还在早先的山里头,离中心村几里地。也无非是种点稻子、油菜、花生和玉米。原先也喂了几口猪,后来都杀了,不是闹猪瘟嘛,全村剩下不到100口猪,都是“猪坚强”,不坚强活不下来。喂,当然还要再喂!但现在还不行,猪苗太贵了,24块钱一斤,一口一般是100斤左右,成本太大了,工作队现在也不鼓励村民去买猪苗,有风险。
周世来的老母亲,是20_年得的阿尔茨海默症。怎么知道的呢?工作队的乐队长来找她孙子,老母亲迎上来说:“啊,啊!你是来喊我兄弟啊?”对着孙子喊兄弟,差了两辈,这才知道得了病。不过也就头脑不清楚,其他各方面都还好,今年82岁了,能吃能睡。
周家的金红大门尤其排场,不是双开,而是四开,光这一个门,花了8000多块。周世来的儿子在外面搞装修,一年除掉吃喝,能拿回来几万块钱。周世来自己在村里有公益岗位,是护林员,一月500元。每年从10月1号开始封山,到4月30号结束,这期间他每天巡山,防止滥砍滥伐。防火期过去以后,是每月5天巡山。
因为母亲的病,两口子都不能出去打工。听见老母亲哼哼的声音,周世来妻子手抓一把芹菜,满脸带笑地从厨房跑出来,跑进婆婆的房间。
隔周家不远,住着汪光平一家。61岁的汪光平,20_年脱贫。
这一连排三户人家,都挂着鲜艳的红灯笼,一问才知道,是刚刚搬新家。
汪光平是20_年新进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他得的是食道癌,到合肥化疗,花了十五六万,原先还不错的家境,一下子掉到了贫困线。申请了贫困户后,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医药费差不多都报了,个人只花很少的一点钱。他家又享受易地搬迁政策,搬进了中心村为贫困户建的新楼房。他原先住在老湾,几里之外的大山里,预制板的顶,土坯墙,1993年盖的3间小平房,漏风漏雨。俩儿子都在外面打工,大儿子在建筑工地轧钢筋,小儿子在常州开美容美发店。有第三辈人了,两个孙子,一个孙女。
身体不好,也不能干什么,村里照顾一个辅助性公益岗位。平日里总得吃药,不是贫困户时,医药费在“新农合”里报,报销的比例比较小,是贫困户以后,医疗费就几乎全报了。说着,他进里屋拿出扶贫档案,把报销细目一条一条指给我看。
3
乐会玲坚持要带我去村里的农民文化乐园看一看。
这样的家庭,只能依靠政府托底。
据乐会玲介绍,门前村的农民文化乐园,是安徽省首个农民文化乐园,20_年由时任省委宣传部部长曹征海主持建设,20_年1月10日正式开园。建成的农民文化乐园内设图书馆、小广场、小舞台等,可供村民们学习文化知识,开展文化娱乐活动,大厅则供村民们举办婚礼,倡导移风易俗,打造乡村良好和谐的民俗与乡风。解读中央的乡村振兴战略,首先需要深刻领会为什么要用“乡村”的概念替代“农村”的概念,这是把“乡村”看成独立的社会、文化单元,在一个更高更长远的层面上,实现中国乡村的全面发展、融合发展,使乡村现代化融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这个战略的提出,昭示了乡村新文明时代的到来。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然而农村仍然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短板,尤其是在文化方面。所以,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内涵中,“乡风文明”不是为经济振兴助力的次要方面,而是乡村建设的初心和方向,是以乡村的历史地理和乡土文化,来重建乡村的未来。