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通用10篇

更新时间:2024-04-26 19:23:2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一篇

1学习的功能设计

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学校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要注重其中学习的功能设计,不仅要保证景观视野具有赏心悦目的性质,同时还要在宿舍楼、图书馆、实验楼以及教学楼当中将能够休息驻足的庭院留出来。在榆林学院的校园环境中,经常可以看到谈话、观看、等待、看书等活动,学校考虑到校园中这种人流及停止的因素,在道路两旁树下设置长椅及石凳等节点设施,不仅丰富了道路景观,而且丰富和活跃了道路的人文趣味,为师生休息、阅读、观望等提供方便和体验。同时通过石板或卵石地面纹理铺装,让步行小道曲径通幽、耐人寻味。

2休闲交往的功能设计

由于现在大学要对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人才进行培养,因此必须要在实施景观设计时,将能够使师生进行休闲交往活动的空间设计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学院中心广场整体布局在规则中又蕴含着变化,理性与秩序中富含动态与丰富的人文气息。广场布局以图书馆作为中心轴,东西两侧由实验楼、教学楼呈半围合状,整体形状为长方形,圆形旱地喷泉布置在广场中心,广场两侧规则式配备圆柏、樟子松、柳树等植物,结合方形花坛,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中仍有交流、娱乐,起到放松情绪、陶冶性情并且美化校园环境的作用。

3人文性功能设计

作为一个特殊的单位,学校的文化底蕴一般都比较深厚,通常还具备非常丰富的人文气息。所以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紧密地结合校园的人文因素,从而能够将一种形象鲜明以及独具特色的校园主题突出出来。在榆林学院当中,沁园中孔子雕塑蕴含着积极的教育意义与道德追求,既包含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呈现出丰富的现代感。相比校园中少之又少的雕塑,校园中置石的配置相对丰富,兰馨园、楚园、蒲然园及闻新园等环境中把大小不等、造型各异的石头,应用攒三聚五的方式放置在显眼的地方,并在置石上题词刻字表现出深刻的文化内涵及韵味;孺子牛、寸草心及龙腾等利用体块巨大、造型奇特、颜色与质地特殊的材料制成,利用孤置的方式放在校园中,不仅陶冶师生的情操,而且给人带来丰富的精神享受,丰富了校园景观内涵。

4生态性功能设计

现代环境当中非常注重的一点就是自然以及和谐之美,而学校在进行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保证大学校园具备良好的生态性。榆林学院设计当中很好地体现出了生态性,其中垂柳、樟子松、河北杨、国槐、白蜡等栽种行道树采用列植的方式,火炬树采用丛植的方式,增加了校园植物景观的整体之美;在校园入口配置圆柏、侧柏、沙地柏等,采用篱植的方式,既保护草坪,又体现绿化规则之美;在校园围墙采用攀爬类的藤本植物配置,降低街道噪音以及减少侵袭,同时极具观赏性。教学区种植了白蜡、国槐等落叶大乔木,具有遮光避荫的效果,采用绿篱分隔绿地空间,为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场所,呈献自然之美。

5结语

高校在现代社会当中要想实现良性的发展,除了要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之外,自身的物理性资产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校园的景观设计。本文以榆林学院为例,针对校园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且具体介绍了其中的设计方法,希望能够推动校园美好环境的建设。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二篇

伴随着人们生活、生存环境的日益恶化和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步增强,景观设计已被看作是生态破坏和城市化改良的重要手段。景观设计专业因此也突破以往采用技术手段创造出仅仅具有审美价值的户外空间的界限。正是由于这个原因,景观设计事业近年来在中国得以迅猛发展,景观设计行业也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这对于高校教育而言,也是一个新的机会来重新思考景观设计教学是否符合国家发展的新需求。

一、景观设计教学是不是走入了死胡同?

景观设计课始终是景观教学体系中的主干课程,而设计课最核心的环节是对学生设计思维与方法的训练,如何提高综合设计的思维能力及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的研究重点。从各高校景观设计课的调研中我们可以看出,多数高校在实际的教学中采用的是推理式的思维方法来进行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这包括了让学生从场地出发,通过分析、综合并结合不同使用人群的需求以及对场地独特理解形成的空间概念和形式。不可否认,这种以理性思维为主的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起科学逻辑的分析、判断、评估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手操作小尺度的设计项目。对于教师而言也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而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也发现这样的问题:在设计课的前期,教师往往会布置学生到实地调研并作静态观察和记录,然后写出调研报告,表明对场地日照、风向、景观朝向、植物配置以及使用者活动需求与场地功能空间组织之间的关系,然后学生如例行公事一般到场地上拍照、速写或以文字记录大量资料。结果我们发现,只要收集到相同的信息,几乎可以产生同样的场地评估和汇报结果,逐渐地学生对这种调研方式也失去了热情。场地调研使学生的调查和收集信息几乎成为一种仪式化的行为,缺乏想象力的预测甚至使调研陷入收集资料本身。而问题是,许多设计决策看上去与这些庞大的信息并无关系。在概念设计阶段,由于设计过程是推导式的思维模式,致使大部分学生在针对同一场地设计时所做出的功能分析和判断趋于一致,直至最后得出“合理”但却雷同的设计结果。那么做景观设计是否就和做数学题所采用的计算公式一样,最终形成“标准”的统一答案呢?在设计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又该如何表达呢?当这些被“生产”出来的学生带着统一的思维模式进入到景观设计岗位上,又将对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这些质疑的提出直接指向了景观设计教学方法确实存在训练思维单一、学生就职后发展潜力欠缺等问题。因此,在保持实践教学这一重点的基础上,针对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定位,从而使景观设计人才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力和竞争力,更符合职业岗位的需求。在20_年-20_年笔者有幸到瑞士联邦理工大学访问学习,期间参与金特•沃格特教授(ProfessorGüntherVogt)的景观设计课程,通过对其课程的分析与探讨,提出了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并行的教学方法,通过新方法的训练,希望能培养学生基于个人感受和经验为依据的空间构想,同时借助推理式的理性分析,共同形成综合的设计概念,进而实现概念向三维空间的转译过程,以期最终提高景观教学的质量。

二、从行走感知到理性图形的方法是什么?

