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4-01-02 11:30:0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是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的有效载体,是深入推进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有力抓手。通过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的开展,推动村(社区)完善“五民主三公开”体制机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治理体系、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化阵地、发展高质高效的乡村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应达到如下标准:
(一)村(居)民自治组织机构健全。村(居)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居)民小组能有效发挥作用,村(居)委会有固定办公场所。村(社区)党组织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党风廉政建设扎实有效,村(社区)党组织成员近一年内未受过刑事处罚、无“村霸”或涉黑涉恶等问题,无违纪违法行为。
(二)民主选举规范有序。村(居)民委员会成员、村(居)民小组长、村(居)民代表都能依法选举或推选产生,选举程序规范,选举秩序良好,选举结果群众满意。
(三)民主协商丰富有效。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有效地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
(四)民主决策切实落实。村(居)民会议或者村(居)民代表会议制度健全,重大事项都能由村(居)民会议或村(居)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每年至少召开4次以上村(居)民代表会议。
(五)民主管理扎实细致。村(居)干部依法实行民主管理,村(居)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居民公约)健全,村(居)委会公章、财务账目、集体财产等管理有序。村规民约(社区公约)修改及时完善,程序内容合法,经司法所合法性审查,及时向民政办备案,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相抵触,不含有侵犯村(居)民合法权利的内容,具备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制定村(社区)小微权力事项清单,建立事项流程图,权力清单、规章制度、运行程序、运行过程、运行结果全程公开。
(六)民主监督推进有力。村(居)干部依法接受村(居)民监督,每年至少向村(居)民或群众代表报告一次工作,接受群众评议。扎实推进村(居)务公开“五规范一满意”工作,建设永久性党务、村(居)务、财务公开栏,实现公开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群众满意率达到80%以上,没有发生因村(居)账目不清、村(居)务不公开而引发的群众上访案件。
(七)公法体系逐步完善。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完善办公场地和人员配备。村(社区)聘有法律顾问并建有微信群,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站(点),村(居)民能够熟悉寻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的渠道,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治保、人民调解组织健全,城乡不稳定因素能够及时消除,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达到90%以上,连续三年无重大刑事案件,无社会影响较大的重大群体性事件,无群体性上访事件,无黑恶势力违法犯罪。
(八)村(社区)办小学设立法治教育课程。配备法治副校长,在校学生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
(九)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推进。至少打造一个以上免费开放的法治文化阵地(法治广场、法治一面墙、法治一条街)。至少建设一块永久性法治宣传栏,定期更新内容。有一支法治文艺宣传演出队伍。有一个法治文化广播站。有一所法治培训学校。通过法宣在线及线下面授等方式培育一批村(社区)“法治带头人”“法律明白人”,村(社区)每个小组至少培育一户学法用法示范户。村(社区)针对群众需求组织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相关政策、宪法、民法典、禁毒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讲,每季度至少一次。
(十)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普法宣传成果显著。结合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坚持法德并举,深入开展“送法进社区”、“送法进乡村”活动,形成长效化常态化的普法宣传机制,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加强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培育富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乡贤文化。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工作,遏制信仰迷失、滥办酒席、厚养薄葬、高额彩礼、低俗婚闹、早婚早育等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全面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全民法治宣传教育的普及率和知晓率达到80%以上。
(十一)城乡经济建设和法治创建协调发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实现以产业为支撑,以法治为保障,推动村(居)民人均收入逐年增加,村(居)民安居乐业,促进村(社区)和谐稳定。
“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_年5月6日—5月29日):申报推荐。
各村根据《“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方案》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初次申报,再由镇里筛选长期坚持民主法治创建、基础较好的村(社区)进行重点推荐。按照市委对平安遵义建设的部署安排,20_年全镇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比例达到70%以上。
第二阶段(20_年6月1日-7月15日)
各村要按照《凤冈县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指导标准》,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机制,狠抓落实。组织广大党员、群众进一步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强化村级规范管理,全面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
第三阶段(20_年7月下旬):迎接验收。
各村按照创建活动标准进行自评,作好验收准备,市法宣办将到我镇进行实地检查验收,对不符合条件的将不予命名。
充分认识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思路。各村(社)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有步骤、有组织地进行创建活动,各部门积极配合,要把创建活动作为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注重依靠群众、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参与创建活动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创建的整体合力,推动创建活动深入开展。
(一)坚持依宪治国
1.我国宪法的组成和基本内容分别是什么?
