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4-17 15:13:5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从这本书的的简介得知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即儒教传统下的中国文明。
从真正的中国人,中国礼仪,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真正的中国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物。什麽是爱的法则?爱的法则就是爱你的父母。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好公民的最高义务就是忠诚的义务,不仅是行为上的忠诚,而且要在精神上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
中国礼仪,学习正确的循规蹈矩。这就是中国文明的秘密,做正确的事并遵守礼法。是中国文明的精髓和灵魂,是中国人精神的本质。
那么他们有哪些表现,或者说在那些细节可以体现出中国人的精神?
首先,中国的语言。中国的语言也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个很明显的事实就是:那些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其儿童和未受教育者学习中文比成年人和受过教育者要容易得多。原因在于儿童和未受教育者是用心灵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相反,受过教育者,特别是受过理性教育的现代欧洲人,他们是用大脑和智慧来思考和使用语言的。有一种关于极乐世界的说法也同样适用于对中国语言的学习:除非你变成一个孩子,否则你就难以学会它。
其次,中国人具有惊人的记忆力,其秘密何在?就在于中国人是用心而非脑去记忆。用具同情力量的心灵记事比用头脑或智力要好得多,后者是枯燥乏味的。举例来说,我们当中的绝大多数儿童时代的记忆力要强过成年后的记忆力。因为儿童就象中国人一样,是用心而非用脑去记忆。再有,中国人的礼貌。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徵。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精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去观察,我们都可以发现它。所以现在我们可以回答最初提出的问题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国人?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真正的中国人就是有着赤字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过着心灵生活的这样一种人。简言之,真正的中国人有着童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中国人永远年轻的秘密又何在呢?诸位一定记得我曾经说过:是同情或真正的人类的智能造就了中国式的人之类型,从而形成了真正的中国人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这种真正的人类的智能,是同情与智能的有机结合,它使人的心与脑得以调和。总之,它是心灵与理智的和谐。如果说中华民族之精神是一种青春永葆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那么,民族精神不朽的秘密就是中国人心灵与理智的完美谐和。
看了《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对我感触颇多。从中学到许多,对我们青年的要求及期望也很多。总之,我从这本书的阅读给自己的人生找到了一个方向。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马过隙,我们的祖国来到了21世纪,她在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上前行,历史的重任担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宽大的臂膀上,中国不断前行,不断在充满未知的富强之路摸索,而我们应该要拿起我们的“武器”——中国人的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的日月新天。
读完了辜老先生的两册《中国人的精神》以后深有感触。读到精彩之处可以拍案而起可以大叫畅快。读到晦涩之处会反复揣摩,反复掂量,读到精髓之处会理清思路、比较我的想法与他有何异同,有时候,会有所保留的接受他的意见,有时候,我理解,但是不接受。
很久没有这么认真的读一本书了,感谢党校培训推荐的书目。虽然前前后后用零碎的时间读了很久才读完,但是真的很有启发,也学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跟一位师兄说我想沉下心来读书了。用我剩下的大学时间做真正有意义的事,也许这也是辜老先生带给我的吧。今天看到有同学拿着书从图书馆出来一副沉浸其中的样子,突然觉得这样做学问,才是我向往的。不过,谁又能知道呢,年轻又肤浅的我,想法时时会变吧。但是最近常常想起小时候读书时那如饥似渴的感觉,长大后被各种世俗的事情冲昏了头脑,都忘记要好好读书了。
