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4-29 14:36:5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此次读书会上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管仲与鲍叔,是肝胆相照的挚交,是心照神交的知音。他们逢于微时,管仲家贫,鲍叔倾力相助,更是处处体谅包容他。纵使后来两人各司其主,但情谊仍永驻心间。齐桓公即位,鲍叔不计私利不较前嫌向之引荐管仲。鲍叔诚挚清醒,他谦虚自知甘于人下,愿为管仲谋职铺路。这份友人间的相扶相持,相知相伴,在岁月的温柔洗礼下只会历久弥新。这份亘古的情谊永远鲜活,即使沧海桑田,丢失鲜衣怒马。鲍叔的一生随着乱世而动荡,但与管仲高水流水的交情却从未改变。知音难得,世上多是心事付瑶琴,弦断无人听的局面。交友也应交良师益友,从益友身上学习可贵的精神品质,相携相助走过人生路。既得挚友,我们便应加倍珍惜。
天下多管仲之才,却少鲍叔之人也。鲍叔向齐桓公引荐管仲,不仅仅是为了故友情义,也是为大国万民。齐桓公九合诸侯,非管仲不可。鲍叔是管仲的伯乐,他审时度势,知道管仲的才能远在自己之上。官场之上不乏争权夺利之事,鲍叔却能为大国舍小家,为了国家长远的发展繁荣举荐管仲当宰相。鲍叔为国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当代青年去学习。如今面临疫情险境,我们也应像鲍叔那般,以国家利益在先,个人利益在后,把理想抱负熔铸在脚踏实地的奋斗中。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鲍叔有无私的品格,高洁的情怀。他胸怀大义,为国为民。他志不在功名利禄,只求盛世安康繁华,少有冻死饿殍。我们今天处在太平现世,却仍面临有天灾人祸的险境。作为青少年,我们应勇担使命,以坚毅的意志矢志不渝地奋斗着,不负人民热望,无愧历史选择。我们应以坚毅作基,以坚韧为舟,以坚勇扬帆,在时代浪潮中有所为,用自己的热血奋斗挥洒出壮丽诗篇。
伯乐一出,骏马奔驰。愿我们在人生路上,也能与知己同行,即使走过十万八千里,也能永怀炽热初心。纵然是天南地北不同时,也可山高水远通灵犀。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春秋战国,硝烟弥漫,利益至上,知音难寻。知贤,荐贤,又让贤。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友情的珍贵与美好,书写着人间大爱的传奇。生者父母,知者鲍叔。他是默然行走在光阴轮回间的一把火,纵使两鬓染上岁月尘霜,也要发出烛白色的微光,照亮友人走向壮阔的辉煌。
认清自我,准确定位。鲍叔择大才而友,择雄主而事,认清自己与管仲政治能力上的差距,目光敏锐,好谋而成,帮助齐桓公成一代霸业,司马迁称赞:“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一个充分认清自我的人,譬如一灯灼于暗室,譬如微风点燃荒野,他们从不断反省中走来,去向辉煌的大道。鲁迅弃医从文,认清自我价值后用文字唤醒被愚昧蒙蔽双眼的人民,赵括纸上谈兵,内心的盲目自大导致长平之战大败。就像莱辛说过“我们的骄傲多半是基于我们的无知!”认清自己,我们才能发现更美好的诗与远方;准确定位,才能拥有奔赴目标的决心。
然而一朵野花绽不出整个春天,一缕晨光刺不开黎明的黑暗。“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食马者只有通其性才能求之千里。
世殊事异,跌代拓植,当历史的滚滚浪涛冲刷至我辈之时,我们青年认清自我,了解他人,以团队精神,勇担道义,剑指远方,发出青春最强音。他们勇攀高峰,本科还未毕业就造出了自己的火箭;他们众志成城,十天内建成并验收火神山医院;他们英勇无畏,病魔肆虐之时主动请缨战斗在最前线。他们以矢志不移的团队精神,为自己而战,为他人而战。为着他们心中明朗的中国,光明的未来,铿锵地言,铿锵地行。
认清自我,了解他人,以团队之力显英雄本色。红日初升,其道大光。人己两知,方成大道!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开心能跟大家分享阅读史书的一点心得,今天我发言的主题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知时,能顺应时势,辅佐明君。桓公知理,能任人唯才,不计前嫌,成就霸业。可他们带给我的触动,远比不上另一个人——鲍叔牙。是他让我看到了,知人与自知的力量。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自知。而自知的首要之处,是明了自己的无知。既然自己无知,那便先居人后,找个知道的人来合作,大事可成,自己的人生短板也补齐了,这就是鲍叔牙的聪明之处——打上补丁。管仲深谙人性,明晰厉害,知道如何发展经济。鲍叔牙明了自己无法与之相比,主动让位,为自己和别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让管仲成为自己的补丁。贵有自知,谦以子牧。同学们,请了解你自己,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知。”自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义,还能培育更宽广的胸怀,更真诚的谦逊。
