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4-24 18:07:49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中国山水画》教案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 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
(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树的技巧。
九、教学总结反思:
本课通过讲解,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并体会树的塑造。考虑到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一下就能学会,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着急,对于学生意象思维的开发重在培养,过度的干涉、强迫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轻松的课堂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通过作品图片引导,老师示范会更容易接受。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勾法。
点染法:
胡椒法:为密集的圆形小点。最好用微秃的毛笔画,落笔时笔锋直擢纸面,有节奏地点下去。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梅花点与鼠足点:由五点聚成一个小单位,其形状如梅花和鼠足,然后由许多小单位交错排列而成。梅花点下笔重;收笔轻;鼠足点下笔轻,收笔重。 松叶点:松叶又叫松针,由八、九笔或更多的笔画组成上仰的扇形,一般由中间一笔画起,先左后右,每个小单位参差交叠构成一大片树叶。
介字点与个字点:叶形下垂,每个小单位形如“介”字或“个”字。要注意参差交叠与浓淡变化。
双勾法:
双勾法,就是用勾线的方法画树叶。其组织排列规律也与点染法相似。根据树叶的形状特征,可采用象征形的。如:三角形、圆形、菱形等。也可采用写实形的,如实的勾勒描绘树叶的形状。如梧桐叶、槐叶、棕叶等。
采用双勾法,可以使丛林有变化,防止画面的单调和沉闷感。(介绍树叶画法时,除挂图外,还可采用边讲解,边示范的办法,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在美术课正式教授中国画以前,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中国画。因此,中国画的工具、材料和形式对学生来说都十分新奇。孩子很容易对新奇的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孩子在兴趣中探索、学习正是美术教学的基本理念之一。
我在八年级的美术教学中已经开始渗透中国画的教学。首先我让学生观看一系列的水墨画作品,它特有的绘画效果令同学们十分惊奇。于是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了产生这些特殊效果的原因。归纳起来大致有:使用的纸张比较特殊、绘画的工具比较特殊和绘画的颜料比较特殊这三点。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正是他们对国画这一前所未接触的艺术感兴趣的关键所在。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所提出的问题,既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同学们针对归纳的这几个问题,又进一步思考,提出了动手试一试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设计,在课堂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比如,为找到宣纸的特殊性,同学们试着往宣纸上滴水、滴墨、滴颜料。通过动手做,用心观察,同学们马上发现了宣纸有良好的吸水性和渗化性。用探索的方式学习中国画,使同学们能真正了解中国画这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艺术,并真正做到在兴趣中学习艺术,感受艺术。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长颈鹿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进一步了解长颈鹿的外形特征,感受长颈鹿宁静优雅的姿 2、尝试用侧锋画长颈鹿的脖子,中锋画长颈鹿的身体。 3、能按自己的意愿大胆添画背景。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经观察过长颈鹿,基本了解长颈鹿的外形特征。 2、课件:不同姿态的长颈鹿图片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回顾有关长颈鹿的印象。 (1)欣赏单个的长颈鹿,观察长颈鹿的外形特征。 教师:长颈鹿是什么样子的?它的头是什么形状的?头上有什么?是什么颜色的?长颈鹿的身体是什么形状的?它的脖子上、身上和腿上都有什么? 教师小结:长颈鹿有长长的脖子和腿,头和身体是椭圆形的,身上有很多漂亮的斑点。 (2)欣赏长颈鹿的不同动态图,观察不同动态的长颈鹿头与身体的变化。 教师:这幅图上的长颈鹿在干什么?你们知道长颈鹿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吗?
2、师幼共同讨论长颈鹿的创作方法。 (1)教师:画长颈鹿要用到哪些颜色?用什么毛笔画比较合适? (黄色、橘黄色,用中号笔) (2)教师:我们今天要来画长颈鹿。想一想,要先画什么?怎么画? (3)教师小结:将笔按至笔肚,中锋运笔向上下各画一道弧线,形成一个大椭圆表示长颈鹿的身体;用同样的方法画出一个小椭圆做长颈鹿的头;用侧锋画出细细长长的脖子,连接长颈鹿的头和身体。 3、教师交代创作要求,幼儿动手创作。 (1)教师:画前先想一想,你画的长颈鹿在干什么?在哪里? (2)指导幼儿将长颈鹿的主要特征表现出来,适当添画背景。 4、集体欣赏、交流幼儿创作的作品。 教师:你画的长颈鹿在干什么?说一说,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引导幼儿从长颈鹿的主要特征和动态来评价,肯定操作习惯要好的幼儿。
【评析】 长颈鹿是幼儿非常喜欢的动物,它特征明显,易于表现。本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掌握长颈鹿的头和身体的高低比例关系,并进行简单、合理的添画。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甜甜的大西瓜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先勾线、后填色的方法画西瓜。 2、能够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作画。
活动准备 1、西瓜实物、图片。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出示实物西瓜,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西瓜的主要特征。 (1)观察实物西瓜。 教师:西瓜是什么样的?是什么颜色?上面还有什么?西瓜里面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西瓜是圆圆的,大大的,绿色的,上面有深浅不同的绿色花纹。西瓜里面有红色的瓤,上面还有一粒粒黑色的子。 (2)欣赏西瓜图片,了解西瓜有多种不同的品种。 教师:你还见过其他不同的西瓜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什么颜色的?西瓜里面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尝试创作,教师及时指导。 (1)讨论西瓜的画法。 教师:我们今天一起来画好吃的大西瓜好不好?怎么画呢? (2)鼓励幼儿大胆绘画,注意画出瓜皮的不同颜色和一片西瓜的形状。 3、集体欣赏、评价作品。 鼓励幼儿大胆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尝试说出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
