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汇总19篇)

更新时间:2023-11-09 18:26:1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1

1.国外的研究现状

国外的自学方法很多。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程序学习法... ...,程序学习使学习变得相对容易,有利于学生自学。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所创设的试误学习法... ...,它主要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还有超级学习法,查、问、读、记、复习法、暗示法等。

2.国内的研究状况

我国古代就非常重视自学方法的研究,有“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 ...,我国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主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同志首先提出“自学辅导教学法”... ...,这种方法的主要优点在于... ...,魏书生的语文教学主张通过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来提高学习效率... ...

以上国内外的研究经验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从文献综述范文2看,该课题综述列举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关于自学方法方面的论述和做法,并对部分内容的优点进行了概述。在选好了大的研究方向后,在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之前,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有关研究情况,有助于研究者通过比较、分析,根据研究的可行性、研究者的兴趣和能力等方面限定研究内容,确定课题的研究范围,更好地驾驭和把握课题。但是,文献综述对每位专家、学者所持理论和做法的优点与不足所进行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不够,特别是缺少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合提炼与分析。

三、文献综述不是资料库,要紧紧围绕课题研究的“问题”,确保所述的已有研究成果与本课题研究直接相关,其内容是围绕课题紧密组织在一起,既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和趋势,又能反映研究内容的各个方面。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2

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研究综述会计控制论文

内部会计控制指的是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

―、内部会计控制国际研究进展

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理论界将其划分为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风险管理框架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内部牵制阶段。内部会计控制起源于内部牵制,内部牵制可以追溯到上世纪40年代前,是18世纪产业革命后,企业规模化和资本大众化的结果。它是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内部牵制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柯氏会计辞典》:“以提供有效的组织和经营,并防止错误和其他非法业务发生的业务流程设计。其主要特点是以任何个人或部门不能单独控制任何一项或一部分业务权力的方式进行组织上的责任分工,每项业务通过正常发挥其他个人或部门的功能进行交叉控制。设计有效的内部牵制以便使各项业务能完整正确地经过规定的处理程序,而在这规定的处理程序中,内部牵制机能永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内部牵制的本质就是工作中不相容的职务分开。

第二阶段是内部控制阶段。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程度空前提高,股份公司规模日益扩大,所有权与经营权进一步分离。随着市场竞争日益加剧,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赢得主动,就必须加强管理,采取更完善、更有效的控制方法。同时适应社会经济关系的要求,保护投资者和债权人的经济利益,西方各国纷纷以法律形式要求强化对企业财务会计资料以及各种经济活动的管理。为防范、揭露错误和弊端,逐步形成了一些组织、调节、制约和监督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方法,这就是最早的内部控制(internalcontrol)制度。1949年,美国会计协会的审计委员会在《内部控制,一种协调制度要素及其对管理当局和独立注册会计师的重要性》的报告中,对内部控制首次作出了权威性的定义:“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机构的设计和企业内部采取的所有相互协调的方法和措施。这些方法和措施都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检�嘶峒菩畔⒌淖既沸裕�提高经营效率,推动企业坚持执行既定的管理政策。”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从一般涵义向具体内容深化。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最早提出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1958年10月《审计程序公告第29号》首次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并将内部会计控制与保护资产安全完整和财务记录的可靠性直接联系在一起,具体措施有交易授权与批准制度、资产的实物控制、从事财务记录和审核与从事经营或财产保管职务分离的控制。

第三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80年代至90年代,西方会计审计界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重点逐步向具体内容深化。1988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SAS55),从1990年1月起取代1972年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1号》。该公告以“内部控制结构”概念取代了“内部控制制度”,指出“企业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合理保证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内部控制结构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在三个构成要素中,会计制度是内部控制结构的关键要素,控制程序是保证内部控制结构有效运行的机制。特别强调了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等控制环境的重要作用。该公告改变了过去人们将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外部因素来对待的误区,这是对内部控制理论研究的一个新的突破。

第四阶段是内部控制整体框架阶段。90年代后内部控制的研究进入了新阶段。1992年,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注协(AICPA)、内部审计师协会(IIA)、财务经理协会(FED)和管理会计学会(IMA)等多个专业团体组成“内部控制委员会”(COSO)。9月,美国COSO委员会颁布了指导内部控制实践的纲领性文件――《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即COSO报告,并于1994年进行了增补,这份报告堪称内部控制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报告认为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人员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同时指出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第五阶段是风险管理阶段。美国政府颁布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在年报中提供内部控制报告,评价公司内部控制设计及其执行的有效性,该法案的出台使内部控制披露由自愿进入了强制阶段。9月,COSO委员会正式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它在1992年COSO报告的基础上,根据《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要求进行扩展研究而出台。与COSO报告相比,一是目标方面增加了战略目标,并将其置于之首,这意味着企业的各项活动都要围绕战略目标进行,对企业的风险管理也向董事会或更高层次移动;二是要素方面控制环境到内部环境的转变表明,管理当局所关注的除了组织机构、管理理念、经营方式外,还包括风险偏好、管理哲学、企业文化等更广泛的因素;同时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反应的增加是对风险评估要素的扩展和深化,意味着风险评估上升到了风险管理的高度,且体现了风险管理由事中控制、事后反馈向事前预防转化的发展趋势。

二、内部会计控制国内研究进展

内部会计控制的演变是一个渐进过程,我国现代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与演变有着自身的特点。1980年以前,我国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理论的研究还很少。80年代初期,不少会计学家开始引进发达国家关于内部会计控制的理论。1980年,湖北会计学会以《会计学大辞典》为名,对日本《新版会计学大辞典》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翻译,介绍了美国注册会计协会1949年发表的`《内部管理》、英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61年发表的第1号审计意见书《关于审计的一般原则》,以及日本会计研究学会所属审计特别委员会1970年发表的《对财务报表审计中的内部管理的研究》的报告中有关内部控制的定义。20世纪80年代初,原湖北财经学院李成章教授编译的《财务审计基础》,介绍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内部控制。

