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更新时间:2024-01-02 18:09:2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今天,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全区城市更新暨建筑业发展大会,回顾总结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聚力目标任务,高质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和建筑业发展,为推进“五个x”建设提供坚实支撑。马上,方书记还要讲话提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团结拼搏,迎难而上、逆风起飞,推动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抓好布局、拉开框架,承载能力变强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确定“一主两副三片区”功能布局,泰姜融合步伐加快;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核减生态红线范围41.83平方公里,新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4.7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65%,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二是打通堵点、攻克难点,人居环境变美了。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近三年,累计完成54个地块、120.3万平米征收搬迁,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4个、微改造48个、惠及群众1.6万户;全力改善水环境,新建污水管网28公里,整治黑臭水体8条,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水生态治理工程建成运行,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创历史最高水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取消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定位,城市肌体更安全、更健康。三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生活变好了。着力完善交通网络,建成g328海姜快速化、s229、三水大道南延等32条道路;全市首座生态立体停车楼投入运营,年均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以上;新、改建三水初中、实验小学幼儿园等学校31所,人民生活的便捷度、满意度显著提升。四是换挡升级、积厚成势,建筑业发展质量变高了。总产值、入库税收分别达845.5亿元、8.4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38%、11.73%;北京、湖北市场产值突破70亿元,建筑铁军足迹延伸至非洲、北美等14个国家和地区;江苏宇辉获批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中泰绿色建筑产业园正式投产,正太集团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荣获“詹天佑奖”,填补全市空白,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比周边城市新变化,对照人民群众新期盼,我区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突出表现在配套设施落后于发展需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充分、不配套,快速路网体系有待加强,部分医院、学校、小区与主干道的出入口“微循环”不畅,出行、停车难题依然存在。城乡品位有待提升,部分干道两侧夹杂多处城中村,城村交织、风貌老旧,都市感不强;城市辨识度不高,特色建筑和节点景观打造不够,难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记。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职责不清现象依然存在,市容环境管理还比较粗放,防违控违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建筑业发展质态还需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绝大多数本地企业缺乏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等专业资质,房建类占比高达70%以上;相较于周边市区,税收贡献度存在一定差距,x“建筑之乡”的品牌效应有所弱化,等等。下一步,我们要把存在的问题作为主攻重点,持续加力发力,切实加以解决。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迈入新时代、开启“十四五”,x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更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绝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融合融入就会缺乏竞争力。作为“特色三城”之一,我们必须策应泰州中心城市东进、高铁新城建设,着力提升我区在市域中的战略地位,才能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面迈入“泰姜同城”时代,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争得“一席之地”。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转型升级就会缺乏承载力。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支撑产业增长、集聚资源要素的主阵地。我们必须推动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互动并进,着力增强人口集聚度、交通便捷度、市场繁荣度,才能吸引人气、繁荣商气、集聚财气,打造经济发展的“强磁场”。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民生发展就会缺乏持久力。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必须聚焦群众呼声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领域,着力解决好城市功能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城市发展水平与群众感受度不相匹配的问题,让城市发展更加符合群众的所期所盼所求,才能让群众享有更加舒适、更加幸福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一主两副三片区”格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十大行动、154项工程”,凸显“水韵古罗塘、最美金x”的城市特质和发展追求,全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突出“功能大更新”,既要有格局、也要有格调,让城市发展更硬核。一座城市,大处看格局,小处见格调。要紧紧围绕功能硬核塑造,找准发力点,促进基础设施硬实力和服务功能软实力同步提高。一是做优交通功能。凸显“东连海安、西接泰州”区位特质,深化市区融合、城乡一体,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新交通体系。全力服务g328南绕城快速化、s353、s411改扩建三大市区共建工程,启动实施s610快速化改造,全面融入市区“20分钟通勤圈”;提升优化区内路网,新、改建x大道、励才路南延等34条道路,确保天目东路改造、富源路西延等10条道路年内通车,力争20_年底基本实现城区道路“黑色化”;提档升级镇村公路,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以上、县道大中修30公里以上,加快形成“镇镇相连、互联互通”的镇村路网格局。二是做精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学校布点建设,确保姜中西校区一期建设年内启动,三水初中、新桥小学及幼儿园、实小幼儿园城南园区4所学校8月份投入使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二人医开发区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新、改建城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以承办省运会赛事为契机,加快文体中心二期、射箭场等比赛场馆建设,做到以赛兴城、以赛惠民。三是做强商贸功能。合理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以权威平台和主力榜单为依据,吸引知名消费品牌以及网红业态、空白业态向大型综合体、重点片区集聚;加快研究出台“首店”经济政策意见,吸引“首店”品牌入驻,提升商业魅力;着力培育艺术休闲业态,融汇餐饮、酒店、文化、休闲娱乐等各种业态,打造更具时尚感、更加年轻化的特色区域,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主动打卡x的“自来水”。
