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4-03 11:35:0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思想,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引进中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幼儿教育的发展,但是由于与中国国情、本土文化产生冲撞导致剧烈的摩擦而无法继续得到很好的发展。
关键词
蒙台梭利 教育思想 幼儿教育 启示
1前言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引入中国以来,产生了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最迫切的就是如何把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中国本土国情更好地结合起来,使之能够更好地为我国所用。蒙台梭利教具在符合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基础上,兼具时代气息和中国特色,反映中国民族文化和传统,提高了教师素质,使蒙台梭利教师符合蒙台梭利教师标准。本研究为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在中国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在实践方面为幼儿园教师运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提供技术层面的操作。
2蒙台梭利的主要教育思想观
混龄教育观——打破班级和年龄界限的幼儿教育
所谓混龄教育就是将年龄在3到6周岁的学前儿童编在一个相对大的环境里共同学习、生活、游戏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这种教育组织形式打破了班级和年龄的界限,更符合社会需求,使不同年龄的儿童交往合作,在共同生活学习中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有些研究者认为,混龄教育模式具有三个共同的要素:将不同能力,不同年龄的儿童编在同一年级中;强调儿童发展的需要和怎么最好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儿童社会性心理和身体健康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混领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较小的幼儿会向年龄较大的幼儿进行模仿和学习,而年龄较大的幼儿也在教育年龄较小的幼儿的过程中不断得到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同时,由于处于“上位者”的地位,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得到较大提升。而且,这种儿童向儿童学习的方式比儿童向成人学习更加自然有效,模仿起来更容易,不感到受压抑。再者,混龄的设置是和蒙台梭利的吸收性心智密切相关的,更有利于儿童吸收环境中的一切,在和环境的互动中成长
蒙氏教具观——帮助幼儿理解教学内容的工具
蒙氏教具被蒙台梭利本人称为“工作材料”,“教材”是蒙氏教育的一大特色,是蒙台梭利经过大量的观察、实验,为“儿童之家”的孩子专门制定的一套主要以进行感官训练为目的,儿童在“工作”中反复操作以实现自我教育的活动材料。蒙台梭利教具主要分为6大领域,包括感官、数学、语言、科学文化、日常生活及音乐教育教具。
教师观——符合蒙氏教学合格教师标准
蒙台梭利教师,简称蒙氏教师,是依照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教学原则,以蒙氏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教具,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教师。由于蒙台梭利教师不会以只灌输知识给孩子为教育目的,反而是居于帮助儿童生命成长的位置,处于设计、指导孩子自己学习的客观立场,以启发和诱导为手段而让孩子自由、自动地去动脑筋,使智力和体能不断地增长,所以,蒙台梭利教师称为“导师”更恰当。
3我国幼儿园蒙氏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引入我国以来,产生了许多问题,除了我国幼儿教育本身固有的问题之外,还有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实践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和推究。
我国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单一
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十分单一的,大多数幼儿园仍然是以年龄作为划分班级的依据,即把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幼儿分到同一个班级,这种同龄编班的形式最大的优势是便于实施集体教育,便于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有利于教学活动的组织。
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以后,我国采用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幼儿园也不在少数,但是,鲜有获得成功的案例,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只是片面地引进了蒙氏教育的皮毛,而没有掌握其精髓。国外蒙氏幼儿园均是在混龄分班的基础上进行教育教学,而我们国家仍然是以班级授课制为主,典型的“中体西用”。
蒙氏教具在幼儿教学应用中存在的弊端
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园玩教具构成其重要的学习资源,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在当今我国幼儿园,玩教具主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制玩教具;另一种是正规玩教具。近些年来,在正规玩教具中,被大力推崇的是蒙氏教具。所谓蒙氏教具,是供给幼儿成长“工作”时所用的“材料”,能够起到增进幼儿智力和改善性格的作用,其优势毋庸置疑。但是,在引入中国幼儿教育中并加以实践的过程中,确实产生了很多问题。
一是蒙台梭利教具本身存在的问题,蒙氏教具具有“单一性”,这种“单一性”是指功能上的单一,每一项蒙氏教具都突出一个感觉点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只训练一种感知能力,片面割裂人的感觉的整体性,不利于整体意识的培养。另外,蒙氏教具是经过人为加工的,在操作步骤,使用方法上都有严格的规定,是已经设计好了的成品教具,限制了玩具的可开发的可能性,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幼儿创造力的培养。蒙氏教具强调儿童自己工作,不赞同儿童之间的相互帮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儿童社会性,合作性的培养。还有,经研究证明,蒙氏教具在孩子的成长经验,生活经验和情感的连接等方面也存在不足。
二是蒙台梭利教具的时代性和本土化问题。时代的变化必然要求有适应时代的东西,蒙氏教具的时代性体现的不够明显。还有在我国幼儿教育引进蒙台梭利教具的过程中,我们犯了极其严重的照搬照抄的错误,教具承袭于西方而鲜少有改变,教育是文化传承最重要的方式,因此教具则应该体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文化的特色。
三是蒙台梭利教具使用方法的不正确,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经调查发现,大多数幼儿园老师把蒙氏教具当成普通教具使用,在上课时,老师拿一套教具给孩子们讲解,告诉幼儿如何做是正确的,然后让幼儿照着老师摆出的样子重新摆一遍,在下课的时候就收起来,这整个过程完全是忽视蒙氏教具意义的形式主义,是为了使用蒙氏教具而使用蒙氏教具的过程。很多幼儿根本不了解这是在做什么,不少幼儿甚至对盛放蒙氏教具的工作盘更感兴趣,错误的理解,错误的使用方式,不充裕的使用时间,造成了对蒙氏教具的错误应用。
与蒙氏幼儿教学教师标准不相符
在教师方面,出现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缺少合格的蒙氏教师,甚至出现了非蒙氏教师进行蒙氏教育的奇怪状况。当我们用蒙台梭利教师的标准来评价我国从事蒙氏教育的教师时,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不合格的,而得到国际认可的更是凤毛麟角。部分教师没有经过蒙氏教学的专业培训,没有系统学习过蒙台梭利相关理论,不具备蒙台梭利教学所应该具备的知识,仅仅是经过几天或一个月的短暂培训,就开授蒙氏课程,他们只学习到其皮毛,甚至连皮毛都没有学会,更谈不上理解蒙氏教育的思想,就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子对幼儿进行错误指导,更有甚者,不能从心底认可蒙氏教育,却为了某种原因而教授蒙氏课程。
4蒙台梭利教育思想对我国当代幼儿教育的启示
针对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借鉴吸收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中的合理成分,希望对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有所帮助。
启示1:教学组织形式由“单一”向“多元”转变
不同年龄的幼儿交往,更有利于认知的发展。一些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幼儿的游戏行为而得知,不同年龄儿童之间的游戏比同年龄儿童在一起游戏更有利于儿童身心和谐发展,在游戏过程中,非正当竞争行为减少,创造能力得到提升。年幼者通过模仿年长者得到学习和发展,而年长者在树立榜样的过程中不仅能力得到发展,身为上位者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启示2:精心制作和使用符合蒙台梭利教具要求的教具
为了更好地解决我国当前幼儿园教育中教具制作和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也为了更好地实现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教具使用的本土化,因此,幼儿园在制作和使用蒙氏教具时需注意以下方面问题。
第一个方面是要使蒙台梭利教具具备时代特点和中国本土化,那它就必须要“变”。我们在保留蒙台梭利教具中依然能够满足我们需要的那部分之外,了解蒙台梭利教具的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本土化教具,要求教具与当地特点相结合,与幼儿园本身特点相结合,这不仅仅是蒙氏教师重要的职责与要求,更是为了适应儿童的发展。作为与儿童整日亲密接触的教师,是具有资格为儿童制作适合他们发展的教具的,而且,我们应该多鼓励幼儿和教师一起制作教具,而不是只单纯考验教师的技能技巧。
另一个方面是要规范使用蒙台梭利教具。首先要求幼儿园开设规范的蒙氏课程,而不是表面上打着蒙氏教育的旗子,本质上仍然是中国的传统教育。再次是教师要掌握规范的使用方法。最后是要为蒙氏教具的使用提供良好的环境,要保证时间充裕,也要注意营造自由、宽松的气氛。
启示3:培养符合蒙氏要求的教师
为了培养合格的蒙氏教师,我国政府应该在制度上加以保证,建立一套自上而下的完整的教师管理体制。比如要求蒙氏教师持有专门的蒙氏教师资格证才能上岗,提高幼儿教师教学学历等,更或者在大学开设专门的蒙氏教师专业,提高教师起点。身为合格的蒙台梭利教师,一定要对自己所教的理论自信,清楚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同时,一定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只有细致观察每个儿童的不同,才能给与正确的启发与指导。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闫美玲. 当代美国幼儿教师观及其影响探析. 吉林:东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_.
[2] 刘文,魏玉枝.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中国的发展与展望.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_,(3): 18-20.
[3] 张璐琳. 我国蒙台梭利教学法本土化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少年儿童研究,20_,(18): 12-14.
