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3-11 11:28:2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党的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反映了我们党的高瞻远瞩。作为环保部门,担负着环境治理、污染减排、环境监管、生态建设、饮用水源保护和环境执法等工作任务,就是要认真履行职责,树立新理念,抢抓新机遇,跟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增强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努力推动环保工作全面跃升。
一、树立在学习中提高、在实践中锻炼的理念,促进综合素质实现新的跃升。只有不断的学习,素质才会有不断的提高;只有不断的实践,工作才会有不断的发展。要把学习作为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任务和根本途径,以学习贯彻党的精神为主线,拓宽学习渠道和内容,积极学习政治理论、科学文化和业务知识,做到在学习提高中找不足、正衣冠,在对照检查中找原因、识差距,在整改提高中求进步、争先进,每天至少学习一小时以上。要切实抓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做到主题实践活动与推进机关建设、提高队伍素质、规范文明执法、完成年度任务四个相结合,达到狠抓落实、促进工作、推动发展的目的。
二、树立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理念,促进环境保障实现新的跃升。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这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的深刻揭示。__、_曾经强调,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环境保护取得的任何成效,都是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贡献。为此,要认真落实环评和“三同时”制度,对符合环保准入条件的项目,做到提前介入、高效办理。要积极为企业铺路搭桥,开展服务企业环保行活动,简化审批程序、压缩环评时限,主动与企业结对子,上门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咨询、治污技术指导,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持续的环境支撑。
三、树立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的理念,促进执法效益实现新的跃升。围绕“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热情服务”的要求,切实端正工作态度,提高环境执法能力和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给群众提供便利,努力做到在执法中实现服务,在服务中体现执法,全方位树立环境执法人员的整体形象。围绕增强执法水平和能力,抓好政策理论学习,提高环境执法业务技能,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效率。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挂牌上岗,文明执法,举止谈吐文明大方,做到接待热心、咨询耐心、工作细心、倾听诚心、宣传尽心,营造风正气顺的良好环境执法氛围。
四、树立既对上级负责、又对群众负责的理念,促进满意度实现新的跃升。环境问题是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一个热点和焦点问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既是各级政府的严格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热切期盼;既是环保部门的根本职责,也是实现“中国梦”的现实需要。因此,在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中,既要获得上级的满意度,又要受到群众的认可,绝不能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割裂开来。凡是上级要求和计划安排的工作,以及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必须按时落实、按时完成,防止照抄照转、生搬硬套,更不能误时误事。凡是环境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以及上级督办、交办和群众关注的环境问题,必须及时处理、及时答复,绝不能拖拖拉拉,防止问题出现反复,真正做到对上级和群众共同负责。
五、树立在尽责中落实、在落实中创优的理念,促进工作标准实现新的跃升。责任心是行政公职人员的一种基本要求,是个人素质的一种基本要求,是一种思维方式,也是一种处事方式。没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就没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和态度,就会失去工作方向,就不知道工作的重点和突破点在哪里。因此,要把履职尽责、踏实肯干作为一种境界、一种能力、一种自觉行动,不断强化落实和创先意识。要把工作标准放在首位,主动增强大局意识,把本科室和负责的的工作放在全局背景下去思考、去谋划,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凡属要办的事情要立即行动,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人人负责,促进工作效能全面提速。
六、树立从业廉为荣、诚信谋发展的理念,促进廉政建设实现新的跃升。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时刻保持清醒头脑,认真抓好思想教育、制度防范、执法监督、案件查处等重点工作。把思想教育作为首要环节来抓,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国家环保部“六项禁令”、“六不准”,大力倡导读书思廉、勤俭节约、风清气正、诚实守信、奋发有为的良好风气,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在增强宗旨意识、实干精神、纪律观念和廉政觉悟等方面要有新的提高。要大力加强政风行风建设,强化廉洁从政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意识,在执法过程中,要坚持环境为重、服务为先,谨慎行使手中的权力,让公平公正成为环保执法的行业风范。
引领新区新发展工作汇报
“把城市做大、把财产做强。”在此思绪的引领下,培养将来发展新的增进极,新区的概念呼之欲出。镇结合实践,积极融入新区建立,明白了本身在新区中的中心带举措用,提出了打造“酒业第一镇,江阳第二城”的计谋目的。
环绕这一目的,镇出力构建“一酒三化五心” 的“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建立系统。“一酒”:即打造酒业第一镇。“三化”:即以新型工业化为“发起机”引领城镇化程度提拔、以新型城镇化为“增进极”支撑工业优化晋级,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财产化,完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财产化“三化联动”。“五心”:即酒业集群中心、白酒文明轴心、商贸效劳中间、现代农业重心、村庄旅行腹心。
借力春风 托起新型工业化发展
镇距城区17公里,辖18个农业行政村,总生齿40320人,最美村庄公路——“泰兆路”穿境而过与泸合路、成自泸赤高速公路、酒谷大路交相辉映。随着酒业集中发展区入驻以来,敏捷发展,正逐渐构成一个幅射力强的酒业强镇、商贸大镇、旅行旺镇、新村富镇。
随着酒业园区建立的顺畅推进,越来越多的酒类企业入驻酒业集中发展区,但也有局部企业因为生产方法和运营理念分歧,不肯意入驻园区,或是规划小,不克不及知足入驻前提。然则响应企业又与园区内企业有着长期的协作、效劳关系,是酒业园区企业不成或缺的外围配套企业。针对这一问题,镇变被动为自动,勇敢地提出了培养“酒业集中发展区配套企业园区”的主意,并获得了市区县政府的'支撑。“培养如许一个配套园区不只为外围配套企业供应一个集中发展的情况,吸引更多的外埠企业入驻,还推进了新乡村连片发展,打造融酒业、现代农业、特征旅行为一体的酒谷新村建立。”镇党委书记李家秀说。
文明强镇 提拔新型城镇化程度
“受白酒和酒业园区的影响力,深化发掘酒文明,我们将出力打造一个集步行街、文明广场、文明景象多维酒文明视点的白酒文明轴心。”李家秀说。
针对白酒文明轴心建立,镇曾经开端着手于新城镇配套规划建立。在镇城镇规划中采用拼盘式分区,按10-14平方公里的城镇规划,合理划分7平方公里的酒业园区工业区、5平方公里的城镇商住区、1平方公里的商务效劳区。个中,城镇商住区以黄桥社区和社区为依托,环绕效劳酒业园区,重点推进市政及公共效劳设备建立。商务效劳区以桂妃园为中心,沿长江规划聚会务、会所、旅行、住宿、购物、餐饮、文娱为一体的高端商务旅行效劳中间,中间建成后,将成为效劳酒业集中发展区为主,辐射机械工业园区、泰黄物流园区、场镇的贸易场合。
建成后的白酒文明轴心步行街,将位于新城镇,以川南民居作风设计示人,将具体展现和销售全国名酒以及酒业配套产物,进一步吸引特产专卖、名酒特供、金融证券等商家入驻,完成白酒业文明和白酒市场的集聚效应,将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品牌的多维文明地标之一,是中国白酒文明体验和白酒旅行的主要旅行品牌。
酒文明广场,与酒业步行街相连,是一个融休闲、文娱于一体的多功用综合性白酒酒文明广场,在文明广场内设有一个生态湖(黄桥湖)、一个酒文明地标性修建、一个酒文明博物馆、一组酒文明群雕和微缩景象,具体展现中国白酒文明及川南民族风情,关于完美酒业大镇的城市功用,提拔城市形象,推进酒文明旅行具有主要意义。
酒文明景象大路以酒谷大路为依托,与酒业集中发展区相交融,传统酒文明与酒业园区景象相交融,构成集中国酒文明、酒业园区文明、酒类企业文明、白酒习俗等为一体的车行景象大路。
农业财产化 强假名村支撑效果
“名酒名园名村”建立为镇永兴村村民摊平了致富路。在永兴村,专业协作社与红高粱公司签署和谈,全村发展了余亩红高粱基地。专合社采纳保底收买、按股分红、劳工付薪的方式,处理了5万余人的就业问题,农大家均纯收入到达7100元。
在如许的利好前提下,镇重拳反击,打破行政、地区界线,将打造以永兴村为中心,以 村、 村、 村为重点,辐射周边村社的“酒谷新村”,完成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财产化“三化联动”, 推进现代农业经济强势发展。
依托酒业园区和城镇发展的强势带动,以特征农业定位农业发展的支撑效果,指导农户鼎力发展优势财产,活泼山地农业经济。建一批旅行果园、花圃,绿色蔬菜基地,果林、花草等生态旅行农业园,发展沿江农业特征财产,打造2万亩高粱基地、2万亩旅行桂圆林、2万亩蔬菜基地、2千亩旅行花草园。
还,以“中国酒谷·醉美”为主题品牌,突出 “生态园林、白酒、活动旅行”三大特征,推进沿江农业旅行旅行强势发展。以桂妃园为中心,打造白酒文明高档商务旅行区;以老窖为龙头,建5至10个“中国名酒特征酒庄”,完成“酒窖型”销售、“珍藏型”消费和“体验型”旅行;以永兴村为中心,打造“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农业旅行旅行区。此外,鼎力开展特征农产物加工,包装“桂圆”、“干桂圆”、“桂圆花蜜”、“菜花蜜”、“桂圆花茶”等特征农业旅行产物。
百舸争流,智者领航;千帆竞发,勇者抢先。新区这片奇特的膏壤上,磅礴着一种激烈的进步精神,开辟者探究的脚步,永一直止。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_“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要把创新发展摆在第一位,把协调发展作为制胜要诀。通过创新发展,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把创新作为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通过统筹协调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中国的五年规划是实现中国发展奇迹的重要手段,更是中国进行有效国家治理的重要工具。“十三五”规划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即到__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宏大目标,是__年由党的_报告首先提出的。当时人们还不清楚,中国到底能不能实现全面小康?如何实现?为此_进行过三次重大部署和总体设计,除了党的_外,还有__年党的_、__年党的,基于这一目标先后设计并实施了三个五年规划,而每一个五年规划都上了一个大台阶,既有承前启后的积累作用,又有向着这一核心目标前进的指引作用。
