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3-12-23 16:02:2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18
2023-06-27
2023-07-05
2023-03-20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全面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突出“干净、整洁、绿化”,坚持整治和日常保洁管护原则,完善村规民约等有关措施,创新管理模式,工作机制。
各包片领导、包村干部要点对点的进行现场督促和指导,各村村两委干部亲自指挥并全面发动农户按照“门前三包”的原则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同时组织好公益岗落实区域内道路(含行政村之间、自然村之间的道路)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工作。
(一)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干净、整洁、绿化”、“四边两头”和“四清一改”的原则,四清: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庭院内外环境;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一改: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
(二)落实两个到位。各村包片领导、各村包村干部要深入到基层全面指挥和指导督促要到位;村干部带领保洁员及公益岗位人员以区域内道路(含行政村之间、自然村之间的道路)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工作效果要到位。
(三)三个工作方式。即采取包片领导及包村干部点对点的指导督促工作方式;采取村两委干部、党员及积极分子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按照“门前三包”原则进行彻底的环境整治;镇村两级干部要采取逐街逐户或点对点入户排查整改问题并宣传发动全面开展“干净、整洁、绿化”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方式。
(一)落实包保责任制。要严格落实包片领导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和党员包户、农户门前三包、公益岗包路段等多级包保责任制,实现村内所有区域都有人抓、有人管,没有死角和盲区。
(二)发挥公益性岗位作用。在加强专职保洁员队伍管理的同时还要发挥好公益岗位作用,依据《西湾子镇公益岗管理办法》,要明确岗位职责、工作标准等内容,村委会要为每一位公益岗位确定责任区或路段,实现每条街路都有专人负责,确保这支队伍真正发挥作用。
(三)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要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每个村民都要积极主动的全面做好自家庭院和室内卫生、保持公共卫生整洁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村民的约束,促使村民自觉讲卫生、爱护环境,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变。要通过文明村户评选、奖勤罚懒等多种手段,形成正向激励,教育引导村民形成主动参与的氛围。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树牢“三分建、七分管”的理念,把村庄环境管护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摆上重要位置,科学系统谋划,强化政策措施,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建管并举”之路。成立西湾子镇农村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各村要相应成立村庄环境长效管护站,明确分管干部和责任人,切实抓好村庄环境日常管护工作。
(二)注重宣传发动。要广泛开展基层文明实践活动,提升村民文明素质,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要发挥村规民约、家规家训的教化作用,经常性组织开展文明农户、卫生家庭、美丽庭院等创建活动,通过相互监督、互比互促,持续提升农民环卫意识、管护意识,积极运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站及各类新媒平台,宣传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推动全镇村庄环境管护工作良好发展。
(三)强化监督指导。镇党委、政府决定,采取每年开展季度考评和加强日常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环境整治工作进行考评打分。考评时,因各村的基础设施投入不同,不要只看表面,要重点看村级位的组织能力及环境整治、管护等具体工作的落实情况。考评结果作为兑现奖惩的依据,与村级经费挂钩,对于考评为差等次的村予以全镇通报批评;对优秀等次的村予以全镇表扬。对在环境整治工作中不配合、不服从安排、甚至顶风上的农户,村两委干部与镇主要领导、包片领导和包村干部认真研究,按照涉及申报性的补贴、福利性的政策,由村两委、村民代表开会通过不予申报,对其以制约。
为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切实改善伯岗镇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促进农民脱贫奔康致富,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以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促进农村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推进村庄人居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全面建设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农民持续增收、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要求。实现全镇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事业、生态文明等方面建设有明显进展,农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有明显提高,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一)全面推进村庄综合整治,努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按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求,由点到面、由标到本,全面整治农村垃圾、生活污水、畜禽污染和乱搭乱建现象。
1、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构建长效保洁机制。全面清理村庄周边道路、村内街巷道、房前屋后、公共场所及其他卫生死角的各类积存垃圾,按照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因地制宜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收集、村集中、镇转运、县处理的收运处理体系,全面建立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体系,科学、合理设置垃圾收集、分拣和转运等设施。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立保洁员,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鼓励各地开展垃圾分类、减化、回收处理。
