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3-03 11:29:3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股票行业现状分析报告主要分析要点有:
1)股票行业生命周期。通过对股票行业的市场增长率、需求增长率、产品品种、竞争者数量、进入壁垒及退出壁垒、技术变革、用户购买行为等研判行业所处的发展阶段;
2)股票行业市场供需平衡。通过对股票行业的供给状况、需求状况以及进出口状况研判行业的供需平衡状况,以期掌握行业市场饱和程度;
3)股票行业竞争格局。通过对股票行业的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替代品的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的分析,掌握决定行业利润水平的五种力量;
4)股票行业经济运行。主要为数据分析,包括股票行业的竞争企业个数、从业人数、工业总产值、销售产值、出口值、产成品、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负债、行业成长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
5)股票行业市场竞争主体企业。包括企业的产品、业务状况(BCG)、财务状况、竞争策略、市场份额、竞争力(swot分析)分析等。
6)投融资及并购分析。包括投融资项目分析、并购分析、投资区域、投资回报、投资结构等。
7)股票行业市场营销。包括营销理念、营销模式、营销策略、渠道结构、产品策略等。
股票行业现状分析报告是通过对股票行业目前的发展特点、所处的发展阶段、供需平衡、竞争格局、经济运行、主要竞争企业、投融资状况等进行分析,旨在掌握股票行业目前所处态势,并为研判股票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提供信息支持。
一、我国保险业背景分析
商业保险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成为现代经济社会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成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政府提高管理效能的重要市场化机制。特别是在发达国家,保险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为人们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险服务。
(一)行业规模迅速扩大,保险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之初,全国保费收入只有亿元,20_年达到万亿元,保险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到20_年底,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万亿元,是20_年的8倍多,资本金超过4000亿元,是20_年的12倍。保费收入的国际排名上升到世界第6位,比20_年上升10位。
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保险市场由中国人保公司独家经营。_以来,相继成立和引进了一批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数量从20_年的42家增加到目前的146家,已开展营业131家。其中:保险集团和控股公司8家,非寿险公司53家,寿险公司61家,再保险公司9家。另有保险资产管理公司9家。从保险公司资本国别属性看,中资保险公司77家,外资保险公司54家。此外,还相继成立了经营健康险、农业险、汽车险和责任险等专业保险机构。我国保险市场已经形成了多种组织形式、多种所有制并存,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
(二)保险改革深入推进,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_以来,多家保险公司成功进行了改制上市。20_年,中国人保、中国人寿相继实现海外上市。其中,中国人寿创造了当年国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额的纪录。20_年,中国平安成为我国第一家以集团形式境外上市的金融企业。目前,共有中国人保、中国人寿、平安集团、中国太平、太平洋保险集团5家保险公司在境内外上市。通过改制上市,保险公司资本实力大大增强,经营理念明显转变,为长远健康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在传统的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业务基础上,保险业积极创新,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在服务新农村建设方面,我们开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民工养老保险、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农房保险等一系列保险服务;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我们开展了学生在学校的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煤炭开采等高危行业责任保险;在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我们开展了企业年金、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
(三)保险资金运用向多领域扩展
过去保险业发展主要依靠承保业务,资金运用渠道比较狭窄,主要是存银行、买国债、买基金。近年来,我们在切实防范风险的前提下,稳健拓展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目前,保险资金投资涉及银行存款、国债、金融债、企业债、股票、基金、公司股权以及境外投资等多个领域。为了防范保险投资的风险,提高保险投资水平,我们还成立了一批专业化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了保险投资的集中化和规范化运作
二、中国平安概述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平安”,“公司”,“集团”)于1988年诞生于深圳蛇口,是中国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至今已发展成为融保险、银行、投资等金融业务为一体的整合、紧密、多元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公司为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及上海证券交易所两地上市公司,股票代码分别为2318和601318。世界500强企业。
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增强资本实力和盈利能力,根据《_公司法》、《_证券法》、《公司章程》和中国证监会颁发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拟非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不超过60,万元,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用于“产业加速服务云平台项目”和“创业黑马信息化平台项目”。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发行人可根据市场情况利用自筹资金对募集资金项目进行先期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后予以置换。