1.基于行走感知的景观设计教学途径

“行走感知”的景观设计过程是一种以行走为起点,以直觉和印象占主导的特殊感性认知,经过分析评估后对场地所做出的空间转译的全过程,这种方法是源于英国功能学派的人类学家马林诺斯基创立的田野工作法(Fieldwork),借助人类学的工作方法,景观设计师可以与场地建立一种深刻的对话、理解和沟通,加深对生活世界的理解,并拓宽景观设计的途径。

(1)行走

与场地调研方法中学生始终处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看待场地相比,以行走为特点对场地的感知可以使学生从“外部的”设计者转换为场地的参与者,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当自己在场地上或行走或停留时的真情实感和场地氛围。它与单一的信息收集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对于场地的感受与观察并非停留在场地现有静态的表象上,而是有更多机会“自由”地去了解场地背后更多的“故事”,有些可能是关于场地中物的痕迹比如一段废弃铁轨及其形成的原因,有些可能是重要事件的发生或一个重要人物的死亡。不同的“行走”都会带来令人兴奋的异样发现。这时,学生对调研的积极性会被重新激发,因为这种行走所带来的发现因循着每个学生对场地不同感受与直觉。当学生步行穿越整个场地时,实际上逐渐将自身所处的空间环境的相对位置映射到内心深处,将自身身体与空间环境建立了最紧密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方式,把学生和即将设计的场地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场地行走可以把距离和个人经验添加在学生对这个场地的理解之上。同时,步行者的视野也可以支撑起在景观设计中的各种抉择,成为概念构思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穿越一座老煤气厂,或是绕着它徘徊;或目标明确地向前行进,也或只是漫无目的地溜达闲逛。什么样的散步节奏将决定学生在未来设计中有什么样的抉择。因此,行走感知的景观设计途径,让学生不再是以“坐直升飞机”的角度俯瞰大地所构成的美丽图画,而是以每个学生个人具体感受和体验为依据的空间构想。

(2)解读

在场地行走之后,教师仍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各自的“印象”去研究场地不同时期的使用状况或功能与人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而不同时期的照片、图片在这个阶段的研究中将扮演重要角色,同时经过挑选的图片被用来与不同的功能分析图一起讲述一系列关于场地的故事。与场地行走相比,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通过重复勘察和认真研究来理解场地,它需要面对的是场地中根深蒂固的东西并从中找到记忆的痕迹,当然,此时学生的解读不仅局限于有形物体的研究,还包括那些隐藏在场地背后不可见的方面如一段年代表,因为这些都将可能成为未来设计的创造性的飞跃。

(3)转译

转译是基于学生对场地行走感知与认真分析研究后概念设计结果的转化,也是整个“行走感知”设计过程的难点,在这个阶段,学生个人的观点会越来越影响设计项目的方向,然而无论转译时采取什么样的建立方式,它一定是对场地已有事物或事件做出的反应。以笔者所参与的金特•沃格特教授的“米兰帕克塔里络(Praco)城市公园设计”课题为例。在进行场地设计之前,课题组老师便带领学生一起在设计的基地上进行了一次“散步”,并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到现场第一时间的感性认知记录下来,用以“绘制”出与拓扑和感官如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相关的“散步节奏”。其中有的设计小组对场地中河道、灌溉与排水系统印象深刻,在随后的设计中这些感知对设计构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于是该小组在对米兰城市供水系统以及对场地农田灌溉给水与排水的历史研究后,选择了水净化系统为主的景观来转译他对场地最初的感性认知。同时,借助Nolli-Plan分析场地空间使用的质量,对道路与农田的功能划分重新做了优化。不难看出,让学生将感知体现在设计中是富有创造性设计结果的重要环节。

2.从行走感知到理性图形的景观设计教学途径

“理性图形”的景观设计过程在强调对场地现状及使用者行为等进行充分调查、分析后,由推理式的判断引导思维走向预定的目标来完成设计的过程。这种“调查-分析-设计”的模式,是由19世纪英国规划师盖得斯首次提出并应用于景观设计领域。这种模式对现代景观设计和景观教学途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作用于之后一百多年间的几代景观设计大师,其中包括佐佐木英夫的“研究-分析-综合”的模式和麦克哈格的“千层饼”模式。时至今日,国内大多数高校的景观专业教学仍延续这种理性式的功能分析模式。行走感知和理性图形是从两种不同角度让学生去理解场地,由于角度和价值观的差异,这将直接影响教学中学生发现或提出问题的角度和深度。以行走感知建构的设计途径是“自下而上”的,强调的是对具体场地体验的把握和再现,它的重点是以学生行走作为场地研究的工具。但是,仅凭学生个人感性的直觉,缺乏对场地科学分析的态度,对现状各种限制条件以及对使用者需求和行为的理性分析评判,最终将有可能使学生在设计中失去正确的方向而变得难以把握。理性图形的研究方式是“自上而下”的,它的重点在于研究对象,即景观环境中物质形态和空间结构,它要求学生在研究中是客观中立的,通过理性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分类、归纳、提炼,获得诸如场地的比例、尺度、界面的围合度等可量化的数据资料。它的局限性在于仅仅关注景观环境的物质空间结构,并将这种结构视为永恒不变的原型,忽略了导致这种物质空间中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和活动随时间的变迁而产生的变化。

因此,在景观设计教学中,对一个场地的设计,从作为功能的容器,直至研究人们在场地中行走或停留的方式,以及整个过程中的感受,只凭单一途径都将无法形成既合理又令人感动的设计作品。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一开始便要从行走感知与理性图形两种设计途径并行交替来引导学生的对场地思考直至完成设计。能否平衡好两者的关系、适时转换,也是判断学生学习效果和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标准。只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理性图形和行走感知相结合,将推理与直觉相结合,才能富有创造性地解决户外空间的诸多问题。三、课程设置与教学体验是怎样的?景观设计课作为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核心课程,应当在二年级和三年级分阶段设置两次,每次课在120课时量左右。第一次课应当以“理性图形”的设计途径为主,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小尺度设计项目调研让学生把握影响场地设计的主要因素,然后引导学生结合调查结果与设计目标进行场地分析,梳理和过滤场地调查中得到的信息,并要求学生将与设计密切关系的问题逐一提出,识别出关键的要素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提炼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对于刚刚接触专业设计的学生而言,小尺度简单问题的训练将有助于提高逻辑分析的效率,相对而言也是比较容易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方法。第二次设计课应当以“行走感知”的设计途径为主,以感知和转译为教学重点,强调对场地直觉和印象的表达。这时学生具有一定理性分析评估的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场地和设计主题的感性认知来突破感知障碍,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中感受和转移是课程教学的难点,因为“感受”是因人而异的,也是不能教授的,教师只能通过案例讲解起到启发和引导作用;而“转译”往往是学生进行感知表达的瓶颈,选取什么样的建立方式才能恰如其分是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去摸索。这个阶段教师需要引导的是,不仅限于二维图纸的转译表达,影像、模型也是表达感知和创造潜能的有效手段。

景观设计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一方面来自设计者对外部世界的客观理性的认知,另一部分来自于设计者自身对外部世界的主观感知。而景观设计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平衡设计文化中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建立景观设计教学的有效途径,提高景观专业学生的设计思维水平和创造力,是值得景观教学长期研究和讨论的课题。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三篇

一、方案设计基本要求:

(一)、主体思想:

1、作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广场,首先要体现休闲娱乐功能;其次要有必须的观赏性。

2、要充分体现简单愉快的特色。

3、要有时代气息。

(二)、总体风格:

1、整体上:开放的、大气的时代风格;

2、布局上:深邃的、优雅的文化风格;

二、立意与设计思想

(一)、设计理念:广场做为现代都市人们生活的一个活动空间,有其公共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等诸多属性,但它区别于公园设计,所以更多的应是以简练、概括为主,同时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广场设计有三大基本因素,形象(景观)、功能(实用)、环境,这三大要素组成了人们休闲、集会、学习交流和了解社会发展与提高的各层面,同时更体现了一个地区的礼貌与提高发展程度,它务必充满现代气息和时代感,广场体现的是一个时代主题。