下面想以摘录书中的句子为开场白开始我的读后感
看这本书看到现在,有一段话始终是我的最爱,每每读到心中都十分感动:
“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糙,但粗糙中没有粗劣。真正的中国人也许丑陋,但丑陋中没有丑恶。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粗俗,但粗俗中并无好斗和嚣张。真正的中国人也许愚蠢,但愚蠢中并无荒谬。真正的中国人也许狡猾,但狡猾中并无阴险。”
我不知道辜老先生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写下这番话的,在有人看来是自欺欺人的安慰,在有人看来是真实的写照,在有人看来是为了激励国民宣扬我国,在我看来,是老先生自身一种骨气的写照。从旁人对他的描述中可以发现,辜老先生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怪人,他在中国的牛津运动中摇旗呐喊,保护中国千年的文化不被康有为等人毁掉,而与他一起的那些翰林院的学士们则被现在的历史书称为迂腐的保守派保皇派,尽管他们的目光确实有所狭隘,但是我们谁又能确切地说康有为等人是成熟又真心的呢?长久的处于一种说辞中的我们,殊不知辜老先生为了真正中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流逝痛心疾首,为世人,尤其是他所说的暴民,对君主的误解和反对是多么的愤怒。我常想,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从光绪或者慈禧的角度想过他们的处境,在国家的生死存亡之际,一人或两人的力量能有多大,能将运转了几千年的封建机器重新翻新使之再次焕发生机呢?也许,是众多人的庸庸碌碌导致了历史的悲剧,而这一条链条上最关键最扎眼的是位于最顶层的皇室罢了。
回到刚才的话题,即辜老先生的骨气和气节。从整篇文章中流露出来的中国人的精神其实有一大部分是老先生的真实写照。清高或者说骄傲,其骄傲程度不亚于现在欧洲人轻视外来人种的程度,这与历史书中讲的.中国人自奉为天朝上国有很大相似之处。但是,如果他以相应的礼节被尊重,他并不介意客人说一些他不赞同的观点,他的骄傲还体现在民族气节上,他说:“他们(外国人)以为他们只消招招手,我们就得来。”但是不得到尊重,他绝对不会低头;守旧或者不随波逐流,他一直留着长辫子,他说那是一个标记,是中华末了的一个代表;自恋或者自负,他熟练运用英文德文等,了解各国的哲学,嘲笑美国是一个没有哲学的国家,他有广博的学问却没有聪慧的学生来求知,他满怀抱负,但始终觉得没有得到重用。英国小说家毛姆在拜访他的时候,细致的描绘了他的容貌、言行,现引用辜老先生赠与毛姆的一首小诗:
你不爱我时:声音甜甜,烟波含笑,素手纤纤;待你爱上我时:声音却变得凄楚了,满眼是泪,睹目痛惜。
伤心啊,伤心之爱使你不可爱。我渴望岁月飞逝,那你就会失去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所有灼眼的神气。
到那时我依旧爱你,你才会珍惜我的痴情。令人羡慕的年华转瞬不在,你已然失去了明亮的双眸,桃色的肤肌,和你青春全部诱人的神采。
唉,我不爱你了,即便你上心我也无心再爱。
辜老先生受德国影响较重,在他的作品中常出现歌德的话语,在他关于中国不需要宗教的阐述中,讲到歌德的话:谁有科学与艺术,就也有了宗教。谁两样都没有,就须有宗教。哈,这是多么大的讽刺。一部分传教士们自以为是的闯进我们神圣的国度,口口声声说要给我们信仰,殊不知这种文化侵略对我们千年来的孔孟文化是没有任何撼动的力量的;现在有些新中国人民睁着大眼说中国人没有信仰,缺少宗教,那我请问你们学过的论语、三字经不是给了你们做人最基本的规则了吗?你们的父母不是一直在给你们最基本的供养和关爱吗?你们还需要什么宗教和信仰?!没有宗教我活得很好,我周末有一个上午的时间可以休息或跟家人在一起,还有什么比快乐的过一生更重要呢?有人说犯罪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自杀率升高是因为缺乏信仰,有人说人在无助时需要信仰,我说,放屁。
我想,关于辜老先生对于应保留君主制的观点,我不能苟同,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是一家之言,对于辜老先生关于慈禧的观点我也是当做补充历史知识,但是对于他对宗教的看法,他对于中华民族深邃精神的理解和强烈维护,我是深深的赞同和感动。其实从理想的层面上说,传教士和警察都是没有必要存在的人类社会的产物。
首先不得不说辜鸿铭是一个天才。一个学贯中西、精通九种语言、获得13个博士学位的超人。
