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2-24 20:41:1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数学微型课教案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教学目标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到图形经过平移、旋转、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之后,点的坐标相应发生变化。
2.探索图形平移、轴对称、放大或缩小的变换及它们点的坐标的变化规律。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矩形公园ABCD的长宽分别是6 千米, 4千米 ,以公园中心为原点建
立坐标系, 写出各顶点的坐标.找出各点的关系
二、新课讲解
出示教学目标及自学提示
如果以C为坐标原点,C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标系,上述(1)的各顶点坐标为多少?(画成与厚纸片相 1.把厚纸片的三角形向右边移动3个单位,问:(1)这时三角形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 向右平移3个单位。
(2)这时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写出它们这个位置时的三个顶点坐标。
(3)比较相应顶点的坐标,它们之间存在什么相同之处? 相应顶点的横坐标都增加了3个单位,而纵坐标都不变。2.把纸片三角形向左平移4个单位后以同样的问题回答。
发现相应顶点横坐标有变化,减少了4个单位,纵坐标不变。
3.把纸片三角形再变换一个位置后,向左、右两边平移,观察各对应顶点的坐标的变化。
问:由上述的几个变换过程,可以得到一个图形沿x轴左、右平移,它们的纵坐标,横坐标各有什么变化? 它们的纵坐标都不变,横坐标有变化。向右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增加几个单位;向左平移几个单位,横坐标就减少几个单位。
角坐符)4.若把这个三角形沿y轴上、下平移呢? 思考:△AOB关于x轴的轴对称图形△OA′B,对应坐标有什么变化呢? 关于x轴对称,由于O、B在对称轴上,其坐标不
变,那顶点的么点 A与对称点A′关于x轴对称,它们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是互为相反数,这就得出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坐标的特点是:横坐标不变,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AOB关于y轴的轴对称图形△AlOBl,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变化? 得出关于x轴或y轴成对称的对应点的坐标的关系:
关于x轴对称的对称点的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
关于y轴对称的对称点的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课本78面图,△AOB的各顶点坐标是什么?0(0,0),A(2,4),B(4,0),缩小后得到的△COD,各顶点的坐标是什么呢?O(0,0),C(1,2),D(2,0),比较各对应顶点的坐标有什么呢?它们的横纵坐标都按比例缩小,这种变化与它们的相似比有什么关系呢?
三、练习
1.线段AB的两端点A(1,3),B(2,-5)。
(1)把线段AB向左平移2个单位,则点A、B的坐标为:A__B__。(2)线段AB关于x轴对称的线段A′B′,则其坐标为:A′_,B′_。(3)把线段AB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线段A1Bl,AlBl关于y轴对称的线段A2B2,那么点A2的坐标为___,点B2的坐标为___。
2.课本第77页“试一试”。
四、小结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图形经过平移、轴对称、放大、缩小的变化,其对应顶点的坐标也发生了变化,它们的变化是有规律的,要按照变化的情况,同学观察、总结会得出变化规律(由同学说出变化规律)。
五、作业
习题 第2题
六、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与坐标
图形变换 坐标变换规律
平移 左减右加,下减上加
轴对称 关于谁对谁不变
位似(原点是位似中心)原坐标乘以位似比或位似比的相反数
小学数学微型课教案
微型课展示: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下P6-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从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感受“先乘除后加减”的道理。 2.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3.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丰富,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归纳出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运算顺序。教学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先乘除后加减”的原因。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过渡语: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学习了关于四则运算的知识,今天我们还要继续来学习和研究四则运算。老师这里有一些算式,请你们先来看一看。
【课件出示】: 24-8+10
28+12×8
35+15-12
24÷8×7
14+35÷7
17-24÷6
20×9÷3
26×4-125÷5
你们能不能为这8道算式来分分类。行吗? 好的,行,你们就试试吧。
必修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
1.3 函数的基本性质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
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3.1 函数与方程
3.2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必修2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 直线的方程
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复习参考题
必修3
第一章 算法初步
1.1 算法与程序框图
1.2 基本算法语句
1.3 算法案例
阅读与思考 割圆术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统计
2.1 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 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 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 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
实反应
2.2 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 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 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概率
3.1 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 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