(1)组成:我国现行宪法除序言外,设有第一章总纲,第二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四章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2)基本内容:宪法规定了我国的国家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及其职权等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1)为什么?我国宪法集中体现人民的共同意志,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2)怎么做?一切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都必须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3.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如何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的?
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自身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党既领导人民制定宪法法律,也领导人民执行宪法法律,做到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带头守法。
4.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怎样的?为什么?
(1)地位: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在国家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2)为什么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和法律效力?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而其他法律所规定的内容通常只是国家生活中的一般性问题,是对刑事、民事、行政等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规定,是对宪法的具体化。②从法律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其他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④宪法是国家法制统一的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核心。
1、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
2、司法关注民生,审判服务百姓
3、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4、厚德才能载法,德正方能严法
5、明明白白审案,干干净净司法,端端正正做人
6、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司法
7、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8、发扬艰苦朴素作风,弘扬务实求真精神
9、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动法院工作上新台阶
10、用真诚赢得信任,以党性凝聚人心
11、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12、廉不言贫,勤不言苦,甘于清贫,乐于奉献
13、办事不公开,必然怀鬼胎,办事不透明,内幕有私情
14、执法为民,一身正气,维护正义,两袖清风
15、为政重在廉,做人重在诚,说话重在信,办事重在实
16、政治素质是根本,当好公仆勤为民,一身正气常律己,两袖清风不染尘
17、讲事实,讲法律,文明接待,视民如己;拒权钱,拒诱惑,公正立案,清明似水。
18、对权力当临渊履冰,面对职责当殚精竭虑;面对诱或当安如磐石,面对群众当有求必应
19、为人要勤奋,为民要服务;为党要奉献,为官要廉政。
20、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
21、公以至仁,正以尽义,廉以树威,明以立信
22、权力来自人民,权力服务人民,人民监督权力,人民评议权力
23、大幅提高服务效能,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不断提升法治观念,积极构建和谐关系
24、规范执法行为,优化工作流程;历实法治基础,强化法治管理
25、优化权力运行程序,规范作业标准项目;明晰岗位职权责任,有效制约权力运行。
20_年1月1日,在xx市法治史上,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这一天,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xx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聚焦强化优化、细化实化,4月30日,《xx市优化营商环境150条(20_ 年版)》随之出台。
对标省外先进、省内一流,利用法治手段规范、保障和优化营商环境,只是我市推行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的精彩篇章之一。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指引下, 近年来,我市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用法治打造最优营商环境,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_年以来,我市有16项法治建设工作获省部级以上表彰,15项做法经验在全国推广,被授予“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文明城市”等称号,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医保智能监管等全国现场会和全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现场会在滁召开。
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法治是为了保障百姓安居乐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_年上半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二,其中司法行政系统人民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队伍满意度排名全省第一。
一、让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鲜明印记
“法者,天下之准绳也。”新时代下,法治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对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具有重要保障作用。在xx,随着法治政府建设的换挡提速,依法行政成为各级政府的鲜明印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治政府建设:市第七次党代会、第七届人代会工作报告,将创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推动法治政府率先突破作为重要目标,与改革、发展、稳定等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市委常委会将创成省级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市列入20_年工作要点,定期听取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市政府常务会议及时研究审议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市委、市政府成立示范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为示范创建跟踪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