2.突出“品质大更新”,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城市每一处“存在”都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无论是地标建筑、安置房建设,还是生态提升、文化打造,都要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品质塑造,力争“出手即精品、建成即网红、见面即打卡”。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面子”上,要精雕细琢重要节点,追求个体建筑物的“造型别致”,精心打造店铺招牌、公交站台等城市家具,让城市经得起细品、耐得住细看;实施城市光彩工程,重点对城市广场、主次干道、水系两岸实施亮化景观提升,让城市的夜空更璀璨、更温暖。“里子”上,要注重背街小巷更新,扎实推进府北新村、兴梁公寓等10个安置区建设,综合整治府东新村、光明北村等17个老旧小区,让群众迁有所居、住有宜居。二是彰显水城风貌。x是“三水之城”,水是城市流动的韵律。要进一步做活城市水系,塑造水城水乡特色,让一城清水造福x人民,围绕中干河、老通扬运河一纵一横城区水系,以运河文化、生态景观、商务休闲、全民健身为主题,重点建设串联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单塘河、姜溱河、三水河的10里滨水长廊,丰富提升水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城市水系“环起来、游起来、亮起来”。三是擦亮生态底色。要把节点当景点、公园当花园、城市当景区,推动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扎实推进城市“微添绿”工程,启动中干河、励才南路等8万平米滨河绿化建设,新建总面积17万平米的天目山公园;加快“空转绿”,充分利用街头巷尾零星地块,见缝插“绿”,打造一批街头游园、街头绿地,让城市空间绿意盎然。四是提升文化内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坚持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之中,嵌入广场、公园、场馆等公共空间,增强百姓对城市文化的识别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对历史街区、名人旧居、文保建筑的修缮维护,重点实施4300平米的河西街古民居保护项目,建成天目山石刻项目,努力把x打造成有历史、有记忆、有故事的城市。
3.突出“城乡大更新”,既要有魅力、也要有活力,让融合发展更协调。城市更新,重点在主城区,但又不仅仅是主城区,各镇街都要同步推进、同步更新,加快形成“亮点纷呈、众星捧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做强城市“副中心”。溱潼副中心,要着眼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水上游线提升、大健康产业园等“十大工程”,高标准建设溱湖旅游公路环,全力推动溱潼中学争创四星级高中、溱潼人民医院硬件品质“双提升”,打造具有传统文化风貌、时代特征景观、鲜明里下河特色的精品小城市;张甸副中心,要积极策应主城区向西向南发展战略,借势高铁新城,从交通设施、功能配套入手,谋划建设泰姜融合发展先导区。二是增强集镇“吸引力”。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积淀,精准定位集镇发展方向,做到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农业、生态等特色小镇;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集镇延伸,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城市建设元素融入集镇;加大老集镇建设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补齐短板,完善集镇生活配套,做好集镇主街道店面、立面出新工作,让老集镇焕发新活力。三是提升乡村“美誉度”。注重特色塑造,突出示范引领,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放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动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新创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承接城市发展“溢出效应”,把美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4.突出“管理大更新”,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让城市治理更精细。一个城市美不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管理者能不能为住在高楼大厦、后街背巷的人,提供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一是观念要“新”。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集中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努力用文明习惯改善城市面貌、用道德风尚提升城市魅力;树牢人本思维,鼓励市民通过“有事好商量”等协商议事平台参与城市管理,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科学设置便民疏导点,让城市更有人情味、市民更有幸福感。二是机制要“优”。要按照“区镇联动、城乡统筹、层级负责”的原则,加快完善城市管理基础网络,明确管理标准、厘清责任边界,做到不留空白和盲区;特别是要抓好违章建筑、后街背巷、广告店招等各个领域的常态整治和管理,真正让“应该管的人能看得见、看得见的人能管得了”;要充分运用市场规律,探索推行市容秩序管理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管理公用行业,推动城市管理社会化、市场化。三是方式要“活”。扎实推进惠民智慧工程,打造智慧农贸市场10家、智慧技防小区220个、智慧技防校园85所;实战应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进一步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信息资源,加快打破“信息孤岛”,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问题发现、平台派单、响应处置、核查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推动城市更新,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规划上要拜请高手。我们建设的是一座精致城市,精致首先体现在规划上。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邀请高手参与重要区域、重要建筑设计,多留妙笔、不留败笔。结合“十四五”规划,我们正在编制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相关部门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等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要尊重规划、敬畏规划、落实规划,规划一旦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做到项目始终跟着规划走,杜绝项目主导规划的现象。投入上要用好市场之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充分用好本地企业的资源,也欢迎区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进来,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破解难题上要敢于出手。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定意志,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拔除征收搬迁、违章建设等城市建设中的硬钉子。去年,我们成立了13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中心,领导挂帅出征、部门协同配合、每月督查督办,工程推进成效显著。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我们将延续这一工作机制,请牵头单位尽快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要求,用严密的督查推进机制推动重点工程早开工、快建设。