前面我曾讲到,管仲是鲍叔牙的补丁。“管鲍之交”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其实在于鲍叔牙的识人之才。首先,鲍叔牙了解管仲,从不因管仲家境贫寒而恶待,也不因管仲曾多分给自己分红而否认管仲的才华。鲍叔牙一直以宽容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识人之才。其次,鲍叔牙了解桓公。他直言上谏,因为他深知桓公求贤若渴。鲍叔牙知人,是知人之需。所以,同学们,知人不单单是日复一日地观察,得出或好或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察人之需,察人之德,以一人之德,解另一人的需,为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补丁。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的察人观己呢?答案是:读书。《吕氏春秋》载:“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它的意思是说,人天生具有迁移的能力,故事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在如今狭窄的生活中,见到拥有各色经历,各样特点的人物,才能通过特点、经历与结局的对照,明了何为智者,何为大才。我们才能通过自己与人物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我们很幸运,遇到鲍叔牙,让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此直观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留心自己,关切他人的重要,让我们体会合作的意义。
宋教仁曾说:白眼观天下,丹心报国家。愿我们都能眼察天下,心报国家。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宽容成就伟大
各位同学:
大家好!
我今天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宽容成就伟大》。
对于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故事,有人说主要得益于鲍叔的知人善用,有人说那是因为齐桓公得到了管仲的大力辅佐。不过,我认为,齐桓公之所以能够成就一代霸业,主要还是因为他的宽容之心。试想,如果不是齐桓公不计管仲之前嫌, 他会重用管仲吗?他不重用管仲,能够成就其伟大霸业吗?
因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就是,为何宽容可以成就伟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构筑伟大理想。大家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想干成一件我们满意的大事,是往前看好,还是往后看好呢?往前看与往后看的区别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历史,如何对待过往?如果我们总是纠结于历史的恩怨,纠结于过往的是非,那我们还怎么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呢?因此,我们要胸怀伟大梦想,首先就要宽容对待历史,宽容告别过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实现伟大事业。刚刚我说了,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一心一意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这是我们成就伟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有了这个前提,我们才能够聚精会神去抓好当前的主要工作。试问,“三起三落”的xxx同志,如果不是宽容对待个体的历史遭遇,哪有心思去谋划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更何谈聚精会神推动中国从阶级斗争到改革开放的巨大转型?从齐桓公到xxx,我们是不是可以说,大凡历史上的伟大政治家,都懂得宽容本身的价值,都懂得宽容对于成就伟大事业的重要性?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汇聚天下英才。伟大梦想也好,伟大事业也罢,我们都需要聚集天下大量优秀的人才。没有大量优秀人才的汇集,我们要想实现这些伟大的目标几乎不可能。而人才得与失,关键就在领导者是否具备宽容之心,是否能够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容之心感人。所有的人都会犯错,所有的员工也都难免失误,领导者如何对待这些错误与失误?是过分苛责,还是宽容以待?恐怕领导者两种完全不同的态度,将直接影响员工对待组织和领导的认同与否。
