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6
2023-06-01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6
更新时间:2024-09-26 15:48: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4-09-26
2023-06-01
2024-09-26
2024-09-26
2024-09-26
摘要:
现当代文学作为文学重要组成阶段在文学领域的研究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尽管现当代文学在整个文学史上仅占据冰山一角,但是现当代文学研究在整个文学研究领域却占据着极重要的位置,换句话说,现当代文学具有极大的研究价值。而且现当代文学的研究价值不光只局限于其文学本体的研究价值,其研究价值还体现在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科学上。比如现当代文学与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交叉学科———文学语言学。又比如现当代文学与新闻传播学的交叉学科。今天我们要进行的就是现当代文学与美学艺术交叉学科的研究,探索现当代文学内部所蕴含的美学元素。
关键词:
文化研究;现当代文学;跨学科研究
美学与心理学、哲学一样,是一门较不易于人们理解的学科。究竟为何不易于人们去理解呢?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原因之一是美学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无论是知识的综合性还是知识的系统性较之于其他学科来说更强。原因之二是美学所需要具备的鉴赏力与欣赏力不是一日两日就可以积累和锻炼出来的。美学更多的是作为一种审美的能力出现的而不是作为一门枯燥乏味的学科,所以美学所关注的话题与其他学科关注的话题不一致。其他学科关注的是学科理论与学科规律在具体生活、生产过程中的应用。而美学关注的是对事物的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两种学科的关注点是极为不同的。具体到具体内部形式也是极为不同的。所以,今天我们就以现当代文学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行现当代文学中所蕴含的美学思维、美学文化的研究。
一、现当代文学的学科内涵与学科性质研究
二、现当代文学在文学领域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
【摘要】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科知识中,语言学尤其是汉语言知识是基础性的重要内容,仅止于此,却又是不够的,根据《国际汉语教师标准》,需要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知识,这其中也包括中国文学知识。将中国现当代文学应用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提升语言能力、涵养素质的宝贵资源,另一方面可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理解中国历史、体会中国人情感的途径,从而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质量,培养学生更全面的人格,助益长远专业发展。
【关键词】
文学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中国文化
一、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的意义
对学习汉语的外国人来说,尤其是其中的零起点汉语学习者而言,汉语知识本身的学习当然是最基础、最紧要的。所以作为以培养国际汉语教师为核心目标的本科专业,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汉语言知识、普通语言学知识都是基础性的。但是对于进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习中外学生本身而言,都已经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需要通过专业学习进一步掌握语言理论,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历史、文化知识,掌握汉语教学等应用技能。因此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知识的一部分,也成为一种必需品。国家汉办编制的《国际汉语教师标准》(20_)就不仅仅包括对语言知识的要求,还包含了对文化知识的要求,明确了文学、文化知识在汉语国际教育人才培养中的定位。在已有的相关研究中,部分研究注重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的具体安排,杨紫玮认为,教师应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关注作品中的语用文化,关注新知识的传授,注重知识的基础性和实用性。杨建兵认为有两大困境,一是处理文学史、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之间的关系,一是处理现代文学与中国文化的关系。胡范铸等人认为汉语国际教育应该也可能做的是构建一种“情感共同体”,核心是向国外传播“汉语”以及附着于其中的中国文化,更应该看作是“运用汉语进行”的“国际教育”。这些研究为我们开展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研究提供了参考。
二、在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人才培养中的实现途径
(一)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提升语言能力、涵养素质的宝贵资源
了解现代汉语理论、能说一口规范的普通话,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普通话的规范定义,我们能知道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语标准语。所以可以将中国现当代文学文本作为潜移默化提升语言能力、涵养素质的宝贵资源。从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学习者来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准备将来从事国际汉语相关工作的中国学生,一类是进入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学习,将来有可能成为本土化汉语教师的国际学生。从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提升语感的资源的角度来看,中外学生都能通过广泛涉猎文学史、文学作品,在大量文学作品阅读中建立牢固、可靠、持久的汉语语感,为汉语语言知识的学习,为将来的国际汉语教学打下基础。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国际学生而言,将中国现当代文学规范文本作为提升其语言能力的语言材料的一部分是合适的。