与“十一五”“十二五”时期相比,“十三五”时期站在更高的发展起点上,需要与时俱进地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新要求,还要务实地提出更高的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的最后五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收官阶段,因此中央将这一时期界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同时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围绕新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五大发展”新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不仅是同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更是具体指导制定“十三五”规划的思想灵魂和谋篇布局。
第一,“五大发展”源于世界最大规模的改革开放发展实践,高于并指导这一实践。这是实践与理论的互动,人民与党和国家的互动,“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通俗易懂,就如同精神_,一旦被人民掌握,就会成为他们创造、创新、创业的无穷无尽的力量源泉。
第二,“五大发展”既总结了以往五年规划之创新和精髓,集前人之大成(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又与时俱进,再突破、再创新,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总结了中国发展的最佳实践,是中国原创性的发展新理念。在当今世界上,中国是第一个领导人敢于向所有人民承诺并实施共享发展思想的国家,中国是第一个敢向全世界宣称将双向开放、合作共赢作为处理国家之间关系新理念的大国,中国是第一个积极倡导并有效实行绿色发展战略的发展中大国。
第三,“五大发展”的提出成为五年规划设计中的重大突破,成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大途径。“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没有理念就没有方向。”“五大发展”是“十三五”规划有血有肉的灵魂、思想、观念,有效统领并具体指导“十三五”规划及布局。对五年规划而言,“五大发展”将干巴巴的规划变成了活生生的规划。
第四,“五大发展”是全面科学发展观的组成部分,它们本身就形成了一个宏大的发展框架、严密的发展逻辑、务实的发展思路,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相互支撑,使得科学发展的内涵进一步具体化,更具指导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第五,中国的发展理念必将对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不仅是世界发展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也是创新发展新理念的国度,不仅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道路,也为__世纪__国家的发展道路提供了重要的知识和理念。“五大发展”既是中国版发展经济学的最新理论成果,更是当代世界发展经济学的最佳实践。
“五位一体”、“五化协同”和“五大理念”,是以同志为的_着眼永续发展,着力创新驱动,引领中华民族在伟大复兴征途上奋勇前行的又一次理论与实践的重大创新。“五位一体”是总布局,把生态文明贯穿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建设全过程。“五化协同”是总引领,用绿色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五大理念”是总战略,也是我们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挑战、新起点。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是中央对各级党委政府、各行各业的要求。下面,结合个人的思考讲几点认识。
一是树立绿色发展新理念,适应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是全方位、系统性的绿色革命,也是执政理念和方式的深刻变革。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投入问题、技术和管理问题,更是核心价值观问题、发展理念问题。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生态文明建设要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理念,空间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把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既是长远的战略谋划,也是重大的理论创新,更是现实的行动指南。坚持绿色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通往人与自然和谐境界的必由之路。只有从本质上深刻理解、在全局中准确把握,才能不断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不仅要体现在领导干部政绩观的转变上,落实在企业的绿色转型上,也要贯彻到每个公民的行为范式中。
二是确立绿色发展新格局,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径。绿色是生态文明的主色,也是创新、协调、开放、共享发展的底色。“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为此,必须加快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提出的6条原则贯彻到现代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之中,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必须加快推进生活方式绿色化,在全社会形成勤俭适度、文明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倡导消费者的生态社会贡献,强化每个社会成员保护生态环境的主体责任;必须弘扬生态文明主流价值观。生态文明、绿色发展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不懈追求,要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崇尚和自觉践行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三是建立绿色发展新机制,汇聚生态文明建设新动力。党的以来,_反复强调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顶层设计的《总体方案》,提出建立8项制度,强调党政同责、终身追责、双重追责,规范了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行为,让保护者受益、损害者受罚,全方位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总框架、总任务和具体措施。“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提出,要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从年初新环保法实施到“十三五”规划建议,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文明“制度堤坝”基本构成。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中央要求,敢于先行先试,从财税体制、金融体制、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积极探索,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政策制度、考核办法、奖惩制度,形成长效推进机制,在制度体制和政策导向上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原动力。
四是描绘绿色发展新蓝图,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目标。“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5年,也是深化改革、解决深层次矛盾,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期,同样是深入推进绿色化、全面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期。“十三五”规划建议以问题为导向,从基本国情出发,提出了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建设主体功能区、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屏障六大任务,全景式描绘了推进绿色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蓝图。“十三五”规划建议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新举措,全篇有20多处强调绿色发展,有30多处提到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目标、任务、制度等全面融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不仅是一部绿色化的五年规划,也是“多规合一”的范本。我国区域差异大,各地区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矛盾不同,但是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共同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在各级各类规划中体现和落实好“十三五”规划建议,条件允许的地方,应积极推进“多规合一”,用新的发展理念谋划发展蓝图,引领发展行动。
五是营造绿色发展新氛围,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生态文明建设涉及各行各业和方方面面,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汇集民力,不断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要多渠道、多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的社会和群众基础。为此,要努力把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理念内化为人的绿色素养和价值取向,外化为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内化为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外化为企业的绿色产业、绿色工艺、绿色产品;内化为党政部门的执政理念,外化为党政部门的绿色管理、绿色新政。总之,要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7月31日,高新区举行全区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回顾总结今年以来的工作,明确下步发展的思路和重点,号召全区上下统一思想,鼓足干劲,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过硬的工作作风决战下半年,确保圆满完成全年任务目标,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区工委书记刘洪波,管委副主任、工委委员毕秋军、李传强、刘有根、张百华,工委委员、办公室主任孙恒基,工委委员、党群工作部部长李建运出席会议,区直各部门,驻区各单位和马山街道办事处全体机关干部参加会议。
会议由毕秋军主持。 会上,区直各部门、公安分局和马山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人分别作表态发言,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明确下半年的工作重点。