有了宽容之心,我们才能够真正营造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同学们,我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我们都能够感受到父母亲宽容与否和家庭氛围的差异之间的关联。我很感恩我父母双亲的宽容,正是他们的宽容,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加温馨,更加和睦,更加团结。哪怕母亲今天受了哪个儿子哪个媳妇的委屈,过两天还不是照样去给儿子、媳妇带孩子,帮忙料理家里家外。这就是向善。这就是传统中国的伟大母爱。正是母亲的向善,感染着我们大家都要努力向善,而且还要始终积极向上。
总之,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不跟他人过分计较,不执拗于过往的是非恩怨,不算计于个人的利益得失,不纠结于曾经的不爽不满情绪;以宽容之心对待他人,哪怕他人曾经对待自己是多么不友善,何其不恰当。如果我们具备这种美德,那就可以真正做到以德服人,以宽厚之心感动他人。进而为我们事业的发展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向善的良好氛围。
亲爱的同学们,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过去对我们不是很友善,我们曾经遇到困难时,他也并没有积极帮助我们,那在他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如果我们伸出温暖的援助之手,难道他不会感激于我们的宽容之心吗?毕竟,“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宽容成就伟大,这就是我从齐桓公成就一代霸业的典故中得出来的最重要的结论。希望我亲爱的同学们都能够像齐桓公这样常常饱有宽容之心,用我们的宽容之心去构筑我们的伟大梦想,进而成就我们的伟大事业!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众所周知波澜壮阔的春秋战国群星闪耀,齐桓公称霸、管鲍之交的故事更是千古传颂。今天我想和大家浅谈鲍叔牙,通过一窥鲍叔牙的人生旅程和智慧哲学,从而思考历史长河中掀起巨波大浪的人物所有拥有的品行、格局和人生境界。
为人谋而忠乎。鲍叔牙为人臣时以忠事君,逆境时尽心辅佐齐桓公冲出重围,顺境时不居功自傲,而是深谋远虑,站在君王和国家发展的利益上,冒着被君王误会的风险举荐敌方谋士为相,可谓大忠大悟。鲍叔牙的“忠”不仅仅是个人身心投入奉献,更是将国家利益最大化,不失于民,不是于国。这一点在当下尤为可贵,我们或许能够在逆境时与身边的人风雨同舟,但穿过迷雾森林,一马平川后是否能不洋洋得意,是否能继续献言献策?无论顺境或逆境为人谋划都能尽心尽力,可谓谋士之职责也是君子之典范,这种忠心如铁的品质,无论是对待朋友还是职场中对待上司领导都值得我们推崇。
和气如春,君子之交淡如水。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和伯乐,管仲之所以能在春秋时期的历史舞台上演绎出一部威武雄壮、震古烁今的史诗般的大剧,鲍叔牙起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的。在鲍叔牙身上可以看到何为有容乃大,他对管仲的包容是一种豁达的情操,而这种豁达也成就了管鲍之交的佳话,格局复杂、勾心斗角的年代下管鲍之交熠熠生辉,然而反思当下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更别说一生的莫逆之交,是物质利益化冲淡了朋友间的拳拳情意,还是我们交友的出发点就出了偏差?诚如张岱所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友谊其实无所谓是否对等,交友一是去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而不是结交能给予什么回报的朋友。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荐贤代相,古未有诸,自己的丞相让给曾经的敌方谋士来做,而自己甘居其下。这样的大度非一般人能有,而这样的举荐是建立在了解对方的基础上,了解别人不易,需要一定的智慧。对于管仲可谓知己知彼,他知道管仲比自己的才能高,所以推荐管仲去做丞相。