修订的《_会计法》第一次正式将内部会计控制作为内部会计监督,纳人到会计范畴。该法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各单位要建立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并对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本质特征“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进行了概括。该法首次对内部会计监督提出了明确要求,不仅包括对会计对象的监督与控制,而且包括对会计行为的监督与控制。而此前的会计文章、书籍及有关缘律法规中所讲的会计监督与会计控制并不包括对会计行为的监督和控制,即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仅指对会计对象――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与控制。19修订的《会计法》颁布不久,财政部于初成立了内部会计控制研究小组,就内部会计控制的总体思路等问题进行研究。

6月,财政部颁发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明确了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基本框架和要求,以及货市资金内部控制的要求。《基本规范》既明确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目标、基本要素,又界定了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内容。它标志着内部会计控制成为会计学科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两个规范的发布,为我国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和控制的理论与制度建设,树立了一个具有时代意义的里程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会计法规建设进人到一个更新、更高的境界。,由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出台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规范中第四十八条规定:“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依据《_会计法》、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对如何加强会计内部控制做出了规定,并规定“内部控制分为规定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存货、对外投资、工程项目、固定资产、销售与收款、筹资、成本费用、担保、合同、对子公司控制、财务报告编制、信息披露、预算、人力资源政策、计算机信息系统。”可见,内部会计控制仍是内部控制的核心,且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在财政部颁发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基础上又得到了延伸。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3

计划赶不上变化,未来的发展是满悬念的,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评价调整自己的计划。

职业目标评价调整

在职业生涯的近期目标中,如果出现较好的发展机遇,应当及时改变工作地方甚至行业。

发展路径调整

如果出现意外的因素,就因该及时改变发展路径

因素评估

在实际工作中要充分估计实际中的困难,但是应该充满信心,不为困难所困惑,同时要全面考虑现实中的各种影响发展的因素。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4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5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学风,勇于探索和不回避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综述了当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评述,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阳秋林(20_)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_),白世秀、章金霞(),胡素华()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阳秋林(20_)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_)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_)、李昕()、胡素华(20_)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_)、胡承德()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_)、李昕(20_)、胡承德(20_)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_)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_)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_)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翀、刘胜花(20_)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_)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_)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_)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_)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田昆儒,1998;张亚梅,20_;罗金明,20_;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_)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_)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_)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_),陈玉清、马丽丽(20_),刘长翠、孔晓婷(20_),沈洪涛(20_),李正(20_)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_)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_)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_)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_)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_)、^v^(20_)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_)、马连福与赵颖(20_)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

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6

会计目标研究的文献综述

【摘要】20世纪60年代以来,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的观点被人们广泛接受,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从会计假设转变为会计目标,本文就国外和国内对会计目标的相关文献进行简单的回顾。

一、国外会计目标相关文献的回顾

(一)财务报告目标概念的提出

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研究中,财务报告目标起到了逻辑起点的作用。理论界对于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

Deuine(1960)认为,企业在构造一种服务职能的理论体系中,第一个程序是建立职能的目的和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的或目标是会改变的,但在任何时期,目的或目标都必须规定明白或有可能明白地予以规定。

在对财务报告目标有了足够的重视之后,理论界对“财务报告的目标到底应该是什么”展开了广泛的讨论,代表性观点主要有受托责任学派、决策有用学派、折中学派。

(二)受托责任学派

受托责任学派的思想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学派则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制的发展休戚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这样,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而在公司制下,资源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十分明显,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经管责任为目标取向的受托责任学派。

Chen(1975)研究了受托责任的本质、发展历史及在财务报告中的作用,得出了以下结论:1.受托责任的概念起源于财产权利——所有权和使用权,使用权是在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所有者将使用权交付给代理人的时候,代理人便负有受托代理责任。2.在明确了受托责任的起源后,Chen进一步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受托责任,即社会财富最大化和股东财富最大化。3.在中世纪时期,受托责任带有浓厚的封建庄园色彩,受托责任的概念包括了上述两种形式。4.受托责任的概念随着主流社会理念的变化而变化。在商业社会中有两种主流的社会理念:古典型和管理型,分别代表小型企业和大型企业。相应的,受托责任也有古典和管理两种形式。5.对于古典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股东财富最大化,对于管理型受托责任来说,管理者的主要责任是追求社会财富最大化,其中包括了股东财富最大化。6.财务报告是管理者基于其受托责任的基础上出具的,因此,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财务报告应有利于投资者评价管理者的业绩。7.管理者的业绩应该从公司利益和社会利益两方面进行评价,而社会利益方面长久以来受到财务方面的忽视,因此,有必要对管理者在增加社会财富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

总的来说,受托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有:1.会计目标是以恰当的方法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强调会计人员的中立性,会计人员以客观的立场反映受托责任及其履行情况,其行为不受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接受会计准则的指导。3.强调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

(三)决策有用学派

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信息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

美国财务会计概念公告第一号(FASB,1978)贯彻的是决策有用的思想。公告指出,在一个经济社会里,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是提供企业决策和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而不是去确定这些决策应当是什么。编制财务报告的职责,要求它提供公正的、不偏不倚的信息。公告将财务报告的目标具体确定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财务报告对现在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它使用者做出合理的投资、信贷及类似决策提供有用信息;2.财务报告应提供有助于其使用者评估来自销售、偿付、到期证券或借款等现金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的信息,即估量现金流量前景的信息;3.财务报告应提供关于企业的经济资源,对资源的要求权以及使资源和要求权发生变动的信息,诸如有助于估量企业获得现金流量顺差能力的信息。