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明确了“两争先”目标,建筑业作为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今后一段时期更要围绕一个“争”字,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把“x建造”的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力争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年内冲刺千亿级大关,到“十四五”末突破2000亿。“十四五”期间,新增施工综合资质企业1家,新培育2家百亿元以上、2家50亿元以上产值建筑业企业,创鲁班奖或国优项目8项以上。具体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要争转型,推动“四化”发展,争出先机、争出主动。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只有抢抓转型大势,才能抢先发展赛道。一是发展目标绿色化。去年,我区新增绿色建筑80.9万平米、增长12%,实现新建民用建筑绿色标准全覆盖,但超低能耗的项目占比不高,“浅层地能及高品质绿色建筑”未能完成市交任务。下一步,要从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出发,优化绿色建筑管理系统,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原则上政府投资项目及大型公共建筑,都必须按照二星以上标准建造。二是建设运营一体化。增强“大建筑”意识,鼓励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积极探索epc、ppp等经营模式,跳出施工市场的低端竞争,聚焦投资、设计、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以投资换身份”“以开发换市场”,争做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三是技术手段智能化。当前,智能化发展呈现出全面渗透、跨界融合的特点,建筑企业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施工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主动应用吊装机器人、铺路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争创“少人工地”甚至“无人工地”。四是生产方式工业化。去年初,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落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主要是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造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目前,我区仅有江苏宇辉、中泰绿色建筑产业园两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以及锦宸集团模具生产基地,产业链亟待完善。建筑企业要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部件生产、装配化装修等产业,勇当“建筑工业化”排头兵。
2.要争市场,加快动能转换,争出份额、争出效益。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保持“稳”的定力,坚定“进”的信心,义无反顾抢市场。一是进军新兴市场。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找准空白点、抓住机会点,努力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新空间。二是抢占高端市场。要坚决打破房建“一业独大”局面,拓宽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向先进制造业、绿色建材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通过合资、并购等手段,打破技术壁垒、资质壁垒,努力在轨道交通、生态环保、石油化工等市场分一杯羹,形成新的增长极。三是深耕本地市场。去年,我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总造价53亿元,本地企业承接项目21亿元,占比39.6%、下降14.4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总投资约280亿元,广大建筑企业要主动出击、全力争取,聚焦交通工程、市政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3.要争一流,深化改革创新,争出品质、争出特色。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不断“强身健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品牌“叫得响”。去年,我区13家重点建筑企业总产值692.4亿元,占全区比重81.9%,较20_年提升2.87个百分点,头部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建筑市场的“品牌竞争”时代已经到来。骨干企业,要优化结构体系和产业格局,积极晋升资质等级,稳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致力成为“航母级”企业集团;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管理链条短、成本低的优势,寻找细分市场,不断做专做精做特,争当“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二是创新“快一拍”。要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的基因,积极与大院大所共建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力争实现建筑领域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零”的突破;要坚持把“企业+资本”作为突破点,不仅要能开发建设,还要善于资本运作,努力提升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三是管理“上台阶”。当前,我区不少建筑企业陷入“内卷化”,产值规模越做越大,利润却不见增长,必须下定决心重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股权合理流动、股东进退有序机制,推广“项目股份制”“股权流转制”,着力构建责权利明晰、风险收益共担的市场体系。
4.要争服务,悉心贴心用心,争出活力、争出动能。建筑业不用我们的地、不占我们的能耗,却给我们带来就业、带来税收,区委区政府对建筑业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全区广大干部要像服务工业企业一样,全力服务好建筑企业。一是政策再加码。关键是落实好“一政策一中心一园区”:“一政策”,即“建筑业16条”。住建局要尽快完善配套实施细则,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足额兑付奖补资金,用“经济杠杆”撬动更多建筑企业返乡纳税、反哺家乡。“一中心”,即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人社局、金融监管局、公检法司要加强衔接,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提供集行政审批、人才支撑、金融服务、法务保障“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一园区”,即建筑科技产业园,包括总部基地和产业基地。开发区牵头,住建局、自规分局配合,尽快落实用地控规、土规调整;住建局牵头,优选合作团队,6月底前形成园区建设规划方案、总部大厦设计方案;同步开展入园企业招商,迅速排出首批拟单独供地新建总部大楼以及拟入驻总部大厦集中办公企业名单。二是管理再加强。