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4-10 19:11: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价格已成为竞争的重要因素,谁能掌握成本优势,谁就具备了第一竞争力,谁就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
为了应对市场严峻挑战,上汽集团于1999年在全行业开始推广“人人成为经营者”模式,在上汽公司内13家企业进行了试点,在降本增效上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个模式,也成为其中一些企业重振雄风的法宝。
上汽集团的两个重点企业XX大众和通用,也依靠这种模式,在20xx年经受了市场不景气的考验,XX大众去年完成实际销售万辆,通用实际完成销售万辆,今年通用已经蝉联3、4月份的冠军,而XX大众的销量也在稳步回升。
进入合理化建议e时代
合理化建议是发挥企业员工主人翁作用的有效形式,是指有关改进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办法和措施,而基于XX大众的在线管理系统(IM)的基础上合理化建议工作,则与以往相比,有了e时代的特点:
这样,对于XX大众合理化建议联络员和合理化建议管理机构来说,通过系统可快速实现建议的流转,不仅便于员工在线提交,更便于信息的高效流转,而且避免了流转低效、容易发生差错的状况;XX大众的员工不仅可以自己提出合理化建议,还可浏览其他人的建议,便于知识共享;这个系统还可以快速实现自动统计和结果提示,比如可以快速查看各部门人均提案率、参与率、实施率、人均节约经济效益等四大指标的排行榜,及全公司合理化建议按月走势图等。
在线管理系统的建立使XX大众合理化建议工作走上了科学管理的道路,仅20xx年一年,XX大众就收到员工提交的合理化建议15332条,其中实施完成了8449条,在实施技术改进后为公司节约了一大笔开支。
开放平台降本增效
合理化建议理念在通用汽车也已深入人心。5年来,员工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将近20万条,节约成本亿元。仅去年一年,员工就提出建议万多条,为企业节约6800多万元,在降本增效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通用汽车自20xx年建立合理化建议工作体系以来,已经形成了一个开放式平台。公司有关部门并定期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交流,同时将合理化建议纳入公司年度奖励机制。
20xx年,通用整理出经典合理化建议,编写出版了第一本“金点子集”;20xx年,通用对合理化建议体系进行了重大改革,将合理化建议评审和审批权限下放至班组长、工段长,大大缩短了合理化建议的奖励周期。合理化建议的奖励体系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形成了金、银、铜奖、季度奖以及个人年度奖的综合评奖体系。
今年通用汽车将开展以班组为“经营单位”的降本增效试点活动,进一步提高班组成员参与的积极性,主动识别、量化分析本岗位的“输入”和“输出”,进一步激发全体员工参与合理化建议活动的积极性。
民事上诉状的写法( 一) 首部。
应按顺序定出下列事项:1 、标题“民事 上诉状”。2 、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先定上诉人,后定 被上诉人,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等内容。
特 别注意应把当事人在一审中的诉讼地位加以备注。例如:“上 诉人( 一审被告) ”,“被上诉人( 一审原告) ”。
3 、不 服原审判决或裁定的事由。如“上诉人因**一案,不服* **人民法院于 *年*月*日*字第*号民事判决( 或裁 定) ,现提出上诉,上诉的请求理由如下:”即转入正文。
( 二) 请求和理由。这部分应先写提出上诉的诉讼请求,后说明上诉的理由。
诉讼请求应明确、概括、简洁,使人 一目了然。上诉的理由关系到上诉请求能否成立,是用以论 证上诉请求的,因此要充分有力、击中要害。
上诉理由应根 据具体情况从三个方面或其中这一来阐述。首先,应针对原 判认定的事实是否有错误,有没有遣遗漏的重要事实,用以 认定事实的证据是否可靠进行分析论证。
其二,分析原审对 案件定性是否正确,运用法律有没有错误。最后,分析一审 案件在审理过程中有无违反诉讼程序,可能影响判的正确 性。
( 三) 结尾,要写清“此致”“***人民法院”,并在 右下方由上诉人签名盖章,注明年、月、日。( 四) 附项。
写明下列事项:1 、上诉状副本**份。2 、书证、物证各**件。
上诉的请求和理 由如下:上诉请求1.撤销 人民法院( ) 字第 号民事判决/ 裁定; 2.改判……; 3.两审诉讼费用均由被上诉人负担。上诉理由( 根据案件具体情况选择) 一、原裁判适用法律错误。
…… 二、原裁判认定事实错误,或者原判决认定事实不清,证据不足。…… 三、原裁判违反法定程序,或者审判人员收受贿赂,影 响案件正确裁判。
…… 综上所述,……特依《民事诉讼法》第147 条的规定,提起上诉,请予改判,是为公允。此致 **人民法院 上诉人 年 月 日 交通事故上诉状 上诉人:xx ,男,汉族,19xx 年10 月20 日生,住郑州 市管城回族区货栈街 xx 号。
被上诉人:xxx ,女,汉族,1994 年5 月1 日生,住郑 州市管城回族区南五里堡北街 xxx 号。法定代理人:xxx( 系 xxx 之母) ,女,汉族,住郑州市 管城回族区南五里堡北街 xxx 号。
关于如何做大做强我市建筑业的调研报告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建筑业健康发展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工业化、城市化的先导产业和基础产业。全社会5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要通过建筑业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或使用价值,建筑业增加值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筑业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发挥着无可估量的作用。但是,我市建筑业产值规模较小,外向度低,经营机制不活,产业集中度较差,市场竞争力不强,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整体实力方面与发展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还经受着建筑市场过度竞争、压级压价、垫资、工程款拖欠等等的严峻考验。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之际,为破解建设工作难题,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近期通过采取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对当前我市建筑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调研,积极思考和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形成了本调研报告,以期对我市整顿和规范建筑市场秩序、推进建筑业健康持续发展、做大做强建筑业支柱产业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一、必须充分认识建筑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建筑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外向开拓广、关联程度高、拉动作用强等特点,尤其是中小建筑企业在我国的建筑市场上已经处于主力军的地位。可以说,无论工程项目大小,都要靠劳动者的双手把它拔出地面,擎上空中,中小建筑企业正是这一劳动密集的产业大军所凝聚起的企业群体。同时,建筑业在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城乡建设、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级建设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手段,认真贯彻实施《建筑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不断加强对建筑行业发展的指导,促进了建筑业快速发展,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是建筑业规模总量逐步扩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据统计,从1999年到20xx年底,全市建筑业增加值从亿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37%;利税总额从5269万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45%;利润总额从4750万元提高到亿元,年均增长30%;在本市建筑业从业人员从4万人增加到万人。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全市90%的建筑业企业完成了由国有、集体企业向股份制、非公经济改制和过渡。1997年以来,建筑企业数量减少了50%,产业集中度提高。目前,全市建筑施工企业有220家,其中总承包一级企业3家,施工总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企业分别占60%、16%、24%,初步形成了层次较为明晰,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队伍。
三是建筑市场秩序日趋规范,依法管理取得明显成效。1997年以来,全市先后建成9个有形建筑市场。通过不断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建筑市场秩序,基本形成了招投标人依法招投标,交易中心和中介机构提供服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进行监督,纪检xxx门、检察机关派员进场监督的招投标管理体制。目前报建工程应招标工程招标率和应公开招标工程公开招标率都达到100%。
四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加强,水平稳步提高。按照《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法规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一步规范建设、设计、监理、施工等工程参建单位的质量安全行为,切实加强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管理,实施“精品工程”战略,广泛开展创优活动,建筑工程质量明显提高,企业的安全和文明施工意识普遍增强。1998年以来,共获河南省建设工程质量“中州杯”奖75项、“中州平安杯”奖60项,创省级“文明工地”19个;评定市优质工程36项,市优质结构工程370项,市“文明工地”392个,没有出现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五是企业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建筑人才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近年来,对建筑企业实行了动态管理,实施建筑业10项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与企业创先评优挂钩等措施,不断促进企业管理上水平。企业也适应市场发展要求,自觉加强企业管理,大部分企业通过了国际通行的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行业从业人员中,获得职业资格,注册执业资格的数量和比例显著增长。目前,我市有注册建筑师82人,注册勘察设计师50余人,注册造价师126人,注册建造师900多人,注册监理师100余人,工程造价员937人。