3.2 古典概型
3.3 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 概率与密码
复习参考题
必修4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
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3.2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复习参考题
必修5 第一章 解三角形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探究与发现 解三角形的进一步讨论
1.2 应用举例
阅读与思考 海伦和秦九韶
1.3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数列
2.1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
阅读与思考 估计根号下2的值
2.2 等差数列
2.3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2.4 等比数列
2.5 等比数列前n项和
阅读与思考 九连环
探究与发现 购房中的数学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不等式
3.1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3.2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3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
规划问题
阅读与思考 错在哪儿
信息技术应用 用Excel解线性规划问题
3.4 基本不等式
复习参考题
选修1-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1.1 命题及其关系 1.2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3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1.4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小结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2.1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椭圆
2.2 双曲线
2.3 抛物线
阅读与思考 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及其
信息技术应用 用Word20_绘制流程图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导数及其应用
3.1 变化率与导数
3.2 导数的计算
探究与发现 牛顿法──用导数方法求方程的近似解
3.3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应用 图形技术与函数性质
3.4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实习作业 走进微积分
复习参考题
选修1-2 第一章 统计案例
1.1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1.2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2.1 合情推理与演绎证明
阅读与思考 科学发现中的推理
2.2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3.1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3.2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复习参考题
第四章 框图
4.1 流程图
4.2 结构图
复习参考题
选修2-1
第一章 常用逻辑用语
命题及其关系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简单的逻辑联结词
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圆锥曲线与方程
曲线与方程
椭圆
探究与发现 为什么截口曲线是椭圆 信息技术应用 用《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
迹:椭圆
双曲线
探究与发现
抛物线
探究与发现
阅读与思考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
空间向量及其运算
阅读与思考 向量概念的推广与应用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复习参考题
选修2-2
第一章 导数及其应用
变化率与导数
导数的计算
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应用
生活中的优化问题举例
定积分的概念
微积分基本定理
定积分的简单应用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推理与证明
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
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
数学归纳法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数系的扩充与复数的引入
数系的扩充和复数的概念
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复习参考题
选修2-3 第一章 计数原理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探究与发现 子集的个数有多少
排列与组合探究与发现 组合数的两个性质
二项式定理
探究与发现 “杨辉三角”中的一些秘密
复习参考题 第二章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
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
二项分布及其应用
探究与发现 服从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取何值时概率最大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方差
正态分布
信息技术应用 μ,σ对正态分布的影响
复习参考题 第三章 统计案例
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独立性检验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
实习作业
复习参考题
选修3-1
第一讲 早期的算术与几何
一 古埃及的数学
二 两河流域的数学
三 丰富多彩的记数制度
第二讲 古希腊数学
一 希腊数学的先行者
二 毕达哥拉斯学派
三 欧几里得与《原本》
四 数学之神──阿基米德 第三讲 中国古代数学瑰宝
一 《周髀算经》与赵爽弦图
二 《九章算术》
三 大衍求一术
四 中国古代数学家 第四讲平面解析几何的产生
一 坐标思想的早期萌芽
二 笛卡儿坐标系
三 费马的解析几何思想
四 解析几何的进一步发展
第五讲 微积分的诞生
一 微积分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 科学巨人牛顿的工作
三 莱布尼茨的“微积分” 第六讲近代数学两巨星
一 分析的化身──欧拉
二 数学王子──高斯
第七讲 千古谜题
一 三次、四次方程求根公式的发现
二 高次方程可解性问题的解决
三 伽罗瓦与群论
四 古希腊三大几何问题的解决
第八讲 对无穷的深入思考
一 古代的无穷观念
二 无穷集合论的创立
三 集合论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第九讲 中国现代数学的开拓与发展
一 中国现代数学发展概观
二 人民的数学家──华罗庚
三 当代几何大师──陈省身
学习总结报告
选修3-3
第一讲 从欧氏几何看球面