长期以来,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频发,转包、挂靠、出借资质等违法行为,以及污水直排、扬尘防控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要深化安全生产第三方监管,推动建筑施工安全信息化、施工扬尘监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全覆盖,聚焦招投标、工程变更等高风险领域,通过监督检查、查办案件等方式,最大限度堵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从源头上杜绝项目腐败、利益输送等问题。三是保障再加力。资金方面,依托国有企业设立供应链融资平台,探索为重点骨干企业提供适度的融资担保支撑。人才方面,住建局、人社局要牵头,实施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推动建筑工人职业化。法务方面,设立建筑业巡回法庭、检察室、警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四专班”,建立健全“一窗预登记、公检法联动、专业化办案”机制,帮助企业化解劳资、经济等矛盾纠纷,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同志们,把x建设得更加美好,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不仅需要“一日千里”的豪情,更需要立说立行的作风,希望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打一场漂亮的城市更新、建筑业发展攻坚战,为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
今天,区委、区政府专题召开全区城市更新暨建筑业发展大会,回顾总结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工作,研究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动员全区上下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聚力目标任务,高质高效推进城市更新和建筑业发展,为推进“五个x”建设提供坚实支撑。马上,方书记还要讲话提要求,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意见:
近年来,面对新冠疫情等不利影响,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团结拼搏,迎难而上、逆风起飞,推动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一是抓好布局、拉开框架,承载能力变强了。结合“十四五”规划编制,确定“一主两副三片区”功能布局,泰姜融合步伐加快;抢抓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契机,核减生态红线范围41.83平方公里,新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24.71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扩大到3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至65%,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二是打通堵点、攻克难点,人居环境变美了。大力推进棚户区改造,近三年,累计完成54个地块、120.3万平米征收搬迁,综合整治老旧小区14个、微改造48个、惠及群众1.6万户;全力改善水环境,新建污水管网28公里,整治黑臭水体8条,老通扬运河东部片区水生态治理工程建成运行,省考以上断面水质全面达标、创历史最高水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取消开发区化工集中区定位,城市肌体更安全、更健康。三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群众生活变好了。着力完善交通网络,建成g328海姜快速化、s229、三水大道南延等32条道路;全市首座生态立体停车楼投入运营,年均新增公共停车位300个以上;新、改建三水初中、实验小学幼儿园等学校31所,人民生活的便捷度、满意度显著提升。四是换挡升级、积厚成势,建筑业发展质量变高了。总产值、入库税收分别达845.5亿元、8.49亿元,年均分别增长5.38%、11.73%;北京、湖北市场产值突破70亿元,建筑铁军足迹延伸至非洲、北美等14个国家和地区;江苏宇辉获批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中泰绿色建筑产业园正式投产,正太集团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荣获“詹天佑奖”,填补全市空白,建筑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标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对比周边城市新变化,对照人民群众新期盼,我区城市建设和建筑业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城市功能亟待完善,突出表现在配套设施落后于发展需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还不充分、不配套,快速路网体系有待加强,部分医院、学校、小区与主干道的出入口“微循环”不畅,出行、停车难题依然存在。城乡品位有待提升,部分干道两侧夹杂多处城中村,城村交织、风貌老旧,都市感不强;城市辨识度不高,特色建筑和节点景观打造不够,难以让人留下深刻的印记。城市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职责不清现象依然存在,市容环境管理还比较粗放,防违控违长效机制尚未有效建立。建筑业发展质态还需提升,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绝大多数本地企业缺乏轨道交通、隧道工程等专业资质,房建类占比高达70%以上;相较于周边市区,税收贡献度存在一定差距,x“建筑之乡”的品牌效应有所弱化,等等。下一步,我们要把存在的问题作为主攻重点,持续加力发力,切实加以解决。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迈入新时代、开启“十四五”,x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建设更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绝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融合融入就会缺乏竞争力。作为“特色三城”之一,我们必须策应泰州中心城市东进、高铁新城建设,着力提升我区在市域中的战略地位,才能把地理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全面迈入“泰姜同城”时代,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争得“一席之地”。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转型升级就会缺乏承载力。城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是支撑产业增长、集聚资源要素的主阵地。我们必须推动城市转型与经济转型互动并进,着力增强人口集聚度、交通便捷度、市场繁荣度,才能吸引人气、繁荣商气、集聚财气,打造经济发展的“强磁场”。对x而言,不抓城市更新,民生发展就会缺乏持久力。人民城市为人民。我们必须聚焦群众呼声最强烈、意见最集中的领域,着力解决好城市功能与群众需求不相匹配、城市发展水平与群众感受度不相匹配的问题,让城市发展更加符合群众的所期所盼所求,才能让群众享有更加舒适、更加幸福的生活。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一主两副三片区”格局,大力实施“城市更新三年行动”,统筹推进“十大行动、154项工程”,凸显“水韵古罗塘、最美金x”的城市特质和发展追求,全力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重点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突出“功能大更新”,既要有格局、也要有格调,让城市发展更硬核。一座城市,大处看格局,小处见格调。要紧紧围绕功能硬核塑造,找准发力点,促进基础设施硬实力和服务功能软实力同步提高。一是做优交通功能。凸显“东连海安、西接泰州”区位特质,深化市区融合、城乡一体,加快构建外联内畅的新交通体系。全力服务g328南绕城快速化、s353、s411改扩建三大市区共建工程,启动实施s610快速化改造,全面融入市区“20分钟通勤圈”;提升优化区内路网,新、改建x大道、励才路南延等34条道路,确保天目东路改造、富源路西延等10条道路年内通车,力争20_年底基本实现城区道路“黑色化”;提档升级镇村公路,新建“四好农村路”100公里以上、县道大中修30公里以上,加快形成“镇镇相连、互联互通”的镇村路网格局。二是做精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学校布点建设,确保姜中西校区一期建设年内启动,三水初中、新桥小学及幼儿园、实小幼儿园城南园区4所学校8月份投入使用;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推进二人医开发区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新、改建城西、城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完善体育设施建设,以承办省运会赛事为契机,加快文体中心二期、射箭场等比赛场馆建设,做到以赛兴城、以赛惠民。三是做强商贸功能。合理布局大型商业综合体,以权威平台和主力榜单为依据,吸引知名消费品牌以及网红业态、空白业态向大型综合体、重点片区集聚;加快研究出台“首店”经济政策意见,吸引“首店”品牌入驻,提升商业魅力;着力培育艺术休闲业态,融汇餐饮、酒店、文化、休闲娱乐等各种业态,打造更具时尚感、更加年轻化的特色区域,让更多年轻人成为主动打卡x的“自来水”。