刘洪波发表重要讲话,她说,今年以来,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具体表现在,一是经济运行质量效益快速提升,全区经济运行各项重要指标增幅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增幅均居全市第一位,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招强引优工作势头强劲,修改完善了高新区《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和《进区建设项目审核评估办法》,组织开展了赴台湾、美国等招商推介活动,利用西安高交会、上海世博会烟台日等有利时机进行了对外宣传推介,成功引进了东方智能科技园、商用飞机钛合金紧固件、拓普邦生物科技园、南大苏富特、东源风电总部研发中心等一批科技含量高、预期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三是重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项目开工月”和“集中解决问题月”活动,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总抓手,对总投资300多亿元的37个重点项目加大调度力度,加快推进开工建设,对今年确定的“四大工程”、“十大项目”建立专门的工作班子,集全区之力加快推进;四是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快速推进,目前,全区总规已编制完成,辛安河综合开发规划设计已完成,汛期后将全面开工建设,“六纵六横”道路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大力推进旧村改造,研究制定了全区旧村改造实施意见、拆迁补偿安置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加大社区整合力度,年内全区所有旧村改造项目将全部启动规划建设;五是各项社会事业协调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标准、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五保供养标准等全部调整到全市先进水平,制定出台了《烟台高新区被征地居民社会保障暂行办法》和《烟台高新区促进被征地居民就业暂行办法》,开展了“心系玉树”捐助和爱心捐助活动,全区募集捐款90多万元,强化校园安全管理,为每个中小学校都配备了保安人员,安装了监控设备,设立高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了辖区群众就医;六是社会稳定和安全生产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深入开展“夯实基层基础年”活动,强化村级事务规范化管理,稳定工作基础进一步夯实,扎实抓好重点部位监督检查,认真编制了各项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了应急救援演练,全区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护林防火等也都取得良好成效;七是各级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巩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大力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队伍建设和组织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深入开展“积极转方式、精心调结构”大讨论和“创先争优,争做新区先锋”活动,学习型、创新型、效率型、节约型、和谐型机关建设得到新加强,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大考核力度、在重点工作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意见,加强对部门和干部的考核监督,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
对下步工作,刘洪波指出,要抓住关键、重点突破,做好下面六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在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重点产业上狠下功夫。突出抓好招强引优,继续瞄准国内外500强、央企和高校院所集中用力,促进招强引优和科技交流合作;大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推进年”、“项目促进月”活动,全力推进开工建设;认真抓好扶优扶强,要搞好调查摸底,对入区企业进行动态管理,挑选博源科技、富润实业、盛利达工程技术等部分科技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重点企业和科技中小企业,从政策、资金、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年内,全区确保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0家,新增年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2家;加快推动国际生物科技园、航空航天科技园等专业园区开工建设,要以市政府以高新区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市级服务外包基地为契机,大力引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尽快把高新区打造成为全市服务外包产业集聚高地。
理念是理论的“纲”,决定理论的观念体系和结构框架。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形成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新理论、新体系、新话语开辟了道路。
构建经济发展新理论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处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结构深度调整的关键期,面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严峻考验。现有的经济发展理论特别是作为西方经济学重要分支的发展经济学理论,面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表现出历史局限性和理论局限性,无法解释中国的发展问题,更不可能破解中国发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这就需要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发展新理论。
构建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的新理论。作为发展经济学最具代表性的理论,刘易斯二元经济论一直被推崇为指导发展中国家从落后状态进入工业化、现代化状态的经典理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在一些方面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了这一发展模式,如保持工资的较低水平以增加企业利润,扩大企业投资以加速工业化等。但是,这些主要研究发展中国家从低收入阶段向中等收入阶段迈进的发展经济学理论,面对我国从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向高收入阶段跨越时遇到的经济转型等难题时,就失去或部分失去了解释力和应用价值。这也是一些中等收入国家未能及时实现经济转型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原因之一。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指导我国在以下五个方面构建经济转型的新理论:一是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引领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二是从不协调发展转向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优化;三是从不可持续发展转向可持续发展,突破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四是从注重“引进来”的单向开放转向“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的全方位开放,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五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构建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新理论。发展经济学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工业化道路,即传统工业化道路。虽然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也强调技术进步、人力资本、全要素生产率等对推动增长的重要性,以及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而突出知识和信息技术对增长的重要价值,但它主要关注的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主要解决的是知识经济时代发达国家所面临的工业经济与知识经济新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而忽略了知识经济在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传统农业与现代工业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知识经济扑面而来,使发展中国家面临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三元经济结构下的发展问题。因此,发展中国家如何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同时推进信息化和知识化,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就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理论必须解决的新课题。新发展理念特别是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理念的提出,将为发展中国家解决三元经济结构问题提供方向和思路。一是协调工业化与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二是协调工业化、信息化与城镇化,走产业集聚、人口集聚和智慧城市建设协调互动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三是协调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走用工业化和信息化改造传统农业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四是协调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与信息化,通过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为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巨大市场,为信息化快速发展开辟广阔道路。
构建发展中国家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发展经济学虽然注重技术创新对发展的重要作用,但其重点是强调发展中国家利用后发优势,通过学习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推进技术创新。后发优势理论对处于低收入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推进技术创新是可行的、有效的,因为这类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差距,通过学习和引进技术,可以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低的成本加快技术进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按照这一路径,有效促进了技术进步,推动了经济快速增长。但当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领域的技术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需要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上寻求突破的情况下,学习和引进技术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就越来越小,因为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是学不来、引不进的。同时,知识经济快速发展,技术进步速度加快,也使发挥后发优势的空间越来越小。创新发展理念的提出,将指导我国从以下几个方向丰富创新驱动经济发展的新理论:一是在一些科技领域占领全球科技制高点,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或前列;不仅要推进应用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整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研力量,进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寻求科学或工程领域基础理论研究的重大突破。二是既要立足于自己的力量推进技术创新,也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整合全球资源推进技术创新。三是通过深化教育和科技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四是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创新发展提供必要的文化环境。