2、整治农村生活污水。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度,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人口稠密、布局相对集中、已纳入城镇建设规划的村庄,按照要求实行镇污水统一收集,集中处理。
3、整治村庄畜禽污染,实行人居与畜禽圈养、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全面实行村庄内畜禽集中圈养和污染综合治理,鼓励畜禽养殖户、“农家乐”经营户结合沼气利用进行改厕。积极探索农村改厕新模式,普及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全面消除农村露天粪坑,
4、推进村庄绿化美化亮化,改善农村生态条件。推进乡村绿化美化建设工程,以村内道路、公共场所、农户庭前屋后和村庄为重心,着力建设一条进村绿化生态路,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充分利用农家房前屋后闲置地,发展名贵树种、经济林木、庭院经济,助推富民美村,改善农村生态条件,进一步加大绿化美化力度,扩大村庄绿地面积,整体推进村庄绿化美化建设。结合“绿道网”建设,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打造一批具有岭南山水特色的美丽村庄。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在主干道和村民聚居地安装路灯等夜间照明设施。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村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加强农村公路养护,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养护体制,基本实现行政村农村客运通达率达到100%
(三)大力发展特色生态产业,形成宜居促宜业的发展新局面。结合村庄环境整治建设,大力开发特色生态农业。立足“一村一业”、“一村一品”,推进特色村建设,结合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点开发观光、休闲、养生、度假等产品,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建立党委主导、政府负责、部门分工、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镇党委成立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各部门强化牵头协调,指导组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切实履行职责,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要制订辖区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行动计划,加强检查督导,确保完成每年推进20%自然村的整治建设任务。
(二)整合资源,合力投入。整合各农村保洁员队伍,按照统一平台、渠道不变、各尽其职原则,全部投入到人居环境建设中,划分责任路段,。
(三)督查督导,定期通报。建立科学合理的督查、验收和问责机制。农村人居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定期通报情况,总结经验,推动工作。
中央和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十四五”期间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着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来,我市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一推三治五化”重点内容,深入开展五大专项行动,严格实施五项推进机制,农村面貌持续改善,取得阶段性成效。为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成果,促进农村人居环境长治久洁,根据无锡市《关于健全完善无锡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的实施意见》(锡政办发〔20_〕28号)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现就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健全完善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健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机制,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的重要举措。各级各相关单位要坚持问题导向,把握工作要求,聚焦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突出短板,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推三治五化”专项行动,到20xx年,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健全完善并落实有标准、有制度、有队伍、有经费、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有督查评价的长效管护机制,实现农村人居环境管理常态化、精细化、全域化,加快推进城乡环境管理一体化,打造富有江南特色、彰显江阴文化、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新时代美丽乡村。
全市各镇(街道)所辖行政村(涉农社区)。
(一)以“一推三治五化”为重点,拓展全域整治成果
1.推进农村住房和美丽乡村建设提档升级
(1)全面强化规划引领。统筹市域、镇域和村庄规划建设,加强村庄规划与城乡布局、国土空间、产业发展等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按照“按需编制、有序推进、务实规划”要求,依据全市农房建设计划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全面推进农村住房更新改造工程。持续扩大农村住房建设试点范围,有序推进规划发展村原地修建或整体翻建,引导和鼓励农民在村庄规划确定的居民布局点进行自建,加快改善农村居民居住条件。落实农村房屋建筑风貌管控要求,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打造一批“白墙黑瓦、清清爽爽”的高品质“新江南人家”。(责任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3)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特色片区建设。科学谋划美丽乡村整体性推进和特色化布局,围绕农业农村“两园一区两带”发展布局,着力优化空间规划、拓展乡村功能、提升品质内涵。着力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带核心区建设项目,集聚资源打造突出生态历史文旅特色的澄南美丽乡村示范带和突出澄北田园风光特色的临港美丽乡村示范带,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机结合、互促发展。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持续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着力打造一批无锡市级以上的特色田园乡村。(责任部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4)推动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加快改善影响城市形象的重要节点和核心区域周边的村庄环境,突出与周边城市交界处、镇街之间连接处、城乡结合处等重点难点区域,加大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和检查奖补力度,年内完成35个左右重要节点村庄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并以点带面,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完成重要节点村庄优化提升工作。(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
