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更新时间:2024-01-13 15:37:01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在执行上级党组织决定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范文(通用6篇)
2023-06-15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7-06
【摘要】 在福建近代书画史上,出现过一个地区性的画派――“诏安派”,其影响深远。谢g樵是诏安画派巅峰时期的代表性画家,他的诗、书、画、印堪称“四绝”,被推为该画派领袖。他“工山水、花鸟,尤擅兰竹”,在中国书画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词】 谢g樵;扇面艺术;艺术成就
[中图分类号]J20 [文献标识码]A
清朝末年,福建漳州地区出现了一个风格鲜明的地区性画派,画史上称为“诏安画派”,其影响力遍及福建、浙江、广东、台湾等地。在其发展历程中,涌现出了沈锦州、谢g樵、沈瑶池、吴天章、许钓龙等著名的代表性画家。尤其是谢馆樵,“工山水、花鸟,尤擅兰竹,能诗词、书法、篆刻,著有《谈话偶录》等,被推为诏安画派领袖”[1]842。“其画迹广泛流传闽、粤、台及日本等地,寸缣尺素视同珍宝。”[2]日本汉学家尾崎秀真称其为“清中叶以后为南清第一巨腕”[3]。谢g樵以其扎实深厚的艺术造诣影响了晚晴社会,并对海峡东岸的台湾艺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清晚期的中国书画艺术增添了重要的遗产,彪炳中国画史。本文试从福建博物院收藏的谢g樵的三幅扇面作品入手,从他的生平、艺术创作等方面解析他的艺术成就。
一、谢g樵生平
诏安县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地处福建南部,与广东接壤,处于东海与南海的交汇处,海运发达,交通便利,南来北往的客旅商人常聚于此。“自唐代至元代,有钟绍京、朱熹、僧无碍等著名书法家在诏安境域活动。明代,外地书家蔡潮、黄道周、张瑞图在诏安留下石刻、木匾、纸本等大量书法作品。诏籍书家沈a、胡士鳌、蔡肇庆、林日瑞、沈起津等也留下不少书法作品。……清代,诏安海运发达,与外地艺术交流增多,书坛画苑名家辈出。嘉庆年间,沈锦州随商船北上,广会名家,在京津研习宋院体工笔画,又于江浙学得恽寿平的没骨画法,揉合诏安籍前人康瑞、刘国玺写意笔墨,开‘兼工带写,清丽雅逸’的艺术新风。” [1]845这些书画家的墨迹形成了诏安人文荟萃、文风炽盛的繁荣局面。谢g樵正是在这样的历史际遇中出现在中国画史上的。
谢g樵(1811-1864),原名谢颖苏,初字采山,嘉庆十六年出生于诏安县的一个书香世家,20岁以后改为管樵,30岁以后因为担心被人误认为姓“管”而更字“g”樵,号懒樵、懒云山人、北溪渔隐等,以字g樵行世。“他的父亲谢声鹤,字梅宾,又字羽仙,号雪溪,是一位研究经学者亦是词家,能画工诗,是邑中著名诗人,著有《雪溪诗钞》九卷。叔父谢廷熔,字迹山,是儒士亦善书, 流传的《草书》作品, 笔气融贯, 卓然自成一家。因此, 谢馆樵从小即受父亲与叔父耳濡目染的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姊洗湘,一字芸史,小字仙, 以诗名, 有《咏雪斋诗钞》传世。兄维裕,一字坦叔, 亦善诗文, 生性谦朴, 读父书,补弟子员,授举子业,藏有诗集未刻。弟颖锋善隶书。”[4]这样的家庭氛围,使他幼年时就饱览群书,打下了深厚的诗文功底。谢g樵酷爱丹青,幼年时即拜当地著名画家沈锦洲及外来画家方琴等为师,“九岁能画,十岁能诗”[5],弱冠之年就以画事而声名大噪。他年青时曾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中试,后来放弃功名,游历各地,以宣泄胸中抑郁之气,游踪遍及闽、粤、浙、湘、苏等地。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应闽浙总督颜伯焘之聘,谢g樵入府当幕僚,流寓省城福州,对福州地区的书画颇有影响。福州画家陈文台曾得其指点。十多年的幕僚生涯,使谢g樵有机遇纵游四方名胜,饱览古今名人字画,扩大眼界,丰富了艺术素养。他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而成独自面目。他作画之余,并研画理,留下《笋庄吟草》、《谈画偶录》( 《北溪剩稿》) 、《笔记》、《g樵真篆》等著作。
咸丰七年(1857年),谢g樵佐幕至台南,携其绝艺于台湾讲学,达四年之久,成为开拓台湾书画艺术的先驱者。咸丰十年(1860年),他从台湾回大陆。同治三年(1864年)十一月,卒于漳州万松关的太平天国战役。
二、谢g樵扇面艺术作品赏析
福建博物院藏有多幅谢g樵的画作,其中部分为扇面艺术。“扇面艺术出自中国书画艺术,而被誉为中国书画宝库中‘别体之作’,更与‘怀袖雅物’的扇文化相辅相成,渗透进了独有的儒雅风流,灵动而秀美。古往今来,众多书家画师、名人雅士都曾经在扇面上留下了他们的丹青之作,欣赏、把玩和收藏者历代不穷。”[6]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特殊题材,扇面艺术星光闪耀。因为扇面的空间限制,在营造其艺术的时候更加考验书画家画面布局、题材创作等方面的艺术功底。谢g樵是扇画高手,其扇面艺术创作独具风格。下面,我们选择其有代表性的几幅作品赏析一下。
《寒梅折扇图》(图1),纸本水墨,纵24厘米,横53厘米。画家以简逸的淡墨描绘了几支斜向侧伸的梅枝,梅枝上布满了怒放的梅花,似乎给人以盈盈扑鼻的香气。画家对墨色的运用具有扎实的功底,通过墨的浓淡变化表现了空间的立体感。梅枝由粗到细,墨色也随之由浅到深产生变化,在背景上用更淡的墨色描画了一片山石,在视觉上就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一伸手就可触摸到美丽的梅花。画家在扇面题识:“月落参横,惆怅罗浮梦断。拟白云外史意,为乐三兄清玩,庚申春旅次榕恒作g樵苏。”钤朱文印“g樵子”。
《墨兰折扇图》(图2),绢本水墨画,纵厘米,横厘米。谢g樵书画并重,尤其擅长创作兰竹题材的作品,“日版《支那绘画宝鉴》兰竹篇中,录有他的兰竹画作二帧。”[2]可见,谢g樵的艺术创作影响之深。在此幅作品中,画家以中锋入笔,侧锋出笔,参差交错,笔墨豪放写意,淋漓酣畅,在笔锋转折中,画出兰花的娇妍清新,以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兰花的生长空间,给人生机盎然、清新脱俗的美感。画家利用扇面左侧的空间留下两幅题识:(一)“画竹随手自如,勿泥成法,要如前灯影,纵横历乱,皆有天趣存焉,板桥自谓平生画竹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殆此意也。案头盆兰盛开,相对写生,颇有逸趣。画罢自赏,心目一清。鲩浴!鳖杂。褐煳摹艾g樵”。(二)“是为王者香,结根岩石古,纫佩虽无人,亦莫余敢侮。伯潜大兄索画,癸亥冬日作于听涛山馆,g樵苏。”钤朱文印“g樵子”。
《墨竹折扇图》(图3),纸本水墨,纵23厘米,横49厘米。谢g樵尤其精通画墨竹,他的墨竹画是在学习扬州画派郑板桥的风格上演变成自己的个性和面目的。画家在扇面的右半边画竹三两枝,意境清新,运笔坚挺有力,墨色浓淡相宜,以“人”字形画竹叶,疏密有致,苍劲有力,密集处似乎密不透风,而疏朗处似可跑马。画家同样用墨色的浓淡变化表现竹子的远近关系。整幅画以行云流水、流畅的笔调一气呵成。在扇面的左侧空白处,画家题识:“苍梧从未曾还,异种临流一带。任尔波涛飘不尽,尚余劲节晕斑斑。拟板桥笔法,蕉又笔。”在扇面的中上部位及左下角各钤一朱文印:“知余拙是真”“绚蕉书画”。他在《谈画偶录》中说:“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焉能无成竹。余尝下一解语云:‘不是有成竹,焉能无成竹!’惜不起板桥于今日,共参破此偈也。”《福建画人传》评他:“写竹,瓣香郑板桥,然能自出新意,不为所囿。”对谢氏师法名家却又能脱出新意、不受所缚的精神给予了肯定。
三、谢g樵的艺术成就
谢g樵绘画造诣高超,他的画法采集众家之长,而自出新意,形成自己的风格。他所作的花鸟画在其生前即已进入内府,画法承袭自新罗山人,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落墨雅淡,“每一着笔,辄饶生趣”。然而,谢g樵最为世人称道的还是其擅长的兰竹,他“吸取郑板桥豪逸之气,能自出新意,不为古人所囿”[5]。他在《谈话偶录》中说;“与可画竹,胸有成竹;板桥画竹,胸无成竹。余尝下一解云:不是有成竹,焉能无成竹?惜不起板桥于今日,共参破此偈也。”他在《墨兰折扇面》的题识中写道:“画竹随手自如勿泥成法,要如前灯影,纵横历乱,皆有天趣存焉,板桥自谓平生画竹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灯影中,殆此意也。”他画的兰竹落笔不凡,从《墨兰折扇面》和《墨竹折扇面》,我们可以看出画家扎实的笔墨功底。他挥洒自如,写尽枝叶偃仰欹斜之态,种种神趣,尽显毫端,抒写出了画家气宇轩昂的胸怀。“日本割据台湾的学者尾崎秀真对谢g樵的才华气概予以高度肯定、赞赏,他说:……余十数年来,对于本省各地所收藏之墨迹,至于兰竹之画,最脱凡手,诗之叙情遒劲殊足动人,盖彼有一种天才,其魄力气概之超越,直跃如于其诗文书画之上。”[7]
谢馆樵的书法艺术传承古代大家之法,尤其以米芾、颜真卿二大家为师法对象,行草得力于颜真卿的争坐位帖,豪宕尽兴,姿态飞动,虎虎有生气,并参以米元章的笔意,形成苍劲绝俗的书风,萧散雄迈, 精神挥洒,胸怀磊落(图4)。