打造经济发展理论新体系
新发展理念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整体,将在以下两个层面引领打造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新体系。
在整体层面,基于新发展理念这一有机体系,把既有的一些经济发展理论和观点系统化为理论学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经济发展理论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我们党在丰富的中国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提炼出许多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如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理论,等等。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背景,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基础和条件,以发展为主线,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的发展为主要构架,可将以上经济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系统化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新体系,主要是: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获取经济发展理论话语权
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及其理论体系的构建,将为我国在世界上获取经济发展理论话语权提供必要的基础和条件。
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兼容并蓄,彰显理论的科学性。这是由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继承性和包容性决定的。继承性体现在:把创新置于新发展理念的首位,是与马克思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等理论一脉相承的;协调发展则源自马克思的两大部类平衡理论,毛同志的论十大关系,以及“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理论等;共享发展理念则是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揭示的深刻思想、社会主义生产目的以及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等重要思想的科学继承;等等。包容性体现在:创新发展理念借鉴和吸收了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有益成果,将其提出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资源配置创新和组织创新等纳入创新发展的子系统。此外,现代经济增长理论和制度经济学提出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科学成分也被吸收到了创新发展理念中;等等。
形成独特的概念、范畴、逻辑、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彰显中国贡献。这是由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理论的创新性决定的。这一理论基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伟大实践,检验、修正、完善已有的发展理论。例如,对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作出新的修正和发展,提炼出独特的概念、范畴以及理论体系,赋予其新的内容,是我国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独特的贡献,也赋予发展经济学新的活力和生命力。这就决定了中国理应在世界上获得经济发展理论的话语权,使我国拥有与经济发展硬实力相称的理论软实力,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新区为民服务工作汇报
新区管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注重百姓生活品质的提升,培养和增强居民优越感和幸福感,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财政每年用于民生投入提高到65%以上,为民办8件实事,具体为:
优化就业创业环境。新增城区就业5000人,其中安置鄂尔多斯籍大学生20_人;为中小企业协调发放创业贷款20_万元;实施企业商户工资保证金制度,确保劳动者薪酬及时足额发放。
继续实施入学保障。对城乡低保家庭学生考取国家统招专科、本科及研究生的.每人每年分别给予3000、5000和10000元补助;全面推行免费教育、免费民族教育、鄂尔多斯籍蒙语授课学生免费教育和特殊教育学生免费教育;对鄂尔多斯籍在园儿童进行“两免一补”;新增3所婴幼儿早期发展中心;推开少年儿童营养早餐工程。
着力稳控物价。投用百姓餐饮广场,新建标准化菜市场和商品配送中心各1家,建设平价超市15家、平价粮油店20家,培育社区示范店10家。
加快保障房建设。建成北部核心组团公租房一期,启动实施企业职工生活区,通过自建新房和回购现有住房等形式在城区新增保障性住房1000套,年内解决3000名三产服务人员和1000名园林、环卫工人的居住问题。
健全社会保障。城乡居民低保标准每人每月提高40元、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元;五保户集中、分散供养标准每人每年分别提高1000元和450元;“三无人员”和孤儿供养标准每人每月提高300元;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补贴标准每人每月提高100元;对城乡低保人员参加养老保险的每人每年分别给予1000元和400元补贴。
完善公共交通。继续执行免费公交制度,年内新增公交车30辆、新开线路2条;投放出租车140辆;探索与东胜和阿镇之间的公交合作机制,逐步推动核心区公交和出租车一体化运营。
推进社会养老。开工建设鄂尔多斯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大学和老年公寓;增设7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对城区75周岁、80周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生活补贴100元和150元。
加大残疾人救助。选择1-2家具备条件的社区开设残疾人康复室;对城乡一二级残疾人每人每年分别补助4000元和3000元;对城乡三四级残疾人中的精神智力残疾人每人每年分别补助3000元和20_元。
为期3天的全省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xx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圆满结束。(江西)省委书记强卫出席总结会议。省长鹿心社作总结讲话。
运用好这次研讨班成果,关键要紧密联系实际,切实用系列重要讲话统一思想行动,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十三五”时期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发展任务繁重艰巨。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xx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统领,将弘扬井冈山精神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紧紧围绕“提前翻番、全面小康”的总体目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时期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奋力开创“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新境界,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发展新路子。
研讨班期间,大家围绕强卫书记的辅导报告,结合编印的学习材料,进行了认真学习、深入讨论、广泛交流。大家普遍认为,这次研讨班办得好、很成功,既增强了理论武装,又深化了对实践的认识,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结会上,7位学员代表分别发言,汇报交流了学习收获。
鹿心社指出,通过这次集中学习研讨,从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中深化了对基于新常态的经济战略思想的认识;从肯定和期望的统一上深化了对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的认识;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上深化了对新的时代条件下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认识。进一步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共识,武装了头脑、开阔了视野,明确了方向、强化了责任,增强了贯彻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新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增强了传承红色基因、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富民兴赣的伟大事业赋予我们责任使命,实现“十三五”美好蓝图需要我们百倍努力。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xx届五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上来,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奋发有为,全力以赴抓好“十三五”规划任务的落实,为实现“提前翻番、全面小康”而努力奋斗。
——要紧紧抓住“牛鼻子”,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抓好“重创”,进一步整合资源、集中支持,切实抓好重点产业领域创新,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升级的支撑能力,努力培育经济增长新动力。推进“众创”,切实抓好“创业创新28条”的贯彻落实、督促检查、评估考核,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活力。聚集“人才”,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全面推动各类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为推动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搞活“机制”,着力改革创新治理体系,完善政府科技投入和绩效评价机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