2.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河塘治理提标扩面
(5)全域推进镇村生活垃圾分类。积极引导农村生活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立“户分类投放、村分拣收集、镇回收清运、有机垃圾生态处理”的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推进镇村垃圾分类试点,力争早日实现镇村垃圾分类全域覆盖。(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6)完善农村建筑垃圾收运体系。按照前端应收尽收、中间专业运输、末端资源化处理的要求,强化收运处置源头管理,加强运输车辆管控,规范临时转运点,确保农村地区建筑垃圾、装修垃圾、大件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实现全覆盖。(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7)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与离田收储利用。深入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在已经实施的市区粮食作物用农药零差率集中配供基础上,加快向其他作物覆盖。推进“五有”标准农膜回收网点建设和运行维护,构建完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长效体系。持续开展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普及行动,推动畜禽粪污农牧循环、就近就地还田利用。确保全市农膜回收利用率达9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实现全覆盖,高质量完成池塘生态化各年度改造任务。(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
(8)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改造或新建项目,实施老旧处理设施和管网改造,系统提升村庄生活污水处理效能,到20_年,农村生活污水自然村治理覆盖率达到90%以上。完成市农村生活污水信息监管平台建设,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监管,提升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水平。(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9)开展“美丽河湖”三年行动。推进全市农村河道环境整治提升。加强农村河道日常巡查,全面清理河面漂浮物、河道岸线各种垃圾和堆积物。压实农村河道河长责任,积极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治理,有效落实长效管护机制,确保农村地区没有黑臭水体,重点完成一批美丽示范河湖建设。(责任部门:市水利局、市生态环境局)
3.推进厕所净化、道路优化、路灯亮化、村庄绿化等提质增效
(10)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巩固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全覆盖成果,加强农村改厕工作技术指导,健全完善非无害化卫生户厕“动态清零”机制。按照“有序推进、整体提升、建管并重、长效运行”的要求,提升农村公厕建设管理水平。推动农村公厕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全面建立“一厕一档”制度,落实定岗定人定时保洁。根据村庄类型、常住人口类别和数量,统筹考虑农村公厕建设需求,按时完成年度农村公厕新(改)建任务,到2025年,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配建一座二类以上农村公厕。(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市卫生健康委)
(11)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健全完善农村交通安全网格化综治机制,提升农路安全水平。因地制宜推进通村组道路、入户道路黑色化,提升农村道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水平。保质保量完成农村道路、桥梁新(改)建任务,打造一批“最美农村路”“平安放心路”。(责任部门:市交通运输局)
(12)深入推进农村路灯长效管护。巩固行政村主要公共场所和主要道路路灯全覆盖成果。排除安全隐患,注重节能环保,提高亮化质量,杜绝“有灯不亮”等现象。(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13)深入推进农村地区飞线整治。有序整理村内线缆,有效解决电线私拉乱接、通信搭挂电力杆线等问题。深化全面排查,制定整改方案,分期分批推进实施。逐年推进农村地区5g基站建设,不断提高5g基站在农村地区重点区域布设密度。高质量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更好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积极申报国家、省数字乡村试点。(责任部门:市委宣传部、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农业农村局)
(14)深入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开展植树造林、湿地恢复,重点加强房前屋后、进村道路、村庄四周等薄弱部位的绿化,实现村旁、路旁、河旁、屋旁绿化基本覆盖。以规划发展村为单位,积极开展省级绿美村庄建设。(责任部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5)深入推进农村管网建设。加大农村偏远地区管网设施建设和维护。加快实施水表出户工程,保障农村居民用水安全,逐步进行农村地区供水老旧管网改造。加快推进农村燃气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完成具备条件的新改建农村住房天然气接管工作。(责任部门:市公用事业局)
(二)以“六有”为目标,落实长效管护机制
1.有标准。依据市镇村布局规划,锁定村庄底数,按照规划发展村庄、一般村庄两种类型,分类实施管护标准。规划发展村庄包含集聚提升类村庄、特色保护类村庄、城郊融合类村庄,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大力推进农房修建翻建和环境整体提升,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自然人文相得益彰的美丽宜居乡村新风貌。一般村庄包含搬迁撤并类村庄、其他一般村庄,其中对拟于2025年前拆迁到位的村庄,重点做好日常保洁,保障公共服务,满足群众的基本生活要求;对尚未确定拆迁计划的村庄,重点做好“三清一改”(清理垃圾、河塘、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工作,全面达到干净整洁有序标准。(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2.有制度。健全组织体系,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强化责任落实,坚持统筹协调、部门联动,形成工作合力。健全目标体系,制定分解年度目标,实施进展情况调度和工作通报。各镇街要健全网格体系,将每一村组、每一农户全面纳入管理网格,细化管理单元,实施动态管理。