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3-12-09 16:06:3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一、调研目标
通过装饰公司的实习,了解室内设计的基本工作程序、工作方法、职业素质要求,毕业后能更好适应市场的发展和社会的要求,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在校的学习下的成果,弥补课堂学习之不足,提高综合设计的技能,以达到专业培养的目标。
1.了解装饰公司的工作程序,设计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
2.了解装饰公司不同专业相互合作方式,学习建筑师的职业素质、及协调能力。
3.结合实际工作,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装饰设计方案和装饰施工图的绘制。
二、调研内容
1.了解装饰公司的工作和程序,建筑师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了解设计院的不同工种的基本工作内容和合作方式。
2.了解有关装饰设计的法规、规范、标准。结合实习工作,在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的具体安排下,学习运用计算机绘图,进行建筑设计方案或建筑施工图的绘制。
3.指导老师检查指导调研情况。
三、调研经过:
寒假期间,我有幸来到这家装饰公司实习,在为实习期里,我进一步了解了装饰设计的深刻内涵,从书面的理论水平攀升到与实际结合的新的高度,同时,对具体设计流程,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以及效果图的要求规范都有了更深层的寒假实习调研报告
体会,空间概念也逐渐明晰,对未来有了新的定位,相信这段实习经历在我未来的设计生涯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以下是我实习的经历和心得体会。
实习第一天,当我来到公司,端详那些即将陪伴我度过一周实习时光的新同事们,环顾着那全然不同于学校的新环境,看着办公桌上那一叠叠图纸和墙壁上贴着的成果图,心情用激动万分来形容一点不为过,强烈的表现冲动涌上心头,我下定决心,把这里当作人生新的战场,来走好人生关键一步,证明自我,超越自我。
刚来的时候,所长就给我找了个指导老师,由于我是自己搬电脑来的,所以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都在电脑存着,所长把师傅找来,让我们认识一下,以后好跟着他学习,他开始也没有给什么活,就看了我平常在学校做的设计,给我指点了一下,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就是我的指导老师。
刚来到这里,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什么也插不上手,只是这里看看,那里逛逛,有的时候看看书,看看别人画的图,给自己找点事做。过了一周以后,最终还是公司里的吴工程师给我指了条路,他告诉我一些简单的要求让我用cad软件画一个两层的办公楼的平面图和立面图,终于有事情做了,于是我就乖乖的做起了图。说实话我以前在学校的时候经常画图,速度和质量相对来说都是很高的,可是当我以很快的速度完成后,吴工指出了很多规范上的不足,然后他就耐心地告诉我设计的流程和不同建筑种类的设计规范要求。
首先,是对建筑的整个流程的了解。建筑物的形成、流程如下:投资商投资--国家审核批准--设计院做出建筑方案--中标--设计院进行建筑设计(包括建筑物正,立,剖面,水电,供暖的设计)--^v^审核批准--施工单位施工--监理进行审核--施工完成,交工--装潢公司进行装修--交工--由投资商和房产公司进行买卖。整个过程中,建筑的设计部分占了相当重要的位置。所以设计的时候,每一步都要按照规定,每一步都要谨慎。设计时也有它的过程:做方案(必须符合结构要求)--进行平面设计(设计的同时,由结构师就行调整,平面做法应符合结构要求,调整的同时,结构师进行结构设计,两者属于同步进行,同步完成)--立面,剖面设计--水电,供暖,电梯设计。
对这一些方面有了大致的了解后,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绘图。绘图所用程序为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具有二维,三维绘图功能。我所做的工作就
是建筑物平,立,剖的二维绘制。绘图,要先对功能进行了解,再就是熟悉里面各个工具的用法。绘图的时候也有步骤:轴线--墙线--门窗--楼梯--屋内布置--标注。还要一边绘制一边修改。刚开始画一些简单的房屋平面图,学着用快捷键做图。在绘制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如弧线与直线的交接,图形的闭和,楼梯的绘制,在做这些时候经常出现错误,影响下一步的操作。在这些操作中,就需要有足够的细心和耐心去修改。
在以后的日子里,进入了上班的模式,帮助别人干点小活,也参与几个小型的方案的设计,但是我的设计一般不被使用,因为我方案还处在现实与理想的交融处,也就是不结合实际,但是这可以锻炼我的思考,积累更多的经验来为以后做铺垫,方案的设计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好的方案的出炉,需要更多思考和更多的经验做后盾的,而我是一个刚从学校出来的学生,对一切都不是那么的熟悉,这有从实践中吸取经验。
在所里作为一个实习生,什么小活都干,可以说会有学长给你活叫你做,有时候给别人给你一个平面图叫你画立面和剖面,都是设计好的,这样的活并不简单,也需要开发大脑资源和充分的想象力,还有要准备多次的修改,好的方案都是在多次修改中完成的,我也不例外。有时候别人给你个小区让你用PS处理,这都是常见的事,所以学到PS也是当务之急,在这段实习的过程中,PS的水平也得到了提高,关键是学习和请教,不会的有高手在,大部分都是精英。在我们所里,3d是不常用的,一般做效果图都拿到效果图公司去做,大部分人都用Sketch up来画效果图来表现一下,所以在这不会3d可以,但一定要会Sketch up,这也是方案表达的一种形式。以上这些都是画图手段,必不可缺少的,想要提高自己的修养,关键要不时的学习,我们这设计院有好多书,没有事情做的时候就用看书来提高自己,总之学到东西就行。
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及意义
研究背景
新中国成立的初期,我国的法治实践曾有过一段辉煌的成就,但是十年__,使法治建设和法学研究都陷入了低谷。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也都走上了正轨,尤其是我国已经建成了自上而下的法律体系。这表明中国的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种形式合理性的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中国已在根本上实现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的历史性转变。但同时中国的法治建设也暴露出了很多问题,主要体现在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之争的过程中。首先,由于中国的法律体系是自上而下建构而成。在法治建设过程中重点受到关注的是法律体系的逻辑合理性,而社会事实以及规则与事实之间的关系则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使得很多法律规范要么因其与百姓的现实生活无关而被无视,要么因其与社会风俗、生活惯例不同而没有得到人们的自觉有效的遵守。其次,西方权利话语的力量在立法及司法实践中被人为放大,而传统的道德因素却被排斥在法院门外,导致了像《秋菊打官司》中主人公秋菊那一类人的彷徨和无助,而原本为传统道德所不容的“恶人”却能逍遥法外。形式法治在法治实践中暴露的问题,凡此种.种,不再一一列举。
针对法治实践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也是指导我国法学实践的基础理论面临的难题。目前中国的改革进程已步入深水区,面对着快速发展和变化着的经济和社会生活,如何能够保证我们的立法既能适应时代的变化,妥善解决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问题,又能够保持法律的稳定性给百姓合理的预期;如何能够在司法实践中既排除了其它干扰,保持形式法治的纯洁性实现程序正义,而又不以牺牲传统道德、社会习俗为代价。面对诸多难题,笔者认为仅仅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对法律的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是难以解决问题的,必须结合法社会学的实证调查、自然法学的价值研究等研究方法和理论成果才能摆脱目前我国法学理论界面临的困境。而作为分析实证主义的一种新的修正形式的制度法学在法学领域能很好的融合道德和事实,通过制度事实理论,能够综合的运用分析实证的研究方法、社会实证的研究方法以及解释学的方法。因此,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如果能被我国法学理论界认真研究、借鉴和吸收,或许能很好的指导我国的法治实践。除此之外,本人因在读书、上课,参加学术沙龙、读书会的过程中深受老师和同学的启发,带着深刻的问题意识认真阅读了麦考密克和魏因贝格尔的《制度_》,并对制度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也广泛收集了一些有关制度_的材料。这也是选择本题的背景原因之一。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以实践哲学为基础的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吸收西方的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理论精华的同时,对法学展开解释学的、社会实证的研究,并把这几种研究方法结合在一起,实现了对法学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也对中国的法学理论界自觉的开启一个研究具有本土特色的法学的新时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现实意义:在中国面临社会转型的今天,如何更好的实现从人治向法治,传统之治向规则之治的转变,是时代给我们提出的挑战。而在向法治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现代精神与地方传统、法律的程序正义与国人的实质正义之间的关系则是问题的关键。而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坚持法律实证主义立场的同时,实现了道德、规则和事实三者之间的沟通。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文献综述
除了上述所列的学术期刊之外,笔者目前没有搜集到任何有关制度法学研究的专着性文章,此外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在博士或者硕士论文中进行专门研究的也较少。在笔者搜集到的有限的资料中,山东大学的博士生杨建军在他的博士论文《论法律事实》中的第一章“法律事实的概念”里曾有一小节来专门讨论法律事实与制度事实的关系。他认为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不同,制度事实是立法者为了实现对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调整,而经过理性的抽象所概括出来的事实。因此,制度事实是立法者通过对复杂的具体事实进行抽象的概括而形成的抽象事实。所以当具体的法律事实发生以后,法官就能依据法律规定的抽象事实对具体的纠纷做出裁决。一个法律规范一般包括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两个部分,而他认为制度事实就相当于法律规范中的行为模式。而且他还认为,法官能够对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则规定的疑难案件做出格式化的分类和处理,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制度事实不仅概括在法律规则之中而且它还概括在法律原则之中,因此在面对复杂的案情变化时,法官可以依据原则中的制度事实对案件进行格式化的裁决。而法律事实与制度事实完全不同,是一种具体意义上的事实。现实生活中所发生的所有能够导致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事实就是法律事实。因此,他认为制度事实与法律事实的根本区别在于,制度事实是一种立法角度上的事实,而法律事实是司法角度上的事实。