——要打好改革“攻坚战”,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优化升级。从生产端入手,加法、减法一起做,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加法,就是做优增量,加快推动产业优化升级,补齐民生和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增加有效供给;做减法,就是要调整存量,下大力气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从需求端入手,加强和改进需求管理,努力扩大有效需求,两端共同发力;围绕扩大有效投资深化改革,围绕拓展消费深化改革,围绕稳定出口深化改革,引导更多民间资金参与投资,形成消费与供给良性互动的格局,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围绕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做大做强国有经济、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以及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民生热点难点问题,以结构性改革带动各项改革深入推进。
——要构建开放“新格局”,着力优化对外开放体制机制,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开放战略布局,主动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加快优化对外开放的区域布局、贸易布局、投资布局,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树立全要素招商理念,大力推进“引资、引技、引智”三位一体招商,围绕重点产业招大引强,创新招商方式,加强招商引资人员的培训,建立重大招商项目成果共享机制和第三方项目评估机制,提高招商质量和水平。强化开放平台支撑,打造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构建全国重要的承接产业转移基地。创新开放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外商投资管理体制,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改革试点经验,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
——要统筹兼顾“弹钢琴”,着力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切实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统筹东西、协调南北,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围绕“龙头昂起、苏区振兴、两翼齐飞”的格局,完善区域协同机制,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互补共赢、公共服务互享、生态环境共护,提升区域合作发展水平。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推动城乡协调发展。进一步健全体制机制,促进城乡在发展理念、规划布局、要素配置、公共服务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深入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要打响打好“生态牌”,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围绕在保护绿色生态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工程实施,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使江西的生态优势更加凸显,生态环境质量领先全国。围绕在发展绿色经济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产业发展,将“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中,向绿色生态特色优势要竞争力。围绕在完善绿色制度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制度建设,加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围绕在弘扬绿色文化上打造样板,切实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绿色价值观,形成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切实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要齐心协力“惠民生”,着力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深入实施产业扶贫、安居扶贫、保障扶贫,持续加大扶贫投入,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
鹿心社最后指出,我们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大力传承红色基因,把弘扬井冈山精神转化为“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的强大动力,以井冈山精神统领推动各项工作落实,不断开创富民兴赣新局面。要坚定信念,咬定目标抓落实。始终坚定_人的理想信念,紧紧围绕“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坚定信心、保持定力,咬定目标不动摇,持之以恒抓发展,心无旁骛抓落实,真抓实干,久久为功,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要实事求是,改革创新抓落实。紧密联系工作实际,切实把五大发展理念具体体现到政策制定、工作安排、任务落实上,尤其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闯敢干、大胆创新,冲破一切阻碍发展的思想束缚,革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机制弊端。要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抓落实。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敢于担当,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工作落实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尽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责任,不辱使命,不负重托。要依靠群众,凝心聚力抓落实。要始终坚持群众路线,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推进“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
由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
在促进学校信息化应用发展的整体进程中,校长的引领角色和推动力量不容忽视。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学校各方协调发展,如何带领教师团队从优秀迈向卓越,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在论坛上,全国数百位教育管理者就这些问题积极参与讨论。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关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以下简称《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
“提高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校长们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对于教育的革命性意义和对于学校的战略性、不可替代性以及未来的趋势性。”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晓芜表示,要深化中小学校长对信息化内涵的理解,就必须软件、硬件一起抓,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一起推,这样才能建设出适应学校实际和可持续发展的信息化体系。
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是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服务,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服务的。“要实现这一目标,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是重要命题,这是关系到学校信息化成功的关键因素。”王晓芜认为,提高校长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执行能力,充分发挥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奖惩机制的作用,才能使校长们懂信息化、爱信息化,有能力领导信息化。
推动数字化校园建设
《纲要》提出,“到20_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继续推进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在未来十年的工作中,促进教育公平首先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就要求更加注重信息化建设。应当偏重农村、边远地区学校和弱势学校,使这些学校能够更好地享有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和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在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郑增仪看来,随着新技术和新应用的不断涌现,教育工作管理者一定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才能不断促进教学的信息化和现代化,真正推动校园数字化建设。
数字化校园助推学校发展
在论坛现场,来自全国各地的多名中小学校长分享了本校建设数字化校园助推学校发展的经验,介绍他们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创新应用。
北京市丰台区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在学校管理探索中提出了“以教学为中心的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该校校长田昆升用一个比喻说明数字化校园的理念,“教学就像一滴水掉在平静的水面上,会泛起一圈一圈的涟漪”,而学校的整体发展是围绕这个中心展开的。学校数字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数字化课堂、数字化教学资源和数字化管理模式。“第一波是教学理念层,即将用什么样的理念指导教学;第二波是应用支撑层,即理念层中间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第三波是这些关系的使用所产生的效果;最外层是连带效应层,它是一切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与外界联系的层面。”田昆升解释说。
以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心得体会二
3月14日,河一小“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教育质量提升”为主题组织开展了全体教师专题会,为新学期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通过学习,老师们清醒地认识到,“要在教育工作中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要以创新发展激发教育活力,以协调发展优化教育结构,以绿色发展引领教育风尚,以开放发展拓展教育资源,以共享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当前最根本、最集中、最迫切的,是要切实增强质量意识,提高教育质量。抓住了质量这一主题,就抓住了新理念的要义和精髓。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强调的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生活新目标下的质量,是全球教育竞争新态势下的质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新要求的质量。现在我们要把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地用在内涵建设上,实实在在地把质量作为新时期我们我国教育工作的主题,实现我国教育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袁贵仁部长语)