(二)、方案立意:

1、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4、满足广场建设的目的。

5、贴合广场设计的基本要求。

6、以现代的手法,结合现代的人文景观总体营造。

(三)、总体布局

1、平面构图:

总体上,以喷泉为中心,进行布局,主要景点休闲健身场地、白桦林、小桥流水,构成一个完整的中心主题。在广场四个角分别用大树与外界隔离,在大树与广场之间有绿篱隔开,广场及其周围的路和景点用棕榈树、竹子等植物配置,使整个广场更灵活、多样。

2、地形设计:

由于广场喷泉下沉,与整个周边环境构成一个高差,在思考因地制宜建设广场的前提下,分割高差,使人在视觉上有必须的缓冲,并到达丰富层次的效果。

广场由主入口到最高点的长廊,整体升高13米,在视觉上构成仰视效果,从广场的入口处看去,更能感受到一种时代的气息。

(四)、表现手法:

1、艺术与思想表现的设计:以形式美体现思想性和精神面貌。以简约的、概括的现代手法为主,突出景观规划的观赏性和时代性。

2、环境绿化设计:以生态绿化建设为目的。在设计时,在广场周围植有超多的树木,在广场上植有很多绿篱和大面积的草地,使之与硬质景观分开。绿化手法上以开阔的、简炼的划分手法处理,贴合现代人的生活和审美节奏。

3、小品设计:小品设计以功能和景观兼容为目的,在满足其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到达景观装饰的效果。

三、广场分区与景点简介

(一)、广场分区:整个广场共分为三个区:

1、休闲健身区:以休息和健身为主,体现广场的实用性。

2、休闲娱乐区:以休息娱乐为目的。

3、观赏绿化区:种植超多的观赏植物和和草地,供游人观赏。

(二)、主要景点:

广场共分为四个景区:中心景观喷泉、长廊、现代亭子、小桥流水。

1、中心景观喷泉:

由主入口进入广场,首先进入视野的是有棕榈树的道路。道路尽头是直径为5米的喷泉群,它有一个主喷泉和一些小喷泉组成。这些高低起伏的喷泉,使人驻足观赏。夜晚的喷泉在灯光下流光溢彩,煞是秀丽。

道路道右侧一块不规则的芳草地,草地上以大面积的草地栽植,寓意在发展的同时保护生态,人与环境相融合。

道路两侧高5米的装饰景观灯,给晚间广场营造出宁静的氛围。

2、长廊:在喷泉群的左边,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橘黄色长廊,它高约13米,再整个广场中,它的存在给整个广场带来了冲击力和渲染力。

3、现代亭子:现代亭子简单的色彩和设计,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供游人观赏,在整个广场中作为装饰性的小品建筑。

4、小桥流水:在一片绿地的中间建有一个不规则状的湖,湖面碧波荡漾,。湖上架设一造形轻盈别致的小木桥,将主景喷泉与其外的广场地面有机地联系起来。

(三)、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整体上,以几何对称的方式处理,注重平面和立面结合的效果。平面以大面积不规则的几何线条划分,看似随意而又规整的草地,大面积草地为主,不加任何修饰,体现空旷的视觉效果。

广场四个角上分别种植高大的乔大,做为广场的绿色点缀,树下分别设休息和健身器材,供人们休闲、健身之用,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植物分别以观叶、观形为主:

1、观叶植物:白桦树。

3、观形植物:棕榈,树形清秀挺拔,四季长绿,有文化树之称。

白桦树栽植于喷泉周围,构成一个半圆状,树下有椅子,供游人休息。棕榈树栽植于广场入口处的道路中间,逶迤成行,清秀隽美。

(四)、灯光照明:

在广场各处分别布置各类景观照明灯,既有装饰效果,同时又满足夜间照明之用,各处草地上皆置以草坪灯,在喷泉,长廊等重要景观部位,分别设置投射灯,增强夜间效果。

(五)、物业管理设施:

广场上设计了物业管理房与公厕等设施及垃圾箱。

四、结束语:

由于这是我第一次做室外设计。所以还不能做到更深入的设计。难免存在不深入、不细致之处,请教师见谅。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四篇

大学的魅力来自历史文脉的绵延久长,对于具有历史传统的“老校”,如何对历史建筑及建筑群,乃至整体校园风貌进行保护性更新,促使校园整体的生长与完善,以及新旧关系协调是高校在传统校区更新方面的重中之重[1]。现在的大学,不仅功能更为复杂,规模更加庞大,其社会意义也越来越重要。因此,校园景观设计既应满足功能要求,审美要求,同时也应反映历史文脉,建筑风格,环境气氛等精神要素。通过景观文化塑造,使得大学的校园空间场所能够增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学校的凝聚力。

1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传承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各地高校普遍实行扩招、合并,现在,许多大学都面临着改建、扩建、新建的问题[2]。为满足扩招需求,往往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新校区的规划设计。其校园规划与建设不是从师生的具体使用角度去考虑,而是深受巴洛克和“城市美化运动”影响,过分追求图面的轴线和形体视觉艺术效果,背离了大学精神的精髓。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两点:

1)形式主义。

如规划过分图形化、缺少弹性、对空间的尺度和识别性关注不够、校园缺少人文气氛。

2)建筑单体设计盲目求新,缺少文化传承。

大学校园中的建筑,大多数应该是朴实的、内敛的。优美的校园空间,主要体现在各建筑之间所围合的尺度宜人的群体空间以及不同时代建筑的叠加与统一,而不是某一个建筑的标新立异。美国长青藤联盟的学校就规定校园建筑的外墙必须采用与原有环境协调的红砖等材料保证新老建筑的统一,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在我国一些有着悠久历史的老校区,校园环境优美且富有特色而建筑相对朴实,如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等。

2文化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传承应用

2.1国内外大学文化传承应用实例

针对以上大学校园景观规划设计存在的普遍问题,目前国内学者以及从业人员已展开了大量研究和实践。例如北京大学,至今遗留有五座明清时期的古典园林,加上风景秀丽的未名湖和各种风格的现代建筑,使北京大学的建筑景观与北大的人文精神珠联璧合,营造了北大富有东方文化神韵又具有现代气息的高贵而典雅的氛围[3]。如沈阳建筑大学校园环境设计将稻田和乡土野生植物(如蓼、杨树)作为主要元素,充分运用当地的优势物种,用现代景观设计的手法,使大田稻作既有生产功能,又能满足校园学习、美育和文化及农业劳动教育等功能[4]。把旧校园的门柱、石撵地砖和树木结合到新校园环境之中。历史的情感得以延续,校友回母校时有亲切感,学生在平常的学习活动中也可以感受到母校历史的延续。

2.2西南科技大学文化传承实践

西南科技大学位于绵阳市北部,校址原为清华大学绵阳分校,占地面积4088亩,在校研究生与本科生共2.6万余人,已有50余年的办学历史。在“十五”期间,学校将探索和实施高层次人才国际联合培养机制,逐步推行课程体系对接、学分互认和双导师、双学位的联合培养模式,学校逐步发展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和主动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活动能力的大学。西南科技大学有着山环水绕、绿树成荫的优美环境。为改善校园环境,赋予校园更多文化色彩,已进行相应改造设计。校园文化的传承,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2.2.1保留特色建筑