4、延伸欣赏大班幼儿的作品,让感兴趣的幼儿继续尝试创作或丰富画面。 教师:这是大班哥哥姐姐画的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㈣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干什么?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猫和老鼠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交流,感受动画片《猫和老鼠》的诙谐有趣。 2、继续学习使用浓墨和淡墨表现画面。 3、大胆表达自己的想象。
活动准备 1、幼儿观察过猫和老鼠。 2、动画片《猫和老鼠》。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动画片《猫和老鼠》片段,引导幼儿了解故事情节。 (1)教师:故事中有谁?它们长什么样? (2)教师:故事中猫和老鼠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它们的心情怎样?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我们都画过老鼠,那怎么画猫呢?老鼠和猫可能在干什么呢?谁来学一学? (2)教师:画面上除了画猫和老鼠,还可以添点什么呢? (3)教师小结:可以用中锋画出猫的头、身体、尾巴;用侧锋画出猫身上的花纹,也可以用侧锋多笔画出猫的身体。可以添画草地、食物、玩具、房子等背景来丰富画面。 3、指导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画下来,并给作品取个名字。 教师:你要画的猫和老鼠在做什么?它们之间会发生什么有趣的故事呢? 4、展示幼儿作品,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每个小朋友的画里都有个好听的故事,谁愿意上来讲一讲? ●教师可鼓励幼儿大胆地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引导幼儿观察同伴作品中浓、淡墨的运用,尝试从情节、画面、笔法来评价同伴的作品。
【评析】 该活动是“猫和老鼠”系列活动之一,表现故事的情节是该活动的重点。教师在活动中要及时捕捉幼儿的想法,并给予适当的提示和指导,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讲评环节,让幼儿以简短的故事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学会欣赏同伴的作品,可以帮助幼儿相互学习,分享经验。
《中国山水画》教案
江家店镇初中
刘延海
一.教学对象
初中二年级八班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三、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和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观赏作品时体会作品的内涵。
2、学生在审美和造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思维上有一定的逻辑性,有利于在作 品欣赏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体会,并通过自我实践感受山水画。
四、教学时间
一节课(40分钟)
五、教学内容及重难点
1、教学内容:
(1)通过作品展示激发学生兴趣。
(2)通过现实的景物与图片对比分析,感悟山水画家的内心思想。(3)通过不同画家的画面,学会画家的绘画技巧。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山石、树的画法。
六、教学学具
山水画作品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先欣赏屏幕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1、中国画介绍
2、中国画的分类
3、中国画的发展
二、了解山水画
三、欣赏山水画
1、《江山如此多娇》《万山红遍》《富春山居图》《千里江山图》
观赏屏幕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
四、学画山水画
(一)、山石画法步骤
介绍山石绘画是中国画的基础,必须掌握山石画的基本绘画过程: 勾、皴、擦、染、点。
(二)、树的画法步骤:
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要学会画树。(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
五、学生作品欣赏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六、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
八、教学策略及设计思路
1、教学策略:为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充分地进行图画展示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好奇心,通过集作品、山石、树的图片和现场示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画山石、画树的技巧。
九、教学总结反思:
本课通过讲解,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使其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并体会树的塑造。考虑到中国山水画并不是一下就能学会,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不能着急,对于学生意象思维的开发重在培养,过度的干涉、强迫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轻松的课堂会让学生的学习更具主动性,通过作品图片引导,老师示范会更容易接受。教学中,要求教师必须有耐心和较强的专业技能。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采蘑菇
背景
什么食品有营养是大班幼儿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虽然对营养成分不甚了解,但要吃绿色食品、不吃垃圾食品的意识逐渐增强。在谈论蔬菜水果粮食等对人体健康的好处时,我们利用餐桌上常见的各类菌菇开展了搜集、观察与谈论。此时,一张《蘑菇娃娃的舞蹈》影像进入我们的视线,影像中一群形态各异的蘑菇,犹如戴着大帽子的小娃娃,在胡桃夹子音乐的衬托下翩翩起舞,尤其是其中一只小白蘑菇灵活的身影在队伍中穿行更为有趣。我们也被这极富艺术想象的优美情景惊果了,于是产生引导幼儿画蘑菇的设想,将幼儿的生活经验与丰富的想象联系起来。
在该活动中,我们不但引导幼儿再现对蘑菇的认知经验,而且将该影像为主线,引导幼儿关注画面队形的不断变换,体会画面变化的无限情趣。
目标: 1、有兴趣地分辨菌菇的不同品种,了解它们的性质,爱吃蘑菇。 2、再现已有经验,把握表现重叠的简单方法,为蘑菇排列各种队形。
准备: 1、各种菌菇的图片和实样。 2、艺术影像欣赏:《蘑菇娃娃的舞蹈》。 3、比较纠错图片两张——(1)腾空的蘑菇;(2)分散的蘑菇。
过程:
一、再现经验
1、介绍蘑菇的品种。 谜语:一物生来像小伞,林中树下把家安,小伞撑开收不拢,做汤做菜味道鲜。它是谁?(观察照片)蘑菇长的什么样?除了蘑菇,还认识哪些菌菇? 2、观察菌菇的图片,谈论各自对菌菇的认识,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吃? 3、了解菌菇鲜香可口,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具有增强抵抗力的功能。冬天,人们很容易得感冒,大家可要多吃点哦!
