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3-19
2023-06-15
2023-06-18
2023-07-05
更新时间:2024-02-10 10:42:4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3-19
2023-06-15
2023-06-18
2023-07-05
一、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
(一)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十分广泛,因为园林设计多是室外设计,有着广阔的环境背景和天然的自然环境气氛,在园林设计中使用仿生学理念,不仅能够体现出园林设计的匠心所在,还能使园林的自然感显得更加活泼和生动。很多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都极具代表性,例如,长春和吉林、哈尔滨等地的小区园林设计中,经常放置仿生的小区景观小品,如假山、仙鹤、小鹿等仿生雕塑作品,这些作品,使小区的园林景观更显东北物产丰富的状态,也使得小区景观的审美价值有所提升。
(二)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
仿生学应用于家居设计,是家居设计进入后现代设计阶段以后盛极一时的设计理念。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被应用到许多方面,大到房屋的室内设计整体构思,小到杯盘器皿,都有仿生学的痕迹。与园林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有所不同的是,室内设计的仿生学应用经常表现在材料和生物理念上,因此大多数家居设计中的仿生学作品,都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作品的美感在于体现出生命力,审美的价值在于传达生命的意义。例如,现代设计家居设计中的沙发座位是有意凹陷下去的,靠背也是不规则的内陷型,还有些阳台椅是明显的蛋形,这些家居用品都给人一种舒适、安全、被保护的感觉,无论是从外形还是从使用感受上,都更像一颗“蛋”,这就是仿生学要表达的生命、安全的意义。
(三)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
服装设计是设计艺术中的重头戏,随着人们对服饰审美标准的提升,服装设计已经从简单的满足人们穿衣需要发展成为展示人们生活艺术的重要领域。在服装设计中应用的仿生学也成为人们直接表达穿衣理念以及对自然的态度的方式。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之中重要的一点在于服装材料的变革,科技的进步以及环保主义的盛行使得那些直接使用动物皮毛的服装材料发生改变,仿生学理念促使动物皮毛演变成皮毛的仿制品;另外,在服装设计中,许多裙装的轮廓与花朵的形状类似,这种设计的目的在于体现女性如花朵般的美丽,还有些服装设计直接将仿生动物安置在衣服上,如蔡康永在主持“康熙来了”的节目时,服装上经常停着一只仿生的鸟儿,以此体现他主持风格的活泼和睿智,这也是服装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
二、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应用的意义
(一)展示艺术设计的自然魅力
大自然的魅力在仿生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然界万物为设计师提供了源源不断!取之不尽的灵感与素材,并为设计思想的表现提供物的载体。师法自然,进而激发出设计师的设计灵感与思想火花,汲取自然界中生物形态优化!合理的一面,再运用科技成果加工改造自然,创造人工生态美的环境,达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融合。设计师借仿生设计固有的意义,将其出神入化地融合在载体意义上,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中理想的意境。仿生设计因其自然美妙的魅力丰富和美化了人们的生活,而受到广泛的青睐。
(二)体现人类生存的基础
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都蕴含着造物者赋予的自然美感。例如对称美、自然重复、无序排列、有序无序的构成等等。自然界中许多生物(包括人类在内)的身体蕴含着比例的美感,有“黄金分割点”的呈现等。人类诞生之初就受到自然物象的熏陶,也形成了人类对于生物外表一定的审美取向。仿生学应用在艺术设计中,能够对人类生存的基础进行完美的展示,使人类的生活环境美感提高。
(三)使艺术设计的思想得以发展
仿生设计的运用丰富了社会的物质文明,得到了人们一直的喜爱。在当代社会环境下,仿生设计运用在陈设设计里,完全是现代工业社会心灵的解药,艺术家们正逐渐把眼光由繁复奢华的创意,转向大自然赋予心灵平静的力量。仿生设计把大自然的力量附属在了人们日常最贴近的环境,让人与自然时刻都亲近,把自然的平静带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让人感受和触摸到了大自然的质朴,宁静与温馨,极大地满足了现代社会人们渴望回归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未来发展
(一)仿生学应用范围扩大
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会随着艺术设计本身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仿生学理念的理解而扩大范围。目前的仿生学主要应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应用的那些艺术作品中,而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仿生学理念可能被应用在高精尖艺术设计领域中。
(二)用仿生学表达“人本”的创意理念
仿生学理念表达了人类对“自然性”的追求,因此,未来的仿生学将把“人本”理念的展示作为创意的基础,通过艺术设计去展示、追求人类需要中最基本的东西,使人们与艺术设计作品之间的共鸣不仅在于应用性,更在于精神方面的满足和交流。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艺术设计中的仿生学应用存在于各种各样的艺术设计作品之中,在使用仿生学设计手法的同时,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自然要素和人本美学元素也因此凸现出来,可以说,仿生学的应用时目前艺术设计中的热门话题。随着人本理念的进一步推进,仿生学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人本”的创意理念也会在仿生学应用中得到极大发展。
1产业融合的涵义
产业融合,一般来说是指高新技术及其产业作用于传统产业,使得两种产业(或多个产业)合成一体,逐步成为新的产业。产业融合不是几个产业简单地相加,而是通过相互作用,融为一体,显出新的产业属性。它是由于技术进步与管理创新,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发生技术融合,改变原有产业产品的特征和市场需求,导致产业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从而呈现一种新型的竞争与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产业之间产品、业务与市场全面融合的动态发展过程。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高的特点,具有较强的融合功能。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一旦出现交叉点,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成为必然趋势。产业融合在旅游领域的表现具有特殊性。旅游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旅游者对产品的需求呈多样化,在散客化发展的大趋势下,这种多样化需求日益凸显,成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根本动力,为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起到导向作用。以旅游者的需求变化为导向的旅游产业融合,其结果是于大产业中增加了新元素,旅游产业外延扩大,旅游市场延伸,通过融合产生新型业态。新的旅游业态,围绕满足旅游者观光体验、好奇求知、寻根探源等旅游需求,开发旅游吸引物,创新旅游产品,从而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2政府主导下的农业与旅游业的产业融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对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融合发展日渐重视,提出一系列的规划措施,这些措施都为以产业融合为根本属性的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创新思路。农业旅游是农事活动与旅游活动相结合的新型业态。主要是为那些不了解农业、不熟悉农村,或者回农村寻根,渴望在节假日到郊外观光、旅游、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务的,利用农村的自然风光作为旅游资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让游客从事农业活动,体验农耕作业,享受农田劳动的乐趣。农业旅游实现了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是现代农业发展使然,也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结果。在现代化农业、服务业的发展进程中,农业与旅游业在观光、体验、休闲的空间领域交叉、契合,从而实现了农业与旅游业的共生性发展。
3发展农业旅游,加快推进赤峰市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发展农业旅游的重要意义
一方面,农业旅游使农业劳作、田园风光等原本属于农业范畴的事物成为具有吸引力价值的旅游资源,拓展了旅游资源的类型,丰富了旅游活动内容,满足旅游者的休闲娱乐、求新求变需求,从而推动旅游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另一方面,农业劳作也由于城市居民的体验介入而平添愉悦情趣,农业的旅游功能得以显现,农业的产业面达到延伸和扩散,从而焕发出新的活力。因此,农业旅游作为旅游者的体验旅游,对农业来是说对农业经营运作方式的改变,对旅游业来说则是新型旅游产品的开发。
赤峰市发展农业旅游的条件
(1)拥有独特的田园风光和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赤峰市是农业大市,农业是赤峰市的基础产业,全市耕地面积千公顷。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又有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展示,这些都是现代人所向往的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同时,随着欣赏水平的提高,人们需要的不仅仅是田园风光、乡村野趣,更为重要的是植于本土的浓厚乡村文化特色和农村人文景观,赤峰市“土、特、新、奇”的农牧产品和别致的田园风光,为观光农业提供了优越的资源条件。
(2)设施农业发展快,农业观光功能强。赤峰市设施农业面积66万亩,和润等龙头企业以现代农业高新科技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致力于农业高新技术、高效项目与高效化经营、规模化、特色化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不断完善以现代农业展示示范、优质农产品包装与流通、农业旅游观光功能为核心的产业建设。观光农业向人们展示高新科技运用于农业的现代化成果,展示从基础设施到生产到加工到流通等方面的高品质的农业体系。