2.突出“品质大更新”,既要有颜值、也要有气质,让群众生活更舒心。城市每一处“存在”都是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无论是地标建筑、安置房建设,还是生态提升、文化打造,都要树立精品意识、注重品质塑造,力争“出手即精品、建成即网红、见面即打卡”。一是改善人居环境。处理好“面子”和“里子”的关系:“面子”上,要精雕细琢重要节点,追求个体建筑物的“造型别致”,精心打造店铺招牌、公交站台等城市家具,让城市经得起细品、耐得住细看;实施城市光彩工程,重点对城市广场、主次干道、水系两岸实施亮化景观提升,让城市的夜空更璀璨、更温暖。“里子”上,要注重背街小巷更新,扎实推进府北新村、兴梁公寓等10个安置区建设,综合整治府东新村、光明北村等17个老旧小区,让群众迁有所居、住有宜居。二是彰显水城风貌。x是“三水之城”,水是城市流动的韵律。要进一步做活城市水系,塑造水城水乡特色,让一城清水造福x人民,围绕中干河、老通扬运河一纵一横城区水系,以运河文化、生态景观、商务休闲、全民健身为主题,重点建设串联老通扬运河、中干河、单塘河、姜溱河、三水河的10里滨水长廊,丰富提升水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让城市水系“环起来、游起来、亮起来”。三是擦亮生态底色。要把节点当景点、公园当花园、城市当景区,推动从“城市中建公园”向“公园中建城市”转变。扎实推进城市“微添绿”工程,启动中干河、励才南路等8万平米滨河绿化建设,新建总面积17万平米的天目山公园;加快“空转绿”,充分利用街头巷尾零星地块,见缝插“绿”,打造一批街头游园、街头绿地,让城市空间绿意盎然。四是提升文化内涵。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坚持将历史文化元素融入城市设计之中,嵌入广场、公园、场馆等公共空间,增强百姓对城市文化的识别度、认同感和归属感;注重对历史街区、名人旧居、文保建筑的修缮维护,重点实施4300平米的河西街古民居保护项目,建成天目山石刻项目,努力把x打造成有历史、有记忆、有故事的城市。
3.突出“城乡大更新”,既要有魅力、也要有活力,让融合发展更协调。城市更新,重点在主城区,但又不仅仅是主城区,各镇街都要同步推进、同步更新,加快形成“亮点纷呈、众星捧月”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一是做强城市“副中心”。溱潼副中心,要着眼争创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统筹推进游客集散中心、水上游线提升、大健康产业园等“十大工程”,高标准建设溱湖旅游公路环,全力推动溱潼中学争创四星级高中、溱潼人民医院硬件品质“双提升”,打造具有传统文化风貌、时代特征景观、鲜明里下河特色的精品小城市;张甸副中心,要积极策应主城区向西向南发展战略,借势高铁新城,从交通设施、功能配套入手,谋划建设泰姜融合发展先导区。二是增强集镇“吸引力”。立足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积淀,精准定位集镇发展方向,做到宜游则游、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因地制宜建设一批旅游、农业、生态等特色小镇;按照“城乡一体、适度超前”的原则,推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快向集镇延伸,建立健全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建设运营模式,推动城市建设元素融入集镇;加大老集镇建设的经费投入和管理力度,加快补齐短板,完善集镇生活配套,做好集镇主街道店面、立面出新工作,让老集镇焕发新活力。三是提升乡村“美誉度”。注重特色塑造,突出示范引领,高标准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串珠成链、连片成景,从“一处美”迈向“一片美”“全域美”;放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推动村庄绿化、亮化、美化,新创省市级特色田园乡村6个;激发内生动力,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更好地承接城市发展“溢出效应”,把美好颜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4.突出“管理大更新”,既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让城市治理更精细。一个城市美不美,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城市管理者能不能为住在高楼大厦、后街背巷的人,提供精细的管理和服务。一是观念要“新”。要深化文明城市创建成果,集中整治各类不文明行为,努力用文明习惯改善城市面貌、用道德风尚提升城市魅力;树牢人本思维,鼓励市民通过“有事好商量”等协商议事平台参与城市管理,构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生态;坚持“便民不扰民、放开不放任”的原则,科学设置便民疏导点,让城市更有人情味、市民更有幸福感。二是机制要“优”。要按照“区镇联动、城乡统筹、层级负责”的原则,加快完善城市管理基础网络,明确管理标准、厘清责任边界,做到不留空白和盲区;特别是要抓好违章建筑、后街背巷、广告店招等各个领域的常态整治和管理,真正让“应该管的人能看得见、看得见的人能管得了”;要充分运用市场规律,探索推行市容秩序管理服务外包,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城市管理公用行业,推动城市管理社会化、市场化。三是方式要“活”。扎实推进惠民智慧工程,打造智慧农贸市场10家、智慧技防小区220个、智慧技防校园85所;实战应用社会治理现代化综合指挥中心,进一步整合人口、交通、能源、建设等公共信息资源,加快打破“信息孤岛”,给城市装上“智慧大脑”,实现“问题发现、平台派单、响应处置、核查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
推动城市更新,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难事,需要全区上下共同参与、共建共享,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规划上要拜请高手。我们建设的是一座精致城市,精致首先体现在规划上。在这方面,要舍得投入真金白银,邀请高手参与重要区域、重要建筑设计,多留妙笔、不留败笔。结合“十四五”规划,我们正在编制交通、旅游等专项规划,相关部门要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从根本上解决“九龙治水”“各自为政”等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要尊重规划、敬畏规划、落实规划,规划一旦确定不得随意调整,做到项目始终跟着规划走,杜绝项目主导规划的现象。投入上要用好市场之手。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既要充分用好本地企业的资源,也欢迎区外的大企业大集团参与进来,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城市建设。破解难题上要敢于出手。要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坚定意志,直面问题、迎难而上,拔除征收搬迁、违章建设等城市建设中的硬钉子。去年,我们成立了13个重点工程建设指挥中心,领导挂帅出征、部门协同配合、每月督查督办,工程推进成效显著。城市更新三年行动中,我们将延续这一工作机制,请牵头单位尽快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细化工作任务,明确时间节点,落实责任要求,用严密的督查推进机制推动重点工程早开工、快建设。