这本书是1915年出版用全英文写成的《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用自己的笔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中国的偏见。而且此书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虽然我个人觉得部分思想也有极端之处,但是正如豆瓣ID黎旭所说,在辜鸿铭所处的那个几乎是要全盘否定东方文化的历史条件下,针对一种极端的思潮,或许只有用另外一种极端去予以抵制,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此书,我看了前面三部分: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字里行间透露的作为中国人的名族自豪感,很多精神也的确是我们国人所拥有的。但是辜先生的部分解说也有偏颇,但是在那个时代来说,辜老先生对东方文明的宣传实在是功不可没无可厚非的。此书中表达的和描述的中国人是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当然关于中国人的精神,还需要我们来进行更多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在辜鸿铭先生所著《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有一篇名为《中国的妇女》的文章,其中对于中国“女性理想”进行了阐述,得出了中国女性归属于无私的“忘我教”,具有温柔、腼腆、忍耐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荣。
当时,饱经战火的中国正处于衰败之中,形象被西方极度扭曲,本书则有力的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偏见,就这一点而言,我十分钦佩辜先生,并折服于其文字的力量。但是,论及其中内容,我却无法全部接受,尤其《中国的妇女》一文,让我忍不住在此反驳。
文中用大量篇幅围绕中国纳妾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认为纳妾并不与夫妻之爱冲突,也并不会影响家庭幸福,反而是一种促进。男性对妻子的保护与爱,就体现在让妻子免受妾的责骂、侮辱。这不免就有些可笑了,如果男性没有纳妾,也就不会存在妻子被家中另一个女子辱骂甚至夺位的可能性,又何来保护一说?如此爱护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
每个人依据个人意愿而各在其位,对于提高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一个生活在清末的老先生来说,儒家文化熏陶下写作而成的文章,有一些我们现代人不能认可的观点是情有可原的。本书的价值,也并不在于将其中观念照搬至当今社会,恢复所谓“中国真正的文明”。为晚清之后的中国挽回文化尊严,这才是我们应当从中学习的——用我们的文字,在现代社会,消除西方对我国的偏见,塑造文化中国的形象。
中国人的精神,首先是存在的,尽管也曾出现过危机,至少它已经延续了数千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在《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中,写道,用一个词可以把典型的中国人所给你们留下的印象归纳出来,那就是“温良”。
从现实生活中的细节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人的“温良”精神无处不在,中国人的精神是一种永葆青春的精神,是不朽的民族魂。正是这种品行,中国人热爱和平,尊重值得我们尊重的万物。这里提到的温良,就是一种源于同情心或真正的人类的智慧的温良——既不是源于推理,也非产自本能,而是源于同情心——来源于同情的力量。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的生活——这种情感既不来源于感官直觉意义上的那种情感,也不是来源于你们所说的神经系统奔腾的情欲那种意义上的情感,而是一种产生于我们人性的深处——心灵的激情或人类之爱的那种意义上的情感。
所以,中国人需要“温良”精神,发扬“温良”的精神。
在辜鸿铭先生所著《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有一篇名为《中国的妇女》的文章,其中对于中国“女性理想”进行了阐述,得出了中国女性归属于无私的“忘我教”,具有温柔、腼腆、忍耐的性格特点——并以此为荣。
当时,饱经战火的中国正处于衰败之中,形象被西方极度扭曲,本书则有力的维护了中国文化的尊严,改变了部分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偏见,就这一点而言,我十分钦佩辜先生,并折服于其文字的力量。但是,论及其中内容,我却无法全部接受,尤其《中国的妇女》一文,让我忍不住在此反驳。
文中用大量篇幅围绕中国纳妾这一现象进行讨论,认为纳妾并不与夫妻之爱冲突,也并不会影响家庭幸福,反而是一种促进。男性对妻子的保护与爱,就体现在让妻子免受妾的责骂、侮辱。这不免就有些可笑了,如果男性没有纳妾,也就不会存在妻子被家中另一个女子辱骂甚至夺位的可能性,又何来保护一说?如此爱护不过是亡羊补牢罢了。
每个人依据个人意愿而各在其位,对于提高生产力,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将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不过,对于一个生活在清末的老先生来说,儒家文化熏陶下写作而成的文章,有一些我们现代人不能认可的观点是情有可原的。本书的价值,也并不在于将其中观念照搬至当今社会,恢复所谓“中国真正的文明”。为晚清之后的中国挽回文化尊严,这才是我们应当从中学习的——用我们的文字,在现代社会,消除西方对我国的偏见,塑造文化中国的形象。