所以我们不能把乡村文化建设简单地看作是一种硬件投入,而应该上升到情感和精神的层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人们记住乡愁”,以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体要求,乡村振兴战略要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原址,为村里的周家老屋,又称周氏公堂,相传建于明末清初,是当地大户周氏举行祭祀和宗族议事的地方。20_年,在保留周家老屋原貌的基础上,按照“一场、两堂、三室、四墙”的建设要求,一座包含广场、舞台、礼堂、图书馆、活动室等设施的门前村农民文化乐园向广大村民开放。从“一日三餐,麻将掼蛋”,到“吃饱三顿饭,就到乐园转”,文化乐园给村民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变化。门前村总人口近4000人,以前每到农闲时节,或是过年过节,村民们闲来无事就聚在一起打麻将赌博。现在好了,文化乐园里可以上网,可以听讲座,可以读书,还可以下棋、健身、跳广场舞。
顺着穿越门前村的省道,来到村民张家良的家。44岁的张家良正在干活,大冬天里,热得满头大汗。张家良20_年脱贫,按照乐会玲的说法,他这个人“特别勤力,特别能干,特别爱学习!”他老婆去县里的电商培训班学习去了,就他一个人在院子里忙活。前些年父母都有病,父亲胃癌,母亲高血压后遗症,半身不遂。他自己也是腰肌劳损,所以说话的时候,他会时不时挺一挺自己的腰。
张家良是20_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那一年也不知怎么了,不是他自己病了,就是他老婆病了,不是老母亲住院,就是老父亲住院。基本上,两位老人总有一个在梅山医院里住着。二位老人相继去世,相差不到100天,一个是201 5年6月11日,一个20_年8月23日。他记得当时把老母亲拉到梅山医院,还没等到做手术,第二天就过世了。如果不是建档立卡,享受贫困户政策,光是两位老人的医药费这一项,就把一个家给拖垮了。
张家良的一儿一女,都在上高中,他们夫妻俩在家搞养殖,有各种针对贫困户的奖励政策。他是产业带头人,主要是养猪。今年刚一有风声,他就抢在猪瘟之前杀了20多头猪,损失相对比较小。网上一发布,都是电商过来买,通过物联网,生产、加工、出售,一条龙。后来,无公害处理了16头猪,保险公司赔付了3856元,无公害处理的16头,政府也有补贴,很快钱就要到位了。
最多时张家良养了300多只土鸡,100多只鹅。前一阵子闹鸡瘟,把他吓得不轻,还好,连着喂了两个晚上的药,现在都好了。他家的山芋粉丝很有名,挖、洗、切、晒、制粉,全程直播,在网络上可火了。历史上,“门前粉丝”就非常有名,主要是原料好。再过一个月,村里家家户户都要制作粉丝,到晚上人欢狗叫,灯火通明,可热闹了。粉丝要晚上捞,晚上气温低,捞粉丝对气温和技术的要求都很高。
本来张家良今年是想冲击年收入30万元的,受猪瘟疫情的影响,可能有点达不到。他现在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养鸡方面。县里正好在办这方面的培训班,所以就赶紧让老婆过去了。他家的鸡和鹅,都养在柒山的老屋,门前晾晒着腌制的猪耳朵、猪脸子、风鸡、腊鹅,明天就有山外过来的客商上门来收购腌腊成货。
三
他们世代居住在
丰饶的史河与西淠河两岸
为了下游几千万亩土地的丰收
和几百万平原人的富足
他们奉献出山场、田地和全部的家园
1
暴雨如注。
经合六叶高速转沪蓉高速,从合肥一路过来,发现车辆明显多了起来。高速两侧的大别山脉青翠欲滴,大疫过后,一切都在恢复正常。
从高速口下来,进入金寨县江店新城区时,雨停了。
辗转前往老城厢,去寻找汪光联老县长。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老县长就已退休,但据“库区办”的人说,他在任时负责库区移民工作,比较了解库区移民的情况。江店新区在老县城的东面,史河的下游,宽阔的新区大道蔷薇纷披,越往上走,越能感到老城厢的喧嚷。
