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合集21篇)

更新时间:2023-12-01 12:32:5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

这个问题我回答过啊。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

翻译:

开始,范仲淹被贬官到饶州,朝廷正好在惩治朋党,士大夫们没有一个敢去与他送别。只有侍制王质一个人抱病在都门为他饯行。有大臣斥责王质:“你啊,是个有道德的人啊,为什么要把自己堕落成朋党呢。”王质说:“范先生是天下最有道德的人,纵观我王质怎么敢奢望与他结为朋党。如果真的能和范先生成为朋党,范先生真的是厚待我了啊。”听到这话的人都为他吓得缩脖子。

1.(1)探求(2)如果没有(3)没有人(没有谁)(4)如果(假如)

3.(1)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已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2)王质独自带病在京城门外为他饯行。

4.(1)甲文表现范仲淹先优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物悲喜的乐观精神。

(2)王质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谪时,进行治理朋党,众人对范避之犹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他饯行。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以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2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弟:尊敬兄长

【小题2】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①②⑥B.②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幼时所习诵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的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3分)

②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4分)。

【小题5】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3分)

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答案:

【小题1】C

【小题2】D

【小题3】B

【小题4】(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3分)

(2) 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官员,考查他一生所做事情,没有超出此书的。(4分)

【小题5】断句:国 家 大 策/ 系 于 安 危 存 亡/ 方 变 故 交 切 /幸 而 有 智 者 陈 至 当 之 谋 /其 听 而 行 之 /当 如 捧 瓮 以 沃 焦 釜 (3分,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者”后可断可不断。)

答案解析: 【小题1】试题分析:C酬:实现。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B级。

【小题2】试题分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的景仰。⑤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的景仰。

【小题3】试题分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答案:

(一)

5、答案.C(酬:实现。)

6、答案. 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7、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古代的君子,像伊尹、太公、管仲、乐毅这些人,他们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谋略,郡本来在乡野之中就确立了,不是做官后学习的。淮阴侯在汉中见汉高帝,评论刘邦、项羽的长短,谋划取得三秦,像在手掌上比划,等到辅佐汉高帝平定天下,汉中的言论,没有一样不得到实现的。诸葛孔明隐居茅庐之中,与先主(刘备)评论曹操、孙权,谋划攻取刘璋,依靠蜀地的资本,争夺天下,终身不改变他的见解。这难道是道听途说尝试着做而侥幸成功的?范文正公在天圣年问,为母亲守孝,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太平的心愿,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天下人都传诵它。到了他被任用为将领,被提拔为执政,考查他一生所做的事情,没有超出这本书的。他对于仁义礼乐,忠信孝悌,像饥渴的人对于饮食,想要片刻忘记都不可能。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即使是执笔戏言,顺着本性写作,一定归结到这种天性。所以天下人相信他的真诚,争相师从他、尊崇他。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4

[清]王鹏运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依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1.“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承上启下(2分),“春去能来”承上片伤春之情,“人去能来否”引出下文对离人的思念之情的描写(2分)。

2.主要表达了离别的伤感之情(2分)。词上片写伤春之情,为下片伤别做铺垫,下片“人去能来否”以反诘语气点明主旨,最后三句以景结情,烘托离别之情(2分)。

王鹏运(1849—1904)晚清官员、词人。字佑遐,一字幼霞,中年自号半塘老人,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

①榆钱:即榆荚。

②长亭:古时道旁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用以暂歇与饯别。

榆钱非钱,春归亦无路,惟文学乃能以虚构之钱与路,将抽象事物表现为具体可感之形象。上片咏春光难驻,正借词人造语之新颖,方予人以深刻印象。下片“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两句,将词意转深一层,点出离愁比春归更令人凄苦,遂使“饯春”有了双重含义。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5

当时,士大夫中没有人敢去送别范仲淹,独有一位曾经当过待诏的`老者叫王质的,抱病为范仲淹饯别。有位大臣责问王质,说:_您是个忠厚长者,为什么要自己把自己和那些朋党分子搞到一起?_王质回答说:_范仲淹是什么人?他是天下贤者!我怎么能够跟他比?如果我能够成为范公的同党,那是您对我的厚赐了。

【答案】

1、(1)赏罚(2)责备(3)能够(4)重

2、范公是天下的贤者,我岂敢跟他相比?