健全评价体系,从组织领导、实施推进、资金保障、工作成效等方面明确具体要求,加强效果评价。(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3.有队伍。各镇(街道)按照全域覆盖、分类指导要求,因地制宜健全完善镇级统一组织实施或以各行政村为单位实施的长效管护工作体系,鼓励引进有管理能力、专业水准的第三方实施长效管护,实行依效付费,加快建立规模化、专业化、社会化运营机制。也可按照每个自然村的常住人口2‰—4‰的比例或不少于1人的标准配备村组管护人员,组建专业化长效管护队伍。(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4.有经费。多渠道筹措资金,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责任,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所需经费保障力度,按长效管护整治范围的常住人口每人每年不低于50元的标准安排长效管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市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各镇(街道)同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长效管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以更大力度落实长效管护经费,确保专款专用。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责任部门:市财政局、各镇街园)
5.有农民主体作用发挥。各行政村(涉农社区)普遍实行“一约三制”,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的主动性积极性。完善村规民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通过百姓议事会和乡贤参事会协商解决群众身边的大事要事。实行“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行“联户共建”等方法,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卫生、绿化、秩序,打造美丽庭院。实行“积分制”管理,根据环境保洁积分情况对农户给予激励。倡导志愿服务机制,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建设,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和乡贤作用,促进移风易俗,借助民智民力齐抓共管,提高管护成效。(责任部门:各镇街园)
6.有督查评价。健全市、镇(街道)、村三级联查机制。市级通过第三方暗访测评,对环境整治管护效果进行督查评价。各镇(街道)结合实际,开展自然村全覆盖日常巡查,加强巡检力度,健全群众监督机制,强化“随手拍”群众举报、问题督办、长效管护工作评价等功能,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线索发现和处置机制,形成闭环管理。各行政村建立村级保洁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做好信息记录,加强队伍管理,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责任部门:市农业农村局、各镇街园)
(三)以“四项举措”为抓手,推动工作常态长效
1.开展“美丽+”系列活动
以“美丽村庄”“美丽田园”“美丽河塘”“美丽菜园”“美丽庭院”“美丽农路”为主题,组织开展“美丽+”系列活动,持续拓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美丽乡村建设内涵,高水平、高质量精心培育示范典型,不断提升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的凝聚力、影响力、带动力。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建设标准,建立评价体系,由责任部门牵头,每年组织开展一次“美丽+”系列评选活动,评选方案由各牵头部门自行制定。
2.强化跟踪督查
采取市级抽查与第三方机构暗访测评相结合的办法,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不定期组织抽查,将抽查检查情况以图片、文字形式通过无锡市人居环境整治督查信息系统跟踪落实整改。聘请第三方机构根据本实施意见明确的评价标准,每月组织开展一次暗访测评,实现对所有行政村(涉农社区)的全覆盖,将暗访测评情况以一村一档的形式反馈镇街落实整改,跟踪销号。
3.加强奖惩通报
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红黑榜”制度,根据第三方暗访测评情况,市农人居办对每次暗访测评排名前十位和后十位的自然村分别列入“红榜”和“黑榜”,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专报予以通报,未纳入城镇管理的农村集中居住小区不列入“红黑榜”。对连续2次所辖自然村列入“黑榜”的行政村,由镇(街道)对负责人进行约谈;对连续3次所辖自然村列入“黑榜”的镇(街道),由市分管领导对镇街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对较为集中的问题,由市相关部门进行专项整治。市农人居办在每季度末对当季度测评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将行政村进行季度排名并予以通报。各镇(街道)要加大奖惩力度,依据“红黑榜”结果,与村(社区)考核挂钩。
4.加大资金保障
市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0万元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长效管护支出。依据季度考核结果,分三档对行政村实施奖补,季度考核前20名的每次给予15万元/村,季度考核21—40名的每次给予10万元/村,季度考核41—60名的每次给予8万元/村,其中奖补资金的25%用于对村干部的专项奖励;被无锡市级通报的“红榜”村,按照无锡奖励额度实施等额配套奖补;对建设成效明显的15个左右重要节点村,每村给予100万元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一)加强组织领导。把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长效管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动、分工明确的协调推进机制。“美丽村庄”、“美丽河塘”、“美丽农路”、“美丽田园”和“美丽菜园”、“美丽庭院”评选分别由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利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妇联牵头负责。各镇(街道)、村(社区)落实属地责任和主体责任,立足实际,创新举措,扎实做好具体组织实施工作。
(二)加强督查考核。建立工作责任清单,实施进展调度制度,及时跟踪督导检查,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将考评结果纳入各镇(街道)、市有关部门高质量发展考核。各镇(街道)要强化评价结果运用,考核结果与村干部报酬、岗位晋升、级别调整等挂钩。
(三)加强舆论宣传。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工作指导、经验总结和示范引领,有效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培养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生产生活习惯;宣传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联动,持续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最新成果和先进经验,营造出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充分运用宣传册、微信群、qq群等多种载体,进一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激励全民参与到整治工作中,着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