吴成年认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要为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标服务,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交际能力提供必要的文化知识素养的支持;有助于留学生在更高的层次上学习汉语,领悟汉语的精髓,从而激发学习汉语的兴趣和提高汉语水平。对比当下出版的针对留学生的汉语阅读材料,虽然内容覆盖广泛,但是均未原汁原味地节选作家已有的成功创作,虽然具有系统性,但是缺乏文学原典的支撑,会显得缺乏文化深度。因此,可以引导国际学生更深入地参与到中国文学经典作品的阅读中去。对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中国学生而言,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学习要求,会比国际学生更高。不仅要了解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鉴赏的理论和方法,具备从较为专业的角度,来看待文学发展,来分析文学作品的本领。杨建兵认为,突出对经典作品的解读,兼及相关文学史、文学思潮和文学流派的介绍,尽可能让学生感受现代文学经典的艺术魅力;应坚持现代文学学科的存在价值,同时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和强化语言和文化因素。从具体的教学实践来看,因为进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学习的都是本科三年级左右的学生,进入本科学习以来,已经学习、掌握了不少的文学常识、文学理论知识。在充分了解学生知识背景、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讲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在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体系中的位置,系统梳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历史形成、发展脉络,引导学生更为“历史化”地理解具体作家、作品,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更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更理性、客观的文学观点。在此基础上,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二)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理解中国历史、体会中国人情感的途径
中国现当代文学诞生在波澜壮阔的中国现代、当代历史中,了解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一定程度上也有助于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所诞生的近现代以来的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对中国学生来说,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成为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近现代以来的中国历史的抓手。因为文学史的发展,常常折射出社会思潮的变迁,而且会以一种更为直观、更为激烈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文学论争、文学活动等等。而且文学中所体现出的社会思潮的激烈斗争,又有着丰富的作品和人物形象作为支撑。各个时代的作品中的人物,常常能反映出最细微处的社会变革进程。对中国历史的体认,能够让他们在将来的国际汉语教学中,更有自信地去面对和回答文化、历史的问题。对国际学生来说,各个时代鲜活的经典作品,不仅是现代汉语的材料和范例,而且也为他们理解中国历史提供了生动的例子。同时,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还包含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生动的情节,为中、外学生更为深入地理解现代、当代的中国,体验中国人的情感深度,提供了十分丰富的素材。对于国际学生而言,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能够让他们读到作家的人生体验,在众多人物的情感世界中,了解现代中国人的现实问题、所思所想。可以避免因不知情而失礼、冲突,也是与他们在中国生活期间能够逐渐累积起来的对中国人的理解相呼应的。从而能够达至对中国人情感方式的深层次理解。就像胡范铸等人的研究所指出的,汉语国际教育不应该只是构建一种“知识共同体”,也几乎不可能构建“价值共同体”,应该也可能做的就是构建一种“情感共同体”。这就显示了情感在国际汉语教学,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中的重要意义。从宏观地来讲,如果要实现外国留学生对中国道路的理解和认同,在国际合作中播撒支持中国主张的和平种子,让国际学生体验更多的“中国故事”,体验中国人的悲欢离合是较为有效的途径。因为这可以让他们在情感上对中国人多一份理解。黄健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作为“人的文学”,“对世界、对社会、对人生都拥有更广阔的认识视野、更多维的思想空间、更丰富的艺术选择”。因此对中国学生来说,体验文学作品中人物的人生,能够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加他们感知人类情感的厚度和深度,增强他们的心理适应能力,培养更全面的人格。这对他们将来从事国际汉语教学也是十分有利的,能帮助他们今后积极面对、更好应对国内外不同教学环境,实现与学生有效的理解、沟通,更有针对性、更灵活地开展汉语教学。因为国际汉语教学所要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需要具有体会不同教学对象情感的能力。总之,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中,中国现当代文学常常是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在语感培养、理解中国历史、体会中国人情感等方面,发挥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积极作用,既能够提升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质量,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规范汉语、了解历史、了解社会、了解人生,培养学生更全面的人格,帮助他们走好未来的人生之路。
参考文献
[1]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_:5.
[2]杨紫玮.对外汉语专业现当代文学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原则[J].开封大学学报,20_(01):68-69.
[3]杨建兵.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_(02):92-94.