二、艺术欣赏 1、蘑菇娃娃来到我们幼儿园做客,它们要为我们表演一个节目。完整欣赏影片:《蘑菇娃娃的舞蹈》。 2、蘑菇娃娃说:“我们跳得好不好?你们喜欢吗?再表演一遍好吗?” 3、定格画面:看谁数得快,交流数得快的理由。 画面(一):有几种不同的蘑菇?(如大小和颜色)怎样才能知道它们是不同的品种? 画面(二):蘑菇娃娃的舞步什么样的?蘑菇娃娃挤成一堆,能数清楚吗?怎样数才不会遗漏。哪个蘑菇最不容易找到。
三、观察尝试
1、纠错 蘑菇娃娃们说:“今天跳得真开心呀!”我们都想请你们来采蘑菇,看谁采的又大又多又 新鲜。 (1)腾空飞起来的蘑菇——根被拔出来,不新鲜。 (2)无重叠——东采一个,西采一个,多费时问啊。 2、共同尝试用重叠的方法画蘑菇娃娃跳舞的队形,体会采得越多,本领就越大。
四、操作表现 1.从画一个蘑菇入手,在改变局部特征中逐步增添。 2.边画边思考蘑菇之间的上下左右位置,避免采到坏蘑菇。 3.注意蘑菇们在画面上的位置,在添加蘑菇时排列优美的队形。 4.用两种颜色接色的方法涂蘑菇的顶部,表现出蘑菇新鲜的颜色。
五、交流分辨 展示同组幼儿作品,共同目测数群,找出采蘑菇高手,看谁说得又快又准确。
延伸: 运用幼儿作品,开展采蘑菇的玩牌游戏: (1)将蘑菇画面铺在桌上,模拟蘑菇地。 (2)一人当发令者,其他人(二到三人)参加采蘑菇。 (3)参加者按指令目测数群,迅速拿牌,数得又快又准表示采到蘑菇。 (4)最后谁的手中牌最多为胜,轮换当发令人。
评析 在构图中跟着感觉走 画面的安排即构图,在平衡中求变化是构图的共同规律,由此,又有一些具体的规律可循,但是由于这些规律十分抽象,无法被幼儿理解和接受。过去,我曾采用在欣赏中讨论的方法,发现很多幼儿会误解为固定的模式,反而限制幼儿的创造,并认识到对幼儿来说对构图的理解只能通过直观的感受。
虽然画面安排是本次活动的关键,但是我们只是从采蘑菇的特点出发,和幼儿共同讨论了怎样区分新鲜的蘑菇和怎样可以多采几个等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没有进行太多有关构图的讨论。可是,从幼儿的画面效果可以看出,他们十分关注整体画面的效果,原因何在呢?
首先,影像中反复出现的优羡画面,给了幼儿很多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启示。由此,我们进一步体会到在幼儿园艺术教育中,引导幼儿跟着感觉走会比跟着规律走更有成效。 其次,分解了难点,十分简单的蘑菇造型,使幼儿有更多的精力去关注构图的变化,这也是本次活动成功的关键所在。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大象
活动目标:1、在儿歌的提示下初步学会画大象的基本特征。2、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绘画小象的电脑课件,白纸、勾线笔,蜡笔。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大象吗?那谁来告诉我大象长的什么样子?教师小结:大象长着胖胖的身体,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耳朵,细细的尾巴,身体下面还长着四条腿呢!
二、个别幼儿示范画大象。 师:谁会把大象胖胖的身体画出来?谁会把大象圆圆的眼睛画出来? 大象的头上还长着什么呢?(耳朵)谁会把大象的耳朵画出来?大大的耳像什么?(扇子)我们看看,大象的身上还缺了什么?(鼻子、尾巴、脚)那他们长的像什么呢?
三、幼儿观看课件。 你们瞧,我们一起用能干的小手画出了大象,那他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呢?教师边放课件边念儿歌:胖胖的身体,圆圆的眼睛,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细细的尾巴,腿儿粗粗像柱子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我们的幼儿园
活动目标 1、学习观察幼儿园的主要建筑和景物,用绘画表现幼儿园的楼房、运动器具以及花草树木。2、根据幼儿园建筑结构和景物位置,学习合理布置画面。 活动准备1、课件:幼儿园环境图片2、彩色笔蜡笔、画纸(幼儿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教师:小朋友,我们的幼儿园美不美呢?你们想不想把这么美的幼儿园画下来,今天我们画“我们的幼儿园”好不好?
二、回忆幼儿园的布局1. 教师:你们在园里看到了什么?幼儿园的房子是什么样子的?门窗在哪里,是什么形状的?园内还有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放在什么地方?树和花长在什么地方?它们是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
2.欣赏幼儿园环境图片给幼儿展示环境优美的幼儿园图片,激发幼儿的创作欲望。
三、幼儿作画1.交代要求提醒幼儿先仔细想好,然后再动笔。在纸上先画楼房,再画运动器具和花草树木,将房子画大一些,画在主要位置上。如果幼儿画面较空,适当启发幼儿补充内容。
2.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作品组织幼儿互相欣赏作品,找一找哪张画上的房子画得很平稳,哪张画上画的幼儿园里的东西最多等。
五、活动结束我们的幼儿园真美,今天大家把我们的幼儿园画下来了,我们要爱护幼儿园的一切东西,使幼儿园永远都那么美丽。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大海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想象、动作表现等形式,充分感受面面的欢快意境。 2、了解吴冠中水墨画的绘画风格。 3、能专心、有兴趣地倾听他人的讲话并作出积极应答。
活动准备 1、课件:吴冠中作品《大海》,吴冠中及其他画家的国画作品多幅。 2、《水族馆》等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幼儿仔细欣赏。 (1)整体欣赏吴冠中作品《大海》。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幅美丽的画,请你们看看它是用什么画的?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在这幅画里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么样? (2)分层欣赏,引导幼儿观察想象,大胆用动作表现画面中的欢快意境。 教师: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样的鱼?它在水里是怎么游的?这幅画中有许多鱼,你还感觉哪里像鱼?它们在大海里会玩些什么?说些什么? 教师:在这幅画中,你除了看到鱼还看见了什么?这些彩色的点像什么? (3)鼓励幼儿给作品取名字。 教师:我们来给这幅美丽的画取个名字吧。
2、欣赏画家的作品,初步了解吴冠中的绘画风格。 (1)教师:这是一位叫吴冠中的画家画的水墨画大海,他用几根简单的线条和一些彩色的点来表现许多鱼在大海里欢快地游泳、唱歌的情景。 (2)教师:吴冠中最喜欢用流畅的线条和彩色的点来作画。我这里还有几幅作品,请你们看看哪些是吴冠中画的,并试着说出理由。 3、幼儿随着音乐表现鱼儿游,在游戏中自由玩耍。 教师:今天,我们欣赏了吴冠中画的钛海》,这里有一群:怍常快乐的鱼儿在游泳、唱歌。你们想不想学一学这些小鱼在大海里自由地游来游去?