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呢?中国人的精神与西方人的精神有什么不同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阅读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读了之后,受益匪浅。
在《中国人的精神》一书中,辜鸿铭先生用他对中国的理解,向世界宣扬了儒家思想,阐述了他眼中的中国人。
“中国的人性类型给你的整个印象是他的文雅,那是一种难以言表的文雅。”这是辜老对中国人性格的描述,他还引用了一个例子,他曾在某个地方读到一位在两个国家都住过的外国朋友的评论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而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不知道对日本人的这种评价是否真实。但他认为但凡在中国生活过的人都会像他一样赞同对中国人的评价。相对西方人的张扬,追求个性,我们中国人更多倾向于中庸之道,温文儒雅,彬彬有礼,给人一种不温不火之感,亲切而没有距离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影响深远,但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巨大冲击,中国传统文化被忽略,崇洋媚外之风愈烈。西方节日,情人节,圣诞节气氛十足,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却越来越冷清,我们吃的是肯德基,麦当劳,穿的是“破”裤子,哼着大多数中国人听不懂的rap。
我国当前社会,无论是学校的教育,还是社会的教育,都淡化了传统文化的学习。从小学一直到大学,英语教育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在大学里英语成了必修课,英语学分占的比列也比较重,考四六级更被我们大学生视为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我们的《现代汉语》、《大学语文》在很多的学校都处于选修课的地位,有的学校甚至连这样的选修课都没有。这些现象很值得我们反思。
辜老的书对中国人的精神分析深刻精辟,然而,有一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他赞同忠君思想,他赞同纳妾制,用茶壶和茶杯生动的比喻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时代不断进步发展,我们的目光也不能停留在封建的古代,在文明的现代,男人和女人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一夫一妻制也是时代进步的体现,新时代的女性不应该像古代女人一样将全部重心放在家庭上,女性也应该拥有自己的事业,发挥自己独特的优势,为社会做贡献。
第一次听说辜鸿铭是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在那个倾向于崇拜的岁月里,这个学贯中西,精通多国语言,却又极端保守的鸿儒自然是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然而真正捧读他的著作确是多年后的今天,退去了初中时的那份天真与幼稚,对辜鸿铭的认识从平面地仰视到立体地正视,关于对他的一些评价也学会了更客观、辩证地去对待。
首先还是简单介绍一下该书,《中国人的精神》共有四十节,在辜氏的所有著作中,可算是最有影响、较能反映他思想风貌的作品。本书主旨在于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宣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从对中西方的宗教、哲学、语言、婚姻、女性、道德等等许多方面进行对比中肯定了中国文化的价值所在,极力鼓吹儒家文明较之西方文明的优越性。
“我们不能苛求古人!”这是我们对待历史的应有的态度。联系当时的外部大环境,我们会发现辜氏那颗火热的中国心以及那份自尊自重的中国人情感。在中西方文明发生冲突,几乎所有的中国先进分子都主张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毫无保留地吸收西方文明之时,辜鸿铭却勇敢地站出来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也许该书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就只能留下一个形象的记忆,如同辜氏那条传奇般的小辫子一样,不过成为他顽固守旧的生动象征罢了,可是我却从中看出了他那颗火热的中国心,正如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时对学生们公开说过的“我们为什么要学英文诗呢?那是因为要你们学好英文后,把我们中国人做人的道理,温柔敦厚的诗教,去晓喻那些四夷之邦”那样。尽管他的观点中有许多是从顽固保守的立场出发,向西方不适当地宣扬和维护了本国文明中的一些糟粕,可在那个背景下,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读《中国人的精神》一书,我看到了一些不客观,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畅销一时的《中国不高兴》中的许多关于民族狂热主义的不当观点。