区委十二届十二次全会上明确了“两争先”目标,建筑业作为我区的传统优势产业,今后一段时期更要围绕一个“争”字,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把“x建造”的品牌擦得更亮、打得更响,力争总产值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年内冲刺千亿级大关,到“十四五”末突破2000亿。“十四五”期间,新增施工综合资质企业1家,新培育2家百亿元以上、2家50亿元以上产值建筑业企业,创鲁班奖或国优项目8项以上。具体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1.要争转型,推动“四化”发展,争出先机、争出主动。大浪淘沙,不进则退。只有抢抓转型大势,才能抢先发展赛道。一是发展目标绿色化。去年,我区新增绿色建筑80.9万平米、增长12%,实现新建民用建筑绿色标准全覆盖,但超低能耗的项目占比不高,“浅层地能及高品质绿色建筑”未能完成市交任务。下一步,要从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出发,优化绿色建筑管理系统,实行全流程闭环管理,原则上政府投资项目及大型公共建筑,都必须按照二星以上标准建造。二是建设运营一体化。增强“大建筑”意识,鼓励施工总承包建筑企业,积极探索epc、ppp等经营模式,跳出施工市场的低端竞争,聚焦投资、设计、开发、运营的全产业链,“以投资换身份”“以开发换市场”,争做全价值链综合服务商。三是技术手段智能化。当前,智能化发展呈现出全面渗透、跨界融合的特点,建筑企业要准确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趋势,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集成创新,进一步提高施工作业机械化、自动化水平,主动应用吊装机器人、铺路机器人、焊接机器人等,争创“少人工地”甚至“无人工地”。四是生产方式工业化。去年初,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10天落地,刷新了人们的认知,主要是采用了行业最前沿的装配式建造技术,最大限度地采用拼装式工业化成品,实现了效率最大化。目前,我区仅有江苏宇辉、中泰绿色建筑产业园两大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以及锦宸集团模具生产基地,产业链亟待完善。建筑企业要围绕上下游产业链,大力发展部件生产、装配化装修等产业,勇当“建筑工业化”排头兵。
2.要争市场,加快动能转换,争出份额、争出效益。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保持“稳”的定力,坚定“进”的信心,义无反顾抢市场。一是进军新兴市场。重点关注“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机遇,找准空白点、抓住机会点,努力在看似饱和的市场中开辟新空间。二是抢占高端市场。要坚决打破房建“一业独大”局面,拓宽经营领域,延长产业链条,积极向先进制造业、绿色建材行业、现代服务业等高附加值领域延伸;通过合资、并购等手段,打破技术壁垒、资质壁垒,努力在轨道交通、生态环保、石油化工等市场分一杯羹,形成新的增长极。三是深耕本地市场。去年,我区房地产开发项目总造价53亿元,本地企业承接项目21亿元,占比39.6%、下降14.4个百分点。今年,我们启动城市更新三年行动,总投资约280亿元,广大建筑企业要主动出击、全力争取,聚焦交通工程、市政设施、教育医疗等领域,打造优质工程、精品工程。
3.要争一流,深化改革创新,争出品质、争出特色。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只有不断“强身健体”,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一是品牌“叫得响”。去年,我区13家重点建筑企业总产值692.4亿元,占全区比重81.9%,较20_年提升2.87个百分点,头部企业的优势愈加明显,建筑市场的“品牌竞争”时代已经到来。骨干企业,要优化结构体系和产业格局,积极晋升资质等级,稳妥开展跨地区、跨行业并购重组,致力成为“航母级”企业集团;中小企业,要充分利用管理链条短、成本低的优势,寻找细分市场,不断做专做精做特,争当“小而美”的隐形冠军。二是创新“快一拍”。要将创新融入企业发展的基因,积极与大院大所共建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力争实现建筑领域国家级科技进步奖项“零”的突破;要坚持把“企业+资本”作为突破点,不仅要能开发建设,还要善于资本运作,努力提升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三是管理“上台阶”。当前,我区不少建筑企业陷入“内卷化”,产值规模越做越大,利润却不见增长,必须下定决心重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股权合理流动、股东进退有序机制,推广“项目股份制”“股权流转制”,着力构建责权利明晰、风险收益共担的市场体系。
4.要争服务,悉心贴心用心,争出活力、争出动能。建筑业不用我们的地、不占我们的能耗,却给我们带来就业、带来税收,区委区政府对建筑业怎么支持都不为过。全区广大干部要像服务工业企业一样,全力服务好建筑企业。一是政策再加码。关键是落实好“一政策一中心一园区”:“一政策”,即“建筑业16条”。住建局要尽快完善配套实施细则,相关责任部门要及时足额兑付奖补资金,用“经济杠杆”撬动更多建筑企业返乡纳税、反哺家乡。“一中心”,即建筑业发展服务中心。行政审批局、人社局、金融监管局、公检法司要加强衔接,建立健全跨部门协调机制,提供集行政审批、人才支撑、金融服务、法务保障“四位一体”的全链条服务。“一园区”,即建筑科技产业园,包括总部基地和产业基地。开发区牵头,住建局、自规分局配合,尽快落实用地控规、土规调整;住建局牵头,优选合作团队,6月底前形成园区建设规划方案、总部大厦设计方案;同步开展入园企业招商,迅速排出首批拟单独供地新建总部大楼以及拟入驻总部大厦集中办公企业名单。二是管理再加强。长期以来,建设工程领域安全生产事故易发、频发,转包、挂靠、出借资质等违法行为,以及污水直排、扬尘防控不到位等现象时有发生。对此,要深化安全生产第三方监管,推动建筑施工安全信息化、施工扬尘监测、农民工实名制管理系统全覆盖,聚焦招投标、工程变更等高风险领域,通过监督检查、查办案件等方式,最大限度堵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的漏洞,从源头上杜绝项目腐败、利益输送等问题。三是保障再加力。资金方面,依托国有企业设立供应链融资平台,探索为重点骨干企业提供适度的融资担保支撑。人才方面,住建局、人社局要牵头,实施订单培训、定向培养,加快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推动建筑工人职业化。法务方面,设立建筑业巡回法庭、检察室、警务中心、人民调解委员会“四专班”,建立健全“一窗预登记、公检法联动、专业化办案”机制,帮助企业化解劳资、经济等矛盾纠纷,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同志们,把x建设得更加美好,既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更是全区人民的共同期盼。我们不仅需要“一日千里”的豪情,更需要立说立行的作风,希望大家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打一场漂亮的城市更新、建筑业发展攻坚战,为打造“幸福水天堂”的生动样本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同志们:
按照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的有关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上一堂党史学习教育专题党课。大家都是知道今年2月1日,习近平***在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共迎新春佳节时指出,中共中央决定,今年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新时代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要求,要结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全面回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奋斗历程,发扬光荣传统,坚守合作初心,加强自身建设。按照中央要求,我们及时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将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重点任务,引导各级党员干部在回顾和重温党的光辉历史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下面,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我围绕“为什么”“学什么”“怎么学”三个方面和大家交流学习党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借鉴。
一、“为什么”要学习党史,也就是开展党史教育的重要性。