只有王质抱病在京郊设宴送别。

3、为人正直(有凛然正气)、刚正不阿、不畏强权。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22分)

《范文正公文集》序 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注】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 弟:尊敬兄长

6.下列各组加点虚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士有自京师来者 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B.尽以告之 因蜀之资,以争天下

C.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 欲须臾忘而不可得

D.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 如火之热,如水之湿

7.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敬仰的一组是:(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⑥ B. ②⑤⑥ C. ③④⑤ D. 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自己已认识了韩琦、富弼、欧阳修三人,遗憾还没认识范仲淹,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称王称霸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9.(1)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①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

②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断句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答案:

(一)

5、答案.C(酬:实现。)

6、答案. C(A、定语后置的标志;引出原因。B、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都表转折。D、指示代词,这些;结构助词,的)

7、答案.D(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8、答案.B(“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9、答案.(1)这一年(我)考中进十,才被欧阳公所赏识(了解),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被动句式“见……于”、“知”、“因”各1分。)

(2) 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待”“显”“传”各1分)

(2)断句: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奋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文靠文章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留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7

7.(1)探求(寻求、追求)(2)没有(3)没有人,没有谁(4)如果(假如)

(1)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2)王质独自带(抱)病在京城(国都、首都)门外为他(范仲淹)饯行(设宴送别)。

10.

(1)示例:甲文表现了范仲淹先忧后乐的爱国爱民的济世情怀和不因物喜悲的乐观精神。

(2)示例:王质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避之惟、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其送行。当别人质问他时,他却能以与范仲淹相提论为荣。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8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④。

[注释]①空碧,即“碧空”。②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留得枯荷听雨声”。③苹,大的浮萍。④酲,酒醒后的困惫状态。

[简析]王质仰慕苏轼,曾于其文中说“一百年前,有苏子瞻”,“一百年后,有王景文。”其诗俊爽流畅,与苏轼诗风格相似。

这首诗写山行所见、所闻、所感。首联写天气,统摄全局。浮云在碧空里来来往往,忙忙碌碌地“议”天阴天晴。云来云去,时阴时晴。这里用拟人化手法写浮云,是宋人诗词中写天气的惯用手法。

颔联写“阴”。“荷雨”,一方面写出沿途有荷花,丽色清香,令人心旷神怡;另一方面雨不很猛,不会给行人带来困难,不影响人的兴致。这雨当然比“沾衣欲湿”的杏花雨大一些,很大但也很有限。同时,有荷花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反而凉爽些。“苹风”,是从水面浮萍之间飘来的风,说它“吹袖清”,可见风也并不大。雨已湿衣,又加风吹,人的主观感受是“清”而不是寒。可若没有这风和雨,“山行”者就会感到炎热了。

尾联写山色。用了拟人化手法,是反用。“山色不言语”,意思当然是:山色能言语而不言不语。山色经过雨洗,又加上阳光的照耀,其明净秀丽,真令人赏心悦目。“不言语“尚且能”“唤醒三日酲”,那“言语”,更会怎样呢?此处反面运用拟人化手法加强了艺术感染力。此处并非说“山行”者喝多了酒,需解酒困,而是夸张地表现“山色”的可爱,可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

这首诗以“山行”为题,但全篇未见“行”字,但浮云在空、荷雨湿衣、鹊声喧日、鸥岛狎波,无一不在写山行。全诗写得兴会淋漓,景美情浓;艺术构思,也相当精巧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9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

2.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3.政治磊落;敢作敢当。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0

【注】①酲:酒醒后的困惫状态。(1)诗题为“山行即事”,请结合诗歌内容对“事”作简要说明。(3分)(2)“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一联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4分)(3)诗歌首联的“议阴晴”涵盖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3分)

答案:

(1)(3分)浮云飘浮、荷雨湿衣、苹风吹袖、鹊声喧日、鸥鸟狎波。(答出两点得1分,答出四点得2分,答出五点得3分) (2)(4分)①雨过天晴,喜鹊高兴地喧叫日出;(1分)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地在水中玩乐;(1分)蕴含了诗人山行途中的喜悦之情。(1分)②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1分)(3)(3分)①颔联承“阴”而来,有荷的季节衣服被雨洒湿,从水面浮萍间飘来的风吹动衣袖感觉清凉。②颈联承“晴”而来,雨过天晴,喜鹊高兴地喧叫;波平如镜,鸥鸟尽情在水中玩乐。③尾联写乍雨还晴,“山色”经过雨洗、又加阳光照耀明净秀丽,不言语就能使人神清气爽、困意全消。(每点1分)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1

王文成公全书阅读题答案

维正德四年②秋月三日,有吏目云自京来者,不知其名氏,携一子一仆,将之任,过龙场,投宿土苗家。予从篱落间望见之,阴雨昏黑,欲就问讯北来事,不果。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薄午,有人自蜈蚣坡来,云:“一老人死坡下,傍两人哭之哀。”予曰:“此必吏目死矣。伤哉!”薄暮,复有 人来云:“坡下死者二人,傍一人坐叹。”询其状,则其子又死矣。明早,复有人来云:“见坡下积尸三焉。”则其仆又死矣。呜呼伤哉!

在大明正德四年秋季某月初三日,有一名据称是从京城来的吏目,不知他姓甚名谁,他带着一个儿子、一个仆人,将要上任,路过龙场,投宿在一户苗族人家。我从篱笆中间望见他,当时阴雨昏黑,想靠近他打听北方的情况,没有实现。第二天早晨,派人去探视,他已经走了。近午时刻,有人从蜈蚣坡那边来,说:“有一个老人死于坡下,旁边两人哭得很伤心。”我说:“这一定是吏目死了。可悲啊!”傍晚,又有人来说:“坡下死了两个人,旁边一人坐着叹息。”问明他们的情状,方知他的儿子又死了。第二天,又有人来说:“看到坡下堆了三具尸体。”那么,他的仆人又死了。唉,令人伤心啊!

念其暴骨无主,将二童子持畚、锸往瘗之,二童子有难色然。予曰:“嘻!吾与尔犹彼也!”二童悯然涕下,请往。就其傍山麓为三坎,埋之。嗟吁涕洟而告之曰:“呜呼伤哉!吾与尔皆中土之产,吾不知尔郡邑,尔乌为乎来为兹山之鬼乎?古者重去其乡,游宦不逾千里。吾以窜逐而来此,宜也。尔亦何辜乎?闻尔官吏目耳,俸不能五斗,尔率妻子躬耕可有也,胡为乎以五斗而易尔七尺之躯?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呜呼伤哉!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乌为乎吾昨望见尔容,蹙然盖不胜其忧者?夫冲冒霜露,扳援崖壁,饥渴劳顿,筋骨疲惫,而又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其能以无死乎?吾固知尔之必死,然不谓若是其速,又不谓尔子、尔仆,亦遽然奄忽也。皆尔自取,谓之何哉?

想到他们的尸骨暴露在荒野,无人认领,于是我就带着两个童仆,拿着畚箕和铁锹,前去埋葬他们。两名童仆脸上流露出为难的情绪。我说:“唉,我和你们本像他们一样啊。”两名童仆怜悯地淌下眼泪,要求一起去。于是在旁边的山脚下挖了三个坑,把他们埋了。一面叹息一面流着眼泪鼻涕,向死者祭告说:“唉,悲伤啊!我和你都生长在中原地区,我不知你的家乡是何郡何县,你为什么要来做这座山上的鬼魂啊?古人不会轻易地离开故乡,外出做官也不超过千里。我是因为被贬逐而来此地,是应该的。你又有什么罪过而非来不可呢?听说你的官职仅是一个小小的吏目而已,薪俸不过五斗米,你领着老婆孩子亲自种田就会有了,为什么竟用这五斗米换去你堂堂七尺之躯?又为什么还觉得不够,再加上你的儿子和仆人啊?唉,太悲伤了!你如真正是为留恋这五斗米而来,那就应该欢欢喜喜地上路,为什么我昨天望见你的容颜,皱眉不悦,似乎承受不起那深重的忧虑呢?一路上常冒着雾气露水,攀援悬崖峭壁,饥渴劳累,筋骨疲惫,又加上瘴疠侵其外,忧郁攻其中,难道能免于一死吗?我本来知道你必定会死,可是没有想到会如此之快,更没有想到你的儿子、你 的仆人也会很快地死去啊。都是你自己找来的呀,还说它什么呢?