一、本次发行证券及其品种选择的必要性
公司本次发行证券选择的品种为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发行股票。发行股票的种为境内上市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元。
(一)本次非公开发行的背景
根据国家颁布的《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关于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国家制定推出的相关引导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引导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协调产业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关政策,明确以科技创新驱动技术经济发展趋势中企业发展方向和成长空间,为企业级成长加速服务开启广阔前景。作为创业服务领域首家A股上市公司,公司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指引与号召,把握政策趋势,顺势前行抓住新的发展机遇,聚焦科创服务,匹配优质导师资源,将成熟的产业加速体系带到更多的产业城市,服务更多初创及中小企业加速成长。
(二)本次非公开发行的目的
通过此次非公开发行,通过构建并运营线上平台,提供标准化产品,从而扩大服务规模,拓展覆盖跨区域的中小企业客群,增加中小企业服务粘性,提升公司市场份额,增强持续竞争能力。
(三)以股权融资方式进行本次融资的必要性
1、银行贷款的局限性
公司属于轻资产行业,无厂房设备、土地使用权等重资产作为抵押品,融额度受限,即使通过信用借款等方式也存在融资额度低,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另外,即使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来获得项目开展和实施过程中所需资金,本次募投项目完全借助银行贷款也将导致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过高,损害公司稳健的财务结构,增加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
2、股权融资能够提高抗风险能力并满足公司持续发展中的长期资金需求
本次募投项目资金使用循环周期较长,需由长期资金来源与之匹配,以避免资金期限错配风险。对于公司来说,股权融资具有可规划性和可协调性,适合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并能使公司保持稳定资本结构。股权融资与投资项目的用款进度及资金流入更匹配,可避免因时间不匹配造成的偿付压力。
二、本次发行对象的选择范围、数量和标准的适当性
本次发行对象为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其它境内法人投资者和自然人等特定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多个投资账户认购股份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发行对象的,只能以自有资认购。最终发行对象将在本次发行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文件后,根据发行对象申购报价的情况,由发行人董事会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对象数量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目前,发行人尚未确定发行对象,因而无法确定发行对象与发行人的关系。发行对象与发行人之间的关系将在发行结束后公告的发行情况报告书中予以披露。
三、发行股份的价格及定价原则等方案概要
(一)发行股份的种类和面值
本次发行的股份为境内上市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每股面值为人民币元。
(二)发行方式
本次发行全部采取向特定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的方式。
(三)发行对象
本次发行对象为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财务公司、保险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其它境内法人投资者和自然人等特定投资者。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以多个投资账户认购股份的,视为一个发行对象;信托投资公司作为发行对象的,只能以自有资金认购。最终发行对象将在本次发行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文件后,根据发行对象申购报价的情况,由发行人董事会与保荐机构(主承销商)协商确定。发行对象数量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
(四)
五一假期快过完了,希望大家的五一假期都过得比较愉快。
在这个假期内,针对近期的一些行业信息做了一些整理。
从指数突破3129之后,我在考虑的主要问题,就不是行情再去做什么,而是下一轮去做什么的问题。
经过年初以来的疯狂炒作,绩优股,垃圾股,很多都上了天,那么这个时候,再去关注什么?什么值得去关注,可能就是大家要去考虑的问题了。
那么假期资料整理最多的,就是钢铁,所以今天打算把钢铁板块基本面分析和行业信息,去做一个解读。
钢铁的基本面,我想大家应该都清楚,我们从把一带一路定位基本国策之后,大量的基建给周期性品种,尤其钢铁这种在大量的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金属产品的需求量,带来的刺激,是带着强刺激的。
而之所以钢铁在过去的房地产长牛中,始终表现不佳,在于行业产能的利用率,以及高端产能占比过于薄弱,以及行业内纷乱的产业链条锁导致的。
尽管时至今日,国有钢铁企业仍然在钢铁整体产业链中,中高端钢铁品种仍然面临严重的技术短缺,产能升级力度不够,中国钢铁产出,仍然以低端的钢铁产品例如粗钢等技术门槛要求较低的钢铁品种为主,但经过钢铁产业的持续去产能,违规以及大量的民营钢企退出市场序列,现存的上市钢企能力提升,效果也十分显著,因而围绕钢企盈利能力提升,以及基本面处于传统基建和新基建对于钢铁金属品种的基本面改善导致的市场需求提升,带来的质的变化。
尽管绝大多数钢铁企业目前仍然不能改变的是产业结构受限于产能和技术更新断代,偏向于中低端,产业链条中话语权和定价权相对薄弱,溢价较低等问题,但最起码的是,在低端市场上因为竞争产能的推出,财务状况得到改善。
所以,在20_年钢铁行业因为去产能走出一波周期牛之后,20_年的行业业绩,仍然是十足的抢眼,就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而言,能在A股上市公司行业中,稳占前五。
但在从2440到3288的大反弹行情中,我们可以看到,其实钢铁行业整体表现,其实是非常弱势的。
从指数2440到3288,指数上涨幅度超过31%,振幅超过33%。
钢铁的行业加权指数从967上涨至1384,涨幅约38%,仅仅略好于指数表现。
而节前,由于钢铁行业的一季度报表普遍发布,大量的钢铁上市公司一季度财务报表利润额降幅较大,钢铁行业上市公司股票价格都在快速下跌,截止4月30号A股收盘,钢铁行业加权指数报收1182点位置,从2440到1182位置,钢铁行业加权指数上涨不到20%。
远远落后于市场平均指数,也落后于指数表现。
那么钢铁行业到底值不值得去关注?又该怎么去看待长周期的问题?一季度报表为何急转直下?