综上所述,笔者结合收集到的关于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有限材料,认为各个学者大部分的讨论都是集中在有关制度法学产生的理论背景、哲学基础以及制度法学与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法社会学的内在联系。而对于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的来源、特征,以及它是如何解决以往法学流派的困境从而成就了制度法学,及其对中国法治的建设意义等方面却鲜有论述。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可能的创新之处便在于此。制度法学体现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的本体论和多元的方_上的开放性,能够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_学流派的分歧,也能够为中国走出目前法治建设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从改革开放至今,在短短的3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便建立起了完善的法律体系,中国的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都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是,这种在立法方面取得成绩,并没有掩盖司法现实方面所遭遇的困境。如反映法律与道德之争的“泸州_继承案”、反映法律与社会现实之间存在张力的“吴英集资案”、(虽然案例并不新颖,但是如果我们不做改变的话,谁能保证日后就不再发生了呢?)以及法院遇到的一系列的执行难的问题等,这种.种问题处处都在暗示着一种没有道德支撑的、与社会现实相脱离的只依赖强力而存在的法律规范在实际运作过程中的软弱无力。但是,我并不是在否认离开强力的法治是可行的。恰恰相反,我的观点是我们需要一种建立在形式法治合理性的基础之上的强力。而我国在形式法治的建设方面,付出的努力虽然可圈可点,但取得的成效,却不尽人意。因为大量的不符合程序正义的案例已经发生而且正在发生。如最近改判的发生在内蒙古的呼格吉勒图故意_、流氓罪一案,以及各种发生在刑事诉讼过程中的刑讯逼供、非法取证等问题。
我国目前的法治困境促使我不断的思考,如何才能够在坚持形式法治的同时,借鉴和吸收实质法治的理想成分;如何能够在坚持程序正义的同时,也满足实质正义的要求;如何能够将国家颁布的法律转变为人们心中的法律?我国的法学理论研究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如果没有,那问题又出在哪?我带着这一系列的疑问,最终,在魏因贝格尔和麦考密克的《制度_》中找到了答案。
在西方,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以后,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为理论基础而建构起来的形式法治的大厦不断的受到来自新自然法学派、社会学法学派甚至是现实主义法学派的攻击。自然法学派以新自然法学的面貌重新出现,并再次强调法律的道德基础;经济法学派则更重视法律背后的成本收益分析;社会法学派注重对影响法律的社会现实因素的考察,甚至提出“活法”的理论。所有这些都构成了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强力挑战。它们的产生本身便说明了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背景下旨在建立一种能够融合道德、法律、事实的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应运而生,并很好的满足了实践的需求。
而目前中国法治建设的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如何能够把形式法治和实质法治进行很好的结合,并处理好形式法治理念与百姓心中传统的价值观念相冲突的矛盾。这是时代给我们的任务。而这一情形又与制度法学在西方产生的历史背景颇为相似。因此笔者认为,制度法学体现在“作为制度事实的法律”的本体论和多元的方_上的开放性特征,能够很好的融合和超越三_学流派的分歧,也能够为中国走出目前法治建设的困境提供很好的理论指导。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考察、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通过搜集和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为自己的学术研究积累丰富的素材。然后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自己收集到的文献认真的阅读和比较分析,得出结论,完成自己的学位论文。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文旨在通过对制度法学制度事实理论的解读,指出制度事实对制度法学的本体论和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以及制度法_用制度事实理论实现的对以往法学流派瓶颈的突破。最后论述了制度事实理论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重要意义。
本文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论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前人有关的研究成果等内容;第二部分是制度事实范畴研究;第三部分是制度事实对法律本体论的贡献;第四部分是制度事实对于法学方_的贡献;第五部分是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理论对中国的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
创新点
本文写作的创新之处是,笔者从制度事实的概念和历史发展脉络两个方面对制度法学的制度事实范畴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制度事实是制度法学的核心概念,为制度法学提出新的法律本体论观点以及综合运用分析的、实证的和解释学的方法提供了理论基础。制度法学通过制度事实的理论得以将价值、规范、事实的因素融合进法律的概念之中,实现了对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的超越和突破。同时也揭示出了法律的制度事实理论对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法治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指导意义。
开题报告2
一、选题来源与研究背景。
当前,对于整个世界而言,人类文明的发展的确有倒向过度物质化的倾向,这是一个可见的事实。它的威胁在于,人类社会“在物质进步的祭坛上牺牲了诸多道德和精神价值”.毫无疑问,这是全球化所带来的影响,而始作俑者则是西方。自工业革命以来,这一文明对于物质的极力追求,使得他们渐渐偏离了启蒙运动时期所确立的文化方向,将注意力过度集中在技术和消费的层面,而较少顾及那些事关人类社会真正福祉的问题。
(一)全球设计的危机。
当代世界仍然处在巨变之中,其速度之迅捷、规模之盛大,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而这一现象并非无源之水,而是以发轫于18世纪的工业革命作为基础的。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设计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们既是动因,也是果实。作为极其重要的社会现象,设计的进化受到社会力量的塑造和鼓动。与此同时,它也反过来为社会带来深刻而复杂的影响。
这个世界即使从总体上来看更加趋于平等和民主,但是我们也无法忽略这样的现实,即这里还存在着相当严峻的贫困、不公正、残酷和_的事件。因此,我们仍然很有必要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即我们应该如何在这个越来越拥挤的世界上生存下去。因此,设计也就十分自然地有了更多的承担,设计不仅有可能,而且完全有理由使生活变得更美丽、更舒适,同时也更安全、更人道。
(二)当下国内的设计现实。
在全球化的当下,中国迎来了它最为繁荣和活跃的时期,改革如今已经到达“深水区”,我们一方面需要积极因应新的国际趋势,进行富有创造力的发展;另一方面,需要检视当前的境况和不足,反思我们走过的道路。这种姿态应当是全方位的,它将在经济、政治、文化、技术等各个层面逐一展开。反思改革开放以来的设计发展之路,我们看到,在三十多年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我们的设计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国人对于设计的了解和期待也在不断加深。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的设计还有严重的不足,总体说来,我们还很缺乏原创性的设计,以及负责任、有品质的设计,我们距离“设计大国”、“创新大国”、“软实力大国”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在实践当中,则有这样这样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批评乏力,二是_缺失,它们实际上又是一体的。
就当下而言,发掘设计的道德力量,对于增进我国社会的凝聚力,提升大众生活的福祉和个体的内在幸福感,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很多证据都已显示,一个社会的道德败坏往往与城市、社区功能的弱化有直接联系,反之亦然。因此,我们有理由加紧推动中国设计的批评规范化,推进_议题的常态化。它们将会在今后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变得更加生动、人性化,会逐一体现在设计实务当中。
(三)初步的看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只是在下意识地使用产品、适应于产品,产品对于人而言,慢慢地成为了一种习惯。然而很少有人真正关注到设计内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一个多世纪以来,随着设计和商业的密切交融,这就更加使我们容易忽略设计的“全景图”,一个正在逐渐生成的文化和社会现象。而当前越来越细化的设计教育分科,这就进一步模糊了人们本已经不太清晰的视野,而忽略了作为这个概念、这个行为的某些真正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马格林指出,“将设计作为一种广义的人类活动来讨论便会处于低层次的发展阶段”.
