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更新时间:2024-01-09 15:21:5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7-06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内涵及缘由
自信,就是对自身或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认同,从而自觉地坚守和捍卫。自信是以自觉为思想认识前提的,同时又是自觉的必然结果。政党自信是政党在凝聚支持者、拥护者、参与者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经过实践检验与自我认知,对自身历史、制度、文化、执政能力及生命力具有的坚定信心与积极认同,其实质是对自身追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理性判断和确认。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党历尽艰辛、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盲目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缘由。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奋斗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由苦难走向辉煌。当年小小红船,已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希望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依靠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使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重获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遗留的创伤,国民经济获得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又经过艰辛探索,带领人民一步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成功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组织,壮大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光辉发展历程足以让中国共产党拥有自信,让中国人民对之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并对这一使命型政党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演进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不仅仅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且坚持对于理论的不断创新。秉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并获得自信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理论基石,正是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曲折和挫折中昂扬奋进,因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在此过程中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断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向胜利。习近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同前行道路上的号角和指南,引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7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到20_年近百万亿元,20_年以来始终居世界第二,一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社会保持常态化下的长期稳定状态,社会治理能够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和创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打破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不断强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成果不断显现。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奋斗进程中形成的强大势场已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发、尽情释放。中国从当初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国富民安,从当时的外国欺凌到现在的大国引领,这些不容否定的发展成果无不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浸润着党和人民的自信拼搏,讲述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缘由,也坚实有力地托举起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强大自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的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也最有资格对自己的伟大创造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前提与基础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全社会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社会规则的正当性、民族精神的先进性的认同与肯定。树立“四个自信”,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决心带领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这一高度的政党自信,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贯穿于“四个自信”始终,是确立“四个自信”的前提,又是“四个自信”的结果。离开党的领导,任何自信都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言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为指南,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要求遵循,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之所以说这条道路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现实基础的广泛性,是因为这条道路是从近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包含了建国7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它始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走以城市为中心道路屡遭挫折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以苏为师”,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使毛泽东很快做出了改变,启动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性探索。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将发展放在最突出最紧迫的位置。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以来,中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古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抛弃了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实践上的“照抄照搬”之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国情实际中来寻求真正契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指导思想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动力,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成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p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党的***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各项事业深入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坚定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不仅为人民坚定理论自信奠定了基本的前提,而且也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利于人们从真理和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认同这一理论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是统筹中国一切国家治理工作开展的依据,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决定》凝练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国家制度的“图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与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的进程中,创建了一整套规范严谨的制度体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物质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百年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致力于赓续共同文化血脉、传承共同文化基因,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充足的文化养料,也为文化自信注入了强大的底气。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中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红色革命篇章,最终铸成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担负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从提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确立“双创”原则,中国共产党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制定务实有效的文化政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在中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崭新文化使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三、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夯实强化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明确政党自信的方向;坚信理论自信,可以为政党自信提供思想基础;坚定制度自信,为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丰富政党自信的底蕴。坚定“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的结果也夯实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