而自己作为追随齐桓公多年的老臣子甘居其下,是突破了自我认知,建立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能够战胜自我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能够做到有“自知之明”的聪明人恰恰属于少数,尤其是道路顺畅功成名就之时,眼前的荣耀和安定总会蒙蔽双眼,对自我定位缺乏清晰的认识。鲍叔牙除了知人善任,更体现了为人处世里珍贵的品质:既谦虚有礼又懂得审时度势。新青年的我们不但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内心真正的需求与热爱,人生才有方向,看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才能给人生合理定位。
同学们,我辈青年已经惯看秋月春风,携一壶浊酒与诸多先贤于书海中喜相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出鲍叔牙这样一位贤人,文不出彩武不出众,却对上侍奉齐桓公知无不言,知人善任,做到为人臣子的本分;对朋友包容理解,交往中可窥探上善若水,有容乃大的品格;而对待自我定位清晰,权位利益不攀附不纠缠,纷杂乱世中保持自我,谦谦君子风范值得仰慕。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以史为鉴,以史为师,读书为明理,明理为修身,修身即为做人。吾辈青年应当一窥鲍叔牙的人生轨迹和生存之道,取其精华共勉之,做到和气如春,忠心如铁,储风月之精,禀松篁之节。
谢谢大家!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读书会上与大家分享交流我的感受与思考,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胸有丘壑,国家至上》。
追溯至春秋时期的历史,阅读了齐桓公,管鲍之交的故事,我钦佩齐桓公的不计前嫌的宽广胸怀,欣赏管仲的才谋远略,但令我澎湃的是鲍叔将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的高风亮节。
鲍叔辅佐齐桓公成就霸王之业后,向齐桓公推荐管仲,而自己却甘居其下,谦逊礼让。如果不推荐管仲,鲍叔可以享尽许多荣华富贵,而他却不计私利,审时度势,深知国家利益的重要性,在国家的富强和个人的利益的选择中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国家,以知人让贤的君子胸怀,大仁大义的高风亮节,为管仲搭建了施展才能的平台。鲍叔与管仲相齐,共同辅佐了齐桓公,成就了春秋战国时期国家富强,经济繁荣的大好局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有许多能人志士不计私利,以国家利益为重。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仅仅燃烧了外国的xxx,更烧毁了侵略者迫切侵略中国的野心。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入中国,山东的利益遭到损坏,当时的青年和工人阶级立即游行示威,反对外国人侵略中xxx益,这是爱国之心在熊熊燃烧。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一批批最美逆行者奔走在抗疫最前线,最终获得了抗疫的胜利,这是爱国至深所体现出的责任感。爱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每个人都应将爱国转化为自己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在座的各位同学,我们已经成年,是中国的未来与栋梁。中国正在向好发展,时代新人应发挥积极作用。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冲突时,我们应坚定地选择国家利益。既要继承和发扬鲍叔以大局为重的博大胸怀和不计私利的谦逊态度,坚持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要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将这些宝贵思想转化为我们的日常行动。
胸有丘壑,国家至上。历史给我们留下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新青年,我们要将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定利国利民的理想信念和家国情怀,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勇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在读完“管鲍之交”的故事后,或许有人钦赏齐桓公不计前嫌、任人唯才的雄主气度,或许有人歆羡管仲纵横捭阖、匡定天下的经世才略。而我想就鲍叔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他的大局观念、全局眼光的理解。