(3)拥有绿色产业示范区,休闲体验功能强。赤峰市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和地理条件,区内有热带果树植物馆、北方果树植物馆、珍奇花卉馆、牡丹馆和生态走廊、植物景观示范区、生态餐厅、高效观光示范棚,以现代农业为背景的资源条件优越,具有休闲、采摘、餐饮、娱乐等特色的休闲体验旅游景点。
(4)良好的配套服务。赤峰市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较好,为农业旅游在食、住、行等方面提供了比较完善的配套服务。
赤峰市农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1)观光式农业旅游。以赤峰市大规模的设施农业为资源依托,通过观赏农业高新技术应用、高品质农业体系及当地特色的农业生产景观、农业生产经营模式,使旅游者耳目一新,获得知识,享受精神的愉悦。
(2)体验式农业旅游。在瓜果、蔬菜种植园,让游客亲自到果园、菜地采摘蔬菜水果,随意品尝,这样不仅使游客有“结果”的喜悦,而且使其有获得结果的过程体验的喜悦,满足旅游者的求新求异的心理诉求。这种旅游模式以亲身体验为特点,并且有多种形式。
(3)综合型农业旅游。这种形式是把上述的某两种模式结合起来,让游客进行全方位的农业活动,既有参观游览,又有休闲体验,集吃、住、劳、做、游、娱、于一体,以获得在城市中所体会不到的乐趣。
赤峰市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
(1)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发展农业旅游。以赤峰市现代农业发展为依托,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及旅游者对农业旅游产品的需求特点,确定目标市场,进行合理开发。同时,要以发展生产为目的,以保护资源为前提,进行科学规划,统一布局,充分考虑本市的自然、经济、社会条件,考虑市场需求状况,因地制宜地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基地。
(2)旅游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实现旅游产品多元化。推动旅游业与农业的互动,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形成的成果转化为旅游产品,深入挖掘旅游多层面的内涵,促使传统观光游向融产业观光、互动体验、创意休闲等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转变,在休闲时代的大背景下,以创新的理念、创意的方法、新颖的技术,更好地整合原有产业资源,开发集观光、休闲、体验、娱乐于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产品。
(3)以环境为第一要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相比,乡村最大的优势就是环境,特别是生态环境,这是新型产业化的依托,也是农业旅游发展的重要依托。乡村地区大多为未开发区,应严禁污染,维护好景观环境和生态环境,追求景观和生态质量的提升,集中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观光及旅游休闲农业。
(4)农业旅游产品开发突出参与性,打造体验型主题旅游产品。当前是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体验意识不断增强。主题鲜明的体验式农业旅游产品能够充分调动旅游者的旅游兴趣,因此,在产品设计开发时要精心创意,打造诸如“开心农田”“、快乐农场”等主题产品,以满足都市人回归农园风景的心理诉求。
(5)重视农业旅游资源开发的文化定位,满足旅游者的情感需求。农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就在于不同于城市精雕细琢的自然特色,其文化内涵应定位于生机盎然的田园风光和纯朴浓郁的民俗风情。都市居民离开喧嚣拥挤的城市环境,来到乡村别里,就是为了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体验乡村文化,感受纯朴民风。因此,农业旅游必须以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为基础,开发符合旅游者精神需求的旅游产品,使其文化定位与旅游者的憧憬相共鸣,给其带来与众不同的精神体验。
一、开展初中物理的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1.有效地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开展教学
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中物理的个性化教学效率,初中物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开展个性化教学。所以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的时候,老师首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兴趣了解,然后在教学过程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比如在进行力学教学的时候,并不是全部学生都对力学感兴趣,那么,在讲述基本的教学内容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对一些对力学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再次的教学,讲述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力学内容,从而加强对力学感兴趣的学生对力学的认识程度;而对于力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则可以自由选择,可以选择不听,然后就对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学习。所以,要提高初中物理的教学效率,老师在开展个性化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加强教学过程中的小组合作教学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突出学生的个性,所以,在开展初中物理个性化教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挥出自己的特性。要开展小组合作教学,老师首先就要对全班学生进行科学的分组,比如,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物理成绩以及学生的性格进行分组,性格比较外向的学生应该与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在一组,物理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也应该跟物理成绩比较差的学生组成一组,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小组合作的学习效率。除了要进行科学的分组,在进行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中,老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观察,从而更好地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
3.加强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分层教学
要想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学,提高个性化教学的效率,初中物理老师就有必要加强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的了解,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进行针对性的、分层次的教学。要想提高对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的了解,老师不能仅仅根据学生的物理成绩来进行判断,还应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等来进行综合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才能更加的科学。所谓的分层教学,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来进行分层教学,比如针对于物理水平比较高的学生,老师讲解的时间就可以比较短,但是对于物理水平比较低的学生,老师就要相对地延长讲解的时间,从而确保学生能够掌握老师所讲解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4.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特点,老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让学生的个性在实验的过程中更好地展现出来。比如,在进行电学教学时,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组成串联的电路以及并联的电路,由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理解程度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学生所组成的电路也会有所区别,比如,A学生在进行并联电路组成时使用一个开关而已,但是B学生可能就使用两个开关,而且有部分的学生可能会将进行并联的线路都接在开关,可能有部分的学生就可以并联的线路接在电灯上,总的来说,即使是同一个实验,不同的学生所做的过程以及效果也会有所区别。所以,为了更好地凸显学生在物理课堂上的个性,老师就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教学,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二、结语
总而言之,实现个性化教学是现代教学的趋势,因此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老师应该加强完善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手法,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并且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一、民族文化中的材料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作为商品包装设计中的重要的物质载体,材料能够直接体现包装的设计风格。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都会有独特的民族材料,对现代包装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中华民族对于天然材料有着心理上的偏差,丝绸、麻、木、竹等材料在中国包装产品中比较广泛,葫芦茶、粽子等中国的传统产品都选用了天然材料进行包装,这不仅由于天然包装具有合理的功能因素,更由于与金属材料和塑料材料相比,这些包装能够给人更多的亲切感,拉近人的心理距离,体现出自然、乡土、温馨的风味。在我国的现代包装设计中仍然有很多品牌选择了具有中国特色、民族特色的包装材料,例如,“酒鬼酒”就选用了麻袋和麻绳最主要的包装材料。由于“酒鬼酒”属于湘西民族的特色品牌,选用这些民族包装材料更能够体现出崇尚自然、崇尚天性、纯朴无忌的民族心理,在包装中展现鲜活的湘西文化,又在包装设计中体现出了宁静质朴、崇尚自然的中国酒文化,能够更好的引起消费者的共鸣。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工材料进入到包装设计领域,如金属、玻璃、塑料等。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多的将人工材料和自然材料结合起来,体现出现代文明和民族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例如金属与竹的搭配、给玻璃酒瓶配备手雕的木塞等等。