一平面与球面的位置关系
二 直线与球面的位置关系和球幂定理
三 球面的对称性
思考题
第二讲 球面上的距离和角
一 球面上的距离
二 球面上的角
思考题
第三讲 球面上的基本图形
一 极与赤道
二 球面二角形
三 球面三角形
1.球面三角形
2.三面角
3.对顶三角形
4.球极三角形
思考题 第四讲 球面三角形
一 球面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
二、球面“等腰”三角形
三 球面三角形的周长
四 球面三角形的内角和
思考题
第五讲 球面三角形的全等
1.“边边边”()判定定理
2.“边角边”(.)判定定理
3.“角边角”(.)判定定理
4.“角角角”(.)判定定理
思考题
第六讲 球面多边形与欧拉公式
一 球面多边形及其内角和公式
二 简单多面体的欧拉公式 三 用球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证明欧拉公式
思考题
第七讲 球面三角形的边角关系
一 球面上的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二 用向量方法证明球面上的余弦定理
1.向量的向量积
2.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向量证明
三 从球面上的正弦定理看球面与平面
四 球面上余弦定理的应用──求地球上
两城市间的距离
思考题
第八讲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
一平面几何与球面几何的比较
二 欧氏平行公理与非欧几何模型──庞
加莱模型
三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意义
阅读与思考 非欧几何简史
学习总结报告
选修3-4
第一讲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一平面刚体运动
1.平面刚体运动的定义
2.平面刚体运动的性质
思考题
二 对称变换
1.对称变换的定义
2.正多边形的对称变换
3.对称变换的合成4.对称变换的性质
5.对称变换的逆变换
思考题
三平面图形的对称群
思考题
第二讲 代数学中的对称与抽象群的概念
一 n元对称群Sn
思考题
二 多项式的对称变换
思考题
三 抽象群的概念
1.群的一般概念
2.直积
思考题 第三讲 对称与群的故事
一 带饰和面饰
思考题
二 化学分子的对称群
三 晶体的分类
四 伽罗瓦理论
学习总结报告
附录一
附录二
选修4-1 第一讲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有关性质
一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2.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四 直角三角形的射影定理 第二讲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 圆周角定理
二 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
三 圆的切线的性质及判定定理
四 弦切角的性质
五 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第三讲 圆锥曲线性质的探讨
一平行射影
二平面与圆柱面的截线
三平面与圆锥面的截线
学习总结报告
选修4-2 引言
第一讲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一 线性变换与二阶矩阵
(一)几类特殊线性变换及其二阶矩阵
1.旋转变换
2.反射变换
3.伸缩变换
4.投影变换
5.切变变换
(二)变换、矩阵的相等
二 二阶矩阵与平面向量的乘法
(二)一些重要线性变换对单位正方形区域的作用
第二讲 变换的复合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一 复合变换与二阶矩阵的乘法
二 矩阵乘法的性质 第三讲 逆变换与逆矩阵
一 逆变换与逆矩阵
1.逆变换与逆矩阵
2.逆矩阵的性质
二 二阶行列式与逆矩阵
三 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矩阵形式
2.逆矩阵与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四讲 变换的不变量与矩阵的特征向量 一 变换的不变量——矩阵的特征向量
1.特征值与特征向量 2.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计算
二 特征向量的应用
1.Aa的简单表示 2.特征向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学习总结报告
选修4-5
第一讲 不等式和绝对值不等式
一 不等式
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基本不等式
3.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二 绝对值不等式
1.绝对值三角不等式
2.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第二讲 讲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
一 比较法
二 综合法与分析法
三 反证法与放缩法 第三讲 柯西不等式与排序不等式
一 二维形式柯西不等式
二 一般形式的柯西不等式
三 排序不等式 第四讲 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一 数学归纳法
二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不等式
学习总结报告
选修4-6
第一讲 整数的整除
一 整除
1.整除的概念和性质
2.带余除法
3.素数及其判别法 二 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
1.最大公因数
2.最小公倍数
三 算术基本定理 第二讲 同余与同余方程
一 同余
1.同余的概念
2.同余的性质
二 剩余类及其运算
三 费马小定理和欧拉定理
四 一次同余方程
五 拉格朗日插值法和孙子定理
六 弃九验算法 第三讲 一次不定方程
一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
二 二元一次不定方程的特解
三 多元一次不定方程 第四讲 数伦在密码中的应用
一 信息的加密与去密 二 大数分解和公开密钥
学习总结报告
附录一 剩余系和欧拉函数 附录二 多项式的整除性
选修4-7 引言
第一讲 优选法
一 什么叫优选法
二 单峰函数 三 黄金分割法——法
1.黄金分割常数
2.黄金分割法——法
阅读与思考 黄金分割研究简史
四 分数法
1.分数法
阅读与思考 斐波那契数列和黄金分割
2.分数法的最优性 五 其他几种常用的优越法
1.对分法
2.盲人爬山法
3.分批试验法
4.多峰的情形
六 多因素方法
1.纵横对折法和从好点出发法
2.平行线法
3.双因素盲人爬山法
第二讲 试验设计初步 一 正交试验设计法
1.正交表 2.正交试验设计
3.试验结果的分析
4.正交表的特性 二 正交试验的应用 学习总结报告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选修4-9
第一讲 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
一 风险与决策的关系 二 风险与决策的基本概念
1.风险(平均损失)
2.平均收益
3.损益矩阵
4.风险型决策
探究与发现 风险相差不大时该如何决
第二讲 决策树方法
第三讲 风险型决策的敏感性分析 第四讲 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
一 马尔可夫链简介 1.马尔可夫性与马尔可夫链 2.转移概率与转移概率矩阵 二 马尔可夫型决策简介 三 长期准则下的马尔可夫型决策理论
1.马尔可夫链的平稳分布
2.平稳分布与马尔可夫型决策的长期准则
3.平稳准则的应用案例
学习总结报告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2)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
颐和园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颐和园的美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教案