在“管鲍之交”的故事之中,鲍叔不逐蜗角虚名、不计从前之嫌,心怀全局,用战略性的眼光来配置权力资源、让位于大才管仲。正是因为鲍叔具有从全局出发、从整体出发、从国家大计出发的精神,才能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退位让贤。事实上,当具备立足宏观的全盘思维和统筹全局的战略眼光时,鲍叔已经从兴国伟业中的一个“参与者”转变为了“领导者”。在“一盘棋”的观念下,鲍叔的统筹权力资源配置起到了“操盘手”的核心作用,从而有力推动了齐国“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清末文学家陈澹然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于此而毕见。
大局观念、全局意识是我们下至立身处世、上至治世经邦的刚需。全局观能够成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统筹兼顾能够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都是由于惟有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方能以“我将无我”的襟怀,抛却个别利益、提高政治站位,从而站在全局的高度上顺势而为、因时而动。将相赖以和,征伐赖以胜,国家赖以兴,此言谋事之不得不谋全局也。
然而,追溯历史、观照现实,许多人却如《吕氏春秋》所言“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从自我的视角出发看世界,坠入了虚无的“自我中心论”。历史表明,一切自我中心论都是人们自卑又自大的心理写照。三国时期,吕蒙白衣渡江杀关羽,固然断了东吴的心腹之患;然从此北承曹魏之兵,西引刘汉之伐,于是夷陵一战、孙刘内耗,蜀吴同时失去了统一天下的能力。又如xxx之时,xxx反动派目光如豆,炮制了皖南事变,大大延缓了中国进入xxx反攻阶段的时间。此两者“同出而异名”,皆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恶果。其实,正如从“楚人失之,楚人得之”,到孔子的“人失之,人得之”,再到老聃的“失之,得之”,格局愈是宏大,眼光愈是全面,愈能筛去附赘悬疣,洞幽烛微,身达超然之境,心处无我之地。
揆诸当下,xxx高屋建瓴、统筹全局,“全国一盘棋”思想深入贯彻,“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方兴未艾。在20_年次贷危机中,美国深陷债务风波,大洋彼岸的中国却拿出四万亿救币;在今年的新冠疫情中,面对西方国家的以邻为壑的政治污名化,中国着眼世界全局、放眼人类整体,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力量。这正是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应有之义,正是党和国家“谋全局”的天下胸襟。
历史的逻辑,终究是人的逻辑。你能看穿多远的历史,就能看穿多远的未来。管鲍之事,珠玉在前;皖南之变,殷鉴不远。我们青年人应当从这个故事中知道,世界不是一场零和博弈,我们切不可如井底之蛙,“所见不过方天”,沉溺于个人得失、蝇头小利,而应该培养大局观念、全局眼光。如此,方可在学习和生活中得其大者而兼其小,谋其全局而兼其一域。
我的发言到此完毕,谢谢大家!
谈及齐国称霸时期的风云人物,世人多识齐桓公和管仲。就连我这个出生于齐国故土的人士,说到鲍叔时也是语焉不详。因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真实成就实在是太“不可描述”了。齐桓公九合诸侯和管仲贤能改革的光环永驻,历史的滔天巨浪则早已把鲍叔的功绩侵蚀无几。
可是今天再看这个故事,最触动我的竟然也是鲍叔这个“隐形人”。有关这段故事,我其实更愿意做个历史的假设:如果鲍叔没有劝谏齐桓公抛却往日恩怨,大度起用几乎要取掉他性命的管仲;如果鲍叔嫉贤妒能,甚至提前预演一番李斯和韩非子那同窗相残的场景,历史又会是怎样的一番走向?
我们都知道,历史没有如果。但是在这一场宛若原初状态的思想实验中,鲍叔那不可或缺的时代功用却又被彰显了出来:正是那份大局观念,才让他不至将功名利禄紧紧攥于自己手中,不肯放权;正是他的知人善任和自知之明,才使他主动让贤,不耽于挑剔管仲的小毛病,从而成就管鲍之交的美名;正是他的步步为营,才让两个本来关系相离的个体齿轮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共同奏写了一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激昂奏鸣曲。鲍叔是明智的,他懂得什么叫无用之用,不为之为。