20_年6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一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激励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必然要求。学习党史我们就会知道,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九十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从客观现实来看,全面了解党所走过的奋斗历程,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初心使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至关重要。二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以史为鉴、更好前进。认真学习党史,厘清历史脉络,认清历史事实,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能够深刻认识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是经历革命、建设、改革长期考验,在异常复杂环境中团结带领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伟大奇迹的党。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就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只有深读深悟党史,深刻认识我们党先进的政治属性、崇高的政治理想、高尚的政治追求、纯洁的政治品质,深刻认识党的执政使命和根本宗旨,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深刻地牢记初心使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做到永远在路上。
三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有利于认真践行、不负使命。中国共产党成立近100年来,无论革命、建设还是改革,无论顺利还是曲折,我们党始终在奋斗中克服艰难曲折,靠奋斗创造未来;
千千万万共产党员也在不懈奋斗中坚守着初心和使命。一部中共党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要从党史中激发责任之心,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为民族之大我承担责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斗。要从党史中激发担当之心,深刻认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立足新征程新使命,接好时代的“接力棒”,走好当代人的长征路。要从党史中激发为民之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与创造人民高品质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二、学习党史“学什么”,也就是开展党史教育的主要内容。
20_年3月1日,习近平***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_年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指出,要了解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来龙去脉,汲取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经验,正确了解党和国家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这对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十分必要,对开创未来也十分必要,因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一是要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翻阅中国共产党近100年的历史,是一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拼搏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奋斗史。从嘉兴南湖承载革命火种的小船,到劈波斩浪领航复兴伟业的“中国号”巨轮,中国共产党谱写了执政14亿人口大国的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教科书。作为党员干部,就应自觉把学习党史作为“必修课”,在学习党史、借鉴党史中汲取成长营养、获取奋进力量,不断坚定理想信念,恪守为民初心,担当时代重任。
二是要深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同时学习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保证。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在党的历史上,政治方向、政治路线一旦出现问题,形势就会变得复杂,局势也会随之艰难,党的前途命运则可能出现危险局面。历史经验和现实面临的任务告诉我们,全党上下只有绷紧政治意识这根弦,自觉站稳政治立场,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从政治高度看问题、办事情,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以及敏锐的政治观察力和政治判断力,才能真正做到服从大局、围绕核心、自觉看齐。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领悟力。面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重温党和人民共同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崇高的精神信仰,获取继往开来的强大动力,汲取革命前辈的智慧,练就“观察事物的敏锐眼光,判断时事的深刻洞见,处理人际关系的练达胸襟以及知行合一的行动能力”,是我们学习党史的落脚点。我们要在党史学习中坚定信仰、获得力量、汲取智慧,做到在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头脑特别清醒、眼睛特别明亮,善于从一般事务中发现政治问题,善于从倾向性、苗头性问题中发现政治端倪,善于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中把握政治逻辑,坚持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要在学好党史中不断提高政治执行力。中国共产党成立近百年来,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攻坚克难,一路成长,成为当今世界第一大党。回望历史,不难发现,在中国这样的大国,只有具备崇高信仰、严明纪律、自我牺牲精神、敢于且善于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的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才能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前进。党的__擘画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摆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工作更伟大,这需要全党站在历史和现实交会的高度,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努力前行。
三是要把造福人民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坚决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党历来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指出:“形式主义是一种幼稚的、低级的、不动脑子的东西”“要把官僚主义这个极坏的家伙抛到粪缸里去”。党的***以来,习近平***就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强调纠正“四风”不能止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经过一段时期的教育治理,作风有明显好转,但依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这说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依然任重道远,需要作出艰苦努力。这要求我们通过学习党史,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四是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不断净化政治生态,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早在1932年的江西瑞金,中央苏区政府就专门设置了检举木箱。党的***以来,中央坚持不懈“打虎”“拍蝇”“猎狐”,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成效显著。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员干部应把党史作为最好的营养剂,努力修好党史这门必修课。要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经常揽镜自照、每日三省。要严在第一次,常存“白袍点墨”之戒,在从政伊始,就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要严在关键处,严守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保持对“腐蚀”“围猎”的警觉,把“严”的基因薪火相传。要严在细微处,常怀“堤溃蚁穴”之思,树牢进步靠组织、温暖靠家庭、消费靠工资的意识,从一包烟、一瓶酒、一盒茶做起,管好自己的手,做到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三、学习党史“怎么学”,也就是开展党史教育的方法。