案由: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建议 提案人:
据第二次农业普查,全县有19万人举家长年外出,分布在国内各地,留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只有5.6万人。他们留在农村的“种不好,不愿种,种不了,管不了”的土地、林地怎么办?唯一的办法是合理、有序、规范地搞好土地使用权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加快农村人口内聚外迁的步伐,推进城市化建设。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20亩以上种粮大户有146户,5000多亩,种蔬菜大户50多户,1000多亩,这些大户都是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起来的;全县水果面积14万亩,其中经过流转发展的有3万多亩,占20%以上。我县农村土地流转 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又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式。目前在流转中存在认识欠到位,手续不完备,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具体来说:一是土地流转的总量偏少,特别宜开发山地、荒芫耕地资源丰富,但引导种植大户、工商业主开发为数不多。二是土地流转的层次较低,多数农田流转是口头协议、代耕形式,易造成农田抛荒。三是土地流转手续不规模,多数没有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易产生纠纷,土地流转期限较短,有的承租方采取短期行为,不愿作较多投入,未能很多落实保护耕地措施。同时,流转机制不完善,中介组织匮乏,出租方找不到承租方,只好请人代耕或无偿倒贴转让,而想扩大经营规模的专业大户,又难以找到有流转意向的对象。四是农业效益比较低,农民对规模经营积极性不高,制约着土地流转。 为了继续推进我县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序流转,促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建议:
1、提高认识。要把土地流转作为贯彻xx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举措,充分认识土地流转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制定扶植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
2、规范程序。建议成立县级耕地、林地流转管理服务机构,专门指导土地流转工作,土地流转应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有序进行,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应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办理签约和登记手续,并报管理机构备案。
3、完善机制。首先要发展农业专业化经营,促进土地流转,通过“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促进农业结构合理调整,多方位多形式不断扩大规模种植,加大基地建设推动土地规模流转。二要积极研究把农户中经营粗放、土地效率较低的土地集中起来,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方法和途径,在政策上和开发资金上给予适当的倾斜,采取多种形式鼓励种养大户发展规模经营。三要着力于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扶贫小区建设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使下山脱贫农民在稳定的二、三产业中就业,在城镇安居乐业。同时对自愿长期流转土地的农户积极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臵换社会保障政策,让农户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解决“离土农民”的后顾之忧。
4、加强服务。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要 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有条件的乡镇可参照建立土地流转管理机构,做好流转土地的登记、咨询、评估,推介土地流转合同的签订、合同鉴证手续的办理、合同纠纷的调解等,依法保障流转双方合法权益。
提案号:21
自下而上、因地制宜地推动乡村建设,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是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环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近几年的政策一直强调的方向。早在20_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就提出,要“搞好垃圾、污水处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党的***以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加强。20_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要求“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通过长期艰苦努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20_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明确了“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开展厕所粪污治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重点任务。“三年整治行动”收官之际,20_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及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表示要“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包括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深入实施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等具体部署。延续人居环境治理成果,不仅要切实解决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还要有利于因地制宜建立健全这项工作的长效机制,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满足农村居民对美好环境日益增长的需求。笔者认为,当下农村人居环境取得较大改善,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在农村厕所方面:政府部门主导的“厕所革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户厕状况。通过“厕所革命”,农村的户厕类型趋向卫生化,但厕所粪污的清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待加强。据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开展的“中国农业与农村发展追踪调查”,至20_年底,开展过“厕所革命”的村庄比例达到80%以上,接近90%的农户使用卫生厕所。厕所革命有效激励了农户参与改造厕所,并得到了农村居民的普遍认可。其中,给农户发放现金补贴、直接开展施工、组织清理粪污、配套公共排污管道等措施都卓有成效。但厕所粪污清洁化处理的进程相对较缓,厕所的污水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也需要进一步改进。