一般地说,高校校园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建筑,而建筑是校园空间的主要决定因素,包括其体量、尺度、比例、色彩、功能、造型、材料、质感等多方面[5]。西南科技大学老校区建筑群由清华大学分校师生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修建,经过五十多年的建设,形成现有规模。为了保留住具有历史意义的空间场所和建筑,增强全校师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后来的校园建设过程中,保留了大量原有建筑以及地形地貌。原清华大学分校遗留下的老建筑按风格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类型为“干打垒”建筑(见图1),主要用于办公和宿舍。所谓“干打垒”,即西北农村用土作原料建筑的房子,房子四面墙均为土墙,也可在土墙外贴砖进行美化。因西北地区常年干旱少雨,该建筑可以就地取材,建造技术简单且施工期短,同时可以节省木材,冬暖夏凉,因而得到广泛采用。60年代清华分校在资源匮乏,经费不足的情况下,师生齐心协力,用自己的双手建造的建筑,在今天看来,仍然是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如图1中的清华楼,掩映在古树之中,古朴厚重。侧面墙体爬满青藤,建筑与植被相映成趣,体现了生态。灰色、褐色混合的不规则的毛石用白灰勾缝,自然而不失美感。窗格分割对称,合理兼具了采光和通风的双重功能。窗框颜色与墙体颜色接近,使得整栋建筑色彩和谐,低调却不失典雅。建筑室内冬暖夏凉,比较环保。另一类建筑主要为教学楼(见图2)。教学楼平均为五层高,采用平屋顶形式,立面竖线条分割。建筑以白色为主色调,其间点缀褐色,掩映在翠绿松柏、红叶李之中,显得简洁现代且不失典雅。该建筑抗震性较强,5•12强震仅屋顶局部墙面材料脱落,在该建筑内上课的师生均安然无恙。

2.2.2新建筑对原有建筑的传承

在具有如此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中,新修建筑如何延续文化却不拘泥于传统成为设计者首要考虑的问题。只有本着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对场所记忆的重视,才能体现校园环境文化。近年新建的西区教学实验楼已体现了上述精神,并与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了一起(见图3)。该建筑在大部分保留了原有教学楼的风格的同时,具有一定创新。建筑仍然以白色为基调,穿插赭色,立面竖向分割。不同之处在于该建筑部分墙面增加了四川特有的青砖材料,主入口用竖线条强调序列感,具有地方特色的同时不失现代感。

2.2.3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

西南科技大学建校历史悠久,植物丰富,其间有不少高大乔木,如清华楼前香樟,教师宿舍楼间栾树,枝叶繁茂,无不体现着校园的人文与历史。如何让植物也能体现校园文化,让师生驻足其间时能深刻感受到校园的成长过程。在进行西南科技大学景观设计时,采取了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的方法。梳理原有树木,即对具有纪念、观赏价值的植被进行保留,对杂乱无章的植被进行剔除。增强地域特色,即在适当空间增植具有地方特色或校园特色的植被,以增强校园特色。如近期增植的“国槐林”“银杏大道”(见图4),均体现了以上原则。“国槐林”寓意为怀念、感恩,栽于20_年年末,意在感恩全国各地对西南科技大学的帮助与支持,以及全校师生无法忘怀的心情。“银杏大道”以绵阳地方树种银杏为主,其下种植乡土花灌木栀子花,体现了浓郁的地域性。夏日银杏绿荫,栀子花香,是师生记忆的场所。

2.2.4利用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小品包括雕塑、景墙、廊架等组成元素。雕塑是校园形象元素中最少功利色彩,最具公益性、观赏性的艺术品,具有突出的个性。优秀的雕塑作品可以使人们获得大学校园的意象和对大学的回忆。西南科技大学正校门6组浮雕简洁大方,内容反映了学校的建校过程以及师生求是创新的学习精神。此外,小广场上的一组景墙,将学校的校训形象化于上面,寓教于乐(见图5)。

3结语

环境文化是大学文化的载体和外部表现形式,大学校园景观设计对文化的传承应受到广泛重视。经过实践应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体现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保留特色建筑;传承原有建筑;梳理原有树木,增强地域特色;利用小品增强校园文化内涵。大学校园景观在众多的历史景观中最有延续以及再创造价值。只有从师生心理需求和行为特性出发,一切以师生为中心,利用环境对师生的催化作用,以绿地为载体,合理设置小品、设施、器材、亭、台、廊等满足师生教学、科研、学习、休闲、活动、交往、心理感受、艺术欣赏、思维开发等需求,才能创造良好的人性化绿地景观。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五篇

摘 要 随着国家对高校建设投资的进一步加大,许多高校景观建设随之而来,大学校园景观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育人功能。此时,校园内部景观设计方面显得非常重要。本文针对大学校园景观设计的原则进行的初步的探讨。

关键词 大学校园 景观设计 育人功能

在科教兴国方针的指导下,我国加大了对大学教育建设的投资力度,校园中教学楼、宿舍楼等建筑物不断新建,校园景观小品如雨后春竹般出现在校园中。和谐优美的校园环境,除了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雄厚的师资力量,更重要的是还学要有建筑相匹配,并且是具有深刻内涵的建筑景观。校园景观小品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标志性的建筑小品,在校园育人过程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含有一种潜在的渗透在校园每个角落的内在精神力量,又是整个校园文化脉络的载体,如今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建改造,校园景观小品设计越来越受到师生们的关注。

(1)严肃与活泼结合原则。校园中不泛有革命先烈建国时期抛头颅洒热血的浮雕、壁画,突出革命先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临近便肃然起敬。校园景观多采用因地制宜,自然万物和谐共生,花草树木交杂生辉,春花烂漫,生机勃勃,夏草青翠,活力四射,秋树金黄,安淡闲适,冬雪洁白,铭心刻骨。

(2)想象与现实结合原则。机械学院多齿轮、转轴作为标志性建筑,给学生充足的思考空间;能源动力学院与航天登陆探索宇宙、建立人类新居地为学生学业梦想;土木工程学院以建筑物结构骨架模型耸立学院楼旁,启迪学生思维。对于现存技术水平,利用图窗展示栏、流动壁画等形式,给师生传达最新科技研究成果,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培养,让学生走在时代的前沿。

(3)便利交通与休憩空间结合原则。大学主题公园作为同学们接触自然的空间,在人流主要方向的休憩娱乐区,采用开放式的交通流线形式,增加入口数量,扩宽视野,方便学生进入公园。在休憩观赏区,空间相对封闭,把学生融入环境,使其与自然相亲和,满足休闲观赏的需求。

(4)水景点缀原则。水是中国园林景观的血液和灵魂,与山水路桥、亭台楼阁共同组成令世界震惊的中国园林艺术文化。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环境的强烈渴望以及可持续发展城市形态的高度重视,校园景观水的设计利用越来越普遍,校园水景整体上用自然水景或结合地形条件,人工构造水体作为整个主体环境,各部局以各异的水景划分校园不同的空间节点和组团,用水的柔和流动贯穿各节点。