这种设计方法能够在充分发挥现代人工材料的实用功能的前提下巧妙的加入民族文化的元素,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二、民族文化中的色彩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色彩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设计语言,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色彩能够使人产生视觉刺激,引发人们的联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色彩文化,在现代商品包装设计中应用色彩,能够使商品的可识别性增强。例如紫色、绿色和蓝色使人产生寒冷的感觉,黄色、色和红色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甚至鲜红色会让人感到辣味,褐色会让人感到苦味,桔红色、粉红会让人感到甜味。因此很多甜味的糖果、饼干都采用了粉紅色、橘红色的设计,给人一种温馨、童趣、甜美的感觉。而绝大多数的月饼盒、粽子盒都使用了红色,给人以喜庆吉祥的感觉。颜色同样是企业文化的代表,更是民族文化的代表。百事可乐的包装运用蓝色和红色,可口可乐的包装运用红色和白色,这两种色彩的搭配既体现了企业文化,更是美国文化的象征。不同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不同,对于同一种颜色往往会产生不同的审美倾向。东方文化偏好红色和黄色,以红色作为积极、喜庆、热烈的象征,以黄色作为高贵、亮丽、典雅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中以红色象征血液和牺牲,以黄色象征耻辱。^v^文化热爱绿色,认为绿色具有除邪祛病的功能,而法国文化中由于举行葬礼时需要铺设绿叶,因此将绿色视为忌讳。颜色与政治文化也有紧密的联系,例如巴拉圭的三大政党分别以绿色、深蓝色和红色作为象征,中国封建皇室以黄色作为象征。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对颜色的运用要考虑到用户的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
三、民族文化中的图形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绝大部分都要用到图形来表现产品的内容,包括摄影、绘画和图案。如果能够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合理的运用各种图形,不仅能够使画面变得更美,还能给消费者带来良好的审美体验,使消费者对产品产生兴趣。由于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不同,民族对于图形的文化寓意都有着不同的解读,体现出一种特有的文化审美和定位。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如果能够对图形背后的文化寓意进行很好的把握,就能够将文化寓意更好地传递给消费者,赋予商品同样的文化信息,提高商品的文化定位。例如,中国书画能够体现出高雅、脱俗的文化气息,而茶作为富有文化历史内涵的特色饮品,向来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茶叶的包装设计中,如果能够使用到中国古典的书画、诗词等,能够通过书画体现出深厚的茶文化内涵,营造出高雅、脱俗的民族茶文化氛围,给人一种学识渊博的感觉。值得注意的是,不同民族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对于同样的图形往往有着不同的文化解读。例如大象图形在中国是强大、温和的象征,而且佛教文化中白象还是^v^菩萨的坐骑,是吉祥、智慧的象征。然而英语和英属国家认为大象虽然体型巨大且无用处,因此而禁用大象无形。这就导致中国的白象牌电池在英语和英属国家难以打开销路。日本皇室以菊花作为象征,认为菊花高雅、高洁,中国文化中菊花是气节的象征,然而拉丁美洲国家的文化中却厌恶菊花。这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包装设计时对用户所属民族对一些特殊图形的好恶进行深入的了解,以免造成适得其反的包装效果。
四、民族文化中的文字对现代包装设计的影响
文字在商品包装设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商品的宣传标语、生产厂家、用途和品牌名都要靠文字来传递给消费者。文字作为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其形势能够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特色进行反映。良好的字体设计风格能够使商品包装具有独特、高雅的格调,体现出民族品位和特色,迎合消费者的心理。如在商品包装中使用中国传统书法,能够拉近消费者与商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在现代包装设计中要立足于本国文化,并积极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因素,进行渗透和交流,发展出特有的包装设计文化。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现代包装设计为本国民族文化中的文字进行挖掘,挖掘文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五、结语
现代包装设计只有充分挖掘民族文化的内涵,立足于本民族的民族特色和民族文化,即吸收他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现代包装设计更富有内涵和文化气息,抓住消费者的审美心理,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促进现代包装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使现代包装设计既有时代性,又有民族性。
一、汉字字体设计的基本原则
作为一种抽象元素,主题汉字的字体设计本身就是由点、线、面组成的,同样的它们也可以再次构成新的点、线、面。在现代艺术设计中,这种点线面的构成表现会使汉字的字体设计带有明显的内容与基调,人们很容易从中感受到汉字的字体设计所要表达的情感,达到包装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沟通桥梁作用,同样也是视觉美感的再创造。将“中华”汉字的字体设计,具有很好的视觉效果,便于识别、记忆。“京”字,20_年北京奥运会中的“中国印”标志设计选择了“京”作为文字图形的一个符号。形象地表达了一个人在跑步的运动,突出了奥运运动健康主题;同时人们通过这个汉字的字体设计知道了20_奥运会在“北京”开展的;另外“京”字符号设计成了一个像“文”的文字,凸显了“人文奥运”的时代主题。文字的现代图像化同时融合了“北京奥运”、“人文情怀”和“运动主题”三个主题信息,并且以中国印章(篆刻)这一最为深刻的古老的艺术的形式出现,既突出了这个汉字图形化的时代主题,又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古老的文化艺术,起到了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效果。
二、汉字的设计定位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一)汉字定位与艺术设计的形象战略关系
汉字的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最突出的特点是易于识别,充分体现了产品信息化、视觉化、艺术化等视觉语言特征。汉字的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是企业文化与品牌形象的整体而简练的概括,汉字的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无论表达什么、指示什么,无论是寓意还是象征,含义与企业文化都应是相统一的。在艺术设计中,既可以利用汉字的字体设计作为诠释商品属性的媒介,通过改变字体本身外形和字体的结构进行图形化处理;也可以从版面空间排版关系上进行合理利用与调配,即将文字看作是最基本的点、线、面元素加以编排设计,使其具有极强的形式美感。但无论哪种表现形式都是从文字本身去寻找可以运用的图形元素,根据商品属性进行汉字图形化字再设计,增强商品的视觉表现力,体现出产品品牌的风格形象。
(二)汉字的设计定位与艺术设计的视觉形象关系
有时候主题文字的图形化在艺术设计中占据了一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这种主题文字本身的图形化设计可以通过象征、寓意的手法对字体进行增减笔画、添加装饰或改变字体结构来拓展字体形象,强调字体所传达的深刻含义和视觉效果。
三、汉字字体设计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一)汉字字体设计在包装设计中的应用
从概念上来说,面的形成是由线的移动轨迹所产生的。面的不同分割和布局都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可以产生轻松感,也能形成压迫感,映射出不同的视觉动势。主题文字的存在使整个包装版面相当生动饱满。以面构成时,统筹各元素的关系和画面的和谐,在必要时甚至可以在包装上做出些空白处理,在立体包装上,还可以将文字编排进行两个平面之间的跨越,增强视觉张力和艺术效果。汉字的字体设计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书法字呈现
书法的笔墨意韵具有一种流动方向性,不可重复的书写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图形化的表现,是一个以时间带动空间,以动作过程带动视觉的表现方法。如:茶叶艺术设计就是以书法字呈现,中国文字的古韵将茶叶的绿色韵味充分体现出来,艺术设计是产品投放市场的首要印象,下面的茶叶包装给人焕然一新的初步印象,引起消费者的好感。
2.拆分文字笔画
将一个或者多个中文字的笔划进行拆分,结构重组,这时文字的识别性降低,但是图形化增强,一般需要注释。拆分后重新组合的文字失去了直白的解释功能,但新的图形形态具有更加深刻的寓意。月饼包装,“回”字的巧妙变换,充分体现了月圆中秋与回家与亲人团聚的美好愿望,包装生动、形象地传达了产品的主体思想。
3.文字留白
汉字字体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可以突出产品的亮点,体现在平面广告的构成要素的差异化创意方面。汉字字体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应用形状、大小、色彩、深浅,发散,组合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视觉和心灵感受和不同层次的艺术魅力。近几年来商业广告设计艺术中汉字字体的表现形式获得了多角度的视觉效应,显露时代风格。“花开富贵”礼品袋,清新简约的字体和简洁,四周的空白留给消费者适当的想象空间。在立体包装上,还可以将文字编排应用于包装与产品之间的跨越,加强包装与产品之间的联系“。花开富贵”礼品袋的包装设计中选取具有东方古韵的折扇汉字字体装饰,在外包装上,生机勃勃的蝴蝶和牡丹清晰了反应了礼品的高雅,在“花开富贵”三个字的运用上,利用不同的字体、字的不同大小突出的特色品牌,整个包装采用文字图像化的设计,除了保留花开富贵文字标志、红牡丹、蝴蝶外以及少量的商品信息外,几乎不再运用任何的图案装饰,整体包装效果简约鲜明,达到优雅的视觉效应和心理效应,传达了源远流长、品味生活的一种从容态度。这种充满文字图形化的设计使得整个包装更加突出品牌形象,成功地在其功能和情感诉求上达到了一个平衡考量。
1.多媒体课件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重点