谢g樵篆刻技法精妙,各体俱备,因形配篆,独出心裁。他的字画作品钤印有其本人篆刻作品,也应他人之求刻印与人。本文赏析的三幅扇面作品,无一例外都钤印其篆刻作品。《寒梅折扇面》和《墨兰折扇面》钤印的都是朱文方形章,上刻“g樵”或“g樵子”。而《墨竹折扇面》则钤印两枚朱文闲章,一枚不规则的圆形章“知余拙是真”,一枚方形章“绚蕉书画”。从中可见,谢g樵篆刻的风格宗汉印及清代浙派的技法,构思精巧,布局合理,驱刀如笔,浑厚有力。
四、结语
谢g樵艺术功底深厚,他“工山水、花鸟,尤擅兰竹;诗词、书法、篆刻无所不精”[5]。他的艺术成就代表了诏安画派的巅峰。邱炜k在《五百石洞天挥麈》书中说:“同治时,吾漳诏安谢g樵贰尹(副知县)颖苏,画擅兰竹,书学颜米,行间笔下,雅具一种不凡之致。喜与名宿骚士游处,一时俗派,都无所染,诏安虽多画家,同时若沈古松瑶池、许禹涯钓龙、吴织云天章、胡汉槎倬章、沈雪湖祖文,举望尘不及,此外之摹稿填粉全昧门径者,更无论已。今日谈诏派画,端推君为第一流。”[7]可见,谢g樵在书法、绘画等方面的造诣与成就是非凡的。
总之,谢g樵的艺术成就体现在诗、书、画、印四个方面,其冷逸淡雅的艺术风格,使其作品成为诏安画派中闪耀的明珠,对福建、广东、浙江、台湾等地的绘画艺术,及对后世学人都产生了较大影响。谢g樵以其非凡的艺术才能和刚正不阿的人格魅力在中国艺术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参考文献:
[1]周跃红,陈宝钧.诏安县志[B].北京:方志出版社,1999.
[2]梁桂元.诏安画派的源流与嬗变[J].福建史志,20_(1).
[3]林惠珠.明清时期闽台书画渊源关系初探――以谢g樵、吕世宜为例[J].艺苑,20_(9).
[4]周明聪.谢g樵的书画艺术成就及对台湾书画的影响[J].美术研究,20_(6).
[5]沈耀明.诏安画派初探[M].福建省诏安县文化馆编印,1991.
[6]张换新.福建博物院扇面藏品综述[G]//摇曳丹青――福建博物院藏扇面精品特辑.北京:文物出版社,20_.
[7]周明聪.清代台湾书画双华:吕世宜、谢g樵书画艺术成就之研究[J].美术研究,20_(1).
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
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 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
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
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寸,八平方市尺的三分之一)。五尺三开则是十二平方尺的三分之一,每开画面的面积为四尺。
⒊对幅:中国书画装裱的一种式样。通常两幅成对悬挂。如书法对幅,称“字对”或 “对联”。明清绘画有“画对”,是两幅大小相等的屏条,成对悬挂。也有厅堂正中挂中堂立轴画,两边分挂“字对”,或中间悬挂中常立轴书法,两侧悬挂“画对”。
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要使它们之间主次有别,相应生辉。落款切忌暄宾夺主。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
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数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盖在款字的下方,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⒌条幅:条幅是竖行书写的长条作品。尺寸一般为一张整宣纸对裁。安排章法时,应能根据书体的特点,精心构思,立意要新。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
落款要错落有致,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宜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盖印一般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也可盖在款字左侧。
条幅常见的格式有两种:①写成两行或三行的。两行的格式。左右两行均靠纸的左右两边写,中间留出较多空白。注意上下字的联系节奏,以及两行间的彼此呼应。落款通常写在第二行的末尾,位置应略高于第一行末一个字。款字可写一行或两行。三行的格式,需注意三行之间的相互关系,穿插映带及节奏变化。落款可在末行下端,底端略高于一、二两行正文的位置;也可另行写款,款字应短于正文,上下不宜与正文平行。
新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终于在教育界同仁的期盼与争议中颁布了,但很快也成了社会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关于古诗文背诵篇目的调整和写字练字的强化,让基层学校和老师们有点不知所措。大家还不能马上适应这样的调整,不仅是教育观念上,在操作层面上更是面临重重困难。
单就写字教学来说,在很多学校原本就很尴尬。首先是时间的问题,因为没有硬性的规定将写字教学纳入课程,较为规范的写字教学在很多学校形同虚设。当然,具有一定书法水平和写字教学经验的教师普遍缺乏,也是写字教学难以深入开展的瓶颈之一,要改变这个状况,真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这次公布的新课标中,对三到九年级的学生还提出了毛笔书法的要求,更为严格的是“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这对语文课和语文教师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弄得一线老师们也很为难。
落实新课标要求实施教学,我们怎么办?笔者结合多年语文教学经验和写字教学的体会,向大家提出十点建议,供老师们参考。
一、正确认识写字教学
现代生活日益复杂,对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纸笔书写的运用越来越少,很多人提笔忘字,心手不协调,写得不好看,书写姿势不正确……这些已经是现代人的“现代病”,如果中小学再不从小抓起,加强写字教学,将来能够提笔写字的人也将越来越少了。
而提到加强写字教学,人们就会自然地想起书法教育。关于此,我们必须认识到:书法,作为一种书写的艺术形态,已经不单纯是一项技能了。过去在只有毛笔还是主要书写工具的时候,写毛笔字是必须的一项技能。然而,能将一项技能做到极致、让这项技能产生的成果成为赏心悦目的艺术作品,这可不是当时的大众所能做到的。所以,即便是在古代,能被称为“作品”的也不多。人们的书写当然是满足日常交际的需要。我们今天强调的写字教学,首先也必然是指教学生写好生活中应用的字。就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_年版)》里所说,“要求学生写字姿势正确,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书写技能,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所以,我们不要一说“写字教学”就着忙笔墨纸砚,好像非要有这样的大动静才算行动了。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每次的课堂练习,或是专门的写字环节,就是在进行写字训练。
二、正确理解“练字”和“书法”之间的关系
练习写好字,首要的是写得规范和工整,然后才能讲求美观,最后才是个性化。写字教学的基本成就不应该是培养出了“小小书法家”或是学生的“作品”登报了、获奖了,而是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自然地写出一手端正的字。所谓“自然地”,是指不刻意,提笔就写,在生活中能实际运用的,写写字条,写写日记、随笔,签个名,留句话,自然而然地写。所以,很赞同新课标的提法“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每天十分钟的练字,除了比较集中地进行书写指导外,完全可以和课堂练习整合起来,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时”的观念和意识,认真地指导和规范学生书写习惯,提升学生书写质量。
三、练字应当先拙后巧
我们通常会笑骂小孩子写字是“鬼画符”,所以,很多语文教师在课堂指导写字时,总是会要求学生看好间架,对齐点线,一个字一个字要讲好半天,费了好大的劲。但是,学生会怎么体会呢?他们从老师那费力的板书范写发现写字是那么繁琐、吃力,没有趣味。
其实,“鬼画符”才是孩子学习写字的起点。低年段的学生手上没有多少力气,握笔没有准头,写字不好看很正常,但是,这并不影响学生纸笔的抄词和写话。学生如果没写好,老师严厉批评和责罚,其实是很不讲理的事情。写多了,看多了,同学之间有比较,老师在身边随时指点,学生的书写自然会好起来。
四、写字教学应当循序渐进
我们认识汉字从来都是整体性的,一眼看到的是一个字或一串串具有一定意义的汉字组成的词语或句子。从整体认知到结构部件的把握,从“能描画大概轮廓”到“精雕细刻”,都需要经历循序渐进的过程。