“吾念尔三骨之无依而来瘗耳,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呜 呼伤哉!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③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自吾去父母乡国而来此,三年矣;历瘴毒而苟能自全,以吾未尝一日之戚戚也。今悲伤若此,是吾为尔者重,而自为者轻也,吾不宜复为尔悲矣。吾为尔歌,尔听之!

“我不过是怜念你们三具尸骨无所归依才来埋葬罢了,却使我引起无穷的感怆。唉,悲痛啊!纵然不葬你们,那幽暗山崖上狐狸成群,阴深山谷中毒蛇粗如车轮,也一定能够把你们葬在腹中,不致长久地暴露在外面。你已经没有一点知觉,但我又怎能安心呢?自从我离开父母家乡来到此地,已经三个年头。历尽瘴毒却能苟且保全自己的性命,是因为我没有一天忧戚啊。现在忽然如此悲伤,乃是我为你想得太重,而为自身想得很轻啊,我不应该再为你悲伤了!我来为你唱歌,你请听着。

“歌曰:‘连峰际天兮,飞鸟不通。游子怀乡兮,莫知西东。莫知西东兮,维天则同。异域殊方兮,环海之中。达观随寓兮,奚必予宫;魂兮魂兮,无悲以恫!吾苟死于兹兮,率尔子仆,来从予兮。吾与尔遨以嬉兮,骖紫彪而乘文螭兮,登望故乡而嘘唏兮。尔安尔居兮,无为厉于兹墟兮!’”

(骖:驾驭。)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有吏目云自京来者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又不足,而益以尔子与仆乎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C.尔诚恋兹五斗而来,则宜欣然就道 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D.乃使吾有无穷之怆也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A项:“者”都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项:“而”均为连词,但前者表递进,后者表目的。C项:“则”均为连词,但前者译为“那么”,后者与“不”连用,译为“不是……就是……”。D项:“乃”均为副词,前者译为“却”或“竟然”,后者译为“才”。)

7.请用“/”给下列文段断句。(3分)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 7.纵不尔瘗/幽崖之狐成群/阴壑之虺如车轮/亦必能葬尔于腹/不致久暴尔/尔既已无知/然吾何能为心乎?(每标对两处得1分。)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2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守邠(bīn)州,暇日率僚属(下属的.官吏)登楼置酒,未举觞,见缞绖(cuī dié 丧服)数人营理葬具者。公亟(jí急迫地)令询之,乃寓居士人(寄居在外的读书人)卒于邠,将出殡近郊,赗敛(fèng liǎn 帮助办丧事)棺椁(用来办葬事的物品)皆所未具。公怃然(失意的样子),即彻(通“撤”)宴席,厚赒(zhōu 救济)给之,使毕其事。坐客感叹有泣下者。

1.选出与上文“乃寓居士人卒于邻”中的“卒”意思相同的一项

[ ]

A.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B.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C.卒皆夜惊恐。

D.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2.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请简要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D

2.公怃然,即彻宴席,厚赒给之,使毕其事。

贵为一方之守的范仲淹居然为一名穷书生的不幸而情动如此,不仅撤宴,还丰厚地救济他,可见他体恤民生多艰,心系百姓疾苦,真正做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第二问意对即可。)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3

范文正公文集叙

(宋)苏轼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词,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日: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注】,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

嘉佑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其后三年,过许,始识公之仲子今丞相尧夫。又六年,始见其叔彝叟京师。又十一年,遂与其季德孺同僚于徐。皆一见如旧,且以公遗稿见属为叙。又十三年,乃克为之。