虽然两者都是对中国不能很客观地去正视,然而我认为这两者还是不能等同起来看待的,因为他们的出版背景与意图是截然不同的!前者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推销,尽管其中包含不少的腐朽思想,可是不同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对不同的民族可能具有不同的价值,而后者则更多的是无视中国的实际,盲目地自大,毫不负责地哗众取宠,这种狂热缺乏冷静、科学地思考如果被社会接受,那么其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
因此,读完本书与联系当下,掩卷沉思,我认为“正视中国”在新形势下显得非常有必要的!我们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三十个春秋,我们的成就固然是举世瞩目的,但是我们却无法因此而忽视了我们的社会存在的种种矛盾,只有正视这些存在的矛盾,努力地通过更加深入地改革与开放,在发展中去解决发展所带来的问题才是我们的出路所在,而不是盲目地为今天的成就歌功颂德,甚至以此为资本,鼓吹诸如《中国不高兴》等狂妄之说。
正视中国,就是要保持冷静的头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去科学地剖析当今天下的形势,沉着地应对每一个挑战,抓住每一次机遇。一步一步地去实现我们的大国梦想、建立起我们的大同世界。
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会不邀游伴,不与父母,必会携我的知心好友——书,来陪我游历明川大河。因为我确确实实被我的这一位良师益友所折服。
何谓“良师益友”?我想阅读书籍将会是最完美的答案。品茗书香,进入我神驰已久的书海,在其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遨游,我把生活的喧嚣抛诸脑后,在天堂飞翔。因为阅读我听懂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明白了“书如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领悟到了“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中华文明如此多娇,引得无数文人竞折腰。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口到,眼到”。读书之时,我对古人之云心领神会。我喜欢把指尖轻划在书页上,享受那集富韵味的书质;喜欢口中不断朗诵文中之精髓,让那婀娜多姿的文字在我面前翩翩起舞;更爱让自己的思绪插上翅膀,不断揣摩,思考文学,飞到文学的彼岸……
仍记得往日里,茶余饭后之时,总愿意一个人坐在家门口,看着落日的余晖,带着崇高的敬意欣赏辜鸿铭老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穿过晚霞,我彷佛看到一个世纪前中国文明被“进步”的西方文化冲击的时刻,几乎所有所谓的进步分子都要将西方文化全盘代替中国文明,有一个坚强不屈的声音宛如开天辟地般咆哮,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般捍卫中国传统文化!
他的淳淳细语回响在我的耳畔“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又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淳朴,此外还有灵敏”。我颔首沉思:百年前与百年后,都有人崇洋媚外,谁来传承中华文明和优秀得道德传统?他告诉了我,在许多生活的琐事之中,透其细节我们都能摸索到中国人的精神。平日里,父母教育我们要尊老爱幼,我们注重的礼节孝悌,这难道不是我的中国文化优秀得传承吗?
是否还记得1861年北京的战火,那是从“万园之园”圆明园升起的硝烟。正如雨果反语所言,西方的“文明人”劫掠东方“野蛮人”的圆明园。在丑陋贪婪中,西方人摒弃了他们所谓的道德约束,丧失了他们的信仰,宗教,法律。而我们中国人即使身处在战争年代,“粗缯大布裹生涯”,依然自强不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流淌的无可言语的文雅和傲骨。最终战胜艰难险阻,建设美好新中国。
我迷恋着“‘一个永不衰老的民族’,一个‘拥有了永葆青春的秘密’的民族, 这个‘像孩童一样过着心灵生活’的民族”。这句话,因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
白马过隙,我们的祖国来到了21世纪,她在充满着鸟语花香的阳光大道上前行,历史的重任担在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宽大的臂膀上,中国不断前行,不断在充满未知的富强之路摸索,而我们应该要拿起我们的“武器”——中国人的精神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我们的日月新天。