(5)人性化设计原则。功能主义的设计思想将大学的建筑物视为容纳各种功能和使用活动的容器,常常忽略了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特点。其静态的规划思想把校园内丰富的功能设施局限在预先设定的区域内,缺乏灵活性,功能至上的规划理念过多的注重形式,而忽略了校园本身的地域及文化特色。校园中要注重细致化设计,考虑到学生们的需要。

(6)使用者参与原则。目前,使用者参与成分太少,通常只有设计师与学校、政府领导参与到设计中,校园的使用者却很少有机会参与到设计过程中,使用者的很多要求得不到反应和体现。这种设计与使用者缺乏沟通的现象致使最终的设计成果不能很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设计的大众化不能很好的贯彻。设计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使用者参与其中,体现出设计的实用性。

(7)文化氛围突出原则。景观设计一方面利用小品、雕塑、名言警句等载体,在各种活动空间中布置景观设施小品,将景观的人文意境与活动功能巧妙结合,实现文化意境与实用功能的融合,渲染出浓郁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设置校园独有的绿野书苑,书山咏志,经世广场,桃李芬芳等景观节点,供师生学习、交流、社团活动等用途,突出浓厚的学习氛围。

(8)花园式绿化原则。在校园的生态绿化系统中,沿学校围墙布置绿化带,沿校内的交通环线和运动区周围布置林荫绿化带,有效减少交通和体育运动带来的噪音干扰和空气污染,并成为镶嵌在山水校园中的绿色项链。建筑群之间布置大面积的绿地,与清新湖面调节校园小气候。庭院式绿化与步行系统联系在一起,形成一步一景的生态景观。

(9)亮化工程原则。所谓校园的夜景照明,就是利用灯光照明来塑造建筑的夜间形象。良好的夜景照明可揭开夜幕,显示出校园亮丽的面孔和固有的艺术风采。因此,夜景照明不仅在照明技术上要求合理,而且在艺术上的要求也很高,将照明技术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表现出校园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征。

(10)空间层次交流原则。各学科院系单元楼内部布置有一定的庭院空间,而建筑群体围合成的组团也设计了如勤奋园、求实园等特色的主题广场,形成具有特定文化氛围的场所。多层次的景观相互交融渗透,形成了丰富而有生机的绿化系统,它将为师生提供理想的交流场所。

校园景观不仅是一个提供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物质空间,更是一个提供心理教育的精神空间。校园建筑景观应具有与校园风格、文脉相适应的独特个性,从而让学生爱上这些景观,爱上这个学校。对校园景观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让学校成为观光胜地,校园景观必将影响着大学校园的建设和发展。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六篇

【关键词】校园景观;主题空间;文化空间;融合

1、概述

校园景观有其公共开放空间的功能需求,又有其教育性质的特殊场所需求。校园是科学、技术、文化的荟萃之地, 其文化景观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氛围具有真正的、最广泛意义的教育内涵[1]。因此在景观空间的处理上,专属性和文化性就显得更加重要。笔者就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方案过程中所碰到的校园空间与文化的融合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

2、项目背景

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位于许昌市区,是许昌市唯一一所高级技工学校。新校区基地整体为南北向矩形,规划总用地面积公顷。新校区景观分为南北两期进行建设,一期设计与二期设计在理念,结构,设计手法上均一脉相承,具有连贯性和整体性。本文主要就一期景观设计的方案进行项目总结。

3、景观结构

景观结构可概括为“一轴”+“两翼”+“三片区”。

中央主题景观轴(一轴)

轴线位于中央,贯通南北,组成一串疏密有致,张弛有度的广场序列。形成景观性、文化性、韵律感三合一的核心轴。

疏影园(两翼)

两翼位于中央主题轴两侧,挖掘许昌“梅花文化”,营造大面积集中生态绿地“疏影园”,与中央主题轴硬质景观形成互补和差异性发展。通过自然地形的营造,提供完整的生态化,园林化区域,满足师生放松身心,敞开心扉,感受自然的心理需求。

三片区

根据校园功能分区,三片区分别为教学实训区、学生生活区和综合行政区。根据不同分区的功能性质,营造相应的场所景观,力求做到以人为本。

4、文化主题

许昌乃人杰地灵之处,新校区的景观拥有浓郁的文化氛围,文化主题系统主要通过“地方文化轴”+“技工文化轴”来表现。

两条“文化轴”是两串连续的文化空间序列,对于文化轴线的感知,不应只是单纯的各文化空间感知的叠加,而是有一系列连续的印象,最终形成整体的感知[2]。

地方文化轴

“地方文化轴”是东西横轴,主要依靠许昌的“钧瓷文化”“三国文化”支撑。

轴线连接东入口广场,钧瓷水景广场,魏都广场和西入口桥,成为一条大气开敞的文化景观视觉通廊。

钧瓷水景广场

钧瓷水景广场取自许昌“钧瓷文化”,这条人行步道广场始于东入口止于新校区核心建筑图书馆,不仅承担重要的集散功能,交通功能,学生还可以在这里举行各种集会活动,同时感受校园独有的人文气息和标志性元素。

为了表现钧瓷文化,方案着重从两点提炼钧瓷的特性来进行展示,分别是色彩和肌理。

钧瓷的釉色灵活,变化微妙。“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乃是对钧瓷的最高褒奖。抓住这一色彩特点来做文章。在这里则又隐喻学校是人才培养的源泉,入校的学生经过学校的培育,将成为在社会各行业出彩的栋梁之材,从而最大限度的凸显技工学校的特色。

钧瓷的釉面肌理也是其一大艺术特点,钧瓷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多种流纹,进一步增强了釉面装饰的效果,比较常见且为人们欣赏的有冰片纹,即在釉面上出现像冰片一样不规则的裂纹。这也正是方案中所要体现的钧瓷肌理特性。

钧瓷水景广场,水景是其核心景观。在设计手法上,主要通过流动的水景与灯光组合的形式来表现“万彩”的概念。池底也做了特殊处理,通过平面铺装的构成和不同的设计标高的分层,将冰裂纹和勾缝的意象概念表达出来。

魏都广场(图书馆下沉广场)

图书馆是整个新校区的核心建筑,其外形厚重,取自“东临碣石”。魏都广场的文化主题取自许昌的“三国曹魏文化”。魏都广场的亮点在于,设计了一大幅文化景墙来迎合原来将近4米的下沉高差。景墙高米,宽42米,大气恢弘,整体景观与厚重的建筑相协调。在功能上是台阶挡墙,适当地分隔空间,阻断视线,使空间变得更为生动有趣。在形式上,采用主题浮雕的元素,将三国曹魏文化展示于墙上,并且注重材质的变化和细节的雕刻,来避免大尺度景墙的生硬违和感。从而实现功能与形式的统一,空间与文化的融合。

技工文化轴

“技工文化轴”是南北纵轴,通过中央主题景观轴串连“天工之门”、“开物广场”、“鲁班广场”、“传技广场”、“名师苑”五个文化主题节点。

开物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天圆地方,序列先端,开门见山,渐入佳境。

开物广场的文化内涵取自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部具有奠基意义的科学技术专著。广场布局方正,尺度空间较大,为新校区的门面景观,标志性的天工开物碑(主题雕塑)立于广场中央,具有很好的文化形象展示作用。