20_年7月30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坚持用唯物史观来认识和记述历史,把历史结论建立在翔实准确的史料支撑和深入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之上。要坚持正确方向、把握正确导向,准确把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历史进程、主流、本质,正确评价重大事件、重要党派、重要人物。为我们揭示了党史教育的方法。
一是要真学、笃学。“多重温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史,心中就会增添很多正能量。”正如习近平***所言,只有多学习党史,学好党史、学深党史,才能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什么样的党,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深刻领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出发、走向哪里。只有理解和回答好这些问题,在真学、笃学党史中寻根守魂,才能真正补足精神之钙,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胸怀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在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上行稳致远。
二是要学深、学新。学习党史,贵在学新、难在走心。我们党是一个不断发展壮大、不断成长奋进的党。这一过程,党的理论、党的历程也在不断更新和发展,需要经常学、反复学、比较学,掌握新知识、学出新气象。要从党史学习中吸取成功经验,总结失败教训,不断推陈出新,对标新要求,掌握新方法,走好新道路。要从经常学习中常学、常思、常省,对标初心使命,查一查、捋一捋自身存在的差距和不足,不断改造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合格党员。通过在党史学习中丰厚知识、提升能力,厚植人民至上情怀,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三是要学常、学实。学习和总结历史,借鉴和运用历史经验,是我们党做好工作的一个重要方法。面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开启新局面,就要把党史作为“必修课”学在日常、学在实处,始终做到实实在在学、结合实际学,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做到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切实把红色基因浸入骨髓、融入灵魂,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真学真用、真知真行中汲取宝贵经验,练就担当的宽肩膀,提高成事的真本领,积极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好“六保”任务,以劈波斩浪的勇气、迎难而上的锐气、向难而行的胆气,不辱使命担当,不负伟大梦想,书写新时代新征程壮美华章。
同志们,学史者不愚,知史者不慌,用史者不乱。百年党史,既是固根涵源的营养液、揽镜自照的清醒剂,更是鉴往知来的航标灯。20_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之年。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阔步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智慧,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就一定能战胜一切困难,赢得一切挑战,抓住一切机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开好局、起好步。
我就讲这么多,谢谢大家。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讨论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主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1.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什么?习近平***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党的***之后提出了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指出,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2.高质量发展是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根本转变发展方式,从传统主要依靠要素投入规模的扩张拉动经济高速增长的方式,转变为主要依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拉动经济增长。
1.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在于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习近平***指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将“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部分,把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2.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需要贯彻怎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习近平***对此作出了清晰的阐释:一是必须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二是必须牢牢把握工作主线,坚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三是牢牢把握基本路径,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四是牢牢把握着力点,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总之,习近平***关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进一步明确了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方式,是“怎么看”和“怎么干”的有机统一,为神木市十四五规划、神木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方向指引。
“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讨论稿)》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分析了为什么必须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回答了怎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针对上述主题,我谈以下几点看法,不足之处,请提出意见和建议。
1.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征,正如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的,我国经济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