[4]胡范铸,刘毓民,胡玉华.汉语国际教育的根本目标与核心理念——基于“情感地缘政治”和“国际理解教育”的重新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_(02):145-150,156.
[5]中央文明办,国家语委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知识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_:4.
[6]吴成年.对外汉语教学的中国现代文学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_(06):102-106.
[7]齐童巍.国际汉语教学中浙江地域文化的融入途径[J].长沙大学学报,20_(01):143-145.
[8]黄健.充分认识现代文学的“现代”品格——谈现代文学教学讲授“现代”涵义的重要性[J].中国大学教学,20_(04):74-78.
一、提高文学作品的阅读能力
(一)读懂文章,训练语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首先从文学语言的感受力方面得到培养。对每一篇文学作品,其中的每个字、词、句、段落都必须认真分析,即文章中的字、词、句,必须读懂,这是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在课本中,存在大量的文言文与白话文,而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有点难度。所以,在对作品进行阅读的时候,教师要针对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的句子进行相应的指导,尤其是遇到文言文的时候,既抽象又很不好理解,这时候,教师就要给予相应的引导。
(二)注重朗读训练在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是一个重要的部分。教师在让学生进行阅读的时候,要首先让学生明白这部作品主要描述的大致意境,运用自己的想象,对这个画面进行回想。学生多次对作品进行阅读后,结合自己的想象,逐步体会理解文章的内容,对文章的中心也就有很好的理解了。这样,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训练,学生在语言感受力得到提高,加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学习语文的鉴赏能力逐渐得到提高。
(三)提高朗读的重要性读文章,也是一个学问。如果马马虎虎地去阅读就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在朗读文章时,在语音方面要求准确、在语句意义上要求清晰。这有这样,读出的文章才有情感,我们理解文章才比较好。所以,我们在朗读时,要读出文章的情感,尤其对文中的词、句,我们要进行细致琢磨。在不断思考的过程中,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深层含义。总而言之,无论是理解还是朗读课文,这些方式都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因此,教师要想到各种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欣赏的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
二、对文学作品的知识内容的学习
(一)要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鉴赏能力学生的知识水平占据着重要的作用,除了对文章的理解外,还要加强对作品的各个角度的了解。比如说,从文章的主题方面、材料的选择方面、语言的运用方面,都要有一定的鉴赏方法。教师这这些方面,可以设计一定的课外活动,帮助学生将这些知识拓展到生活当中,这样,在理解起来,也就容易了。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将这些文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学生不仅要学会课上的内容,更要对课外的知识进行积累只有越来越多地获得知识,才能使得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提升。学生可以通过扩展阅读量来增加自己的积累,这对文学作品在感悟力上也有提高。
三、鉴赏方法
(二)根据文章的体裁进行鉴赏针对表现手法不同的文章而言,学生在对此进行鉴赏的时候,要根据作品的重点内容进行欣赏。对于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在表达主题的方式上,也是不同的,在运用的表达手法上却几乎相同。所以,在鉴赏文章时,根据不同的体裁,我们要抓住表达的主题,尤其在表达方式上,围绕主题的中心、思想,对文章运用的表达手法进行分析。所以,要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就要把握不同题材的作品的重点内容,体会当中人物形象的设置。
四、总结
一、文学教育应注重教师的文学功底
文学教育与一般的语文知识教学不同,语文知识的积累往往可以自然发生(虽然其效率相对于讲授而言小了点,但还是能够发生的),而文学教育往往需要教师的点拨与引领。因为优秀的、经典的文学作品的内涵一定是隐藏在文字之后的,没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没有一定的认知积累,是无法解读出经典文学作品背后的真实含义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文学作品的解读不能照搬教学参考书,如前所述,教学参考书的编写者有时难免视角有所不及,又由于诸多其他非文学因素的影响,这些观点往往只能作为“参考”,而真正能够抵达文本内核的文学思想,有时需要挖掘,这就依赖于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引领。譬如鲁迅的作品,除了匕首投枪的效用之外还有什么?先生的小说与社会兴亡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李贯通所说的“小说真的影响到国家的兴亡,是小说的不幸……”又意味着什么?这些问题的提出本身就需要文学作品研读者具有一定的水准,几乎可以肯定地讲,学生是难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的,而教师也未必能够提出这样的问题。而语文教师之所以提不出这样的问题,原因就在于语文教师缺少“代际意识与史学意识”,在于语文教师的人文功底与文学才情的缺失。那么,这样的功课如何弥补?这一点语文教师其实是可以自主找到答案的,因为途径不外乎自身的阅读、学习与反思。不间断的阅读可以让自己与优秀的文学作品融合在一起,可以让自己走到文学作品中,可以让文学作品成为自身文学才情丰富的催化剂。所读范围应当是宽泛的,史学著作可以丰富自己的代际意识,美学著作可以充实自己的文学才情。学习亦是必须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应当成为自身文学修养不断上升的阶梯,当然这应当是一种批判性的学习,唯一能够成为自己文学研究依据的应当是自己内心的认识。反思亦是必须的,没有反思便不能使所吸纳的文学内容产生联系,反思的依据与工具便是逻辑,反思的结果是必须让自己对文学的认识与判断符合逻辑,这样才能将自己的文学认识以一个完美的形态呈现在学生面前。文学功底的积累并非一日之功,但语文教师接触、研讨优秀文本,原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倘若没有这样的积累,还叫什么语文教师呢?