大雨过后,江山如洗,城乡安详。
辗转到一条深巷里,终于找到了老县长的家。但他并不知道多少关于库区移民的情况,他说他仅仅是为“库区志”写了序,因为他是在任的县长。那么该去找谁呢?我很茫然,他也很茫然。从1954年3月,梅山水库动工到今天,已经过去了60多年,书记、县长、库办主任,不知换了多少届,有的死了,有的退了,有的调整了岗位,现在“移民局”里的小青年,有谁还知道几十年前的事情?站在老城区喧嚷的街市上,我一时没有了方向。而且“库区志”最终也没能付印,最初的文稿在谁的手里,也没有人知道。
过往的一切:艰辛、困苦、奋斗与奉献,都已经远去了。覆盖其上的,是今日的富足与繁华。
那么就去青山吧,去金寨县最大的移民镇青山镇,进行实地的采访和考察。朱冲、牛冲、马冲、面冲、龚冲、檀冲、元冲、张冲、陈冲……一路往东南方向,渐渐来到响洪甸水库的上游。大别山区以“冲”为名的村落很多,“冲”为两山之间的狭小盆地。青山是新中国建立后,新建的一个高寒山区镇,前身是久负盛名的皖西古镇流波镇。1957年响洪甸水库建成,流波镇被淹没。大多数居民迁移到了青山一带,随后建立了青山镇。这里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峡谷地带,皖山三省山脉的金界岭支脉,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境内多川谷深壑,总体上是两山夹一河的形势。两山为莲花山和抱儿山,一河为西淠河,所以一路上,不时有流水滔滔。在没有建镇之前,此地名为“崩山嘴”,因处在桐柏一磨子潭断裂带上,山体绝大部分属于岩浆岩,雨季常有山体崩塌坠落。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当地创办公立小学时,学校认为“崩山”二字不妥,改为“青山”,一直沿用到今天。
由镇里分管扶贫工作的书记黄文新带路,我们来到老支书江贤华的家。
1987年出生的黄文新,安徽农业大学法学专业毕业,和我印象中的乡镇干部相比,实在是太年轻了。据他说,抓扶贫的干部中还有比他更年轻的。这很让我吃惊。知道我们要来,江贤华早早就等在了大门口。他门前有一大片竹林,起风的时候,涌起层层绿浪。自张冲大桥顺流而上,西淠河南岸,号称“竹影南山”,从南山、海塘、陈岭、早尖、观堂到许冲,600多公顷的竹海连成一片,碧波荡漾,绿涛汹涌,声势甚是浩大。
江贤华头戴鸭舌帽,身穿中山装,虽说已经69岁,但看上去很挺拔。他1995年担任海莲村书记,20_年退休,但依然热心村里的工作。20_年并村时,海莲村并入了尧塘村,原先的村子,1500多口人,有700多入是水库移民,是全镇最大的移民村。
江贤华介绍,响洪甸水库淹没面积最大的村子,就是海莲村。原先的海莲村,下辖张冲、河口、迎丰、下庄、李坪、西坪、牌坊、寿湾、小院、双桥、大湾等十多个自然村,建水库淹没了1000多亩土地。山区的可耕地不能和平原相比,1000多亩已是一个非常大的数字。但国家最终并没有给予赔偿,因为原定的蓄水位高度为105米,在这个范围内才能获得土地赔偿,而海莲村的高度在133米。
响洪甸水库的实际蓄水位,是132.7米。
金寨县1955到1957年间建成的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是淠史杭工程的主要构成部分。响洪甸水库坐落在青山区内,淠河水系137.5米以下22个乡镇81平方公里,全部成为淹没区。根据省委“就近迁移”的原则,库区移民基本安置在库区周围,形成了响洪甸、鲜花岭、青山等新的集镇。