多媒体学习简单的来说其所指的就是广大学者通过文字与图像相结合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的方式。其中,文字包括书面文字和口头文字,而图像主要包括静态的照片、图形,以及动态的视频影音等,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有效地缓解了传统教学言之无物教学的局限性,使得抽象的系统的知识教学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大量的图片、音频影像资料有效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教师开展教学的感染力。具了解,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课件制作主要应用微软的powerpoint软件,这个软件有效的传承了过去幻灯片方法的特点,也又结合了新时展下视频、音频等音像技术,由于该软件功能强大,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另外一个应用较为广泛的软件就是flash,它现对于powerpoint更具有优势,尤其是对于新时展下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是如鱼得水,但是,不管软件怎么样,最终的操作还得回归于人,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还得有赖于我们教师,即不管采用哪种软件,如果课件的制作水平比较低,也就不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对于像艺术设计专业这样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应注意到理论与实践相联系,在课件中有效的突出重点。如在课件中如果涉及到艺术设计专业术语时,应将必要的关键词在字体上、符号上、色彩上与主体部分不同,应该着重强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就不至于让整个多媒体课件产生盲目性,分清楚主次。其次,在图表课件的制作过程中,应该有效的避免一个版面上出现过多的张数,如果张数过多,就会给学生的视觉带来污染,且会改变图片的大小,使图表信息得到削弱。
2.授课方式的优势结合、互动沟通
.现阶段,多媒体教学方法在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中广泛应用
但是如果教师不结合自身教学环境、学生实际情况而照抄照搬的应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而且还会让学生陷入迷茫,影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下面我们来探讨下多媒体加薪手段的优化运用。第一,一套好的设计专业多媒体课件应该是以大纲的形式呈现,里面涉及到提出问题、理论支撑、方案建议、方案对比、再次提出问题、学生提出方案等内容。在运用课件时,由于课件只是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教师的讲授和黑板的使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语言魅力和课堂感染力也主要是通过这些来表露。现代的设计专业虽说不是师傅带徒弟似的工匠培训模式,但是教师的言传身教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些关键词汇的再次强调和简易图形在黑板上的表现可能比纯粹通过课件的放映给学生的感受更为深刻。
.诚然,多媒体课件的互动效应是其一大特点,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实现同学之间或者与老师的沟通互动
但是由于多媒体课件是依赖电脑和相关软件,这就不可避免地出现展示空间大小、操作难易程度、是否方便快捷等诸多限制,互动的效果较难保证。教师在设置问题环节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而在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则可以利用黑板。学生可以在黑板上通过文字和图形无限制地阐述自己的观念和思想,所有的同学一起组成解决问题的团队,每一个人既是参与者又是评判者,这样有利于增加互动的氛围并且在一定的程度上能够锻炼学生的表现力和表达能力。
.课堂上的互动教学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但是教师仅仅在课堂上采取这样的交流手段还不足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应该时时刻刻寻找机会提高自己的能力,那么在课后与学生的广泛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一套好的课件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讲解阐述,信息最终到达了学生那里,但并不意味着这套课件使命的结束,教师应该在课后再与学生交流心得,听听他们的心声,以期进一步完善和改善课件的体系。
3.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教学评价体系日益完善的过程中,显然对于多媒体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还不够重视,使得大量高校在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时缺乏合理性。这就要求高等院校、教师共同努力,不断优化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是针对大量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艺术设计专业。
1现代包装设计中的情感要素分析
视觉是光线对人眼作用后所引起的形状与色彩感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利用敏锐的观察去捕捉和采集信息,并从视觉审美的加工中来获得感官上的认知。现代包装设计将视觉认知作为设计的主要元素,并从情感化的感官认知中来重建消费意识。所以在现代包装设计中,通过对影响视觉的直观因素进行分析,将人的视觉审美作为情感诉求的源泉。随着现代产品服务的延伸,在产品最初的定义上逐渐加大了对精神境界的满足,而功能诉求也相继转向情感诉求。对于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包装,拿月饼包装为例,作为中国传统中秋佳节的一道甜品,其对传统祝愿与情感的表达上,在设计上,一方面体现月饼的自身价值属性;另一方面从月饼的文化意义与传统美德的构建上来不断延伸,逐步形成了样式、风格多元化的设计特征。作为产品包装设计,从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及购买意愿上,包装设计作为最直接的对消费活动心理影响的外在因素,对于营造感性的视知觉认知将起到关键作用。从对人的思维意识进行分析,对事物的需求往往建立在最初的原始驱动力上,而心理暗示作为刺激消费的最直接动力,也是现代包装设计融入精神需求与文化价值的重要体现。通常情况下的消费形态主要表现在理性消费与感性消费,而对于感性消费往往占据主导地位。对于产品的外包装设计,很容易成为刺激消费灵感的诱因,特别是随着人类生存与生活方式的变化,对感性认知的理解更为深入,消费者在购买心理特征上对外界环境刺激的影响日益提高。现代包装将产品的情感因素作为包装设计的重要内容,从包装样式的多元化上借助于包装来传递特殊的情感,强化消费意识,营造消费观念。
2现代包装设计与情感诉求典型应用
(1)现代包装设计对人的精神需求满足。
从包装设计领域来看,随着现代社会新文化元素的融入,与时俱进是体现设计意识的基础,尤其是在传递商品信息、增进消费者与产品之间的情感沟通上更显的重要。一个民族与其文化是相携共生的,不同地域文化所折射的精神面貌也存在差异性。对于儿童用品来说,其包装设计多体现在可爱、活泼的性格特点上,对于青年人,其设计风格倾向于热情与洒脱;对于中老年人,则更显稳重与吉祥。现代包装设计,从设计方向上更加强化个性化与人文关怀,如对人体工程学的运用,对物品舒适度的体现,对人的精神认知的满足等。作为包装设计,随着其基本使用价值之外,更多的是从精神满足上来获得一种境界。“逸、贵、美、奖、乐”作为精神认知与满足的重要内容,一方面从知识文化、价值追求、艺术品味等方面来体现;另一方面从经济物质生活的追求中,对高品质生活目标的向往,从而营造了对商品外在感性认知的形成。
(2)现代包装形态对情感的满足。
对于包装形态来说,主要通过外形、颜色、文字、材质、工艺等元素来表现,如对于食品包装上,尤其注重包装形态设计,通过新颖的视觉感受来刺激消费者,以达到对消费者情感交融的互动。同时,随着生态意识在包装设计中的渗透,绿色包装将环保意识作为设计的主导,并从其视觉冲击力和影响力上营造现代的审美观。作为包装形态,在注重点、线、面、体、肌理、色彩等元素的关系上,要从商品本身视觉传达功能上来融入消费动机,促动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如对于某产品的包装设计,可以表现独特的性格,赋予其生命力。
(3)现代包装设计对感性诉求的激发与融入。
对消费者需求的分析,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一是最初的量的消费;二是上升为质的消费;三是体现感性消费。现代包装设计从消费者行为动机的分析上已经转化为感性层面,而加大对感性诉求的满足已经成为产品包装设计的重要手段。如孔府家酒在广告语中引入“孔府家酒,叫人想家”,以中国人对“家”的情结为突破点,紧紧抓住人的情感引线。
3结语
在当前的消费意境下,情感诉求作为包装设计的心理引线,能够从视觉传达上展现产品深层次的商业价值,也营造了鲜明的与众不同的包装风格。为此,注重情感诉求在包装设计审美中的运用,提升产品的设计素养将成为未来包装设计的发展方向之一。
一、项目概述
编写目的
前台模块:主要是提供音乐展示,可以在线视听;阅读个人听歌的心情和感受。
本开发计划书的目的,在于明确说明系统开发过程各个阶段的分工内容、进度安排;介绍工作内容;规范系统各功能需求实现所需时间;明确参与人员与分工;明确系统运行环境、验收标准、交付文档及产品。
项目背景
项目的范围和目标
(1)主要功能
登录与注销:管理员都可以用自己的帐号登录后台。
管理员操作完成后退出系统、注销后可以重新登录系统。
修改密码:管理员登录本系统之后都可以更改自己的登录密码。
音乐信息管理:添加音乐信息、修改音乐信息。
音乐 文章 :编写对某音乐的个人感受 。
1开展质检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国家质检总局成立十几年来,全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信息化进入到深入应用阶段,信息化投入效益、应用效率和运行效果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着质检系统工作效率和政府职能实现。质检系统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加强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把出入境检验检疫关,无不需要信息化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信息化已成为质检系统履职的重要组成部份。当前,信息化工作有三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①各单位、各部门信息化投入的积极性,催生了信息化建设的分散和无序、多头和重复,产生了发展不平衡和步调不一致,信息化主管部门缺乏有效抓手;
②质检系统信息化进入到深入应用阶段,各层级人员对信息化及其效益认识有差异,对信息化投入与产出心存疑虑,对应用的推进缺乏动力,困难重重,信息化工作缺乏有力推手;
开展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研究的具体目的在于:
①反映质检信息化发展现状;
②检查质检信息化发展水平;
③发现质检信息化发展特色;
④建立质检信息化动力机制;
⑤引领质检信息化发展方向。世界银行首席信息专家罗伯特舒瓦尔曾估算,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大约有35%完全失败,50%部分失败,只有15%的项目取得成功。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累计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非常有必要开展绩效评估。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估属于电子政务信息化绩效评估的组成部分,目前建立健全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显得尤其重要,构建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已经成为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份,将为建立质检信息化管理长效机制奠定基础,确立信息化部门在质检系统的战略地位。