六是建筑劳务基地得到巩固,对扩大劳务输出起到重要作用。多年来,我市建筑业认真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不断扩大劳务输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和巩固,建筑劳务经济效益显著。平桥区、商城县、罗山县、潢川县被命名为河南省“建筑之乡”。 _____“三刚”--xxx、张清刚、魏青刚都是外出建筑劳 务队伍中的精英代表人物。20xx年全市外出施工企业80个(次),建筑劳务输出人员30余万人,其中,成建制建筑劳务万人,创经济效益18亿元。目前我市在北京、山西、新疆、郑州等地都有建筑施工队伍参与当地建筑工程的施工。市第二建筑安装公司常年在北京的成建制队伍人员达8000多人,承建了一批国家重点工程,曾参与了国家大剧院、“鸟巢”等重点项目建设;_____源泰建筑有限公司每年在山西省施工产值在亿元以上;在乌鲁木齐,以市第三建筑安装公司和市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成建制的建筑企业达20多家,人员有万人以上。
二、当前制约我市建筑业发展的问题十分突出
我市建筑业企业积极探索了不同的发展道路,创新发展方法,取得了成绩和经验,建筑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逐步增大,但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普遍存在的技术力量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融资渠道狭窄,盈利水平不高,人才资源缺乏等问题,制约着我市建筑业的健康发展。
(一)企业改制力度不大,有待进一步深化。从总体上看,我市建筑企业改革起步晚,改革不到位,产权过于分散,计划经济体制延续下来的勘察、设计、施工运营过程相互分割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还没有彻底转变,还没有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改制成本高,大量的资金用于职工身份置换等,资金严重不足,资产负债率高,资本积累成为制约企业扩展市场,发展壮大的瓶颈。市建委直属的两个大型国有企业,旧体制下积累起来的深层次矛盾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分配机制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产权改革很难到位,改制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严重障碍。
农商银行信贷风险防控要落实贷款三查,发挥法律合规部门的重要作用,防范法律风险,强化岗位职责建设,防范操作风险。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_年12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今后3年三大攻坚战之一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打击违法违规金融活动。同时,经济运行不确定因素增加、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同业竞争持续加剧。在这种宏观政策及经济背景下,农商银行的风险防控尤其是信贷风险防控将面临新的挑战。
当前农商银行信贷风险表现形式及典型案例
贷前调查失实
任何一笔贷款的发放均需要贷前调查,贷前调查的真实情况是贷款是否发放,发放多少,以何种形式发放的基础,也是风险防控的第一步,如果调查失实,无异于将老鼠放进米缸。
20_年11月5日某支行发放叶某贷款15万元,20_年10月15日到期。调查报告显示,叶某父亲为叶某建。检查人员在外核叶某建家属时发现,叶某建与借款人为叔侄关系。该笔贷款的另一名担保人叶某新才是借款人真正的父亲,而此人也正是该笔贷款的实际使用人。根据叶某建家属讲述,几年前因为一些家庭因素,借款人叶某将户口迁至叶某建户口中,借款人父亲叶某新因涉及高利贷,现已不知去向。
贷款资金非本人使用
信贷投放工作必须以客户真实需求、真实还款能力为基础,变相套取信贷资金,如果实际用款人发生经营困难等情况,无法及时归还贷款,借款人往往称自己从未使用贷款而推卸还款责任,给信贷资金带来较大的风险隐患。
一是垒大户现象。垒大户贷款使信贷资金过度集中,借款人的还贷能力与实际需求不匹配,造成过度授信。某支行于20_年1-4月分别向客户冯某、张某等11名借款人发放贷款11笔,合计金额137万元,贷款用途涉及葡萄种植、木材加工、建材批发等多个行业。通过查看借款人账户资金流向,发现其中部分借款人账户每月均由实际用款人李某账户转入资金用于交存利息,通过进一步外核发现,借款人及李某均承认该11笔贷款全部为李某使用。
二是借名贷款。借名贷款即借款人存在,合同借款人与资金实际使用人非同一人。20_年1月13日某支行发放王某贷款万元,20_年1月7日到期,贷款用途经营五金。在调查时,该笔贷款的借款人王某称此笔贷款为李某使用,自己从未使用过贷款,利息也是李某交存,自己仅是去签了字,其他手续均是由李某操办,担保人也是李某联系的。
三是将信贷资金转借他人使用。20_年8月16日某支行发放徐某贷款8万元,20_年8月14日到期,贷款用途为买车。外核调查借款人徐某,贷款办理时自己确有资金需求,贷款用于买车,后来将贷款资金归还,因授信期为两年未到期,徐某又将贷款借与刘某使用,最终致使形成不良。这反映了对借款人资金使用监督不力、贷后检查不到位等问题。
担保能力不足或抵押物存在瑕疵
为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农商银行普遍会通过自然人担保或抵押物抵押方式发放贷款,作为覆盖风险敞开的第一道屏障,如果担保能力不足或抵押物有瑕疵、高评高估等现象,势必会让抵押担保物形同虚设,成为事实上的“三无”贷款(无信用、无担保、无抵押)。
一是担保能力不足。20_年8月28日,某支行发放王某贷款30万元,20_年8月25日到期,担保方式保证。调查报告显示该笔贷款担保人邓某家庭资产为45万元,年收入仅4万元,通过查看信用报告,该担保人对外负债万元,对外担保达248万元,其配偶韩某也有对外担保58万元,担保人担保能力明显不足。
二是抵押物不符合准入条件。某支行于20_年4月14日向客户刘某发放贷款21万元,20_年4月13日到期,该笔贷款以房产作为抵押。通过查看抵押物产权证明,该房产所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人为某学校,土地用途为教育。根据担保法第三十七条: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不得抵押。案例中抵押房产占用的土地使用权人为学校,不属于抵押人的自有财产,该笔贷款一旦形成风险,将面临不能处置变现的问题。
三是循环使用抵押贷款抵押物存在瑕疵。当前银行办理的抵押贷款为最高额抵押,抵押期限较长,借款人可以在授信期限内循环使用贷款。抵押合同和抵押登记是在首次贷款前办理,贷款授信期间不重复办理抵押登记。因此,在贷款循环使用期间,很容易让人忽视对抵押物状态的持续监测,认为办理好抵押物的登记手续及发放首笔贷款后便可高枕无忧,其实不然。某支行于20_年为刘某授信500万元,20_年6月30日向刘某发放贷款450万元,到期日20_年6月5日,担保方式为抵押,抵押人为山东某公司。在事后检查中发现,某支行在贷款发放前并未核实抵押物状态,房产、土地存在多笔法院查封记录。根据担保法及其解释,“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不得抵押”“最高额抵押权所担保的范围,不包括抵押物因财产保全或者执行被查封后或债务人、抵押人破产发生的债权。”因此,抵押物被查封扣押之后,所发生的贷款不能对抵押物享有优先受偿权。
重大瑕疵合同
借款合同是规范和维护银行与借款人的重要法律文件。法制经济背景下,市场主体的法制精神主要体现在合同文本上。20_年1月29日某支行发放邵某贷款15万元,20_年1月15日到期,查看合同资料,最高额保证合同中担保金额有涂改现象,涂改后内容显示为“贰伍万元整”,形成合同瑕疵。如果借款合同金额存在涂改,一旦债务人不能按期履行偿还义务,在诉诸法律时,一是合同的瑕疵极易导致出现合同纠纷等不良法律后果;二是最高额担保额度不能覆盖利息和实现债权的其他费用,会形成资金清收风险隐患,导致银行资产蒙受损失。
提升信贷风险防控能力的建议
(一)落实贷款三查,筑牢信贷风险防控基本功。
首先,做好贷前调查。贷前调查是贷款能否发放的第一道关口,贷前调查时要对借款人及担保人的身份、家庭财务收支状况、经营情况等做深入分析,要利用行业知识分析对比借款人在同行业中的位置以及对应的资金需求,找出借款人资金缺口的具体形成原因,对比两者是否合理,并参考资金测算结果,合理估算资金缺口,科学测算授信额度。
其次,做好贷时审查。严格落实审贷分离制度,对超过一定数额的贷款,贷款审批人员一定要进行二次考察与审查,杜绝因调查不实而导致不良贷款屡屡发生的现象。对最高额担保期限及限额内发生后续贷款前,要重新核查抵押物的状态,核查抵押物是否存在争议及是否被法定保全、扣押,核实借款人是否经营恶化面临破产情况等,有效控制风险敞口。
最后,做好贷后检查。贷后检查在整个信贷流程中是防控风险的最后一道关口。要坚持定期跟踪,对贷款贷后检查表的内容要进行规范,对借款人生产经营情况、资金用途、抵押品质量等情况要进行详细检查,可以通过账户分析、凭证查验、现场调查等方式检查贷款资金使用情况,确保信贷资金安全。
(二)发挥法律合规部门的重要作用,防范法律风险。
目前,农商银行的组织架构中,基本设立了法律合规部或者风险合规部,要注重对合同法、担保法等国家法律法规及行业法律法规、监管法律法规的学习与解读,通过法律学习班等形式,提升行员对法律制度的关注度;在涉及重要法律事务时,要充分发挥风险合规部门的法律审查作用,防范法律风险。
(三)强化岗位职责建设,防范操作风险。强化岗前培训,将信贷业务风险防控体系、信贷基本制度作为入职培训内容,持续开展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更新客户经理知识结构,加强对国家金融政策、行业发展趋势的学习把握,以适应复杂的金融市场。贷款检查、审计、贷款审查等部门要将检查发现问题作为重点,及时完善制度建设,并通过下发风险提示等方式,提醒相关岗位人员。
去年是工业经济最为艰难的一年,我局主动出击,勇于担当,加强工业形势的分析和研判,加强工业经济的引导和调控,加强企业的服务和保障,确保了工业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呈现“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态势。