(四)折中学派

在受托责任学派与决策有用学派的比较中,有的学者力图在二者之间找到某种平衡,笔者将其视为折中学派。

Anthony(1983)认为在现时世界复杂的环境中,决策有用观不(下转第14页)(上接第12页)是一个合适的会计目标的标准。提供对各种投资者有用的会计信息不一定会导致财富的增加。会计信息的披露应该在使用者的需求与管理层的控制需求两方面作出权衡,以达到财富增加的目的。

(五)对公告效用的研究

美国概念公告第一号的颁布对企业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起到了政策上的指导作用。对于公告的效应,学者们也做了专门的研究。

Dopuch(1980)先对FASB1978年颁布的第一号概念公告的内容作了一个回顾,包括财务报表和财务报告、目标与环境的关系、所提供信息的特征与局限性、潜在投资者关心的问题、外部财务报告的一般作用。继而挑选了三个有争议的会计问题进行分析,以检验财务报告目标在处理具体会计事项中的作用。这三个会计问题是:递延贷项、石油和天然气行业勘探成本的计量、资产和负债现值的披露。检验结果表明关于财务报告目标的公告并没有使这些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二、我国学者对会计目标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会计理论界对于会计目标的讨论也涉及受托责任与决策有用两个方面。但从最近的文献看来,学者们倾向于结合中国的经济环境,将受托经管责任作为我国的会计目标。

葛家澍、刘峰对我国目前经济环境进行分析后认为,当前我国财务会计的主要目标,应定位在向委托人报告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上,即向资源委托人报告所委托资源的保管与经营情况。将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报告作为财务报告目标只是一个总体目标。具体到受托责任的评价上,委托人对管理当局经营业绩将是最关注的。因此,提供有关经营业绩的计量及其结果的信息将构成这一目标下的主要内容。此外,企业经济资源的保管情况也是委托人所关注的,所以,关于企业经济资源的状况及其变动信息,也是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重要信息。

《会计目标》课题组()从经济管理体制、企业资金来源、证券市场三个方面对我国会计信息使用者的特征进行研究,从而对我国会计目标进行定位。表述为三个层次:一是会计应该提供有助于各类会计需求者进行各种决策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包括管理型投资人、职业投资人、企业经营者、贷款人、政府、公众等;二是根据我国的会计环境,目前企业应主要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财务会计信息,从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来看,为管理型投资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基本上可以满足我国各类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三是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企业可以适当提供对职业投资者投资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

梁爽(20_)在剖析了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几大环境因素对会计目标的具体影响后指出,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是分层次、分程度的。政治因素和法律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存在,经济因素主要影响会计目标的定位。根据我国环境因素的影响,国家、银行和管理型投资人占所有法人企业投资者总数的绝大部分比例,证券市场的职业投资者比例较小,我国处于显性状态的投资人环境是管理型投资人,因而,应将会计目标主要定位在“提供经管责任信息”上。

周守华、肖正再(20_)通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各利益相关者之间在涉及会计事项的各类交易中利益冲突与“纳什均衡”转换机理的分析,逻辑推导出“纳什均衡”状态下的会计信息质和量的规定性和财务会计目标。主要结论:一是会计目标就基本层次上来说,就是使会计信息系统趋向权益最优纳什均衡状态运行,但能否趋向最优纳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状态,还取决于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的外部环境即外生变量能否使交易各方之间的博弈均衡实现最优纳什均衡或帕累托均衡;二是不同的外生变量即外部环境条件下,将有不同的纳什均衡结果。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7

一、综述概述

1.什么是综述

综述,又称文献综述,英文名为review。它是利用已发表的文献资料为原始素材撰写的论文。

综述反映出某一专题、某一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可以把该专题、该领域及其分支学科的最新进展、新发现、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比较全面地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尤其从事该专题、该领域研究工作的读者获益匪浅。因此,综述是教学、科研以及生产的重要参考资料。

2.综述的类型

根据搜集的原始文献资料数量、提炼加工程度、组织写作形式以及学术水平的高低,综述可分为归纳性、普通性和评论性三类。

二、综述的书写格式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8

结合第一、二部分的分析,做出本人的SWOT分析并作出具体的职业定位:

对成功有利的因素对成功有利的因素

内部因素优势劣势

单独处事能力较强有责任心遇事冷静自学能力强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缺乏耐心缺乏社会经验性格不够坚韧缺乏恒心

外部因素机会威胁

会计当前较为良好的就业形势家庭中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当期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优惠政策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三脉资源不够会计人才市场日趋饱和

结合自身素质,特作出以下具体职业定位

职业目标

毕业后做一名会计职员,中期目标是做部门财务主管,长期目标是自己创业

职业发展策略

进入企业财务部门,积累一定经验和资源,在选择一个有发展前景的企业

具体路径

通过在不断努力,力争进入国企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9

性格方面:从总体上看,我是一个内外向兼具的人。这是因为在熟悉的人(比如:好朋友、室友)面前,我表现的比较活泼、无拘无束,对自己的观点会有清晰的表达,对事物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一旦到陌生人面前,我便会紧张、拘束,话也少了很多,发表意见或见解时会因为紧张而不全面,往往给人一种胆怯的印象,当然,这种印象会随着以后的接触而慢慢改变。

兴趣方面:我喜欢安静、喜欢独处。喜欢一个人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静静的读书、思考、学习、做事。不喜欢被太多的人关注,因此,在人多的场合,我选择静静的听别人说话,我想我比较适合做一个倾听者。我知道自己的这种心态对未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会有负面的影响,我正在努力调整自己的心态,虽然到目前为止效果甚微,但是我不会任自己这样下去,我还会继续改变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同样能力的大小决定着一个人未来事业和成就的大小。综合自身,我认为自己现在是一个能力平平的人。好在能力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提高,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以期能够更好的将自己完美的一面展现给大家。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10