[4] 刘宝根,徐宇,余捷,陶晓玲. 蒙台梭利教育实践在美国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20_,(3): 11-12.
[5] 李国英. 采取蒙台梭利教学法的马来西亚幼儿园. 江西教育,20_,(2): 12.
[6] 霍力岩. 蒙台梭利教育法与幼儿教育改革——借鉴蒙氏教育法的两个基本思路.比较教育研究,1999,(5): 13-14.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2.帮助幼儿懂得用不正确方法玩滑梯易造成伤害。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
3.初步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1.小兔、小狗胸饰若干,照相机。
2.编排情境表演。
活动过程:
1. 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兔妈妈:xxx今天天气真好,小兔,妈妈带你们出去玩。看,那是谁?(小狗)他们在干什么?(滑滑梯)xxx
2.观看情境表演,向幼儿介绍滑梯及其玩法。
(1)狗妈妈是怎样教小狗玩滑梯的?为什么要这样玩?
(2)人多的时候应该怎样玩滑梯?
小结:玩滑梯人多时要先排好队,一个跟着一个,不拥挤推拉。从楼梯这边上去两手扶好了,一层层地往上爬。眼睛看好楼梯,爬到顶,坐稳后,两手扶着滑梯两边,两条腿并拢,再滑下来。如果不这样好好玩滑梯,做不正确的动作,就会发生危险。
3.幼儿练习玩滑梯,教师指导幼儿按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1)兔妈妈:xxx刚才我们看了小狗滑滑梯,你们会不会象它们那样玩?xxx
(2)兔妈妈:xxx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再玩一遍?这次,你们玩的时候,妈妈给你们每个拍张照,看谁滑的好。xxx(及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动作,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玩滑梯。)
教学反思:
活动中,教师通过示范讲解、故事演示、讨论等方法,使幼儿学会了溜滑梯的正确玩法,懂得了不正确的玩法会发生危险,从而培养了幼儿的安全意识。
第一次接触成为中班的孩子,也无形中在心里和小班时候的他们进行对比,孩子们的每一个小小的进步我都为他们感到无比的高兴。李子沐是我们班很活泼很有礼貌的孩子,有一次在吃加餐时,当时的加餐是橘子,所有小朋友都吃着橘子,但是我看到他并没有动一下,我就问了子沐“子沐,你为什么不吃橘子呢?”子沐说“老师不喜欢吃橘子。”当幼儿说自己不爱吃什么食物时,是我最担心的事情,幼儿说不喜欢吃的时候证明他偏食,身为他的老师我一定要让他吃一点的,随后我就劝说子沐“你看看的手都爆皮了,这就说明你身体里非常缺维生素了,如果你再不吃水果的话你就该生病了。”“那好吧,那我试试吧!”看着他吃着橘子表情是那么狰狞,总是一副想要吐出来的样子。我对他说:“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你最爱吃的食物,比如你喜欢吃的巧克力。”听我说完,他的表情仿佛真的是吃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巧克力,橘子也开始一口接着一口的吃下去了,脸上露出的笑容,当时真的很幸福。吃完了加餐就跑过来给了我一个大拥抱,对我说:“谢谢老师,我吃的这个橘子是巧克力味的!”这只是在一个很平常的一天里发生的一件小小的事情,他在这次吃橘子的过程里从表现出来的抗拒,到后来能够接受橘子,这样的转变他自己也感觉很开心。后来的几次吃橘子的时候,他都会跑过来告诉我,“老师这次是冰激凌口味的橘子”,“老师这次是蛋糕味的橘子。”……
从没想过只是让他把自己在吃的橘子想象成他爱吃的味道他就能接受橘子,从拒绝到接受。我想老师的幸福真的是在看到他们健康的成长,他们有小小的进步和转变,在老师眼中都是为他们值得自豪的,也是让老师最欣慰的。孩子的快乐很简单,老师应该走进孩子的世界,才能真正体会他们的快乐。当老师走进孩子的世界后,用更让他们接受的方式,让他们去认识探索这个世界。孩子们在成长过程里获得的快乐越多,他们就会有更广阔的未来。通过这样小小的实例,反映老师们给出的提示,建议性的话语,孩子们就会产生不同的思考做出不同的反应。
让幼儿获得更多的快乐,身为老师的我们需要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也要真正的了解幼儿的世界,走进他们的世界。
游戏来源于生活,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没有源泉,幼儿怎会有持续游戏的动力呢。孩子们的游戏是生活经验的再现,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中班第一学期开始之初,我们和幼儿一起商定保留了一些原来的游戏环境:芒果家、儿童医院等。而后,为了情节的拓展和基于小班的公共汽车环境,我们创设了地铁站的游戏环境。由于是新的游戏情境,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地铁站需要的一些设施,并帮助幼儿完成了情境创设。
游戏开始了,地铁站里除了工作人员以外,却鲜有人进出。偶尔有客人上去坐地铁,工作人员却不知道报站,反而像公共汽车一样,询问客人:要到哪里去?然后提醒客人到目的地了,请下车。孩子们的游戏情节停留在公共汽车的游戏创设中。我们对此想了各种办法,建议家长带幼儿在周末乘坐地铁,请做了地铁的幼儿交流并大加表扬,甚至巴不得弄个亲子活动,专门带孩子们去乘坐地铁。可是,收效甚微。地铁离孩子们的实际生活还是比较远,奉贤目前还没有地铁。这里的家长也很少周末有空带孩子们去市区,即使去,也是开着私家车直接到目的地。
孩子们的游戏是生活经验的再现,丰富的生活经验是角色游戏的源泉。没有源泉,幼儿怎会有持续游戏的动力呢?如果我们真的安排幼儿乘坐地铁,那也只是一次两次的经验,对幼儿游戏的情节开展来说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痛定思痛,我们决定整改,与其空留一个地铁站,还不如利用现有的材料创设新的游戏环境,这一次,我们集思广益,请孩子们做主。经过一番讨论,孩子们决定开洗车店,材料哪里来,“老师,我家有刷子。”“我拿个水龙头,我爸爸店里有。”“我家有管子,洗衣机的管子可以用吗?”“我拿毛巾,洗车要用毛巾的额,我看到过洗车的。”“对的,我爸爸也用毛巾擦车子的。”“要擦好几次,要湿的也要干的。”孩子们越说越多,越说越全。第二天,孩子们就把材料集合到位了,洗车的情节马上展开。
洗车行刚开,店门口络绎不绝,车主们把车一遍一遍开进来,服务员热情招待,认真洗车,里里外外擦得干干净净。孩子们完全投入于洗车的情境中。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展,先后又增加了加油、租车等服务,开拓了新的游戏情节。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幼儿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在本次实践中,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角色游戏的关键作用,激发丰富、独特的生活经验,教师只能帮助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提升角色游戏的质量。
没有贴切幼儿的生活经验,再好的游戏环境只是空壳,再多的引导也是徒然。说不定等地铁通到奉贤南桥的那一天,没有我们的指导,孩子们也会主动提出:“我们建个地铁站吧!”水到才能渠成,地铁通到,地铁站也就能建了。
区域活动具有游戏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能给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和自主游戏活动的机会,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活动。《3至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日常活动中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投放有支持价值的玩具和材料,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使幼儿在区域中自主性学习,获得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需要。
怎样进行区域活动创设及培养幼儿自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性学习,是我园开展区域活动以来重点探讨的内容,投放什么材料更适合吸引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怎样养成幼儿自主性学习常规习惯?教师怎样进行适时引导?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摸索和初探,有了一些收获和经验。根据区域功能和区域类型,通常在班级中将区域分为以下几类:生活区、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中、大班所设置的区域也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刚入园,需要培养动手能力与自我服务能力,可重点设置生活区。中班幼儿想象力丰富,喜爱游戏性活动,可重点设置益智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喜爱探索,可重点设置科学区。除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的重点区域,我园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还共设了4个以上的区域。
一、 区域材料的投放
合理投放区域材料是培养幼儿在区域中自主学习的基础,老师在日常区域活动中应重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地进行区域材料的投放。
(一)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生活区材料投放
1. 舀的练习:小班幼儿对于勺子的使用是必备的生活技能,教师
投放勺子和花生米、豆子等材料,让幼儿进行舀东西的专门练习,锻炼动手能力。
2. 拉拉链的练习:为幼儿自己穿衣服打基础。教师投放将拉链缝