一、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的正蓬勃发展。五卅运动和省港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_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这年深秋,_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
《沁园春》:词牌名。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沁园春·长沙
_
一、知识教育目标
1.了解《沁园春 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
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是暗含的对比。
3.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本词用语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如“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漫”字、“争”字、“击”字、“翔”字等都极为准确精当。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复诵读。
2.补充古诗文中学生能懂的例子作佐证。
3.精讲必要的历史知识。
1.课外提前准备:注音,细读注解,反复读,完成预习作业。
2.课堂随教师诵读——美读——成诵。
3.观看多媒体。
4.自由讨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课内美读成诵。
2.通过抓住主要意象来把握内容大意。
二、诵读 背诵
1.抽查学生朗读,教师点评。
2.教师范读或放录音。
3.全班诵读,背诵。
三、简要交代写作背景
1.指导阅读词前说明文字。
2.对下阙有关内容的解说。
这首词写于1925年深秋,大约是_同志离开湖南前往当时革命活动的中心广州时。_同志从1911年至1925年,曾数度在长沙学习、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这期间,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如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_成立等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变革。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高峰。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在这一时期,_同志在长沙组织了湖南学生联合会、新民学会,开办了平民夜校、文化书社和湖南自修大学,反对袁世凯称帝,领导了驱逐张敬尧等军阀的活动。特别是创办《湘江评论》,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1921年中国_的成立在湖南地区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准备。
四、带着练习二,就“意象”问题作必要的点拨
“意象”是意中之象,即融人了词人情思的形象。本词的上片描写了一幅湘江秋景图,通过寒秋、霜天、万山、湘江、飞鹰,游鱼等意象,形象地表现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当时革命形势的深切感受。
小学体育微型课教案
【篇1:体育微型课教案[1]】
1入队。同学们好。同学们把衣服整理好,鞋带系系好。整理好了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地单手推实心球》。同学们先看一下这堂课的教学目标……看清楚了吗﹖
2好。我们先做一下热生运动。绕篮球场跑两圈。跑步过程中跟老师学喊口号。成两路中队跑步走121 121……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同学们跑步姿势真优美。口号喊的真宏亮。来跟老师把各个关键活动活动。第一节上肢运动,第二节扩胸运动。第三节振臂运动。第四节双人压肩。
3同学们做的真认真。我们一起来学习《 原地单手推实心球 》 1.学习握球姿势。﹙教师示范﹚
2.示范并讲解预备姿势。 左右开立同肩宽。使左脚尖与右脚跟在一条线上。右手握球靠颈部。身体前倾。转体,蹬地,挺夸,拨指〔 球出手〕
徒手练习一下.持球练习。请某某同学表演。再持球练习。4同学们都练的非常认真。下面跟老师一起到游戏场地去。今天的游戏叫做〔 传球比赛〕。方法就是每一组排头,把地上的球从排头传到排尾。那一组先传完哪一组就是冠军。好的。老师先分一下组.开始比赛。刚才比赛中同学们配合的非常默契。第二组获得冠军。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
5来,同学们围成四个圆。跟老师一起做开花与结果游戏来放松身心。6好的。今天这节课就到这里。课后请同学们把今天学的技术练一练。下课.请体育班委帮老师一起还一下器材
【篇2:体育微型课】
体育微型课
微型课,顾名思义,就是比正常课时间长度短、教学容量小的课。是完整课堂的浓缩版,微型课浓缩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近年来,我市在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认定、职称评定等涉及众多人员的集中考核工作中,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尽快而有效地对每一个人的教学能力做出较为公正的甄别与评估,通常采用上微型课的方式来评价一个教师的是否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它为(招聘、资格认定、职评)提供了较为快捷实用的可靠依据。但是,许多接受测试的人员,包括许多从教多年的教师,对微型课的特点并不了解,面对只有评委没有学生、时间简短的微型课堂,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课堂不会教学,答辩语无伦次,造成许多遗憾,也失去了许多良机。
一、微型课的特点:
①它对教学场地、教学对象、教学设施等要求不多。
②上课时间短,一般只有15-20分钟,其中15分钟上课,5分钟答辩。
③教学内容集中,一般为某一个知识点或一节课内容的某一个方面;
④教学形式简单,一般没有学生,只是面对评委授课。
⑤教学性质上,具有甄别评估功能。
⑥微型课采用:现场抽取课题,现场备课,现场授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把微型课当做说课:
说 课:是对这堂课的“想法、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等进行阐述。微型课:是完整课堂的浓缩版,微型课浓缩了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一般只
有一个知识点或者某一方面的内容,时间是15到20分钟。教学
过程没有学生参与,但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
微型课和说课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形式,如“说课”的重点在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流程??是在“纸上谈兵”,不是在上课,是在告诉大家准备怎么上,为什么这么上。而微型课是在上课,从导入到新授,从提问到点拨,从归纳到拓展都要按部就班一一落实,只是比实际上课少了学生而已。
2.不会取舍教学内容: 抓不住重点,甚至没有重点。微型课的课题,许多人,讲得面面俱到,在简短的时间内,好像方方面面的问题都讲到了,但
又是方方面面的内容都没有讲清楚。
三、注意的问题:
1、确定重点、难点、(强调)选择教法,学法。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根据课的特点、要求、教材内容以及个人的教学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2、微型课的课堂结构要完整,如热身活动、组织上课、基本学练、小组合做、创新展示、放松小结等要齐全。课堂教学的各环节衔接要自然、连贯、流畅,基本内容不能少,但某些内容可一带而过。如学生练习、回答问