近日用零碎的时间读完了辜鸿铭先生的《中国人的精神》,其中的内容让我更深层次地领悟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真正的中国人的精神。
书中,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他认为中国人是特别讲礼貌的人。真正的礼貌的本质是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感受,因而也容易考虑别人的感受。中国人的礼貌,虽然没有日本人的礼貌那样周全,却让人舒服,因为它是,正如法国人完美表达的那样,是心灵的礼貌。相反,日本人的礼貌虽然周全,却不那么让人舒服,它可以说是一种排练过的礼貌——类似于戏剧作品中用心学习的礼貌。这与直接来自心灵的、自发的礼貌不同。事实上,日本的礼貌好像没有芳香的花朵,而真正礼貌的中国人的礼貌有一种芳香,来自心灵的名贵油膏的香味。
他还论述了中文的问题。汉语口语的容易根源在于它是一种极其简单的语言。它是一种没有语格,没有时态,没有规则与不规则动词的语言。事实上,也不存在语法或其他任何规则。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口语本身并不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但是对于那些来到中国的受过教育的欧洲人,尤其是半受教育的人来说,即使是汉语口语也是一种很难的语言。他认为汉语口语是一种完全未受教育人的语言;事实上它是小孩的语言。当那些有学问的汉学家坚持说汉语是如此之难时,欧洲小孩学习汉语口语却是如此的容易。因此他认为学习汉语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你将不仅进入天堂之门,而且也能学好汉语了。
然而书中有一些观点我不太赞同。例如纳妾制和维护三寸金莲。但书中的主旨精髓还是值得我们去借鉴的。
到底中国人的精神是什么?那并不是那么简单就可以回答的。此书通过中国人的精神,中国女人,中国语言,约翰在中国,一个大汉学家,中国学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人的精神。辜老先生通过许多例子和对比深入剖析了中国人的精神。我觉得中国人的谦虚是最可贵的并需要延续下去的,中国人的精神也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也借鉴别人的好的地方,中华民族才能发扬光大,而不再出现八国联军侵华时期被人欺凌的状况。作为新时代的中国人,我认为要借鉴书中有益的部分,努力做一个深沉、博大、纯朴和灵敏的人。
在真正的中国人身上,有一种闲适的、平静的、稳重成熟的气息,就像你在一块冶炼适度的钢铁中看到的特质一样。——辜鸿铭
初读这句印在封面上的话,好似发现了灵泉宝玉一样,惊喜之余会心一笑,便开始静心拜读辜鸿铭先生的大作。民国时期大师云集,名作也颇丰,可谓是中华史上最后一个文化灿烂的时代了。高中时对这个时代有一些了解,对这个时代的人特别敬佩,过于敬佩便不敢轻易走进,不敢轻易翻开他们的著作,每次都要先正身静心安神,虽然很多时候求甚解而不得,读完亦酣畅淋漓
这本《中国人的精神》有点抽象,我的智商还不足以悟得其中大道,仅有一些感想想写下来,也不妄我读它一场。
“在中国战争是偶然的,然而在欧洲战争却成为了一种必然。我们中国也可能会发生战争,但是我们不会生活在持续不断的战争阴影之下。”对比中欧历史就会发现这句话的妙处,中国二十多个正统王朝,每一次大一统都是一次长期的和平,少有百年大战。和平的连续性在当时的世界可谓非常之罕见。再看欧洲,经历了一千多年中世纪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xxx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因而中世纪或者中世纪的早期在欧美普遍称作“黑暗时代”。这样比较起来,古代中国人民要幸福得多了。如今欧洲也不太平,中东地区战乱不断呐。
书读的一知半解,也许我还没到这本书的适用年龄,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斗胆胡评大师之作,也是为了进一步理解此书,过些日子,脑子好使了定当再拜读一番。
Lina说,其实对于辜鸿铭老先生最初的认识来源于盖爷,就记得某节历史课上,盖爷提到的北京大学的一个依旧留着小辫子的老教授,精通好多国家的语言,是一个相当厉害,又相当有意思的一个人。本来是预备和33一起读这本书来着,无奈内容太过枯燥繁杂,就放弃了,所以,只有读完并写下这篇读后感悟。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一个国家何尝不是如此。而《中国人的精神》讲述的就是那民族命运堕落的时代里中国的傲骨!
我们中国人平常所说的所写的都是要用到中国的语言的。在说的过程中,我们说话的语气我们说话的神情说话的动作,都会影响到所说的话要表达的情感。在写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掌握修辞手法文段格式表现形式,都会影响到所写的文章要表达的情感。中文是一种心灵的语言,一种诗的语言。中文并不难,与其说它难,那是因为中文最重要的是它的深奥,它不像其他语言一样简单,它还要我们赋予给它一种新的活力用来表达我们的深刻感情。中国人可能对自己本国的语言并不太了解,他们会说会写,可是他们可能不会表达。中文是中国的精髓,他可以将深沉的思想和真挚的感情融汇在极其简单的语言中。我看到书里有那些将古诗翻译为英文的例子,我觉得翻译的很厉害,可是看完翻译后,我觉得有些东西还是原来好,翻译完才发现译文失去了原来语言所蕴含的精华与深奥。一首古诗那么得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样的中文可以让人耐人寻味细心琢磨。可是英文出来了,那么明白直接,却与原来的文章冲突了,不是吗。中国的语言可以表达很多想要的表达,你可以让它深奥,可以让它古典,可以让它高雅,可以让它清新脱俗……当你学习完中国的语言,你可以凌驾于中文来学会表达。