从总量和速度来看,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89亿元,同比增长15%,实现工业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亿元企业净增7家,达到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净增16家,达到124家。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不足,下面结合我自身的经历和认识,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注重工作实效。坚持局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科室主任具体抓、详细抓、明方向;其他科室人员配合相关领导抓落实,重实效的工作局面。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能。同时要在工作上严格规范,讲究时效,保证质量;要为工作运行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高效扎实的机关工作局面,提高工作效率。创一流业绩、建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努力开创工信局工作新局面。
二是靠实干部责任,加强人员培训。由于我局工作的特殊性,使的我局在业务水平表现层次不齐。各人员在工作中所担责任不同,有的员工存在少许畏难情绪。针对以上情况,
在完善考核管理办法时,将员工的平时工作与年终效益衔接起来,进一步靠实员工在工业经济工作中的责任,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并对工业经济增长作出特殊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奖励。针对干部队伍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不强的现象,应当安排相关业务知识讲座以及相关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的业务水平。
三是要坚定不移地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工作作风的转变,一靠职工的自觉性,二靠规章制度的约束力。规章制度不能只挂在墙上,当有个别同志缺乏自觉性的时候,就需要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去加以规范。
我工作的单位是煤炭局,我也从我工作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
一是完善煤矿安全监管监察及煤炭行业管理体制,推进煤炭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应该重视煤炭行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监管监察队伍和煤矿从业人员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在大力抓煤矿安全的同时,应遵循客观规律,充分理解监管监察和行业管理队伍的压力和困难,给予他们更多关心和理解。特别是在安全管理中,应规范责任追究制度,建立科学的奖惩制度,以避免在责任追究时过分牵强而打击监管监察人员的积极性。
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切实为煤矿企业做好服务。积极引导煤矿企业,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和资金争取工作,紧紧把握
政策导向和扶持动态,引导市场主体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加大支持企业兼并重组、产业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等方面的工作力度,推动煤矿企业市场主体做大、做强。运用煤矿监管职能,促使技术落后、污染环境等企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
四川凉山电力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无论是经营管理、工程基建还是生产运营正进入高速发展期,流域工作战线长,基建项目多,地处高山峡谷,内外交通路况艰险,无论是工程参建、生产运营。
还是经营管理人员在安全施工、安全生产、交通安全等方面的安全意识、安全经验、安全技能、防范措施等参差不齐,公司面临的安全生产形势极其严峻,为全面提高公司员工及所有工程参建者的安全意识,牢固树立“不安全,不工作”的安全理念。
教育监督公司每位员工及所有参建者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四不伤害),夯实安全基础,保障员工和参建者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结合20xx年“安康杯”主题活动,公司工会、安全生产部联合发起“安全在我心中,我是安全监督员,履行好安全监督权,我的身边无违章”的建议,在全公司范围内营造“安全生产、警钟长鸣,安全监督,人人有责”的安全文化氛围。
“安全监督员”是指:参与公司经营管理、工程基建、生产运营的每位人员都是安全监督员,即安全监督全员化,人人参与安全监督。
“安全监督岗”是指:涉及公司经营管理、工程基建、生产运营活动时间内的人员,同步属于安全监督岗,即安全监督全时空,时时事事接受安全监督和监督别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
安全监督岗职责: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对自己身边一切违规违章行为进行监督制止,做到我的身边无违章,作业环境有利于健康。
公司每位员工及所有参建者都是安全监督员,通过本次建议,在公司经营管理、工程基建、生产运营乃至日常生活各方面,对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作业不安全环境进行全方位、全员参与的安全监督,建议员工掌握本专业、本岗位以及可能接触到的场所、设备的安全要求,切实提高员工自身安全意识,强化安全技能,人人自觉肩负起安全监督员职责,人人具备“四不伤害”能力,让“不安全,不工作”的安全理念牢牢扎根内心。
让安全永驻心间,提高每位员工落实安全防范措施的能力,让安全监督行为遍布生产每个细节,渗透到生活的点点滴滴,把安全规范行为变成一种安全习惯,大力推崇安全监督光荣,违规违章可耻,以追求“我的身边无违章”为目标,扎扎实实、时时事事履行起“我是安全监督员”的光荣职责,让“安全监督员”这一光荣称号成为我们每位工程参建者的安全守护神,成为我们公司所有生产一线员工的安全守护神。
成为我们公司每位员工的安全守护神!共同营造公司在经营管理、工程基建、生产运营各方面良好顺畅的安全环境,坚决遏制不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职业健康,为水洛河公司又好又快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安全基础。
公司建议安全监督员做到:
1、加强自身安全知识、规定、规范的学习;
2、不断总结安全生产经验;
3、严肃履行安全监督岗职责,对身边的违章违规铁面无私,不留情面,坚决制止;
4、切实做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伤害,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5、追求“我的身边无违章”。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怎样传播正能量
正能量是最受大家欢迎的流行语。正能量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正能量是一种可传递的能量,让我们心态更加积极,更加阳光。
多情自古伤离别,我们告别了短暂而美好的高一上学期,我们经历了离别时的不舍与**,我们又走进了一个异*陌路的新班级,面对此景,同学之间的交往是否会有些迟疑呢?班级的凝聚力是否不够呢?我想是的,人都是有感情的,每当我们想起了昔日一起学习与生活的朋友时,总会有一种伤感。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与其回忆过去,不如抓住现在,我们需要团结起来,去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在上周学校组织的拓展活动中,我受益匪浅,闻到了新的班级气息,看到了班级的新的潜力股,同学们纷纷建言献策,给我感受最深的是在第二个活动中,我们班的同学起初一盘散沙,第一次失败让我们有了一些教训,必须团结协作我们成功了,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紧接着,我们又进行了第三个项目:“自由飞翔”,我们似乎真的蜕变成一只展翅翱翔的雄鹰,搏击长空,我们又成功了。每一次项目的合作,
大家都能碰撞出激烈的火花,我想这就是一种正能量。在最后激动人心的颁奖典礼上,我们虽然没有获奖,但我想说的是:“同学们,我们收获了许多,不是吗?同学之间友情的增加和班级的团结不正是我们将这种正能
一个企业想要发展,首先要有长远的战略部署,其次就是适应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管理体系。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虽然我懂得知识有限,但是我愿为公司尽一份绵薄之力,对于公司以后的发展与管理我有以下几点构想:
一、企业发展
目前公司所接业务比较繁多,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应该将所有业务进行主次分类,并根据时间顺序安排好施工时间,如果盲目扩大业务,而不注重合理安排与规划,有可能会出现混乱的管理局面,公司应该针对不同的业务内容合理进行人员分配,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其次,人力资源是公司最重要的支柱,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企业来讲,员工就是最重要的武器,如何管理好员工才是重中之重,那么这个管理到底从哪里出发。
当今社会,一个员工能在一个公司呆的长久,无疑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公司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生存与竞争平台,第二:公司能为员工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和薪资待遇,在当今社会,再想有发展的人也是为了一个目标,就是生存,想要生存就要拥有更多的金钱,如果一个公司紧紧只能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而没有期望的收入,那么,又有多少员工愿意长久的为公司付出呢。第三:公司拥有良好的竞争平台,用人为贤,而非用人为亲,任何员工都想在公司有自己的发展空间,良性竞争是最好提升员工能力的方法,如果公司连发展空间都没有的话,那么也是企业走入死胡同的警示。企业,只有给员工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才能留得住人才,企业才能够得以生存。
二、企业管理
1、 任何企业都需要管理,无规矩不成方圆。我觉得,所谓的企业管理就是权利、责任与义务的划分,以及这三者之间如何有效的衔接,企业要放出一定的权利给管理者,让他们能够有足够的空间实施管理,与此同时,必须明确每个管理者每个部门的责任与义务,分权到人的同时,也要分责任到人,谁的工作就由谁做,谁的责任谁承担,不能出现各部门互相干涉其工作的现象,一旦出现问题,大家大部分都会推卸责任,造成工作会乱现象。所以公司必须制定严格的考核制度,并且每个人无一例外都要接受考核,并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根据一年的年终考核情况给大家进行奖励与惩罚。