这份工作让我在这半年里获得的成长是我特别欣喜的,我从来不知道自己原来可以有这样的进步,经过努力和奋斗,我可以战胜自己之前很多不敢面对的挑战和困难。实践结束,我的专业理论的知识上涨了不少,工作经验也积累了,这让我相信自己真正毕业之后寻找工作有信心,更加有动力了。

摘要:会计专业课程的教与学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实践过程中。本文将高职院校教与学的活动开展从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教学反思等方面进行浅析,来表明教与学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会计专业 教与学 主体 目标 内容 手段 评价 反思

0 引言

会计在现代经济社会中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业语言和工具,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源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对会计发展的深远影响,促使会计实务处理要求更加标准化和规范化。面临会计岗位工作重心的转变,会计人才知识结构的提升,现实生活中,人们为了获取先进的会计理念、管理方法和业务技能,主要途径就是接受高等学校的正规会计专业教育,使之符合会计国际化的思想和社会需求。很显然,大学中会计专业课程的教与学就成为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并且始终贯穿于整个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职业技能的实践过程中。

1 教学主体

如果说教育有逻辑起点的话,应该是教与学的活动及其关系。在这里可以理解为:教与学的活动和关系有着先后的逻辑顺序,正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才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此处的人际关系就是教师与学生。从教的角度看:是教师学术技能充分发挥的场域;从学的角度看:是学生首脑并用掌握知识的开端。说到会计教育,我国目前的教育现状仍然是贯彻“以教师为主动,学生为被动”的教育思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活动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主体来进行开展的,教师仍然注重强调课堂讲授,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书本上的知识,不能积极地思维,不会动手去操作,久而久之,就逐步形成理论与实践相背离,能力和素质也得不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那么首先要认识和了解会计是干什么的?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如何?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会计知识和业务能力?会计工作需要使用什么类型的工具(如: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等)。会计教育就是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教师不仅要服务于学生,更要关爱于学生。“教师与学生”是“教与学”活动中的行为主体,具体包含:“教给谁”、“谁来教”、“教什么”、“怎样教”。由教师在课堂上来教给学生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并参与教学活动,通过情景教学和互学互动,“动眼、动手、动脑、动口”,变以教为中心为以学为中心,进一步落实“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由教师单纯注重“教学”向突出“导学”而转变,这样即让学生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以“主体”的身份来强化自身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同时让学生提早接触实践,发挥实验教学的成效。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进入大学以后应该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和学习规划,以此来确定自身在学习期满时有一个良好的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走向社会后成为国家的栋梁。

2 教学目标

我国各高校在培养学生方面,都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和自主权,但都是在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质量框架下提出自己的教学目标要求,向社会输送优秀的应用型人才。凡开设有会计专业的综合性高校都会围绕专业知识的构建、学生智力的认知、核心技能的掌握、管理水平的提升、实务操作的能力等各方面来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要求 相对于高职教育的会计专业来说,要求通过教学促使学生具有学识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第一,具备扎实的职业基础知识:如计算机应用基础、应用写作、应用数学等;第二,掌握一定的职业核心知识:如财务管理实务、统计学基础、基础会计、中级会计、出纳实务、财务软件应用等;第三,熟悉职业拓展知识:如计算技术、涉外会计、酒店会计、银行会计、商业会计等。

能力要求 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首先要求具备相应地职业基础能力:如在校期间取得英语应用能力a级证书、计算机应用能力等级证书;具有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能力;具有一定的数学逻辑分析能力;其次要求拥有坚实的职业核心能力: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会计领域业务核算、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利用会计信息来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和控制现在的能力;能够胜任会计、会计电算化等经济管理工作,具有会计工作的基本技能(如点钞、核算、记账、会计体书写等)。第三要求熟练职业拓展能力: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具有一定的物流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熟练应用办公设备及进行日常使用和维护;熟悉各类财务软件的运用;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调研、策划能力。

素质要求 思想素质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身心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高职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拥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职业素质要求学生不仅要热爱会计专业,具有本专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具有从事会计各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能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社会责任感;有吃苦耐劳、不屈不挠的韧劲;有较强的协调与组织能力,并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丰富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人沟通、共事的能力。

人文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礼仪和社交能力,具备一定的音乐、书画、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得到更加全面的提升。

3 教学内容

在新修订的会计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课程有:经济数学、基础会计、统计基础、经济学基础、经济应用文写作等;专业技能课程有: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管理会计、审计学原理、财务报表分析等;集中实践课程有:计算机技能培训与考证、出纳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会计模拟实训等。由此看来,学习会计专业知识,入门教育是基础也是关键,那么应该把它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教与学。

从认识和了解会计开始,重视入门教育 在社会大环境下,为解决经济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需要运用怎样的会计知识,熟悉什么会计方法,以及学生选择会计专业后需要学习什么课程、掌握什么技能、完成什么学习任务,在校期间如何学习、如何选课、如何完成课程作业,如何获得学习援助等,都将成为学生特别关注的问题。当新生跨入学校的第一个学期,基础会计课程作为入门教育课程,首先要让学生对会计的概念、方法、记账、核算等都有一个感性认识和基本了解。从学生就业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从事的第一个专业岗位就是出纳,因此“出纳实训”同样也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入门教育课程。通过“基础会计”课程的入门理论学习,伴随“出纳实训”课程的入门实际操作,对于日后毕业生胜任出纳工作,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

会计专业知识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长期以来,会计专业的认知规律都是遵循层次化的,相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的传授和以及对学生的培养,无论是知识结构、还是技能水平,基本上都是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深入、难度加深的教育理念。

如“财务会计”课程的安排,入校的第一个学期往往只是学习“基础会计”,这里包含了基础会计和基础会计实训两个部分,这门课程是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会计要素、借贷记账法、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而奠定基础。

