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5-01 17:41:0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奉贤现代农业园区20_年度人才工作总结
20_年农业园区人才工作,在区委、区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党的xxx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六次全会和区委二届八次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和人才观,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建立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较好地提升了园区人才工作整体水平,为园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园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指导思想,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促进机关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农村人才统筹发展。通过多种形式组织机关后备人才培训,开展农村人才培训,引进大学生“村官”,积极引导和促进企业人才管理等多种措施,园区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有一定规模、整体实力逐步增强的人才队伍。
一、加强指导,构建园区人才工作新格局
按照区委、区府的要求,园区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主持人才工作,将人才工作和人才发展情况纳入党工委、管委会政府绩效考核评估体系。建立了园区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及办公室,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确定党政办主任屠文华为园区人才工作联络员,加强了人才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形成人才工作合力。在园区社会保障所设立了人才服务点,进一步沟通人才需求信息,实现人才资源共享,为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提供人事人才公共服务平台。
园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追求园区人才可持续发展,把人才队伍培养计划摆上重要位置,切实履行责任,做好人才队伍培养的指导和协调。根据实际,制订培养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园区加强对培养 1 对象的动态考核。根据考核评议结果,对培养对象进行调整补充。并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宣传力度,树立园区人才队伍的良好形象。
二、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后备人才
1、创新人才培养思路,加大后备人才选拔力度。一是规定了选拔后备人才选拔原则。德才兼备、任人唯贤原则;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注重发展潜力,重视培养提高原则。二是规定了后备人才的基本条件。从人选的基本条件、首批规模、产生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等方面的规定,保证了后备人才选拔的质量。三是建立后备人才的管理与考核制度。确定了后备人才队伍教育培养的主要途径方法的确定和实施;后备人才队伍的考评和推优等内容,并对后备人才进行定岗定位分析,确定培养和发展方向,使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
2、构筑历练平台,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农业园区积极整合各种有利资源,立足于服务科学发展,努力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方法和锻炼形式,逐步提高后备人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按照“高标准、严要求、多形式、自主性”的思路和原则开展以一年为一周期教育培养工作。主要途径和方法有军训、到村(居)部门学习工作、读好书、练笔头、总结考评等。
三、积极实施人才引进,选聘了一批大学生“村官”
今年,园区选聘了9位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建设注入新活力。农业园区为了把大学生“村官”培养成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成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和奉献精神,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形成来自基层和生产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为实现园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人才和组织保证。园区按照个性发展与团队协作相结合;实践砺炼与特长发挥相结合;分层培养与定向管理相结合;统筹规划与分类考核相结合的原则,在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根据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和知识结构,确立了“细、严、创、带”的四字管理思路。突出“细”,2 促生活舒心;突出“严”,促融入农村;突出“创”,促人尽其才;突出“带”,促健康成长。为大学生“村官”在基层磨砺成才提供了良好保障,创造了良好环境,促使其在基层成长、成才。
四、全力实施人才留用,留住了一批优秀人才
20_年,园区选聘了一批“三支一扶”大学生,两年来,这批“三支一扶”大学生在园区的茁壮成长,干劲倍增,真正实现了“到农村去、到基层去、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誓言,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了贡献,赢得了园区领导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认可和欢迎,园区机关对她们的出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园区根据他们的工作表现,园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将这批“三支一扶”大学生全部留用,并落实了工作编制,开创了园区人才工作“批次引进、发挥所长、全部留用”的先河,为园区工作充实了基础力量,为园区经济社会事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五、不断实施人才开发,拓展非公企业人才服务
一是为非公企业人才工作创造氛围。总结推广非公企业在人力资源中好的做法和经验,积极宣传重才爱才用才的典型和优秀人才事迹,营造非公企业尊才爱才的浓厚氛围,增强非公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园区非公企业主要是生物医药企业这类高新技术行业,拥有众多优秀人才,如上海丰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程继红评为奉贤区青年尖子。铭源数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的田涌博士成功通过了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答辩。
二是为非公企业引进人才提供保证。一方面,加强非公企业人才开发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在各企业间建立企业联系走访制度,搭建企业联络交流服务平台。另一方面,把非公企业的人才工作纳入园区人才工作的整体规划,加强宏观管理和指导,构建非公企业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为非公企业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提供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3 三是为非公企业规范管理人才提供服务。帮助非公企业建立健全人才培训制度,协调安排不同层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培训班,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引导非公企业树立规范用工意识,通过规范和合理的用人机制,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更好地为企业提供人才支撑,促进企业的发展。
六、全面实施人才管理,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一)调查摸底阶段(4月-6月)
1、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各乡镇(场)对全县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及符合开发条件的人员进行广泛调查,建立农村实用人才档案库。
2、组织由相关部门和人员参加的研讨会,研究制定《县“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实施阶段(7月-20_年10月)
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培训基地、师资力量、培训经费、扶持政策等,组织相关人员按既定方式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进行实施。具体步骤如下:
活动安排:
7月:组织落实培训基地,聘请专家教师,建立教师档案。同时,各乡镇(场)建立相应组织机构,贯彻落实方案,建立和完善相关档案信息。
8月:举办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班。并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9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同时,协调组织“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项目的申报,实施。
12月:协调县人办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等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活动安排
1-2月:调整制定《县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计划》。
3月:组织相关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摸底调查,了解农村发展情况,调整完善实施方案。
4月:举办全县农村实用人才技术技能培训班。
7月:聘请省内专家教授对我县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进行专题讲座。
8月:组织新型合作组织带头人外出考察学习,学习人员要撰写学习体会。
11月:组织召开全县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总结表彰会。
12月:协调相关部门,做好对全县符合条件的农村实用人才进行职称评定工作,并举办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班。
20_年活动的实施,按照和的总体思路延续,结合新时期的具体情况,做相应调整。
(三)验收评估阶段(20_年10月-20_年12月)
1、每年年末,组织部门、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方位检查验收,表彰典型,形成详细的总结报告。
2、将五年来的活动情况,过程性材料及时归档备案,做好迎接市里检查等各项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副县长为组长,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县财政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畜牧业管理局、县教育局、县科技局、县科协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项目统一调度和组织实施。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各乡镇(场)农经站作为本地管理农村实用人才的责任单位,要制定本乡镇农村实用人才发展规划,按照既定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开展。
(二)落实项目经费。在用好用活农民绿色证书培训项目专项资金的同时,我县要将“三项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开发项目补充经费纳入预算。从开始,县财政每年至少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作为开发项目补充经费。补充项目资金由县委农村工作办公室统一管理使用,并报本级政府审批。项目补充专项资金实行专户储存,专款专用。
(三)加强人才管理。对参加培训的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建立学习档案,纳入全县农村实用人才库管理。同时,协调有关部门做好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及科技型农村实用人才的职称申报和评定工作。
(四)整合培训资源。积极整合培训基地、教学设备等培训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特别是各乡镇场要发挥好基层农民学校作用,对有关师资进行登记造册,档案管理,明确人员分工,落实工作任务。
(五)创新培训载体。要按照市里活动方案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围绕农村实用人才开发目标,结合我县实际,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一是积极组织人员参与市里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达到足员参与。二是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要紧密结合“一宣讲、三到户”、阳光工程等活动,重点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民科技水平。三是抓好典型基地建设。依托北部瓜菜种植基地,更新品种、更新技术,扩大种植规模,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全县农民接受和发展高效农业。围绕西部杂粮杂豆市场,鼓励周边乡镇农民发展和扩大杂粮杂豆种植面积,走规模化发展之路。四是加强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加快日光温室大棚、膜下滴灌等设施农业建设步伐,引导农民接受和使用现代农业新设备、新技术,培养和造就大批农村实用人才,提高我县现代农业水平。
(六)完善优惠政策。一方面,落实税费减免政策。依法对农村实用人才创办企业在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等方面实行减免政策,金融机构要放宽对农村实用人才创业贷款条件,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激励机制。对业绩突出、诚信守法、思想进步的优秀农村实用人才可优先发展入党,通过法定程序进入村“两委”班子或推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劳动模范。同时,坚持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每年年底开展一次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评选表彰活动,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予以重奖。
以今年6月1日《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为标志,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近一轮xxx机构改革中,在农业部新设农产品质量安全xxx,体现了中央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与此同时,《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_-20_年)》的实施也进入关键时期,近两年中央投入力度明显加大。新的形势对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今后一段时期内,要坚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继续作为政府农业投入支持的重点领域之一,利用中央增加投资、扩内需保增长的有利时机,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同时要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保障措施,使农产品质检体系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认真总结本期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实施成效和问题,进一步摸清农产品质检体系的现状
本期《规划》已经实施四年。要认真总结本期《规划》的实施情况和建设成效,摸清各地区、各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质检站)的最新状况,既包括仪器设备、实验室设施等“硬件”情况,也包括机构编制、专业人员、经费保障等方面情况,还包括本期规划的项目在建设实施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已经建成的各级各类质检机构在实际工作中究竟承担了什么职能,发挥了什么作用,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等等。这是研究和编制下一期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基础性工作。
(二)尽快启动“十二五”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
在摸清现状、明确需求的基础上,要抓紧启动“十二五”全国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要根据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快构建覆盖农牧渔各业,集检验监测、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于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要坚持把县级作为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的重点,着力支持农业大县(市)改善农产品质检基础设施,提高基层的检验检测能力。在建设层级上,不同地区可以各有侧重,但没有必要层层都建设农产品质检机构。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农产品质检中心(站)的仪器设备配置和投资建设标准,着力加强对当地重点农产品的检验检测能力,不搞全国“一刀切”。要根据中央和地方的投资可能,分清轻重缓急,明确阶段性建设任务和重点,有序推进农产品质检体系建设。
(三)加强资源整合,明确各级各类检测机构的功能定位