中国设计之弊虽与批评缺失有关,但从根本来看,却是因为当前的社会缺少应有的价值观念。正因为如此,我们的生活和设计才显得残缺不全,并造成了设计和批评的双重失落:它们无法产生互动(与此同时,虚浮的设计和伪劣的批评却在大行其道)。
因此,迫在眉睫的是,我们需要着手阐述设计的本质,尤其是充分论证设计与_议题的关系,而这不仅是推动设计健康发展的必需,更是事关家国命运的现实命题。
从_角度切入对设计批评的研究,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尽管还远不够成熟,但当前国内的设计批评研究还是显示出了多种可能性,如果从_角度切入设计批评研究,在方法层面具有特殊意义。它们虽分属不同层面,却具有明显的共同指向性。前者是设计活动接受社会反馈的过程,是健康有序的设计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或者说是另一种形式的设计生产;而后者则是隐藏在一切社会活动(当然也包括设计)背后的根本动力,是设计的价值观所在--笔者认为,它们都关乎设计活动的本质--我们姑且可以把前者看作是设计的外在形式,而后者则是设计的内在动因,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中外文献综述。
(一)设计批评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众所周知,设计理论和建筑、艺术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建筑学,由于它悠久的历史和巨大的文化影响力,几个世纪以来,它一直都对其他门类的设计学建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建筑和设计形成了一种极为紧密而又微妙的关系。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设计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设计学的独立性也开始引发人们的关注。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设计批评的行为很早就已产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梁思成在1955年对北京城市规划的质疑和行动就是知名的历史公案,是非常重要的批评事件,显示出建筑界当时对于历史文脉保存的批判性思考。就总体而言,设计批评的真正起步却要等到改革开放之后,从那时起,设计批评的活动才逐渐展开,而相关的设计批评研究则在此后跟进。从1990年代后期开始,设计批评开始随着中国社会发展中设计议题的逐渐展露而变得愈发急迫,另一方面,设计批评与设计史、设计理论的互动也越来越频密。在此过程中,一些中青年学者也开始进入到这个领域。就总体而言,国内的设计批评和设计_的研究都是起步不久,大约从2000年前后起,论文和专着进一步有了数量和品质的提升,对于问题的思考深度也在大大加深。
就目前情况来看,设计批评对于大多数设计圈内人来说,它已经由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慢慢发展成为一个较为熟悉的的概念。当然,和现实相比这还远远不够的,对于中国这样一个缺乏批评传统、批评氛围比较稀薄的国家来说,深入扎实地探讨设计批评,对其相关基础概念进行挖掘、梳理,将会是一份长期的工作。
此外,关于设计批评的本体研究,还出现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论文,例如,“批评是一种学术立场而非道德骂场”(田萌)、“关于设计批评的身份焦虑”(芦影,20_年)、“建构一种批评的本质”(李凯生)、“设计批评的类型研究”(刘震,20_年学位论文)、“从设计批评的现状谈起”(陶安蕙)等等。
批评从来都不曾被局限于设计专业之内,从它诞生之日起,直到今天,这一活态的、外向的、多元多义的面貌,就一直保持着。就这一特征而言,它和历时更为久远的艺术批评、建筑批评、文艺批评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不仅允许,甚至有赖于设计之外的各类知识的积极融入。这些知识来源于人文学科、自然学科的多个学科,例如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_学等等。这些专家所思考的视觉未必一致,但他们往往能有许多相重叠的结论和观念。在我国,这种跨领域的、多学科的批评实践总是与理论的建构并肩展开。消费社会就是关注的“靶子”之一,社会学学者郑也夫的《后物欲时代的来临》(20_年)就是一部重要的着作,本书从消费的角度着手,对当前国内的社会景况做出分析。可以预见的是,设计批评走向多学科的交流,这不仅是学科发展的自然态势,而且也将成为设计学自身的一种要求。
事实证明,设计批评的发展往不仅需要从现实当中汲取养分,而且针对自身的文明基因,设计批评也需要有属于我国自身的理论建构。因此,回顾中国设计的发展历程,从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当中去寻找设计发展的逻辑,建构其中的社会、文化、_维度,探索具有本土意义的批评范式就显得格外重要。在这一方面,柳冠中的“事理学”理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尽管作为一种理论模型,它的实践性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和论证。但这一范式对于完善我们的设计批评,建立中国设计批评的_标准而言,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针对设计史以及重要设计流派的研究中,往往有许多是关于设计批评的发展研究。例如,“乌尔姆设计学院教育思想研究”(徐昊,20_年学位论文)、“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思想研究”(廖前兰,20_年)、“都市乌托邦的批评理论:读威尼斯学派的三本着作”(李翔宁,20_年)、“雷纳班汉姆及其设计批评观”(关玲,20_年学位论文)、“批评包豪斯”(翟墨,20_年)、“事实与价值:卢斯装饰批判的批判”(黄厚石,20_年学位论文)等等。
针对那些专门的设计领域、设计专业,批评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以往的研究当中,设计批评的思考几乎都是下意识地围绕着工业设计展开,严格地说来,这当然和设计史研究历来偏重工业设计的倾向不无关系,但这种以工业设计“一家独大”的局面也在渐渐得到改观,在服装、景观,平面甚至动画专业当中,相关的批评研究正配合着批评实践的展开而得到深入的发展。例如由李超德、张蓓蓓共同撰写的《服装评论》(20_),该书针对中国服装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有针对性的批评研究,对于当下的服装设计批评的发展倾向有着全局式的认识,同时又不乏对历史的回望、关照,不失对服装设计自身专业特性的冷静思考。而在景观设计领域,俞孔坚也凭借着他一系列的专业实践和带有明显批评思考的着作而推动了设计的发展,他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岐江公园案例》(20_)、《回到土地》(20_)都是这一领域的代表性作品。
2.国外研究情况。
就设计批评在国外的发展、研究发展情况来看,它要早于国内。就工业设计的批评来看,它应以19世纪中叶作为起点,但其雏形又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启蒙运动时期。而在建筑学领域,批评的行为和范式形成的时间还要更早。在经历了这种漫长的发展之后,批评在西方设计领域已经不只是一种学科的的概念,更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的自觉意识,熔铸到人们的设计意识当中。在建筑师、设计师和大众的思考当中,处处显示出这种批评意识的存在。
1970年代有标志性意义的作品是维克多·帕帕奈克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1972),作为横跨设计批评和_两大领域的一部经典着作,该书反映出20世纪70年代对于资本主义设计问题的_和环境思考。首次提出设计_概念的一部着作。从生态道德、社会道德等方面对现代设计进行了深度的反省,设计_从这时起,展示了设计_思考的多元性。书中还以大量的实例,证明了设计_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展示了设计的局限性,以及设计发展有可能达到的水平。
(二)设计_的国内外研究情况。
1.国内研究情况。
国内设计_问题的思考在最近数十年来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尤其是在最近的十年里,学术界的思考一步步落到了实处,这是可喜的现象。在此过程当中,一些专业杂志为设计_讨的讨论搭建了话语平台,一些重要的学术讨论、学术会议先后进行。例如,20_年,《美术观察》第6期,就以“设计_:从人机适合到人际和谐”为专题,在“观察家”栏目对这一问题做过最初的讨论。
由《装饰》杂志社和浙江工商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共同主办的“20_全国设计_教育论坛”在杭州举行,此次大会以“高等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设计_教育问题”为主题,围绕设计_的内涵、设计_与职业道德、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设计_和设计_教育问题等议题展开讨论,论坛结束后通过了《杭州宣言--关于设计_反思的倡议》.