可能就是今天文章中,要解答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了。
钢铁行业是否值得去关注?
那么这个问题,就需要从基本面考量。
首先看行政面的考量,造成钢铁行业在20_年走出周期性牛市的原因,就在于去产能。
就如同众所周知的那样,钢铁行业是重资产行业,因为不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中国钢铁企业或者说大多数行业都存在的普遍问题,就是产能大,但高端产能为空缺或者说低下,这点由产业结构和科技水准决定。
比如说,中国的粗钢年产量,超过世界粗钢产量的一半以上,这点足以说明钢厂的产能有多强大,但是在高端钢材,特种钢材的话语权上,就相对薄弱。
低端市场由于技术门槛低,准入低,也就造成了低端市场竞争激烈,溢价极低。
也就造成大量的钢铁企业都在打价格战,最终形成恶性循环,钢铁企业负债高,但创血创利能力低下。
这就是钢铁行业去产能的基本面,经过持续的钢铁去产能,落后产能退出市场序列,钢铁行业产能和话语权开始向国营钢铁企业集中,虽然没有能够让钢铁行业出现技术性飞跃,改变产业端的根本问题,但中短期来说,盈利能力的改善,让大多数存量钢铁企业,都恢复了创血能力,偿债能力得到显著提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而且就目前看,虽然钢铁行业进一步去产能的预期不高,但显然也不会放宽放松,所以让钢铁行业从20_到20_持续盈利能力增强的这一基本面,并没有发生改变。
所以从中长期来看,是需要看好这一行业的。
是钢铁的适用范围。
虽然钢铁从应用范畴去理解,可以分为房地产,基建(新基建),汽车,军工,家电等等。
但正应对中国钢铁企业大多数产能结构为中低端产品,所以钢铁的主要应用范围,对于中国大多数钢企来说,只要看房地产,基建,汽车几个品种我觉得就可以了。
基建部分,不论是一带一路的大基建,还是因为今年是5G元年的新基建,对于基础金属的需求提升量,是可以预期的。这个方向,也应该是未来钢铁行业最大的增长点。
而房地产部分,因为近年来房地产价格普遍过高,高层强调房住不炒,可以发现,房地产价格虽然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普遍出现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不明显,这是一个问题,但另一个方面,房地产新屋开工率的下降幅度,到是非常明显。
但从今年的数据来看,新屋开工率有回升的迹象。
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房屋新开工面积增长,提高个百分点。
加上基建投资增速,也比去年同期高出个百分点。
一季度的经济增速回暖是不增的事实,而基建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同比也在提升,也就能够说明一个问题,钢铁的需求,是提升的。
加上汽车领域的销售,在今年也出现了回暖,所以钢铁需求的几个大类品种,下游段的需求量,至少从目前看,在回暖。
所以行业和周期性的市场需求环境,是看好的。
是什么造就了钢铁行业在一季度报表中普遍出现业绩大幅度下滑的原因?