功成不必在我,站在“上帝视角”俯瞰,这一点是多么重要。可是回溯到历史的点位中设身处地,真正做到这一点又是多么困难,他必须克服人心的私欲、幽暗与贪婪,甘心屈居后来者之下,把自己从“小我”的'茧房中连根拔起,跳脱出时代的争名夺利之外。
这两天回看美国现象级音乐剧《汉密尔顿》,最终杀死汉密尔顿的艾伦·伯尔让我心生触动。他们曾经是共赴生死的战友,也曾一路从政、做律师、希望为国家做出贡献。然而随着汉密尔顿这个出身贫寒之士一路担当起更多职责,伯尔的心态却因此失衡,并最终将其杀死。直到最后,他才忏悔道:我应该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之大,足以同时容得下我和汉密尔顿。面对汉密尔顿的天纵大才,伯尔不愿承认,更不愿因此甘当“隐形人”,于是故事的节奏几乎不可避免地向悲剧疾驰而去。与之相比,更显鲍叔所作所为的难得。
《庄子·齐物论》有言: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枢是是使门得以转动的立轴,但它必须套在上下两个环的“虚空”之中才能得以转动。可见,在历史的巨轮中,隐形之“环”是多么不可或缺,而只有那些真正自知、自信、无私之人,才自愿在必要时投身为“环”,为时代添砖加瓦。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位坚守岗位的环卫工人,每一位驻守边疆的军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对此,世人也应该打开心灵的阀门,把一味追随“英雄”的目光稍稍扩展,将心比心地去体悟这些奉献者的赤诚心意。由此,历史才更显温度。
我敬仰鲍叔这些历史的“隐形人”,因为他们的目光够澄澈清亮,足以看出时代的趋势与需求;因为他们的胸怀够宽阔博大,于是他们甘愿舍弃青史之名与眼前浮华。
——班级读书会发言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书画家李若禅曾说:“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作为一名上进的中学生,透过书香墨海,审视历史人物,在齐国崛起的这条路上,我敬仰不计前嫌、善于纳谏而九合诸侯的公子小白,我力赞尽己之贤、尊王攘夷的管仲,然而,最让我触动的当属“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的鲍叔。接下来就跟大家交流一下我的浅见。
胸襟博大,鲍叔知人善任而勇荐旧敌。“治天下者,用人非止一端,故取士不以一路”,欧阳修这句话可很好形容鲍叔。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争夺齐国王位之时,鲍叔和管仲亦身居双方阵营的高位,甚至小白几乎为管仲所杀害,可当公子纠失败、桓公即位后,鲍叔却能发现与己与国曾有深仇大恨的管仲的才能,并为此直言纳谏,使其辅佐桓公成大业。“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同学们,请设想一下,假如没有鲍叔之知人善任及包容心胸,齐国人才中何来一位彪炳千古的管仲,又何来齐国今后之崛起?所以,管仲造就了齐国的荣光,而鲍叔造就了管仲之辉煌。
情操高洁,鲍叔知己不及而谦让相位。“夫人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在春秋战国这样礼崩乐坏的时代中,诸侯将相们都沉沦于名利,贪念着霸权,齐桓公亦是如此。在管仲俯首称臣后,作为齐国之相的鲍叔却并未居高视之,反而称自己“贤不如管仲”而将相位谦让于其,自己甘居其下,终成一段千古佳话。“甘居下者位未卑”,虽然桓公终成五霸之首,但其与手足相争、与诸侯相杀,比起鲍叔却少了一分淡然与平静。同学们,我们深知,只有不迷恋权力,不陶醉富贵,鲍叔才如乱世之中的一抹清流,以己之行诠释了君子之德。
同学们,管仲虽贤,论胸怀其不如鲍叔;桓公虽能,论情操其亦不如鲍叔。故三人中,我首推鲍叔——荐贤助君得天地,让相为国霸春秋:于国家,鲍叔选贤举能、慧眼识精,为桓公夺王位,使管仲施才能;于己身,鲍叔不慕名利、清高淡泊,未曾自矜功伐,让相而身退。同学们,正如董卿所说:不读书就像没有吃饱饭一样,精神上是饥饿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理应在读书中学习历史人物之德行,以博大之胸襟容天下之人物,以慧眼识八方文化,多元融合、取精去糟;以高洁之情操立自身于浮华躁动的社会,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于己无愧,于国无愧!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读《管仲拜相》有感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同读《管仲拜相》后,我想问大家:如果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只能有一个人,你是否甘愿像鲍叔牙那样,为比自己更能胜任的人鼓掌?