新年度,我校将以“双线思维”驱动各项工作,即:教育质量是生命线,要牢固不破;规范办学行为和安全管理为高压线,要时刻以高压态势予以警戒。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渗透核心素养,基于课标,落实教学;基于评价,改进教学。我们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以教学模式细化为主题,以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全面、系统地进行高效课堂建设,让“课堂的魅力就是教师的魅力”成为每一名教师的追求,让“自主、合作、探究”成为课堂的常态,向40分钟要质量,向“主动教育”要效益。
这次专题会议,将为河一小教师在新学期开拓新思路、鼓起新干劲、再创新业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助力。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要聚焦发力,首先必须下功夫领会好、领会透”。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从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高度,联系理论和实践、纵观历史和现实,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新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重大问题作出深刻阐述,对落实好新发展理念提出明确要求。的重要讲话,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对于我们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深入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明大势才能谋大事。“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显著特征就是进入新常态。全面认识和把握新常态,需要从空间和时间大角度审视我国发展。从时间上看,我国发展经历了由盛到衰再到盛的几个大时期,今天的新常态是这种大时期更替变化的结果。从空间上看,我国出口优势和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模式面临新挑战,经济发展新常态是这种变化的体现。可以说,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我们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更好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有创造精神地推动发展。
新常态要有新作为,新作为要有新理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实现这样广泛而深刻的变革并不容易,对我们是一个新的巨大挑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实践。我们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坚持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才能解除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推动我国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关键要按照的要求,做到“五个着力”: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住创新这一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着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把握“协调”这一决胜全局的制胜要诀,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着力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着力形成对外开放新体制,不断探索实践,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理念一变天地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每一次发展理念的创新,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实现了发展的“螺旋式上升”。今天,以新理念把握引领新常态,在认识上更加到位、行动上更加自觉、工作上更加有为,我们就能深学笃用、聚焦发力,让新发展理念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当前,国家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在新常态下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如何主动树立新理念,引领新常态,笔者任务要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在着力抓好组织收入上下功夫。青海省委生态立省战略为培育生态税源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为推动税收结构调整带来了机遇。国家适度扩大总需求,并重点向中西部倾斜,有利于海西争取国家更多支持。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国内外在海西地区的投资将不断扩大,将会极大地推动海西经济发展。但目前,世界经济延续疲软复苏状态,我国经济依然处于“三期叠加”的深度调整期,有效需求乏力和有效供给不足并存,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趋势没有良好转变。结合海西地区实际,一方面要强化税源管控。合理调整征管职能,按照以事定岗、以岗定责、权责统一的原则,建立统一、规范的岗责标准体系,进一步明确征、管、查三部门的职责分工。做好征管信息系统前、后台的业务整合与衔接。定期组织对某一地区、某一行业的税源进行专项检查、调查、预测、分析和控管,将税源监控置于征管之中,在征管中寻找税源、监控税源。全面建成符合海西税源实际的风险管理机制,将管理重点放在税源流失风险较大的环节和领域,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充分运用信息化的手段,加强户籍管理。建立健全重点税源管理和跟踪监控制度。扎实推进纳税评估,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管理平台,运用指标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完善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的互动机制。深入开展税务稽查,不断扩大稽查工作成果。另一方面要大力培育可持续性税源。要认真落实各项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大力培育发展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民族医药、资源精深加工新兴产业,逐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税收的杠杆作用,努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大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积极服务于农村、牧区发展,大力支持农业、畜牧业产业化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充分用好、用足、用活关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推动全州工业、矿业产业升级和调整。充分运用税收手段,支持科技创新,支持技术开发、转让,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支持科研、文化机关机构转制。把支持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大胆解放思想,大胆吸收借鉴,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积极研究配套措施。
二是要在优化纳税服务上下功夫。大力简化税务审批。有序推进简政放权,结合省政府提出的“行政审批事项最少、审批效率最高、创新创业环境最优”的改革目标,将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全州各地国税机关依法行政工作的重点,扎实推进。严格落实好国家_全面取消税务非行政审批事项的要求,切实做到不得在行政审批清单外实施其他行政审批,对于调整为其他权力事项的,也不得面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审批,对于依法应当予以实施审批的事项,按规范实施审批。严格按照税务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求,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主动适应税收工作新常态。深入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努力实现《纳税服务规范》与各类规范的无缝对接,实现服务一个标准、征管一个流程、执法一把尺子,让税务人服务更规范、纳税人办税更顺畅。健全纳税服务投诉机制,畅通纳税人投诉渠道,对不依法履行职责、办事效率低、服务态度差等投诉事项,实行限时受理、处置和反馈,有效保障纳税人合法权益,让纳税人办税更加放心、更受尊重。
四是要在深入推进依法治税上下功夫。要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大力开展依法治税宣传教育,将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宣传的重中之重,大幅度增加以税收法律知识为内容的学习和宣传,努力增强税务干部的依法治税意识,提高税务人员的执法水平和能力,做到公正执法,廉洁从税。要严厉打击各类税收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最大限度地维护社会税收公平,努力促进税收法治的实现。要把查处和打击税收违法行为贯穿于日常税收征管工作之中,在税收征管的各个环节对税收违法行为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查处。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作用,日常稽查、专案稽查和专项稽查多措并举,坚决打击偷逃抗骗税行为。每年分行业、分重点开展专项检查,加大重大案件的查处力度。加强与_门的协作,深入开展打击发票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要加强对税收政策、税收征管等情况的宣传报道,宣传纳税典型和优秀税务干部,公开曝光有意拖欠税款、偷逃骗抗税的单位和个人,切实净化税收环境。要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加大对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的宣传,让纳税人及时享受到各项优惠,从而提高税收政策的公信力。在贯彻落实中央和地方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上要变“被动”为“主动”,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着力抓好新政策的落实,建立健全税收政策追踪管理机制,从文件去向,政策宣传,贯彻落实,执行效果等实行全方位的跟踪管理,确保税收宏观调控杠杆作用充分发挥,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宽松的税收政策环境。
当前,我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面临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国内外高度关注我国的发展前景、发展战略和发展举措。在这样的背景下,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_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明确了新时期发展的总体思路,提出了推动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回应了人们的普遍关切,充分体现了以_同志为核心的_治国理政的重要思想,是指导未来五年发展的总纲领。全面落实《建议》要求,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体目标,深刻理解《建议》的精神实质,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实践。