2、由于我们一天工作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员工避免不了有饿小困的时候,我觉得管理要突出人性化,每天上午和下午可以统一规定15分钟的时间大家可以补充能量,但是要注意不要喧哗,影响公司形象,这样既解决了大家饿的问题,又解决了办公室随时看到吃零食的现象,
3、目前公司员工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对建筑业知识了解太少,特别是办公室人员,前期做过几节课的培训,但是效果不好,主要原因在于讲课过程过于枯燥,没有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虽说成功靠自己,但是公司既然想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还要做很多的努力,我建议,公司可以建立一个小型图书阅览室,包括建筑类、公司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的书籍,书籍的筹备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形式:
4、每年组织一次员工技能大赛,并设立奖励机制,这样技能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又能丰富公司的企业文化。
个人对公司的意见和建议
1. 领导与各级员工缺乏实际的沟通。 企业领导应与各级员工建立和谐的交流和沟通机制, 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企业应鼓励员工敢说真话、敢说实话,鼓励员工敢表达自 己的不同见解。企业要营造一个和睦的上下级关系,企业的领导要让 每一位员工明白和了解当前工作的重点, 领导也要礼贤下士和体察民 情。若企业领导与各级员工想法一致,这样企业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才能做得更加强大。
2. 员工的价值体现与安全感不足。 对于新员工来讲尤为重要, 努力工作的同时也是在让自己学习和 发展,公司应该让员工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所谓归属感是员工想融入 公司,为公司努力;而安全感则是员工能感受到公司需要自己,自己 是有价值的。 使员工知道自己在公司的价值也是促进工作积极性的一 种有效的方式。
3. 应当标准化工作流程。 各个部门都要有标准的工作流程,各个岗位职责落实到人,合 理且固定,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做到各方面有专职人员负 责,各部门之间也要密切配合,不在部门之间产生脱节现象。
因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质量要求高,工资又比同行业职工低,故:我们连名上书请老板从以人为本的原则为我们提高待遇。
1.抗诉申请书 这个时候最好是向公司递交一下公司改制补偿诉求书以保证自己的权益,但是怎么写呢。一、公司改制职工补偿标准是怎样的? 根据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一年发给相。
2.专题发布 聚焦两会 返回首页 避重就轻,未提破产期间诉求处理 20_ “明星职工”劳务派遣工,比能力,开个运动会也就。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
20_-01-16 怎么向政府写诉求书? 2 20_-04-05。3.维权难难于上青天 原人行职工王中江维权三十余年 全体职工致齐鲁交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诉求书 …… 我们是由德州市公路管理局事业编转企内部退养职工强烈抗议:《同样的公司、同样的条件,怎么相差 。
全体职工致.。
为了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了解师宗县建筑业的产业结构状况,建筑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市场分布与发展潜力, 进一步做好建筑业管理工作。近期我局对辖区内的建筑企业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县建筑业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支柱产业作用日益显现。目前我县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家,有生产业务的4家,其中具有二级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2家。xx年我县建筑业产值为万元,县属4家建筑企业的产值为万元,占到了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9 %,其中师宗县葵山红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为二级资质的建筑企业,xx年的建筑业产值为万元,占全县建筑业产值的51%,占县属建筑企业建筑业总产值86%。由此可见,大企业对整个行业的支柱作用。总体来看,整个建筑业的运行还是比较平稳的,施工产值也在稳步提升,但是对于利润率的增加却相对缓慢。
二、当前制约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认真分析了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现状,冷静地查找发展的差距,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建筑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有几个方面:
1、“吃不饱”---虽然我国发展已进入快速阶段,建筑业市场比较繁荣,但是国有大型企业仍有吃不饱的感觉,有的企业没有多少工程可以干,这是因为我国建筑企业发展较快,在市场份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多,竞争十分激烈。我县的四家建筑企业都有“吃不饱”的感觉。
2、企业在承接工程的时候招投标不规范。现在的施工工程大多数都是通过对外招标来寻找建设方,但是在投标的过程中很多不具有招标条件的公司或者个人,往往借用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的施工资质,因为其人员较少,管理成本较低,所以相对于那些比较正规的大公司,其往往可以因为价格上的优势,以较低的价格中标,这也造成大型单位优势转化为了劣势,从而造成工程量的下降。
3、企业垫资情况严重,影响资金流动。通过走访企业我们了解到,当前的建筑业普遍存在施工方垫资的现象。企业要想运转正常,资金流动要有保障,但是过多的垫资限制了企业的资金流动,再加上投资方或多或少的拖欠施工方工程款,使得很多企业不得不靠银行的高息贷款来维持正常运转,在无形中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业务支出,从而造成企业盈利变薄,甚至下降。
三、加快我县建筑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规范建筑业市场机制
逐步消除不规范的市场操作,严格按照国家行业运行规定进行市场平等竞争,不断增强企业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严格按照合同的约定执行, 消除工程款回收滞后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2 强强联合,优势互补
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牵线搭桥,使资源优势互补,技术力量增加,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企业应站稳本地的市场,不断拓展外地市场,大力开拓国外市场.政府应做好对本地企业的科技信息,市场信息,技术力量的有力支持,最大能力的保护好本地企业的发展。
3、加强领导,切实把建筑业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就业容量大,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多的行业。在当前面临突出的“就业”、“三农”等问题的新形势下,建筑业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增加农民收入起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在推进城市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目前建筑行业现状来看,市场体系不完善,建筑市场的规范还需要相当一段时间,市场秩序、质量管理、建筑节能推广、资质管理、劳动安全监管、建筑工人权益保障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建筑市场法制建设、建筑市场规范和监管、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企业改革和人才教育培训等都需要政府加强指导、扶持和管理。在新形势下,对于建筑业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像重视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一样重视建筑业,把其切实放到支柱产业的位置。
4、完善法规,强化执法,进一步规范建筑市场秩序。目前建筑市场秩序存在的诸多问题,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方面,现行法律法规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的规范较原则,可操作性差,尤其是对业主行为缺少硬性约束规定,需要在修改建筑法、招投标法等法律法规时加以完善。另一方面,建筑行政主管部门以及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依据已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认真解决工程项目招投标和建设中的垫资、拖欠工程款、转包、乱挂靠、“黑白合同”、“阴阳合同”、恶性竞标和地方保护等问题。要加快建筑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工程投标担保、支付担保、履约担保等制度,建立健全失信惩戒机制;要进一步健全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保障、工资支付监管等制度,确保农民工工资足额按时发放,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总之, 我们认为应尽快采取措施,改变现有的建筑业格局,相关部门采取指导和调控手段,不断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使我县建筑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此次调研,使我们了解企业,增加了信息互动,企业对上门式的调研比较欢迎,也增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理解.这次抽查调研的单位,客观的反映了建筑业企业的实际情况,但所提出的建议不一定全面和正确,请领导和相关部门批评指正。
员工福利是薪酬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福利的形式提供给员工的报酬。福利是对员工生活的照顾,是组织为员工提供的除工资与奖金之外的一切物质待遇,是劳动的间接回报。更是员工的原动力!