在一开始进行写字教学的时候,即便是在单独指导汉字书写的时候,也应该着眼整体字词,依词练字,尽可能减少单独汉字的机械书写,而是先多练习一些词语或句子的书写。要与日常作业书写相结合,多练行款,少抠单字笔法,把主要的精力用在成行成段的书面指导上。这本身也符合学生流畅地完成各科作业的基本需求。
其次,注意从“横平竖直”到“点横撇捺”。教学生开始练字,先逐步练习将字写得横像横、竖像竖,练习出有明显的方向平衡感,尽量不出现明显的歪侧状。然后再教学生训练其他基本笔画,才能比较快地看到练字成效。
还有,要学会等待,要帮助学生经历从“搭火柴棒”到“悬针垂露”的蜕变。开始的时候,不要急于规定学生将字写得有表现力,尤其竖笔画中的“悬针”或“垂露”,并不是轻松能够表现的,需要大量的练习和揣摩。同样的道理,点笔画的尖头或方头,以及撇捺中的出锋或藏锋,都不是简单规定和练习能实现的,教师需要耐心指导,很多还需要手把手地教,让学生多体会,循序渐进。
五、给孩子们讲一些“字故事”
讲“汉字故事”:一些关于汉字的起源、象形字会意字的故事、形声字形旁或声旁的意义,猜字谜语,等等,不仅能够让学生对汉字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能够启发学生对汉字的渊源以及汉字构成等都有较深入地了解。
讲“练字故事”和“书法家故事”:这两种故事一般是紧密相连的,古往今来,许多书法家或书法爱好者在习字过程中,都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给学生讲述这些故事,让学生体会到习字的乐趣。
讲“书画收藏故事”:这是关于书法成果的一种文化现象,可以适当的向学生介绍。想像一下,假如没有书画收藏,哪来的今天的书法继承呢?而书画收藏中的故事就更加有趣,也是激发学生热爱书法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这些以“字”为载体的故事本身所携带的文化意义,要远远超越练字本身的教育意义,孩子们练字只是将字留在了手上,而这些故事和佳话将成为孩子们一辈子能够时常体味的回忆,成为建构一个人精神世界的一砖一瓦。
六、学会和孩子一起鉴赏书法作品
有些艺术门类的作品很高深,没有一定的学识还评点不了。书法艺术就平易多了,字写得好不好,就算不认识字的人都能说道说道。所以,带领孩子观摩书法作品,是写字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好办法。但是,和成年人不同,孩子在观赏碑帖、书法作品的时候,所站的角度和思考的方式是不一样的。这主要的原因有两种:其一,孩子的兴趣爱好使然,其二,是对书法艺术的见识和学习不甚了了。所以,我们在写字教学的作品赏析过程中,应当改变过去那种老师指着书法作品夸夸其谈、学生在台下听得云里雾里的方式,而是要积极调动他们的兴趣,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主动点评,老师顺势指点,让学生唱主角。在我们邀请书法家来学校和学生交流时,也尽可能避免讲座的形式,要让学生真正和他们零距离接触,座谈、沙龙、赏析,多让孩子们去发现,多听听孩子们的声音。
七、不要排斥现代书写工具
不要排斥圆珠笔、钢笔、铅笔和签字笔。人们早在百年前就已经逐渐丢掉了使用不便的毛笔、墨汁和砚台,开始拿轻便的钢笔和铅笔以及近代风靡的圆珠笔写字,而且,这些新型书写工具也产生了越来越成熟的书法作品,除需要粗笔画、大字体的书写需要外,这些所谓的“硬笔”已经完全替代了“软笔”。
所以,我们今天教学生练字,首要的是让学生用好今天的书写工具写好字,其次才是指导学生见识和学习以毛笔为工具的书写技巧和书法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我国书写文明的传承。另外,新课标指出一至三年级着重培养学生硬笔书写能力,首先要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从三年级开始,过渡到硬笔软笔兼学。这是符合规律的。由于低年级阶段的孩子手臂手指的发育还很稚嫩,不利于毛笔的把握和使用,勉强使用,不仅容易造成错误姿势习惯化,也会损害儿童手部发育,所以低年级阶段不提倡学习毛笔书写。
不要排斥“手指”: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技术,让很多书写变成“虚拟书写”,人们越来越适应用手指在触摸屏上写各种各样的文字,而文字的电子识别技术也越来越智能化,对电子终端使用者的汉字书写输入的要求也很低,只要书写的人还能描出一个字的大概轮廓,就能显示出一大串字形近似的备选字来。尽管我们认为这种善意的“傻瓜化”其实正在培育越来越依赖机器的“傻瓜”,但是对于这样的大众趋势,我们教师能做的,就是努力改善学生“现实书写”的状况,让学生的纸笔实际书写变得更加扎实,使他们今后的“虚拟书写”也是规范的和美观的。
八、教师要练好写字教学的教学基本功
这个问题在当前其实很严重。主要不在于教师本人的书写功底有多少硬伤,关键是很多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对写字教学的教学语言、基本术语不熟悉或不全面,使得写字教学缺少规范或是显得随意性强,学生也就学得糊里糊涂。还有,很多教师对写字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不像课文识字写字和阅读、作文等教学那样用心,使得写字教学索然无味。
首先是练字指导时不要让“好心矫正”变成“辣手摧花”,使孩子怕写字,恨写字。期待老师赏识,是每个学生的心声。但是,学生不可能人人都能把事情做得称心得体,老师自然会有抱怨。有的老师稳不住情绪,对学生的不好表现动辄指责批评,不少还是当众奚落,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学生学习书写的兴趣,学生见到就担惊受怕。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师有耐心,但是采用的方法比较单一,不断地让学生机械重复订正,改正失误的过程枯燥乏味,甚至还带有惩罚性,学生原来的一点点兴趣和劲头,很容易就被消磨了。有经验的老师,常常善于发现学生在书写时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个姿势或一个笔画,都会及时鼓励。对于书写上的小失误,也会启发学生自己去对照和发现,甚至是手把手的教,让学生心悦诚服地反思和订正。
其次是老师要不断动脑筋,善于挖掘和整合练字教学资源,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结合教材生字教学时,要善于区分轻重,重点突破新偏旁部首字、字形易混淆的字等,对常见部首可以常做“生字开花”类不同偏旁组合辨析的活动等。还可以通过欣赏艺术字、猜谜语等方式强化汉字偏旁部首等部件的认知,让练字生动活泼起来。
九、不要让学生将笔墨带来带去
长期以来学校几乎不正式开展较为正规的写字教学,尤其是书法教学,常常能挂在口上的原因就是笔墨纸砚带来带去太麻烦,还搞得教室脏兮兮!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真的没有办法克服吗?
事实上,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被“笔墨纸砚”的概念吓倒。我们没有必要追求高档次大品牌,很普通的毛笔,很一般的纸墨,一样能写出漂亮的字来。学校可以为学生和老师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有条件的学校最好统一准备一些普普通通的纸笔,供师生日常练笔。这还可以避免学生对纸笔墨的攀比。
另外,学校必须做好写字课的学时的规划:平常以硬笔练习为主,毛笔练习以集中指导为主,这就为笔墨纸砚的准备留足了时间和机会。
十、营造“展示与分享”的学习环境
展展评评,常是促进一项工作的最佳激励措施。学生的写字训练也是这样,我们应该经常鼓励学生将作业本、习字纸或书法习作展示给同学欣赏,经常将学生的习字经验和练字故事与师生分享,让“练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变成美好的现实。针对课堂“十分钟练字”而言,完全可以采取“5+3+2”的方式,即5分钟自主练字,3分钟师生展示评议,再安排2分钟巩固练习,这样,练字的过程动静结合、心手结合、自主体验与伙伴引领结合,良好的氛围必将使得写字教学过程充满乐趣。
(刘春生,江苏教育学院附属小学,210013)
1.刊首语
2.佳作
3.民航西南航空 信息
4.经济信息
5.旅游文化信息
6.背包闯阿坝景区外的风景端木冲
7.双流广都·航都·新城
8.川剧摇篮——古老艺术在这里薪火相传董尧尧
9.一次意外不要成为永远的痛
10.从西南出发,走向何处?_从西南出发_当代艺术展李俐
11.极致荣耀梦幻经典凯撒20_秋冬三大流行主题
12.棋行山水间体会平常心
13._从运动之美到建筑之奇许允
14.西来古镇这年烟雨又见花开余一休
15.萧二:特立独行的笔墨精神刘乾坤
16.棕榈泉高层豪宅热销豪宅价值观定义顶级生活标准
17.门阿毛
18.唱游·丽江李旭
19.东川:让眼睛尖叫的红土地苏衍
20.这片土地我的记忆
21.汽笛,唤醒悠悠的时光滇越铁路旅行记黎朗
1.刊首语
2.赵晓初摄影作品
3.西南航空 民航信息
4.旅游文化信息
5.经济信息
6.峡谷地球美丽的伤疤
7.黄河晋陕大峡谷亘古搏动的文明动脉汪泗
8.库车大峡谷神之魔戒唐沁
9.怒江大峡谷山川深处的隐秘桃源刘玥
10.虎跳峡金沙劈流魏晋
11.金口河峡谷山雄水野皆激情苏衍
12.罗兰·加洛斯的个性传奇Feie
13._90M2头等舱_源自一个挑战专访置信丽都·花园城2期建筑总设计师:宋文波
14.牛角寨吉祥摩崖安静
15.龙华古镇最是淡定从容吴昊
16.男人_狠踩油门_的十大理由
:淘宝能否成为下一站天后?