“询事考言,循名责实。”我市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通过印发《xx市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xx-2025年)》,明确各地各部门“一把手”为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并列入领导干部年终述职内容。
我市还创新建立季度专题述法制度,且在一年内实现县级以上党政主要负责人专题述法全覆盖。健全法治政府建设重点工作指引、提醒、警示清单和督办制度,每年开展法治政府建设专项督察,推动全市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创建的工作格局。
同时,我市完善法治政府建设考核评价体系,将依法行政情况作为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实现法治政府建设评价与党政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全面衔接。
一项项深谋远虑的改革,一件件卓有成效的举措,让行政权力在法治轨道内健康运行,确保xx的法治政府建设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这不仅体现了我市法治政府建设的态度和力度,更彰显出以法治力量守护民生福祉的决心和信心。
二、以法治准绳,营造政务服务透亮环境
“100-1=0”!这则“法治公式”发人深省,要求法治政府建设要走“对” 路。我市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一直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断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如,创新立法工作机制,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负责同志任“双组长”; 创新行政决策机制,出台《xx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xx市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咨询论证专家库管理办法》,全面提升依法决策水平;创新合法性审查机制,在全省创新设立合法性审查研究中心,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率100%,审查意见采信率100%。
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法治政府建设还要走“稳”路。我市紧紧围绕法治政府建设目标,坚持立法先行、循法而行、依法而治,用更高站位、更严标准、更实举措,全力推进法治xx建设,做稳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压舱石”,牢固维护保障民生福祉的“定海针”。我市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在全省率先完成市场监管、生态环境保护等五大领域综合执法队伍整合重组,推进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执法协作机制。创新行政执法方式,全面推行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制度。全面提升执法工作质效,行政执法“主体”“职责”“权限”“依据”“流程”“结果” 全公开,实现行政行为全覆盖。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在xx被视若圭臬的这一重要论断,更为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我市将优化营商环境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将法治之“智”转化为竞争优势,为各类市场主体营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良好环境,以更好激发市场活力。
在全面创优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我市将行政权力运行机制更加优化, 全面普及行政审批服务“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自助办”;将标准化政务服务更加优化,全面推进政务服务“掌上办”,推进涉企政务服务“一屏通办”改革,开展7×24小时“随时办”服务,在全省率先实行365天“不打烊”服务,政务服务事项“一门办理率”100%,全程网办率99.8%,353个“一件事”全程联办。沪苏浙皖41个城市11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186个事项实现全国通办。
我市的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成为全省示范。依法制定政务服务体系建设指南等4项安徽省地方标准,以标准化规范服务流程、服务方式,引领服务创新, 实现企业开办“零成本”,工程建设“全网办”,不动产登记“综合办”,便民事项“掌上办”。xx市政府“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政府权力依法运行” 项目,先后获评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安徽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
审批项目少了,办事速度快了,执法效能高了,政务环境优了。20_年上半年,全市营商环境18项指标中有10项进入全省标杆,法治环境第三方调查市场主体满意度得分全省第一。
三、用法治理念提升群众理念浸润民心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法治既是保障平安建设的依凭,也是衡量平安成色的尺度。去年,xx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今年上半年,全市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居全省第二。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平安”,已成为xx一张亮丽名片。
平安建设,考验着政府依法化解矛盾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我市依法化解纠纷机制健全,创新建立“1+5+n”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一站式”调解模式在全省推广;完善复议应诉监督机制,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健全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机制;完善突发事件预防处置机制,健全各类应急预案,推进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常态化疫情防控“五网四图三治”工作机制得到省委肯定,并被省疫防办在全省通报推广。
矛盾纠纷依法调解工作,已然形成“xx特色”。全省商会人民调解工作现场会在滁召开,商会调解“xx经验”全省推广。创新医疗纠纷调解“1+1+1” 新模式,市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获全国表彰。全椒县“一站式”调解模式在全省推广。皖苏接边地区联合调解工作机制受到两省司法厅肯定。在全省率先设立诉前和解中心,“一站式”多元解纷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建设获最高法院肯定。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我市依法推进文明城市建设、平安城市建设获全国先进。出台《xx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xx市城市建筑垃圾处置管理办法》《xx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规章,完善立体化信息化智能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以法治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xx市连续六年获评全省平安建设先进市,获评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