【评析】 在环节1中,通过整体欣赏和分层欣赏,幼儿初步了解了画家的绘画风格。在环节2中运用比较欣赏和猜想匹配的方法,巩固了对画家绘画风格的认识。环节3中游戏的加入使欣赏活动动静结合,让幼儿对整个活动一直保持很高的兴致。
参考资料大海 《大海》是吴冠中的代表作之一。画面点线纵横交织,繁而不乱,色墨交融,华而不杂,充分展现了中国水墨画特有的美感。画家在运用浓、淡、干、湿不同墨色的同时,又以顺锋、逆锋、中锋、彩色墨点等不同笔法表现鱼的各种形态,成功描绘了大海中一群鱼儿快乐游泳的动感画面。 该作品比较适合犬班幼儿欣赏。教学中可以引导幼儿从体会画面的欢快意境开始,再进一步欣赏画面中各种笔法和墨色的调配运用,最后感知画家的作画风格。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彩色的树林(一)
活动目标 1、在观察、欣赏图片的基础上,感受画面色彩和意境之美。 2、尝试运用中锋点出树叶,进一步巩固调色和舔笔的基本操作方法。 3、敢于大胆表达自己对面面的理解和感受。
活动准备 1、在活动前幼儿到户外看过多种树木,知道树叶颜色的多样性。 2、课件:彩色的树林。 3、画好树干的作业纸人手一张。 4、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调动幼儿已有经验,引导幼儿回忆和描述所看到的树叶。 (1)教师:你们以前看到过的树是什么样子的?树叶长在哪里?树叶又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呢? (2)教师:树木有高有低,有粗有细。树叶有很多种形状,长在树冠上,有的大,有的小,有红的、绿的、黄的……
2、师幼共同欣赏课件,感受树叶丰富的色彩,体会画面的意境。 (1)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树林的图片,请你们仔细看看,这些树的树叶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的?你喜欢哪一幅?这幅树林的树叶看起来怎么样?如果你走进这片树林,会有什么感觉? (2)教师小结:树叶有很多不同的颜色,即使是绿色也有深浅差别。远远地看上去,树林里的树叶就像一个个的小点点。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教师:我这里有一片光秃秃的树林,请你们给它们添上漂亮的树叶吧! (2)教师指导幼儿使用中号笔,运用中锋点画出树叶(顺锋用笔,由左向右按)。 (3)提醒幼儿要将毛笔上的颜色洗干净以后再换另外一种颜色。
4、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片树林?为什么?
大班绘画:兔宝宝做运动(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兔宝宝做运动》是一个美术活动,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新《纲要》理念指导下的幼儿绘画教育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应该是“自由地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所以我生成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发挥想象、大胆表现的绘画活动——兔宝宝做运动,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让幼儿去感受,去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带来的快乐。
2、说目标。鉴于对该活动的认识,并结合大班幼儿的水平,我制订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1)在动动、看看、摆摆中了解兔子的各种动态,并尝试用不同的动态画兔子。2)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3、说重点、难点。本活动的重难点是画兔子不同的动态。
二、说教法、学法。 本次活动我是以幼儿感兴趣的游戏情节——兔妈妈带兔宝宝来做运动导入,跟着兔妈妈一起做运动,这样的情节能够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做运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各种动态。接着我让幼儿看自己做运动的样子,让幼儿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感知各种动作的特征,尝试用身体做动作,接下来我让幼儿自己操作摆动作,巩固各种不同动作的特征。从而由动动——看看——学学——摆摆——画画,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这样,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自然会用他全副的精神去做他要做的事情,整个过程充满轻松、愉悦的气氛。
三、说教学程序。 根据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本次活动的目标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导入通过游戏情景兔妈妈带兔宝宝来做运动,一二三四弯弯腰,伸伸腿等引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给幼儿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初步感知各种动态。2、幼儿看动作并学一学这一环节中我通过让幼儿看看自己做运动的样子,选了3个小朋友的动作让幼儿了解各种动作不同的特征,并学一学动作来加深幼儿对各种动态的理解。3、幼儿操作摆动作这个环节我通过让幼儿自己在小兔子上摆一摆各种动态,让幼儿通过教师的指导和自己动手操作学习的技能来知道各种不同的动态,为后面画画做铺垫。4、教师交流作品并范画这个环节我通过交流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说一说,学一学你摆的是什么动作,教师进行示范画,特别弯腰的时候头和身体的变化,让幼儿掌握画画的技能,知道头弯过去了,耳朵就要画在旁边了。5、幼儿绘画,并给予指导。这一环节是操作的过程,在这里我利用激励性和提示性的语言给予幼儿提醒、指导,便于幼儿对目标的掌握。6、评价这一环节我通过欣赏幼儿的作品并学一学动作来结束活动。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小鸡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两笔画圆的方法画出小鸡的身体,并添画出细节。 2、尝试画出小鸡毛茸茸的身体和生动的形态。 3、能专注地进行国画创作活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实物小鸡若干,齐白石的作品《加官》。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欣赏实物小鸡。 (l)教师说谜语:小宝宝,真可爱,嘴儿尖尖,毛茸茸,走起路来叽叽叫,爱到草地捉虫吃。 (2)教师: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你见过的小鸡是什么样子的?