二、文学教育应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
再说说文学教育。对于文学教育的理解,笔者认为教育是师生交流的过程,是教学存在的形态,而语文则是交流的内容。文学教育还有其自身的特点,因为文学教育所交流的内容必须是经典的作品,而经典的作品总是与人的内心相连的,因此文学教育应当是教师与学生的心灵之约。笔者在这里不想用过多的语言去描述这段心灵之约该是多么美妙,因为这样的语言已经太多了。笔者想做的是,透过语言这层工具,去理解心灵之约背后的含义。如前所述,职业高中语文教育有其特殊目的,要让社会的工人力量在经典文学作品的影响之下成为社会高素质的载体,这就必须让学生在职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更多地感知文学经典。这个过程必须是丰满的、充实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不断耕耘、不断收获。文本的豪放与婉约,笔触的犀利与温婉、观点的独到与平实,都应当成为文学教育的内容。唯其如此,真正的心灵之约才有可能发生。
1.小学语文老师缺乏必要的文学素养
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要求的是对文字的理解及运用,这也就要求语文老师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这对于小学语文老师来说尤为重要。然而,近年来,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师文学素养普遍较低。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教师就职前并没有系统地学习过有关儿童文学方面的知识,就职后也没有接受过有关方面的培训,这样一来,甚至于一些十分基本的,如内涵、体裁形式、功能价值等儿童文学知识都不甚了解。
儿童文学理论知识缺失,阅读视野狭隘,这些都使教师无法正确感悟及理解儿童作品内涵,鉴赏能力较低。再加上教师自我能力的缺失,使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不重视儿童文学,无法制订出真正符合儿童有利于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内容。而这些所有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
2.小学儿童教材本身存在着诸多问题
自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颁布实施以来,新版小学语文教材也已经推行使用了近十年,教材中出现的问题也渐渐被人们发现。由于使用时间过长,教材中的内容和儿童的真实生活产生了一定的差距,学生的心理特点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相对而言,经典不朽的文学作品不多。另外,为了强调文章的功能性,对于儿童文学文章的选择就有些生硬有限,缺少儿童所需的童趣。有时,一些文章还有成人化的趋向。由于文学作品的选择不当,儿童读者的阅读兴趣大大降低。
3.学生没有充分的时间阅读儿童文学
学生无疑可以在语文课堂学习中接触到著名的儿童文学,从中领略到他们的文字魅力。然而,语文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有限,而更多精彩的儿童文学需要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大量阅读获得,而文学修养也是长时间潜移默化形成的。
而现实却是,因为课业比较紧张,也因为家长对于语文学习的忽略以及对于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过分重视,造成学生根本没有多余的时间进行课外扩展阅读,只能够依靠课堂、依靠老师,无法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文学方面的积累。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为了使儿童文学在未来的语文教学中发挥出其重要作用,一定要抓住儿童文学的本身特点,不断进行改革与尝试,这样才会有利于小学语文课堂质量的提高,有利于小学生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