你所在的企业都有哪些福利项目呢?
一、法定类:
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带薪假期。
二、保险类:
补充医疗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团体健康保险、企业年金、退休计划。
三、生活保障类:
员工餐厅、购房贷款、购车贷款、员工互助基金、日托、汽油费报销。
四、个人发展类:
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员工培训计划、员工晋升计划、进修教育、图书阅览室。
五、补助类:
住房补助、结婚补助、生育补助、交通补助、通讯补助。
六、活动类:
员工活动、家庭日活动、员工聚餐、员工旅游。
七、员工俱乐部类:
健身俱乐部、足球俱乐部、篮球俱乐部、乒乓球俱乐部、象棋俱乐部。
八、身心健康类:
年度体检、健康顾问、EAP(员工帮助计划)。
九、公司层面类:
奖金、津贴、节假日/生日礼金、员工持股、员工股票期权、本公司产品优惠、利润分享计划、收益分享计划。
十、实物类:
购物卡、电话卡、代金券、电影票、健身卡、美容卡、日用品、图书。完善的员工福利体系可以满足员工多样性、多层次的需求。然而,什么样的福利体系才能算是完善的呢?完善的意义并不是在于福利的大小和金额的多少吧,而是企业立足现状,去了解员工的真正需求,建立适合自己的福利体系,让员工感受到公司入微的关怀,这样便能深入人心、深得人心。
根据市政协“优化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方案,4至6月,“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情况”调研组在华艾副主席的带领下,会同市经信委、建委、工商联等相关部门,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采取听取有关部门情况通报,召开30家企业及12家在肥异地商会负责人座谈会,深入安徽利华塑业科技有限公司等16家企业实地调研,赴外地学习考察等方式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快速发展,已成为合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最具活力的增长源,已成为提供就业岗位的主渠道,已成为改善经济结构促进转型发展的生力军。
(一)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中小工业企业20_户,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97%,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实现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全市规上工业企业高8个百分点。20xx年全市中小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完成各项税收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
20xx年,我市纳入统计名录库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的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企业835家、劳务分包企业178家,分别较上年新增32家和3家。从资质等级看,承包企业中,特级企业3家,一、二、三级企业分别为117家、287家、428家;劳务分包企业中,一级、二级、三级企业分别为125家、27家、26家。私人控股企业648家,占全市建筑业企业总数的,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亿元,占全部产值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1.企业规模壮大。XX年,全市民营工业企业9319户,较上年增加1584户,注册资本362亿元,较上年增加71亿元。全市民营建筑业企业9096户,较上年增加979户,注册资本228亿元,较上年增加44亿元;全市建筑业个体工商户326户,较上年增加62户,资金总额4000万元,较上年增加1000万元。8家企业入选XX年中国建筑业企业双百强,4家幕墙企业获得中国幕墙50强企业,5家企业获XX年度全国建筑业aaa级信用企业。
2.投资势头强劲。XX年,全市中小企业用于土地和固定资产支出累计完成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全市工业平均增速高个百分点。今年截至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投资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民营经济投资已成为拉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
3.科技含量增加。XX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6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以上,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其中,民营企业占85%以上。“xx”期间,全市10项建筑业新技术得到推广,专利申报逐年增加;轨道交通1、2号线、新桥国际机场等建筑工程开工建设和完成,标志着我市建筑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
4.发展贡献增强。XX年,民营经济贡献率达66%,较上年同期提高了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民营经济对全市gdp的贡献率达到。整个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个体经济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为,拉动经济增长个百分点。我市70%的就业岗位来自于民营企业;XX年,建筑业从业人员达90万人。
二、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总量不大实力不强与经济发展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无论是企业户数、企业规模,还是贡献水平,与经济发展总体要求,与省会城市地位要求,与先发地区相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缺乏全国叫得响的知名企业。XX年,我市没有一家本土企业进入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也没有一家民营企业登上全省百强企业前10位排行榜。
(二)成本增加致使企业经营困难利润下降
一是用工成本攀升。企业普遍存在用工难,劳动力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企业社保缴费基数逐年增加,企业用工成本普遍上涨10-35%以上。
二是融资难融资贵。目前,我市民营企业资金需求满足度仅为52%,缺口约为190亿元左右。普遍反映抵押要求过高,手续繁琐,费用昂贵,年利率10-15%的占42%,15-20%的占10%,年利率超过20%的占4%。XX年,我市建筑业全年财务费用亿元,同比上升。
三是资金占用较大。民营中小配套企业,以现金购入原材料,产品回款周期较长。民营建筑企业单个项目的投标、履约、农民工工资以及质量保证金占工程造价的比重较大。民营建筑企业平均利润低,综合近期企业年检情况来看,近三成的小微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三)产业链不长、配套不健全导致民营企业难以集聚发展
民营企业市场依赖度强,自身聚集资源力度弱。在关联配套企业方面,我市的工业企业产业链不长,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够,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生态,特别是本土企业配套率不高。一些民营企业反映,在园区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公交班次和线路安排、员工住房保障等方面不够健全,给民营企业和员工生产生活带来不便。
(四)企业转型升级缺乏动力致使民营企业层次较低
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外需不振、产品积压、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一些民营企业家难以把握市场需求,投资意愿下降,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成本高、风险大、见效慢,不少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调查显示,XX年底,工业民营企业户均拥有专利数件,科研经费投入比XX年增加的占29%,持平的占15%,52%的工业企业没有科研经费支出。
(五)企业资质问题制约民营建筑企业壮大规模
目前,我市建筑业企业高资质等级企业少,低资质等级企业数量庞大,总承包资质特级企业仅有3家,远低于南通的15家和绍兴的17家。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激烈,建筑企业外埠市场逐渐萎缩。XX年,我市建筑企业在外省完成建筑业产值亿元,同比增长,远低于XX年的。民营建筑业企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缺失,制约了企业资质升级,也影响企业拓展外省市场。
(六)企业与政府之间信息不对称导致政策落实力度弱
民营企业普遍反映,政府近年来出台的不少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文件,由于政务公开信息渠道少、政策宣传不到位,导致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力度不够,有近三分之一的民营企业家不了解省市出台的民营经济政策。有些政策门槛过高,难以惠及民营企业,52%的小微工业企业没有受到政策的扶持。有些政策兑现周期长、手续繁、打折扣、办事难现象依然存在。
三、加快发展我市工业建筑业民营企业的意见和建议
(一)壮大总量,提升质量
要以壮大总量、提升质量为重点,既要大力发展“铺天盖地”的中小企业,进一步掀起全民创业新高潮,又要着力发展“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实现集群发展、抱团转型。必须切实增强紧迫感,把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摆在发展战略位置并在举措上下工夫。要在产业规划中予以体现,在专业化分工协作、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方面进行协调,在科技创新、资本和市场准入上给予政策扶持,加快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总部在合肥的大企业大集团,为我市经济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二)多予少取,切实减负
一要全面清理规范收费行为。坚决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政府性集资、罚款等项目;规范各种认证项目;取消针对民营经济的歧视性收费规定;严禁乱检查、乱评比、乱培训、乱摊派、乱拉赞助;