道路与模式,决定一国的发展高度。只有确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之后,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构建、发展与创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用发展成就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而且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脉络日益清晰。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升级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使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愈加丰富,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寻求发展和保持独立性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历经无数的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今天,民族复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是一个向着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的壮阔征程。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铭记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比谁都有自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踏实实走好中国道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从而增强政党自信。
(二)坚定理论自信,筑牢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创新资源取之不竭,这些都为培育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了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涵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自信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与信心。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即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党员干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发挥了指导作用、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理论体系的人民认同性使它可以一经群众掌握就变成改变中国面貌的强大物质力量。当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日益激烈。只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各种扭曲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获,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前进,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理论已经超越本土意义而具有了世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概念和理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中国理论的宣传阐释,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确立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筑牢理论根基、奠定思想基础。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持的坚定信心,坚信其能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彰显的优越性所持有的自觉与自信的态度。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诠释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证明了中国的制度效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所在。要增强中国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务必始终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并继续推进完善和发展,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四)坚定文化自信,丰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底蕴
作为民族的血脉和精神支撑,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文化自信,即坚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昌盛起着更为基础、深沉和持久的作用。坚定文化自信,使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自豪感被激发出来,全社会形成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价值认同。不忘本来,终将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方能自觉创新。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古代的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列子等诸子百家,奠定了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世代中国人始终恪守的基本价值信仰,涵养了中国人的精神气质,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追求。伟大的时代激励伟大的精神,伟大的实践孕育伟大的文化。中华民族在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进程中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正作为一种精神纽带联结着亿万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凝聚起同心筑梦的磅礴力量。历史和现实表明,大国崛起不仅是物质文明的极大发展,也需要精神文明极大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增长,也需要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坚定的文化自信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中国人民克服任何艰难险阻奋勇前进的精神支柱。面向未来,文化自信也为中国共产党续写新的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提供了文化滋养、丰富了文化底蕴。
同志们:
按照要求,今天,由我为大家讲一堂党课,题目是:《坚定“四个自信”带着使命前进》,借此机会,跟大家一起学习领会习近平***关于坚定“四个自信”的重要论述。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党员干部要有“四个自信”,坚持“四个自信”,体现了我党敢于承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的时代担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的讲话精神,真正做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20_年4月1日,****在比利时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时提到:中国是经历了深重苦难的国家。在工业革命发生前的几千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一直走在世界的第一方阵之中。近代以后,却经历重重磨难,陷入民族危机,182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占世界总量的32.9%,超过了西欧、东欧和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同年的美国只占1.8%,欧洲最发达的英国占5.2%。可是经过了清朝的闭关锁国,固步自封,中国落后了,鸦片战争的爆发书写了中华民族的屈辱史,直到新中国的成立。而如今,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的高铁,我们的航天科技,我们的航空母舰无不走在世界的前列,达到了一流的技术水平。我们怎能不自信?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20_年7月1日,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华民族被外族任意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为什么我们现在有这样的底气?就是因为我们的国家发展起来了。
提出四个自信的依据是什么?底气从哪里来?价值在哪里?这里给大家罗列几个数据,大家就能够明白:
——1978年,中国的gdp只有3679亿美元,20_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8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次于美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实际增长9.5%,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2.9%左右的年均增速,20_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左右;
——过去40年,中国超过7.4亿人口脱贫,对联合国提前实现千年发展计划中减贫目标“功不可没”。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说,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实现了举世无双的经济增长和减贫,对全球经济发展也作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值得世界各国学习借鉴;
——40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质的飞跃,20_年我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比1978年翻一番。近年来,谷物、肉类、花生、茶叶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油菜籽产量稳居世界第二位,甘蔗产量稳居世界第三位;
—— 20_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69万辆,连续三年位居世界第一,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池生产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高铁、核电等重大装备竞争力居世界前列;
——过去40年,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71元增加到26000元,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
——20_年新型农村合作政策范围内医疗门诊和住院费用的报销比例分别达到50%和70%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1978年末的17.92%上升到20_年末的58.52%,提高了40.6个百分点;
——20_年《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上榜企业115家,其中央企48家,营业收入占我国全部上榜企业的比重接近50%;
——1978-20_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从0.8%提升至11.5%,全球贸易位次从第29名跃居世界首位;
——20_年末农村贫困发生率为3.1%,比1978年下降94.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由1978年的57.5%下降到20_年的28.6%,农村居民家庭由67.7%下降到31.2%;居民预期寿命由1981年的67.8岁提高到20_年的76.7岁。
所以,我们说“四个自信”实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自信!“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因为中国到了一个需要自信的时代。“四个自信”的提出是因为中国到了一个能够谈自信的时代。
1、关于坚定道路自信:坚持道路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的信念。我们要搞清楚道路问题的重要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这条道路是怎么来的?自信在哪里?中国的这条道路真的能走向光明吗?