2信息化绩效评估相关理论方法介绍
信息化绩效评估要取得成功,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合适的方法是取得绩效评价成功的关键。在电子政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方面,无论国外还是国内都处于尝试探索阶段。电子政务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一方面由于电子政务信息化不仅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且属于多投入多产出,它的产出不易用量化指标来衡量,定性指标往往又存在主观性,不利于客观评价;另一方面在这一领域至今尚未有成熟的理论指导和合适的测量办法、测量工具。由于理论基础、思想认识、制约条件和发展阶段等多方面因素,当前,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实践中存在一些片面的认识和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重电子绩效、轻政务绩效,多数部门和地方还都是以评估“电子”为主,评估指标多是技术性指标,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进行评估;②评估方法不完善,可能对电子政务发展本身产生误导;③电子政务绩效管理工作体系建设跟不上发展的需要,绩效管理的战略性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目前国内外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相关成果包括:
(1)美国基于联邦实体架构模型的评价体系基于联邦实体架构(FederalEnterpriseArchitecture,以下简称FEA)绩效参考模型是20xx年由美国政府主管电子政务工作的主要机构联合开发,它具有应用目标的完整性、模型结构的逻辑性和实际使用的灵活性。该模型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提供了一个指导性的规范框架,要求实际管理者在这个框架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进行实际操作。该评价体系设计思想最大的特色在于应用目标的完整性、体系结构的逻辑性和实际使用的灵活性。但是,当从实用性角度再次审视这个体系的时候,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对于我国所要建设的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而言,美国的体系基本上只是一个理论参考,而不可能成为实际应用的工具。原因在于美国政府构建这套体系的出发点是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指导性的规范框架,要求实际管理者在这个框架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判断能力进行实际操作,这与我国目前的现状和需求不一样。
(2)印度基于电子政务评估框架的评价体系印度基于电子政务评估框架的评价体系(E-GovernanceAssessmentFramework,以下简称EAF)特点是评估过程严格、评估内容具体和操作方法易用。与美国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体系的指导性和灵活性不同,印度EAF特别突出了其严格性和易用性,它在指标体系的完备度和评价方法的可操作性以及对预算决策的指导作用等方面均有良好的表现,而在问题的推理以及改进建议机制方面则没有提供支持。其主要原因在于印度政府将EAF的设计目标明确地定位在辅助相关管理部门进行投资决策上,并未打算将其扩展到电子政务建设使用部门的管理改进方面。
(3)COBIT企业IT治理与管理框架COBIT(ControlObjectivesforITechnology,简称COBIT)企业IT治理与管理框架:COBIT1996年由美国IT治理研究所开发,它是面向应用,具有通用性、一般性,不能提供针对某一具体行业或具体需求问题的绩效评估方案。由于COBIT是一个通用性框架,没有针对电子政务进行特别的设计,所以其很多指标的表述与内涵都是面向经济效益等方面,而与电子政务的整体要求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尽管COBIT的指标非常全面,但对于中国电子政务系统绩效评价而言,也只能作为建立指标体系的参照和补充。
(4)ITGov三位一体评估模型20xx年中国IT治理研究中心开发了ITGov三位一体信息化绩效评估模型体系,分别从战略层面、管控层面、项目层面对信息化过程的绩效进行评估,从而形成一套综合完整的绩效管理评估模型体系。在应用时可以结合信息化的具体实施策略,单独运用某一种评估体系,或者综合运用。由于应用背景与整体目标的差异,上述体系虽然都在各自的应用范围内得到了较好效果,但仍然无法满足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估工作的实际需要。质检系统应该立足于实际情况,参考这些体系中先进的理论和思想,建立适合自己的评价体系。
3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估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明确评估目标评估首先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但评估本身不是目的,评估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决策。对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估来说,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辅助领导决策,评价质检系统信息化建设投资水平,引领质检系统信息化发展方向。
(2)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7]以前信息化评估通常以定量指标为主,而且主要采用财务指标定量分析,通常采用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净现值等方法衡量信息系统应用的效果。当信息系统投资的目的是改善操作效率时,传统的评估技术还可用,因为这种投资主要用于产生有形收益,并给予直接的项目成本。这种操作层的信息系统部署传统上被用于实现效率上的收益。然而,当管理者意识到IT更广泛的战略收益,这种方法就凸现出其局限性:财务数据是历史性的静态数据,反映的是结果,具有静止、单一和被动反应的特点。完全采用财务指标定量评估,是一种短期业绩的计量。如果对组织信息化评估完全建立在这种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就会助长组织经营者的急功近利思想和短期投资行为。由于IT绩效的滞后性和无形性,其所带来的组织文化改善等许多内容很难量化,或者量化分析不准确。对于考察这些行为来讲,以财务指标为主的传统定量分析方法就显得捉襟见肘。而如果完全采用非财务指标进行定性分析,也存在着明显缺陷:与财务指标相比,定性指标设计时往往缺乏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由于非财务指标涉及到各个不同部门或者环节,指标之间很难避免相互矛盾。综上可以看出,如果在评估时仅关注财务指标,则容易造成组织的短期行为,影响组织的长远发展;而过分关注非财务指标,则会由于难以准确描述和操作而导致组织IT行为失控。在IT环境下,将定性与定量分析有机结合是一种最优的选择。
(3)以全过程为评估范围多数评估活动的驱动力都是传统的系统开发生命周期,并分为事前评估、事中评估、事后评估等几个阶段。尽管多数组织认为评估的目的是改善系统开发的过程与已开发的系统,但实际上评估的实质已经成为结束项目而不是项目改进,尤其是实施后评估。目前对项目的评估一旦在信息系统启动后就很少能够引起关注,事实上根本就没有执行持续的评估。对组织而言,信息系统是一项效益驱动的投资,故规划阶段是否适度、开发质量是否能够保证,系统建成后运行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这些均会对业务绩效产生十分关键的影响。因此,IT绩效评估应该是涵盖整个生命周期的持续性评估,而不只是判断开始如何投资或者只是实施后的评估。评估不是一次性快照,而是多阶段活动,贯穿项目开发与运行的整个过程。绩效评估只是在有规划目标和期望结果的环境中才更加重要,因此需要有明确的规划和所期望的结果来实现绩效的改善。
(4)注重动态评估与管理信息系统绩效评估是一个动态、复杂的过程,评估的环境、内容和过程之间的交互是多方面的。传统的评估通常都为静态,在稳定环境下,这种评估主要关注如何有效率地使用资源并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而不是更广泛的组织变更;传统的实施后评估是一次性地考察信息系统部门交付的产品是否适合。然而,信息系统建立后其运行的环境是动态不断变化的,具有不确定性,这就要求评估必须考虑环境变更时的动态性,信息系统绩效评价体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不断优化调整。
(5)参考成熟的标准体系第3部分介绍了现今国内外已经建立的一些相关标准以及最佳实践,这些通常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框架体系,用其作为参考性评估体系使得评估更有依据,有助于增强可信性。然而在选择和运用这些参考体系框架时,需要认识到下列两点:①信息化评估参考体系关注的焦点,在评估的具体运用时通常各有侧重。在选择框架时,需要根据组织的目标进行设定,综合权衡各个评估框架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将不同框架的目标进行整合来实现组织的需要。②框架并不能代表评估,它只是参考性的指南,通常只是告诉你最好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估,而没有告诉你如何去评估,因此,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设定评估体系。对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估来说,既要考虑参照成熟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模型,又要考虑到质检行业的特点与实际,建立适合自身的信息化绩效评估标准体系。
(6)分析评估环境因素信息系统评估过程与内容相互交织,并与引入新系统后而导致的组织变化环境密切相关,评估环境与组织所处的多级系统和结构也密切相关。影响信息化绩效评估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组织环境等是否支持信息化绩效管理;信息化应用对于组织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组织中应用的广泛程度;信息化活动的分散与集中性;资源(技能、工具)的支持程度;组织高层领导是否参与使用信息化绩效的有关信息;组织的健康性。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信息化绩效评估的复杂程度、绩效评估的实施效果以及绩效评估的范围和力度。研究影响信息化评估的环境因素,可以实现以下目标:①了解评估主体、评估准则、评估方式、时间框架以及所用的技术与工具等,了解评估利益相关者的主观影响等。②针对影响因素,可以尽量改善评估的环境,创建和谐的信息系统运行环境,从而达到改善信息系统绩效的目的。③对不同组织的信息系统进行评估比较时,需要考虑到各自环境因素的影响度,这样有利于分析结果的真实性。
4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介绍