18.洛带水龙节客家人泼水狂欢的节日尤余,钟庭玉
19.犍为文庙山间水畔的庙堂学宫晓木
20.双流黄龙溪:中国历史文化西南航空 名镇
21.莫定有文学性视觉语言彰显的图像张力余茂智
22.棕榈泉创造豪宅销售速度新高国际标准高层豪宅热销重庆
23.风情永安镇和谐新农村
1.刊首语
2.何军摄影作品
3.财经资讯
4.把美写在每一个时尚页面,简约优雅的Ports1961
5.守望蜀中世界遗产
6.我的伤,你看到了吗?一韬
7.精彩九寨沟:山水和山水之外刘乾坤
8.黄龙:旋舞人间瑶池飞花
9.佛骨仙风聚蜀山水蒸汽
10.天府悠闲之源秦风
11.投资别墅选择升值潜力最大的地方
12.吕玲珑:永远的西部印象刘乾坤
13.急桨飞舟科罗拉多大峡谷刘立
14.揭开红运国宝_低害_面纱严刚
15.温泉滑雪添魅力冬季风光恋峨眉--2004年中国峨眉山冰雪温泉节吴健
16._庸:我的理想是当_贱好男人_哈拿
17.星空_载梦先锋_与京城观众齐欢乐
18.翰墨树丰碑纪念赵完璧先生诞辰一百周年马昌华
19.易胆大侃川菜2才波
20.西南航空 黑水的世外桃源
21.美好生活梦醒时分赵若一
22.像棕梠泉一样生活
23.棕梠泉Outdoor户外生活體驗
1.刊首语HtTp://
2.谢罡摄影作品
3.民航信息
4.经济信息
5.文化信息
6.创新飞越三十年——国航股份西南分公司改革发展纪实易世忠
7.九寨沟:童话世界的山水缠绵大军
8.黄龙:人间瑶池幻五彩蓝焦
9.峨眉山-乐山大佛:仙山依旧大佛巍然玫影
10.超甲级写字楼如何帮助企业应对低迷的经济形势?——专访盛唐实业董事长唐闻
11.贡嘎山:王者之气自然天成大军
12.三星堆:青铜铸就的人间神国敏子,矛戈
13.稻城亚丁:永远的香格里拉吕玲珑
14.成都,美丽依然风情万种话蓉城乐月,朱建国
15.我爱这个城市!张靓颖为家乡歌唱曲风
16.都江堰-青城山:昔日风光亟待重现林玲,余茂智,孟无
17.成都温江:让欢乐如花盛放甄如
18.绵竹年画:震不垮的田园风景廖晓伟
19.大熊猫栖息地:国宝身心恢复基地择址待建林玲
20.女人装西南航空 何雯婷
21.红叶炫彩神木垒樊明亮,高华康,郑素琼
22.多彩巴西行胡尧
23.穿越历史之门四川牌坊鉴赏壹哥,任大跃
24.笔若凌云翩翩舞卢翠田书法作品赏析夏至云
25.众妙之门·天宝洞金意贵
26.永恒的记忆为奥运设计李义
27.哀牢山的温柔吱吱,段兆顺
28.试验区建设的民间思考:《中国样本》李杰,周松
29.邛窑:隐逸的民间瑰宝刘乾坤
30.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外营业部地址
31.特稿信息
1.张洪军摄影作品
2.德木情思
3.最后湮灭的孤岛--一座民间剧场的今生前世
4.减害责任重于泰山
5.不该遗忘的沧桑--大山里的古道雄关
6.人与神的共同天堂--尼泊尔
7.攀登雪山
8.中国著名人物画家袁生中作品赏析
9.星空卫视,再创颠_疯_
10.津巴布韦维多利亚瀑布
11.易胆大侃川菜之四
12.《实尾岛》--一个韩国电影的生物样本
13.阿伦故事美女大揭密--访中国最大酒吧连锁
14.梦,在孟屯河上流淌
15.都江堰涛声细说千年事青城山郁香幽静万古人
16.青城盛典:中国道教文化节
17.翡翠岛大别墅见证巅峰之作
18.阿勒泰交响曲
19.幽懿拂香--邛崃兰花
20.一桶自己的葡萄酒
21.西南航空 美好食品
怎么鉴赏书法作品
第一境 识形
书法是线条形象的艺术,“形”有四要素。赏得“四要素”则入第一境。
一为格式。书法以条幅、中堂、横披、匾额、斗方、扇面、对联、尺牍、手卷、页册、题画等格式最为经典。
二为书体。书体以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魏体、章草、行草等最为常见。
三为色彩。书法的色彩以白纸、墨字、红印组合最为耐看。
四为构成。一幅完整的书法作品以正文、题款、印章构成最为普遍。
第二境 赏质
书法不同于写字。书法要讲究“法度”,“合法”才能“质美”。其“法”有四。赏得“四法”则入第二境。
一为字法。字乃书法之根本。聚点画而成字,点画之间应当“平衡对称,对比和谐,主次得宜,疏密适度,多样统一。”
二为笔法。用笔贵在因体而变、稳实丰富;中侧互换,法出有源;笔力遒劲、力透纸背。
三为章法。章法即整幅书法作品的“布白”。它讲究字与字、行与行之间以笔势连绵,气脉畅通、节奏分明,若如“行云流水”。即所谓“疏处可以走马,密处不使透风,计白当黑,奇趣乃出”。
四为墨法。墨有六彩之说,即“浓、淡,枯、湿,燥、润”。若能“带燥方润,将浓遂枯”,则可达到“无声而乐的和谐”,“五光十色的神采”,“洒笔以成酣歌,和墨以籍谈笑”的境地。
第三境 寄情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亮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盲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
基础教育 课程改革 综合性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20_年版)第一次明确提出语文课的性质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给我们教师指明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语文课程改革中,语文综合性学习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热点、亮点,也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难点和盲点,其中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深入研究,切实解决。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高度认可和低实施度的反差,使综合性学习“爱你在心口难开”。主要原因是由于老师教学时间紧、任务重,没有过多的精力去涉猎此内容。而综合性学习对学生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在当下可以表现出来的,又没有检查的具体措施。部分老师就没有把它当成必做之事。改变这一局面还需转变教师的教育理念,加大对语文教师的培训力度。
一、综合性学习的教材
1.课本上的内容
综合性学习呈现在人教版课本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单元学习内容专题呈现的,另一种是附在课后的内容。以五年级教材为例,上册在第一课《窃读记》后就有一个综合性学习内容“进一步感受读书的快乐”。以单元学习的内容专题呈现的是《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
2.有待教师开发的内容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的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提出的新的要求。我在五年级语文教学实践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发课程资源。
(1)对课文的延伸和拓展
以人教版五年级教材为例,学习了《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后,季羡林爷爷告诉大家,“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古诗”,我告诉学生,从现在开始,用一年的时间,每周背五首,一学期二十周背100首,两学期就可以背200首古诗了。专门用一个本子把自己背的诗抄下来,每周教师检查一次背诵情况。还通过开展班级“古诗朗诵比赛”等活动促进背诵。一年下来,学生的小本子上积累了200多首古诗,大多数学生也背了200首古诗。有的学生甚至把《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等诗都倒背如流了。
(2)对身边周围事物的调查
教给学生写调查报告的方法,自己组成四人小组,就身边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调查了解,然后全班交流。例如,调查你们小区周围的环境;调查我们班同学近视眼的人数及原因;调查我们班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并提出帮扶方法;调查学生中错误握笔姿势的人数并组成帮扶小组纠正握笔姿势;调查家庭收入与开支情况,提出更加合理的开支建议……
(3)读书交流活动
每一学期全班共读一本书,每周召开一次读书会,可以是集体阅读,可以是就书中的内容进行提问解答,还可以谈自己的体会……营造一个人人要读书,个个想读书的氛围,把学生领进书的海洋。
(4)对本土地域文化的了解学习
热爱家乡从了解家乡、知晓家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开始。让学生收集家乡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资料,召开主题班会,交流学习,以家乡的历史名人为榜样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我的家乡在陕西汉中,这里山清水秀,是汉朝的发祥地,三国的争夺地。我们在读《三国演义》时,结合汉中的历史讲三国人物,学生讲得津津有味。
二、综合性学习的组织与安排
综合性学习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文素养,对教材要有高屋建瓴的把握和认识,要从全局出发合理安排,要有关注学生今后发展的远见和对事业的强烈的责任感。