要加强对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力量的有效整合,逐步建立横向互不重复、纵向明确分工、布局合理、支撑有力的农产品质检体系,坚决避免重复建设和各自为政。国家支持建设的省级及省以下农产品质检中心(站),原则上必须是综合性质检中心(站),重点满足本区域内种植业产品、畜产品、水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需要。要进一步研究和明确各级各类检测机构的功能定位。农产品检测机构除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外,要积极面向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生产基地、种养业大户等提供检测服务,实现资源与信息共享。积极探索发展独立的第三方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为政府和全社会提供优质、高效、公正的农产品检测服务。
(四)强化农产品质检机构的人员和经费保障
只有在机构编制、运行经费、专业人员等能够保障的前提下,农产品质检中心(站)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目前,绝大多数农产品质检机构是事业单位,各级财政要加大对农产品质检机构的经费支持力度,切实保障其公益性检测和日常运行费用。国家支持建设的地方质检中心(站),必须是地方政府已经明确机构编制,并明确承诺保障其运行经费的项目。加强检验检测人员的业务培训,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已建的各级各类农产品质检中心(站)要及时进行检验检测机构法定计量认证和实验室认可,规范检测行为,提高检测水平。
(五)研究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制
要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加快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制度和风险评估制度,明确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点区域、重点产品、重点环节,强化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农产品生产过程,以及贮运、加工和市场准入等关键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要加强各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实现农业部门对农产品生产环节的监管,与工商、质检等部门对农产品流通环节、加工环节监管之间的“无缝对接”。尽快研究建立农产品产地检测与农产品市场准入检测的衔接制度,既要保证不漏检,又要避免重复检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有效性。
(六)加强宣传引导和制度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生产经营者是食品质量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关键要从生产源头抓起。要切实加强对广大农民的指导和服务,向农民宣传科学施肥、合理用药的基本知识和技术,强化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要发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鼓励他们将千家万户的农民组织起来从事标准化生产。要加快建立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记录制度、农产品产地检测制度、农
产品批发市场准入制度、重要农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等,促进农业标准化生产。
XX市农业人才及农村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速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学,练技术的热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职责和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积极争取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多层次、多形式的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劳动力外出所需素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一、丽江农业生产及人才基本情况
XX市总人口 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 ,农村劳动力总数万人。全市山区半山区居多,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20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94元,今年预计为6116元。经过多年来农业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到20_年8月底XX市农业人才总量为239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88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002人。截止20_年底,XX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9186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二、农业人才工作扎实开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根据省农业厅、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人才发展排行榜统计工作的安排,自20_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全面进行了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的统计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人才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培训培养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今年安排了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各种培训。二是抓好在岗学习。
4、加快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农工作在全县的开展,使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认真抓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历年来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搞好培训基地认定,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省市阳光办下达为我市每年新增转移2万人的任务,达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积极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_年我局开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术培训班102次,培训人数达87550人,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良种良法得到有效应用。认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为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5)促进并开创全市农广校大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工程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全面发展,市、县(区)农广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已经基本上将各县(区)都进行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中专积极进行招生教学,招收学历生98人,毕业266人,在校学生325人,为广大农民及基层专技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绿色证书工程克服经费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难,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培训绿证学员4680人。
5、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职责干部带头抓农业示范基地,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五是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组成部门。
三、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人才工作观念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辨证关系,破除“重物轻人”的陈旧观念,把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使人人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实现人才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结合。