位于龙蟠河公园内的xx市宪法主题公园,是一座以“宪法”为核心,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园区。“宪法”相关知识、十位古代著名法治人物、46种法治元素造型石刻等, 为孩子们多了一个身边的法治课堂,让市民在休闲娱乐之中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沐浴文明新风。
国家级凤阳县小岗村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如今成为不少群众自发前往学法的“网红打卡地”。这里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全方位融入红色传统教育,着力挖掘“小岗精神”“沈浩精神”蕴含的法治理念,充分融入小岗村法治元素, 强化法治文化的体验性、参与性、互动性,搭建起法治教育的新平台。
法治的根基在人民,厉行法治,是为子孙万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当下的xx,法治理念如春风般浸润着人们的心灵,人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观念强了,大家看得见、感受得到法治的价值和意义,从内心深处树立起对法治的崇尚和信赖。全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升,法治政府建设的效果已然显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少年儿童法制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以法治校、以法治教、依法育人、育人尊法是当前教育和教育管理的规范之一,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对象知法、懂法、守法,如何让孩子们生活在法制教育的蓝天下,让他们健康成长,迅速成材,也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本学期以来,我班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法制教育,现总结如下: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切理解“身教胜于言传”的内涵。要对学生实施法制教育,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法制观念,要知法、守法、严于律己。其次每周召开班队会,通过学习《青少年保护条例》、《环境保护法》、《交通法规》、《教育法》、《教师法》等法规,使学生较深刻地掌握了与小学生相关的、或者关系较密切的法律。
在进行法制教育中,我们也相当重视环境的渲染。鉴于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可塑性强,在不同环境中可形成不同的行为品质。我班努力营造一个团结友爱、严于律己、奋发向上的文化氛围。在教室最显眼的地方悬挂上名人画像及其格言,各种规范守则等,营造校园氛围。我们还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宣传法律知识,剖析法律案件。学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受到熏陶,在积极的校园氛围中受到教育,从而明确了真善美、假丑恶。
继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月活动。通过红领巾广播、升旗仪式,向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
组织学生观看安全教育系列片。通过一个个生动的事例,让学生掌握必要的自救和自我保护的方法。
因为在小学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蕴藏着法制教育的哲理和契机,因此在教学中,我有机地,顺其自然地进行法制教育。
通过家长会、家校联系本、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保持密切的联系,使家长们意识到很有必要教育孩子知法、懂法、守法,配合学校进行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中,我班将持之以恒地开展好此项工作,为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4月15日是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通过广泛开展《宪法》、《国家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暨国家安全教育“六进”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全民总体国家安全观,提高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增强全民国家安全责任。通过一系列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市民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提高和树立了安全意识。现就有关活动总结如下:
(一)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机关”活动。4月15日前后,各市(区)、各部门要集中举办机关国家安全教育报告会,同时积极运用座谈会、党委(党组)专题学习会等形式,促进领导干部增强国家安全观念,带头维护国家安全。
(二)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课堂”活动。组织法治副校长为中小学生上一堂国家安全知识法律课,着力培育青少年的国家安全意识。
(三)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进乡村(社区)”活动。依托道德讲堂、法治学校和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动员社会力量进驻讲堂,组织开展文艺巡演、电影下乡、法律咨询、资料发放等活动,将国家安全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
(四)开展“国家安全知识法律巡讲”活动。进一步增强企业、单位的国家安全观念。
按照以下要求进行活动:
1、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各市(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形成工作合力,把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活动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强化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要坚持把经常性宣传和集中宣传相结合,把全民国家安全教育纳入“七五”普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确保活动顺利推进。
2、加强创新,务求实效。各市(区)、各部门要在运用方法形式载体上创新,在坚持结合融入上创新,在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上创新,不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扩大工作的覆盖面和影响力。要因地制宜确定宣传主题和宣传重点,把主题活动有机贯彻到法治宣传教育整体工作中,突出特色、注重实效。
3、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市(区)、各部门要强化与新闻媒体的协调配合,制定国家安全教育宣传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把握宣传时机、掌握宣传节奏,增强宣传效果。要把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结合起来,注重运用新媒体和新技术,不断拓展宣传的深度和广度。
4、加强沟通,及时总结。各市(区)、各部门要加强沟通,及时发现、总结、推介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激发全民投身国家安全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市(区)普法办,市直相关单位及中直、省直驻江门相关单位主题活动开展情况(附活动照片)请及时报送江门市普法办公室。