除此之外,在推进厕所革命的过程中,部分地区还存在厕所类型和改厕方式未能因地制宜,管护资金有限等问题。一些地方存在“一刀切”的现象,即在厕所类型和改厕方式上未能充分考虑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导致有些厕所未能“宜水则水、宜旱则旱”,未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部分地区的配套设施(如厕所粪污净化设施)建设滞后,农户期待更完善的卫生设施。多数地区的改厕资金以政府投资为主,尤其在厕所管护和粪污资源化利用中,多数地区尚未建立社会资本参与机制,可能制约改厕成果的持续。
在生活污水方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人居环境治理的难点,也是今后人居环境治理的重点。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就指出“分区分类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治理人口集中村庄,不适宜集中处理的推进小型化生态化治理和污水资源化利用”。在已经开展污水治理的的村庄,形成三种较为典型的污水处理模式:一是离城市较近的农村,修建污水处理管道,并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二是经济条件允许且地形条件允许的地区,修建小型污水处理厂,建立自己的污水处理系统;三是以家户为单元的简单污水处理装置。三种模式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与挑战:接入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很好地解决了城郊地区污水处理问题,但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和运行仍以政府投资为主,导致财政负担较重。建立本地区的小型污水处理厂面临受地形限制大、对地方财政能力要求高、管护及持续运行难度大等问题。以家户为单元的简单污水处理装置存在技术不成熟、受气候条件限制、污泥最终处理方式不明确等问题。
在生活垃圾方面:经过之前的治理,公共垃圾收集设施及清洁服务的供给已经相对普及,激励了农户集中处理生活垃圾。上述调研显示,至20_年底,集中处理生活垃圾的农户比例为94%。相应地,随意丢弃和焚烧填埋的农户比例减少。虽然农户层面的垃圾集中处理已经普及,但垃圾的源头分类和末端的循环利用仍面临挑战。至20_年底,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农户比例仅为17%。有些地区试点“垃圾银行”(或垃圾超市)以促进垃圾回收利用,即农户将可回收利用物品送至垃圾银行,可兑换相应的生活用品。但由于经济收益较低,农民参与度不高。因而,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推进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减量,加强村庄有机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推进就地利用处理”是今后垃圾治理的重点。
在村庄清洁和绿化美化方面:随着人居环境治理的深化,村庄的公共环境有所改善。具体而言,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取得初步进展,多数村庄的私搭乱建、乱堆乱放等得以初步清理。但在村容村貌整治的过程中,也存在涂脂抹粉的“面子工程”和千篇一律的“量化工程”。通过村庄规划,整合利用村庄闲置土地等内部挖潜方式来扩大村庄公共空间的实践还不足。
针对调研中人居环境存在各项问题,结合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有必要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综合利用政策工具、市场手段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在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服务和管理,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治管护的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一是探索多样、稳定的筹资机制,拓宽农村人居环境管护资金的来源。目前在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主要依靠财政拨款。然而人居环境设施管护需要资金的持续投入,探索多渠道的筹资机制,有助于稳定人居环境管护资金投入。例如,农户本身对人居环境设施和服务有一定的支付意愿,根据地区社会经济条件,施行合理的设施使用付费制度,适当征收设施使用费是可取可行的。此外,鼓励有条件的村庄将部分集体经济收益用于人居治理、探索将人居环境基础设施纳入绿色金融支持目录,是对扩充管护资金来源的有益尝试。
二是完善公共环境设施,优化公共环境服务,拓展市场化的废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制度。农村公共环境设施的完善不仅在于设施的有无,也在于公共环境服务的提质,集中体现于废水废弃物的清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考虑到废水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具有规模效益,在农户层面提倡分类和集中,在村层面或乡镇层面引入市场主体参与清洁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例如,政府部门可以利用资金奖励、垃圾银行等措施激励农户开展生活垃圾的回收、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意识;利用税收和金融政策手段激励种植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与粪污资源化利用。与此同时,基于村庄空心化问题严重这一现状,一概而论地强调基础设施完备、增加政府和社会资本投入可能造成资金和资源浪费。将基于自然的治理理念应用于农村的人居环境治理,对于就地消解农村的废水废弃物具有积极的意义。例如,多数农村地区具有能够天然消纳生活污水和有机废弃物的土地、生态资源,结合生态系统设计利用好这些生态资源,辅助建立一些生态环保的村庄废水废弃物综合处置利用设施建设,有助于就地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和有机废弃物。
三是发挥人居环境整治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让基础设施完善和人居环境提升产生切实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集体行动,如村庄垃圾清洁共同行动,增进村民对村庄公共事务的参与、提升村庄凝聚力和村民的归属感,为后续的产业落地、产业发展和人才回归打下群众基础和生态基础。
总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地制宜、自下而上是今后人居环境整治的策略和方向。在集中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效后,更需要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由自上而下的“建设人居”向自下而上的“经营人居”转变。强化、优化人居环境治理政策工具组合,激发村庄和农户的内生动力,激励市场主体参与人居环境的“治管护”,从而建立健全人居环境治理长效机制,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长线工程,需要久久为功。