制彩布或纸板上的材料,让幼儿单独练习,熟练以后再过渡到穿衣服并拉好拉链。
3. 叠衣服的练习:教师最初可投放长方形或正方形手绢让幼儿练
习简单的折叠技能,熟练后可以让幼儿自己叠衣服、叠裤子,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 使用工具的练习:教师投放大小不一的螺丝和螺丝帽,让幼儿
练习拧螺丝帽,同时进行配对练习。
5. 抓的练习:教师投放乒乓球等大一些的物品让幼儿练习五指抓,
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逐渐让幼儿用小一些的物品练习三指抓、二指抓等,这些练习在小班初期进行。
6. 串的练习:串珠子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投放彩色
珠子和绳子让幼儿进行串珠练习。
美工区材料投放
1. 玩色活动:教师投放鲜艳的水粉颜料、正方形或圆形画纸、
棉签,引导幼儿尝试印画,感受玩色的乐趣。
2.创意画活动:教师投放各色浆糊、水粉纸、小勺、棉签,幼儿尝试用彩色浆糊进行对印。
3.绘画活动:教师投放有大小不同圆形的画纸,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4.手工活动:教师投放彩色皱纹纸片和动物背景图、固体胶,幼儿将皱纹纸片搓圆后进行粘贴装饰。
益智区材料投放
1. 感官游戏:教师投放大小不同、质地不同的几种布料,每种
各两块放入纸盒中,幼儿通过触摸感知布料不同质地、大小。
2. 记忆游戏:教师投放各种接龙图片,如水果类、动物类等,
幼儿根据对比图进行图片接龙游戏。
3. 比较异同游戏:教师投放两幅有几处不同的图片,各种颜色
的标记小圆点,幼儿观察、对比找出两幅图中不一样的地方。
4. 拼图游戏:教师投放画有图案的卡纸条,幼儿进行拼图游
建构区材料投放
1. 纸箱建构游戏:教师投放若干大小不同的纸箱,幼儿进行建
构拼搭活动。
2. 泡沫积木建构游戏:教师投放泡沫积木,幼儿进行建构拼搭
活动。
3. 卫生纸筒建构游戏:教师投放卫生纸筒,幼儿进行建构拼搭
活动。
阅读区材料投放
1. 欣赏故事、儿歌活动:教师投放儿歌、故事音像材料,幼儿
倾听欣赏。
2. 图片阅读活动:教师投放故事图片,幼儿阅读。
3. 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投放图书,幼儿自主取拿阅读。
(一) 中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生活区材料投放
1. 夹的练习:教师投放筷子,将饮料瓶盖、花生米、豆子放入
分类盘中,幼儿练习用筷子夹物品。
2. 剥种子的练习:教师投放花生、开心果、瓜子等带壳干果,
让幼儿练习剥种子后分享。
3. 倒的练习:教师投放空瓶子和水壶,幼儿练习将水注入瓶
4. 编的练习:教师投放彩色绳子、塑料经线蓝,幼儿进行编织
游戏。
美工区材料投放
1. 色块拼接:教师投放KT板色块方片、固体胶,幼儿进行色块
拼接活动。
2. 绘画活动:教师投放各种动物方格背景图、水粉颜料、水粉
笔,幼儿用水粉颜料涂色。
3. 剪纸活动:教师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螺旋线图案,幼
儿沿着螺旋线练习剪纸。
4. 创意活动:教师投放清洗干净的塑料瓶子、彩泥、皱纹纸
片,幼儿在瓶子上进行塑形活动。
益智区材料投放
1. 感官游戏:教师投放用养乐多瓶制作的听筒,两两一对装入
小米、绿豆、玉米等做成听筒,并在瓶底做好标记,幼儿取听筒听音进行配对游戏。
2. 拼图游戏:教师投放大小不一的盒子,幼儿根据盒子不同面
的大小进行立体拼图。
3. 数学游戏:教师投放各种各样的夹子,有数字1—10的小刺
猬图片,幼儿将夹子按数量夹在刺猬图片上。
4. 民间益智游戏:教师投放七巧板、模型图片,幼儿进行智力
游戏。
5. 棋类游戏:教师投放五子棋、棋盘,幼儿与同伴进行五子棋
游戏,尽快将自己的棋连成5子一线。
科学区材料投放
1. 材料操作活动:教师投放大小不同的铁罐、玻璃瓶、塑料
瓶、筷子,幼儿敲打大小不同的铁罐发现声音的不同。
2. 探究实验活动:教师投放装有曲别针的矿泉水瓶、吸铁石,
幼儿尝试不倾倒瓶子,利用磁力取出瓶中物品,体验玩磁铁的乐趣。
3. 找平衡游戏:教师投放卫生纸筒、直尺、塑料拼插玩具,幼
儿将直尺放在纸筒上寻找支撑点并标记出来,再将小塑料玩具放在支持上重新发现支撑点,感知规律变化。
角色区材料投放
1. 小餐厅游戏:教师投放各类食品模型、餐具模型、灶具模
型,幼儿厨师服装,幼儿进行小餐厅游戏。
2. 娃娃家游戏:教师投放娃娃、小床、小桌椅,结合小餐厅材
料进行娃娃家游戏。
阅读区材料投放
1. 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投放图书材料,幼儿自主选择阅读。
2. 修补图书活动:教师投放双面胶、剪刀等,幼儿进行图书修
3. 自制图书活动:教师投放A4纸、水彩笔、双面胶,幼儿根据
阅读内容创作自制图书。
(三)大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生活区材料投放
1. 编制练习:教师投放有锯齿边的纸盘、毛线,幼儿按顺序依
次间隔相等距离进行缠绕编制活动。
2.使用工具练习:教师投放废旧的小家电(电话、钟表等)、一字型和十字型螺丝刀、小盒子一个,幼儿练习螺丝刀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品练习:教师投放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书本、小书包等,幼儿练习有序、合理地整理文具。
4.系的练习:教师投放彩色丝带、小礼品盒,幼儿用打结的方式练习系蝴蝶结。
美工区材料投放
1. 剪纸活动:教师投放彩色剪纸、剪刀、小筐、水彩笔、详细
的剪纸步骤图,幼儿剪纸并尝试独立设计纹样。
2. 创意活动:教师投放大小不一的泡沫、牙签、小木棒、吸管、
水彩笔,幼儿大胆地拼插组合泡沫,表现不同形象的机器人。
3. 泥工活动:教师投放彩泥、泥工欣赏图,幼儿进行泥工创意
活动。
4. 绘画活动:教师投放KT板和大小相等的黑色卡纸,用透明胶
固定一个边,制成简易的版画材料,水粉颜料、水粉笔、抹布,幼儿学习用叠印的方法体验版画创作的乐趣。
益智区材料投放
1. 分类游戏:教师投放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不同的几何图
形板若干,细绳几根。幼儿按照物体的多个特征进行分类。
2. 记忆游戏:各种动物图片若干,幼儿两人一组将动物图片排
成一排,另一名幼儿观察记忆,后拿走一张图卡,说出被拿走图片名称。
3. 迷宫游戏:教师投放迷宫书图、白纸、水彩笔,幼儿设计迷
宫图与同伴进行走迷宫游戏。
4. 拼图游戏:教师投放方格板一块,各种俄罗斯方块图若干,
幼儿通过对俄罗斯方块排列、组合进行拼图游戏。
5. 数学游戏:教师投放牌面为1—9的扑克牌,5—10的数字
卡。幼儿与同伴进行数的组成与分解游戏。
6. 民间益智游戏:教师提过彩色绳子若干,幼儿与同伴进行翻
绳游戏。
科学区材料投放
1. 操作材料活动:教师投放不同形状的纸片,牙签若干。幼儿
制作陀螺,感知陀螺旋转的乐趣。
2. 探究实验活动:教师投放卡纸,小积木,卫生纸筒2个,幼
儿用卡纸制作直桥、拱桥各一座,在桥上投放小积木,感知不同桥面的承重能力。
3. 观察探索活动:教师投放大纸箱制成的神秘屋,手电筒,各
种玩具若干。幼儿观察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
建构区材料投放
1. 纸杯建构活动:教师投放纸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
2. 木质积木建构活动:教师投放木质积木,幼儿进行建构活
3. 木板建构活动:教师投放木板,幼儿结合积木进行建构活动。
4. 汽车玩具建构活动:教师投放汽车玩具,幼儿结合积木、木
板进行建构活动。
表演区材料投放
1. 韵律表演活动:教师投放韵律音像材料,纱巾、彩带。幼儿
进行韵律表演活动。
2. 节奏表演活动:教师投放音乐音像材料,节奏图谱,打击乐
器,幼儿进行节奏表演活动。
3. 故事情景表演活动:教师投放角色头饰、指偶、服装、道
具,幼儿进行故事情景表演。
二、区域活动幼儿的常规培养
区域活动中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保障。没有良好的区域常规,区域活动不仅难以正常开展,还存在安全隐患。我园经过各班的探讨总结,摸索一些培养幼儿区域常规的方法。
(一)区域规则的制定
区域活动前与幼儿共同讨论新投放材料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制定各区域规则,用图片形式张贴在各个区域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前就了解区域,从而更好的养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管理和学习的习惯,各
区域进区规则:
阅读区:凭卡进区,爱护图书,安静阅读,轻轻取放。
建构区:凭卡进区,整齐摆放鞋子,友好合作建构,轻轻取放。
美工区:凭卡进区,耐心完成作品,保持干净,轻轻取放。
益智区、科学区:凭卡进区,耐心操作,小声交流,轻轻取放。
表演区、角色区:凭卡进区,商量角色,合作表演,轻轻取放。
教师还需要培养幼儿养成收拾物品的习惯,规定每次操作完毕后将材料恢复原状并物归原位,以便下次操作使用。
(二)进区卡的制作和使用
进区卡能保障每个区域合适的进区幼儿数量,避免因人数超多而造成活动困难,制作区域卡时可根据各区域范围的大小、类别投放一定数量的幼儿进区卡,如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科学区幼儿游戏范围需要较大,一次性不适合进太多人,制作6—8张进区卡即可。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相对较安静,幼儿活动范围需要较小,可制作8—10张进区卡。各区域卡可与相应区域可设计相同的标志图,这样能便于幼儿直观的对应区域和进区卡,非常适合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区域操作结束后梳理小结
区域活动时各区域可请一名幼儿担任小组长,协助教师提醒、管理该区域同伴。操作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分享、交流材料的新玩法,幼儿的新经验,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并奖励下次进区当小组长的机会,提醒违反规则的幼儿及时改正。通过梳理小结和正面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增强自主遵守区域活动规则的意识。
三、区域活动教师的适时指导