切实实现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
我们党十分重视发展,先后提出“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等科学论断。关于什么是发展、什么是更好的发展、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我们党在不断探索和思考中形成重大理论创新。党的_完整提出和阐释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人民的新期待,以_同志为核心的_进一步深化对发展本质、内涵、实现路径等的认识,明确提出“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系统提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了发展依靠谁、为谁而发展、如何发展的问题,理清了发展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找准了发展着力点。_提出的新发展理念,充分体现了理想和现实的统一、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统一,是对_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完成《建议》提出的目标任务,必须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五大发展理念上来。
五大发展理念是对新矛盾新挑战的积极回应。经过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大幅度提高,已经达到 7800美元左右。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比较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包括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扩大、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等。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就会受到严重干扰。五大发展理念正是为解决这些新矛盾、应对这些新挑战而提出的。
五大发展理念是着眼于长远发展的行动先导。发展进入新阶段之后,人民有了更高的新期待DD希望生活更富裕、社会更公平、环境更优美。与这些新期待相对照,我国的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顺利到达现代化的彼岸,必须探索并走上新的发展路径。五大发展理念管方向、管全局、管根本,正是为了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推动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时代进步的要求。在的联合国发展峰会上,各国达成了《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新的发展议程与前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相比,内涵更丰富、要求更高。“千年发展目标”的内涵包括生存、绿色、合作三个基本要素,新的发展议程内涵又增加了三个基本要素:健康、平等和尊严。五大发展理念与国际社会关于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相吻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把结构调整、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
《建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任务,每一项都十分重要。其中,有些任务具有基础意义和全局影响,完成这些任务,再完成其他任务的困难就会小很多。落实《建议》要求,应把结构调整和引领新常态作为主攻方向。结构调整和引领新常态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引领新常态必须以实施有效的结构调整为依托。当前,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不相匹配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而供给侧结构性失衡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和重要切入点。新经济结构的形成既是新的发展方式的结果,更是进入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经济运行阶段的重要体现。
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升级,才能为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我国劳动年龄人口逐年减少,资源供给对增长的刚性约束日益增强,自然生态系统难以容纳更多的污染物。过去那种粗放、过度依赖劳动投入、低附加值的经济结构必须转型为集约、高度依赖技术进步、高附加值的经济结构。这样,经济的较快增长才能长期保持下去。
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升级,才能为增进人民福祉开辟更广阔空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期待能够消费优质、安全、舒适、绿色的制造业产品,能够更好地消费医疗、保健、文化、旅游等服务业产品。只有进行结构调整,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些新需求。
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升级,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效保障。生态环境领域的问题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解决这一领域的问题,需要增加资金投入,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加大末端治理力度。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消费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大幅度减少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只有进行结构调整、实现结构优化,才能为社会公平创造更好条件。当前,贫富差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已成为影响社会公平的重要因素。能否解决 “三大差距”问题,不仅关系到现阶段的社会稳定和谐,而且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我国能否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为高收入的现代化国家。“十三五”时期,必须实施更有效的区域政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发展成果的公平分享。
结构调整任务紧迫,但并不能一蹴而就。结构性矛盾是长期发展积累的,化解结构性矛盾也需要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对此,我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政策储备。
把创新作为发展全局的核心支撑
《建议》强调,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这一表述,把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在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变化快于以往任何时候,只有以更快的速度创新,才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潮流;在国家间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各国都把创新作为制胜法宝,只有以更大的力度创新,才能抢占发展的制高点;在我国由中高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关键时期,人们对于发展的新诉求不断涌现,只有以更主动的态度和不懈追求的精神积极创新,才能真正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
创新覆盖领域广泛,不仅涉及理论创新,而且涉及制度创新;不仅涉及科技创新,而且涉及文化创新等,是发展全局的核心支撑和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全领域、全方位的,但也应有重点;在不同阶段,创新的重点有所不同。推动创新,应以充分发挥创新在形成新的发展动力中的作用为主线,找准政策的着力点。在目前的发展阶段,科技创新是最需要取得重大突破的领域之一。“十三五”时期,应按照中央部署,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把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在技术不断进步的基础上。
把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作为中心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继续扩大经济总规模,但更重要的是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发展质量是一个综合概念,涉及发展的集约性、平稳性、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提升发展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至少涵盖以下几个基本要求。
在发展思路上更加注重社会财富的积累。过去,生产总值一直是地方政府追求的政绩。这在一定发展阶段是合理的,未来还需要继续促进生产总值的增长。但值得注意的是,生产总值反映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能力。这种能力既可以创造新的财富,也可能破坏历史上长期积累的财富;既可以创造能够长期提供使用价值的财富,也可能创造只能在短期内提供使用价值的财富。有些地方由于只关注生产总值的增长而不注重发展过程中的财富积累,结果出现了投入和收益严重不成比例、人们的付出远远多于应有回报的局面。“十三五”时期,必须更加注重社会财富的积累,坚决杜绝那些“拆了建、建了又拆”的现象。
在发展动力上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的作用。培育增长新动力,避免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换挡过程中出现“失速”现象,需要完善体制机制,需要提高劳动者素质,更需要科技创新。_同志明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三五”时期,我们必须建立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统筹利用好各种创新资源,力争在一系列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经济运行上更加注重保持增长的平稳性。市场经济是一种周期性运行的经济,经济的波动难以避免,但经济大起大落必然对生产力造成巨大破坏。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要保持经济增长相对平稳。“十三五”时期,我们应通过完善宏观调控思路、健全宏观调控机制、优化宏观调控政策,使“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优势互补、良性互动,促进经济平稳运行。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复杂的国内外形势,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新趋势新机遇和新矛盾新挑战,党的xx届五中全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在理论和实践上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树立新发展理念,首先要解决为什么人、由谁享有这个根本问题。