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叙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今其集二十卷,为诗赋二百六十八,为文一百六十五。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孔子曰:有德者必有言。非有言也,德之发于口者也。又日:我战则克,祭则受福。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元祐四年四月十一日。

【注】韩、范、富、欧阳:指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恨子不识范文正公 恨:遗憾

B.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实现

C.与先主策曹操、孙权,规取刘璋 策:鞭策

D.非能战也,德之见于怒者也 见:表现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D.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回顾了四十七年来对范仲淹的仰慕,真情实事,历历在目,叙事生动严谨,情文并茂。

B.文章以勋业卓著的历史人物作陪衬,以寥寥数语,为范仲淹的才情方略作生动写照,其政治家的气度由此跃然纸上。

C.文章专从道德根于其天性,发于其文章立论,评赞范仲淹的文集,高屋建瓴,识度超远。

D.文章先议后叙,叙议结合,由虚处入,以实笔收,语言平易流畅,感情真挚,堪称序文的上乘之作。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3分)

(2)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4分)

参考答案:

1.C(策:策划、谋划)

2. D(而:连词,表修饰。A人称代词,我/指示代词,这;B连词,表转折/副词,就是;C介词,在/连词,表修饰)

3. D(全文前半叙事,后半议论,由实处入,以虚笔收)

4.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5.(1)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却已经在心里暗暗地记住他们了。(3分,采分点:尽、了、识,错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语句不通,大意偏离酌情扣分)

(2)这一年(我)考中进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采分点:登第、见于、因、国士各1分,语句不通,大意偏离酌情扣分)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4

阅读宋代王质的《山行即事》,然后回答问题。(6分)

山行即事王质

浮云在空碧,来往议阴晴。荷雨洒衣湿,苹风吹袖清。

鹊声喧日出,鸥性狎波平。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注:①苹:一种水草。②酲:Ché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

①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②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①答:拟人手法,颔联写“阴”,颈联写“晴”。(前1分后2分,合情理即可给分)②答:有声有形、有动有静,具体形象,生动活泼,富有情趣(2分)。诗人精神愉快、神清气爽(1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1)首先要审题,题目中问的是“修辞”,所以“议”“来往”这两个词表明用的是“拟人”修辞。答题步骤:点明手法;结合诗句分析为什么是这个手法;分析作用效果。

“统领全诗”是就诗歌的结构来说的,一般要回答下文中哪些地方和第一句诗照应。

(2)描写景物的角度一般由“动静结合”“远近高低视听”结合,多种感觉以及色彩等。“喧”是从听觉来写是动景,是声音的描摹,“波平”是静景是摹形。此诗借景抒情,前面的景的特点是充满生机的,所以诗人的情感是愉快的。 马上分享给同学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5

《贵公》阅读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命运,但并不是一定改变命运。下面是《贵公》阅读答案,请参考!

《贵公》阅读答案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

尝试观于上志①,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必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②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③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④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曰: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寡人将谁属国?管仲对曰:昔者臣尽力竭智,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寡人也。管仲敬诺,曰:公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

勿已,则隰朋其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丑不若黄帝,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

夫相,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⑥,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⑦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刀⑧而虫出于户。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注释】 ①上志:古记,指古代典籍。 ②《鸿范》:《尚书》中的一篇。 ③或:有。④伯禽:周公之子。⑤周公:姓姬,名旦,武王之弟,成王之叔,辅助成王。⑥豆:摆设祭祀用的食器,名词作动词。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阿:偏私

B.利而勿利也 利: 利益

C.万物皆被其泽 被:蒙受

D.视不己若者,不比于人 比:亲近

10.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得之必以公 农人告余以春及

B.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生而弗子,成而弗有, 弃甲曳兵而走

D.其于国也,有不闻也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1.下列句子全都能表明贵公的一项是:

①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 ②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③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④去其人而可矣

⑤桓公行公去私恶,用管子而为五伯长 ⑥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⑥ D.④⑤⑥

12.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6

《范文正公文集》序

庆历三年,轼始总角入乡校,士有自京师来者,以鲁人石守道所作《庆历圣德诗》示乡先生。轼从旁窥观,则能诵习其辞,问先生以所颂十一人者何人也?先生曰:“童子何用知之?”轼曰:“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先生奇轼言,尽以告之,且曰:“韩、范、富、欧阳,此四人者,人杰也。”时虽未尽了,则已私识之矣。嘉祐二年,始举进士至京师,则范公殁。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盖十有五年而不一见其面,岂非命也欤?