区域活动不应借着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借口,放任幼儿自由的
在区域中玩耍,又由于每个区域功能不一样,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才能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持续发展。
(一)教师观察种类和记录方法
区域活动教师的适时指导先要从观察开始,深入区域活动现场细致的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才能有目的的指导。观察的种类有很多,从观察的目的来看,可分为有目的观察和随机观察;从观察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旁观者观察。从观察对象来看,可分为事件取样观察和个体取样观察。观察的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才能对每个幼儿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观察记录的方式也很多,常用的记录方法主要有突出事件记录、实况详录、图示记录、作品记录、多媒体记录、表格记录,教师可通过观察记录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情况和是否更新材料投入。
(二)教师适时指导的时机
幼儿自主操作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默默观察,幼儿非常专注地头伏并熟练操作时,教师可以不进行任何干预;当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则应判断时机,适时指导:
1. 当幼儿拿到材料后不知所措、迟迟不肯动手,教师应思考是
否因为幼儿对材料的玩法还不熟悉,可以考虑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活动,巧妙地通过示范帮助幼儿了解材料的玩法。
2. 当幼儿频繁更换材料,始终不能专心投入操作时,教师要分
析原因,判断是因为幼儿不熟悉材料还是对材料太熟悉而失去了兴趣,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将游戏引向深入;变换玩法提高使用材料的难度。
3. 当幼儿之间因为选择材料发生争执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是
否能够通过自主通过协商、轮换等方式解决,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解决,那么教师应介入,并通过现实情境帮助幼儿获得解决矛盾的经验。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引导。现阶段我只是摸索了出初步的经验,在以后的区域活动组织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区域活动开展方法的探索,更好的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培养。区域活动具有游戏性和操作性强的特点,能给幼儿提供更多自主选择、自主操作和自主游戏活动的机会,是幼儿最喜爱的学习活动。《3至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
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日常活动中应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投放有支持价值的玩具和材料,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使幼儿在区域中自主性学习,获得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发展需要。
怎样进行区域活动创设及培养幼儿自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性学习,是我园开展区域活动以来重点探讨的内容,投放什么材料更适合吸引幼儿进行自主性学习?怎样养成幼儿自主性学习常规习惯?教师怎样进行适时引导?带着这些疑问,我们进行了摸索和初探,有了一些收获和经验。根据区域功能和区域类型,通常在班级中将区域分为以下几类:生活区、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阅读区、美工区、益智区、科学区。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小、中、大班所设置的区域也有所不同;小班幼儿刚入园,需要培养动手能力与自我服务能力,可重点设置生活区。中班幼儿想象力丰富,喜爱游戏性活动,可重点设置益智区。大班幼儿动手能力增强,喜爱探索,可重点设置科学区。除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设置的重点区域,我园每个班级根据本班幼儿特点还共设了4个以上的区域。
一、 区域材料的投放
合理投放区域材料是培养幼儿在区域中自主学习的基础,老师在日常区域活动中应重视结合幼儿年龄特点合理地进行区域材料的投放。
(一)小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生活区材料投放
1. 舀的练习:小班幼儿对于勺子的使用是必备的生活技能,教师
投放勺子和花生米、豆子等材料,让幼儿进行舀东西的专门练习,锻炼动手能力。
2. 拉拉链的练习:为幼儿自己穿衣服打基础。教师投放将拉链缝
制彩布或纸板上的材料,让幼儿单独练习,熟练以后再过渡到穿衣服并拉好拉链。
3. 叠衣服的练习:教师最初可投放长方形或正方形手绢让幼儿练
习简单的折叠技能,熟练后可以让幼儿自己叠衣服、叠裤子,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4. 使用工具的练习:教师投放大小不一的螺丝和螺丝帽,让幼儿
练习拧螺丝帽,同时进行配对练习。
5. 抓的练习:教师投放乒乓球等大一些的物品让幼儿练习五指抓,
随着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逐渐让幼儿用小一些的物品练习三指抓、二指抓等,这些练习在小班初期进行。
6. 串的练习:串珠子是小班幼儿非常喜欢的活动,教师投放彩色
珠子和绳子让幼儿进行串珠练习。
美工区材料投放
1. 玩色活动:教师投放鲜艳的水粉颜料、正方形或圆形画纸、
棉签,引导幼儿尝试印画,感受玩色的乐趣。
2.创意画活动:教师投放各色浆糊、水粉纸、小勺、棉签,幼儿尝试用彩色浆糊进行对印。
3.绘画活动:教师投放有大小不同圆形的画纸,幼儿在圆形的基础上进行添画。
4.手工活动:教师投放彩色皱纹纸片和动物背景图、固体胶,幼儿将皱纹纸片搓圆后进行粘贴装饰。
益智区材料投放
1. 感官游戏:教师投放大小不同、质地不同的几种布料,每种
各两块放入纸盒中,幼儿通过触摸感知布料不同质地、大小。
2. 记忆游戏:教师投放各种接龙图片,如水果类、动物类等,
幼儿根据对比图进行图片接龙游戏。
3. 比较异同游戏:教师投放两幅有几处不同的图片,各种颜色
的标记小圆点,幼儿观察、对比找出两幅图中不一样的地方。
4. 拼图游戏:教师投放画有图案的卡纸条,幼儿进行拼图游
建构区材料投放
1. 纸箱建构游戏:教师投放若干大小不同的纸箱,幼儿进行建
构拼搭活动。
2. 泡沫积木建构游戏:教师投放泡沫积木,幼儿进行建构拼搭
活动。
3. 卫生纸筒建构游戏:教师投放卫生纸筒,幼儿进行建构拼搭
活动。
阅读区材料投放
1. 欣赏故事、儿歌活动:教师投放儿歌、故事音像材料,幼儿
倾听欣赏。
2. 图片阅读活动:教师投放故事图片,幼儿阅读。
3. 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投放图书,幼儿自主取拿阅读。
(一) 中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生活区材料投放
1. 夹的练习:教师投放筷子,将饮料瓶盖、花生米、豆子放入
分类盘中,幼儿练习用筷子夹物品。
2. 剥种子的练习:教师投放花生、开心果、瓜子等带壳干果,
让幼儿练习剥种子后分享。
3. 倒的练习:教师投放空瓶子和水壶,幼儿练习将水注入瓶
4. 编的练习:教师投放彩色绳子、塑料经线蓝,幼儿进行编织
游戏。
美工区材料投放
1. 色块拼接:教师投放KT板色块方片、固体胶,幼儿进行色块
拼接活动。
2. 绘画活动:教师投放各种动物方格背景图、水粉颜料、水粉
笔,幼儿用水粉颜料涂色。
3. 剪纸活动:教师投放圆形、三角形、方形的螺旋线图案,幼
儿沿着螺旋线练习剪纸。
4. 创意活动:教师投放清洗干净的塑料瓶子、彩泥、皱纹纸
片,幼儿在瓶子上进行塑形活动。
益智区材料投放
1. 感官游戏:教师投放用养乐多瓶制作的听筒,两两一对装入
小米、绿豆、玉米等做成听筒,并在瓶底做好标记,幼儿取听筒听音进行配对游戏。
2. 拼图游戏:教师投放大小不一的盒子,幼儿根据盒子不同面
的大小进行立体拼图。
3. 数学游戏:教师投放各种各样的夹子,有数字1—10的小刺
猬图片,幼儿将夹子按数量夹在刺猬图片上。
4. 民间益智游戏:教师投放七巧板、模型图片,幼儿进行智力
游戏。
5. 棋类游戏:教师投放五子棋、棋盘,幼儿与同伴进行五子棋
游戏,尽快将自己的棋连成5子一线。
科学区材料投放
1. 材料操作活动:教师投放大小不同的铁罐、玻璃瓶、塑料
瓶、筷子,幼儿敲打大小不同的铁罐发现声音的不同。
2. 探究实验活动:教师投放装有曲别针的矿泉水瓶、吸铁石,
幼儿尝试不倾倒瓶子,利用磁力取出瓶中物品,体验玩磁铁的乐趣。
3. 找平衡游戏:教师投放卫生纸筒、直尺、塑料拼插玩具,幼
儿将直尺放在纸筒上寻找支撑点并标记出来,再将小塑料玩具放在支持上重新发现支撑点,感知规律变化。
角色区材料投放
1. 小餐厅游戏:教师投放各类食品模型、餐具模型、灶具模
型,幼儿厨师服装,幼儿进行小餐厅游戏。
2. 娃娃家游戏:教师投放娃娃、小床、小桌椅,结合小餐厅材
料进行娃娃家游戏。
阅读区材料投放
1. 图书阅读活动:教师投放图书材料,幼儿自主选择阅读。
2. 修补图书活动:教师投放双面胶、剪刀等,幼儿进行图书修
3. 自制图书活动:教师投放A4纸、水彩笔、双面胶,幼儿根据
阅读内容创作自制图书。
(三)大班区域材料的投放
生活区材料投放
1. 编制练习:教师投放有锯齿边的纸盘、毛线,幼儿按顺序依
次间隔相等距离进行缠绕编制活动。
2.使用工具练习:教师投放废旧的小家电(电话、钟表等)、一字型和十字型螺丝刀、小盒子一个,幼儿练习螺丝刀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用品练习:教师投放文具盒、铅笔、橡皮、尺子、书本、小书包等,幼儿练习有序、合理地整理文具。