一些重要的设计展览也开始针对设计的_问题进行反思和总结。这类活动并不只限于图片、展品本身,往往还囊括了论坛、会议等活动,从而增进了_议题思考的深度。20_年度10月26日到30日,在北京召开了“北京世界设计大会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周”,主题为“信”(象征「信息」的沟通与「信念」的传递,以谋求透明与互信的对话及跨界的全球合作)。本届大会的主题是“信”,下设四个专题,分别是“获益”、“和谐”、“交流”、“定义”,其中的主题演讲涉及到这样一些具体的内容,例如“为更多人的设计”、“可持续发展与设计师的当下责任”、“生态政策:义务或者负担”、AudraBuck-Coleman、MarkBiddle等美国学者则提出“连接多样性:设计教育中的_思考”.
此外,一些大型展览、博览会也在中国相继召开,这不仅有力地拓展了国内设计界的专业视野,增进了他们对某些普适的设计价值的认识,同时也有力地加强了专业内外人士的沟通交流,使得设计_这类看似枯燥的议题也能够为大众所了解,进而促进他们的认同。例如,20_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次大型的博览会以“和谐城市”作为理念,对中国文化的和谐、中庸理念进行全新的、鲜活的诠释,将设计_议题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议题结合到了一起,从而推动了设计_学和设计实践的结合。
除了这些规模较大的专业会议和论坛活动之外,一些较小规模的学术沙龙活动也在不断涌现,反映出_思考的多层次性和议题的多元。例如,20_年9月17日,北京市级人才强教项目建筑_学学术创新团队举办“建筑_与城市文化”学术沙龙。需要指出的是,_问题已经不光是学术活动的目标,它正在成为社会各界受关注的焦点;同时作为一个全球性议题,它也激发起跨领域、跨文化、跨民族的对话、思考。例如,作为策划周密的专题性展览的一部分,会议论坛构成了一个目标极为明确的整体,往往也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例如在20_年成功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暨首届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是近年来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型设计活动,本次活动以“仁:设计的善意”为主题--这本身就是一个相当鲜明的信号,无论是“仁爱”,还是“善意”,都直接指向_问题的内核--.它关注的问题很多,在分论坛部分:社会、能源、环境保护、城市化和全球化、弱势群体,消费批评和设计_等等都被。对于“仁”、“善意”这类概念的提出,表明了中国设计界对于自身文化传统和价值观的再度肯定。
随着设计_逐渐在国内引发关注,对于其中的代表人物,如帕帕奈克也渐渐为人关注,对这个人物思想所做的系统性研究也正在拉开序幕,其中杨莹(中国美术学院)的硕士论文就颇有代表性,论文题为“维克·帕帕奈克及其设计理论研究”(20_)。
该文从战后设计的消费社会背景出发,追述帕帕奈克的人生,并对其思想,即设计师责任体系加以研究,从而呈现了_议题与设计师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为当前国内的设计师责任思考,建立了理论的高度。
周博的《现代设计思想史》(20_)是近年来相关着作中颇为扎实、稳健的一部。对西方设计_做了总体性的回顾,对二战后的设计_发展,尤其是帕帕奈克的设计思考进行了评述,将帕帕奈克的设计_思考放在了学科发展的历史当中,脉络清晰,结构合理。该书将帕帕奈克的思想放在设计_的历史脉络当中,进行梳理和考察,这一方面表明了_议题的历史性,和某些稳固、坚实的核心理念,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对帕帕奈克前瞻性的、独特性的设计思考。
近年来,以“设计_”为主题进行申报的高层次的课题也有不少,其中更包括:“20世纪西方设计思想研究”(20_年,周博)、“19世纪后半叶英国设计思想述评”(20_年,周志)、“中国节约型社会的造物设计思想研究”(20_年,杨先艺)等等。
_议题也常常和性别议题相关,所以女性主义设计、建筑的研究也自然归属于这个领域。在这方面,滕静茹的博士论文《西方女性主义建筑学的若干议题》较有代表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该文以女性主义的发展历史作为视角,分别对女性在建筑专业、建筑环境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思考。其中涉及女性建筑师的角色、女性建筑设计、女性的建筑设计教育、女性与公共建筑、居住建筑的关系等多个问题进行全面的回顾和思考。较为深入地展示了女性在西方社会生活中的_境遇。这种将女性主义作为切入点的研究方法,融合了理论与现实,是对以男性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社会环境的全面反思,具有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的重要意义。
2.国外研究情况。
建筑批评和建筑理论、建筑史的紧密逻辑关系在该书中有清楚的呈现。
在近来的许多设计史着作中,有许多都会很自然地涉及到对设计批评和_问题的描述,因为在现代设计史的写作过程中,这些内容几乎总是会十分自然地融汇进来。
比如乔纳森·M·伍德姆所着的《20世纪的设计》一书,就有“设计与社会责任”一章。全面地回顾了二战后以来西方各国设计与设计的社会责任的互动关系。显示出二战之后,设计界和制造业对于消费者群体利益的思考和认识。诸如战后的英国、美国设计界对于消费者权益的关心、设计师对于大众健康,以及对于环境问题的关注。
从历史的角度,反映出二战以来设计道德责任的逐渐复苏,此外也包括设计界对于这一问题的回应,同时还探讨了绿色设计。
而在《真实的设计:荷兰现代主义与视觉识别》一书中,针对荷兰在20设计的平面设计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从中我们可以看到,荷兰的平面设计中的现代主义的发展历程,对于它在战后阶段同荷兰企业的合作与矛盾着墨较多,其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荷兰设计师对于自身设计文化的反思,以及关于设计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展开的诸多思考。例如,保罗·贝茨(PaulBetts)的《日常用品的_:一部西德工业设计的文化史》(20_)(《TheAuthorityofEverydayObjects:ACulturalHistoryofWestGermanIndustrialDesign》)在关于西德设计发展的历史的记录当中,有着对于德国设计思潮发展的相关记录,其中在关于乌尔姆学校的发展、变迁历史当中,记录了设计设计理念发展的相关情况。虽然不是专门的设计批评论着,但有助于我们了解德国设计教育发展的基本情况,批评的意识也就自然地融入其中。
此外也有专门的设计评论集出版。维克多·马格林的设计论文集《人造世界的策略》(20_年),其中有多篇文章涉及_议题,对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背景下,如何进行设计_的发展进行了思考。他指出了设计_发展的滞后性,认为在很多情况下,如果人们仅仅停留在批评的层面,就会使得议题变得空泛无力。真正重要的是,要积极推动_议题朝着现实的方向去发展,令_议题与当下的现实环境相互结合。譬如,对于设计师来说,他们需要思考的也许是,能否在主流的消费文化之外构想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设计实践模式,从而超越当前的商业局限。因此,马格林认为,_的思考需要结合实际的设计项目进行,方才具有实质意义。
在近年来的很多设计研究文献中,也都会针对设计的“社会价值”、设计的“_价值”、“道德”等展开相关的研究,这个部分的内容实际上就是对设计_问题的相关研究。例如,荷兰设计师、作家基斯·杜思特(KeesDorst)的《了解设计》(《UnderstandingDesign》)一书,就对设计的道德价值和设计师的责任问题进行了论述。
此外,设计_也在今天西方的设计实践当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美国学者唐纳德·诺曼既是设计教育家,同时也是设计师和理论家。他的着作关注于设计的人性化服务,并且在设计研究中注入了对“人-机”情感问题的思考。他的着作《设计心理学3:情感设计》就重点探讨了这个问题,他在该书书中,将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即本能层次设计、行为层次设计和反思层次设计。这三个层次的设计从根本上看,共同满足了我们对于设计的需求,设计的体验就建立在这样三个层次当中,人和设计之间的交流就是通过这样三个层次建立起来。人对于设计的多层级的需求,实际上就已经表明了人潜在的多种需求,例如、愉悦、美感、兴奋以及其他的各类因素,而设计理所因当地能够回应这些不同层次的需求,对于当下和未来的许多商品,特别是那些智能产品而言,设计将要全面地回应这些问题。因此,这实际上也就通过具体的案例,说明了人的_问题的多种需求。诺曼通过大量的实例和论述,向我们表明,设计需要在情感层面回应我们的需求。
20_年,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威廉·麦唐诺(WilliamMcDonough)和德国吕内堡大学化学教授迈克尔·布朗嘉(MichaelBraungart)(前者是“永续建筑运动”的棋手,而后者则是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合作出版了《从摇篮到摇篮:绿色经济的设计提案》(《CradletoCradle:RemakingtheWayWeMakeThings》),这也标志着跨领域的学术交流已经开始着手推动可持续设计的发展。该书通过回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生产发展模式,深刻反思人类的贪欲,指出应该从新经济的角度入手,以设计作为引擎,来推动社会良性、健康、可持续的发展。该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他们从自身的产业实践出发,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案例作为依据。
三、研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
作为我国设计学科的新兴议题,“设计批评”的研究可以有多种路径、多重选择。
事实上,设计批评和设计_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因此,将二者并列起来研究,将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因为它们都关乎设计的本质。批评是推动设计的方法、手段,而_则是设计的立场、内核。而从当前的研究成果看,尽管对于设计批评和设计_的研究都在不断推进当中,但却鲜有将这二者并列起来作专题讨论的。
研究意义:
(一)本研究有助于增进对西方设计批评和设计_议题的全面理解,这也是对惯常的设计史研究的有益补充,有助于我们推动国内设计学科的建设和完善。现代设计本质上是西方工业文明的产物,从设计学科的发展来看,我们很有必要加强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为了推动当下“设计批评”的实践和研究,我们有必要从“设计_”入手,进一步思考设计批评的理论构建。