从数据端来看,一季度钢材出口1703万吨,增长,进口290万吨,下降。
钢材的出口反而是增加的。
既然国内固投率开始上涨,新屋开工率上升,加上基建投资上升,国内钢材需求量的提升,都不需要看数据,都知道是提升的,加上进口减少,正常来讲,国内钢厂的业绩即便不能同步增幅,也应该是持平的,而既然一季度绝大多数的钢铁企业都出现业绩下滑,就只能是产业链环节出了问题。
这一点,其实看大多数的A股钢铁板块上市公司一季度报表就可以看出来。
随便举个例子,比如说华凌钢铁,这个姚老板入驻的钢铁上市公司。
一季度净利润亿,同比下滑,但可以发现,一季度营收亿,同比增长。
去翻看其他的钢铁上市公司,也可以发现类似的状况,营收上升,但利润缩窄,或者利润缩窄的幅度,要大于利润缩窄的幅度。
为什么要去纠结这个问题?可能很多人会奇怪。
其实很简单,营收增长的行业,说明市场需求不是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而利润缩窄,反而对比起营收来,不是那么重要。
有市场,赚钱不过是分分钟的事情~
那么既然市场需求没有变化,反而增长,那么就去研究下,为毛利润缩窄了这个问题好了。
营收增长,说明下游没问题,那就去找上游的问题好了。
钢铁的上游,主要是铁矿石,钒等基础资源。
主要是提矿石,那么今年开年以来,先是淡水河谷矿难事件,导致淡水河谷被迫停产,主要铁矿石矿区的停产,造成提矿石价格快速上涨,再加上3月底,澳大利亚因为受到飓风维罗妮卡的影响,造成生产和运输上的停滞。
这就使得铁矿石价格,从今年年初的60美元每吨,快速上涨到超过90美元每吨,作为重点生产建筑钢材和粗钢等作为主要品种的中国钢铁,在主要原材料一季度价格快速上涨超过50%的基础上,没有出现大面积亏损,已经实属不易,所以出现业绩下滑,也是正常的。
尤其是,在上游端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超过50%以后,由于钢厂在整体产业链条较弱的话语权和定价权,成品钢材如热卷,板材,螺纹等商品价格,传导失灵,价格迟迟不能上涨,即便4月后,螺纹,板材,热卷等商品期货价格出现上涨,现货市场成交价也出现提升,但仍然远远落后于铁矿石上涨幅度。
这就不难以解释,为毛钢铁企业一季度滑铁卢了。
那么后续,怎么去理解。
我认为在明确今年经济能够小幅复苏,虽然不确定固投率是否会持续上涨,也就是新屋开工率的反弹,是否可以持续,但基础建设投资,会逐年扩大,那么有这样的保证,我认为钢铁企业的需求端,暂时不会是问题。
主要就去考虑上游大宗供给端的问题就好了。
既然明确钢厂的利润压缩,主要来自于生产原料成本的提升,而产品端价格传导失利,造成的利润端压缩,那就看能否在未来能把成本控制下来,就能够搞明白,未来钢企的利润,是否会出现恢复。
巴西和澳大利亚,作为全球主要的铁矿石出口产区,总计铁矿石出口,占据全球铁矿石出口总量的80%以上。
这两个重要的产区因为自然和灾害问题,出现产能出口的锐减,自然是会造成全球铁矿石期货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原因。
但淡水河谷矿难事件已经逐步平息,主要矿区都已经开始复产,虽然下调了今年的生产预期,缩减产能,但因此带来的铁矿石价格上涨驱动,要小于停产期间给市场带来的预期。
而因为气候问题导致生产和运输出现问题的另一个重要产区澳大利亚,也因为气候性问题的平复,恢复正常。
所以,铁矿石产能端的问题,虽然会因为限产,会导致铁矿石全年价格高于年初或者说灾害前的价格,但随着铁矿石重要产区的产能逐步恢复,进口铁矿石价格会比三月底和四月出现较为明显的回落是更大的概率性问题。
那么在确认市场端需求大概率会因为经济回暖和基建的持续投入加大不会出现明显缩减,以及二季度预期铁矿石价格大概率出现回落的预期,我认为,钢铁企业在二季度越往后,因为成本上升挤占钢铁企业利润的问题,会得到缓解。
换句话说,我认为钢铁企业,二季度财务状况,企业净利润同比,大概率出现行业性的整体上升。
即便铁矿石再出现如一季度这样的非人为可控的因素而出现计划外的上涨,我认为钢铁企业最终也会通过产业链条,向下游传到,也就是说,如果铁矿石价格回落不及预期,那么下游段例如热卷,螺纹,板材等商品价格会出现较上半年不一样的走势,出现上涨,那么这样的变化,就是成本转嫁的过程了,对于钢企来说,同样是利润账本回暖的走势。
那么在明确上述的基本面之后,再去看A股的钢铁行业基本面。
钢铁在一季度市场的疯狂走势中,明显是滞涨的,那么可能这个时候市场有限考虑的是,如何在有限的资金,有限的时间内,放大自身的资金收益。
所以上半年妖股频出,小市值的股票价格上天。
但在修改证券法的意见问询函出台后,市场对于弱业绩和负业绩的上市公司,会发生重大的态度变化,也就是重新估值。
从节前或者说市场突破3129后持续两到三周的震荡区间,也可以看到,资金对于高位垃圾股的资金出逃,是尤其明显的。
那么当这一轮市场中期调整结束后,上半年因为大市值,拉升成本大,基本面因为一季度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导致利润总额压缩等行业性问题,而被市场弃之敝履的钢铁行业上市公司,受到关注的可能性,概率就很高了。
那么这种情况下去看待下半年的钢铁逻辑,就很有意思了。
首先,钢铁尽管一季度因为生产原料的价格异常上涨,但绝大多数钢铁,一季度还是赚钱的,亏钱的仅有一个八一钢铁(600581)。
从这一点来说,就符合大势,没什么故事比业绩赚钱更有诱惑力,比如茅台(600519)之所以炒到一万两千多亿的市值,归根结底,就是因为赚钱而且持续赚钱。
那么钢铁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还能维持绝大多数的行业内公司一季度赚钱,这本身就是个刺激。
而随着上游端铁矿石原料市场逐步恢复正常,异常上涨的铁矿石价格,是存在回落的预期的,即便价格因为后续不确定事件没有如期回落,下游端价格的传到提升,同样意味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
其次,钢铁因为基本面和市值问题,本身平均价格,在一季度的疯牛中,就低于指数走势,低于平均涨幅,便宜,就是硬道理。
大多数的钢铁,估值3-5倍,5-7倍的是大多数,这在暴涨后的市场,是很难得的。
然后,不去考虑20_年一季度怎么样,不去考虑二季度如何,最起码20_年赚钱不是吗?