题、个人展示等。(面试中环节不齐)
3、教师的示范动作要正确优美。讲解技术动作语言要准确、清楚、生动,通俗
易懂、精炼、逻辑性强,而且富有感染力。(教师示范、口令,金台配训)
4、教师教态自然,精神饱满,声音宏亮,肢体语言要丰富,如微笑,点头,竖
大拇指。(紧张、哭、声音小、严肃)
5、要突出对学生的指导,教师要研究学生,注意发现问题,进行个人、部分、整体的指导。要设想教材所对应的学生群体状况,哪部分学习有难度,哪些地方、哪些动作会出现错误。教师通过怎样的语言或者肢体示范进行纠错。(无指导的学生过程、环节)
6、微型课的关键在于要处理好“有”与“无”的矛盾。微型课的最高境界就是
“场上无学生,心中有学生”。教师在展示课堂教学的整个流程中的“学生活动”,教师该提问提问,该布置布置,该指导指导,该点拨点拨,该评价评价。这些“过场”都要一一呈现。只是学生没有实际作,执教者只是假定学生已经完成、估计学生完成的程度和结果。这种估计是否恰当,由专家评委做出判断。所以,要做到估计“恰当”、点拨评价“到位”。7、服装。8、请示。
【篇3:体育微型课】
微型课
谢珍珍(谢宝)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各位评委,早上好,今天我上课的内容是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下面我开始上课。
全体集合(手势要做出来),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各排报数(老师不用做),同学们好(要鞠躬)。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在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之前我们先来练习一下原地四面转法,要求精神饱满,动作到位、协调(语调提高、严肃),全体立正,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向后转。同学们表现的都非常棒,相信接下来的学习我们会合作的非常愉快。下面跟着老师来进行热身跑,四列横队,第一列先走,二、三、四列依次跟上成一路纵队沿篮球场慢跑2圈,跑步走121(老师要做出跑步走的姿势,121原地跑,就喊一次),跑到老师这个位置时,每人拿一个球,来,给(老师要做出拿球、给球的姿势),立定1234(动作要做,但是1234不要喊出来),请同学们调节下相互之间的距离,下面跟着老师做5节球操,每节4个8拍,第一节球绕颈部练习,第二节球绕身体练习,第三节胯下8字绕球,第四节抛接球练习,第五节用球写字(五节操只要喊一个8拍,最后一节写字就不用喊,直接说下面用球来写个字,先写个“大”字,在写下自己的名字)。同学们都做的很好。
下面我们来学习排球正面双手垫球,首先看老师示范下,两脚自然开立,看清来球,迅速的将球击出,在做时要注意三点,一插二夹三抬臂(说时要做下动作,幅度越大越好),同学先跟老师做下,先
把手中的球放在自己的脚边,一、二、三、再做一遍。接下来相邻的二个人一组,一人持球,另一个人击球,体会击球的位置和上下身的协调用力,做三个之后交换,好,开始。停。现在呢,自己抛球自己垫球看谁垫的多,先来看老师示范下(示范时动作幅度可大点),开始,停。接下来一人抛球一人垫球,首先看老师和一位同学示范下,有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配合下,好,就你,来将球抛过来(这时老师左右接球,左右幅度要大),好,注意了,在抛球时一定要记住,抛球一定要抛到对面同学的正前方,不要抛歪了,好,还是和刚才一样两人一组开始练习,停。经过了刚才的练习相信同学们对排球正面双手垫球的动作要领有了初步的了解,那同学们想不想挑战高难度的动作呢,想啊(同学们说的要从你老师的嘴里说出来),看来同学的学习兴趣非常高,下面是对垫练习,刚才那位同学上来和老师来垫下,让老师来检查一下你的学习成果,来(假装对垫的动作,你可以左一个垫回去,也可以右一个垫回去),恩,这个同学表现的非常好,和老师对垫了4个,现在同学2人一组来练习下,看哪个组垫的最多,开始,停。好,大家说说看你们都垫了多少,2个,3个,4个,噢,看来这一组是今天变现最好的,那我们请他们上来示范下,其余的同学来做下小评委,看下他们的动作和你们的有什么不同之处,来,开始。(停顿一下)同学们他们垫的怎么样,好,好在哪里,有谁可以说下,好,你说,恩,这位同学观察的非常仔细,他们2个人的手臂在垫球时都伸的非常直,夹的也很紧,但是没有抬臂的动作,下面呢我们根据这位同学的建议再来练习几次,开始,停。排球正面双手垫
球我们就学到这里。
下面我们来玩个游戏,夹球跳接力。同学们根据自己排球上的编号排到场地上相应的位置,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恩,同学们表现的都很棒,下面先看老师示范下游戏的方法,将手中的排球夹在_,往前跳,绕过前面的标志杆回来与下位同学击掌,依次进行,看哪个小组最先完成,我们先来练习下,准备好了,预备,开始。(停顿下)刚才在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发现一个问题,就是在开始时,第一组的第一位同学跳到一半时球掉了,同学们球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啊?恩,很好,球从哪里掉的就要捡起球从掉的那个地方重新开始,听明白没有,不要违反游戏规则噢。同学们想不想比赛,好,那我们来比赛了,准备好,预备,开始(这里也可以用英文,ready go),来,给自己的小组加加油,加油加油(这里你可以拍掌,边拍掌边喊加油),好,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来给没有完成的小组加加油,加油加油。落后的小组不要气馁,我们再来一次好不好,准备好了,预备,开始(这一次就不用喊加油加油,一笔带过)。由于时间的关系游戏我们就先玩到这里。
下面跟着老师来做放松练习,同学们打太极会不会,不会没关系,老师来教你,准备好,深呼吸,吸气,呼气,画圆,左一半,右一半,收式,再来一次(在这个过程中口气要很慢很缓)。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排球正面双手垫球,希望同学们课后多加练习,下面请6个组的组长留下来协助老师将器材回收,其余同学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依次回教室,全体立正(马上口气严肃,自己也要做好立正的姿
势)同学们再见。上课完毕,谢谢!
注意;
1、微型课说难听点就是怎么不要脸怎么上,自己陶醉在自
己的世界里,做到无我的境界是最好的。
2、上课时注意自己的脸部表情,最开始时可以对着镜子上,你可以把它分为三部,一步一步的练,最后在连在一起。3、小学的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有球时,在开始部分可
以用球操,另一个是无球时,无球时可以用运动模仿操,这个是比较受欢迎的,也是比较有创新的。
4、初中的也一样,但无球时用运动模仿操就有点幼稚,可
以考虑用韵律操
5、在说动作要领时要做到简洁、明了,不要说的太细,说的越细就错的越多。6、7、8、最重要的是,学生所说的话要通过你的嘴巴说出来。 在整个过程中不要一个口吻,要抑扬顿挫。其实每个题目都一样的,只要自己清楚教学步骤就可以
了,所有的东西就可以套用上面的就可以了,就是过程
部分改下就可以了,开始和结果可以不用换的。
9、最最重要的是一节课中一定要有2个教材,第二个教材
基本上是以游戏为主,而且最好把第一个教材中的器材
运用到第二教材中去,第二教材要结合第一教材,如果
第一教材是以上肢,那游戏最好是以下肢为主的,这样
一节课中既有上肢又有下肢,既学会技术动作,又使全身各项素质都能得到全面发展。
《轴对称图形》微型课教案
史艳红
一、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说对了 是奖杯。这节课我们学的知识就和这个奖杯有关。
二、新知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个奖杯的左边和右边形状怎么样?是的左右两边形状一样。再看看这是什么?(出示飞机模型)男同学都很喜欢这个飞机模型。大家再仔细看看这个飞机模型的上边和下边的形状是怎样的?请同学们看屏幕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建筑物,它的左右两边会怎样呢?