鲁班广场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开敞空间,刚柔并济,阵列有序,实训有道。

鲁班广场毗邻实训楼,是景观轴上最主要的师生开放性活动空间,硬质场地上根据甲方要求设置鲁班大师的雕塑,以其为视觉焦点,布置草坪绿化空间和休憩小品。在小品的设计上也花了番心思,小品被赋予了文化内涵,例如以“鲁班锁”为模型的灯箱坐凳,以“鲁班尺”为意象的特色铺装,值得玩味。主题展示的细节,平添的不仅仅是景观元素的丰富性,当其与环境相融,增加的更是场所的专属性和领域感。

名师苑

从空间和文化意境上可概括为:静谧空间,浓荫庇护,文化深邃,意境升华。

名师苑毗邻教学楼,属于轴线空间序列的尾声,其实质是尺度宜人的林荫广场空间。在两侧高大的乔木遮护下,草坪空间和步道空间有序分割,给整个空间罩上一层庄严感。在林荫下对称布置各技工名师的简介牌,结合灯箱设计,古朴而不失现代,从而打造出一个勉励人心,发人深思的文化空间。

5、结语

校园景观空间的设计应以师生为本,不仅仅使生活行为上得到便捷,更应该探索如何对行为本身进行有益的影响或是有益的引导。学校是育才树人的地方,空间的文化性尤为重要。所谓空间和文化的融合便是指,空间设计中渗透着对基址和城市的历史与环境的多重隐喻,作品深层的文化含义使之具有地域性和归属性[3]。以许昌市高级技工学校景观设计项目为例,从整体的景观结构到详细的节点设计,笔者都试图层层深入地赋予其文化内涵,并用两根主线串联――当地文化和技工文化,旨在创造出具有场所精神的校园文化空间[4]。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七篇

一、20xx年工作情况概述:

1.配合各项目负责人完成项目

2.于x月x日入职,为设计部实习助理设计师,主要学习园林景观设计流程,规范,在实际工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接触实际工程,为以后做项目打下坚实基础。

3.接触四个项目: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20xx年x月中旬,很荣幸的加入设计部这个团队。真的很感谢公司给我提供磨练自己的机会,更感谢公司对我的信任和栽培!融入这个团体短短的三个月时间在这个平台上,我学到了很多。在这里我将对我三个月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即是对公司也是对自己所交的一份答卷。

二、20xx年工作总结成绩方面:

在园林景观设计上明代造园家计成的《园冶》中提出核心理念: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在接触工程中,我发现这理念是可以运用在各个方面的。园林是为了补偿人们与大自然的环境相对隔离而人为创设的“第二自然”。

设计师工作看上去是很枯燥的,远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么光鲜亮丽,轻松自如。如果没有灵感,那便更加枯燥无比!只有自己从中找到乐趣,才不会觉得枯燥。而灵感不仅仅是与生俱来的艺术细胞,更重要的是来自后天的积累。没有一个天才是靠自己的天赋成就一番事业的。很多时候我会在搜集素材的时候寻找灵感,使自己置身于设计的氛围中。

由于刚到公司,对业务还是不很熟练,所以接触的实际工程很少,下面是我过去三个月来工作回顾:

任务大小不一,处理时间长短不同。但是,我都是在每项任务中不断的磨合、历练,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专业技能,并保证按时完成,尽最大的努力做得更好。过去的三个半月整体上是紧张的、忙碌的、充实的,也是充满责任心的三个月,也在慢慢的融入这个团队。在跟进实际工程的过程中,我对景观有了新的看法,以下是我对接触到实际工程学到的,并做了如下总结:

我了解到,任何景观都是为人而设计的,但人的需求并非完全是对美的享受,真正的以人为本应当首先满足人作为使用者的最根本的需求。景观设计亦是如此,设计者必须掌握人们的生活和行为的普遍规律,使设计能够真正满足人的行为感受和需求,即必须实现其为人服务的基本功能。但是,有些决策者为了标新立异,把大众的生活需求放在一边,植物景观设计缺少了对人的关怀,走上了以我为本的歧途。如禁止入内的大草坪、地毯式的模纹广场,烈日暴晒,缺乏私密空间,人们只能望“园”兴叹。因此,植物景观的创造必须符合人的心理、生理、感性和理性需求,把服务和有益于“人”的健康和舒适作为景观设计的根本,体现以人为本,满足居民“人性回归”的渴望,力求创造环境宜人,景色引人,为人所用,尺度适宜,亲切近人,达到人景交融的亲情环境。所以在设计中,不要以设计师的角度去设计,而是应该去站在受众的心理,感官去设计。才能做出好的设计。以这个角度去说服甲方,此项目,我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有什么好处,所以我必须要这做。那么这就是一个成功的工程。

三、20xx年工作总结教训方面:

在专业技能的应用上,还要有所提高,比如在软件的使用,还要熟练掌握作图的技巧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设计意图。

四、20xx年工作展望:

在山水的这些日子,学习到了很多大学没学到东西,20xx这页即将翻过,感谢各位前辈的指导和信任,在未来的20xx年,我必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挑战,做了简单的目标和规划:

初出校园的我,对于做实际工项目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虽然接触了几个项目,大部分还都是各位前辈指导完成的,希望在20xx年可以在这个团队中继续缩短与设计师的差距。争取在20xx年年末的时候在景观这条路上有所提高,景观设计师的才华是慢慢积累的,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厚积薄发。想要追上别人的脚步,就要加快自己的脚步,想要崭露头角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最后感谢这三个月以来给予我帮助的各位前辈,让我从一个对实际项目一无所知的状态,慢慢进入景观设计师的状态,一点点的学习,一点点的进步。在20xx年希望自己可以更加优秀,让自己的景观之路走得更远。以更好的状态和能力去完成一个个项目的任!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八篇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进入了快车道。在城市化建设中,园林景观建设由于受到国外设计理念影响较大,充斥着对自然资源的挥霍浪费,存在许多的盲区和缺陷[1]。一些地区为了过分追求园林景观在形式上的光鲜,一味求大、求新,不根据场地的功能需求而建,浪费严重。针对这种日益泛滥的铺张浪费现象,20_年xxx特别召开了建设节约型园林会议,首次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的概念。校园景观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景观,它承载着人文历史的传承,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2]。校园通过环境的景观化处理可为校内师生提供娱乐、交流、休闲的场所,达到舒缓压力、疏松心理的作用,具有人文韵味的景观还寓教于乐,这是校园的一种文化潜力。