到第二个学期,就要学习“中级财务会计”,同时还要求有会计技能训练、会计仿真操作。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货币资金的核算方法、熟悉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业务处理、了解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熟练编制汇总会计凭证、登记各类总账和明细账、编制和分析会计报表;使用的文字教材以某一机械加工企业的经济活动为背景和对象,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完成会计专业技能训练,将枯燥的会计工作室场景化、直观化,犹如学生身临其境一个会计实体去感受会计实践活动,当然,这种仿真训练,可以在会计模拟实训室中来完成,即给学生提供一个身临会计岗位,当一回会计的亲身体验。

最后阶段还要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此时要求学生在连续学习了会计专业知识以后,应该进一步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核算、有关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处理、资产减值核算、或有事项分析、债务重组、借款费用核算、外币业务、所得税计算、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合并会计报表等等。尤其到后一阶段,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财务会计的核算技巧,侧重教会学生思考和运用,并进行实践和研究。

课程内容注重于专业知识与技术方法相结合 在会计专业课程设计中,有一部分的课程是跨学科的有效融合,比如:“会计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会计电算化实训”,指导学生将财务报告的数据运用excel表格来完成,从中分析资产负债表的各个要素;还可利用计算机建立饼状图形来分析负债和权益结构,通过比较提出合理的、最优的融资决策建议;训练学生上机实践,使用规范的格式及熟练地计算机处理财务数据,巩固单项实训中掌握的各个模块操作技能并且能够融会贯通、运用自如、凭证打印、简便准确。

通过教与学,还可以把经济数学、统计学基础、审计学原理等课程与会计知识联系在一起传授给学生,不仅促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模型在会计经济活动中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更是一种重要的工具,运用数学模型使学生对会计基本框架和基本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特别是表格数据的连贯性和准确性,更加体现出数学和统计学是整个会计工作的计算基础。

会计课程科目设计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的衔接和协调 “双证制”已经被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所接受。让学生在获取毕业证书的同时获得与自身学习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这显然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而言,是一种新的严峻挑战。当面临就业问题时,用人单位就会向毕业生提出“是否具有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或者是“助理会计师职称证书”。相对会计岗位而言,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同时要拥有会计从业资格证,换句话说,其实也就是上岗证,如果没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就好比驾驶员没有驾驶执照不能开车一样,就无法上岗从事会计工作。因此,许多高校在教学计划中就加入了要求学生毕业时一定要取得各专业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在课程科目上将从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培训紧密衔接在一起,比如:课程学习“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与会计职业资格考试科目的重合,使学生既节约了学习时间,也可一科两用。课程科目和考试科目两者协调还加上一定的优惠条件,如毕业时凭取得的职业资格证书可以抵学分。

4 教学手段

会计课堂教学的方法应当从程序性和技术性的教学方法向概念性和问题式方法转变,强调会计教育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寻找答案以及如何掌握学习技巧,由此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技能操作贯穿起来,学会实践操作,举一反三。在教学手段的运用上,首先可从感性认知着手,然后再由理性认知开始,最后到实践操作为止,完成整个教学阶段使学生从入门熟悉的过程。

当新生踏入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面对会计的基础知识教育,绝大部分同学(除开少数职业高中的对口会计专业学生)几乎对会计没有任何概念,这时教师可以带领大家到学校所在的财务部门参观考察,有条件的还可以到一些大型的公司参观。让学生对会计是从事什么工作?为什么要分成会计和出纳岗位?主要职责是什么?怎样进行实际操作?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是怎样由会计来进行反映和监督?有了这样一个感性的认识,可以激发学生的丰富想象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求知欲望的提升。

有了会计专业的感性认识,进入第二阶段的理论学习,学生自然就不会感到十分陌生。对于教师而言,应该牢牢把握会计专业知识的总体框架结构,注重教学内容的内在联系,着重讲解各个章节的重点、难点和知识点,通过浓缩章节、归纳中心、案例分析、课堂提问、小组讨论、重点答疑、例题练习、课后作业等各种手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动脑动手、探讨分析、思考练习的各项能力。

在现代化教学中,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的教学工具,也是教师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运用计算机制作ppt课件,通过课堂的幻灯演示,使课程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图表更加生动、表格计算直观、数据一目了然,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课件展示可以鼓励学生在观看的同时,注意观察如何进行正确地填写各类表格,怎样掌握数据之间的相互联系。

当进行会计单项或会计模拟实训时,教师要积极运用模拟教学法,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于一个会计实体核算的情境中。如教师把企业中的供产销各个主要生产经营部门的所有工艺流程中所需要的各种凭证、表格、账簿、单据等都收集起来,让学生在教师的悉心指导下,运用这些实物,完成主要经济业务核算的各个步骤,模拟会计实际工作,从企业筹资活动的开始,组织生产供应、产品生产、产品销售、资金回收等各个环节,首先审核原始凭证、再根据原始凭证填写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对账结账,最后是编制会计报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要求学生准确核算收入、费用和利润,检查实际收支结余的数据是否与记账凭证上的数据相吻合,能否做到账账相符、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如果不符,是何原因?要求学生踊跃参与、积极思考、手脑并用、努力实践,正确使用会计体书写支票和凭证,牢牢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方法,最终实现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5 教学评价

对于会计专业课程教学的评价,分为三种途径:第一是由学校教务处派出检查组分别对课程责任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学、期中、期末)进行抽查:从教学大纲、授课计划、课程教案等方面检查评分;第二是由全体学生对专业任课教师进行教学考核评价:从着装、语言、板书、表述、教学态度、教书育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评价项目来为教师测评;第三是由行政部门为其教学工作打分;很显然,最后的总分应该就是三者的综合。另外,任课教师也对学生的综合表现进行打分:如上课迟到、缺席、完成作业、期末考试等情况进行评价,一般而言,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占学生考核成绩的30%,期末考试的卷面成绩占70%,这样给予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宽松环境和有利条件,同时也健全了考试和考核机制。对于学生来说,修满学分不再仅仅局限于最后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而平时的表现计分也十分重要。