答案是毋容置疑的。“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我们的道路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我们的道路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2、关于坚持理论自信。理论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性、真理性、正确性的自信。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正确性、真理性的信念。这套理论体系从哪里来?是什么?这套理论体系为什么值得自信?如何坚定理论自信?这套理论真的比西方的意识形态更有说服力吗?答案是一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立足时代前沿、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大会上,党中央明确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否定改革开放的新自由主义。理论自信的实质是思想自信,话语权自信!它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人民,来源于真理!
3、关于坚信制度自信。制度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制度优势的自信。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最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保证各项事业顺利开展的制度体系。针对这一点,我们要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什么,怎么来的?制度的特色和优势是什么?弊端在哪里?如何在改革中加以完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那么会有同志会问了,我们国家民主吗?制度会比西方国家好吗?答案是肯定的。“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鉴于此,我们要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是具有鲜明中国特色、明显制度优势、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
4、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性的自信。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激发党和人民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历史自豪感,坚定对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坚定信念,在全社会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共识和坚定信念。为什么要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在哪里?如何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实质是灵魂自信、精神自信、软实力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的基础来自伟大实践,伟大实践又细分为道路、理论、制度三个方面,所以我们说道路自信在于它是独特的、正确的;理论自信在于它是科学的、有用的;制度自信在于它是内生的、高效的;文化自信在于它是深层的、持久的
党员和各级领导干部如何进一步坚定四个自信?我认为,只有原原本本读****重要讲话、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思想武装头脑,理论指导实践;直面现实中的问题,多思考、多调研、多总结,才能真正做到四个自信。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但自信不等于自负更不等于自大,我们要清醒面对中国面临的国内外挑战。例如,国际上,金融危机的影响远未结束;美国政局变化带来国际局势和中国周边局势的紧张;中国自身国际战略的转型带来的国际压力;国内: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十九大列出的问题及任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的发挥体制的优势、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位一体”建设整体布局,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通过发展来坚定自信!
口号不是说说就算了,这就要求我们全体党员干部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要把学习的党章党规、习近平***系列讲话与党的光辉历史结合起来,持之以恒的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坚决维护习近平***的核心地位,顺应新时代、实现新目标、严格要求自己,坚定政治立场,认真履职,在行动上更加自觉,发挥好党员的引领示范作用,要自觉遵守党章党规,把为民服务作为坚持“四个自信”的具体表现,做到党性不动摇、工作不懈怠、带头遵守政治纪律,敢于担当,永葆党员本色,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最后,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我们都知道,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目标。但我的问题是,结合我们自身实际,请大家想一想,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希望通过这堂党课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让大家能够牢记使命,继续前进,勇敢自信的走在人生的道路上!
谢谢大家!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那么,中国共产党的自信缘自哪里?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与“四个自信”的关系如何?这一问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与探讨。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内涵及缘由
自信,就是对自身或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认同,从而自觉地坚守和捍卫。自信是以自觉为思想认识前提的,同时又是自觉的必然结果。政党自信是政党在凝聚支持者、拥护者、参与者以及实现奋斗目标的进程中,经过实践检验与自我认知,对自身历史、制度、文化、执政能力及生命力具有的坚定信心与积极认同,其实质是对自身追求是否符合客观实际、反映客观规律的理性判断和确认。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党历尽艰辛、初心不改的精神支柱。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不是历史的偶然,而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中国共产党的自信不是盲目产生的,而是有其历史、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缘由。
(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由弱小走向强大的奋斗历史
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进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发展壮大,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稚嫩到成熟、由苦难走向辉煌。当年小小红船,已成为承载中华民族希望的巨轮。中国共产党依靠着不变的初心和使命从弱小走向强大,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并使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并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时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28年的浴血奋战,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翻了“三座大山”,重获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迅速医治战争遗留的创伤,国民经济获得恢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得以确立。在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党又经过艰辛探索,带领人民一步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变了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局面。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共产党通过总结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经验,回答了一系列关系时代发展的重大课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并将其成功地向前推进。中国共产党由一个只有50多名党员的弱小组织,壮大为今天拥有90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上最大的政党,这一光辉发展历程足以让中国共产党拥有自信,让中国人民对之产生价值认同与情感认同,并对这一使命型政党的未来充满信心。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引领社会演进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前进的助推器。中国共产党不仅仅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而且坚持对于理论的不断创新。秉持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这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并获得自信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的政党自信源于马克思主义这一坚实理论基石,正是在其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得以摆脱以往一切政治力量自身特殊利益的局限,以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精神和无私奉献的情怀领导和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国共产党能够在各种曲折和挫折中昂扬奋进,因为始终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
近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有机结合,在实践基础上坚持理论创新,在此过程中相继形成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不断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引向胜利。习近平指出:
“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可以说,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即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如同前行道路上的号角和指南,引领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中国化成果的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就有无比强大的自信。
(三)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缘于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
“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两大奇迹”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成就和国家治理成效的重大标志。70多年来,中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到20_年近百万亿元,20_年以来始终居世界第二,一举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形成了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格局。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40多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
中国社会保持常态化下的长期稳定状态,社会治理能够因时因势不断优化和创新,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安全感的国家之一。中国打破了几千年封建专制的统治,完成了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不断强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成果不断显现。文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文化强国建设稳步推进,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奋斗进程中形成的强大势场已经转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正在充分爆发、尽情释放。中国从当初的动荡不安到现在的国富民安,从当时的外国欺凌到现在的大国引领,这些不容否定的发展成果无不贯穿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浸润着党和人民的自信拼搏,讲述着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缘由,也坚实有力地托举起中华民族面向未来的强大自信。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奇迹的中国共产党,最有理由也最有资格对自己的伟大创造感到自豪和骄傲。
二、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是“四个自信”的前提与基础
“四个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体现了全社会对国家发展道路选择的合理性、指导思想的科学性、社会规则的正当性、民族精神的先进性的认同与肯定。树立“四个自信”,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领导力量。“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国共产党人正以前所未有的自信和决心带领中华民族踏上实现伟大梦想的新征程,这一高度的政党自信,为我们坚定“四个自信”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前提。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贯穿于“四个自信”始终,是确立“四个自信”的前提,又是“四个自信”的结果。离开党的领导,任何自信都无从谈起。
(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概言之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条道路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行为指南,以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为基本要求遵循,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为价值追求。之所以说这条道路既有历史的厚度,也有现实基础的广泛性,是因为这条道路是从近百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实践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的历史进程中走出来的,包含了建国70多年的不断探索和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它实现了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
道路自信是对发展方向和未来命运的自信。
它始于中国共产党独立自主地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走以城市为中心道路屡遭挫折的情况下,探索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独特道路。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曾经“以苏为师”,而实践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促使毛泽东很快做出了改变,启动了中国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性探索。在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也曾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只能结合中国实际进行,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是不行的。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将发展放在最突出最紧迫的位置。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第一要务”,始终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党的***以来,中国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正是抓住了发展这一时代主题,中国用几十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在一个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东方古国开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成功的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抛弃了理论上的“教条主义”和实践上的“照抄照搬”之后,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科学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充分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立足于独立自主的前提下,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到中国国情实际中来寻求真正契合中国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开创的这条道路,是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振兴之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建者
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中国共产党在敏锐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深入解决重大时代课题中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党的指导思想获得了与时俱进的动力,相继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列理论成果。“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成熟的基础,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p6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也是我们坚定理论自信的基础和源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围绕着如何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如何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如何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如何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等一系列重大课题,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党的***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国各项事业深入发展,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坚持理论自信就是要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期待、坚定对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自信。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理论创新能力,不仅为人民坚定理论自信奠定了基本的前提,而且也提供了持续的内在动力。这不仅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利于人们从真理和价值观的角度认识和认同这一理论体系。