4.系的练习:教师投放彩色丝带、小礼品盒,幼儿用打结的方式练习系蝴蝶结。
美工区材料投放
1. 剪纸活动:教师投放彩色剪纸、剪刀、小筐、水彩笔、详细
的剪纸步骤图,幼儿剪纸并尝试独立设计纹样。
2. 创意活动:教师投放大小不一的泡沫、牙签、小木棒、吸管、
水彩笔,幼儿大胆地拼插组合泡沫,表现不同形象的机器人。
3. 泥工活动:教师投放彩泥、泥工欣赏图,幼儿进行泥工创意
活动。
4. 绘画活动:教师投放KT板和大小相等的黑色卡纸,用透明胶
固定一个边,制成简易的版画材料,水粉颜料、水粉笔、抹布,幼儿学习用叠印的方法体验版画创作的乐趣。
益智区材料投放
1. 分类游戏:教师投放形状、大小、颜色、质地不同的几何图
形板若干,细绳几根。幼儿按照物体的多个特征进行分类。
2. 记忆游戏:各种动物图片若干,幼儿两人一组将动物图片排
成一排,另一名幼儿观察记忆,后拿走一张图卡,说出被拿走图片名称。
3. 迷宫游戏:教师投放迷宫书图、白纸、水彩笔,幼儿设计迷
宫图与同伴进行走迷宫游戏。
4. 拼图游戏:教师投放方格板一块,各种俄罗斯方块图若干,
幼儿通过对俄罗斯方块排列、组合进行拼图游戏。
5. 数学游戏:教师投放牌面为1—9的扑克牌,5—10的数字
卡。幼儿与同伴进行数的组成与分解游戏。
6. 民间益智游戏:教师提过彩色绳子若干,幼儿与同伴进行翻
绳游戏。
科学区材料投放
1. 操作材料活动:教师投放不同形状的纸片,牙签若干。幼儿
制作陀螺,感知陀螺旋转的乐趣。
2. 探究实验活动:教师投放卡纸,小积木,卫生纸筒2个,幼
儿用卡纸制作直桥、拱桥各一座,在桥上投放小积木,感知不同桥面的承重能力。
3. 观察探索活动:教师投放大纸箱制成的神秘屋,手电筒,各
种玩具若干。幼儿观察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
建构区材料投放
1. 纸杯建构活动:教师投放纸杯,幼儿进行建构游戏。
2. 木质积木建构活动:教师投放木质积木,幼儿进行建构活
3. 木板建构活动:教师投放木板,幼儿结合积木进行建构活动。
4. 汽车玩具建构活动:教师投放汽车玩具,幼儿结合积木、木
板进行建构活动。
表演区材料投放
1. 韵律表演活动:教师投放韵律音像材料,纱巾、彩带。幼儿
进行韵律表演活动。
2. 节奏表演活动:教师投放音乐音像材料,节奏图谱,打击乐
器,幼儿进行节奏表演活动。
3. 故事情景表演活动:教师投放角色头饰、指偶、服装、道
具,幼儿进行故事情景表演。
二、区域活动幼儿的常规培养
区域活动中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是幼儿自主学习的保障。没有良好的区域常规,区域活动不仅难以正常开展,还存在安全隐患。我园经过各班的探讨总结,摸索一些培养幼儿区域常规的方法。
(一)区域规则的制定
区域活动前与幼儿共同讨论新投放材料的安全操作注意事项,制定各区域规则,用图片形式张贴在各个区域中,让幼儿在区域活动前就了解区域,从而更好的养成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自主管理和学习的习惯,各
区域进区规则:
阅读区:凭卡进区,爱护图书,安静阅读,轻轻取放。
建构区:凭卡进区,整齐摆放鞋子,友好合作建构,轻轻取放。
美工区:凭卡进区,耐心完成作品,保持干净,轻轻取放。
益智区、科学区:凭卡进区,耐心操作,小声交流,轻轻取放。
表演区、角色区:凭卡进区,商量角色,合作表演,轻轻取放。
教师还需要培养幼儿养成收拾物品的习惯,规定每次操作完毕后将材料恢复原状并物归原位,以便下次操作使用。
(二)进区卡的制作和使用
进区卡能保障每个区域合适的进区幼儿数量,避免因人数超多而造成活动困难,制作区域卡时可根据各区域范围的大小、类别投放一定数量的幼儿进区卡,如建构区、表演区、角色区、科学区幼儿游戏范围需要较大,一次性不适合进太多人,制作6—8张进区卡即可。阅读区、益智区、美工区相对较安静,幼儿活动范围需要较小,可制作8—10张进区卡。各区域卡可与相应区域可设计相同的标志图,这样能便于幼儿直观的对应区域和进区卡,非常适合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区域操作结束后梳理小结
区域活动时各区域可请一名幼儿担任小组长,协助教师提醒、管理该区域同伴。操作结束后,教师可组织幼儿分享、交流材料的新玩法,幼儿的新经验,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并奖励下次进区当小组长的机会,提醒违反规则的幼儿及时改正。通过梳理小结和正面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增强自主遵守区域活动规则的意识。
三、区域活动教师的适时指导
区域活动不应借着幼儿“自主性学习”的借口,放任幼儿自由的
在区域中玩耍,又由于每个区域功能不一样,幼儿的发展水平不一样,因此需要教师的适时引导,才能让孩子在区域活动中持续发展。
(一)教师观察种类和记录方法
区域活动教师的适时指导先要从观察开始,深入区域活动现场细致的观察幼儿活动情况才能有目的的指导。观察的种类有很多,从观察的目的来看,可分为有目的观察和随机观察;从观察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参与性观察和旁观者观察。从观察对象来看,可分为事件取样观察和个体取样观察。观察的同时应及时做好记录,才能对每个幼儿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观察记录的方式也很多,常用的记录方法主要有突出事件记录、实况详录、图示记录、作品记录、多媒体记录、表格记录,教师可通过观察记录及时了解幼儿发展情况和是否更新材料投入。
(二)教师适时指导的时机
幼儿自主操作时,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默默观察,幼儿非常专注地头伏并熟练操作时,教师可以不进行任何干预;当出现以下情况教师则应判断时机,适时指导:
1. 当幼儿拿到材料后不知所措、迟迟不肯动手,教师应思考是
否因为幼儿对材料的玩法还不熟悉,可以考虑以同伴的身份介入活动,巧妙地通过示范帮助幼儿了解材料的玩法。
2. 当幼儿频繁更换材料,始终不能专心投入操作时,教师要分
析原因,判断是因为幼儿不熟悉材料还是对材料太熟悉而失去了兴趣,采取不同的指导策略,将游戏引向深入;变换玩法提高使用材料的难度。
3. 当幼儿之间因为选择材料发生争执时,教师可以观察幼儿是
否能够通过自主通过协商、轮换等方式解决,如果幼儿不能自己解决,那么教师应介入,并通过现实情境帮助幼儿获得解决矛盾的经验。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学习的培养,需要长时间的坚持和引导。现阶段我只是摸索了出初步的经验,在以后的区域活动组织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强有关区域活动开展方法的探索,更好的实现幼儿的自主学习培养。
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和孩子们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如何运用语言显得尤其重要。下面我总结了几点幼儿教师的语言技巧。
1、“趣”化
就是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形象、生动,富有趣味性。有一次午饭时,孩子们很吵,于是我说:“咦,我们教室里什么时候飞进来那么多小蜜蜂,嗡嗡嗡嗡的,多吵呀!我们快把它们请出去,别打扰我们吃饭了。”孩子们听了都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便安静下来吃饭了。这就是富有趣味性语言的魅力。此外,生动形象的语言还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把幼儿潜在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在愉快地气氛中自觉、主动地学习。如进行故事教学时,教师讲故事的语言就应该夸张、生动,富有趣味性,比如用又粗又涩的声音扮演鸭爸爸;用恶狠狠的腔调演绎大灰狼;用阴郁沉闷的怪声表现老巫婆等等,这样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物就把幼儿带入了童话世界,之后的交流、教学也会进行得顺利且充满活力。
2、“诗”化
富有诗意、具有韵律美、节奏明快的语言可以使教学出神入化,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比较差,经常将鞋子穿反,在教幼儿穿鞋子分清左右脚时,我是这样告诉幼儿:“左边的鞋是鞋爸爸,右边的鞋是鞋妈妈,爸爸和妈妈一对好朋友,永远不吵架。”在教幼儿叠衣服时,我告诉幼儿:“扣子找扣眼,袖子找袖子,衣服弯弯腰,帽儿点点头。”这些节奏明快,朗朗上口的儿歌使幼儿在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轻松自然地学会了穿鞋子、叠衣服等本领,不仅提高了其自理能力和审美能力,而且陶冶了幼儿的情操。在绘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所画的内容按步骤、要求编成生动形象、简短易懂的儿歌,边画边说。比如,教幼儿画鱼时,我们可以一边画一边说“一条小鱼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一会上,一会下,游来游去真自由。”这样就逐步画出了鱼身、鱼尾、鱼头、上鱼鳍、下鱼鳍和鱼泡泡,这种“诗”化的语言不仅激起了幼儿绘画的兴趣,帮助了幼儿顺利地完成了绘画活动,而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能力,可谓是事半功倍。
3、“简”化
幼儿年龄小,理解能力较弱,这就决定了教师在使用语言时应当避繁求简。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应使用句法结构较为简短,词汇涉及范围较小的语句。比如,当幼儿不愿意吃胡萝卜时,我们如果说:“胡萝卜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可以转化成维生素A,给身体提供所需要的营养,预防各种疾病,提高免疫力,所以小朋友们都要吃胡萝卜。”这样的话孩子们很不容易理解,效果自然就会不尽如人意。但如果简单地说:“胡萝卜很有营养,吃了对小朋友的身体有好处。”我想孩子们应该会对胡萝卜有新的认识。因此,教师的语言应力求简单、直白。