本市在__领导的指导下,把安全工作始终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继续加强安全知识教育,把安全工作落到实处。
我们提出的依法治国,不是资产阶级的依法治国,而是人民的依法治国,我们所建设的不是资本主义的法治国家而是社会主义的法治国家。两者存在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反映的意志和利益不同。
资产阶级法治国家反映资产阶级的意志和利益,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反映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其次,经济基础不同,前者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之上,而后者则建立在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础之上;其三,政权性质不同。前者是资产阶级当权,而后者则是人民当家作主;其四,追求的目标不同,前者追求少数富人的利益,后者则追求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的性质就决定了他们的法治国家只能是有产阶级的理想的产物。但是,鉴于资本主义法治国家某些具体制度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因此尽管两者性质有别,在一些具体法律制度上也可以互相借鉴。法律作为一种调整社会关系的工具,法治作为一种治国的方法,是没有阶级性的,资本主义社会可以用,社会主义社会也可以用。综观历史和各国实践,中国要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应当具备以下五个基本条件:
一、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要有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和意志的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这里所说的法律体系是指实现依法治国必备的体系,而不是只看制定了多少部法律。我国自改革开放__年来,立法工作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包括新宪法在内,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地方政权机关相继制定和颁布了大量的法律、法规。可以说,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主要领域已基本上做到了有法可依。而且我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际上远比资产阶级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更能体现时代精神。
二、健全的民主制度和监督制度
法律本身是经民主程序制定的,它体现着当家作主的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因此,依法治国必须以民主为基础,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首先应是民主国家。如果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是国体,共和是政体(具体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在本质上是民主的。是真正由人民当家作主还是由资产阶级实际掌握政权,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同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区别所在,那么我们有3亿人口,这么多人怎么当家作主?根本的办法就是通过行使选举权产生国家权力机关,制定与实施体现人民意志和利益的法律,并通过参政、议政、监督等权利,直接参与法律的制定与实施。人民通过宪法与法律赋予国家机构及各级领导人员的各种职权,他们既不能失职也不许越权,任何国家机关、政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因此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就在于人民通过法定的民主程序当家作主,进行重大决策,管理国家大事。而且这一民主活动的结果,依然应当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举国上下的'一体遵行。
与民主制度相联的是监督制度。凡是法治国家都赋予人民对自己选出来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依照法定程序进行监督的权力。我国当前应加强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人民的监督和新闻舆论的监督。总之,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督机制,就很难说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很难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参政、议政的权利。
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和公正的司法制度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有严格的行政执法制度。必须明确行政权是法律赋予的,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进行,特别是在涉及公民权利时尤为如此。因此,行政机关必须依法定程序行政,行政权力不允许滥用,必须接受法律的制约,行政权力滥用所造成的损害必须能够通过法定程序予以补偿,同时还应建立发生违法行政行为同时对行政违法责任人的追究制度。
公正的司法制度是对受到侵害人权利给予补救的最后一关,也是保障法律得以正确实施的最后一关。在健全公正的司法制度时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⑴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时,任何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都不应当进行干涉。
⑵司法机关必须享有较高的地位,应当把司法机关的位置摆到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应有层次上。
⑶我们应当建立更健全更为科学公正的审判制度。
⑷司法工作的条件必须是充分的,司法机关应当有独立的办案经费。司法人员应当享受能够维持良好生活的待遇,并为他们公正执法创造良好条件。此外还应建立严明的冤案、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如果没有公正的司法制度,法律立得再多,也不可能被真正遵守。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建立起一套切实有效的公正的司法制度,就不能建成真正的法治国家。
四、坚强的靠得住的执法队伍
“徒法不足以自行”。法律是靠人来执行的,法律秩序也是靠人来维持的。我们必须建设一支数量足、素养高的执法队伍,包括公务员队伍、行政执法队伍、法官队伍、检察官队伍。要建立从事高质量法律服务的律师、公证人员队伍,保证各项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
五、全民崇高的法律意识
所谓法律意识,是指依法办事、依法行政、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己权利的意识。法律仅靠公务员、法官、检察官来执行是远远不够的,要靠我们3亿人去遵行。有了法律意识,法律才能变成生活,成为干部和群众的内在自我要求,严格执法光荣,守法光荣,违法可耻,徇私枉法可恶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才能树立起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情景才会出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