但也没什么怨言,老百姓相信政府,相信政府修水库是为更多的老百姓谋福利。1956年,县里组建了80多人的两库移民工作队,六安地委分配过来60多人,地方上又聘用了60多名移民积极分子,将队伍扩充到220多人。队员们自带行李,吃住在移民区,翻山越岭,挨家挨户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动员工作。队员们都以身作则,先动员自己的亲友们带头搬迁。他们反复向群众宣传“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重大意义,细算水库建成后的经济账,鼓励移民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当时正值全县农村合作化高潮期间,大气候对移民动员十分有利。但毕竟是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上了年纪的老人,尤其故土难离。关山乡有一位老人就说:“水從前门来,我从后门走。水走我回头。”死活不愿搬离。
江贤华现在住的地方,就是蓄水以后,从低水位搬上来的,高度超过了133米。
从20_年7月开始,国家对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淠史杭水利枢纽工程、青山电站、流波电站、响洪甸抽水蓄能电站等水利工程形成的农业户口移民,每人一个月补贴50元,一年600元,年限为20年。享受移民直补资金的依据,是移民局最早的档案材料。
2
69岁的赵敦华,1986年任传丰村书记,1993年退休。传丰是个小村,20_年并入汤店村。
他家是当地的老住户,从老辈起就在这里生活。记得那是个傍晚,他正趴在小案板上吃饭,就看见一个大男人挑着两个大箩筐过来了,里头坐着俩小孩。他就跟在大人身后,跑出去看。这时男人已经把箩筐放下来了。村子里的老老少少,围上去一大群人,很多人端着碗。箩筐里的俩小孩扎煞着两手,看样子是想要吃的。身后跟上来的六七个小孩,大的有十来岁,小的才三四岁,全都眼巴巴的,看着人家吃饭。
赵敦华的奶奶看孩子们可怜,就转身进了锅屋,现煮了一锅饭。
实在是不想走了,也走不动了,麻埠街离这里30多公里,他们就这样挑着孩子,一路走一路看,打算走到哪儿算哪儿。但走到哪儿才算个头呢?感受到赵家奶奶的仁义,王成武就不想再走了,央告着想留下来。
留下来后,生产队出面给他家搭了一间竹棚,让他们暂时住了下来。当时这一片属于长岭生产队,原有9户人家,却接纳了8户移民落户。本来山场就少,穷得很,生产队又把山场划走了一大块,分给移民户,山场、田土都和老住户一样,这样老住户们就有些意见。尤其是发放移民补贴以后,没享受政策的老住户们意见更大了。不过,现在这个政策已经快结束了,这点点钱放现在也无所谓了。当然,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了,挣钱容易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谁还在乎这点补贴。
“放在早些年,一月50元补贴,那可是笔大钱!”
现在,老住户和水库移民早已融为一体,打成一片。
赵敦华的妻子胡体华,是麻埠街过来的移民,在没被淹没之前,那里是大别山的经济重镇,茶麻交易中心,生活比青山要富裕些。当时胡体华全家10口人,老兄弟3个还没有分家,一起落户在了刘湾生产队。在高高的山头上,盖了一排茅草屋遮风挡雨,全家开荒种地,解决吃饭问题。6个孩子中,胡体华是老大,晚上睡觉,先要数一数底下的弟弟妹妹,看是不是全都回来了,少没少人。1979年和赵敦华结婚时,她家的生活还很困难。现在胡体华的4个弟弟,2个是中学老师,一个从部队正团职转业回来,过得都很安逸。
赵敦华的两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在无锡打工。大儿子在合资企业的汽车配件厂,小儿子名下有两台挖掘机,自己接工程,底下有3个孙子,大孙子已经14岁了。家家都有房有车,说回来就回来了,早上出发,5个小时到家,正赶上吃中饭。赵敦华很满足。