以本册第五组教材《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为例。
1.我所想到的编写的原因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中国逐步进入国际化,有的人对英语的重视甚至超过了汉语,出现了汉语弱化的现象;有的广告牌上滥用成语,还有错别字,语言不规范;有的人甚至认为有了电脑,就可以不用练习写汉字了;有些学生只顾考试成绩,不管自己的书写。与古人相比,我们民族的书写水平在下降。而我们祖先所创造的汉字是音形义结合最完美的一种文字,它在今天仍然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吸引着西方世界。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小学生了解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激发他们学习汉字的兴趣,从而对汉字产生敬畏感,达到书写工整漂亮,尽量少些错别字,为纯洁汉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2.我对教材的理解
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不同于课文,阅读材料只作为学生搜集、查找相关资料的例子,利用阅读材料的学习为开展活动引路。这些阅读材料不讲究系统完整,不拘一格,既有字谜、歇后语、笑话和传说,也有知识短文、新闻报道、新闻图片、四字韵语、书法作品。归纳以上内容,我把它们为四个主题:汉字的有趣、汉字的演变、错别字的危害、书法作品欣赏。
3.我对教材的处理
根据以上四个内容,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1.字谜七则》《2.有趣的谐音》归为“汉字的有趣”;《3.仓颉造字》《4.“册、典、删”的来历》《5.汉字的演变》《6.甲骨文的发现》归为“汉字的演变”;《7.一点值万金》《8.街头错别字》归为“错别字的危害”;《9.赞汉字》《10.书法作品赏析》《11.我爱你,中国的汉字》归为“汉字书法欣赏”。
全班同学自由组成小组,每组四到五人。根据兴趣自由选择一个主题,制定活动计划。用一节课的时间分组定计划,一式两份,交给老师一份。然后按计划,以阅读材料为活动的引子,分头搜集资料,利用星期天小组成员在一起汇集资料,可以办成手抄报,可以写成调查报告,可以汇编成《歇后语字谜集锦》《书法作品赏析》等小册子,也可以把在街头巷尾拍到的错别字照片汇集成册进行修改,还可以把收集到的某些汉字的来历汇聚起来等。
4.我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孔仲尼把人的聪慧分为三级,司马迁将人的智商别为九类,近代科学家又将人的智慧、才能、性格、品质分作几十科,尽管分法不同,共识是一致的,人有区别,先天者有,后天者也有。
如果让我为蒋国星先生定位的话,他是先天后天兼而有之。
蒋国星先生爱上书法得从幼年时期说起,上小学时的蒋国星即表现出写字的天赋,毛笔字课程屡屡受到老师的好评,描红本上被老师画上很多红圈圈,这对幼小的蒋国星来说是一种鼓励和鞭策,更加深他对写字的兴趣。大学时期,蒋国星在南大中文系干部班,学了一个学期的书法课,老师是现任吉林大学书法博导丛文俊教授,系统的学习了书法史和书法理论,当时练的是欧阳询的“九成宫”,也是班上获得“优秀”成绩的五人之一。后来走上了工作岗位,尽管事务繁忙,但总要忙里偷闲,临池不辍,每天在晨起后或者临睡前,也要握笔挥毫,涂鸦几幅,以尽书兴。调任新闻出版局工作后,又向言恭达、徐利明等名家请教书法之道,并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江苏省领导干部高级书法研修班”深造,在浩瀚的书艺长河中上下求索、探幽抉微,篆、隶、真、行、草广泛涉猎,尤善草书。
综观历代草书,主要有三大流派:一为王羲之、王献之的草书,呈现出一种研美婉约、灵动秀丽的风格取向;二为张旭、怀素的草书,运笔简捷迅速、气势奔腾激越,如骤雨暴风;三为智永、孙过庭的草书,笔墨潇洒酣畅、线条神采飞扬,体兼众妙亦精能圆熟。而蒋国星的草书就取法于二王和孙过庭一路,并能登堂入奥,深窥其妙,从而写出自己的笔墨个性和风格追求,用心领悟“作书有神韵,兴笔气飞扬”的书法境界。
书乃心画也。书技之外,人品学养为上,取法格调极为重要。国星先生为人敦厚、儒雅、率真、坦诚,且能在作品中完全释放自我,表达自己。
从《钟山风雨》、《沁园春·雪》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深厚的书_底和学识修养。草书以二王和孙过庭的小草为根基,下苦功夫临写了张旭和怀素的狂草,变化之余,还从_的草书中汲取了一些优秀的营养,笔底华彩,顿生奇葩。他的书法以一种真实、鲜明的面目,纯粹而又无所顾忌地表现着书家心中的美,表达着他的真情实感,见不到媚俗和功利的“色彩”。在用笔、用墨和章法布局上达到了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境界,可谓“气度不凡”。
再如他的百米长卷《历代名人咏茅山》,通篇意气风发,气势恢弘,作品充满盎然生机,呈现强烈节奏感,使整幅作品字里行间,大小参差错落有致,章法纵横穿插,虚实相生,浓淡相间,神采飞扬,形成跌宕起伏的线条运动感,给人以音乐和舞蹈般的审美享受,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蒋国星深知,笔墨当随时代,既要有传统的根基,又要适应当代人的审美追求,让广大群众能够接受和欣赏,而流行书风以及那些丑、怪书体是不受大众欢迎的。因此,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他不停地搏击,在不断否定自我中完成艺术上的升华。他还形象地比喻自己的书法之路,以前那叫写字,现在才是书法。一个艺术家如果缺乏真诚,缺乏让人感慨的真情流露,他的作品就很难与观者产生共鸣,笔墨当随时代,而“时代感”正是现代人的情感。观其近作,笔意一泻千里,酣畅淋漓,宛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浩浩荡荡,仿佛听到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作品给人以震撼,令人兴奋、令人遐想,令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
蒋国星现任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副主席。20_年应邀赴韩国参加中韩文化交流,其作品在首尔展出。书法作品在国内外参展获奖甚多,还在各类报刊杂志发表,近期又获得“纪念井冈山胜利会师85周年”和“纪念_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两个金奖。对于这些头衔和荣誉,国星先生并不看重。书法对于他早已超越爱好,更是一种精神的需要和寄托,而融入生命之中。相信他的书法会在今后的笔墨践行中更上高楼,再创辉煌。
蒋国星艺术简历:蒋国星,男,1955年12月生,研究生学历,现任江苏省新闻出版局副局长,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江苏省甲骨文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研究院特聘书法家,江苏省公务员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83年参加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潜心临摹欧阳询九成宫体。参加工作之后,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钻研书法。对篆隶楷行草各种字体均有研究,擅长草书。曾在《_》、《文汇报》、《新民晚报》、《中国艺术》、《中国收藏》等报刊发表过书法作品。20_年底应邀赴韩国参加中韩文化交流,其作品在首尔展出。20_年入编由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主编的《中国书画家大辞典》(当代卷)和《盛世大匠———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作品赏析》。20_年入编《当代中国书法领军人物》。曾在南京艺术学院举办的“江苏省领导干部高级书法研修班”进修,并获得结业证书。20_年9月获红色经典全国书画摄影诗歌大赛书法特等奖,20_年8月获纪念_诞辰119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书法银奖。20_年8月获第22届“艺海杯”全国书画摄影大赛书法金奖,20_年8月获首届中国老年书画名家作品大赛书法金奖。
摘要:隶书的发展由最早刻画在龟甲骨上的甲骨文开始,书法也随着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而变化着秦汉时期的大篆、小篆,隶书恰在秦汉交替这一时期出现了,在当时又被称为八分。本文仅从隶书的结体、章法、隶书作品,论说如何欣赏隶书的形式美的方法。
关键词:隶书;隶书之美;结构
1隶书的发展因素
隶书,许慎的《说文解字・续》云:“秦烧灭经书,涤除旧典,大发隶卒兴役投戎,官狱职务繁,初有隶书,以趣约易,而故由此绝矣。”由此可见,隶书是由古字转变为今字的中介体。隶书的具体出现的时间至今总说纷纭,我据此只单独提下其转折期出现的隶书。古代文字遵循着“六书”的原则,是“随体诘拙”的象形字系统。秦李斯所创的小篆对大篆进行了初步地创新与改动,使之定型化、符号化、也更加的简易化。但它仍存象形遗意隶书首先将篆书的结体和圆匀的笔画用平直易写的笔画写出来,结体由长变扁。