(二)本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设计学本体的认识。有力地增强设计批评与设计_、设计史、环境议题、社会学的横向交流,从而夯实当前设计学研究的基础。这就证明设计自身具有和各类社会议题进行横向交流的可能,证明了设计学科自身的发展潜能。设计批评始终受到来自各种社会文化、经济因素的主导。
(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课题的研究或将有助于推动当下国内设计批评的发展。通过对西方设计批评在历史和学理的回溯,我们将可以深化对于当前国内设计批评发展状况的把握,提升我们的实际操作水平。因此,我们需要从眼下的现实情境中有所超脱,通过回溯现代设计产生的原点,梳理其发展脉络以总结经验。
四、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通过技术、审美、社会和生态这四个基本维度,课题对现代西方设计批评的面貌做出整体的勾勒,呈现出设计与西方社会充满矛盾的二元关系。如果把它们比作“同路人”也未尝不可,它们无法相互分离,彼此之间有时嘘寒问暖,有时也龃龉不断。
可以说,在设计发展的目标和人类真实需求之间,总是存有差距。尽管这二者的总体方向一致,但它们并不是始终重合的、默契的。人类在膨胀的_驱动下,有时可能制造出不合格的设计、“坏设计”,甚至是_的设计,而这已经为历史所证实。
此外,这里还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思考:
首先,当前的研究有一种趋势,似乎谈论_,试图否认人类的中心地位。对于这种论调,在笔者看来,不仅显得不诚实,而且也是自欺欺人的。对“人类-世界”这一主客关系的重新调整,并不能够回避人类作为主体的事实,对这一主体的任何弱化,都将造成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中目标的模糊--这就如同一个没有主语的句子一样,它无法准确传递信息--任何企图否定这一事实的思考,那种虚化的“区去中心化”,倒是既有可能导致逻辑和实践层面的困境。因此,不用回避人类中心论的问题,我们应当坦率地承认,人类自身的存在、延续和永续的发展是我们关心的根本问题,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则是与之同时出现的。
其次,研究设计_,为了防止这个议题变得空泛化、概念化,因此,课题始终将“人”作为核心,由此辐射状地连接到各个不同的话题当中,譬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自我与他者等等。试图呈现“人”的矛盾性、多元性、复杂性,这个“人”既可以是指作为整体的人、具有共同属性的人、有着相同诉求的人,同时也可以是作为个体的人、具体的人、有着特殊要求的人。围绕着“人”这个核心来展开思考,但尽可能用超脱于西方的立站到场来思考设计批评与设计_问题,由于一体的宽泛,这里的论述必定也是运动的、发展的、开放的。
再次,应以尽可能客观、理性的态度去思考技术文明和消费社会带给人类的影响,倘若无视、或者回避人类在近两个多世纪以来的成就,那就等于是彻底否定了启蒙运动以来的人类成果,那么这不仅武断,而且也愚不可及。同时也要以敏锐的直觉,去判断技术理性带来的异化。
最终,本课题所探讨的设计批评指向了_的议题,设计在_这个层面上的意义得到凸显。这会触及不同层面的问题和现象,其中既要呈现具体的“物”,又要梳理出“物”对人类个体、社会和自然等造成的直接后果、潜在影响。随着目标的扩大,其结果也必然由“人类中心”延伸为“去中心化”的_思考,这就是由微观而宏观,由具体而抽象,由“小善”而致“大善”的过程。
五、研究思路与基本框架。
第一章西方设计批评的历史追溯
第一节由古希腊到文艺复兴:物质文明的观念变迁
一、_的价值:造物与_的和谐统一
二、对待技术的态度
三、对待奢侈品与消费的态度
四、理性的原则
第二节启蒙运动时期
一、理性主义的崛起:批评的基础
二、批评与_价值
第三节现代设计的多元维度
第二章设计批评的技术维度
第一节工业革命与社会进步
第二节人性化议题:人与机器的抗争、妥协
一、技术革新和现代工业
二、19世纪英国对待工业化和设计的反思
三、穆特修斯的选择:个性化,还是标准化?
四、美国工业的选择:欢迎机器,但要适度
第三节乌托邦议题:人与社会的融合
一、设计与“的善”
二、格罗皮乌斯的教育尝试和_思考
三、纳吉的教育与思考:以人为中心
第三章设计批评的审美维度
第一节个人主义、审美与消费社会
第二节装饰议题:诚实与虚伪
一、不合时宜的装饰
二、装饰之罪
第三节风格议题:被物驱使的人
一、个人主义与商业活动
二、消费社会的矛盾性:个人与社会的分离
三、对广告和商业文化的批判
四、对废止和“流线型”的迷狂
第四章设计批评的社会维度
第一节平等与安全的议题
一、时尚与女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二、安全:由“消费者”转向“用户”
三、设计师的觉醒
第二节设计师的责任议题:乌尔姆观念的变迁
一、包豪斯的影响
二、要求理性的声音
三、在科学之外寻求人性
第三节帕帕奈克的历史贡献
一、对消费社会的批评
二、对设计师的定位
第五章设计批评的生态维度
第一节生态议题的紧迫
一、过度膨胀的技术文明
二、越演越烈的环境压力
第二节人-社会-自然:从分离到统一
一、现代主义者的生态设计观
二、由“个体”走向“共同体”
第三节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一、新的_思考与可持续发展
二、回归整体的设计批评
三、面向大众的设计批评
第六章设计批评的主体
第一节设计批评与设计改革者
第二节设计批评与设计教育
第三节设计批评与职业设计师
第四节设计批评与大众
六、写作计划
(略)
七、参考文献
一、专着
1.陈嘉映,《何为良好生活--行之于途而应之于心》,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_年
2.杜维明,《对话与创新》,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_年
3.杜军虎,《设计评论》,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_年
4.黄厚石,《设计批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_年
5.海军,《设计之重》,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_年
6.何怀宏,《_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年
7.李乐山,《工业设计思想基础》(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年
8.邵宏主编,颜勇,黄虹,等编着,《西方设计:一部为生活制作艺术的历史》,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_年
9.李超德,《设计美学》,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_年
10.李超德,《服装评论》,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_年
11.李丛芹,《设计批评论纲》,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_年
12.李立新,《设计价值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年
13.金观涛,《历史的巨镜》,北京:法律出版社,20_年
14.袁熙旸,《非典型设计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年
15.(台)杨冠政,《环境教育》,台北:明文书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16.郑时龄,《建筑批评学》,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年
17.姚民义编着,《德国现代设计教育概述--从20世纪至21世纪初》,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_年
18.张犇着,《设计文化视野下的设计批评研究》,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_年
19.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史论部编译,《设计真言:西方现代设计思想经典文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_年
20.陈嘉明着,《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_年
二、论文
1.李超德,从xxx·麦昆的设计看设计_[J].中国服饰,20_(1)
2.周宪,现代性的张力--现代主义的一种解读[J].文学评论,1999(1)
写报告的格式
一、题目背景和意义(宋体小三加粗缩进2字符)
(内容宋体小四号)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题目和选题的背景、意义和题目理论研究价值或应用价值。)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应充分搜集国内外研究的最新资料,全面反映国内外研究的最新成果。论述中应列示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三、主要内容与待解决的问题
(应列示毕业设计的主要内容和预期解决的问题。)
四、设计方法与实施方案
(对于毕业设计,应列出使用的`设计方法和预期的实施方案。)
五、进度计划
(应根据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写明的建议进度计划安排,制定个人具体的时间计划。)
六、参考资料
(应列出开题阶段所用到的参考资料,并写明所选资料的出处、书刊的版本、期号等。)
开题报告填写说明
一、开题报告撰写格式按照学校规定模版填写,所有页面的页边距设置为上:3cm、下:、左:3cm、右:,装订线在左侧,开题报告正文的行距为20磅。
二、开题报告封面上的一些栏目内容如果为空,可以不填,但不能将空栏删去。
三、对于开题报告封面上协助指导/联系教师一栏,若填写协助指导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协助指导教师若填写联系教师姓名,将该栏改成联系教师,并且将宽度调整为与上一行指导教师对齐。
四、开题报告封面上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填写,数字字体为Times New Roman,例如20xx年12月31日,字号为小三号。
五、开题报告封面上填写学院名称时,学院名称前后各空一个汉字符。
六、本填写说明只供学生撰写开题报告时使用,不要装订在开题报告或毕业设计中。模版中红色字是对字体、格式和填写内容的说明,开题报告撰写完毕后,应将红色字删去。