当年落户的王成武一家,如今也都开枝散叶,单门立户。我们找到王家大儿子王立朝家时,73岁的王立朝正坐在自家楼前喝茶。楼是20_年盖的,上下两层200多平方米,楼前是宽敞的庭院,水泥铺的地面。
41岁的村民委员会主任代勇,是士官复员,20_年回到大别山。他1997年底入伍到武警部队,到了部队一看,发现驻地营房的宣传栏上,有梅山水库、响洪甸水库、佛子岭水库的大幅照片。他当时就给惊呆了,一问才知道,部队的前身曾经是治淮水利一师。当时部队已经到鸭绿江边上了,正准备过江,突然接到命令,又给拉了回来。先到的佛子岭,后到了响洪甸。当地很多老百姓投入到水利师的治淮工程之中,后来就跟着部队走,一走很多年,再没回来。他们没有军籍,属于部队的工勤人员。所以安徽芜湖的抽水站建设、天堂寨受灾等等,部队都会派官兵过来支援,和安徽有着很深的渊源。他们二总队的总队长,是安徽寿县人,所以部队的工勤人员90%是安徽人。这些人虽然没有军籍,但他们的子女可以考军校,享受和军人一样的待遇。
当年修建两大水库,改变了多少人的命运啊,又有多少人的日子,和水库紧密相连。
3
前面已经说过,为了根治淮河,变水患为水利,从1954年起,国家相继在金寨县境内,史河和西淠河上游兴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金家寨、麻埠、流波三大皖西名镇先后被淹没。
金家寨位于史河上游的张公山下,周围山高岭峻,关寨环列,为大别山军事要冲。相传古名“金钗镇”,建于唐末宋初,因山高林密,常为起义军据为寨堡;又因为金氏族居之所,被称为“金家寨”,建县后称“金寨镇”。
金寨镇濒临史河东岸,以狮子口岭头为界,分上下码头,两个街区,3000多人口。抗战时期,安徽省政府黨政机构迁驻金寨镇,人口曾高达8万,并修建了一个简易机场。成为临时省会后,各派政治力量汇集于此,中共安徽省工委即鄂豫皖区党委、立煌中心县委、立煌市委、新四军办事处以及安徽省动员委员会等进步组织,也都设在这里,形成错综复杂的斗争局面。金寨镇的传统商业,以经营木、竹、茶、麻、生丝、桐油、生漆、皮油、山纸、土布、雨伞等为主,食盐、食糖、肥皂、火柴等工业品,则是用排筏从史河运进来。1954年为修水库金寨镇淹没,县城迁往梅山。
乍登分水岭,望眼划然醒。
路踏蜈蚣甲,人通百十丁。
水流花出洞,云散石呈形。
麻埠知何处,深林露金瓯。
在未被淹没之前,麻埠镇内有北大街、中大街、南大街三条主要街道,另有顺河街、新街、西门街等商业小街。淠河由镇南逶迤东去,河上常年有24对竹排运输货物。
麻埠曾是中共皖西北特(道)委驻地,1931年前后,这里是苏维埃中心区,设有保卫局、苏维埃银行、修械所及造币厂,还有模范小学和列宁小学。
现在,所有的烟火和人家,所有的喧嚣与繁华,所有的商铺和街市,全都淹没在了水下。
4
两库淹没的区域,历史上均为金寨县的富庶之乡,而“三镇”则是金寨县经济命脉之所在,商业兴盛,物产丰隆。两库建成,按照设计洪水位,共淹没了168.7平方公里的土地。
根据1954年区、镇、乡建制,金寨县淹没区涉及3镇47乡,全赔水位淹没面积104.74平方公里:梅山水库123.9米,相应面积55.34平方公里;响洪甸水库119.2米,相应面积49.4平方公里。而历年来最高水位实际淹没面积,高达142.2平方公里:梅山水库133.35米,相应面积74平方公里;响洪甸水库130.9米,相应面积68.2平方公里。搬迁群众20759户共9231 5人,机关2234人,合计94549人。淹没田地9万余亩,山场15万余亩,河流道路1.4万余亩,房屋5.4万余间,坟墓17万座。库区范围涉及全县7区1镇58乡79村,另有霍山县石家河乡一带地段,也在淹没区中。
这是金寨人民的巨大奉献,伟大牺牲!