2、欣赏国画作品《加官》。 (1)教师:你看到的小鸡在干什么?这些小鸡好像在说什么?除了小鸡还画了什么?你能看出这幅画是用什么画的吗?怎么画的? (2)教师:你觉得小鸡可能会做哪些事?要怎么画呢?
3、幼儿进行国画创作,教师指导。 4、集体欣赏、评价幼儿作品,引导幼儿关注不同动态的作品。 教师:你画的小鸡在干什么?你最喜欢哪只小鸡?它在干什么?
【评析】 大班幼儿已有用海绵印章按画小鸡的经验,因此对小鸡形体的把握不是问题。本活动的重点是:幼儿学习用中锋按、转的方法画出圆形,并能迁移大班经验,添画上尖尖的嘴巴和细细的腿。由于小鸡的动态变化丰富,易于表现,所以幼儿画出的小鸡形态各异。有的幼儿添画场景的能力不足,因此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可以适当参与,如采用绘制背景图的表现形式,让幼儿的作品更为生动、活泼,给人较强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完整的画面效果。
[NextPage]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花瓶
活动目标 1、欣赏各种花瓶的造型、色彩与花纹,大胆设计自己喜欢的花瓶。 2、能迁移已有经验,运用勾线法、平涂法等方法画出花瓶。
活动准备 1、课件:不同造型、色彩与花纹的花瓶图片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各种花瓶的不同特点。 (1)充分欣赏与表达。 幼儿欣赏课件中多幅不同的花瓶图片,与同伴自由交流。 (2)整理、归纳花瓶的特点。 教师:这些花瓶有哪些形状?它们的花纹图案是什么样的? 教师小结:这些花瓶有方的,有圆的;有的花瓶脖子长长的,有的短短的;有的有耳朵,有的没有;有的是瓶身上有一幅画;有的整个花瓶都是用不同的线条装饰的,有的是用不同的图形来装饰的,有的是用不同的色块组合起来装饰的。
2、引导幼儿构思自己想画的花瓶,并简单讨论画法。 (1)教师:如果让你来设计一个花瓶,你想设计成什么样的?怎么画呢?(幼儿两两讨论) (2)基本画法:先用小勾线笔勾画出花瓶的形状轮廓,或者用中号笔的笔尖蘸浓墨来勾画,注意水分要少。轮廓画好以后可添加上自己喜欢的花纹或图案。
3、幼儿创作,集体交流、评价。 教师:谁来介绍一下你设计的花瓶?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你是怎么画的? ●评价应侧重于设计意图以及有关毛笔水分的控制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一瓶花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瓶与花的不同色彩搭配方式。 2、能够迁移已有“点”、“点拖”、“点按”等经验,并运用勾线法进行创作。 3、保持正确的作画姿势,活动结束后能主动收拾整理相关的工具材料。
活动准备 1、课件:瓶花图片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课件,师幼共同欣赏一组瓶花图片。 (1)教师:看了这些美丽的花,你有什么感觉?(整体感知) (2)教师:花瓶里都是一种花吗?是什么花?都有哪些好看的颜色?(了解花的种类和颜色搭配特点)
2、师幼共同讨论、探索瓶花的创作方法。 教师:各种不同的花可以怎么画?用什么方法?使用什么笔合适?(幼儿集体讨论并尝试) 3.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1)点拖法的运用:中锋画点并向外拖。 (2)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多种色彩进行创作。 4.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1)教师:你喜欢哪瓶花?为什么?这幅画上画的是什么花?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2)引导幼儿从花的形状和色彩搭配来评价作品。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
古人有“树分四枝”之说。意思是指画树要四面出枝,才能表现出一棵树的立体感。再则,画树枝要注意取舍、概括,以达到简化,同时在画面的树干时,多用浓墨,画后面的枝干时,多用淡墨来表现,使其具有远近关系和层次。古人经过长期的观察、提炼,把各种树木的种类和各种树枝的生长规律和形态概括为两种基本形态。
即:“鹿角法”和“蟹爪法”。
鹿角法:
枝条上挺如鹿角状,两枝交接处的内角多为锐角,也有成钝角的,但不宜取直角,因直角太呆板。
蟹爪法:
枝条下屈,如蟹爪。(枣、柿等树,大体属于这一类。)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今天的我
活动目标1、以绘画的形式表现现在的我。2、发现自己与同伴的变化,愿意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愿望。
活动准备:幼儿小时候、现在的照片,幼儿用书《今天的我》,彩笔等。
活动过程一、谈话:小时候的你和现在的你有什么不同?1、教师:小朋友们已经是大班的孩子了,你们有没有发现自己有了很大的变化?和好朋友去说说吧。2、讨论:自己小时候和现在比有了哪些大的变化?(幼儿拿着自己的照片与同伴交流)
二、绘画:今天的我
1、教师:请大家用画笔把现在的自己画出来。(幼儿可以看着镜子里的自己画。)2、幼儿绘画,教师观察
三、相互欣赏自己的图画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吹泡泡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尝试用海绵印章在宣纸上印出泡泡。 2.进一步了解国画材料及特性。 3.积极参与集体讨论,愿意大胆尝试。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玩过吹泡泡的游戏。 2.宣纸,颜料(黄、咖啡、绿),颜料盘,棉签,海绵印章。 3.事先绘制小动物吹泡泡为背景的作业纸,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教师以回忆吹泡泡游戏导入活动,唤起幼儿的已有经验。 (1)引导幼儿回忆玩吹泡泡的游戏。 教师:你们玩过吹泡泡的游戏吗?泡泡是什么样子的?都有哪些颜色?(圆圆的,有红色、蓝色、绿色……) (2)出示画有小动物吹泡泡的作业纸。 教师:小动物也想吹泡泡,但它们不是用泡泡器,而是用海绵宝宝。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师幼岁同探索、讨论泡泡的画法。 (1)教师出示海绵印章,介绍作画工具。 (2)引导幼儿用海绵印章印泡泡,并利用儿歌帮助幼儿掌握海绵印章的用法。 教师:海绵宝宝圆又圆,颜料盒里蘸一蘸,放在纸上不要动,吹出的泡泡真好看! 教师:先把海绵印章轻轻蘸上颜色,然后把它印到纸上去,小手不能动,动了颜色就跑掉了。哪位小朋友愿意来试一试? l儿歌策略的运动对帮助大班幼儿理解操作方法以及培养作画常规都有很好的效果。
3.教师交代作画常规,指导幼儿创作。 (l)教师逐一介绍作画材料,提醒幼儿用完后放回原处。 (2)在幼儿创作过程中,教师可念儿歌帮助幼儿强化海绵印章的用法。
4.集体欣赏作品,教师评价、总结。 教师:你画的泡泡是什么样子的?有哪些颜色?