民俗文化,是依附着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在民俗旅游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民俗文化也遭受到了破坏,保护民俗文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美丽的黔东南生活着苗族侗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古朴神秘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热土。但随着民俗旅游开发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大等原因,黔东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民俗旅游村,旅游的商业化,舞台化,娱乐化等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健康传承,民俗文化逐渐退化甚至消亡。民俗文化一旦消亡就难以恢复,因此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又要开发民俗旅游,使保护和开发和谐发展。
这次我们做的.课题,就是把安徽徽州的一些年久失修的徽派建筑和晋商风格的仿古建筑巧妙地融合起来。修建一所私人的会所,间接地也保护的我们的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
20xx年中国装修流行简欧式,简欧式是当年装修流行风格。成熟的人,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这就是其风格所在。装修也一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历练,各种装修手法自成一体,风格呈多样化。进几年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装修的发展,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断融合。开始又流行起中国古典装饰装修,以至于红木家具热销。人们都开始关注古典装饰装修喜欢上古朴,典雅的中国风。中式古典会所在国内外十分盛行,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在公司设计部实习期间,我主要是针对个人的体会做一下总结:
首先要有好的心态,刚到设计部一定会在各个方面和公司的设计人员有差距,要注意差距不是问题,要看到差距,然后想办法缩小差距。其次要有团队精神,做设计必须要具备团队精神,要了解团队成员在设计中的职责。要急时的与团队的成员进行沟通。好的设计是经过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沟通才能设计出来的。好的作品必须是每一个普通的人都认为好。这样的设计才是成功的。再就是注意细节,做设计的时候必须注意每一个环节,把每一个环节都要做好,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的作品在整体上和局部上都做好。
要多向前辈学习,在公司设计部要多和设计师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学习很多做设计的方法。要重视环境的影响,一个好的工作环境可以带来好的设计灵感。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卫生,要多用礼貌用语,学会尊敬每一个人。贱书贱夫,要懂得尊重书籍,从书籍中学习设计大师的设计方法,了解设计的思路以及设计的形式。
通过这次实习总结出以下几点:
1. 找工作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找自己有兴趣的工作,兴趣就是动力。
2. 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工作态度就要保持积极向上;即使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也要保持上进的心态。
3. 工作的时候要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结合工作的需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4. 出来工作无论是什么工作都好,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所谓人际关系多广,你的前途就有多大,没有一个成功人士是靠着自己去成功的,懂得借助外力,才能及时把握机会,让工作事半功倍。
在专业学习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摘要: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在教学领域中,对教学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环境设计专业和多媒体技术的介绍,探究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因具有直观、形象、信息量大等特点,深受教师和学生的青睐。相对于传统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学,多媒体技术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被广泛地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并成为推进和改善教学的重要手段。
一、环境设计专业
1.环境设计专业的概念
环境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环境艺术是20世纪新兴的艺术类型。狭义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属于设计学,主要包括室内装饰、装修设计、建筑装饰和装潢设计等。广义的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复杂的综合系统,几乎涵盖了与环境有关的所有内容,涉及美化、装饰的所有设计领域。
2.环境设计专业的发展
环境设计专业在我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8年,国家教委设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简称环艺专业)。改革开放后,环艺专业迅速发展,20xx年被正式确认为艺术学门类下一门独立的专业。随之各类院校广泛开设该专业,并根据开设专业性质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培养重点。综合类院校以建筑类课程为主体,进行艺术素养的基本训练;艺术类院校重点培养艺术表现技能,辅助增加景观和建筑等课程。
3.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环境设计专业培养的是具有一定艺术修养、良好文化素养和娴熟专业技能,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掌握必备的环境设计专业相关课程知识,创新和实践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专业设计人才。
二、多媒体技术
1.多媒体技术的概念
2.多媒体技术的特征
多媒体技术具有集成性、控制性、交互性、非线性、实时性、信息使用的方便性、信息结构的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因多媒体技术具有人机交互、即时反馈的显著特点,在教学效果上往往优于其他教学方法。
三、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中的应用
1.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广泛地应用于教学领域,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图像、动画、视频等方式,能将晦涩难懂的教学内容清晰地演示给学生,易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1)PPT在教学中的应用
在现代的课堂教学中,绝大多数教师采用多媒体技术授课,但在长期的实践中,在某些课程或者在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中,现代PPT教学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黑板教学。教师应以PPT多媒体教学为基础,弥补传统黑板教学的不足,增加课堂教学内容,加快授课进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进度。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中,如商业空间设计、展示空间设计、居住空间设计等课程中,需要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辅助学习,通过PPT可以将这些教学元素充分融入课程,将典型的案例效果图插入PPT,通过实际案例的演示和教师的针对性讲述,可以使学生直接理解如何设计,能够分析什么样的设计才是好的设计。
(2)Flash动画在教学中的应用
(3)视频在教学中的应用
2.多媒体技术在环境设计专业实践表现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凭借其快速、准确、操作简便等优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技能。环境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设计师准确表达设计思想和意图,将设计直观地展现给客户是最终目标,因此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需要掌握一些能够表现二维、三维的常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如AutoCAD、PhotoShop、3dsMax等。
(1)AutoCAD软件
(2)Photoshop软件
(3)3dsMax软件
3dsMax软件对于环境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掌握的专业软件,主要培养学生的三维空间设计和效果图的表现能力。通过掌握3dsMax软件的基础操作,能够真实地表现室内设计的空间效果和场景透视效果。其种类丰富的材质和多角度的灯光效果,能对实际工程案例进行虚拟设计,提高设计师的工作效率,与客户实时互动交流,避免设计缺陷。
参考文献:
[1]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山东画报出版社,20xx.
[2]牛琳.环境设计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以华中农业大学楚天学院环境设计专业为例.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xx(6).
[3]韩志坚,封昌权,徐建祥.现代教育技术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xx.