1节约型校园景观的概念

所谓的节约,有两层涵义:一是杜绝浪费,即要求我们在经济运行中减少对资源消耗的浪费;二是在生产消费过程中,用尽可能少的资源、能源,创造相同的、甚至更多的财富。节约型景观是指,景观建设在满足人们对物质和精神需求的状况下,尽可能的节约所投入的资源和能源,提高其利用效率,充分发挥景观的生态和环境效应[3,4]。高效率、可持续以及低资源和能源成本是节约型景观应体现的主要特征[5]。相比于节约型景观的概念,节约型校园景观所关注的重点有以下几点不同:首先,节约型校园景观以满足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学习和生活为出发点。这样导致在校园景观建设之中,要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干扰最少的绿化模式。其次,相对于其他景观建设,校园景观建设对生态和环境的效益要求更高。在获得相同的生态和环境效益的同时,要求更少的用水和资金投入,以便渐少维护成本。最后,校园景观建设中,十分注重对校园精神和文化的体现,如何做到节约的同时,更加突出校园的文化底蕴,需要设计者花费更大努力去思考。

2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或建设过程中,在创造一定的产品和服务或满足人们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时,所耗费的资源最少。这恰好是节约型校园景观与其他设计理念本质的区别。因此,坚持和遵循经济性原则,是节约型校园景观设计的核心内容,是整个设计过程中由始至终都要坚守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原则

校园是老师和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校园景观设计必须应当以他们的需求作为设计的中心。回顾部分校园环境景观设计失败的案例,多半是设计者忽视了环境的生态规律和师生的共同需求,仅凭个人主观臆断进行设计所导致的。离开了以人为本的原则,也就丧失了校园环境景观形态多样化和系统化,从而使校园缺乏实用价值。因此,校园景观的建设和规划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即在尊重自然的前提下,将校园师生的活动性和舒适性作为景观规划的出发点,如为学生学习建造读书亭廊,文化广场、露天舞台、外语角,提供师生休闲的游园和石桌椅等。美观性原则节约型校园景观不等同于粗制滥造的景观[6]。在追求最少的成本、最大的效益的同时,校园景观的美观性不能降低,反而要求更高,否则就失去了景观的作用。而美观的体现并不是繁复的装饰,而是要花心思从细节上出新意。如树种的搭配上格外用心,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将自身融入到整个大环境中等。

3节约型校园景观的设计思路

总体控制概念

景观设计应该有大局观,有大体的投入框架概念,不论是空间布置还是植物配置。校园景观从建筑规划开始就应该考虑景观的空间布局关系。景观空间就像一台戏,有主角有配角,有客串有龙套。有主线有辅线,有浓妆有淡墨,贯穿全局。因此在景观设计中,为体现节约的理念,主次景观的成本投入要有所区别。而且,校园景观的空间布局要符合学校师生日常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对使用功能的考虑,因为校园景观是为师生工作学习服务的,“使用”要比“观赏”更重要,要追求高效的使用,减低不必要的“奢华”,减少不必要的多余空间设计,也就是设计上的“垃圾空间”。

丰富有效的竖向设计

竖向设计是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水平面的布置和处理。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设计场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合理组织各景观要素的竖向布置形式。对于节约型校园景观的,其竖向设计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特点,依坡就势,随高就低,尽量减少土石、挡土墙、护坡和建筑基础工程量,减少施工成本。但在利用现有地貌的同时,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利用不同植被的高低落差及前后遮挡形成校园景观视觉上的丰富变化,使各种设施及地貌在高程上能够协调统一,提高景观的观赏性。

景观建材的选择与加工

首先,注重建造材料的地方性。依据校园所在地的气候条件、运输条件、工匠特点,参考建筑设计风格和园林景观的风格,结合本土材料来考虑景观设计,不仅体现地方特色,便于施工管理,在项目成本上可以有效控制在异地购买材料的资金和管理成本支出。其次,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再利用。材料的丰富并不等同于景观的丰富,材料的品种用得太泛,控制不好就会造成整体色调太花哨,容易出现俗气的设计效果。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九篇

关键词:环境心理;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理念

一、信息社会的环境心理特征

二、信息社会环境下的校园景观设计理念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在某一区域内创造一个具有形态、形式因素构成的较为独立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内涵及审美价值的景物。校园景观要具备两种属性,第一种属性是自然属性,它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形态内具有一定的可感觉因素,是较为独立的并易于从区域形态背景中分离出来的客体;第二种属性是社会属性,这些景物必须拥有特定的社会文化内涵,具有观赏作用以及改善环境和使用的功能,可以通过景观的内涵,将人们的心理反应,比如通过一定事物促使人联想起来的意境,能够使人产生一定的景观效应。所以在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一些人文因素和特色校园文化。在校园景观设计的时候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首先是整体性原则。高校在办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往往会积淀一定的校园文化,要用景观的作用将这些文化表达出来,保持校园景观与校园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使校园环境形成整体的美感。二是特色性原则。就是高校在办学发展过程中自身形成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放入到景观设计之中,使校园景观呈现出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独特的气质。三是朴实性原则。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教书育人,因此在校园景观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学校的特色文化,设计一些能体现本校园文化的标志性景观。景观在设计上要富有深刻的内涵这对于师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景观设计不应过分追求华丽,而应以素雅为美,体现出朴实、恬静、超然物外的文化氛围。四是艺术性原则。根据校园内的自然环境,如各种建筑群体、专业特色主题文化以及办学宗旨等,站在艺术审美的高度,综合运用各种艺术语言、警句、雕塑、山、石、水、草、树、木等,创作出更有内涵、更有深度的景观形象,充分体现校园人文文化。从课堂教学和指导学生进行课后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践中使我认识到,校园景观设计除了应坚持上述四个基本原则之外,还应遵循以下五个思维模式。“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一直是近年来人们关心的热点。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为生态化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物种的多样性,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剥夺,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的健康存在。在以“生态化设计思维”模式进行景观设计时,第一是要把当地传统文化和乡土知识给予的启示融入到设计之中;第二是顺应基址的自然条件,尽量避免对自然条件的影响;第三是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原有景观;第四是尽量保护不可再生的资源;第五是大量应用绿色科技、绿色能源等技术,保护生态环境。景观生态设计是对人类生态系统整体性的设计,而不是孤立地对某一种景观元素进行的设计,是一种多目标的设计,为人类的需要,也为动植物的需要,为生存的需要,也为审美的需要,设计的最终目标是环境整体优化。“人性化设计思维”模式就是在设计过程中,首先要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不仅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迁就人们的行为方式,更重要的是要让人和景观间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与融合,以展示对人的物理层次的关怀。其次是在设计细节方面,要使景观体现对人的心理层次的关怀,要让人无法说明为什么会对此景情有独钟。要让人触景生情,还要使“情”升为“意”,使“景”升为“境”,即“境界”,达到情景交融,成为感情上的升华和结晶,以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文化精神享受。“运用新材料新技术设计思维”模式: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为景观设计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技术支撑,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也应考虑把各种新型材料、新型工艺等高科技产品放入到景观的设计之中,以满足人们追求时尚追求科学的心理需要。“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以人为核心,以人为本,润物无声。要重视校园文化景观的育人作用,将院系学科文化建设和校园景观建设相结合,将建筑与环境相结合,将校园空间与城市景观相结合,创造出浓郁的人文环境,建设独具特色的空间感受和文化氛围。通过景观体现深遂的文化内涵,提高人文校园景观的文化品位。“以环境为本的设计思维”模式就是要求从长远的观念出发,用可持续发展的思维来进行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充分利用环保绿色材料、节能新工艺,减少污染排放,把握好空间利用的效率和弹性,最大限度地减少空间的浪费,使有限的空间充分发挥其功能,用动态发展的眼光增加空间利用的弹性,使空间的功能具有可变性。在设计的过程中,无论采用何种设计风格,都应坚持和遵循上述四个基本原则及五个思维模式,只有这样,我们的设计才会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们的设计才能得到更为广泛的认可。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 第十篇