二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提高民营企业在政府采购中标额中的占比。扩大民营企业税收优惠范围,对经认定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除享受国家省税收优惠政策外,市财政应予适当的奖励。如对建设工程项目负责人征收1%的个人所得税,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的予以减免,对挂靠建筑公司的予以征收。
三要着力解决融资难问题。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直接资金支持;通过贴息贷款、风险补偿等方式,鼓励金融、担保机构加大对民营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金融机构对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额度增幅超过其他贷款总额度增幅的,市政府给予适当奖励;有序发展民间金融,创新融资制度;拓展融资渠道,鼓励支持民营企业抱团融资、统贷统还。
四要加强信用和担保体系建设。对信用好的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工程投标、资费收取、融资及市场监管等方面给予支持,减少企业资金压力。
(三)多方招商,打造生态
一要强力推进与全国知名民企合作发展。面向全国民企500强,强化招商工作,争取更多更好的项目落户合肥,全力做大民营企业总量,打造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品牌和品牌产品。
二要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分类制定重点引进的配套企业目录,开展可行性评估,明确引进的重点;建立龙头企业、配套企业和重点项目档案,加强跟踪和联系做好关键环节助推,促进项目落地;坚持“以商招商”,发挥现有龙头企业在产业链招商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要鼓励民营企业扩大产业链。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产品组合创新、服务和品牌等资源整合等方式,实现产业链的升级;鼓励企业产品升级,积极探索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模式,实现产品深度创新。四要鼓励民营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立足企业自身,逐步向价值链上游的原材料供应、产品研发环节转移,并拓展相关产业。
(四)加大扶持,促进升级
一要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升级。帮助指导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技术、有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引导民营企业抢占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工程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的'前沿和高端,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
二要促进民营企业品牌升级。建立民营企业驰著名商标推荐申报培育库;实行重点商标“一对一帮扶制度”;健全商标保护机制,促进民企实施商标战略。
三要促进民营企业技术升级。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开发关键技术和工艺,开发主导产品和装备,引导企业加大与节能相关的新技术新装备投入,推进节能、工艺、产品创新,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四要促进民营企业管理升级。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帮助企业加强管理,加强对民营经济的引导和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信用机制建设,强化民营企业家和员工培训,提升民营企业人员素质,提高管理水平。
五要促进民营企业优化用人环境。高度注重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引导企业积极创造条件,用事业留住人才,用平台成就人才,用环境凝聚人才。
(五)灵活施策,重点扶持
一要大力培育龙头骨干建筑业企业。大建设呼唤龙头骨干建筑企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通过资源整合、战略重组,从现有一级总承包企业中筛选出实力雄厚、管理规范、成长性强、拓展市场成效显著的企业作为培育对象,做大规模、做强业务,力争早日培育出能引导我市建筑业发展方向的建筑业支柱。
二要大力扶持民营建筑业企业发展。在资质管理上保护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空间,在建筑招投标市场上公平对待民营建筑企业;引导民营建筑企业延伸上下游产业链,鼓励和支持民营建筑企业扩大投资,参与市政、水利、铁路、公路、电力、石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支持民营建筑企业资质晋级。制定政策,支持企业引进留住人才,帮扶企业资质升级;对于晋升到一级、特级资质的企业给予财政奖励。同时要敢于打破条条框框,不仅帮助企业培训人才,而且要不拘一格打造人才,对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可评定相应的技术职称。
(六)加强领导,营造环境
一要强化制度保障。建立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工作协调机制, 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市级领导联系重点民营企业制度,明确市级领导联系2户重点民营企业,定期深入企业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进一步完善群众和民营企业评议政府部门制度和考核督查制度。
二要继续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力度。在市本级现有清理保留的152项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的基础上,继续加大清理力度,减少审批事项,把市场能调节事项交给市场,推进简政放权。
三要进一步提升民营经济服务水平。加快建设民营经济公共服务平台;统筹解决要素保障等问题,对符合条件的高成长民营经济重大项目优先供地。适当扩大开发园区公交覆盖范围、加密线路和班次。凡涉企的机关单位人员,都要增强服务的责任感、使命感,创新思路,研究政策,吃透精神,用心谋划,支持扶持、指导帮助企业发展,为民营企业提供方便、快捷、高效的服务。
四要建立民营经济统计监测制度。将民营经济纳入统计范围,建立对民营经济的分类统计、监测、分析及发布制度,建立民营经济市场监测、风险防范和预警机制。
五要强化政策落实督查力度。当前重点是采取多种形式,宣讲市委9号文件精神以及两个《条例》;有关部门应尽快出台可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确保把政策落实到每个企业、落实到人头,提高政策的知晓率、执行率。分类梳理各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督查,属于信息不对称的要加大宣传,属于执行不力的要督促落实,属于人为阻碍的要严肃查处,属于政策空白的要抓紧制定,坚决克服“落而不实”的现象。
六要健全完善干部实绩考核体系。突出把发展民营经济工作情况纳入到工作绩效考核中,提高民营经济指标权重,每年对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通报,对政策不落实的进行问责。
集智聚力建言献策,同心合力共谋发展。中国xxx湖南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将于今年11月在长沙召开。省委“迎接党代会,谱写新篇章”建言献策活动开展以来,省委老干部局迅速发出号召,全省各级老干部工作部门积极行动,组织动员广大离退休干部畅所欲言、群策群力,为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胜利召开贡献智慧和力量。
1.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离退休干部邹根全:抓住长株潭区域优势,把全域旅游这块牌子叫响。跳马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有着很深的关公的“忠”文化、左公的“廉”文化和十八座明王陵的“陵”文化,同时还有长沙育英学校“xxx儿童团”、石燕地下支部、凤凰山抗日战壕和10多处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战长沙时留下的驻地遗址的“红色文化”,要重点挖掘和开发这些旅游资源,用“爱国主义”和革命的传统理论去引导人、教育人和鼓舞人。
2.常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沈文峰:湖南的旅游资源不少,红色的、绿色的、人文的,但缺乏科学策划和推介。除旅游业外,其他第三产业也比较簿弱,应在这方面加强,使湖南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使湖南名符其实在中部崛起。
3.韶山市xxx会原主任彭楚乔:建议省委在部署推动今后五年奋斗目标、重大任务等过程中,加强对xxx思想和韶山党史系统研究的指导,以谋划部署纪念xxx同志诞辰130周年系列活动为契机,高位推动韶山干部学院、韶山党性教育基地、韶山市委党校等公办培训机构优势互补、串联成线,推动进一步保护和挖掘韶山红色资源,聚力打造省内外区域协同的优质红色教育阵地。
4.邵阳市老干部:建议出台乡镇因地制宜抓“乡村振兴”的文件,充分发挥乡镇干部的工作自主性和创造性,改变由市、县一个调抓到底的工作方法局面;上级应多下基层深入调研指导,衡量工作要多了解群众的切身感受和舆论口碑,不单纯凭检查结果。
5.省歌舞剧院有限责任公司退休干部杨天解:建议一是要重视传统文化;二是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要有一流的技术、一流的创作;三是让老百姓喜欢符合我国国情的审美,不断打造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力作,苦练基本功,踏实学习,吸收外来的新技术、新观念,结合本土的文化实情,才能创作出优秀的代表国家先进文化、我省艺术特色的作品。文化传统不能丢,才能征服世界,在世界文化之林处于不败之地。
7.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老同志:助推高校“关工委”在三全育人中的作用,发挥老年人的政治优势,三全育人能够较好满足老人老有所为的需求,学校育人格局和体系的重新建构,老年人上阵,开辟学校育人的新场所。
8.常德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离退休干部党总支书记左宜斌:我囯60岁以上老人已近3亿。完善离退休老人重大疾病医疗保险政策,是事关民生的大事,建议从加快构建老年人重大疾病医疗保障政策的执行力等方面进行联合协调,科学安排探索破解老人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难题,确保老年人健康生活!