中国的历史或许在你的眼里很耻辱,很愚钝,但是请你原谅过去,每个人都有最愚笨的时候,更何况是领导者呢,感谢他们在历史所犯过的错误,可以用来警醒我们。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就此开始拼命地努力。中国人的精神是那些研究过中国的外国学者所不能体会的,他们没有试过中国那些惨败的历史与过去,过去的硝烟,过去的枪炮,过去的灰色,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为了拼搏,为了目标,为了自己,好好地活着。中国的历史中国的耻辱中国的荣耀,都是中国人所能领悟的。就算国外有再多优秀的外国学者,就算是伟大的汉学家,能够与中国人谈论汉语,那也许是一种讽刺。没有其他国家的人能够体会那种惊心动魄的场面那种在生命最后时刻的逼迫从不低头的毅力,中国人是应该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骄傲。不要总是羡慕别人,别忘了自己的光芒。
《中国人的精神》是《The Spirit of the CHINESE People》译本,是辜鸿铭留下的不多的作品中最为重要的作品。写这篇文章的读后感我认为最好是用英文来写,但是我的英文水平实在太差,无法写出对这本书的感受,所以只能用中文了。
说实在话,能够用英文写文章到如此流畅,并且旁征博引中外经典的人真可以说是前无古人者,估计后人要超越他也是很难的。
辜鸿铭的《中国人的精神》写于上个世纪初的一战期间,正当欧洲文明陷于危机,辜鸿铭的目的很明显,为陷于危机的欧洲,甚至整个世界文明指出一条出路。目的,是去尝试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前三章的标题:真正的中国人,中国妇女,中国语言--------以此来解释中国文明的精神并揭示其价值。
真正的中国人:他过着具有成年人的理性却具有孩童的心灵这样一种生活。即真正的`中国人具有成人的头脑和孩子的心灵。因此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不朽的秘密是什麽?难以言表的文雅:善解人意和通情达理的结合产物。什麽是正义的法则?正义的法则就是真实、守信、忠诚。如今在中国,不需要自然力量来保护自己,公正和争议是比自然力量更高的力量,道德义务是必须得到服从的东西。
理解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你必须具备的三个特征:博大、精深、淳朴。如果学习中国文明,美国人将变得精深;英国人将变得博大;德国人将变得淳朴;法国人将得到所有,以及比现在更精致的优雅。学习中国的著作的文学,对欧洲和所有的美国人都有益。
真正或真实的中国女人是轻松快活而迷人、是羞涩腼腆而又廉耻的,殷勤有力而优雅的,只有具备了这三个特征的女人,才是中国女性的观念。孔子说: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宁静祥和的心态让我们看清了万物的生命,这就是充满想象力的理性,这就是中国人的精神。
最后是一篇关于时政的文章。可以证明中国文明的价值,学习中国文明有助于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问题。
自私和懦弱是今日世界真正的敌人:我们的自私和懦弱结合在一起,就是重商主义。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即有所图。只有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我们每一个人首先都不要考虑利益、私利,而是考虑正义。
在这本书里辜鸿铭详细的阐述了他对中国人的看法,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对西方文化的揭露。
在这本书里面,他形象的描绘中国人是活在心灵生活里面的:我认为一位最下层的中国人与一个同阶层的欧洲人相比,他身上的动物性(即德国人说的野蛮)也要少的多。事实上在我看来,用一个词可以典型的中国人所给你留下来的印象归纳出来,这就是“温良”(gentle)。我所谓的温良,并不意味着懦弱或是软弱的服从。……在真正的中国式的人之中,你能发现一种温和平静、庄重老诚的神态,正如你在一块冶炼适度的金属制品中所能够看到的那样。……真正的中国人或不免粗鲁,但不至于粗俗下流;或不免于难看,但不至于丑陋骇人;或不免于粗率鄙陋,但不至于放肆狂妄;或不免于迟钝,但不至于愚蠢可笑;或不免于圆滑乖巧,但不至于邪恶害人……
在这本书里面他还谈到了民主、中国语言、战争等等,虽然我们现在看来不免有局限性,但是他那犀利的笔锋和独到的见解依然让你感到佩服无比。当然,辜鸿铭对于中国妇女的阐述是我非常不赞同的,可是在当时的环境下,有他那样的想法的大有人在,这是不能脱离当时时代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