是岁登第,始见知于欧阳公,因公以识韩、富。皆以国士待轼,曰:“恨子不识范文正公。”呜呼!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然不敢辞者,自以八岁知敬爱公,今四十七年矣。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古之君子,如伊尹、太公、管仲、乐毅之流,其王霸之略,皆素定于畎亩中,非仕而后学者也。淮阴侯见高帝于汉中,论刘、项短长,画取三秦,如指诸掌,及佐帝定天下,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诸葛孔明卧草庐中,与先主论曹操、孙权,规取刘璋,因蜀之资,以争天下,终身不易其言。此岂口传耳受尝试为之而侥幸其或成者哉。

公在天圣中,居太夫人忧,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天下传诵。至用为将,擢为执政,考其平生所为,无出此书者。其于仁义礼乐,忠信孝弟,盖如饥渴之于饮食,欲须臾忘而不可得。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精品注译评》)

【注释】韩、范、富、欧阳: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皆北宋名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轼从旁窃观,则能诵习其辞 窃:偷偷地、暗中

B.彼三杰者,皆得从之游 游:交往

C.汉中之言,无一不酬者 酬:报答

D.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师:师从、学习

10.下列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的一组是 ( )

①此天人也耶,则不敢知;若亦人耳,何为其不可!

②既葬而墓碑出,读之至流涕,曰:“吾得其为人。”

③若获挂名其文字中,以自托于门下士之末,岂非畴昔之愿也哉!

④而公独不识,以为平生之恨。

⑤虽弄翰戏语,率然而作,必归于此。

⑥故天下信其诚,争师尊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④⑤⑥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苏轼小时候所听说的《庆历圣德诗》,颂扬了包括范仲淹在内地十一个人,所以苏轼对范仲淹仰慕已久,但一直没能见到他。

B.苏轼认为,范仲淹的功德,不需要文章显扬,她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言来传世,尊敬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

C.苏轼举伊尹、太公、淮阴侯、诸葛孔明等人为例,是为了说明范仲淹就像他们一样,早就有辅佐人君的抱负,并且一以贯之,终身不易。

D.这篇序言如叙家常,通过童年的记忆、考中进士后的结交逸事等的叙写,着力歌颂了范仲淹的功德,表达了自己对范仲淹的'倾慕之情。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公之功德,盖不待文而显,其文亦不待序而传

(2)则已有忧天下致太平之意,故为万言书以遗宰相。

(3)如火之热,如水之湿,盖其天性有不得不然者。

参考答案:

9. C【解析】“酬”这里的意思是“实现”。

10.B【解析】①不能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⑤⑥句是间接表现苏轼对范仲淹景仰。

11.B【解析】“自己答应为其作序,是为了实现结识范仲淹的愿望”的说法有违文意。

12.(1)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

(2)就已经有了心忧天下实现(达到)太平的心愿(意图),所以写万言书来送给宰相。

(3)像火的热,像水的湿,是他的天性有不得不这样的地方。

【参考译文】

庆历三年,我刚刚童年,进入乡校,有一位从京师来的读书人,拿鲁地人石守道写的《庆历圣德诗》给乡校的老师看。我从旁边偷看,就能够诵读通晓文中的语句,我拿文中称颂的十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这个问题问先生,先生说:“小孩子知道这些有什么用?”我说:“(如果)他们是天子,(我)就不敢知道;如果(他们)也是普通的人,我为什么就不可以知道他们?”先生认为我说的话奇特,把这十一个人的情况全部告诉了我们,并且说:“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这四个人,是人中豪杰。”当时虽然没有完全明白(这句话),却已经私下记住他们了。嘉祐二年,我才来参加进士考试到京师,范公却(已经)去世了。安葬之后,墓碑立好,我读碑文以至于流泪,说:“我知道了他的为人。”十五年没有见到范公一面,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吗?