篇一:开题报告
题目:脑梗死患者的护理
设计(报告)题目来源
临床护理
设计(报告)题目类型
护理体会总结
开题时间
20xx。1
一、设计(报告)研究意义
临床护理
2。撰写报告的原因:
毕业要求
3。撰写报告存在的问题:
论文选材;资料整理;论文撰写
4。解决问题带来的启示:
需要老师的指导;合理选材;论文的书写要求
二、设计(报告)主要研究的内容、预期目标
(一)主要内容
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一年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护理要点,本组60例患者中,经精心护理病症均有一定程度的好转,并且没有并发症的发生。
(二)预期目标
回顾*分析和总结过去一年60例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及护理要点,完成论文书写。
三、设计(报告)的研究重点及难点
(一) 研究重点
脑梗死患者的护理过程。
(二)研究难点
怎样合理选材;怎样进行资料整理;怎样进行论文撰写
四、设计(报告)研究步骤(
题目:古宅建筑的保护与改建
一、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民俗文化,是依附着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它增强了民族的认同,强化了民族精神,塑造了民族品格。在民俗旅游开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民俗文化也遭受到了破坏,保护民俗文化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美丽的黔东南生活着苗族侗族等众多的少数民族,古朴神秘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成为民俗旅游开发的热土。但随着民俗旅游开发以及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大等原因,黔东南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也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在民俗旅游村,旅游的商业化,舞台化,娱乐化等破坏了民俗文化的健康传承,民俗文化逐渐退化甚至消亡。民俗文化一旦消亡就难以恢复,因此要加大对民俗文化的保护。我们既要保护民俗文化又要开发民俗旅游,使保护和开发和谐发展。
这次我们做的课题,就是把安徽徽州的一些年久失修的徽派建筑和晋商风格的仿古建筑巧妙地融合起来。修建一所私人的会所,间接地也保护的我们的民俗文化。让更多的人可以学习和欣赏中国传统建筑。
20_年中国装修流行简欧式,简欧式是当年装修流行风格。成熟的人,都有其鲜明的个性和特点,这就是其风格所在。装修也一样,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历练,各种装修手法自成一体,风格呈多样化。进几年由于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装修的发展,各种文化和生活方式不断融合。开始又流行起中国古典装饰装修,以至于红木家具热销。人们都开始关注古典装饰装修喜欢上古朴,典雅的中国风。中式古典会所在国内外十分盛行,其中包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二、选题的研究现状
中国五千年辉煌灿烂的历史造就了许多拥有丰富历史的古城,但在现代城市建设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历史文化保护意识和对保护的内涵认识不全面,导致大量有重要价值的`古建筑,住宅院被当作危房,旧房拆除。现今历史风貌完整的城市已经不多了,大多城市仅存有局部的建筑群。为能更好的保存历史建筑,只能是迁址重修。
改造建设是挖掘与保护传统文化的需要,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集传统文化挖掘与保护、旅游发展于一体的综合性建设项目,具有重要的文化、社会、经济价值。目前,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项目一期工程已全部建设完毕,已完成恢复明清民居12个院落,二期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它的建成必将带动五台乃至长安旅游产业和社会经济各项事业更好、更快发展。但当前的现状是周边环境较为简陋,外围景观的不一致性,很难形成风格一致、浑然一体的整体效果,特别是旅游线路西弥路与村庄内部道路混合,道路断面狭窄,风貌参差不齐,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缺乏停车场等公共设施。所以有必要进行相应的街道和村庄风貌改造,打造关中民俗文化氛围,使之逐渐形成展现关中古镇——古村——古院的文化脉络。
在规划中尊重现实发展条件,避免大拆大建,增强可操作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将近期改造与长远发展相结合。采用“一心、两轴、两片区”的规划格局,打造西弥路步行商业街;串接古留村与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形成五台古镇整体格局;形成文化氛围浓郁、空间错落有致的关中古村落风貌。古镇建筑色彩以灰+土黄为主,采用青石、地雕、青砖等为主要建筑原材料,修旧如旧,彰显文化根基、自然朴拙和经济耐用特点,形成统一的关中传统民居风貌特色。
三、拟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将南方古典建筑和北方的古典建筑融合到一起,形成晋中古建,徽州古建同园。
山西民居建筑体现出既遵循传统的形质又兼具有地域特色的双向性特点。其建筑格局分为中轴对称格局和非绝对对称的均衡格局。从总体来看,民居是由前堂后室三进四合院组成,形成前低后高,具有足够景深,参差错落的中轴对称轮廓线,既能满足主人对外接触交往的要求,又能满足一定私密性的要求,使建筑有主与有次,有藏有露,具有空间秩序感。山西传统的四合院基本构成元素主要有:宅门、倒座、院落、厢房、正房等几部分。对于规模较大的多进四合院,各院落间由垂花门或过厅串联。通过这几个基本元素的多重组合,产生了多种合院类型山西民居门的巧设形成引人入胜的空间景观。
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在民居、祠庙、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物中。它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它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皇。
此次课题的总体布局会以晋中民居特有的建筑格局来设计,前低后高使建筑有主次和空间感。结构严谨,疏密有致,在外观上呈现出一种高不可测的神秘封闭感,体现了富商讲究排场和私密的需要。建筑外观封闭,内外空间的交汇点是宅门,它保持并维护着合院内部空间的完整性、秩序性。主入口处采用的是晋中特有的垂花门,门头有精美的石刻。其主要建筑前厅和宴会厅都是采用徽派建筑的布局和装饰。突出“中和”思想,强调建筑与自然,建筑主次的和谐统一,反应“仁”“礼”的完全统一。总体布局粗犷中不失细腻,平面而又立体彰显四平八稳的姿态。
中式古典私人会所是享受生活,娱乐身心的场所,在生活和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今日中式古典私人会所的设置是对大家身心健康的一种提醒。打牌,喝茶,聊天,或者泡温泉,都是不错的选择。中式古典私人会所的设计,从中式传统文化出发,结合现在休闲娱乐设施,为大家的业余生活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让我们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四、研究的创新点及重、难点
晋徽源会所是以从安徽徽州斥巨资整体拆迁回的古建筑为主,又铺以新键的晋商风格的仿古建筑两部分组成。整体拆迁回的古建筑均属清代史早期从徽州富商花巨资修建的,所选,雕刻均代表了徽州古建筑的最高水平,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观赏,收藏价值。在中国历史上徽州古建筑与晋商古建筑同属我国建筑史上的两朵奇葩。兴建这座高品位的园林建筑群,形成晋商古建,徽州古建同园依存相互增辉的特点,在全国也将是绝无仅有。该园建成后,以文化展览,演艺为主,兼营餐饮(晋菜),住宿,会议。
该园建成后将成为气势宏大,精美无比的园林建筑,特别是重修复原的徽州古建多功能大厅上下两层,全木结构,大型精美木雕将会有百余处,其中包括一个代表徽州很高水平的古戏台,古建总面积将达1200余平米。
1,怎样巧妙地把两种不同风格的建筑融合到一个园中。
2,园中有一原有建筑(6层)将其该建为高级住宿,其风格合要和徽派建筑统一。
题目:某五星级酒店设计
一、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1、选题依据: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在建五星级酒店最多的国家,近年来,中国五星级酒店整体规模实现了快速的增长,行业发展水平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行业整体发展的不均衡性也日渐显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者需求和投资者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五星级酒店评价标准持续提高,各地五星级酒店在设施设备、产品功能方面的发展进步明显。
基于对中国经济发展良好趋势的预期,无论是国内资本还是国外资本,对中国五星级酒店市场的投资将保持长期的增长,但投资将更趋理性,且投资区域范围更广、投资合作形式更加丰富多样,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五星级酒店增长的“新热点”.同时,随着投资者恒业投资经验的不断丰富,对酒店管理和品牌的要求也也越来越高。在此情况下,国际酒店集团在未来中国五星级酒店的发展中仍将处于领先优势,尤其是在其重点发展的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和一线城市。国内酒店集团仍将保持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势头,并在各自传统的地区市场进一步巩固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商务、度假、旅游等活动使我国城市酒店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代星级酒店作为一个城市的名片和对外窗口,其酒店形象和服务水平都从侧面反映出这个城市的整体形象和文化特质。因此,现代星级酒店建筑设计不仅要注重建筑外形的气质塑造, 还应致力于其良好的内在功能品质及酒店文化性与异质性的挖掘。
在此背景下,我选择这一课题设计,一来可以顺应现在社会的发展,二来因为星级酒店设计可作为一个地区的地标性建筑,故可锻炼自己更加谨慎、全面的统筹功能、空间、造型、交通等的关系,进一步巩固自己所学。
2、意义:
这次的酒店设计可以让我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联系,通过这次酒店设计强化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培养自己的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的能力,一定的方案比较、论证的能力,一定的理论分析与设计运算能力,进一步提高应用计算机绘图的能力。掌握资料的收集好分析、相关规范的选择和运用;掌握设计方案的选择、成果图的绘制遗迹设计文本年的编制全过程。另外对培养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工作做好技术储备,都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酒店设计是一个多元化设计,所以也是锻炼我们能力的一个很好机会,在此中学亦到很多课堂没有的东西,这也是为我们马上面向社会做一个铺垫。让我能在毕业之际把以前所学更加巩固,查缺补漏。
二、国内外概况及发展趋势(含文献综述):
1.国内外概况
旅游和商务活动自古有之,饭店餐馆就应运而生。相传欧洲最初的食宿设施始于古罗马时期,其发展进程经历了所谓古代客栈时期、大饭店时期、商业饭店时期等阶段,其间几经波则起落。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美各地随着经济形式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进入了新型饭店时期,并逐步形成了庞大独立的饭店行业[1].