2、通过观察奖杯、飞机模型和**城楼我们发现这些物体或建筑的上、下或左右形状都一样,这种现象就叫做对称。板书:对称
3、谁能举个例子说一说 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
4、现在我想把这些物体都画下来,并剪下来 得到了这样的三个图形。如果把这个奖杯对折一下,猜一猜会是什么样子?(同学们出现了不同的猜测结果,怎么样能证明哪种猜测是正确的呢?)这位同学的方法很好,我们就用他说的方法来动手折一折。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你的发现(汇报的时候要讲清楚你对折的是哪个图形,你发现了什么)通过对折我们发现这些图形左、右或者上、下都重叠在一起,也就是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线就叫做对称轴。
三、巩固练习
四、动手做轴对称图形
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轴对称图形 方法剪、印、画、围、拼……
时间:5分钟
五、轴对称图形欣赏
六、总结
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小学数学三年级微型课教案
[导读]
学校教育中,每个学科在向学生传授特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还要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文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最新的课程标准和考纲为依据,以方法为主线,以思维为重点,以能力为核心,将基础知识、考试内容和能力提高融为一体。
教学内容:吨的认识(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超市情景图,例6情景图。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3)汇报;
(4)小结: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1吨=1000千克
4.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1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3 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课时)......................................................................错误!未定义书签。柱体、锥体、台体的表面积与体积.....................................................................错误!未定义书签。§ 球的体积和表面积...........................................................................................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 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平面.....................................................................................................................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中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空间中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错误!未定义书签。§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错误!未定义书签。§—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错误!未定义书签。§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错误!未定义书签。§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错误!未定义书签。§
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
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本章小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两直线的交点坐标................................................................................................错误!未定义书签。直线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点间距离...........................................................错误!未定义书签。3.3.3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圆与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圆的标准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圆的一般方程........................................................................................................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直线与圆的方程的应用.....................................................................................错误!未定义书签。
水煮木鱼石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物操作,增强学生的直观感知。(2)能根据几何结构特征对空间物体进行分类。
(3)会用语言概述棱柱、棱锥、圆柱、圆锥、棱台、圆台、球的结构特征。(4)会表示有关于几何体以及柱、锥、台的分类。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空间物体,从实物中概括出柱、锥、台、球的几何结构特征。(2)让学生观察、讨论、归纳、概括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感受空间几何体存在于现实生活周围,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感受大量空间实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难点: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的概括。
三、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概括。(2)实物模型、投影仪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提出问题:在我们生活周围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相互交流。教师对学生的活动及时给予评价。
2.所举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这些几何体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锥、台、球结构特征的空间物体),你能通过观察。根据某种标准对这些空间物体进行分类吗?这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导学生观察物体、思考、交流、讨论,对物体进行分类,分辩棱柱、圆柱、棱锥。
2.观察棱柱的几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图片,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3.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每小组选出一名同学发表本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结构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每相邻两上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师与学生结合图形共同得出棱柱相关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问题:各种这样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据不同对棱柱分类?
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
1 请你下载完整版 …
木鱼石整理
QQ:66610032 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6.以类似的方法,让学生思考、讨论、概括出棱锥、棱台的结构特征,并得出相关的概念,分类以及表示。
7.让学生观察圆柱,并实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圆柱,从而概括出圆标的概念以及相关的概念及圆柱的表示。
8.引导学生以类似的方法思考圆锥、圆台、球的结构特征,以及相关概念和表示,借助实物模型演示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概括。
9.教师指出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圆锥与棱锥统称为锥体。
10.现实世界中,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多由具有柱、锥、台、球等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组合而成。请列举身边具有已学过的几何结构特征的物体,并说出组成这些物体的几何结构特征?它们由哪些基本几何体组成的?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是不是棱柱(举反例说明,如图)2.棱柱的何两个平面都可以作为棱柱的底面吗? 3.课本P8,习题 A组第1题。
4.圆柱可以由矩形旋转得到,圆锥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圆台可以由什么图形旋转得到?如何旋转?
5.棱台与棱柱、棱锥有什么关系?圆台与圆柱、圆锥呢?
四、巩固深化
练习:课本P7 练习
1、2(1)(2)
课本P8习题 第2、3、4题
五、归纳整理
由学生整理学习了哪些内容
六、布置作业
课本P8 练习题 B组第1题 课外练习课本P8习题 B组第2题
……..…….…….完整版下载地址… …….…….…….水煮木鱼石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画三视图的基本技能(2)丰富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
主要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实践,动手作图,体会三视图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提高学生空间想象力(2)体会三视图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画出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 难点:识别三视图所表示的空间几何体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1.学法:观察、动手实践、讨论、类比 2.教学用具:实物模型、三角板
四、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景,揭开课题
“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这说明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物体视觉的效果可能不同,要比较真实反映出物体,我们可从多角度观看物体,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
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圆锥、球的三视图(正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你能画出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吗?