大多数的钢铁上市公司,分红和股息,还是不错的。
比如说马钢股份(600808),在20_钢铁上市公司里面的盈利排名是第四,净利润是亿元。
而公司也已经公告了,通过了分红预案,每10股送元,也就是每股送三毛一,别看少,但折合当前的股价一股的价格来算,快赶上一个涨停了~当然,还得扣税。
这只是个例子,钢铁企业的分红机制,在钢铁企业赚钱的年景里面,还是相当不错的。
那么这就又要说到A股的机制了,既然通过了分配预案,那什么时候落实呢?也就是什么时候分钱?
目前反正是还没分,分红落实的时间,不太确定,不过通常来说是4-7月。
也可能是中报后两个月内。
也就是说,只要已经确定通过要分红的公司,但还没分红的公司,都是值得期待的。
毕竟,在20_的年景里面,想找出钢铁这么赚钱的行业,也真的是不容易。
对于企业来说,20_年已经过完了,但对于股市投资者来说,20_年的真正红利,也就是股息的利好,都还没兑现呢!
再加上今年针对外资的准入放宽了,外资喜欢买什么?在A股的话语权份额,越来越大,想想20_,也就懂了!
钢铁的行业,其实什么都好,就是缺的资金面,没资金炒作。
因为归根结底,金融市场终归是金融游戏,再好的板块没资金炒也是枉然。
那么想想20_的外资引领的狂潮,带动了一批批的游资和机构,疯狂介入白马和周期,真的缺钱吗?
再比如当前炒出方大炭素(600516)的游资大牛们,哪个比曾经盯上格力万科的这些巨无霸的某老板腿还粗的?今年这位老板干了华凌钢铁~
so~今年下半段,我认为钢铁行业的前景,大有可为,最起码,能让我吃饱~
恩,眼下钢铁一季度的业绩滑坡,已经都出完一季度报了,该炸的雷也都炸的差不多了,等待市场调整完了,我认为是非常好的时机,去触碰。
其实针对钢铁这种行业,其实就一个逻辑就够了,只要去产能这一行政驱动不逆转,看好经济能够在眼下逐步企稳,相信一带一路能走的出去,就可以一直看好~
我的逻辑,可能是比较简单粗暴的,不管如何,实用就好。
那么以上就是我针对钢铁行业的全盘逻辑和看法,没有藏私,在五一假期这样的时间段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去整理数据,并整理成文,也是针对一直以来关注我,帮助我,和我一起走过风雨的朋友们的最好回馈,谢谢大家的时间~
如果喜欢,别忘记点赞点好看哦,谢谢支持,祝大家节后投资顺利。
一、基本面分析
1、宏观经济分析
(1)、房地产投资企稳,促经济企稳:房地产市场已度过最艰难的一年,在20_年930住房金融政策及11月降息的影响下地产销售已稳步回暖,地产投资将在20_年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左右企稳,届时经济的下行压力将得到极大缓解并逐步消除。新增投资将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2)、债务风险的局部爆发与化解:20_年第二季度债务的到期规模与20_和20_年相比都不算高,在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防控及特殊时期政府的兜底下,债务风险将被控制在局部区域,并主要来自于房地产产业链相关行业的债务负担。另一方面,存量地方政府债务的甄别将会展开,在公益性和盈利性的分界线下,债券市场将会是冰火两重天,城投债将被赋予更市场化的信用资质。
(3)、改革是主线,提高生产力:改革将是中国经济增速企稳后回升的最大动力。金融改革仍然是桥头堡,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及现代银行和资本市场体系的建设将是核心,尤其是我们可以期待一个更广阔的资本市场图景。国企改革方案将出台,地方国企将先行先试,但央企改革将会比预期慎重;财税改革中分税制仍然是大思路,但对于政府财权和事权的分配以及相应的税制改革将会经历较长时间,财税改革目前还处于收权阶段;土地改革稳步推进,农地产权改革虽缓慢但农业周边相关行业的产业化将会加快推进以支持现存农地制度下农业的现代化进程;
(4)、保增长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双发力:在货币向实体经济传导途径不畅,股市泡沫和资本外流制约货币全面宽松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将随着赤字率的提高及可能出现的二财政而显著发力。在经济下行风险集中的一二季度,财政货币双发力,下半年经济企稳后财政的力度将减弱,货币将维持稳中偏松。但如果在一二季度刺激力度过大,反而将延缓市场出清,使经济底部后延。
(5)、美元加息,中国资本外流承压:中美经济周期分化将从基本面及利率政策两个层面引发中国资本外流,但规模有限,原因在于:一是中国经济产业结构相对丰富,与资源出口型新兴经济体存在显著差别;二是美国退出量化宽松时,部分存量资本已经外流;三是人民币迎国际化契机,央行将在资本管控的防护下保持货币相对强势,汇率不会发生大幅走贬。20_年盘活银行体系存量和相对宽松的货币条件有助于对冲资本外流压力。
2、行业分析