6 教学反思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仅仅讲授专业知识的整体框架以及重点、难点、知识点,其他时间用来侧重培养学生掌握自主学习、自主获取资料分析问题、自主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探讨,并为终身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和方法。

在教与学的氛围里,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态度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并诱导学生肤浅地学习,掌握的知识不牢固。相反,有效的教学方法、良好的教学态度、强烈的责任心、崇高的敬业精神,会鼓励学生深入地学习,喜欢这个专业,热爱这项职业,从而学习就有兴趣,思维就会敏捷、实践就有激情,工作就有成绩,能力就会提升,事业就会进取。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11

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研究综述

摘要:本文从研究方法的角度,综述了当前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理论的研究成果。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个系统、完整、公认的社会责任会计概念框架尚未建立起来。通过对已有研究的评述,提出了相关的研究建议。

关键词:社会责任会计 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 综述

伴随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愈演愈烈以及跨国公司的不断发展壮大,人们对企业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从早期将企业单纯地看作是一个为盈利而存在的经济组织,到逐渐认识到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分子,除了经济责任之外,还担负有其他责任。国内外的许多研究已经证明,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可能会耗费一定的企业资源,但从长期来看,承担社会责任给企业带来的诸如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升企业品牌价值等长期效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出于以上考虑,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逐渐认识到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但企业如何向外界报告、披露自己已经履行的社会责任的情况?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对社会责任会计的规范研究。本文即是从研究方法的角度,对我国社会责任会计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一、社会责任会计规范研究

( 一 )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这一概念的定义根据其对象不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核算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吴俊(1994)把企业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当作社会责任,而社会责任会计就是以此为中心而展开的会计活动,它的任务在于测定企业的经营活动对社会各方面所带来的效益和损益。阳秋林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以会计特有的方法和技术对某一单位经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贡献和社会损害进行反映和控制。;二是以企业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核算对象,并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主要代表观点有:葛家澍、林志军()提出:所谓社会责任会计,就是通过一定的以货币或非货币的形式,把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与成就通过一定的会计方法加以衡量和报告反映。黎精明()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是研究如何更好地维护可持续发展,为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和社会公众等相关利益集团和个人决策提供企业的社会责任履行情况的会计信息系统。、阳秋林(20_)对社会责任会计的涵义作了如下归纳:社会责任会计是会计学的一个分支,它运用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采用多种计量属性和手段,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履行情况进行反映和监督,以便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有用的社会责任信息,其最终目的是提高社会效益。

( 二 )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目标的研究主要有一元论和二元论两种观点。其中大多数学者,如阳秋林(2000),钟子亮(20_),白世秀、章金霞(),胡素华()等,认为会计目标受到社会经济环境和企业目标的共同影响与制约,同时由于会计系统的多层次性,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提高社会效益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社会责任信息则是社会责任会计的具体目标。、阳秋林(20_)则将上述两个目标称之为社会责任会计的最终目标和基本目标。持一元论观点的学者大多是从会计反映和监督的基本职能出发,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目标是上述二元论观点的基本目标或具体目标的一种,比如:陈今池()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对各会计期企业经营活动所实现的净社会效益或社会收益进行鉴别和计量。张亚梅(20_)则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目标是计量和报告企业各项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为相关客体提供社会责任会计信息。

( 三 )社会责任会计的假设与原则钟子亮(20_)、李昕()、胡素华(20_)均认为社会责任会计假设与传统财务会计假设在会计主体、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假设上是一致的,不同的一点在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多重计量假设,原因在于目前理论界对“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的内涵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得企业社会责任会计需要核算的内容并不确定,如果仅依靠货币计量单位进行计价往往不能全面恰当地反映核算对象。赵娟(20_)、胡承德()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环境价值假设,按照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只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有价值,而环境资源只有使用价值。因此,传统财务会计没有将对环境的消耗与破坏纳入核算范围,他们认为要进行社会责任会计核算,首先必须承认的一点就是环境资源是有价值的。在会计原则研究方面,钟子亮(20_)、李昕(20_)、胡承德(20_)等认为社会责任会计除适用传统企业会计原则外,结合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还应强调社会性原则、充分揭示性原则以及政策性原则。阳秋林(2000,20_)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提出了强制和自愿相结合,谁投资谁受益、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以及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姚正海、孙自愿()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可控性原则、灵活性原则以及预警性原则。章金霞(20_)则强调了社会责任会计的综合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 四 )社会责任会计的要素与核算内容 国内对社会责任会计要素的研究主要有“四要素论”、“五要素论”、“六要素论”三大观点。胡素华(20_)构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概念框架,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会计要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社会交易、社会资产、社会负债和社会损益。李素枝、谭翀、刘胜花(20_)认为社会责任会计要素可借鉴传统会计要素形式进行分类,但又有所区别,提出了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收入与社会责任成本四大要素。张亚梅(20_)则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五个要素包括社会成本、社会效益、社会产权、社会资产和社会资产净额。陈东升、阳秋林(20_)初步讨论了建立社会责任会计准则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社会资产、社会负债、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净资产等社会责任会计概念。姚正海、孙自愿(20_)认为社会成本效益法下会计制度的设计可以确定六个社会经济要素:社会收入、社会成本、社会收益、社会资产、社会求偿权、社会资产净额。王爱国(20_)从传统会计恒等式出发,提出了社会责任会计的六大要素:社会责任资产、社会责任负债、社会责任权益、社会责任收入、社会责任费用及社会责任利润。在核算内容方面,众多学者(吴俊,1994;刘长翠,;田昆儒,1998;张亚梅,20_;罗金明,20_;等)多首先是从企业利益相关理论出发,探讨企业社会责任所应当包含的具体内容,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提出了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所应当反映、核算的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企业对员工履行的责任;企业对生态环境维护的责任;企业对社会及本地区的责任;企业对消费者应履行的社会责任;企业应履行的其他社会责任;企业收益方面的责任以及企业对政府履行的义务。此外,宋献中(1997)、刘秀琴(20_)认为社会责任会计核算的内容包括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组成项目。前者包括质量效益、环境效益、充分就业效益、社会保险及教育效益、外援效益和其他效益;后者则包括社会物耗成本、社会人工成本、土地使用成本、资源耗损成本、资金使用成本、环境污染成本、社会管理费用、工伤及职业病成本和其他社会成本。岳彦芳、袁晋芳(20_)则认为社会责任成本包括环境成本、资源成本、消费者责任成本、社区公益成本和其他责任成本。