这一年(我)考中选士,才被欧阳公所赏识,通过欧阳公认识了韩琦、富弼。他们都用对待国家精英的礼节对待我,说:“遗憾你没有结识范文正公。”

唉!范文正公的功德,不需要靠文章来显扬,他的文章也不需要靠序而流传。然而(我)不敢推辞的原因,(是)自从在八岁知道敬重爱戴范公,到现在已经四十七年了。那三位豪杰,都能够跟从他们交游,而范文正公唯独没有结识,我认为是平生的遗憾,如果能够在他的文章中挂名,来私自在他的门客的末流托名,难道不也是往昔的愿望吗?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7

《王文简公文集》阅读题及答案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汪容甫先生行状王引之先生名中,字容甫,江都人。少孤,好学。贫不能购书,助书贾鬻书于市,因遍读经史百家,过目成诵。年二十,应提学试,试《射雁赋》第一,补附学生,诗古文词日益进。仪征盐船于火,焚死无算,先生为《哀盐船文》,航编修世骏序之,以为惊心动魄,一字千金,由是名大显。当世通儒如朱学士筠,卢学士文昭,见先生所撰,咸叹赏以为奇才。

年二十九,始颛治经术。谢侍郎墉提学江左,特取先生为拔贡生。每试,别为一榜,列名诸生前。侍郎尝谓人曰:“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其见重如此。朱文正公提学浙江,先生望谒,答述扬州割据之迹、死节之人,作《广陵对》三千言,博综古今,天下奇文字也。毕尚书沅总督湖广,招来文学之士。先生往就之,为撰《黄鹤楼铭》,歙程孝廉方正瑶田书石,嘉定钱通判坫篆额,时人以为“三绝”。

先生于六经、子、史以及词章、金石之学,罔不综览。乃博考三代典礼,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又深于《春秋》之学,著《春秋述义》,识议超卓,论者谓唐以下所未有。为文根柢经、史,陶冶汉、魏,不沿欧、曾、王、苏之派,而取则于古,故卓然成一家言。

性质直,不饰容止,疾当时所为阴阳拘忌、释老神怪之说,斥之不遗余力。而遇一行之美、一文一诗之善,则称之不置。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年五十一,卒于杭州西湖之上。

先生,家大人之所推服也。其学其行,窃闻于趋庭之日久矣。而先生于予所说《尚书》训诂,极奖励,以为可读父书,则又有知己之感焉。虽不能文,尚欲扬榷而陈之,以告后之君子。

(选自《王文简公文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助书贾鬻书于市 鬻:卖

B.先生往谒 谒:拜见

C.称之不置 置:置办

D.尚欲扬榷而陈之 陈:陈述

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左:文中指长江下游以东地区。古人叙地理以东为左,以西有右,江左即江东。

B.三代:文中指曾祖、祖父、父亲三代,古人参加科举考试须如实填报三代履历。

C.菽水:豆和水,指粗茶淡饭。多形容清贫者对长辈的供养,如成语“菽水承欢”。

D.趋庭:《论语》中有孔鲤“趋而过庭”的记载,后世将子承父教称为“趋庭”。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予之先容甫,以爵也;若以学,则予于容甫当北面矣。

(2)其于知友故旧殁后衰落,相存问过于生前,盖其性之笃厚然也。

9.根据第三段,概括汪中在治学、为文方面的热点,不超过30个字(4分)

试题答案:

6. C

7. B

8.(1)我名字比汪容甫靠前,是因为官爵;如果凭借学习,那我比之汪容甫应当向学生一样。

(2)他(汪容甫)在得知旧友故交去世后家里衰弱失落,去慰问探望他们超过友人生前,他(汪容甫)的性情忠实敦厚如此啊。

9.治学方面,研究广泛深刻,见解独到深刻;为文方面,独树一帜。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8

阅读下列两个文言文语段,答题(12分)

【甲】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初,范文正公①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质独扶病③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乃长者也,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有删改)

【注释】①范文正公:范仲淹谥号文正。②朋党:专有名词,古代特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③扶病:抱病,带病。④缩颈: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0. 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薄暮冥冥(迫近) B.至若春和景明(景色)