幼儿园大班绘画教案:有趣的滑雪
活动目标 1、了解滑雪时所需的运动器具,尝试大胆地表现滑雪时人物的各种动态。2、乐于参与绘画创作活动,感受滑雪运动的刺激、愉悦,引导幼儿喜欢冬天,不怕冷。 活动准备 1、动画片:滑雪2、课件:图片-滑雪3、油画棒,画纸。
活动过程
1、出示图片导入课题图片-滑雪场提问:小朋友,这是什么地方?地上有什么?(雪)
2、启发回忆下雪时的景象
(1)提问:大雪纷飞是什么季节?(冬天)冬天下了雪以后,我们周围的环境会怎么样?你见过的雪是什么样的?还有什么样的雪?
(2)提问:雪地里小朋友可以玩哪些好玩的运动?(打雪仗、堆雪人、滑雪等)
3、观看动画片:滑雪
让幼儿了解滑雪器具和欣赏滑雪时人物的不同动态。
4、提出要求,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可以画一个人滑,也可以画多个人滑。动作可以随意变化,喜欢滑到哪里都可以。(2)用油画棒绘画人物,要求画面丰富饱满后,用蓝色画底色,用工具挂掉蓝色露出白色雪花。
5、作品展示评价将幼儿作品合并成一幅大大的滑雪场景图,引发幼儿互评。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国画与大师
活动目标 1、感受国画的艺术风格及特点,激发幼儿对国画的兴趣。2、参与欣赏体验与交流活动,发展幼儿对国画的理解和欣赏能力。3、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国画的工具材料、表现手法、代表画家等相关知识。 活动准备 Ppt课件:国画与大师
活动过程
一、导入国画展导入,小结这些画在绢、宣纸、帛上的画,是水墨画,他们不同于油画等外国绘画,因而成为中国画,简称“国画”
二、展开1、观察感知,认识国画的工具材料提问:画国画需要哪些工具材料?(毛笔、宣纸)这些与小朋友画画用的材料有什么不同?小结:画国画要用毛笔、水墨、颜料、宣纸,过去没有纸的时候,人在很薄的丝绸上画,这种很薄的丝绸叫“帛”“绢”。
2、重点欣赏,认识国画大师
(1)展示齐白石、徐悲鸿作品(虾、奔马)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觉得好看吗?小结:国画虽然很少用浓艳的色彩,却照样画出好看的山水房舍、花鸟鱼虫好和人物。
(2)向幼儿介绍国画大师提问:你们指导这两幅作品分别是谁画的吗?师介绍齐白石、徐悲鸿两位国画大师
3、请幼儿讲述自己指导的国画提问:你家有国画吗?什么名字?画面上画有什么?你见过国画吗?在哪里见过?画面上是什么内容?
4、尝试作画 (1)教师讲解拿毛笔的姿势(2)请个别幼儿尝试一下
三、结束看幼儿用书,继续欣赏国画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快乐的金鱼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金鱼的优美姿态以及色彩变化之美。 2、学习按笔和提笔,使用中锋和侧锋作画。 3、尝试画出不同动态的金鱼。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初步认识过金鱼,实物金鱼若干。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观察鱼缸里的金鱼,感受金鱼的优美姿态与色彩变化。 教师:金鱼身上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有什么变化?它们是怎么游的?我们来学一学! 2、师幼共同讨论、探索金鱼的画法。 (1)探索金鱼眼睛的画法。 教师:金鱼眼睛大大的,凸鼓出来,我们可以用勾线的方法来画。 (2)探索金鱼尾巴的画法。 教师:金鱼的尾巴前面大,尾端越来越小,用毛笔怎么又快又好地画出来呢? (3)教师小结:可用中锋勾画出鱼身和鱼眼的轮廓;用侧锋先按笔再提笔,画出尾部;用小勾线笔添画鱼嘴、眼珠、鱼鳍等细节。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教师:你想画什么样的金鱼?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4、欣赏、交流、评价。 教师:你的金鱼在哪里?在干什么?它们可能在说些什么?