我国的稀土蕴藏量和产量在世界上都排第一,是举世公认的稀土资源大国。我国最大的稀土产地在内蒙古的白云鄂博和四川的凉山州。稀土具有丰富、优异的光、电、磁、超导、催化等性能,广泛应用于尖端科技领域,有“工业味精”“新材料之母”之称。但海外市场的刺激,致使国内稀土乱采滥挖。各种各样的非法小作坊的无序开发,造成了稀土资源的大量损耗。多年下来,中国的稀土可开采储量从10多年前的占世界80%多,下降到了如今的52%。多年来,由于我国科技界、企业界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弱,本来仅在原包头、上海、珠江三个国营稀土厂推广的稀土分离技术迅速扩散,我国的稀土生产能力也迅速达到12万吨至15万吨,超过全球10万吨左右的需求,供求失衡、互相压价导致稀土产品大幅下跌,目前低于1985年的价格水平,使我国稀土行业陷入困境。国土部下发了关于《20_年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开采总量控制指标的通知》,决定继续对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管理。同时,通知表示20_年6月30日前原则上暂停受理新的钨矿、锑矿和稀土矿勘查、开采登记申请。国土部下发关于稀土类矿种的调控通知,防止过度开采、盲目竞争,促进对这些优势矿产资源的有效保护,有利于整个稀土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保护我国的稀土资源,对我国将来在稀土定价话语权方面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0_年全球范围稀土需求达到90,000吨左右,20_年的需求预计将大幅上升至140,000吨左右。20_年的稀土需求将增长56%,原因在于混合动力车、风力发电机以及节能灯等环保型产品的需求回暖,而稀土在环保技术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低碳经济将引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以及小型轻量化车的爆发式增长,这同时带动了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长期需求。新能源汽车将是重要目标市场,估计到20_ 年HEV 汽车将占全球汽车产量的17%左右,钕铁硼的直接增量需求将达到39270吨。而轻量化汽车市场将是钕铁硼永磁体未来另一重要市场,平均每台汽车配备了40 颗以上的电机,我们以09年小型轻量化汽车50%的永磁电机替代来计算,对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将超过31800 吨。风电电机的发展成为稀土永磁行业重要支点。直驱永磁式风力发电机技术已经进入成熟期,目前欧美市场渗透率在25%以上,而中国只有10%,未来中国的风机电机中,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渗透率将会超过欧美发达国家,成为主流风力电机,这将直接拉动对中国的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需求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20%,到20_ 年对钕铁硼永磁材料的需求将达到9600 吨。变频家电行业成为拉动稀土永磁行业需求的另一个焦点。直流永磁同步电机在节能家电领域应用空间巨大。以变频空调来说,直流变频比交流变频节电15-30%,而我国的变频空调市场份额只有10%,日本市场的占有率却高达90%以上。如果我国的变频空调未来保持年均30%的增长速度,到20_ 年用于变频空调无刷直流电机的钕铁硼永磁材料将达到5825 吨。
但是我们仍然要做宏观预测和策略研究,因为它的魅力和问题是统一的:我们希望用自己的世界观和知识结构去理解这个世界,如果它可以解释过去和现在,那么即使未来并不按照一个特定的方式和路径变化展开,至少我们在面对未来时有了从容和信心,这些恰恰是在投资中至关重要的东西。临别20_,我们梳理了近期的宏观经济形势,形成了自己心目中20_年的股票市场投资策略框架。
核心结论:
①20_年的国内宏观经济困难是经济周期下行和金融周期下行双因素叠加的结果;
②目前看,20_年前者下行趋势暂未改变,后者下行趋势会有好转;前者导致优质资产更加稀缺,后者带来资金和信心的边际改善;资本市场会继续呈现“flight to quality”的配置偏好;
③股票方面,两类主题策略或有较好表现:一类是基于长期资金配置需求的高股息、低PEG、龙头股等主题;一类是基于短期资金博弈需求的业绩预增、5G、芯片、创投等主题。另外,战略性看好可转债、指数增强、量化对冲等主题策略。
一、20_年为什么这么难
1、因为周期啊