也许大多数人在面对这个问题时都会犹豫。人类生来就具有利己性,这无法回避;但理性又告诉我们:越是关键的位置,越需要卓越的人才;越是宝贵的机会,越值得虔诚地对待。我们会被这两种声音反复拉扯,而鲍叔牙却毫无犹豫、不遗余力地推荐管仲、托举管仲,他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让贤,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担当。鲍叔牙值得我们为之鼓掌,“让贤”值得我们为之鼓掌。
拥有为自己而“让”的智慧,我们收获解脱。自远古时期开始,万物就遵守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多少是非成败、多少朝代更迭,都是竞争的结果。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枷锁”,很大程度上便是我们无法逃避的竞争。作为一个生活在文明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对竞争应持有的态度不应是“不顾一切往上爬”,而是“做最好的自己”。“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站在与自己的能力不符的高度,会双腿战栗、彷徨无助,把最高的位置让给最适合的人,才能内心释然、自由坦荡,正所谓“云在青天水在瓶”——“让”是一种正视自己、慧眼识才的大智慧。
拥有为大义而“让”的格局,我们收获自豪。在座的同学们胸中都有一个共同的词在跳动——“社会责任感”。但是,“社会责任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把什么都往自己肩上扛吗?显然不是。真正的社会责任感,是站在全社会的立场思考问题,继而做出选择,是为了全社会的利益奉献自我,甚至牺牲自我。鲍叔牙能得到诸多赞誉,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懂得“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他不曾成为千古名相,但他为齐国做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正确决策。xxx先生说:“做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究竟应该“怎么样”爱国?从管鲍之交的佳话中,我们找到了答案——“让”是心怀天下、无私忘我的大格局。
所以,若你也立志成为一个有智慧、有胸怀、有格局的人,若你也甘愿在观众席鼓掌,那么,请不要怀疑,那雷鸣般的掌声不仅献给舞台上的人,也是为你响起!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疫情带来“社交距离”,也让我们的精神在联结中重聚
20_,元旦假期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人们的生活一如既往,在忙碌与喧嚣中平凡地开始。当时,刚刚开始传播不久的新冠肺炎,还没有“新冠肺炎”这个名字,大多数人都完全无法预料,自己的生活将在不久之后发生怎样的改变。
人们在地铁上摩肩接踵,在早餐店前排起长队,赶赴公司或是学校,在紧凑的社交中展开工作、学习与生活。有人喜欢这样的生活,也有人厌烦这样的生活,但不论喜欢与否,这种“零距离”的社交状态,都很快在疫情的冲击之下,成了仅存于人们回忆之中的泡影。
突如其来的疫情,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打乱了我们熟悉的一切。为了防控疫情,我们为社会按下了一次史无前例的“暂停键”,因此受到影响的,不仅是交通、生产、贸易等宏观层面的事务,同时也包括了我们再熟悉不过的日常生活与人际社交。
学生离开了课堂,上班族开始在家办公,餐厅和酒吧即便是在复工之后,也在尽可能地将座位与座位远远隔开——我们习惯的一切社交场景,都被附加上了一重需要小心维持的距离。名为“社交距离”的防疫措施,保护着我们免遭病毒的感染,但同时也难免令人感到些许疏离。
幸运的是,我们并未因此而陷入心境上的孤立,而是在面对面的社交被阻隔之后,看到了另一种平日未必能观察得到的社会联结。
疫情将我们的生活轨迹打散,又让我们的精神在联结中重聚。“社交距离”或许抽去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社交情景,但也正因如此,这种精神层面上的“万众一心”才加倍地得到了凸显。
有人说,一个社会只有到了危机关头,才能显示出其真正的底色,而在这场疫情之中呈现出来人与人之间的关切,素不相识者之间的善意,各行各业的团结,都是我们在平时未必能直观感知到的东西。从这个角度上看,疫情拉开的距离,其实并没有将我们与他人之间的距离拉远,反而让我们更紧密地联结到了一起。拥有这种联结与团结,我们的社会必将乘风破浪,迈向更美好的未来。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