数字是枯燥的,数字更冰冷。在这些冰冷枯燥的数字之下,有无数个村庄、无数人的家园、无数亩庄稼、无数的鸡鸭牛羊,都不复存在了。梅山水库设计洪水位139.17米高程以下,那些曾经人气喧腾的乡镇,全都从地面上消失,消失于碧波荡漾,深不见底的库水之下。
早先的金寨镇老街区,沿史河傍山而建,船舶可直放三河尖而入淮河。三河尖在河南的固始县,因是在史河与灌河的入淮口,地处三河之间,所以名为“三河尖”。写治淮的时候,我曾几次前往那里。秋天,车行在淮河的滩地上,大叶杨呈现出一种透明的金黄,田野里稻子一片连着一片,很奢侈地一直铺陈到天边。满眼都是金黄,满眼都是秋色,满眼都是等待收获的庄稼,和一望无际的田野。我们的车子在河坝上停下来,蹬着没膝的蒿草,可以一直走到河边。三河尖是淮河上游海拔最低处,也是河南省海拔最低点,仅23米。秋草已经衰白了,红蓼却红得鲜艳。一块界碑,静静地在草丛中站立,提醒人们,这里是安徽、河南两省分界。
5
一个人坐在宾馆的房间,外面是淅淅沥沥的雨声,蔓延在大别山的春夜里。在灯下打开辗转拿到的“库区志”打印稿,我开始摘录下一串串数字。透过这些冰冷的数字,我触摸到了岁月深处,触摸到那逝去的人和事,有一种难言的感动和苦涩。
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是淠史杭工程的重要构成部分。响洪甸水库建成之前,流域降雨极易造成淠河及淮河流域的旱涝灾害:有雨即涝,无雨即旱,水来成河,水去成滩。据1949年前500年的统计数字,淠河流域共发生涝灾185起,旱灾190起,发生水涝灾害的年景占五分之四。1950年7月,淠水泛滥,豫皖两省淹没土地4000多万亩,受灾人口1300多万人。1991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响洪甸水库流域仅6月30日至7月11日,平均降雨量即达894毫米,最大入库洪峰流量4970立方米/秒。来水10.67亿立方米,被响洪甸水库全部拦蓄。20_年淮河流域特大洪水,7月4日夜暴雨,最大入库流量3140立方米/秒;7月8日7时至7月11日19时,流域连降大到暴雨,最大入库洪峰流量高达5072立方米/秒;7月5日和7月8日两次洪水过程,响洪甸水库分别拦蓄洪水0.86亿立方米和4.5亿立方米,总量达575.43亿立方米,两次分别削减洪峰93.4%和83.4%。
知道这些数字意味着什么吗?
很多人不知道。
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它的有效灌溉面积是1000万亩,和伟大的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同。淠史杭庞大的工程
在千岛湖淡竹边上的“金竹山庄”里有一个不怎么引人注目的山,然而,这座山上却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秘密”。那就是神秘莫测的雾。
这里的雾可真“傻”!其他的雾都是在凉爽的清晨出没,而这里的雾却在烈日炎炎的中午出没。一开始,雾是薄薄的,轻盈的,缠绕着青山,山也如同披上了一件轻纱,隐约可见。(http:///)
过了一会儿,雾渐渐的浓了起来,缠绕着青山,突然,山不见了,犹如人间蒸发般一下子神秘失踪了。
正在人们感到神奇、困惑之际,那座山又无声无息的出现在人们的`视线。它悄悄的来正如它悄悄的去。
过了一会儿,那座山又被浓雾静静的带去了,但没过一会儿,那座山好像会变戏法儿似的,在人们不注意之时,一下子蹦了出来,这真是神秘莫测,让人费解。人们好像在做梦似的,来到了人间仙境。就这样,这座山总是变来变去,让人眼花缭乱。
到了下午五点左右,这座山才渐渐地安分下来,雾也逐渐的散开了。
这整个过程如同做了一场奇幻、梦幻般的美梦!这神奇的山雾!这人间的仙境!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