[NextPage]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彩色的海洋 ◆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用滴管在宣纸上作画的乐趣。 2.观察颜料在宣纸上产生的奇妙变化,进一步了解宣纸的吸水性特点。
◆活动准备 1.背景音乐:《水族馆》。 2.官纸,滴管,稀释后的各色国画颜料。
◆活动过程 1.幼儿听故事《神奇的小水滴》。 教师:小水滴都变成了什么?是什么颜色的?还可能变成什么?是什么颜色? 2.教师介绍作画工具、材料,演示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这里也有很多小水滴想旅行,请你用滴管轻轻地把它们吸上来,带到海洋里去旅行吧! 注意,每个小水滴到了海里之后到底是怎么旅行的,请你们仔细观察。 3.幼儿边想象边创作。 4.集体欣赏、评价。 以幼儿自评为主,说一说自己的小水滴是如何旅行的。
◆教学材料
【故事】神奇的小水滴 小水滴藏在白色的云朵里。天冷了,小水滴们抱在一起取暖,变成了一个大水滴。“吧嗒”一声,大水滴从天空中落到了海洋里。大海好漂亮啊!小水滴也想变得这么好看!于是,当它遇到了蓝蓝的海水就变成了蓝蓝的海水;遇到红红的小鱼就变成了红红的小鱼;遇到绿绿的海草就变成了绿绿的海草;遇到黑黑的石头就变成了黑黑的石头;遇到白白的珊瑚就变成了白白的珊瑚……神奇的小水滴变呀变呀,可开心了!彩色的大海真漂亮!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设计:逛超市 活动目标 1.学习用正确的姿势握毛笔作画。 2.初步尝试用毛笔中锋画线条,随意点按,表现逛超市的线路图等。 3.能大胆根据画面想象表达,体验在游戏情境中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教师设置情境导入活动,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运笔方法。 (1)教师示范用中锋随意画线条。 教师:毛笔妈妈要去逛超市,出门之前洗洗澡(洗笔),颜料盒里穿鞋子(蘸颜料);调色盘里穿衣裳(舔笔调色),出门喽(中锋握笔)……逛呀逛,东看看,西看看(随意运笔),走累了,回家洗澡睡得香! (洗笔,放回笔架) ◆这是大班幼儿正式用毛笔作画的第一个活动,因此,国画运笔常规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处用你人的方式导入情境,将整个作画过程编成生动形象的儿歌,既能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又容易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教师示范用不同的颜色点按。 教师:回到家,毛笔妈妈想,今天在超市都看到了哪些东西呢?有黄色的什么?有红色的什么?……(引导幼儿发散想象,如梨子、香蕉、饼干……说到一种就在线条附近点一点,不同颜色按出的小点,代表逛超市时看到的不同商品) 2.幼儿握毛笔自由练习。 3.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准来介绍你的毛笔是怎么逛超市的?看到了哪些东西? ◆评价应侧重于幼儿想象力的发挥、运笔方式的正确性。同时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水分的毛笔运笔后所产生的不同线条效果。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设计:彩色的树林(二)
活动目标 1、运用彩墨表现秋天的树林,注意色彩美,初步学习画面的布局。 2、尝试运用中号笔侧锋画树干,进一步尝试运用中锋点画树叶。 3、继续注意规范用笔,体验国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课件:秋天的树林。 2、树干范画一张,完整的树林范画一张。 3、国画工具,冷色系与暖色系的颜料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上次活动添画的树林图片,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经验,导入活动。教师:这是我们上节课画的《彩色的树林》,小朋友们用毛笔点一点、按一按,给树林添画了很多很多漂亮的叶子。我觉得太美了,又去树林看了看,还拍了很多照片。这次的照片和上次的不太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
2、师幼共同欣赏树林图片(树干部分明显的图片)。 (1)教师:这些树林里的叶子怎样?从这些照片上看,树林里的树干也特别明显,树干都是什么样的呢? (2)教师小结:树叶很漂亮,有很多种颜色。树干有粗有细,有高有低,还有的有分叉。
3、师幼共同探索树干的画法。 (l)教师:树干怎么画呢?是从下往上阃还是从卜往下i呢?哪种更好? (2)教师小结:可以将毛笔倒下来躺着画树干(侧锋);也可以用不同大小的毛笔侧锋来画树干,粗细各不相同;还可以从下往土侧锋画树干,画到顶端的时候要轻一点。 (幼儿尝试)
4、幼儿创作,教师指导。 注意引导幼儿画出错落有致的树林。
5、集体欣赏、交流,引导幼儿从树林的色彩以及树叶和树干的画法等方面来评价。
教师:你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你是怎么画的?树叶是怎么画的?树干又是怎么画的?