同志们:
今天召开这样大规模的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长春市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工作动员大会精神,进一步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年初以来,特别是落实农村垃圾和畜禽粪污专项治理工作以来,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各乡镇街克服困难,加大力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今年,长春市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集中整治行动,提出力争一年见成效、两年上水平、三年大变样。下面就贯彻落实长春市会议精神,做好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近年来,农村垃圾围村围屯现象比较突出,农村环境整治已成为民心之痛、民生之患,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为广大农村居民营造干净整洁、生态宜居的生活环境,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职责。各乡镇街、各部门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责任担当,全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本质要求,是推进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必须打赢的攻坚战。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长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从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的高度,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决胜全面小康、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高度,切实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榆树作为全省现代农业的排头兵,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首先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搞好,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市的生态资源主要集中在乡村,但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难点也都集中在乡村。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以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整治为突破口,围绕中央环保督查反馈问题,加大整治整改力度,补农村之所短,扬农村之所长,努力建设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不断提升我市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二要深刻领会长春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大会精神。6月27日,长春市召开了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动员大会,全面启动农村人居环境三年集中整治行动。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凯、市长刘忻分别作出安排部署。长春市把开展农村环境三年集中整治行动列为全市四项重点工作之一,提出“远学杭州、近学梅河口”,明确了三年集中整治的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20_年,聚焦村屯清洁行动,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清理、厕所改造、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让家家户户干净起来。20_年,聚焦村屯绿化美化、街路硬化亮化,让村屯绿起来。20_年,聚焦美丽乡村建设,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推进农村由环境整洁向绿色生态、治理有效、乡风文明、产业兴旺转变,让村屯美起来。按照三年目标,今年是干净起来,逐步实现农村由干净起来,到绿起来、美起来的跃升。
三要坚定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信心。农村人居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我曾经讲过,我们连环境卫生都搞不好,还能做什么大事?今年,我们实施“四有”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场、设立保洁员、建秸秆粪污发酵场、建乡镇转运站,目的就是解决垃圾乱倒和粪污乱排问题。这些措施办法在全省都是超前的。当初,有些乡镇领导对这些工作认识不高,有疑虑,存在畏难情绪,推着干。王凯书记到榆树调研,对榆树的工作给予了肯定。他强调,对于农村环境卫生,就要以村屯垃圾收集转运处理为切入点,努力让我们的乡村干净起来、整洁起来。要立足实际、创新方式、多措并举解决村屯垃圾收集转运问题,减少转运环节,力争最大限度就地消化处理。因此,大家要消除顾虑,坚定信心,积极动员各方力量,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确保取得预期成效。
当前,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全力打好“四大攻坚战”,推动我市农村人居环境一年见成效、两年上水平、三年大变样。
一要打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攻坚战。抓好农村垃圾治理,要做到“三化”“四步”“五有”。“三化”就是推进垃圾减量化、收集分类化和处理资源化;“四步”就是要清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五有”就是要有设备、有技术、有队伍、有投入、有监督。同时,要做好“三清一建”工作。一是清理农村生活垃圾。突出清理农村道路两侧、村内公共场所、农户房前屋后及庭院内积存的各类垃圾。二是清理村屯内沟塘。禁止河道内非法种植养殖,禁止向河道内排放畜禽粪污、工业污水和倾倒农村生活垃圾。三是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发动群众和保洁员,捡拾田头、路沟内的农药瓶、废旧农膜、肥料包装物等,运送到垃圾分类场。四是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善“四有”设置,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实行垃圾分类处理,最大限度地做到垃圾不出村、不出屯,实现源头减量。
二要打好农村改厕及粪污治理攻坚战。“厕所革命”是习近平***视察吉林时提出的一项重要课题,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中之重。
要坚持政府主导。各乡镇街、各部门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全力推进“厕所革命”,确保今年完成农村改厕1.5万户,农业农村局要抓紧选择企业、选择模式,力争7月中旬实施,10月末完成建设任务。
要坚持因地制宜。要结合农民意愿,推广技术成熟、性价比高、农民乐用的改厕模式,宜水则水、宜旱则旱,做到既经济又实用,农民用得上、用得好。