C.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D. 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国都)

11.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王质独扶病饯于国门/所恶有甚于死者 B.予尝求古仁人之心/闻者为之缩颈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以其境过清 D. 感极而悲者矣/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2. 对两个选段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甲】文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议,句式骈散结合,行文富于多变。【乙】文则以记叙为主。

B.【乙】文范仲淹遭贬谪时,朝廷治理朋党,众人对范仲淹避之唯恐不及时,王质却抱病为其送行,当别人责问他时,他却能与范仲淹相提并论为荣。

C.【甲】文中的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描写,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19

注:①苹:一种水草。②酲:ch ng,酒后神志不清有如患病的感觉,诗中指精神不振的样子。①空碧,即 碧空 。②荷雨,化用李商隐诗句 留得枯荷听雨声 。③苹,大的浮萍

翻译:

浮云在天空来来往往,议论着阴天好还是晴天好的问题。一路荷花伴雨,打湿了我的衣服。浮萍上清凉轻柔的风,吹动我的衣袖轻摆。雨过天晴,喜鹊欢快的叫了起来,波平如镜,有鸥鸟在尽情嬉戏。青山秀色一句话也不说,但即使你大醉三天,它也能把你唤醒。

相关阅读试题及答案

(1)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是如何统领全诗的?

(2)本诗以 山行 为题,诗句中却没有一个 行 字,诗题与诗句是不是矛盾?请作简要分析。

(3)请简要理解 山色不言语,唤醒三日酲 的含义。

4.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此诗的颈联有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你指出其中的一个字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2分)

(6) 诗的首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个字能够很好地表现出来?

(7) 诗的首联统领全诗,颔联和颈联是分别扣住其中的哪个字进行描述的?诗的颈联所描写的景物有什么特点?

推荐阅读:

  电子厂8d报告完整版范文(精选10篇)

  部队骨干申请书范文一千字(通用20篇)

  当兵个人自传范文3000字(优选12篇)

  学校通知范文大全简短的(通用27篇)

  建筑模型说明范文(合集14篇)

  春节放假安全通知范文(31篇)

热门标签: 合集 答案
王质独饯范文正阅读答案(合集21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2023年组织生活会批评意见六篇

组织生活会能否开好,与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关系很大。党支部书记(党小组长)要带头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以身作则;要善于引导,讲究方法;要认真负责,严格要求,尤其是对党员领导干部,要打消顾虑,敢于提批评意见。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_年组织生活会批评意见六

实用范文 2023-06-20

组织生活会开展情况报告(通用7篇)

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或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活动制度。2.开展自学、集中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学习辅导和座谈讨论,切实抓好学习培训,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全面系统深入学习。3.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对照《廉政准则》查找思想

实用范文 2023-06-20

2023年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范文(精选14篇)

民主:民主民主:20_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民主:20_年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以下是小编整理的20_年党员领导干部民主范文(精选1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第1篇: 20_年党员领导干部民主  按照林业局党委组织部的安排,对照民主生活会要求,结合工作

实用范文 2023-06-20

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情况范文(通用15篇)

对象是汉语词汇,拼音是duì xiàng,常有两层意思,指行动或思考时作为目标的事物或特指恋爱的对方等含义。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情况范文(通用1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第1篇: 入党介绍人介绍发展对象情况  **同志在校期间思想积极要求上

实用范文 2023-06-20

谈心谈话对领导的建议集合5篇

组织生活会:是党支部或党小组以交流思想,总结交流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为中心内容的组织活动制度。党支部20_组织生活会工作方案一、组织生活会的主题坚定理想信念、严守党纪党规。二、时间、地点时间:拟定于20_年10月底,地点:支行党建会议室。三、组织生

实用范文 2023-06-20

在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范文(精选6篇)

根据单位领导指示要求,为了帮助我们吸取经验教训,总结工作规律,必然需要我们对卫生监督工作进行一个总结,总结是对我们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的一种方法,写卫生监督工作总结要注意哪些方面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存在哪些问题范

实用范文 202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