中国山水画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对中国山水画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欣赏。
2、技能目标:让学生尝试着山水画的画法,掌握一定的笔墨技巧。
3、情感目标: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感悟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2、重点:如何分析山水画的构图、笔墨技巧、体会意境
3 难点:如何进行树的画法。
三、教学过程
课前,在教室前面展示出山水画。
1、导言:
先欣赏挂在墙上的山水画,由此引入新课,观赏书上的山水画图片,对画家简单的介绍,体会画家感情。介绍树木是山水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画好山水画先学会画树。
(1)树木的结构:
树木的种类繁多,形状也千差万别,但每株树都是由枝、干、根、叶构成,它们的生长规律是:主干粗、枝干细,枝干越分越细。(2)树干、树枝的画法:
画树的顺序是:先立干,后分枝,最后点叶。作画步骤:
以一棵树为例,边画边讲解。
画主干。由上起笔向下用中锋画主干(也可先下后上,个人决定)运笔要加强顿挫转折,用墨宜稍淡,画成之后,用浓墨在背阴处略加破醒,树的精神就出来了。画枝干
画枝干,一要注意穿插关系,树枝交叉的最小单位是三根枝条,这三条枝构成的状态以不等边三角形最美。落笔时,从主枝上生出小枝,小枝上又生出小枝,层层生发开去自可收到“齐而不齐,乱而不乱”的效果。二要掌握疏密关系,有收有放,才有风致。
用墨要前枝浓,后枝淡,适当地把空间距离拉开。(3)画树叶
树叶的表现法虽很多,但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即:点染法和双沟法。点叶。
点叶从树端点起,注意疏密、浓淡及树冠的造型。画完后,还可在后面添加丛树和远树。2作业要求
临摹一棵树或多棵树。
要求线条流畅,墨色有浓淡变化,以体现前后关系。3归纳总结课堂的内容,同时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表扬。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蜗牛慢慢爬
活动目标 1、欣赏国画中蜗牛独特的螺旋造型。 2、学习运用中锋画出蜗牛的螺旋形。 3、体验国画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了解蜗牛的结构和生活习性。 2、课件:蜗牛图片多幅。 3、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通过欣赏,体验画面中的情趣。 教师:画上有什么小动物?它们在干什么?你感觉它们的心情怎样? 2、重点观察蜗牛壳独特的螺旋造型,讨论画法。 (1)讨论蜗牛壳的螺旋形画法。 教师:这些画中的蜗牛长什么样子? (背上背着蜗牛壳,蜗牛壳都是螺旋形,头上有触角)我们怎样才能画出这种螺旋形呢? (2)讨论蜗牛身体的画法。 教师:蜗牛的身体怎么画呢? (3)教师小结:用中锋笔尖从里到外绕或者从外到里绕画i'ijl蜗牛壳;笔尖用淡墨,先按后拖再提画出身体,最后添画触角。 3、幼儿创作,教师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 教师:你准备画几只蜗牛?你要画的蜗牛会在哪里?在做什么呢? 4、展示幼儿作品,引导幼儿互相欣赏、评价。 教师:你最喜欢哪一幅蜗牛图?为什么? ●评价可侧重于画面中色彩的丰富程度、内容和情趣性、用笔的连贯性等。
【评析】 在该活动进行前,可以在科普区展示大量与蜗牛相关的图片,帮助幼儿了解、熟悉蜗牛的基本特征。活动结束后,可在美工区提供笔墨,供幼儿继续进行国画创作。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设计:美丽的小花
活动目标 1、选用合适的色彩,继续探索用点画法表现花蕊、花瓣和叶子。 2、巩固凋色与舔笔的方法。
活动准备 1、课件:各种花卉的图片。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播放课件,师幼一起欣赏各种花卉的图片。 (1)教师:这是什么花?是什么颜色的? 花瓣是什么样子的?花瓣长在什么地方? (长在花蕊的周围,围成一个圈) (2)教师:这一片红色的花瓣看上去怎么样?心里有什么感觉?白色的呢?
2、师幼共同讨论创作方法。 (1)教师:这些花的花瓣有什么不一样?尖花瓣的花怎么画?圆花瓣的花怎么画? (2)教师小结:花蕊画好以后,笔肚朝里,围着花蕊按,就可以画出尖花瓣的花;花蕊画好以后,笔尖朝里,围着花蕊按,就可以画出圆花瓣的花。 ●提示:此处可以综合运用各种点来画花瓣
3.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色彩进行创作。 (1)教师出示国画工具材料,鼓励幼儿运用不同的笔和各种颜色进行绘画。 (2)教师小结:毛笔宝宝可以画花蕊和小的花,毛笔妈妈可以画大一些的花,毛笔爸爸可以画更大的花或叶子。用过一种颜色后,要将毛笔洗干净才能换另外一种颜色继续画花。舔笔时要注意把颜料舔开。
4.集体欣赏、交流幼儿作品。 (1)幼儿互相欣赏同伴的作品,说说自己画的是什么样的花。 (2)学习洗自己的笔和换好干净的水。 (3)引导幼儿从花的色彩和不同的外形来评价作品。
【评析】 本活动可以作为“小花”系列的第一课时开展。在幼儿掌握了画小花的基本方法以后,还可以让幼儿尝试画一片花瓣两种颜色的花(先蘸一种颜色,调匀后再用笔尖蘸另一种颜色,就可以画出两种颜色的花瓣),以及多重花瓣的花(先围着花蕊按一圈花瓣,然后在这一圈花瓣的外面再按一圈花瓣)等多种花朵。
[NextPage]
幼儿园大班中国画教案:鱼儿水中游
活动目标 1、欣赏、感受画面中小鱼轻盈的体态和自由愉快的意境。 2、尝试用先按后提的方法画小鱼。 3、完成自己的作品后能安静等待,小声和同伴交流对作品的理解。
活动准备 1、课件:关于“鱼”的国画作品多幅。 2、国画工具材料。
活动过程 1、师幼共同欣赏课件,感受画面的内容与意境。 (1)教师:画上有什么?它们可能在哪里?在干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教师:如果你也是画中的一条小鱼,你想怎么游?要干什么? (引导幼儿想象小鱼说了些什么,学一学画面中小鱼的动作,感受不同的动态)
2、师幼共同探索小鱼的画法。 (1)教师:怎么样才能一笔画出小鱼的身体呢?请你们用自己想的方法画画看。 (2)幼儿尝试,教师提炼总结。
3、幼儿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可先与同伴讨论自己的构思,如自己想画几条小鱼,可能怎么游,要去干什么,然后再进行创作。
4、集体欣赏、评价。 教师可侧重从画面的构思以及按提方法的掌握上进行评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