9.郴州市安仁县离退休干部李勇才:迫切期盼省委省政府更加重视老年教育和老年体育工作。特别是要解决老年教育、老年体育的经费、场地、教室、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
10.常德市人民中级法院原院长、离休干部张维民:建议扩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人口在增加,耕地因建设用地在减少,扩大基本农田建设势在必行。
十九大“乡村振兴战略”解读及建言
十九大对城乡关系问题和“三农”问题形成了新的认识,作出了新的表述。如:不再提“新农村建设”,而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虽然继续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但也提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再提“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强调“城乡融合发展”。一系列新的概念体现了新判断、新决策。
十九大报告是在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任务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这个决胜期是指“从现在到20_年”。但是,决胜期内要坚持实施的“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都将延续到从十九大到xxx这个“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延续到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整个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体现了推进中国特色乡村现代化的雄心壮志。
乡村振兴战略何以为“战略” 在十九大报告中,除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实施的上述七大战略,还提出了其他不少“战略”,如就业优先战略、健康中国战略、食品安全战略、人口发展战略等,但包括乡村振兴战略在内的七大战略显然具有突出地位。
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在于:
首先,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重要举措。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基于十九大对当下我国所处时代状况的判断,即“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是我国当下社会主要矛盾的突出表现。十九大报告在列举“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时就明确讲到“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所列举的其他问题在乡村中往往也更为突出,如: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社会文明水平尚需提高;社会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等等。按照十九大“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包括精准脱贫在内的攻坚战等要求,这些都是要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问题。
其次,有助于推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向乡村区域深度延伸。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个总要求,与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这“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是相互衔接的: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对应的是经济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宜居对应的是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对应的是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治理有效对应的是政治建设。
这五方面建设虽然也一直在乡村区域展开进行,但总体上还是薄弱环节。如生态文明建设,现阶段主要针对的是工业化进程中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目的是规范和改善工业生产方式,使之能够与生态环境和谐友好。但从长远和全局看,我国生态资源更多分布在城市以外的乡村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许多重大举措、重大项目等等,主要将在乡村区域实施。在作为未来中国目标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边有五个定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乡村振兴战略必将承担越来越重大的责任。因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迫切需要以乡村振兴等战略举措来全面展开和不断深化。
第三,有助于推动中国现代化空间布局从城市向乡村延伸。在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七战略中,唯独“乡村振兴战略”是就现代化建设的空间布局而言的。这是因为,迄今为止的中国现代化建设,核心的任务是工业化,主要是在城市中开展的。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标志着我国将制定实施乡村振兴专项战略规划,在乡村开辟现代化建设的新战场,乡村将成为现代化建设新的重点区域。“战略”一词,界定和凸显了“乡村振兴”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xxxxxx、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的首要目标是“工业化基本实现”。在当下工业化历史任务即将完成的时候,转而加快乡村现代化建设,是历史的必然。
城乡融合发展将开启城乡关系新时代
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首先在于乡村将与城市平起平坐。
选择使用“振兴”一词意义非凡。“振兴”乡村和“振兴中华”的意思是一致的,突出了乡村振兴在民族复兴中的地位。只有乡村“振兴”起来,自强、自立起来,才能形成与城市平起平坐的地位,就像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样。
“乡村”一词也很有意义,它体现了调整现有城乡关系的指向。乡村不是城市的附属物,与城市相对应的是乡村而不是农村,城市与乡村的关系不仅仅是城市与农业的关系。乡村不仅是农业发展的区域,它是人类重要的生存空间,与城市同样重要。未来的城乡关系是城乡融合发展,乡村必将具有并且保持和城市不同的独特价值。提出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表明乡村的振兴取决于乡村自身,乡村人必须真正成为乡村发展的主体,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坚力量。
其次,完成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历史任务。
城乡二元体制是我国现代化起步阶段规范城乡关系的制度安排,其主要特点,一是将现代化建设的资源集中在城市。由于中国现代化起步晚、底子薄、资源少,中国只能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城市,用于发展工业化。二是以农业积累投入工业和城市建设,以农村农民服务工业和城市建设,由此形成了主要是资源从农村流向城市的格局。比如国家以考试制度和户籍制度,将农村人口中素质较高的新增劳动力选拔出来,安排在城市工业领域;以人事制度和户籍制度,将领导人才、管理人才和各方面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才集中在城市;以劳动力市场制度,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吸引到城市,成为“农民工”,等等。
尽管城市对农业、农村、农民也起到了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总体上“三农”也都受益于城市化和工业化,但乡村发展普遍滞后。早有相关文件提出要解决城乡二元体制问题,但由于种种原因,这项任务并不容易完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最终破除城乡二元体制,让城乡不再分隔,而使城乡融合发展、良性互动。
第三,加强“三农”工作的立足点将回到乡村和“三农”自身。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制度安排、政策设计基本上是服务于工业化、城市化,以致国家的农村政策叫做“惠农政策”,用于乡村的资金叫做“支农资金”,明显体现了国家政策立足点的偏颇。事实上,城乡二元体制也是统筹城乡发展,但它只是为城市而统筹。很长时间里也一直在“建设新农村”,但基本出发点是服务城市和工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后,将不再是要以加强“三农”工作来解决城市问题、工业问题,而是要解决“三农”问题自身。
无疑,乡村振兴也并不仅仅是为了乡村自身的振兴,而是为了城乡发展的相对平衡。十九大明确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显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不是要在城市单兵独进之后再让乡村单兵独进,而是要二者协同推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城市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遇、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意味着各方面资源将回流农村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首先意味着,资源将不再主要从农村流向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将推动城市和工业反哺、回馈“三农”,根本改变城乡二元体制下资源几乎是单向流向城市的状况,形成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如果说现阶段资源从城市流向农村还是涓涓细流,那么不远的将来,则有望形成滚滚洪流。
当然,国家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体专项规划的时候,应当根据和适应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根据农村居民的实际需要,引导各方面资源有序流向农村,形成城乡发展的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有机融合。并且,乡村振兴战略是七大战略之一,并不是孤立的,这些战略应当也必将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形成整体合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多支持。
其次,“农民工”现象将最终消除。
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务工,成为雇佣劳动者,却因为户籍在农村而不能改变农民身份,虽然他们为城市工商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却不能落户在城市;虽然由于其工资性收入高于农村务农收入而改善了家庭生活,却因为离开家乡、与家人分离,造成了“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三留守”问题。这些在我国已经存在三十多年的社会问题,终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而得以终结。
这是因为,原来农民工进入城市是因为城市工商业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这种就业机会是农村中所没有的,而现在资源回流农村,将给农村中农业转移劳动力创造就业机会,令他们可以不再到城市工作也能够取得较高收入;原来农民工进入城市、想要落户城市,是因为优质教育、医疗等等资源集中的城市,他们只有到了城市才能分享到这些现代化建设成果,现在资源回流农村,在农村中也有与城市相对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他们也不必非要到城市落户。
所以对农民工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意义可能在于,让他们可以在进城还是留村之间主动做出抉择,而不必继续作为农民工在城乡之间长期来回奔波,“三留守”问题也可以随之消失。农村人口的基本稳定而不再大规模流动,必将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创造前提和有利条件。
第三,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将成为资源流向乡村区域的重要载体。
十九大报告没有提“新型城镇化”,但“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部署,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至关重要。以城市群为主体的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必将让夹杂在城镇之间的乡村受益,这些城镇与城镇之间的乡村也必将“协调发展”,从而在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中,形成资源向乡村的流动,特别是城市人才资源向乡村的流动。因此,一方面要“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另一方面也应当制定实施城市居民进入乡村、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城市人口有序落户农村的政策措施,乃至上升为法律,从而也“加快城市转移人口农民化”。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形成城乡之间人才、人力资源双向流动,是历史的必然。