酒店从最初的客栈、驿站开始,已经有近千年的发展历史。进入21世纪,频繁的商务活动和旅游度假,促使世界的酒店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酒店建筑,特别是大型酒店建筑,从来就是城市形象中的焦点,也是城市社会文化活动的延伸。在任何一个城市或景区中,酒店建筑都是当地地域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一种标志[2].
酒店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专业体系,包括:酒店整体规划、单体建筑设计、室内装饰设计、酒店形象识别、酒店设备和用品设计、酒店发展趋势研究等内容【2】。
回顾中国的酒店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3]:
第一阶段,即八十年代初,我国大量建造商业性酒店,国内设计师处于模仿和实习期,开始将国外设计师在国外项目的设计手法移植到国内设计其他项目,该阶段国外的设计师基本垄断了国内高星级酒店的设计;
第二阶段,九十年代至二十年代末,部分国内设计师开始设计高星级酒店,并出现了酒店设计国内外合作的局面;
第三阶段,进入二十一世纪,境内设计力量崛起,我国设计师已经承担外资高星级酒店的部分方案设计,中国五星级酒店的施工基本由国内企业完成,质量不仅可以和国际水准接轨,还形成了相对规范的专业技术[3].
2.发展趋势
星级酒店近年发展极其迅猛,其设计发展趋势备受大家的关注。近期纽约、巴黎、香港、上海等国际性大城市不断涌出极具代表性的五星级酒店,引领了现阶段的设计潮流。如今的酒店设计不再是单一的要求豪华、,更多地注入多元化、个性化等因素。
过去的五星级酒店设计,更多是要求呈现一种奢华及气派,无过多文化气息的营造,或忽视了客户的心理需求。而如今的设计趋势不再以豪华来评估其等级,人们要求的将是集吃、住、会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壹体的全方位的、复合型的酒店设计,更能站在生活的角度,将设计人性化。
从人性角度出发的同时,体现设计的文化特征是当今星级酒店体现其个性化的重点。不同的区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下,采用其特有的'地方风格,使室内设计更具文化特征。当不同的国度,不同人种走进酒店,能感受其地方特色以及温暖、舒适、备受欢迎的气氛,来往的人会因这份独特的设计爱上这个美丽的地方。
除了豪华的装饰、功能全面、人性化、地方特征各个要求,酒店的设计发展也强调了新颖、突破传统、风格塑造。社会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发展,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酒店的设计也不断出现着新的亮点。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更多被应用到酒店的设计中,提高了酒店的实用性,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色,也响应了绿色、环保的新时代要求。这等等都是目前以及往后星际酒店设计的发展趋势,这趋势也将势不可挡。
三、本课题研究内容
随着酒店业的不断发展,酒店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竞争是最基本的竞争,服务的竞争是一种无形产品的竞争,但最终意义上的竞争是文化的竞争。文化的竞争是最高层次,最高品味的竞争。
酒店产业的竞争日趋激烈,传统酒店的模式化服务已经满足不了消费者的需求。如何将酒店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酒店的形象设计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建筑造型,周边的环境密切相关。如何突出酒店的特色,又能更好的融入到周边的环境当中,这是文化与形象设计的相容。
通过深入分析酒店文化,得出文化对酒店形象设计的重要性。将酒店文化与酒店形象设计相融合,获得一种全新的艺术效果。在注重环保的今天,酒店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业内密切关注的重大问题。酒店惊醒规划设计时,应从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以人为本,更好的为人服务,将建筑与周围的环境相容,融入到城市设计中,促进和谐可持续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方案
在毕业设计开始前我将对国内外著名五星级酒店、超五星级酒店及有特色的酒店进行资料收集和研究,并对当地的五星级酒店进行实地调研,并且对收集的案例和实例的功能、空间、造型、艺术特色等进行分析总结,整合出五星级酒店设计应注意的事项与要点,结合本次毕业设计的项目实际进行取舍,从各个案例里面吸收精华,收获灵感,在自己设计的五星级酒店中加以运用。
另外景观、配套等的规划与建筑单体的设计一样重要,特别是对五星级酒店而言更为重要,景观设计在酒店设计的先导意义在于,能更好的控制好宜人的空间环境和建筑尺度,所以在收集资料阶段我也会着重注意景观规划部分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
五、研究目标、设计标准及工作进度:
1、研究目标:
五星级酒店是酒店的最高等级。酒店设备十分豪华,设施更加完善,除了房间设施豪华外,服务设施齐全。各种各样的餐厅,较大规模的宴会厅、会议厅、综合服务比较齐全,是社交、会议、娱乐、购物、消遣、保健等活动中心。主要是满足上层资产阶级、政府官员、社会名流、大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国际会议的官员、专家、学者的需要。五星级酒店设计应以交通组织为切入点。功能不同的交通组织方式又将酒店分为既独立又相互联系的两部分:酒店的公共部分往往是一座酒店形象、品质的表征,也占酒店投资金额的主要部分,因此常常被建筑师所重视,成为设计重点;而酒店的服务管理部分的组织主要脱胎于酒店的经营管理模式。由于专业的限制,这一部分往往不被建筑师所重视。其实,后馆部分是一座酒店高速运营的保障。酒店设计归根到底是以酒店的经营和营利为目的,因此可以说公共空间的舒适性和易识别性,管理组织的便捷性和有序性是酒店经营的目标和保障。
2、设计标准:
行业领先的KXA建筑师事务所认为,五星级酒店设计不能单纯于艺术装饰。其实创造丰富的空间造型,讲究科学,追求平和随意、率真自由的境界更重要,要有一个明确的统一的主题。统一可以构成一切美的形式和本质。用统一来规划设计,使构思变得既无价又有内涵,这是每个设计师都应该追求的设计境界。装饰讲流行但更讲个性,具体的环境不同,文化背景品味追求与风俗习惯不同,就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也才是五星级酒店设计的主要意旨。[5]
五星级酒店设计应不断创新,装修和装饰也不分谁轻谁重,两者互为因果。只有在功能合理的装修前提下,装饰的内涵与境界才最能体现。不拘泥于旧有的观点,通过功能的装修,美学的装饰,赋予每个家居以新的形象就非常重要了。
五星级酒店大堂设计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就自成高格。五星级酒店大堂设计是装修与装饰的灵魂,是装修与装饰的剧中之本。要想家居能以高层次的内涵与境界使生活更美满更愉悦,看上去舒服用起来便当,就必需重视五星级酒店大堂设计。[5]
3、工作进度:
X月XX日--X月XX日 资料收集、实地调研
X月XX日--X月XX日 建筑设计一草 画出总体图 平面图
X月XX日--X月XX日 建筑设计二草 修改并确定方案 放大比例开始进行细部设计
X月XX日--X月XX日 建筑设计三草 完善设计 更加深妥善地解决各种问题
X月XX日--X月XX日 整理设计资料和图纸
X月XX日--X月XX日 教师评阅、毕业设计展
X月XX日--X月XX日 毕业答辩
六、主要参考资料:
[1]杨茂川。世界酒店发展史
[2]徐朋。酒店设计--城市文化的延伸
[3]徐朋。构建和谐酒店环境
[4]王军。酒店空间文化的营造
[5] 五星级酒店设计
(1)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2)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3)研究方法及措施
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中的实*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4)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
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5)主要参考文献。
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一、选题的目的、意义
建筑仿生已成为一种新时代潮流,也是建筑文化的新课题。为了启发建筑合理创新,以及使城市环境达到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建筑仿生学是一种重要手段。
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3层皮肤 (第1层是人的自身皮肤,第2层是衣服), 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有效寻找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要,这就是建筑仿生学的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