(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立者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的根本制度,是统筹中国一切国家治理工作开展的依据,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这一制度体系的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建立健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是抽象的、笼统的,而是具体的、历史的。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的教训时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九十年代,我们要初步建立起新的经济体制,实现达到小康水平的第二步发展目标。再经过二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周年的时候,我们将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直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决定》凝练了中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系统描绘了国家制度的“图谱”,也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制度建设规律性认识的不断深化与高度自信。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探索的进程中,创建了一整套规范严谨的制度体系,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提供了有力保证,对于巩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权威、增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共产党要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仍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四)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培育者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在物质创造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在百年风雨兼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致力于赓续共同文化血脉、传承共同文化基因,培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理念等,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新中国的发展壮大注入了充足的文化养料,也为文化自信注入了强大的底气。革命文化蕴含着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的峥嵘岁月中的历史记忆,是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共同书写的红色革命篇章,最终铸成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担负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从提出“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到确立“双创”原则,中国共产党都紧密结合时代条件,阐明自己的文化纲领和奋斗目标,制定务实有效的文化政策,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支撑。在中国向文化强国迈进的今天,中国共产党自觉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崭新文化使命,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持续奋斗。
三、在坚定“四个自信”中夯实强化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进入新时代,要实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必须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坚定道路自信,有助于明确政党自信的方向;坚信理论自信,可以为政党自信提供思想基础;坚定制度自信,为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坚定文化自信,可以丰富政党自信的底蕴。坚定“四个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的结果也夯实强化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
(一)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
道路与模式,决定一国的发展高度。只有确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之后,理论、制度和文化的构建、发展与创新才能有所依附、有所遵循。今天的社会主义中国,不仅用发展成就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穷创造力,而且揭开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使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从一穷二白到解决温饱,从全面小康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再到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发展脉络日益清晰。道路既不是传统的,也不是外来的,更不是西化的,这是由中国独特的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基本国情所决定的。这条道路“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升级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使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愈加丰富,为世界上一些国家寻求发展和保持独立性提供了新的经验,也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发展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顺应世界潮流,既影响着中国历史进程,也改变着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道路,这是我们历经无数的实践所得出的重要结论。今天,民族复兴的航路已经打通,“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砥砺奋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的百年求索,是一个向着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的壮阔征程。坚定道路自信明确了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方向,铭记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我们比谁都有自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踏踏实实走好中国道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从而增强政党自信。
(二)坚定理论自信,筑牢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的思想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的治国理政经验不断丰富,理论创新资源取之不竭,这些都为培育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了沃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改革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深刻回答和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立于国际舞台、富涵时代气息的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与实践基础上的一系列创新,理论自信源自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更源自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念与信心。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具有科学性、真理性、人民性、创新性与时代性,即坚信这一理论体系对于党员干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确立发挥了指导作用、对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这一理论体系的人民认同性使它可以一经群众掌握就变成改变中国面貌的强大物质力量。当前,西方各种社会思潮加紧对中国进行渗透,与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交锋日益激烈。只有坚定理论自信,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不为各种扭曲思潮和歪理邪说所俘获,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旗帜,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重大现实问题中不断前进,在这一进程中形成的中国理论已经超越本土意义而具有了世界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等,都是具有中国标识的概念和理论。要进一步提高中国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并注重创新文化传播方式,加强对中国理论的宣传阐释,不断增强中国理论的说服力和影响力。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为确立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筑牢理论根基、奠定思想基础。
(三)坚定制度自信,为中国共产党政党自信提供有力保障
制度自信,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秉持的坚定信心,坚信其能推动中国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概言之,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迸发出的生命力、彰显的优越性所持有的自觉与自信的态度。制度自信,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力维护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障了人民的安居乐业。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和衷共济解难事、提高效率办好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新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既诠释了中国的制度优势,又证明了中国的制度效能。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下,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进一步坚定了制度自信。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自我完善,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是中国共产党不变的初心所在。要增强中国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务必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