第四,国有企业应当为乡村振兴做出贡献。 相当数量的国有企业,特别是老国有企业,是利用农业积累和工农产品剪刀差投入建设,靠农村市场支撑发展起来的,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候,它们理所当然应当拿出资金和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对口帮扶的经验,可以安排大多数国有企业与主要是欠发达乡村特别是中西部的乡村建立帮扶关系,以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意味着农村中农业和非农产业都将加快发展
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义首先在于,乡村区域的贫困现象将最终消除。 完成脱贫攻坚的历史任务,应当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起点和前提。十九大进一步要求“确保到20_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展示了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坚定的决心。即使还有深度贫困的人口仍然处于贫困的边缘,他们也必将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进程中最终走进共同富裕的行列。
其次,农村非农就业人口将大大增加。“农村”的本意是从事农业的农民集中居住的地方。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随着农业不再是乡村区域唯一产业,这一定义将迅速改变,这或许是十九大将农村区域发展战略命名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按照“产业兴旺”的要求,按照“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决策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农业现代化,还要农村现代化。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国家将在“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基础上加快农业现代化。
但要实现农村现代化,不可能只发展农业,还将发展其他产业并且达到现代化的水平。十九大报告也已经明确提出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这就必然要求大量农业专业人才和非农专业人才进入农村。仅凭现有农村中被城乡二元体制抽选剩下的人口,不仅难以承担农业现代化建设任务,更不可能承担农村现代化建设任务。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国家将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引导农村以外各方面人才参与农村现代化建设。
第三,污染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意味着一些已经造成农村污染的项目将被清理出农村,同时必须坚决禁止任何可能带来污染的各种项目特别是工业项目进入农业和农村。这不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的必然要求。“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也是国家战略任务。在制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政策措施时,必须对此做出明确规定,划出明确红线。农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包括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加快获得解决。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是与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完全不相容的。(面源污染是相较于企业排污造成的点源污染而言。农业面源污染,指农田中的泥沙、营养盐、农药及其他污染物,在降水或灌溉过程中,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进入水体而形成的污染。——编注)
建立健全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更多需要改革的制度是在顶层设计方面。
比如,把优质教育资源、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布局在城市的制度安排,等等,许多以城市为中心的顶层设计,在许多人看来早已经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必须转变观念,一切不利于乡村振兴的,对农民来说不公平、不公正的制度安排、政策措施都应该逐步清除。同时,十九大要求的“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等等,都将在新的农村改革中形成制度保障。十九大提出“赋予省级及以下政府更多自主权”、“在省市县对职能相近的党政机关探索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这样的改革要求,将在深层次上推进地方和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激发地方和基层创新发展的自主性和创造力,从而加快乡村振兴的历史进程。
尽快修订原有涉农法律,制定新的涉农法律。十九大宣布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累计将达到75年,这需要修订《农村土地承包法》,将农村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及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等加以法制化。第二轮土地承包关系确定以后,“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原则已经将农村承包地所有者集体组织成员固定下来,从而为实行农村承包地的三权分置奠定了基础。循着承包地三权分置的思路,国家也应当对农村宅基地实行“三权分置”,可分为宅基地所有权、宅基地使用权、宅基地上房屋居住权。国家应修订《土地管理法》,将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法制化,并且明确规定自新的法律生效时起不再给农村新增人口提供宅基地,从而将农村宅基地使用者集体组织成员固定和封闭起来。同时,明确房屋居住权可以流转、转让,乡村新增人口和外来人口可以以购买或租用的方式取得房屋居住权。这样才能为城市人才进入农村打开通道。
在此基础上,国家应尽快制定《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法》,将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法制化。应当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为特定农村居民集体共有:农村承包地为第二轮土地承包时的承包人集体组织成员共有;土地承包期间所取得的承包地经营收益归承包人所有,但承包人应当向发包方缴纳租金。应当明确:农村宅基地为已经取得宅基地使用权的现有行政村村民小组的农户共有,宅基地使用人应向本行政村村民委员会缴纳使用金(应当与城市居民住宅使用国有土地一样,期限为70年);宅基地上房屋居住权可以出租或转让,收益归宅基地使用人所有;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为现有行政村村民小组成员共有,取得的收益归现有行政村村民小组成员共有,等等。
将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教育事业优先发展融合起来
两个“优先”融合起来就是振兴乡村教育。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三个“优先”: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实行就业优先战略。三个“优先”都与乡村振兴战略有关,最紧迫的应当是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结合起来。相较于工业,农业和农村其他产业之所以落后,最突出的原因是农村劳动力素质整体较低;相较于城市,农村落后的要害是教育发展滞后。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要改革导致人才资源单向从农村流向城市的制度,改革将优质教育资源集中在城市的制度。
国家应制定政策措施引导城市高等教育资源、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向乡村区域流动。现阶段我国优质教育资源主要布局在城市,而农村区域不仅没有高等教育资源,优质中小学教育资源也严重匮乏。而在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的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则比较均衡,相当数量的名牌大学都建在小城市、小城镇,乡村人口可以方便分享到这些资源,这是值得我国学习借鉴的宝贵经验。现阶段可以以在一部分地级市、县城、建制镇规划建设一批我国现有名牌大学分校区、名牌中小学分校区的方式,逐步从城市向乡村区域输送和转移集中在少数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和高等教育资源,从而实现乡村教育事业跨越发展。
同时,可以按照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相关规定,引进国外名校合作办学。这一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最广大农民群众的需求和农业农村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将一些城市“名牌中学”的分校区直接安排到乡镇,将一些城市“名牌小学”的分校区直接安排到中心村去。在许多边远地区特别是山区,可以把已经撤并的部分小学校恢复起来。应当把教育资源送到农民中去,而不是让农民子女集中到城镇。应当让人口比较集中的中心村及一部分行政村乃至自然村,通过优质小学教育资源的重新布局恢复生机活力。国家教育部门应制定实施为农村中小学引进国外师资的专项计划,比如可以推动条件适合的农村中小学从欧美国家引进外语教师。
为了支持帮助新疆、西藏、内蒙古、云南、贵州等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可在东部一部分发达省份汉族学生占多数的中小学开设维吾尔语、藏语、蒙语等少数民族语言选修课程,为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可以从上述相关地区引进语言教师,这也是为这些少数民族教师提供到发达地区学习的机会。这应当成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一项战略性措施。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意味着加快村民自治制度建设
十九大有关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的要求为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带来了机遇。
在乡村治理上,十九大强调“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样,村民“自治”作为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排在了乡村治理体系的首位。这和十九大报告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人民群众要求什么的分析是一致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这里“民主”也排在首位。并且十九大报告也明确要求“巩固基层xxx,完善基层民主制度,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里在治理方面强调的是“治理有效”,体现了十九大报告的务实精神。无论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也必将极大地促进村民自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
乡村振兴将促使作为村民自治主体的农民和作为村民自治场所的农村得以稳定。 现阶段我国村民自治中存在着三方面突出问题。一是大量村民进城务工,乡村中常住人口大幅度减少,使村民自治的主体严重缺位。在国家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条件下,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市,将取得应有的城市公共生活参与权,以替代他们在农村村民自治中的各种权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条件下,留在农村的村民将逐步稳定下来,稳定地、常态化地开展村民自治。二是由于农业转移人口大量进城落户,使许多地方的村庄变成“空心村”,需要尽快调整合并、重建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将促进现有行政村、自然村的布局调整,让现有行政村、自然村中留在农村的人口集中起来居住,规划建设许多中心村,让这些中心村在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区域的同时,也成为扎实推进村民自治的基地。三是由于农村居民中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口比例很低,村民的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村民自治水平质量难以提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引导较多城市人才进入乡村的条件下,让农村外来人口参与村民自治,既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需要,也是保障农村外来人口民主权利的必然要求。这些都将是加快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的难得机遇。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过程中,应当为每一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律师。xxx十八届四中全会曾要求“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企业可设立公司律师”。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时,为每一个行政村配备一名律师,也作为法律顾问,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