完整的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包括评价参与者、评价约束条件、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数据采集方法、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及评价基准等多方面内容,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中的核心问题。本项目开展了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机制的研究,拟在充分参考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质检信息化绩效相关的若干评价层面出发,建立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质检信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形成原则
通过对质检信息化内容的分析,抽取得到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层次关系作为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通过对质检信息化绩效内涵的分析,得出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的二、三级指标,进而构成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质检信息化的评价对象包括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效果、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等6个组成要素。从要素间的相互支撑关系上看,这6个要素构成了评价指标体系的一级指标;考虑到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需要对这6个要素进行进一步分解,分解的结果即为指标体系的二级指标。为了实施评价,还需对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分析,即分析从哪些角度进行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对评价角度的分解即构成了三级指标。对于每个指标项,还需要设置观测点,说明各指标需要采集的数据项。
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内容由三个文本组成: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办法、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和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细则。
(1)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办法根据项目研究的安排,首先制定了《全国质检信息化水平评估管理办法》(试行)作为质检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的考核办法。制定该管理办法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加强全国质检信息化工作,科学评价全系统各单位信息化发展水平,加快实现监管方式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全面提升全系统质量监管成效,引导信息化事业科学、协调、可持续发展。该管理办法共有六章、二十七条,在第一章总则中,主要对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的评估依据、评估方法、评估程序做出了明确规定;在第二章组织中,主要对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的领导机构、组织协调部门、评估实施工作做出了统一规定;在第三章指标体系编制与发布中,主要对信息化水平评估指标的制定、修改、发布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和指标权重做出了相关规定;在第四章自评中,对自评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在第五章复评中,对复评工作做出了具体规定。
(2)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根据《全国质检信息化水平评估管理办法》的规定,本项目制定了《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作为质检信息化绩效管理体系的考核指标,共分三级,分别设有权重项。一级指标有六大项,分别是:信息化领导力、信息化基础建设、信息化应用与效果、IT治理与IT服务管理、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信息化人力资源;二级指标共有23项,三级指标共有68项。以上所有指标项对应有衡量标准项。
(3)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细则为进一步细化和量化考核指标,使《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项目还制定了与考核指标配套的《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细则》作为评分细则。评分细则对《质检系统信息化绩效考核指标》中所有指标项都制定了明确的评分规定,主要设有结果项和评分项,并制定了具体的档次和分值。在考核时可根据评分细则对每一项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评分。
质检信息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示例
完整的指标体系篇幅较长,本文只截取一级指标“信息化应用与效果”部分的内容。
5总结与展望
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是质检系统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需开展的工作,开展绩效评价有利于为质检信息化的有序发展建立正确的导向。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各方面的研究都刚刚起步,虽然国内外有一些经验可以借鉴,但需要结合质检系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索。本文通过对信息化绩效评估相关理论方法的的深入剖析、对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估的基本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引入并介绍了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同时还需看到,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仅仅是其中的一项内容,后续还需开始数据采集方法设计与实现、评价模型与评价方法设计等在内的研究与实践工作,才能真正将质检信息化绩效评价开展起来,这需要质检信息化战线上全体同仁的共同努力。对质检信息化进行科学、可行的绩效评价,是质检信息化持续有序发展的必由之路,必将在中国质检信息化的发展历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我国传统文化与艺术设计的有机联系
我国艺术设计的现实情况。
相对于西方地区,我国的艺术设计起步很晚,主要得益于近代史上西学东渐的浪潮中,大量留美留欧的优秀人才把西方的设计文化与设计艺术带到了中国,尽管后来这种设计艺术不断吸收中国的文化因素,但自诞生起我国的设计艺术就具有西方化的色彩。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设计艺术又出现了质的飞跃,传统文化因素的优秀成果与现代设计艺术开始出现分割、断裂的态势,这就需要引起相关人士的反思。
传统文化与设计艺术。
表面上看,传统文化与设计艺术毫不相干,但实际上,传统文化因素可以为设计艺术提供创作源泉和设计灵感,传统文化因素融入到设计艺术之中,所设计出来的艺术作品会更具民族风格和艺术风采,现代设计艺术应该传统文化因素进行继承、吸收和借鉴,发扬优秀文化成果,弘扬民族特色,而不是对传统文化因素进行排斥和抛弃。假如艺术人士完全告别我国传统文化进行艺术设计,所制作出来的产品就会显得不伦不类,艺术风格也会磨轮两可,最终的艺术创作也会是无泉之水无本之木,毫无生机可言。
2设计艺术可供利用的传统文化因素
我国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多民族的相互融合,沉淀出了人类历史极具民族风格的传统文化。我国的同传统文化始终是前后相承的,中间没有出现断裂、消亡的情况,大量的文化因素都可以为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提供指导、帮助和借鉴。综合起来,可供我国设计艺术进行开发和利用的传统文化因素有如下几种:
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我国独有的方块字艺术,能把汉字书写成造型艺术,全世界中独一无二,仅有汉字可以做到。汉子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和延续,经历了金鼎文、甲骨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的演变,呈现了无数的书法艺术家,涌现出了大量的文字艺术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历史瑰宝,不同的字体、风格各异的作品,都可以为设计艺术所利用。民国初期,很多设计艺术家大胆采用我国文字元素,渲染了民族清洁,在民族危难之际传承了历史文化,助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提升了民族信心,这种做法现代设计界也可以积极采用,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弘扬民族特色。
绘画艺术。
国画也是一种艺术奇葩,我国的水墨、山水、人物绘画一直有着至高的艺术造诣。我国绘画讲究的是气韵生动、应物象形、随意赋彩,往往使用的简单的色彩搭配就能画出不朽的艺术作品,比如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张善子画虎、郑板桥画竹,等等,这种艺术风格在现代设计学界应具有生命力,是对过分使用色彩、图像、和造型的有益补充。
印章和雕刻。
印章和雕刻艺术,又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艺术成果,彰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多样化和艺术性。值得高兴的是,现阶段不少设计者已经大胆采用我国传统的印章和雕刻文化,进行艺术创作,涌现出了一些经典作品,比如在中国移动的3G标志中,就用水墨元素创作出了“G”的水墨标志,并且用传统印章的造型将“3”表现出来。这个造型整体上有着大气的视觉冲击,并且在颜色搭配上让人眼前一亮,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效结合的设计杰作。这个作品就可以看出我国传统文化因素的艺术魅力,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只要专业人士敢于利用、勇于借鉴、智于开发,传统文化就不会沉积在历史档案之中,会重新焕发出艺术生命力。传统文化因素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如何使用,就得看专业人士的眼光和技能。
3传统文化在设计艺术中的应用方式
现阶段我国设计界人士不应排斥传统文化因素,而是应把这种宝贵的文化财富积极应用到设计创作之中,更新设计理念,把民族特色、传统艺术风格与现代设计理念进行有机联系,创作出属于中国特色的艺术作品。
传承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