党的xx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我们党来自人民、服务人民,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也是发展的最大受益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人民是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的唯物史观。“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我们_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记这个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才能无往而不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尊重人民首创精神,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群众中汲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紧紧依靠人民,广泛动员和组织人民投身到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来。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求。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自古以来我国人民的一个基本理想。按照马克思、_的构想,共产主义社会将彻底消除阶级之间、城乡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的对立和差别,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真正实现社会共享、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实现这个目标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不能做超越阶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说在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方面就无所作为,而是要根据现有条件把能做的事情尽量做起来,一步步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通过深化改革、创新驱动,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生产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精神产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供各种有利条件,为各行业各方面的劳动者、企业家、创新人才、各级干部创造发挥作用的舞台和环境。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收入分配格局,完善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解决好收入差距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低迷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当前,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原有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科技创新孕育新的突破。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转方式、调结构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坚持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来的战略指引。创新,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只有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协调,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只有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才能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绿色,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只有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富强、中国美丽。开放,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只有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才能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只有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新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我国发展理论的又一次重大创新。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适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理念和战略,引领和指导发展实践。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到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每一次发展理念、发展思路的创新和完善,都推动实现了发展的新跨越。党的xx大以来,_着眼新的发展实践,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在发展目标、发展动力、发展布局、发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发展理念,体现了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悉,体现了对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和发展方向的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3.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导向,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新发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其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对我国这么大体量的经济体来讲,如果动力问题解决不好,要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两个翻番”是难以做到的。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是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把握发展主动权,更好引领新常态的根本之策。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树立创新发展理念,就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新形势下,协调发展具有一些新特点。比如,协调既是发展手段又是发展目标,同时还是评价发展的标准和尺度;协调是发展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着力破解难题、补齐短板,又要考虑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两方面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实现高水平发展;协调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协调发展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更注重发展机会公平、更注重资源配置均衡;协调是发展短板和潜力的统一,协调发展就是找出短板,在补齐短板上多用力,通过补齐短板挖掘发展潜力、增强发展后劲。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就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发展,就是要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复,这个规律谁也无法抗拒。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只有尊重自然规律,才能有效防止在开发利用自然上走弯路。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实践告诉我们,要发展壮大,必须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坚持对外开放,充分运用人类社会创造的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和有益管理经验。要看到现在搞开放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同以往有很大不同,总体上有利因素更多,但也面临更深层次的风险挑战: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但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依然任重道远;世界经济逐渐走出国际金融危机阴影,但还没有找到全面复苏的新引擎;我国在世界经济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但经济大而不强问题依然突出,我国经济实力转化为国际制度性权力依然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我国对外开放进入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加均衡的阶段,但支撑高水平开放和大规模走出去的体制和力量仍显薄弱。树立开放发展理念,就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坚持内外需协调、进出口平衡、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理念,其内涵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全民共享,即共享发展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不是少数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二是全面共享,即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三是共建共享,即只有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四是渐进共享,即共享发展必将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从不均衡到均衡的过程,即使达到很高的水平也会有差别。树立共享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一定要深化认识,从整体上、从内在联系中把握新发展理念,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
4.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深学笃用,通过示范引领让干部群众感受到新发展理念的真理力量。“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确立新发展理念,需要不断学、深入学、持久学,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各级领导干部要结合历史学,多维比较学,联系实际学,深入把握新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指导意义。同时,还要开展知识性、专业性学习,注重构建与新发展理念相适应的知识体系。通过加强学习,把新发展理念贯穿领导活动全过程,落实到决策、执行、检查各项工作中,增强领导能力,提高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作决策、做工作、抓管控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