摘要:作为高校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校园景观设计,同时也是构成校园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近些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学生人数迅速增加,高校出现了现有的校园规模,不能满足学校今后发展需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各高校出台了各自的解决策略。各高校的相关解决策略可分为两种:①在老校区的建筑面积中增加建筑层数,从而增加建筑面积;②校园整体搬迁,建设新的校区。因此在老校区的校园改造以及新校区在校园景观建设的过程中,如何利用校园景观设计为高校教职工和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生活、休息、游憩的舒适校园环境是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关键。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高校景观设计定义

高校是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面向大众的高层次教育机构,一般可以分类为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三种类型。景观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空间与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1]。高校景观设计是指高校区域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关于景观的设计、改造、整合,从而打造一个满足高校师生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舒适的校园环境。

2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以人为本”作为长期以来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规划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行为特点,从而使得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特定的空间”的概念由日本设计师祯文彦所提出,他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空间应去适应人们各种活动和交往[2]。如澳大利莫纳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在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上,从学生、教职工和更加广阔的社区人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在广场开放空间进行多功能的设计以满足不同人对于广场的需求,设置了用于学习的学习桌、观景休憩的露台和非正式的座位、以及休闲区域的用餐区和烧烤区等,使得校园空间更加多样化。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广场成为了莫纳什大学的校园活动中心,深受学生、教师以及社区人员的喜爱。从景观植物设计方面出发,高校的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植物种植,一方面是通过植物组合搭配构成错落有序、形态各异和色彩丰富的高校植物绿化;另一方面考虑高校校园中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以及集中使用时间性等问题,以保证校园空间的合理性。在设置有利于人们交往的户外空间,在植物设计上,这类空间主要通过大面积的草地和分枝点较高的林下空旷区域来实现;在设置高校校园公共活动有序进行,它可以通过花篱、绿篱、高差等手段来获得,如南昌大学举办大型活动的广场——正气广场的设计,正气广场整体采用的是下沉式的设计手法,利用高差设计的台阶式坐位,广场植物设计是采用低矮的灌木如女贞、杜鹃等起到美化、围合和隔离的作用。在设置一些户外安静的个人空间,在植物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绿色屏障的遮挡[3]。众多的高校在景观植物设计配置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初期景观植物设计完成,植物绿化设计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在植物绿化管理方面,只是进行一些灌木的修建以及苗木等的基本除虫处理。往往忽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生长,出现有些地方的植物太过密集,死亡或者病虫害等无人管理与处理的情况。这种缺乏对校园绿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在损失耗了校园绿化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不但要满足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如生活、学习、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也要满足提高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创作灵感的激发等需求。但应该注意避免为景观而景观的设计、惟美主义设计。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在满足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基础上,景观的整体美感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注意的。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流动性大、时间性强和活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结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去设计景观小品,广场和植物。在景观小品以及广场的设计上,融入校园文化,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早在1986年,安•罗森伯格(AnnRosenberg)在《一种新兴的景观建筑学模式》(AnEmergingParadigmforLandscapeArchitecture)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不再是呆板的、教条的、静止的对环境化妆和装饰,而是通过一种正在出现的灵活的、复杂的、多变的设计模式来促进人与自然、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区、农作物景观和城市绿地的相互融合。莱尔(JohnTilman1e)在《为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设计》一书中陈述了再生设计原理以及相关的再生设计实践案例,并从技术的角度论述了再生设计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师应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设计模式来创造新景观。20_年,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他在《可持续景观》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4]。如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大奖的可持续校园景观设计作品——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的设计。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原本为一片农田,设计团队用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以及乡土野草为材料,在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水景设计了雨水储存池。设计利用水稻,荞麦和其他农作物维持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发挥其生产功能,将学生和教职工引入到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中,学生老师参与作物的种植、培育、收割、增强学校学生及教职工对于景观的认同感。作为校园景观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体现,“建大金米”成为赠与访客的礼品。

4结束语

高校校园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地方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校园景观设计,同一地方的高校景观设计根据其学校特点有其各自的特色。高校校园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设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休息、生活、游憩的优质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魏琨.“不特定空间”概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_,(9):63-64.

[2]宫铭.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改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_.

[3]周晨.高校校园可持续植物景观设计探讨[D].湖南农业大学,20_.

[4]肖楠.可持续发展角度下的高校景观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_.

推荐阅读:

  音乐教育行业综述范文通用5篇

  我的兴趣日语范文200字通用65篇

  心理征文活动总结范文推荐11篇

  县级综治中心简介材料范文共14篇

  餐饮内控管理总结范文推荐55篇

  集体创作典型事例范文优选72篇

热门标签: 教材 简介
景观设计教材简介范文通用10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游戏团员评选模板范文(13篇)

游戏团员评选模板范文 第一篇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热情讴歌了我们党90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系统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深刻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

实用范文 2024-02-01

对学生的赞扬信范文(36篇)

对学生的赞扬信范文1亲爱的同学们:三月的春风携着雷锋精神吹拂而过,四月里,雷锋精神就在我们学校放射出了灿烂的光芒,这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事啊!1月14日下午4时左右,我校五年九班的黄嘉男和六年十四班XX同学在结伴回家的路上,正兴致勃勃地谈论着寒假的趣闻,走在妇

实用范文 2024-02-01

教师工作经验随笔范文共71篇

教师工作经验随笔范文 第一篇爱是教育的永恒的主题。韩军的人文主义精神,教育在线中的 朱永新教授高举的爱的旗帜的新教育实验;李镇西的“走进心灵”的教育,似乎无不凝聚着爱的核心。反思自我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所奉行的不也是爱的惟一原则吗? 记得

实用范文 2024-02-01

再次申请离婚诉讼的范文(共23篇)

再次申请离婚诉讼的范文1原告:秦香,女,汉族,某年某月某日生,住某市某区某路某号某房,电话:……被告:陈世,男,汉族,某年某月某日生,住某市某区某路某号某房,电话:……诉讼请求一、判决原告与被告离婚;二、婚生儿子陈秦由原告抚养,被告一次性支付抚养费 万元给

实用范文 2024-02-01

英文紧急通知范文(通用17篇)

英文紧急通知范文 第一篇通知的格式,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①标题:写在第一行正中。可只写“通知”二字,如果事情重要或紧急,也可写“重要通知 ”或“紧急通知”,以引起注意。有的在“通知”前面写上发通知的单位名称,还有的写上 通知的主要内容。②称呼:写被

实用范文 2024-02-01

文件印发和抄送的范文优选5篇

文件印发和抄送的范文 第一篇各县(市、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机关各科室,局直属单位:一、市委胡斌7月28日在市局上报关于召开全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长会议时批示:食品药品安全事关群众生命健康,事关发展大局、和谐稳定,责任重于泰山。能不能给全市人民一个满意

实用范文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