转眼间一学期就过去了,回想这一学期的点点滴滴,感谢自己的不断努力,让自己逐渐成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希望自己能继续努力,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前进。以下是我的主要工作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能够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政治学习,认真记笔记,在学习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积极参加园里组织的各项活动。热爱集体、团结同时、尊重老师、对待幼儿有爱心。严格遵守园里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早退。做好自己额本职工作。
二、工作方面:
在日常的工作中,我能认真的完成各项工作计划,记录,认真对待每天的活动,有准备的组织丰富有趣的教育活动。注意给胆小的、注意力易分散的孩子多一些鼓励;给体弱的孩子多一些照料;给能干的孩子多一些挑战。
上个学期,班内幼儿不举手,随便讲话的现象屡有发生。在本学期我们重点教育幼儿上课回答问题先举手,对有改进的幼儿给予及时的表扬。通过教育班内幼儿都能做到回答问题先举手,而且声音响亮。
通过一学期的教学活动,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活动常规和与同伴分享、合作的习惯,动手能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大大提高了。同时我还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向同行学习;向教育对象学习,尽量以别人的长处来补自己的短处。为此,我通过各种途径及手段,自身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自己从事的教育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家长工作方面
四、德育工作方面: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觉得幼儿园老师是一份特别辛苦如同“保姆”的工作,觉得孩子吵闹、烦躁。其实做为一名幼儿教师光有耐心是不够的,我们还有细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爱心,这颗爱心要平带的对待每一个孩子。因此我时常会调整我自己的心态,将负能量排除,每天微笑的对待孩子,发现孩子的美、善于纯真,满满的就会发现,孩子是善良的、可爱的,需要我们老师给予他们爱,让他们足够的相信我们,爱我们。
和孩子经过将近两年的相处,越来越喜欢他们,他们也越来越依赖我,这也许就是这份工作能够给我带来的特别之处。相信在今后的未来我定能做好这份工作,不辜负每一个幼儿。
五、卫生保健方面:
以培养幼儿各项以培养幼儿各项生活习惯为重点,抓好幼儿在园生活习惯,照顾好幼儿的身体健康,我们的生活习惯培养包括了:培养饭前便后洗手,饭后擦嘴、等良好卫生习惯,督促幼儿多喝水,对大、小便需要帮助的幼儿给予照顾,对出汗过多的幼儿,及时更换衣服,以防感冒,对体弱多病的幼儿给予特别照顾。我每天都能认真地做好消毒和打扫工作,加强幼儿的保健卫生,管理好午睡,做好预防幼儿常见疾病的工作,减少细菌滋生。
范例2:
时光飞逝,岁月如流。回首即将结束的这个学期,有辛勤的汗水,也不乏工作的欢乐。在同事们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本学期我的工作得以圆满完成。在此,我将自己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方面
我思想端正,对工作有奉献精神、热爱幼儿,作风正派品德良好,为人师表,尽忠职守,关心每一位幼儿,对幼儿有一颗热诚的爱心。我认真学习新纲要,用其崭新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二、教育教学方面
本学期我们中班有XX名幼儿。我们创设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其次要从每一个细节入手,建立起一系列良好的常规,以保证日后各项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同时要加强孩子的自我服务意识,提高自我服务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各科教学活动中从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入手进行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发展水平进行施教,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地发展。
在教育教学上,能注重保教结合,全面发展的原则,尊重每一位幼儿,发展他们的个性。每学期都能根据新《纲要》的精神及幼儿园工作计划,照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周计划,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保证幼儿动静结合,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有目的有针对性对个别幼儿进行耐心细致地辅导。能根据本班幼儿的特点寓教于乐,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趣味性。尤其是在开展“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主动大方地参与游戏,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团结合作的能力,使角色游戏开展的有声有色。在教学上,我刻苦钻研各科教材,教具准备充分,能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课堂上用生动有趣的语言,灵活地运用各种焦教具进直观教学,教学时能面向全体,不偏爱某一幼儿,坚持多操作,多讨论的原则,经常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辅导,课后多用不同的游戏帮幼儿复习知识。
以前午睡前的故事都是由保育员老师讲给小朋友们听的。为了训练我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幼儿的胆量,经班上三位老师商量后决定,本学期(大班下学期)的午睡前故事由小朋友来讲,按花名册上的排列顺序轮流讲,每个幼儿都必须讲,轮完了再从头轮。从此以后,我们就把讲午睡前故事的“专利”让给了幼儿。每天中午睡前故事时间,保育员老师根据幼儿所讲故事内容的长短,安排3—5个幼儿,大约讲20至25分钟(12:00—12:25)。
刚开始的时候,小朋友们觉得新鲜,兴致很高,感觉效果还挺不错的。可是进行了几天后,问题出来了:1.小朋友讲的故事雷同的多;2.有的讲的故事太短;3.讲的故事多数是大家熟悉的;4.有的小朋友前一天晚上根本没有准备,第二天轮到自己讲时胡乱编一通,毫无逻辑性;5.小朋友们渐渐对听睡前故事失去了最初的热情和兴趣,当别的小朋友在讲故事时,他们不想听就讲小话。小朋友讲的故事对他们失去了吸引力。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三位老师商量了一下对策:1.对班上的幼儿提出要求:前一天小朋友已讲过的故事,准备第二天中午讲的幼儿就不能再讲了,避免重复;2.通过班级微信群与家长沟通,要求家长配合学校和老师,在前一天晚上花点时间给幼儿讲一个故事,故事要求长度适中(5分钟以内可以讲完),内容新颖(不讲那些幼儿已经耳熟能详的,比如小猫钓鱼、白雪公主、三只小猪盖房子等);3.最好照着儿童故事书或者绘本讲,如果家里没有该类书的,下午放学接幼儿时就从班上带一本绘本回去讲给孩子听,第二天再让孩子带着来园,中午睡前照着讲。
经过采取以上对策,在家长和幼儿的积极配合下,不好的现象转变了,小朋友们又对听、讲午睡前故事充满了热情和兴趣。从开学到现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我班的“睡前故事幼儿讲”仍在继续!相信会一直坚持下去……
口语表达是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组成,也是衡量幼儿语言发展以及思维模式的重要标准。中班幼儿处于口语发展的关键时期,优秀的绘本作品中蕴含了多种多样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同时也渗透了丰富的情感与经验。中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具有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为此结合幼儿园园本特色,班级通过绘本《小熊的咕嘟粥》创设课程让幼儿深入到绘本故事中,感受故事带来的快乐。结合健康、科学、艺术、音乐、社会这五大领域,让在幼儿学习与探索、丰富的情境之中,获得体验与感知,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本文主要通过绘本主题课程创设引领幼儿在阅读中感受童趣、分享快乐,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