我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的特征表现为整体性、辩证性、因果循环性,其注重事物内部的辩证统一及相互联系,注重综合及归纳。因而,艺术设计需顾全大局,设计过程中,不能顾此失彼,而是顾全大局,就算追求层次美,亦要使得此次间错落有致、互相照应,正是这种思维方式,才使得艺术设计作品具有艺术性及可欣赏性。
积极运用传统文化因素。
在艺术设计中体现出文化底蕴,则必须用传统文化的文化符号来装饰。这些文化符号有着传统象征内涵及比喻意义。其经历过岁月的洗涤,渗透着浓郁的历史凝重感,及拥有强大的生命力。可以说,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将其融入到艺术设计中,体现出了现代生活环境的古朴典雅。
继承传统文化的陈设艺术。
我国传统的陈设艺术,已经成为了东方的一大亮点,其蕴含着两大品质,即:庄严典雅的气度,潇洒飘逸的气韵,象征超脱深奥的灵性意境。对传统文化中的陈设艺术的继承,是人性化设计的根本归属。艺术设计不能忘记传统,亦不能照搬传统,而是要继承,且要继往开来。
4结语
总之,文化因素的连续、连贯和继承的,我国传统文化汇集了历史发展中的文化资源,这些资源在现代社会中理应得到再次使用和发扬光大。我国传统文化由于在历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一些国家和民族难以超越这种文化,这是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地方。设计艺术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故此,我国设计学界应正本清源,与过分崇洋媚外的思潮作斗争,积极利用传统文化因素的优秀成果,创作出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关于我们的页面设计并不难,但是要设计一个完美的版本并不容易。它通常取决于你的出发点,是要个性化的设计,还是品牌化的运作?是提供自己联系方式,还是获取用户的联系方式?下面的优秀案例会告诉你,优秀的关于我们页面要如何设计。
1、友好的界面
2、展示全球各地办公室
Tool 的关于我们页面中,设计师用醒目的字体标注出团队在洛杉矶、纽约和法国的办公室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点开关于我们页面的用户不就是想知道这些信息么?正确的联系方式,简单直接的设计,就是这么做的。
3、简化沟通流程
Productiong Location的联系我们页面同样采用了大胆而视觉化的页面设计,但是和其他的同类页面不同的是,它简化了沟通流程,把用户可能会关注的内容和需要沟通的具体部分都划分了一下,让不同需求的用户直接被引导到特定的页面和部分,从而达成简化和分流的目的。
4、头像和个性化的信息
5、鼓励用户沟通
6、用图片来传递隐喻
摘要: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高校教育体制改革日益深化,使得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背景下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提升高校竞争实力的关键所在。本研究主要阐述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创新行政管理的必要性,对当前行政管理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行政管理的创新对策,以期为高校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提高高校的竞争力。
关键词: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行政管理;创新
在高校发展的过程中,行政管理起到极其关键的作用,可以提升校园的整体管理水平,保障各项教育、科研工作有序、顺利的开展。然而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已经成为高校亟待解决的一项任务。研究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的行政管理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转变行政管理模式,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实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意见。
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创新行政管理的必要性
高校管理体系能够划分为后勤、教学及行政管理三部分,各工作机构和部门通过行政管理体制可以有效的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协作模式,共同为高校的发展而努力。从本质上看,行政管理活动是一种组织性质的活动,开展管理活动的依据就是高校制定的教学目标,起到一种保障性的作用。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求管理人员,例如:科研行政机关人员、教学刑侦机关人员等,要参考相关的体制,调动各个机构的积极性,将现有的资源高效的整合起来,制定一套针对性的管理对策,落实各项管理工作。近年来,由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增大,教育环境和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于衡量高校发展效率的行政管理工作来说,也应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行政管理工作的支持下,高校才能够将自身优势充分的发挥出来,对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提升综合实力,更好的应对未来的发展。这就表明改革高校行政管理体制的必要程度,只有从根本上做好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工作,才能够对高校的工作进行有效的调控、监管和组织,使高校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高校处于市场环境形势下,面临着较大的竞争,创新行政管理体制还能够实现高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调动高校所有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有效的处理各项发展问题。
二、当前行政管理体存在的问题分析
1、行政管理权力泛化
行政管理在高校各项管理工作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存在学术、行政管理两项权力不均衡的问题,使得行政管理权力泛化,不利于学术权力的执行和落实。高校工作人员均受制于放射性较强的行政管理环境下,无法有效的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科研活动,虽然行政管理工作效率较高,但也会影响高校竞争实力的提升。
2、内部机构及职能设置不合理
高校是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在高校内进行行政管理工作的根本目的就是保障学术活动的有效开展。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学术活动的进行往往会受到行政管理机构的约束和限制。在加上行政管理模式存在一定的问题,内部机构和职责的设置不合理,在执行高校管理指令的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的管理问题,影响教学工作的开展。
3、行政管理体制同科研、教学工作的开展相冲突
学术活动是高校进步、发展的关键动力,但是由于高校行政管理体制不够健全,使得行政管理工作同学术科研工作相互冲突,阻碍了高校的发展。教学和科研活动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需要按照行政管理体制的要求进行,这就使科研和教学活动具有很大的限制性,无法起到促进高校发展的效果。
三、高校教育体制改革语境下行政管理创新对策
1、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作为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执行主体,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理念,在创新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必须要及时更新管理人员的思想理念。要求行政管理人员首先要对自身做好相应的定位,明确自身承担的义务和职责,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形成较高的岗位职责意识,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思想,促进行政管理的创新。行政管理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水平决定着高校行政管理创新和改革效果,要使管理人员具备良好的道德和职业素质,能够根据原则进行管理,发生问题后要勇于承担责任,提高管理能力,改善工作效率。
2、构建和谐的高校管理环境
现行的经济法学体系和架构理论,主要反映了我国转轨时期经济法制的现实情况,但在为经济法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方面存在明显不足。顺应市场经济和法治经济的要求,经济法基础理论部分应当讨论宪法与经济法的关系,应当增加关于保护财产权和经济自由权的内容;经济法体系应当以维护自由公平竞争秩序的竞争法为核心建构;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学科体系中应当处于辅助地位。
1 关于经济法根底理论的完善
经济法根底理论的问题
目前主流的经济法学理论是国度干预(调制、调理)说,在经济法理论和教材编写方面主要从“市场失灵”因而需求“国度干预”的必要性的经济学假定上,①这种理论常常无视了市场主体经济自在权在经济法研讨和教学中的应有价值,将整个经济法学简化为“国度干预法学”。②可是我国经济法产生于公有制根底上的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阶段。与西方兴旺国度所面临的“市场失灵”不同,我们的问题主要可能是“政府失灵”,原来是政府完整取消市场,如今的问题是市场发育不全,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根底性作用还没有得到真正的释放,政府介入市场太深。而公权利肆意进犯私权益,是理想中国法治面临的主要问题。假如经济法单纯强调国度干预的理论和体系,就容易为那些在变革的过程中原有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应用“国度干预”来为本人的既得利益寻觅借口,从而可能招致经济法理论和教学不能很好地为我国经济变革和宪政建立效劳,同时也使经济法学理论有脱离自在的法律的倾向。
经济法根底理论应当讨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关系, 增加经济自在权的相关内容
目前国内盛行的法学专业经济法学教材,普通会讨论经济法与民法、行政法等相邻部门法的关系,但大都不讨论经济法与宪法的关系,这是一个理论上的缺憾。经济法的一个方面常常表现为政府为公共利益而限制市场主体的经济自在权而干预经济,而宪规律是为了维护自在而限制法律的限制。③如何依法维护经济自在权,避免政府干预经济权利的滥用,完成对经济“适度”的干预,是一个经济宪法问题,它应当属于经济法的另一个方面。一个以宪政、法治为导向的转轨经济法理论,应当将经济自在权的维护作为政府干预经济的前提条件。经济自在权主要包括:④第一、财富权。财富权是不让别人运用一项资产的权益,以及运用、向别人出租或者出卖该资产的权益,因而财富权是一个权益束:具有一项资产并持有它(消极运用),将它用于买卖或让别人暂时运用某些方面(积极运用)。⑤确认财富权是划定一个维护我们免受压榨的私人范畴的第一步,私有财富是自在的根本要素,是不可剥夺的天赋的自然权益。⑥对私有财富权的供认是阻止或者避免国度政府强迫与独断的根本条件。第二、竞争自在权。即个体享有依法公平的争取市场买卖时机的自在权;第三、职业自在权,即个体有依法选择职业和完毕职业的自在权益;第四、停业自在权,即个体有依据本人的意愿设立并运营企业或者从事合法的自在职业的自在,也有回绝违犯本人意愿设立并运营企业或者回绝从事本人不愿意的个体职业的自在。第五、迁移自在权,是指公民享有选择寓居地的自在。第六、(经济)结社自在权,即公民具有发起设立或者参加各种合法的经济性社团、行会、协会的自在,也有回绝参加本人不愿意参加的社团、行会、协会的自在。