( 五 )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与报告 会计计量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前提和基础,社会责任会计的难度就在于其计量的问题。潘清平(1995)认为,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具有模糊性和复杂性两个特点。复杂性表现在计量属性不能单纯以交易价格为前提,计量单位不能仅仅局限于货币,计量形式具有多样性;社会责任模糊性是指对象类属边界和性态组织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社会责任会计的计量方法有客观历史成本与主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机会成本法,间接评价法、社会公正法、预防成本法等。宋献中(1997)、许家林(1997)指出社会责任会计除应用货币计量以外,还要采用调查分析法、替代品评价法、历史成本法、复原或避免成本法、法院裁决法、影子价格法等。刘长翠(1997)、文建平()则认为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计量主要有货币计量方法和非货币计量方法两种,前者包括支付成本法和成本收益法,后者包括文字表述法和评价法。阳秋林(20_)认为社会责任的计量,是将涉及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收益等主要内容作为会计要素,加以正式记录并列入会计报表而确认其金额的过程,对自然资源的计量主要采用成本法、收益现值法、市价法进行计量,对人力资源的计量提出了综合报酬收益折现法进行计量,对生态环境的计量采用直接市场法、替代性市场法和意愿调查评估法,对社会收益的计量则采用成本收益法、历史成本法和替代品评价法。

( 六 )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的形式大部分国内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报告采用非货币性信息叙述报告、货币性信息定量报告,非会计基础型和会计基础型相结合的方式,如郭黎、霍建伟(2000)认为对一些非货币性的企业社会信息,可以采用文字说明的叙述报告形式,而对货币性信息则有以下几种报告形式:在现有财务报表中增加反映企业社会责任的新项目;编制社会收益表,反映企业的社会收益和社会成本以及社会损益;编制社会经济营运表,反映企业与社会公众、社会环境、社会产品等方面的情况;编制社会资产负债表,反映企业的社会资产和社会负债。李正(20_)根据我国现阶段的具体国情,指出我国目前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模式应从年度报告内的分散披露形式过度到年度报告内的独立性报告阶段,可以采用描述性披露结合简单报表形式或者单独采用两种形式中的一种。他并不赞成采用复杂的社会利润表、增值表、社会资产负债表等高级报表形式。谢良安(20_)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专家设计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制定强制与自愿相结合的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对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责任应当强制要求其在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中用货币形式披露,而对企业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则采用自愿披露的方式,对自愿披露的部分,可以非会计基础型与会计基础型并举,披露工具应当灵活多样:招股说明书、财务报告、公司网站、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等。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宜采用按行业、规模、地域等特征先试点执行。时薛原(20_)则认为根据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按照企业的不同规模分别采用不同的报告模式:中小型企业可以采用叙述性披露模式、大型企业可以在传统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社会责任项目或在报表附注中披露、上市公司则应当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报告。宋献中(20_)总结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三种形式:年度报告披露形式、年度报告外的独立披露形式及大众媒体披露形式。也有学者认为企业应当编制对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表,对外报告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如黎精明(),裘莉娅、徐植(20_)对建立和完善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体系提出了如下建议:社会责任会计科目尽可能单列,并与传统会计科目相对应;会计基础型和非会计基础型并举;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并在必要时附加辅助报表和说明;提倡编制独立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阳秋林、曾娇益(20_)认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会计制度的不断健全,在我国企业中编制独立的以传统三大会计报表为核心的社会责任会计报告——社会资产负债表、社会利润表和社会现金流量表,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二、社会责任会计实证研究

(一)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同规范研究解决的是“怎么办”的问题相比,实证研究解决的主要是“是什么”的问题。我国关于社会责任会计的实证研究还比较少。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现状以及社会责任信息的价值相关性的研究。肖淑芳、胡伟(20_),陈玉清、马丽丽(20_),刘长翠、孔晓婷(20_),沈洪涛(20_),李正(20_)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总体水平还不高,自愿披露定性方面的社会责任信息情况甚少,在信息披露内容方面很不全面且主要是叙述式说明,我国的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还处于年度报告中分散披露的阶段,市场对社会责任信息反应不灵敏,信息使用者对社会责任信息不关注。

(二)社会责任会计绩效研究 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但研究结论尚未统一,二者之间正相关、负相关甚或是不相关的研究结果均存在,如王怀明、宋涛(20_)发现我国上市公司对国家、投资者和公益事业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正相关,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贡献与企业绩效则是负相关关系。任力、赵洁(20_)则发现良好的企业社会责任表现会显著提高企业的财务绩效。汪冬梅等(20_)发现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情况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表明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对现代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在企业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邵君利(20_)的研究却得出了与之相反的结论。刘冬荣等(20_)、_(20_)等的研究则发现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情况与企业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性。沈洪涛(20_)、马连福与赵颖(20_)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发现:公司绩效、行业属性以及规模是影响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要因素,包括上市地点和披露期间在内的披露环境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也存在显著影响,但是公司财务杠杆、再融资需求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等因素并未表现出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显著影响。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12