口语表达 绘本 主题课程 阅读 创设情境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也是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中班幼儿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时期。绘本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反应幼儿生活的图书,绘本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虽然文字不多,但简洁明了。有的甚至只有图画没有字,充分给予幼儿想象创造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绘本故事的色彩和图示给人一种美感,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不断地引领着幼儿观察生活、持续阅读,运用绘本可以很好的提升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结合幼儿园的园本特色,班级与幼儿共同选择绘本《小熊的咕嘟粥》,这本绘本讲述的是一个温暖的故事,小熊喜欢熬粥并且愿意将自己的粥分享给好朋友们,小动物们尝到了粥的美味同时也放入了自己的感谢。班级的幼儿很喜欢这本关于分享的绘本故事,因此以这本绘本为出发点班级创设了绘本主题课程,并通过课程让幼儿深入到绘本故事中,从而提高中班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这一学期对绘本主题课程的深入挖掘,总结出提升中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策略如下: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为幼儿创设自由管送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和吸引幼儿于教师或同伴、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中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看图书,喜欢把听过的故事或看过的图书讲给别人听,并具有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随着作品的开展产生喜悦、担忧等相应的情绪反应,体会作品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因此在班级的语言区中提供数量充足的绘本故事书,在进入到区域游戏前引导幼儿布置入区任务,促进幼儿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加强交流与沟通,从而促进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同时在语言区中提供故事背景墙,以及绘本故事中的小动物角色头饰、手偶等材料,激发幼儿运用头饰、手偶讲述故事内容。在美工区中提供各种材料供幼儿制作绘本故事中的小动物,幼儿通过自己亲手制作,更愿意与同伴一起交流讲故事,从而促进了口语的表达能力。
绘本故事中小熊喜欢用豆子熬粥,因此在班级的科学区中投放各种各样的豆子,供幼儿观察,引导幼儿说出豆子与豆子之间的不同之处,并将豆子进行水生和土生,提供记录单,幼儿每天观察小豆子的生长变化记录下来,在区域游戏时与同伴相互交流。班级的表演区创设了故事大王表演车,幼儿于家长一同制作服装、道具,幼儿运用这些服装道具进行故事表演,通过表演说出故事中的角色以及说出故事中的语言,更好的了解绘本故事的内容。
二、创设与绘本有关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在人际交往中积极运用而得到发展的,结合幼儿的语言发展特点,班级多次开展谈话活动,通过与幼儿谈话找到“话题”绘本故事中小熊因为愿意分享所以有很多好朋友。以“好朋友”这个话题班级开展了《我的好朋友》幼儿通过采访自己的好朋友了解自己好朋友的兴趣、爱好,喜欢的东西等,增加了幼儿之间的友谊同时也提高了与同伴之间相互交流的能力。除了好朋友话题之外还从幼儿的家人开展《采访家人》谈话活动,幼儿通过在家中采访自己的父母,了解到的一些信息,带到幼儿园来与同伴相互交流。除此之外班级还开展了《我是小记者》谈话活动,通过幼儿园教师教学活动拉链的机会让幼儿亲近老师,并且自己开动脑筋想问题,大胆走到自己感兴趣的老师身边对老师进行采访。在这次采访的活动中,班级的每一位幼儿都能勇敢的走到老师的身边,问出自己想问的问题,并做好记录与同伴相互交流,有效的提高了班级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在绘本故事中小熊喜欢熬粥,粥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的,以《我喜欢喝的粥》为话题班级开展谈话活动,幼儿相互说说自己都喝过什么粥,知道生活中还有那些粥等等,在谈话活动结束后在美工区开设“粥铺”幼儿通过绘画、制作等方式做自己喜欢的粥。将作品展示在粥铺中,激发了幼儿与同伴交流的热情,给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建立契机。
三、给予幼儿“讲述”的机会,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情景表演中,每一个幼儿都在特定的情景中充当某一个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每一个人都要聆听同伴的对话,并且每一个人都要开口说,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得到了保障,说话的愿望也基本满足。《小熊的咕嘟粥》绘本故事中的动物角色很多,并且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的台词,因此特别适合全班小朋友共同来参与表演。在绘本教学过中,运用绘本情景引导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道具、服装,并设计自己的动作,大胆表现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小熊的咕嘟粥》是一个关于分享的故事,为了更好的让幼儿理解分享的意义,班级每天开展绘本故事分享活动,幼儿在家中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绘本故事,带到班级与全班小朋友进行故事分享。教师每天为分享故事的幼儿做好记录,录视频发到班级的群中。学期末将幼儿分享故事的照片制作成书,投放至语言区。经过一学期的绘本故事分享,不仅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大部分幼儿敢于在全班小朋友面前展示自己的的同时,也提高了口语的表达能力。在进入到语言区中看到老师制作好的绘本分享图书,更加激发了幼儿想要分享的热情。通过一个又一个故事的分享,幼儿从刚开始的看图自己编故事,到完整的讲述故事内容,再到最后有感情地背故事讲给大家听,惊喜的发现班级的幼儿在不断的进步,讲述越来越完整,讲话的逻辑以及思路越来越清晰。
除此之外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都以提问的方式激发幼儿动脑思考,并大胆表达,如:绘本故事教学中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图片,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故事内容,有顺序,有启发性的让幼儿积极思考,发展幼儿的语言。
通过一学期的绘本主题课程教学实践发现,绘本对于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通过一系列幼儿感兴趣的话题、事物,充分激发幼儿想说、敢说的愿望,幼儿基本可以清晰表达自己的意愿和看法。班级的幼儿通过阅读绘本等多种途径中,口语表达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那么,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深入挖掘绘本,创设绘本主题课程,让幼儿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_,12
[2]倪敏.《幼儿教师需要什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3]张虹.绘本阅读中教师有效反馈的策略[J].早期教育,;50.
[4]邓蕊.利用绘本支持幼儿故事教学的有效策略[J].学前教育,20_,10:15-17.
活动目标:
1、了解关于火的简单知识,懂得火对人们的好处和危害。
2、知道简单的防火方法,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
3、在游戏中体验火的危害,提高防火自我保护意识。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对日常生活中的火有简单认识。
物质准备:ppt课件,灭火器,布置火灾自救场景(电话、自制玩具灭火器、湿毛巾、自制商场、自制火、消防员帽子、自制水枪)
重点:知道简单的防火方法,掌握简单的防火措施。
难点:在游戏中体验火的危害,提高防火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3分钟)
一、谜语导入
师:老师有一条谜语,请小朋友帮我来猜一猜。请你仔细听:红光光,大大篷,见风它就更逞凶;无嘴能吃天下物,最怕雨水不怕风。
你猜一猜谜底是什么呢?
幼:火……
二、火的特点、用途与危害
师:对了,是火。我们小朋友都见过火吗?那你能说一说火有什么特点吗?
幼:火能发光、火能发热、火怕水……师:非常好,说明小朋友在生活中认真观察过,那你知道火有哪些用途吗?
活动目标:
1、复习助跑、跨跳、爬、平衡,在情景活动中提高动作灵活性、平衡性。
2、乐意合作、不怕困难,勇敢自信参与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学会团结、谦让。
4、幼儿能自主结队进行游戏,学会与他人协作,提高团结协作能力
活动准备:
轮胎、垫子、木墩架、梯子、攀登架、圈、地图、哨子;
背包、毛巾、彩旗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要去越野训练营,害怕吗?”
幼:“不怕”
师:“那我们出发吧!”
(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场)
二、介绍训练项目
师:“瞧,训练营到了,先把自己的背包放在一边,赶快过来集合!”
师:“你们看,训练营有好多运动项目,有走木墩、过独木桥、爬攀登架,现在我们就去练一练吧!”
(小朋友自由选择器械进行练习,教师在旁辅助)
三、练习训练项目并说一说
师:(教师吹哨集合)“队员们,你们刚刚练习的什么项目啊?”
“你来说一说!”
“那你来演示一下吧!”
(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练习的项目)
师:“真不错!那你们认为那种项目最难呢?”
“那练习时又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请个别幼儿说一说)
四、再次练习训练项目
师:“那我们再去练一练你认为难的项目吧!”
(幼儿再次练习)
师:“我们的队员们真勇敢,教官非常满意,看看大家满头大汗的,赶快把背包里小毛巾拿出来擦擦汗!”
(幼儿拿自己的小毛巾擦汗)
五、执行任务,进行比赛
师:“队员们,现在教官要带领队员们执行任务了,赶快把自己的背包整理好!”
(教师吹哨集合)
师:“今天教官要给每位队员布置一项任务,我们分成红、黄、蓝三组进行。我们看到最前面有很多的小红旗,比一比,哪组的队员先完成任务全部都拿到自己的队旗,哪组就获胜。好,现在队长到教官这拿地图,看一看你们是哪条线路,然后带领你的队员准备好。”
(队长拿地图带领队员准备好)
师:“好,都准备好了吗?”
幼:“准备好了!”
师:“开始行动!”