我国《宪法》没有关于经济权益的直接规则,应当说我国《宪法》是供认和维护经济自在权的。首先,《宪法》第15条规则:“国度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只需是实行市场经济,就必需供认最低水平的经济自在权。《宪法》第33条第3款规则:“国度尊重和保证人权”,这里的人权当然包括经济自在权。其次,20xx年修订的《宪法》在第13条规则:“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富不受进犯。国度按照法律规则维护公民的私有财富权和继承权。国度为了公共利益的需求,能够按照法律规则对公民的私有财富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对公、私财富权对等维护提供了明白的宪法根据。再次,我国现行《宪法》一系列关于公民根本权益的规则都局部触及了经济自在权。例如,《宪法》第42条关于劳动权的规则,其实也局部供认了经济自在权,由于劳动权属于职业自在权。最后,我国政府正式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益国际条约》、《公民权益和政治权益条约》规则的根本人权,当然包括经济自在权。只不过在实践中,由于各种缘由,一些下位阶的经济法律、法规、政策对公民经济自在权反倒做了许多限制,实践上局部剥夺了个体的经济自在权,因而经济法学根底理论应当强调维护宪法赋予公民的经济自在权,以划清其与经济行^v^的法律界线。
2 维护自在、公平竞争次序的竞争法应当是经济法的中心
竞争法在我国现行经济法学中的位置
目前我国比拟权威的经济法教材和论著普通有如下特性:第一、内容庞杂、所论范围普遍,表现了我国政府现阶段对经济介入范围较广、较深的现状。第二、大多没有突出竞争法的中心位置。即便一些教材设专编对竞争法停止了阐述,也仅仅把它与宏观调控法、市场监管法等法律制度并列,而没有突出其中心位置。也就是说,现行的经济法学体系理论和教材缺乏体系的中心统帅,体系内部各局部关系不清,不能为进一步的市场经济和政治变革提供理论支持,没有充沛反映经济法治和宪政的肉体。
应当确立竞争法在经济法中的中心位置
市场竞争是一个发现的过程,经济法实质上是关于国度经济次序的法
竞争是一个发现过程,它是市场中买方和卖方间互相交往的演化性过程。购置者们竞相获取触及购置的学问,供应者们则努力发现、获取产品制造或销售的相关学问,促使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竞争的全过程会对寻觅和实验新学问的行为形成很强的鼓励。由于竞争者们冒险投入了本人的私人财富,并要对他们的行动和错误担任。从整个经济系统的角度看,竞争性运用的产权有很多好处:第一,竞争推进人们发现有价值的学问和信息,推进经济增长。第二,竞争可以抑止经济势力。竞争一次又一次地向财富一切者发起应战,在竞争过程中没有一种社会经济位置是不可应战的。第三,充沛的竞争有一定水平上有利于分配的公平,第四,充沛的竞争其实是买方、卖方争取买卖时机的自在,从而总体上促进了自在。第五,竞争有益于经济平安。竞争经济可以更好地吸收外部冲击,靠自发灵敏的价钱和数量反映使商业周期变得平稳。因而竞争应当得到经济法的促进和维护。经济法实质上是关于国度经济次序的法律。在市场中,经济主体行为是经过市场价钱停止谐和的,而市场价钱又是在竞争和企业自在地参与市场买卖的条件下产生的,因而,维护竞争就是市场经济次序中不可或缺的制度追求,从而也使得竞争法无可争辩地成为经济法的中心。从国际比拟的角度看,德国著名经济法专家沃尔冈·费肯杰著的《经济法》(第二卷)中,⑨除了总论局部对根本概念和经济宪法问题停止阐述外,他把经济法分为:
(1)普通经济法,包括:经济人法(即经济法的主体);德国竞争次序(是中心重点内容);德国经济财富法。
(2)特别经济法,包括:在德国经济法中的总体调整;在德国经济法中的个体调整。普通经济法主要是有关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和财富一切之类的法律。特殊经济法与市场干预有关,触及到超越了市场自我调控的经济调控,一些人称之为方案或指导。显然在该著作里竞争法是作为经济法学的中心的。由日本著名经济法学家丹宗昭信、尹从宽所著的《经济法总论》,将经济法定义为在市场机制下树立的经济政策立法体系,它的中心是维持市场竞争次序,即国度对自在竞争的限制(市场支配)和障碍公平竞争(不公平竞争)行为停止规制的法律。⑩韩国的权五乘教授所著的《韩国经济法》,强调反垄断法是经济法的中心。
我国应当以竞争法为中心构建经济法体系
我国经济法理论与其他国度的明显差别,固然有其客观缘由,譬如,我国当前的经济是由方案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经济,现行经济体制脱胎于高度集中的方案经济体制,在经济变革快速推进的同时,政治变革又处于严重滞后状态,政府职能没有基本转变,权利依然过多地留在经济范畴,国度对经济的控制依然过多,从发作作用的范围和深度看,行政垄断远比经济性限制竞争严重得多。但这些特殊国情丝毫不能影响竞争法的中心位置,相反恰恰阐明竞争法在我国应当成为经济法的中心。我国的《反垄断法》是关于市场竞争的根本法律规则,该法不只标准经济垄断行为,而且标准行政垄断行为,对深化竞争性经济体制变革和民主化政治体制变革都有重要的意义,它应当是我国经济法的中心。但该法目前依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法龙头作用,经济法学界应当把竞争法作为经济法的中心来重构经济法理论体系,我国未来的经济法学体系,应当设一编竞争法,放在根底理论之后,使维护自在公平竞争次序的竞争法处于普通经济法的中心位置。关于不能完整适用竞争法而又与竞争法有一定联络的经济规制和监管法,也能够单独设专编,使其处于附属的特别经济法的位置。
3 宏观调控法的位置
宏观调控的含义
宏观调控主要是指应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总体的调控。目的在于克制“市场失灵”,宏观调控的总目的是经过促进总需求和总供应的根本均衡,使现有资源得到较为充沛的应用,完成经济平稳持续的增长,这也就是凯恩斯所说的完成“充沛就业”的平衡。财政政策手腕采取的详细方式有:增加对商品和效劳的购置力(例如,公共工程),或者增加转移支付(例如,扩展社会保证福利或失业补贴),或者减税。货币政策指中央银行为完成既定的经济目的(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完成充沛就业战争衡国际收支)运用各种工具(如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贷款与再贴现、利率政策等)调理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合。这一学派的政策要点是,“百姓不买政府买,消费不买投资买”。我国经济实践中存在借宏观调控调控之名行方案经济之实的现象,曾经惹起了一些学者的留意。
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学体系中的位置
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作出“完善宏观调控”的明文规则后,宏观调控成为了运用频率越来越高的概念,宏观调控法的称谓是我国的特产,我国经济法中的宏观调控法主要是指金融法(特别是中国人民银行法)、财政预算法、税法等。宏观调控法在经济法学体系中的位置主要取决于它与竞争法的关系。有学者以为宏观调控法是我国经济法的中心。主要理由为:第一,我国实践生活中宏观调控手腕作用较多,影响较大。第二,现代经济中金融、财政税收处于极端重要的位置,因而,宏观调控法自然处于经济法学的中心位置。也有学者以为在经济法学中宏观调控法是和竞争法处于对等重要的法律位置。笔者以为,与竞争法相比宏观调控法应当处于辅助的位置。这是由于:
(1)竞争作为一种动力机制在制度和次序的构成和演化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德国的市场次序政策是比拟胜利的次序政策,其理论根底是自在次序主义理论。该理论对公共政策的根本倡议是要分清两种做法:①使维护性职能成为政府的重点,特别是培育和树立各种有益于竞争性系统的制度已到达维护目的;②干预详细的经济性、社会性过程和结果。该理论以为前者优于后者。政府应当专注于用其强迫权利促进和维护作为共享品的竞争。他们对凯恩斯主义者主张用预算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抵消总需求摆动的政策持批判态度。他们担忧,刺激经济开展的政府投资和对总需求的支配会逐渐地腐蚀市场信号机制,改动市场主体的行为形式。
(2)宏观调控的主要手腕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手腕,实质上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主要是经过间接的手腕,处理短期的经济动摇问题,而不重点处理经济的长期开展问题,它应当是为市场竞争机制正常发挥作用效劳,而不应当干扰市场竞争。
(3)宏观调控法主要应当是为竞争次序的构成和维护效劳的控权法、程序法。我国理想中竞争法的作用没有充沛发挥,而所谓宏观调控手腕用得较多(其实许多是较少法律约束的行政手腕),这与我国市场经济次序不完善,政府职能没有完整转变,政府权利过多留在市场范畴有关。与西方国度经济法先有竞争法不同,我国脱胎于方案经济体制,存在着政府控制经济的惯性,即所谓“途径依赖”, 因而我国经济法是先有宏观调控法。实践中宏观调控的概念常常被滥用,许多政府用行^v^利直接干预、以至支配经济的办法都称为宏观调控,存在不受控制的调控权进犯经济自在权的现象。随着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变革的深化,宏观调控法将主要是与竞争法相配合,为维护竞争次序效劳的控权法、程序法。
1消除病人的焦虑及恐慌心理
由于有很多病人对结核病的知识及病程缺乏足够的认知,以为得了结核病就是得了一种不治之症,特别是初次感染结核病的病人,更是求医心切,因此产生焦虑心理。特别是当病人看到重症结核病人时,会联想到自己的愈后及可怕的结局,便会产生恐慌甚至绝望的心理。针对病人的一系列心理状态,我们在护理上做到主动向病人宣传防治结核病的知识,使病人在第一时间内就能了解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详细讲解结核病的治疗万法及各种注意事项,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使心绪不定的情绪得到缓解及解除,并通过治愈病人的实例来教育病人,使病人了解结核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按医嘱规律用药,治疗、按疗程服药是完全可以康复的。通过对病人的指导,使病人消除了恐慌和焦虑的心理,对治疗自己的疾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2解除病人的思想顾虑,增强病人自信心的建立
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一旦失去信心便会产生悲观情绪,所以,要使病人增强自身战胜疾病的决心,使病人的心理活动向健康积极的方面发展。病人在生病前都是乐观的对待工作、生活,一旦转变成为病人角色,随着健康状况的改变,在思想上表现为顾虑重重,精神上也受到了影响,对生活失去了信心。针对病人的心理活动,我们要做到尊重和体贴病人,逐步引导病人建立和恢复健康的心理状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的疾病,使病人积极配合的治疗。
病人顾虑的表现各种各样。有些人一向认为自己很健康,当病人听到自己得了结核病后,首先感到不可能,怀疑医生可能是诊断错了,表现为不相信我们医务人员,不在乎医务人员对病人的嘱咐。对于这样的病人,我们要耐心地做好解释工作,使病人正视现实,正确认识疾病,树立治疗信心,帮助病人制定各种计划,包括治疗计划、饮食计划、休息计划,早日使病人恢复健康。也有些病人病情其实并不重,但病人总是感觉身体不舒服,自己的病很严重,希望得到医生的重视,希望多吃药、多打针,这样的病人往往表现为不敢参加各种活动,不敢大声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