要搞好粪污治理。要围绕畜牧业绿色发展,广泛推广固体粪便堆肥、全量收集还田、有机肥生产加工等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所有畜禽养殖场都要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实现就地就近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
三要打好农村污水治理攻坚战。水污染防治是我市生态建设的核心,也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要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按照《榆树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今年要完成于家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明年完成弓棚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于家镇污水处理厂要力争在7月末前开工建设。
要开展村庄水体清洁行动。将农村水环境治理纳入河长制管理,继续推进河道“清四乱”工作,确保取得明显成效。
四要打好村容村貌提升攻坚战。要通过农村环境美,带动生态美、乡风美,促进产业兴、农民富,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要抓好“四好农村路”建设。今年省里每公里补25万元,长春市补10万元。交通部门要抓住有利契机,多争取指标,努力把我市“屯屯通”变成“户户通”。要建立市乡村三级“路长制”体系,既要建好,更要管好、用好、运营好,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畅通的交通环境。
要大力开展村屯绿化美化。各乡镇、村要积极搞好村屯道路绿化,发动群众房前屋后搞绿化,积极创建“绿美村庄”“绿美庭院”。青山乡从去年开始,每个村都绿化美化一个屯,每个屯都建一条生态街,这个模式值得推广。
要开展村屯治乱行动。要清理屯内柴草垛,从今年秋天开始,柴草一律不准入屯。环城乡今年在西良村召开柴草清理现场会,力度大,效果明显,到目前为止,全乡柴草垛基本出屯。要清理村屯道路两侧绿化带上的杂物,为绿化留出空间。要清除屯内闲置的废弃房屋和残垣断壁,清除安全隐患,提升村屯的整洁度。
开展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措施必须保障到位。
一要强化组织保障。要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一把手”工程,市直相关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指导服务,各乡镇街要切实肩负起主体责任。坚持镇包村,村包组,党员干部包到户。要认真抓好责任落实,逐级分解工作目标任务,做到人人头上有指标,各个肩上担责任,尤其是村级支书和村主任一定要靠前指挥,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树立长期作战思想和持久作战思想,不能应付了事,为应付检查而为之,不能一阵风、雨过地皮干。要切实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坚决杜绝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忘掉的现象,领导要带头抓好制定方案、明确奖惩细则等具体工作,决不允许出现瘸子打猎坐山喊的问题。要强化一盘棋意识,各级班子成员要积极搞好协调配合,九牛爬坡各个出力,确保工作落实。
二要强化资金保障。要通过争取国家支持补一块、省市县财政拿一块、社会资本融一块、集体经济投一块、群众自筹掏一块“五个一块”方式,多渠道筹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资金。从今年起,省和长春市分别给予每个行政村每年5万元环境整治资金支持,对农村户用厕所改造每户给予1000元配套资金支持。请各乡镇街和行政村要利用好上级资金,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三要强化机制保障。要在制度化、常态化上下功夫。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农村卫生保洁等长效管理机制。要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法治化的进程。现在,上海市已经正式出台人居环境整治条例,我们长春市也正在研究制定人居环境整治条例,即将人大例会研究通过,这说明人居环境整治已经上升到法治的管理层面,这是重要导向。要强化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将农村人就环境整治纳入绩效管理,作为乡镇街全面工作考核奖惩的重要内容,不断激发全市上下做好这一重要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要完善机制建设。认真落实好保洁员工作制度,做到垃圾日产日清日分类,不允许垃圾场垃圾不分类,随意堆放。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机制建设进行不定期抽查,重点抽查垃圾场使用情况,保洁员配备及履职尽责情况、专项整治资金使用情况等。要积极探索农户适当付费制度,不在钱多少,重在体现责任义务和参与意识。
四要强化督导考核。刚才,洪洲市长通报了近期全市人居环境检查考核结果,这是对建设“四有”设施的考核,排名靠后的乡镇要加大工作力度。各乡镇街和村委利用好垃圾处理设施,保证保洁机制正常运转。农业农村部门要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方面的考核办法,进一步强化考核,考核结果适时向全市通报。要加强工作监督。在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人居办设举报电话,欢迎群众监督举报环境卫生问题,对问题严重,又不及时整改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并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要利用电视台《视点》栏目,请乡村干部现身说法,跟踪报道先进经验做法,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健康发展。
五要强化舆论保障。各乡镇街、各相关部门要坚持教育引领和做好深入宣传动员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宣传标语、条幅、横幅、展板和新闻媒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要积极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打一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人民战争,各行政村要动员引导村民广泛参与环境卫生整治,自觉养成爱护环境、保持卫生的良好习惯,在全社会形成一种人人讲卫生,人人爱卫生的自觉行动。要坚持正确导向,通过新闻媒体,不断的宣传整治工作中发现的典型经验,用榜样的力量带动和影响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顺畅进行;通过印发《农村环境整治行动倡议书》、《垃圾分类处理宣传单》和在电视台滚动播放垃圾整治宣传标语,提高农民群众对垃圾整治工作的认识,倡导农户院内分类,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整治的积极性。同时,对思想重视不够,组织领导不强,问题整改不力、环境整改不善、群众反映不好的案例进行曝光,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监督环境整治的浓厚氛围。
同志们,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全面打赢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攻坚战,为建设美丽乡村和幸福榆树作出新的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