(教师在幼儿执行任务过程中提醒幼儿注意安全、辅助有困难的小朋友)
六、宣布比赛结果
师:“看看,是哪队队员全部都拿到小红旗,最先完成任务?”
师:“哦,是我们的X队最先完成任务,全部都拿到了小红旗,X队获胜!”
师:“累了吧,快拿出自己的小毛巾擦擦汗,跟着老师一起放松放松!”
七、放松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随音乐一起做放松活动。
八、结束部分
师:“呀,天色不早了,队员们,我们的任务也完成了,快背上自己的背包跟教官一起回家吧!”
摘要:
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教师与家长经常地沟通不但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教师也容易获得各种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保教工作,从而促进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因此,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和家长沟通就成了幼儿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幼儿教师 家长 有效沟通
正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庭和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两大方面,这两大方面对幼儿的影响必须同方向、同步调才能达到成倍的效果。教师与家长经常地沟通不但有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而且教师也容易获得各种反馈的信息,不断改进保教工作,从而促进我们教师自身的成长。因此,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和家长沟通就成了幼儿教师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一、问题现状
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所以幼儿园教育必须与家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是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是形成、维护和发展良好的家园关系的基本方法。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我们教师的基本素质,每一位幼儿教师都应注重与家长进行交流沟通。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碰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家长,有的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比较容易,也会成为幼儿园工作强有力的支持者;有些年纪大的家长比较关注幼儿的身体和饮食方面,对幼儿过于娇惯;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过高,但有的家长对幼儿的要求则很低,甚至不对幼儿提任何要求……
我作为一线幼儿教师已有十余年的教龄,大中小班都带过,也接触了各种类型的家长,因此引发了我对“幼儿教师如何更有效地和家长沟通”这一问题的思考。
二、案例呈现
案例一:小班:挑食的小九月
午餐的时候小九月端着碗吃得很香,可是当我再回到她身边时只看见她在吃米饭,而盘子里的菜原封不动的放在她面前,我蹲下来轻声问小九月:“九月,你怎么不吃菜啊?今天的菜可香了,你看其他小朋友吃的多香啊!”小九月依然不为所动,只是吃着米饭。见状我就端起盘子喂她吃,我把勺子放在她嘴边,她把嘴巴闭得紧紧的,后面无论我再怎么劝说她都不吃……
等到傍晚小九月的妈妈来接她,我和她的妈妈进行了沟通,把小九月吃午餐的情形讲给她妈妈,没想到她妈妈居然说:“老师,九月在家也不吃蔬菜,她不吃就不吃吧。”听完她妈妈的话,我语重心长地和她说:“你知道吗?咱们幼儿园的食谱是带量食谱,每天的饭菜花样多,每一种食物里面都有孩子生长所需的物质,一天两天不吃可以,如果时间长了轻则养成了挑食的习惯,重则会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希望我们共同配合,一起改掉孩子挑食的习惯。”九月妈妈听完我的话说:“谢谢老师的用心,我们尽量配合。”自此,九月挑食的习惯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案例二:中班:总爱扮演爸爸妈妈的凯凯
凯凯是一个不算调皮的男孩,平时都是由姥姥接送,爸爸来的时候不多,从凯凯入园到现状一年半了,他的妈妈只来过两次,所以平时有什么事情我们都会和凯凯的爸爸、姥姥沟通。可是慢慢地我发现凯凯在和小朋友沟通时总把姥姥挂再嘴边,而且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凯凯特别喜欢玩角色游戏,他总喜欢扮演爸爸妈妈,而且总说“爸爸妈妈太忙了,你先自己玩。”当我听到这样的话后我心疼凯凯,所以在生活中我也有意识地多抱抱他、多摸摸他,他总是很满足地对我笑笑。
后来我主动找到凯凯的爸爸和他沟通,他的爸爸总是憨厚的笑笑,点着头说好,我也尝试打电话和凯凯的妈妈沟通,可是凯凯的妈妈总以一句“老师,我太忙了,您和他姥姥说就好”为借口拒绝沟通,可是一段时间之后凯凯的爸爸也不来接送凯凯了,我只好找到了凯凯的姥姥,通过沟通得知凯凯自从出生后基本就由双方老人照顾,凯凯爸爸妈妈很少过问孩子的事情,我把凯凯在园的表现和凯凯姥姥沟通,凯凯姥姥激动地说一定要和凯凯妈妈沟通。
三、案例分析
在案例一中,我通过和九月妈妈沟通得知,在入园之前,九月平时都是由奶奶照顾的,九月平时喜欢吃面条、包子等,奶奶每次都为九月做她喜欢吃的,知道九月不喜欢吃菜平时就很少做,以至于为孩子养成了挑食的习惯。九月的妈妈也很着急,但是苦于找不到有效的办法,在我们沟通之后,我就安慰九月妈妈,习惯的问题急不得,慢慢来,我建议不管在园还是在家,我们都要多多鼓励九月,每次可以少吃一点,习惯了一种菜之后再添加另一种菜,每天吃了两种菜才能得到奖励。九月妈妈欣然接受了我的建议,并且一段时间以后,九月妈妈主动找到了我,高兴地说九月在家能吃菜了,这可是她做梦都没有想到的……
在案例二中,我通过和凯凯姥姥沟通,得知凯凯妈妈在生活上对凯凯姥姥的依赖性特别大,自从凯凯出生后妈妈很少照顾凯凯,时间长了也不太懂和凯凯怎么相处,所以干脆就把凯凯推给了老人照顾。后来我还是主动给凯凯妈妈打电话,我把我自己当妈妈的经验讲给她听,慢慢地,凯凯妈妈愿意和我沟通了,还说出了好多让她记忆犹新的凯凯的往事,我也给出了好多建议,比如每晚抽出时间和凯凯共同阅读一本绘本故事书,让凯凯讲讲自己好朋友的事情,和凯凯共同制作一件作品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后,我发现凯凯愿意笑了,在和同伴交流的时候也开始说“我妈妈……我和妈妈一起……”
四、尝试探索与家长沟通的技巧
(一)注重沟通时的礼仪
我们教师在和家长交谈时要用眼睛注视着对方,要始终保持微笑,并且要和他们平视,当家长站着时我们也要站着,当我们请家长坐下来时我们也要坐下来;当年长的家长与我们交谈时,我们要有礼貌的称呼,可以随着孩子一起喊“奶奶”或“爷爷”;在迎接小朋友时,主动向小朋友和家长点头问好;交流之后我们要目送家长离去等等。
(二)注重沟通时的态度
在与家长沟通时我们教师态度要热情、谦和、诚恳。只有尊重家长,与家长保持平等关系,才能保证与家长的顺利交谈,家长将孩子托付给我们是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们热情有礼貌地接待家长,与家长谈话时坦诚相见、推心置腹,给人可近、可亲的感觉,家长就会感受到老师的诚意。我们对孩子要怀有无比关怀之心,要为孩子的成长与进步而高兴,取得家长的信任,让家长觉得我们和他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在努力,这样家长也一定能敞开心扉。只有以一种平等友好的态度对待家长,将家长视为朋友,尊重家长的意见,虚心诚恳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与建议,才能赢得家长的尊敬和信赖,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那么我们教师与家长的关系自然融洽。
(三)注重沟通时的艺术
与家长沟通是一门艺术,是需要讲究方法的。我们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时,应语气委婉,不能携杂主观色彩。首先,要先扬后抑,即先肯定孩子的优点,然后点出不足,这样家长就易于接受。其次,要避实就虚,即不要一开始就切入正题,待家长的心情趋于平静的时候再自然引出主题。如家长得知孩子在幼儿园里“闯祸”了,往往会忐忑不安地等待我们的批评,这时如果我们先不渲染孩子的“错误”,而是谈一些其他的话题,家长就会减少心理顾虑。通常情况下,家长会忍不住代替孩子向我们道歉,此时我们则应与家长共同分析并找出原因,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其实,再好的孩子也会有不足之处,再差的孩子也会有闪光点,对孩子的评价要客观,要淡化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毕竟是孩子,教师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我们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在本来就心情紧张的家长面前,我们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即让家长明白沟通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注重沟通时的方式
沟通是双向的,家长的积极参与是沟通的必要条件,但是很多时候家长总是以工作忙、没有时间等理由很少主动与我们老师沟通,这对家园共育十分不利。因此,我们鼓励采取多种形式的沟通,例如除了我们常用的面对面沟通外,我们还利用电话、微信、QQ、家园联系手册、家长开放日活动、学期家长会、家长走进课堂等形式,让家长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选择,积极主动地支持配合我们的工作,家园形成合力,共同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五)注重平时认真观察孩子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每个人的想法也会不同。在工作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相处”的家长,他们一般要求很多,言语中充满了对教师的不信任和不放心。其实,这些家长往往是对幼儿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自己的孩子期望很高。只有在孩子的一日活动中做到细致观察,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的回答家长们的问题。而且在回答家长问题时,不能是一句“挺好的”敷衍了事,而要能够讲出孩子表现的过程和自己的客观评价,这才是家长真正需要的信息。如果我们不把它看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