2汉代时期书法美学概况
在汉末,这一时期着重尊重客观规律自然地基础上,对自然的摹状联想的角度探讨了书法艺术的审美本质,并提出了“壮美”的理想,在这一时期古代书法美学的主要奠基人是蔡邕。汉代隶书改变了篆书的用笔与结构,由早期偏于象形的形象性向抽象型转化,汉代书法强调观物取状,以自然美形象为客观依据。
隶书是汉代书法的典型代表,汉隶在古拙质朴的总体风格中,呈现出不同境界的“力势”之美。汉代隶书分为两个阶段:前期,大约是武帝之前,“古隶”在有较多篆意的“秦隶”的基础上书写者自然地出现了审美的要求,使得“古隶”完全的定型与成熟。其中最主要的特点是汉代“古隶”都写的比较整齐,但在整齐中已经开始有意识的寻求变化。特别是在有些字中最末一笔写的又粗又长,这种极富有装饰意味的笔画在汉古隶中似乎是不成文的规范,让原先整齐划一的书作活泼生动起来。第二个阶段是“八分书”的兴起和繁荣。现在我们所说的隶书狭义地讲就是指“八分书”,它是在“古隶”追求装饰化的笔画发展而定型的书体,反应着实用和艺术的审美要求彼此起伏、互为消长,从而推动书法艺术的演变和发展。
3从审美欣赏角度谈隶书
结构与用笔
平日在练习书写隶书《乙瑛碑》时,先是读帖,看它的字形、结构、动态、线条、以及字的笔画之间的笔势的连贯性。隶书的用锋,主要是藏锋、中锋。它的起笔逆锋而入,行笔中锋,收笔平出。可能是由于隶书的波磔和方折用笔,从而区分开了隶书与其他书体的笔画。隶书追求朴茂,在写隶书时很少用楷书的提按笔法。隶书与篆书的区别,在于它将篆书的圆转的笔画变为方折,波磔可以说是隶书的华饰,而并不是隶书的本质。隶书的结体横平竖直是最基本的法则。由于实用书写的需要,将隶书原先长字形变为扁方形隶书的结体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两点:一是字形较扁;二是笔画之间的等距。
章法与创作
在临摹其汉碑时,有时候往往只注意单个的字,而忽视了整体上的章法,而有时我们买的碑帖版本是经过剪装,以看不到汉碑的全貌,我认为若想的其风貌,最好是去碑林看原版的刻字体会下原迹的风貌。
字疏行紧可以说是成熟隶书的一大特点。章法的构成,受到笔画的形态和字形结构的直接影响。隶书的字形结构被压扁,使得上下叠排着的横笔犹如一圈圈被压扁的弹簧,势必在字的上下空白处形成一定的“势力范围”。隶书的字形它由于比较扁,而且波磔笔画都是横着写的,从而使得字的横势感很强。
隶书的创作,我想有两点是需要注意的:一是加强对传统书法的临摹和学习掌握,在创作时有法可依;二是要打破陈规的束缚,发挥主观的能动性,消化吸收平日积累的知识创作出富有自己个性的新的艺术形象。对于隶书的学习和探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平时学习汉碑帖得多注意观察,我的体会是很深刻的。长时间临习一个碑帖有些旧的陋习一直改不掉,书法的学习与创新也是循序渐进的过程。
隶书作品赏析
摘要:颜真卿家学渊博,六世祖颜之推是北齐著名学者,著有《颜氏家训》。颜真卿拜师张旭,学得其书法,又吸取了初唐四家各自的特点,创立了雄浑、气势磅礴的“颜体”,策划能够为后世书写的模版,“颜体”区别于唐朝初期的书法风格,借助篆书的入笔方式,体现刚劲的写法,在雄浑中体现妖娆,结构方正圆润,气势恢宏,字里行间透露着一种傲气,端庄雄伟。本文就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进行赏析,初步总结归纳出颜真卿书法特征。
关键字:颜真卿;书法赏析;书法特征
一、颜真卿书法作品赏析
1.《祭侄文稿》
这是颜真卿行草书的代表作。当时正值颜真卿半百。书法界有说字如其人。颜真卿出生忠烈之家,为人大气凛然,这种精神同样寄托于书法作品中。从建稿起,经过后期修文改善,正反映出颜真卿行文构思特点,详尽交代文路始末,将情怀完全抒于行文,文笔神采飞扬,走笔雄浑,凸显特色,舒畅写实,将所有的运笔和收线都做到恰到好处。全篇运用圆润强健的笔法,秉承篆书的流转神采,从开头到结尾,撰文中虽然实在毛笔的墨汁干枯时再醮墨,导致墨色因停顿有新墨开始,墨汁有浓有淡,变化万千,但是整篇文章一笔完工,行文流畅。此帖被后世书法界赞誉为“天下第二行书”。
2.《麻姑仙坛记》
颜真卿曾游览于南城县麻姑山一座古坛时,在土壤里中发现螺蚌壳化石。他便有感而发,为此著作《抚州南城麻姑山仙坛记》。这并不单是为了记叙这件事情,而是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这个碑文行文庄重严厉、雄浑娟秀,深受历代书法家的推崇,成为颜真卿六十多岁时的又一力作。这部作品是颜真卿楷书风格已经有所造诣的时候的作品,后期欧阳修评价这部作品时说道,这幅碑文俊秀雄浑,运笔精悍,笔画强劲有力,后世常常赞叹此副字碑为“天下第二书”。
3.《东方朔画像赞》
《东方朔画像赞》是颜真卿楷书的力作,碑文记载汉朝名士东方先生画像,当时颜真卿正值46岁。苏轼曾高度评价这幅碑文,指出在颜真卿所有的作品当中,只有这部作品现实了清俊与雄浑的风格。字里行间不乏清晰与深渊,与其他版本截然不同,但都不如颜真卿这部作品深刻、隽永。明朝更有人赞誉这部作品的书法峻峭力拔、奋笔求张,认为这确实是颜真卿的又一力作。
4.《颜勤礼碑》
本部作品的全称为《唐故秘书省著作郎夔州都督府长史护军颜君神道碑》,这幅碑帖是颜真卿在71岁的时候为他的曾祖父颜勤礼所作的神道碑,主要用于古人墓前开阔道路所用,修建石柱来作为标志,将这个标志称为神道,就是所说的墓碑。碑文的内容主要是记录颜氏祖辈们所做的生前功德,并记载颜家后世子孙的丰功伟绩,现在这副碑文已经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
5.《多宝塔碑》
全称是《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塔感应碑》,这幅碑文就是颜真卿早期的得意之作,书写严谨真实,承接虞、褚的风格,同时借鉴唐人当时的书法风格而作,这显示出颜真卿在虚心求教的同时,有特别注重汲取民间艺术的优势特征,将整篇碑文构造严密结构,字里行间雄浑娟秀,收笔饱满,字正方园,入笔苍劲有力又活灵活现,这是他继承传统书法风格的代表作。
二、颜真卿书法特征分析
颜真卿创造了“颜体”,这种体在书法史上是一种特立于其他学派的书学境界。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既具有超群的情感与灵性,行文的思想显得自然又奇特,不仅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在其中,所描绘的思想境界自然、雄浑、刚健,而且阐述了很多人生感悟,思想境界宏大开阔。
1.入笔坚实,行文刚劲,但也不缺雄浑与妖娆
“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是在颜真卿50岁以前。这时候的作品如《多宝塔》等,从行文中可以看出,颜真卿主要风格是用笔稳健、雄厚,入笔坚实,行文刚劲,笔墨浓厚,而且字的结构凸显紧实、刚正、稳健,将文字写的天圆地方,字里行间不乏清晰、深远之特色。颜真卿还力求雄浑与妖娆的相结合的境界,每次入笔都刚劲有力,运笔尽显妖娆。他最主要的作品还是以真书、草书为主,偶尔涉猎隶书、篆书之类的作品,但为数不多。颜真卿从初唐开始,但又超脱初唐的旧有风格,自立“颜体”,这是受张旭的影响颇深。
2.精准把握字体书写,体现磅礴字体
“颜体”形神兼具且走向成熟实在颜真卿从50岁后至65岁,这段时间颜真卿将所有情感寄托于书法,反复推敲“颜体”,要求自己的书法要有形有神,反复操练,终于取得成就。从这段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加大腕部的力量,中锋运笔,采用篆籀的手法,圆转藏锋,犹如印泥版字体。笔画形成园头细尾,直画凸显待发弓箭的气势。每一个字都遵照横细竖粗的书写方法,在钩捺的尾端都将笔锋转细,凸显刚劲之势。在写捺的时候,则采用一波三折的运笔原则,将每一种转钩都写得饱满、霸气,弧度均匀,饱满有力。颜真卿在书写折笔的时候,则采用提笔和暗转的风格。从字的构造来看,字正大气,入笔平实稳健,字形严谨。书法上的成就已经到了不可多得的境界,颜真卿已然摒弃了之前的楷书风貌,创立出变法新意,雄浑妖娆的“颜体”。
3.书法主题凸显哲理,寓情于书法当中
在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等典型碑刻中,颜真卿主要注重将鲜活的生机寄托于老辣的行文中,使行文充满活力,使行文疏中有密、密中显梳,将炉火纯青的书写功力彰显无遗,在雄浑园厚的书法风格中透露自己的豪爽不羁。颜真卿晚年更多的是将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彰显于书法作品中,并将生命哲学与书法连贯汇通,运用笔墨的动势生命哲学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使行文彰显着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三、总结
颜真卿作为中国书法楷书的三个重要人物之一,在中国书法史上的拥有崇高地位。然而,颜楷书书法后代的承兑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继承。纵观历史,书法和严后宋代书法家一些庸俗“严字”楷书好比比皆是。颜真卿的书法承认历史上的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楷书的书法地位处于崇高的历史地位,但如此严酷,“颜体”享有经久不衰的声誉,更在现代被广阔接纳。当代书法更加注重自己的草书和颜楷书只是一个初学者复制的引物。不知不觉中,颜真卿行书第二大家的杰作,考虑到与中国书法的重大问题相关,“颜体”对于中国书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宗昱.颜真卿记录的道教史迹[J].中国道教;20_年03期.