宏观经济就是“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长期增长不重要,因为我们永远生活在短期嘛,所以主要看波动——也就是周期。
我们能看到的波实际上是多个频率不同的波的叠加,同理,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经济周期也是很多个长短周期的叠加;理解这点不难,难点在于找出每个长短周期背后的决定因子。这个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繁荣和衰退。金庸的武侠之所以引人入胜,很多时候就在于拆解每段爱恨背后的人情练达、家国万象。看“幡动”的是乌合之众,看“心动”的是算命先生,我们这个层次要关注的是“风动”。
2、我们现在处于什么样的周期?
先看创新长周期。说到底,经济繁荣的原动力在于人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的努力,而这种改变需要以科技创新为前提。
我们认为,冷战后的信息技术革命驱动的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是这轮经济繁荣的动因。欧美日本利用先发优势提供资金技术、中韩印东南亚提供劳动力、中东澳新拉美俄罗斯提供资源,大家在这波创新红利中各得其所、和谐发展。进入21世纪,随着各经济体之间的资本技术差异逐渐缩小,发达国家的创新红利早就吃完了,靠借债继续吃的欧美首先堕入债务危机/次贷危机。
城门失火、祸及池鱼。出口的马车熄火,于是我们看到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在20_年曾高达65%,20_年下降到只有30%左右。为了维持经济增速,我们不得不增加投资、增加消费(包括房地产),前者导致政府和企业部门杠杆率上升、后者导致家庭部门杠杆率上升。所以说,我们处于创新长周期的低位;虽然“创新难以预期”,但我们看到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讯等可能改变世界的产业风起云涌,倾向于认为我们已经临近新的长周期的“起点”。
再看房地产与建筑业中长周期。1998年住房货币化改革以来,尽管其中有所波动,但是20_年之后,我们大致是处在这个行业增速的下行通道里。从数据上看,目前整个行业类似于20_年底的情形,在周期底部,但是短期内看不到回暖的迹象。
再看投资中短周期。因为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国企民企在投资周期上有一定的非同步性:国企投资实际上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宏观经济的逆周期管理,因此民企投资更能反映经济周期本身的波动。
投资加速带来的上一次繁荣是20_-20_年,当时是为了追逐“四万亿”衍生的投资机会;最近一次繁荣是20_年,因为叠加了供给侧改革带来的补库存的投资机会;但是因为投资收益率不佳,两次繁荣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短,20_年底开始,我们已经处于投资周期下行的通道,并且没有短期改善的迹象。
再看库存短周期。20_年开始的“三去一补一降”的供给侧改革实际上是库存周期的一个起点,20_年到20_年上半年的经济数据之所以好看,主要拜它所赐。但对于产能过剩的行业来讲,补库存的周期是很短的,其表现就是我们看到今年下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骤增。所以,短期上,我们处于库存周期向下的“拐点”。
上面的长、中、短周期可以看作是经济发展的内生周期。我们知道,一旦经济会偏离目标路径,政府有动机通过财政和货币政策来促使经济回到“正轨”,这就是外生周期。
对我国来讲,外生长周期是制度释放周期。依靠“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精神建立起的市场经济体系,我们这一代享受了40年改革开放的制度释放红利。如今大家对19大报告中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期望很高,这一点着实决定着我国未来几十年的国运。目前看,我们已经跨过了波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外生短周期是金融周期。我们认为,从广义上说,金融就是杠杆。以打压“影子银行”、实施“资管新规”等为标志的“去杠杆”相当于对金融行业和资产价格进行了精准打击。今年以来,市场对其负面预期已经在资产价格中充分反映,对这部分预期的边际改善是股市短期反弹的源动力。
综上所述,目前我们站在创新长周期的低位、投资中周期的下降通道、库存短周期由上向下的“拐点”,所以我们看到20_年大家都感觉很难;但同时,我们又站在制度红利周期的临界点,金融周期由下向上的“拐点”;所以,相对于20_年来讲,至少不应该对20_年过于悲观。
二、20_的资本市场会怎样走?