作为一名即将进入大三的大二学生,在缺乏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的情况下,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相差甚远。为了顺利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对自己仅剩一年的大学生活及毕业两年内的生活做出以下简短设计:

大三上学期:

①开始尝试并学习写简历、求职信;了解社会需求;搜集与个人目标职业有关的信息。

②开始毕业前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在实践中校验自己的知识积累。

③预习或模拟面试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提高自己的面试技巧。

④尽可能多的做一些兼职,增加对社会的了解。

⑤拿到会计从业资格证,并且为考取初级会计师证做准备。

大三下学期:

①离开学校,进入实习单位实习。通过实践检验并且提高所学知识及技能。

②实习结束后,开始找工作。

毕业后的两年:

面对现实暂时放低自己的求职眼光,找一份空闲时间相对比较多的工作(比如:办公室文员),利用工作的空闲时间拿到中级会计师证。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13

中国会计学会学术年会综述

由中国会计学会教育分会主办、广州暨南大学承办的中国会计学会20学术年会于7月15~16日在广州暨南大学曾宪梓科学馆隆重召开.来自全国高等院校、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事业部门以及港澳台地区、美、日、韩等国的会计学专家、学者共400多人出席了本次学术年会.暨南大学副校长王华教授主持本次学术年会的`开幕式,暨南大学党委书记蒋述卓教授致开幕词.中国会计学会秘书长李玉环教授首先宣读了财政部副部长王军写给年会的贺信,王军副部长在贺信中热烈祝贺本次学术年会的召开,并衷心祝愿大会取得圆满成功.随后李玉环秘书长做了重要讲话,他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会计学会在过去一年的工作成就和未来一年的工作安排以及有关新会计准则的情况.李玉环秘书长还重点介绍了新会计准则指南及其讲解目前的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的培训工作.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14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_公布的数据,―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_―20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_―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_)。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教学论文 )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校办,民办(罗英智,李卓,20_)。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_)。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_)。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_)。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_;窦颖,20_;唐婷婷,20_;李晓菲,20_;但柳松,20_)。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_;唐婷婷,20_)。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_;李晓菲,20_)。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_)。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_;罗英智,李卓,20_)。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_;窦颖,20_;唐婷婷,20_)。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_;但柳松,20_)。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_;窦颖,20_;李晓菲,20_;但柳松,20_)。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_)。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_;李秀芳,曹能秀,20_)。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_;刘占兰,20_)。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参考文献:

[1].罗英智,李卓,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发展问题及其应对策略,学前教育研究,第10期;

[2].窦颖,关于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百花园地,;

[3].唐婷婷,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今日南国,20第4期;

[4].李晓菲,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的问题与研究,师德师资,中旬刊;

[5].但柳松,普及农村学前教育:挑战、机遇与策略,继续教育研究,20_年第3期;

[6].周芬芬,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出路,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7].李秀芳,曹能秀,美国农村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_年第3期;

[8].霍力岩,余海军,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

推荐阅读:

  装饰公司简介范文大全(通用13篇)

  安全监理日志范文(汇总37篇)

  旅游求职信范文例子500字(4篇)

  医生先进个人推荐材料范文(精选22篇)

  征文启事400字范文(优选15篇)

  托福写作真题及范文(必备12篇)

热门标签: 会计 范文
会计文献综述怎么写范文(汇总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单位介绍信原件

单位介绍信原件, 单位介绍信是一种正式的介绍文件,那么单位介绍信原件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单位介绍信原件,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单位介绍信原件篇一 成都市人才流动服务中心: 兹介绍我单位员工 (身份证号码: )前往贵中心,办理下列第 项事宜,请接洽为荷。 一、单位代理开户; 二、计划生育;

实用范文 2022-12-01

希望得到原谅的道歉信范文

希望得到原谅的道歉信范文, 道歉信作为一种改善和增进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文本,你知道求原谅的道歉信该怎么写吗?下面i乐德范文网范文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些求原谅的道歉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希望得到原谅的道歉信范文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在此我以愧疚懊悔的心情跟大家表示无比的歉意。作为一名学生,天职任务就是学

实用范文 2022-12-01

五篇简单的辞职信范文

五篇简单的辞职信范文,辞职真的那么复杂吗?不!辞职再简单不过了,干不了还走不了吗?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辞职信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简单的辞职信范文(一)尊敬的公司领导:首先,非常感谢您这一年来对我的信任和关照。这段时间,我认真回顾了 这一年来的工作情况,觉得来**工作是我的幸运,我一直非常珍惜这份

实用范文 2022-12-01

工作压力大辞职信范文

工作压力大辞职信范文, 引因工作压力大而要辞职,这时候该怎么写一篇辞职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工作压力大辞职信范文,欢迎阅读! 工作压力大辞职信范文(一) 尊敬的xx: 自xx年入职以来,我一直很喜欢这份工作,但因为工作压力实在太大了,无法承受,所以我要重新确定自己未来的方向,最终选择了开始新的工作。

实用范文 2022-12-01

关于升职感谢信合集8篇

关于升职感谢信合集8篇,关于升职感谢信合集8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跟书信打过交道吧,书信是向亲人、朋友、同志问候、谈话、联系事宜的一种应用文书。相信许多人会觉得书信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升职感谢信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升职感谢信 篇1 尊敬的xxx领导:您好!在公司工作三年多时间里,我先后从

实用范文 2022-12-01

感谢单位的感谢信4篇

感谢单位的感谢信4篇,感谢单位的感谢信4篇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信吧,书信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特别方式。那么你有了解过书信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感谢单位的感谢信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感谢单位的感谢信 篇1 尊敬的荆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领导及老师们: 您们好!白驹过隙,我们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08

实用范文 2022-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