[2]萧风.颜真卿书法篆籀气考略[J].美术观察;20_年06期.
[3]邢飞.书法家颜真卿与道教[J].世界宗教文化;20_年02期.
[4]蔺熙民.颜真卿的道教情缘[J].中国宗教20_年Z1期.
格式,也叫品式或幅式,即书法篇幅的规格形式。书法作品的格式大体上可以分为卷、轴、册、片四大类,具体包括以下几种:
(一)条幅
条幅指长方形的幅式作品,其长与宽悬殊比例比较大,亦称直幅或者立轴,通常将宣纸竖向对裁或将宣纸裁成长条形,装裱之后就成了“立轴”。
(二)屏条
屏条一般将宣纸竖向对裁,自上而下,从右而左,逐行书写。除独幅外,还可以多幅屏条成偶数排列起来合并为一件作品,但字体需要统一,一气呵成。也有的多幅屏条内容是独立的,但字体、风格需要统一。还有的多幅屏条书画结合,交相辉映。常见的有:四幅、六幅、八幅,多的有可能多达十幅、十二幅。
(三)对联
对联即因为书写中国独有的楹联文体而形成的特殊格式。普遍运用于春联的书写和传统建筑的庭柱之上,以及中堂画的两边。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文字音律上平仄相对,书写时左右应有呼应之感。如果字数较多的长联,可以分行书写,上联自右向左排行、下联自左向右排行,这种长联称做龙门对。
(四)横披
横披指横幅作品,横长竖短。这种格式可以写少数字,自右而左写一行,也可以横式直写形成多行书长篇字。横披大的可用于建筑物上、大厅会议室中悬挂,小的可用于斋室居所布置。
(五)中堂
因悬挂于厅堂正中央而得名,中堂的宽度与长度比例一般为一比二。常见的有长四尺、五尺、六尺等整张宣纸写成。内容可以写长诗或短文,或只写几个大字,甚至只写一个大字。
(六)斗方
可以将斗方视作中堂的特殊形式,它的长与宽相等,既可以将其装裱成中堂那样独立悬挂,也可以将其做成方形镜面,镶嵌在镜框之中。
(七)匾额
大都悬挂在亭台楼阁、厅堂馆室的上面,一般匾额字体多为楷书、隶书和行书,也有古朴的篆书。字少而大,结体严谨,疏密匀称,气势磅礴,庄重严肃。独立悬挂或者配以对联。
(八)手卷
是书法作品中左右展开较长的一种格式,因为其形成长度远远大于宽度,而且长度太长无法悬挂,只能用手边展开、边欣赏、边卷合,所以得名,也叫“长卷”。其内容大多为一篇完整的文章或者一首(组)诗词。手卷篇幅较短的有三、四米,长的可达十米以上,宽度一般为三十至五十厘米之间。卷首外有“题签”,卷内开头有“引首”,后有“题跋”。
(九)册页
《陋室铭》书法作品
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创作背景
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书法创作是一种相对特殊的艺术形式,需要在临摹其他人优秀书法作品的基础上,掌握书法创作的相关技巧与方法,通过掌握书法创作的规则、法度与技巧,从而实现书法艺术的创作与表达。本文将结合《中国书法文化》一书,分析书法创作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探索书法创作观念发展阶段的指导价值,以期为当前提升书法创作成效提供有效参考。由秦梦娜、李争平编著,时事出版社于20_年1月出版的《中国书法文化》一书,主要以中国书法文化为研究对象,从中国书法艺术概述、汉字的源头——陶文、汉字的初雏——甲骨文、青铜的祭语——金文、石书的经典——石鼓文、古趣昂然的篆书、遒劲古茂的隶书、南辕北辙的分书、方圆掺杂的楷书、追风逐云的行书、书法运笔及其技巧、书法名人逸事、历代书法名家及作品赏析、书法收藏方法及保护、书法作品收藏的基础、历代书画名家作品市场行情、文房四宝和书法艺术品的投资等多个角度对中国书法文化艺术进行全面论述,提出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甲骨文的未来展望、金文与甲骨文的区别、篆书的流派及发展历程和隶书的艺术特点及作用等内容,为当前开展书法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有效指引。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清晰,内容全面
该书研究内容全面,通过从最早的陶器上的文字历经甲骨、大篆、籀文、小篆到隶书、楷书、章草、今草、行书的发展演变、运笔及名人名语、名人趣闻逸事,结合历代书法名家名作的鉴赏,以及书法的鉴别与装裱,综合收藏的基本常识、历代书法名家书法作品的市场行情与投资,并对文房四宝及绘画颜料做了详细的介绍。书法蕴含了民族风貌与文化内涵,凭借独特的造型方法与表现手法,成为东方艺术的显著代表。研究书法创作观念,不仅是弘扬书法艺术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书法艺术竞争力的现实体现。早在殷商时期,文字书写就已经开始注重造型,东汉时期,首次明确提出了“书艺”的观念,自此书法艺术作为独特的艺术形式,进入了新的自觉创作阶段。
二、主题明确,构思新颖
该书研究主题明确,通过对中国书法文化的发展演变、具体流派进行详细解读,综合名人名语、名人趣闻逸事、历代书法名家名作的鉴赏等内容,为当前传播和推广书法艺术提供了有效指引。通过过对书法创作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可以看到其主要体现为:第一阶段,自1980年全国第一届书法篆刻展览(国展)在沈阳展出开始,我国书法界开始有意识、有重点的探索书法创作的身份问题。但是,受长期以来书法创作的导向性影响,此时书法创作仍然停留在相对压抑的状态,尚未形成经典、有独立风格的书法作品。第二阶段,1980年到1999年之间,随着书法艺术创作不断成熟,很多书法家熟练掌握了各类操作技法,开始尝试新的书法艺术风格,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书法视觉形式。此时,书法艺术创作出现了两个方向,一是书法家以“书斋”为创作环境,探索新的书法技巧。另外,则是部分年轻的书法家开始尝试书法创作转型,通过以“展厅书法”为创作方向。第三,从20_年开始,中国书协出台各项政策,积极关注书法家的文化修养,通过将古代文化、传统国学融入书法艺术创作,赋予书法艺术独特的视觉文化。
三、聚焦应用,适应未来
《观沧海》书法作品
观沧海 碣石篇
两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
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
曹操简介
曹操(155年-2正月庚子),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_的缔造者,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为武皇帝,庙号太祖。曹操精兵法,善诗歌,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同时曹操也擅长书法,尤工章草,唐朝张怀瓘在《书断》中评其为“妙品”。
写作背景
《观沧海》寄托诗人很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自己的胸怀。曹操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公元2),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公元2)毅然决定北上征伐乌桓。后来在田畴的指印下,小用计策。
大约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奠定了次年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得胜回师经过碣石山时写的。[1] 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汇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
全诗鉴赏
曹操这首《观沧海》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海洋的形象,单纯而又饱满,丰富而不琐细,好像一幅粗线条的炭笔画一样。尤其可贵的是,这首诗不仅仅反映了海洋的形象,同时也赋予它以性格。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既表现了大海,也表现了诗人自己。诗人不满足于对海洋做形似的摹拟,而是通过形象,力求表现海洋那种孕大含深、动荡不安的性格。海,本来是没有生命的,然而在诗人笔下却具有了性格。这样才更真实、更深刻地反映了大海的面貌。
《观沧海》是借景抒情,把眼前的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很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观沧海》的高潮放在诗的末尾,它的感情非常奔放,思想却很含蓄。不但做到了情景交融,而且做到了情理结合、寓情于景。因为它含蓄,所以更有启发性,更能激发我们的想像,更耐人寻味。过去人们称赞曹操的诗深沉饱满、雄健有力,“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从这里可以得到印证。全诗的基调为苍凉慷慨的,这也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四言写景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轮廓。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我喜欢写书法,写书法就要多练,多写,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