张五常说:“经济学的主旨是从局限条件的转变来解释行为(《结语:交易费用促成专利制度》)。”如果说周期理论帮我们认识到自己所处的位置,那么剩下的就看各个变量的边际变动了。简单起见,让我们就着现金流折现模型中的各因子变动情况来做一个沙盘推演。
首先,分子端的企业盈利情况,估计仍然会延续整体回落的趋势,并且因为20_年1-2季度的基数相对较高,恐怕20_年前半年的上市公司业绩表现会差强人意;业绩若有转机,很可能要等到20_年下半年。
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大的变数。长期实施凯恩斯主义政策的后果,必然是旧的产业尾大不掉、差的企业尸位素餐,资源错配导致整个社会的投入产出率下降。供给侧改革的方向没错,只是最好的抓手没有跟上:减税。传闻明年将有大规模的减税措施出台,果如此,则至少带来两个改善:短期内上市公司业绩迅速改善,长期内小政府少干预有利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功能的发挥。
其次,分母端的利率走势。如,一方面,M2增速已经创了20年来的新低;另一方面,利率债和信用债的收益率都在下降。说明虽然货币政策相对稳健,但市场上并不缺少流动性,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更多是因为避险情绪降低了投资者的风险偏好。
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央行多次表示要在明年结束紧缩的货币政策。果如此,则融资成本还将进一步降低,从而构成对风险资产的利好。
最后也是最难的,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对于不同的投资者来讲,不同的行情需要不同的催化剂。
其一,对于配置资金来讲,在A股估值跌入历史底部的区域时,配置和布局或许已经在逐步展开。但是我们还要考虑两个风险点:明年上半年业绩挤泡沫的过程,以及国际市场(美股)调整给港股和A股蓝筹股带来的压力。
其二,对博弈资金来讲,今年11月以来的各种政策实际上起到了释放催化剂的作用:变“去杠杆”为“稳杠杆”、解决民企融资难、拆雷股权质押、定向可转债支持并购重组、维护公司价值进行股份回购、股指期货交易限制进一步放宽、减少干预注重制度建设……“政策底”的意味溢于言表,恍惚间有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感觉,就等那种“一根大阳线,千军万马来相见”的赚钱效应了。
三、我们推荐的资产配置策略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20_年的策略建议是:
整体上,这是国内经济和公司业绩下降探底的一年,也是政策周期和金融周期预期改善的一年;股票市场的可操作性要强于20_年,可在风险控制的基础上等待和积极参与右侧交易机会。
上半年,经济周期下行和业绩下滑的趋势不变,但市场情绪有所修复,交易机会或许只存在于博弈层面,建议关注有业绩配合的新行业、新产品、新业态的操作机会;如业绩预增、5G、芯片、创投等主题策略。
下半年,随着经济和业绩双触底,可能会迎来长期资金的配置机会,建议关注低风险资产、防御性行业、保本型策略;如基于价值分析的高股息、低PEG、龙头股等策略。
最后,我们战略性看好可转债、指数增强、量化对冲等主题或策略。原因如下:
可转债是同时规避下跌风险和踏空风险的工具,在目前的行情下,实在是一个性价比很高的选择。
指数增强策略会有巨大发展空间:短期来看,市场分化的环境和投资者结构变化的现状表明,全市场选股的传统思路已经越来越不适合大多数策略的发展需要,以中证800+指数内选股优化的策略会有更好表现;中期来看,各个指数都有波动向上的内生需求,对于持股时间较长、风险偏好一般的投资者来讲,随着指数整体回归低位,指数增强策略的性价比明显超过其他策略;长期来看,A股市场有效性的提高也会促使多数机构资金转向指数增强策略的配置。
在风险释放过程中重点布局量化对冲产品:充分利用金融工具,规避市场风险,获取绝对收益。在市场不确定性较强的整体环境下,这类产品会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