(二)实践动手作图
1.讲台上放球、长方体实物,要求学生画出它们的三视图,教师巡视,学生画完后可交流结果并讨论;……..…….…….完整版下载地址… …….…….…….水煮木鱼石
高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教材目录
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一教材目录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 集合 函数及其表示
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 基本初等函数(Ⅰ)2.1 指数函数 2.2 对数函数 2.3 幂函数
第三章 函数的应用 函数与方程
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二教材目录 第一章 空间几何体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 圆与方程 圆的方程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 空间直角坐标系
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三教材目录 第一章 算法初步 算法与程序框图 基本算法语句 算法与案例 第二章 统计 随机抽样
用样本估计总体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 概率
随机事件的概率 古典概型 几何概型
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四教材目录 第一章 三角函数 1.1 任意角和弧度制 1.2 任意的三角函数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换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
高中数学新课标必修五教材目录第一章 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 应用举例第二章 数列
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第三章 不等式
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 基本不等式:(ab)^2=第13篇:人教版高中数学公式 2
一、高中数学诱导公式全集:常用的诱导公式有以下几组: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sin(2kπ+α)=sinα(k∈Z)cos(2kπ+α)=cosα(k∈Z)tan(2kπ+α)=tanα(k∈Z)cot(2kπ+α)=cotα(k∈Z)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cot(-α)=-cotα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cot(π-α)=-cotα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cos(2π-α)=cosαtan(2π-α)=-tanαcot(2π-α)=-cotα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sin(π/2-α)=cosαcos(π/2-α)=sinαtan(π/2-α)=cotαcot(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sin(3π/2-α)=-cosαcos(3π/2-α)=-sinαtan(3π/2-α)=cotαcot(3π/2-α)=tanα(以上k∈Z)
注意:在做题时,将a看成锐角来做会比较好做。诱导公式记忆口诀※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对于π/2*k ±α(k∈Z)的三角函数值,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符号看象限)例如:
sin(2π-α)=sin(4²π/2-α),k=4为偶数,所以取sinα。当α是锐角时,2π-α∈(270°,360°),sin(2π-α)<0,符号为“-”。
所以sin(2π-α)=-sinα上述的记忆口诀是: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公式右边的符号为把α视为锐角时,角k²360°+α(k∈Z),-α、180°±α,360°-α
所在象限的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可记忆水平诱导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各种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的符号如何判断,也可以记住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余割);三两切;四余弦(正割)”.这十二字口诀的意思就是说:
第一象限内任何一个角的四种三角函数值都是“+”;第二象限内只有正弦是“+”,其余全部是“-”;第三象限内切函数是“+”,弦函数是“-”;第四象限内只有余弦是“+”,其余全部是“-”.上述记忆口诀,一全正,二正弦,三内切,四余弦#
还有一种按照函数类型分象限定正负:
函数类型 第一象限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 第四象限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倒数关系:tanα ²cotα=1sinα ²cscα=1cosα ²secα=1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cosα/sinα=cotα=cscα/secα平方关系:
sin^2(α)+cos^2(α)=11+tan^2(α)=sec^2(α)1+cot^2(α)=csc^2(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六角形记忆法
六角形记忆法:(参看图片或参考资料链接)
构造以_上弦、中切、下割;左正、右余、中间1_的正六边形为模型。
(1)倒数关系:对角线上两个函数互为倒数;
(2)商数关系:六边形任意一顶点上的函数值等于与它相邻的两个顶点上函数值的乘积。
(主要是两条虚线两端的三角函数值的乘积)。由此,可得商数关系式。
(3)平方关系:在带有阴影线的三角形中,上面两个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和等于下面顶点上的三角函数值的平方。
两角和差公式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tan(α-β)=(tanα-tanβ)/(1+tanα²tanβ)二倍角公式
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升幂缩角公式)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2cos^2(α)-1=1-2sin^2(α)
tan2α=2tanα/[1-tan^2(α)] 半角公式
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降幂扩角公式)sin^2(α/2)=(1-cosα)/2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另也有tan(α/2)=(1-cosα)/sinα=sinα/(1+cosα)万能公式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cosα=[1-tan^2(α/2)]/[1+tan^2(α/2)]tanα=2tan(α/2)/[1-tan^2(α/2)] 万能公式推导附推导:
sin2α=2sinαcosα=2sinαcosα/(cos^2(α)+sin^2(α))......*,(因为cos^2(α)+sin^2(α)=1)
再把*分式上下同除cos^2(α),可得sin2α=2tanα/(1+tan^2(α))
然后用α/2代替α即可。
同理可推导余弦的万能公式。正切的万能公式可通过正弦比余弦得到。三倍角公式
三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
三倍角公式推导附推导:
tan3α=sin3α/cos3α
=(sin2αcosα+cos2αsinα)/(cos2αcosα-sin2αsinα)=(2sinαcos^2(α)+cos^2(α)sinα-sin^3(α))/(cos^3(α)cosα ²cosβ=[cos(α+β)+cos(α-β)]sinα ²sinβ=-[cos(α+β)-cos(α-β)] 和差化积公式推导附推导:首先,我们知道
-cosαsin^2(α)-2sin^2(α)cosα)上下同除以cos^3(α),得:
tan3α=(3tanα-tan^3(α))/(1-3tan^2(α))sin3α=sin(2α+α)=sin2αcosα+cos2αsinα=2sinαcos^2(α)+(1-2sin^2(α))sinα=2sinα-2sin^3(α)+sinα-2sin^3(α)=3sinα-4sin^3(α)
cos3α=cos(2α+α)=cos2αcosα-sin2αsinα=(2cos^2(α)-1)cosα-2cosαsin^2(α)=2cos^3(α)-cosα+(2cosα-2cos^3(α))=4cos^3(α)-3cosα即
sin3α=3sinα-4sin^3(α)cos3α=4cos^3(α)-3cosα 三倍角公式联想记忆★记忆方法:谐音、联想
正弦三倍角:3元 减 4元3角(欠债了(被减成负数),所以要“挣钱”(音似“正弦”))
余弦三倍角:4元3角 减 3元(减完之后还有“余”)☆☆注意函数名,即正弦的三倍角都用正弦表示,余弦的三倍角都用余弦表示。★另外的记忆方法:
正弦三倍角: 山无司令(谐音为 三无四立)三指的是_3倍_sinα, 无指的是减号, 四指的是_4倍_, 立指的是sinα立方余弦三倍角: 司令无山 与上同理 和差化积公式
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
sinα+sinβ=2sin[(α+β)/2]²cos[(α-β)/2]sinα-sinβ=2cos[(α+β)/2]²sin[(α-β)/2]cosα+cosβ=2cos[(α+β)/2]²cos[(α-β)/2]cosα-cosβ=-2sin[(α+β)/2]²sin[(α-β)/2] 积化和差公式
三角函数的积化和差公式
sinα ²cosβ=[sin(α+β)+sin(α-β)]cosα ²sinβ=[sin(α+β)-sin(α-β)]
sin(a+b)=sina*cosb+cosa*sinb,sin(a-b)=sina*cosb-cosa*sinb我们把两式相加就得到sin(a+b)+sin(a-b)=2sina*cosb所以,sina*cosb=(sin(a+b)+sin(a-b))/2
同理,若把两式相减,就得到cosa*sinb=(sin(a+b)-sin(a-b))/2同样的,我们还知道
cos(a+b)=cosa*cosb-sina*sinb,cos(a-b)=cosa*cosb+sina*sinb所以,把两式相加,我们就可以得到cos(a+b)+cos(a-b)=2cosa*cosb
所以我们就得到,cosa*cosb=(cos(a+b)+cos(a-b))/2
同理,两式相减我们就得到sina*sinb=-(cos(a+b)-cos(a-b))/2这样,我们就得到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sina*cosb=(sin(a+b)+sin(a-b))/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cos(a-b))/2sina*sinb=-(cos(a+b)-cos(a-b))/2
好,有了积化和差的四个公式以后,我们只需一个变形,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我们把上述四个公式中的a+b设为x,a-b设为y,那么a=(x+y)/2,b=(x-y)/2
把a,b分别用x,y表示就可以得到和差化积的四个公式:sinx+siny=2sin((x+y)/2)*cos((x-y)/2)sinx-siny=2cos((x+y)/2)*sin((x-y)/2)cosx+cosy=2cos((x+y)/2)*cos((x-y)/2)cosx-cosy=-2sin((x+y)/2)*sin((x-y)/2)
20_版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原创说课教案
中国美术鉴赏(9课时)第一课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一、教材分析:《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一课。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1)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美术的范围、性质,美术各门类的特点和中外美术发展的大体脉络。
(2)帮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具体作品的典型分析,以点带面,触类旁通,尽量做到每课教学能使学生了解相关的美术观点、美术规律。重在理解、贯通,养成独立分析能力,而不在于记住个别结论。
(3)学生利用当地文化资源、美术现象,结合从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包括作著录、绘示意图、做统计、调查报告等),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
第一课主要是让学生概略地了解美术是什么,包括哪些主要的门类,懂得进行美术鉴赏应具备哪些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爱好,受到审美教育。
二、学生分析:大部分同学初中根本没上过美术课,对美术课早已麻木,失去兴趣。不了解其对健康心理的塑造和个人素质的完善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一幅经典绘画直观的形象和蕴涵的丰富哲理会影响人的一生。
三、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美 术范畴,建立“大美术” 观念。
能力目标: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培养学习兴趣,掌握鉴赏方法
五、教学难点:应用该方法进行练习。
六、教学方法:激趣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
七、教学过程:(课件展示)
1、导入
生活中,美术无处不在,影响中方方面面。请欣赏广告片《K-BOXING》和《夜宴》预告片 提问:片中出现了几幅艺术品,有什么作用?
2、新授
美术的范畴
各种类型课件出示一作品,请学生辨析。
3、了解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 小组讨论:
学生简单表述,结合图例 美术鉴赏的方法
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板书)
4、学生自学过程,进行简单练习。
选择一插图作品进行鉴赏,强调个性。(教学难点,对学生任何浅显观点教师都应以鼓励为主)小结
美术鉴赏的过程是能提高个人审美能力,在鉴赏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质,为了更好鉴赏必须掌握美术史、美术理论的基本知识,它的方法一般为对不同作品进行比较研究。
5、布置作业 书后练习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仪征市精诚高中 龚洪正
一、教材分析:《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二课。教材前面一课是《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前课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在本节课可以加以应用。作为普通高中阶段美术科目的学习模块之一,美术鉴赏课程要重在帮助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中外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其艺术鉴赏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本课所涉及的玉器、彩陶、瓷器、青铜器属于工艺美术课程,在中国古代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成就,是中华先民对人类文化作出的重要贡献。
二、学生分析:对于本节课内容,学生有所知晓,但缺少全面系统的认知和审美。
三、知识目标:通过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能力目标:体会从造型和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情感目标: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培养爱国热情。
四、教学重点:古代石器、玉器、陶瓷、青铜器的艺术成就
五、教学难点:理解“君子比德于玉”,对夏商周时代社会历史环境陌生及古代青铜器名称生僻字较多,用途不明确。
六、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教学法、讲解法、讨论法、实践法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件展示)
1、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
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
选择一玉器进行鉴赏练习
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