刚开始学书法的时候,我是怎么写也写不好,是因为我没有耐心,没有把心放进去学。而且心也静不下来。
有一次,我问我的老师,为什么我学了那么久,还是写得那么不好,还是写得那么难看。老师就对我说:“学书法最讲究的是学书法首先要有信心,其次要有决心,最后还要有耐心。不管做什么事,都要有着这“三心”。写的时候不可以着急。你学书法,就是来学,心怎么样才可以静下来,不要再写的时候想着别的事情,那你就会写的好。”
我听了老师的这番话,于是我就试着静下来,用心的去写,下了很大的功夫。渐渐的,渐渐的,我对书法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好像每天不写一下,都会睡不着觉那样,因为学书法要多练。
于是,经过了我一年多的努力,我终于有了收获。
学校有一次要举行书法比赛,爸爸妈妈他们都叫我参加,那我自己也想拿个奖回来,证明我的努力是没有白费的,那我就没有推迟了。最后,我获得了二等奖,后来我又参加过其他的比赛,也拿过奖。我非常高兴。
在这几次的比赛中,我的信心倍增,决心更大,更有耐心练书法了。
我喜欢书法!在将来的学习生活里,书法会陪伴我走过漫长的生活和学习道路。
一张宣纸平铺在桌上,镇尺压住纸的边角。砚里盛着清水,一双纤手拿着墨块在里面研着,笔静静地侍候在一旁……这一切让人想起——书法。
我学习书法已有六年。它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更是瑰宝。现在我的生活中,无法离开毛笔,可曾经为此吃的苦,又有谁能体会得到?每周都要在学习书法的旅途中往返;晚上练习,一站就是几个小时,可比赛中获奖时,那辛苦就散去了。想过放弃,可总有股力量让我坚持。哦,是因为我对书法的爱吗?
书法不仅是修身养性的首选,笔墨之间更透出了一种人生。余秋雨在《笔墨祭》中对历代的书法家都透过其作品风格作了一番评价。颜体饱满方正的楷书,折射出他刚正不阿的性格;赵体书风柔媚,透露出他有些阿谀的本性;远远地,王羲之走了来,人如其字一般潇洒。最爱还是米芾,字体大气豪迈。犹爱其《梅花赋》。记得刚开始学习书法时,楷书、篆书、棣书都写得很糟,唯独行书、章草得心应手。书法老师说我性格正如行草相符。让我不由感慨,人一落笔,其字就决定了他的性格,甚至是一生。
毛笔这中国的特色,不什么时候在国内快“绝迹”了。会书法的不被视为厉害、了不起。可我并不高兴,国人,是何时抛弃了原本的东西?
爱墨色晕开的宣纸;爱笔下的行云流水;爱帖中“似兰斯馨,如松之盛”、“尺壁非宝,寸阴是金”的哲理;爱……书法,那笔下的墨迹,洗濯心灵的封尘世。
学过国画,只当作游戏;学过钢琴,只当做玩具。独有书法能让我坚持到底。一曲《兰亭序》从耳边响起:“手书无愧,无惧人间是非;雨打蕉叶,又潇潇了几夜;我等春雷,来提醒你爱谁……”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
一、全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怏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 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揽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徐培晨,别名沛人,1951年9月生,江苏沛县人,196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花鸟研究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研究员,东方画院高级画师,中国美术大学特聘书画鉴定师。擅长中国画,山水、人物、花鸟俱佳,尤精丹青猿猴,有“金陵徐猿猴”“东方猴王”之美誉。
出版有《画猴技法述要》《怎样画猴》《徐培晨画集》《徐培晨国画猿猴集》《徐培晨梅、兰、竹、菊百图》《徐培晨国画猿猴大观》《徐培晨国画猿猴近作选》等。_、中央电视台、《_》《中华儿女》《中国文化报》《大公报》《美国国际日报》等媒体曾给予高度评价。其艺术成就作为辞条收入《美术辞林》《当代中国美术家名录》《中国美术家年鉴》、英国《世界名人大典》等。
1951年9月出生于江苏沛县朱寨。
1974年作品《金谷满场》《九月棉乡人倍忙》(与周临溪合作)参加
江苏省美术作品展。《金谷满场》被江苏省美术馆收藏。
1974年考入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
1978年作品《今日长虹分外娇》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美展。
1981年赴西南师范学院进修,在峨眉山立下画猴之志。
1982年《情韵图》参加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
1984年《雪翁》参加江苏省人物肖像画展,获奖并被江苏美术馆收藏。
1985年5月《百蝶式图》由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5年6月《双虎图》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6年《南极新篇》赴京参加世界和平年美展。
1988年《鹤舞春风》由安徽美术出版社出版。
1988年《鹤望兰》参加第二届花鸟画邀请展。
1990年《三猴》编入《江苏省中年国画家作品选》。
1990年论文《花鸟画技法搜集》发表于《美术向导》。
1992年1月江苏电视台播出专题片《猴仙徐培晨》,同月《徐培展国
画猿猴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
1993年3月于香港收藏家画轩举办徐培晨猿猴作品展。
1993年个人传略被编入《1949-_中国美术年鉴》。
1994年5月《桃熟时节》在第四届中国宜兴明瓷艺术节首届中国书
画拍卖会上以8600元拍出。
1994年5月《意笔三猴》在金陵的秋季书画陶艺精品拍卖会上以
20_元拍出。
1995年在助残艺术品拍卖会上,《群猴戏雪图》以万元拍出。
1996年个人传略被载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
1997年8月《百猴图》在江苏东经拍卖公司书画拍卖会上以万元拍出。
1998年12月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徐培晨国画猿猴展。
1998年获徐悲鸿科研创作奖。
20_年《文艺研究》期刊作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20_年至2004年举行“万水千山总是情――徐培晨国画猿猴全国巡回展”。此展在合肥拉开帷幕,于南京闭幕,历时三年多时间,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武汉、西安、拉萨、沈阳、成都等城市和香港、台湾地区巡回展出。《_》、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跟踪报道。
20_年11月《国画家》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20_年9月《中国美术报》整版介绍其艺术成就。
20_年《中国书画报》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20_年书法作品获希望杯全国书法展特别金奖。
20_年4月《_》(海外版)整版介绍“金陵徐猿猴”。
20_年5月《中国书画报》整版介绍其艺术成就。
20_年8月《金猴献瑞》纪念邮册发行。
20_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赴法国美术展。
20_年《中国美术家》专版介绍其书画艺术。
20_年12月28日中国教育台播出徐培晨作品赏析专题。
20_年、2004年 《国画家》两次专题介绍其艺术成就。
20_年、2004年 《收藏家》分三期介绍其艺术成就。
20_年、2004年、20_年 《中国文化报》专版介绍其的国画、书法创作。
2004年3月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播出《东方之子・徐培晨》专题。
2004年参加中国教育部主办的“重提学院派”作品展。
2004年翰海拍卖公司拍出其作品(4尺整纸),拍卖价为万元。
2004年荣宝斋拍卖公司拍出其作品(4尺斗方),拍卖价为万元。
20_年作品《幽谷瑞雪》被江苏省电力公司以18万元购藏。
20_年山水、花鸟作品参加由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员会主办的当代南北山水、花鸟展。《美术》第二期介绍其创作成就。
20_年在台北举办徐培晨猴画亚洲巡回品赏会。
20_年《猴戏图》以万元拍出。
20_年《松泉瑞雪》以万元拍出。
20_年马鞍山徐培晨艺术馆开馆。
20_年笔墨温情,猴王献瑞――中国著名画家徐培晨画展在纽约开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