2、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
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才能为我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
3、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4、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及《云南省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云南农科〔20_〕31号)及XX市农业局的转发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农广校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任职资质、知识更新、绿色证书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考评机制创新,努力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
本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
6、保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扩充,更应该在质上得到提高。因此,要着重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环节,在观念、组织、机制和体系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根据《XX市农业局办公室关于转发农业厅办公室开展渔业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紧急通知》(普农办[20_]39号)文件部署安排,我县积极落实省、市关于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检查和整改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年初制定的渔业安全生产责任目标,切实把渔业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目前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现将半年来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分管副局长为副组长,渔业股及相关人员为成员的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渔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建立完善渔业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保障了渔业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并向社会公布渔政执法及办公室举报电话。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渔业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
(一)加强《渔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增强依法保护渔业生态环境意识和渔业安全生产意识
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工作总结
XX市农业人才及农村农村实用人才工作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和上级农业部门的指导下,以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提高农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劳务输出速度,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掀起学科学,练技术的热潮,提高农产品竞争力,以能力建设为中心,着力加强对现有在职职责和农村基层农技人员的培训培养,提高农业人才素质。围绕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充分发挥各级涉农部门的教育培训职能,积极争取各类涉农教育培训项目,多层次、多形式的搞好农村实用人才的教育培训工作,努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留得住用得上的实用人才队伍。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增强农民工职业技能和职业道德,提高劳动力外出所需素质,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实现农民增收。
一、丽江农业生产及人才基本情况
XX市总人口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万人,占总人口的,农村劳动力总数万人。全市山区半山区居多,农村经济文化水平落后,农民科技素质低下,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劳动生产率低,20_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5094元,今年预计为6116元。经过多年来农业人才工作的不断发展,到20_年8月底XX市农业人才总量为2395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的188人,中级技术职称的1002人。截止20_年底,XX市农村实用人才总量为19186人,占农村劳动力的。
二、农业人才工作扎实开展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新理论,深刻领会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重视民主法制建设,协调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2、深入了解人才状况,不断改进人才工作
根据省农业厅、市委组织部开展的人才发展排行榜统计工作的安排,自20_年以来全市农业系统全面进行了农业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的统计分析工作,得出了比较准确的数据资料,在此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建设为中心,加强在职人才培训培养”的人才工作新思路。在人才培养方面,树立“人人都能成才、努力才能成才、立足本职成才”的新理念。
3、加强干部职工能力培训培养工作
根据市委政府的要求和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在职干部和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培养工作,使广大干部不断更新知识,扩大知识面,尽快成为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的人才。一是做好干部的政治理论教育培训,今年安排了所有干部职工都参加各种培训。二是抓好在岗学习。
4、加快农业科技培训和推广,农业科技水平有效提高
(1)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中心认真开展科教兴农工作,切实发挥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有力地促进了科教兴农工作在全县的开展,使科技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2)认真抓好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历年来XX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在认真总结、积极探索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宣传动员,搞好培训基地认定,提高培训质量,加强项目监管,圆满完成了省市阳光办下达为我市每年新增转移2万人的任务,达到了增加收入的目的。(3)积极举办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0_年我局开展了食用菌、水果、草莓、水稻等新技术培训班102次,培训人数达87550人,为农民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4)良种良法得到有效应用。认真做好了以水稻、蔬菜为主要作物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5)促进并开创全市农广校大中专学历教育、绿色证书工程及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全面发展,市、县(区)农广校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已经基本上将各县(区)都进行了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大中专积极进行招生教学,招收学历生98人,毕业266人,在校学生325人,为广大农民及基层专技人员提供了专业学习的机会;绿色证书工程克服经费短缺、政策不到位等困难,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培训绿证学员4680人。
5、狠抓队伍建设,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工作实行目标管理;二是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三是严格考核违规连带责任追究方案、实行奖优罚劣,确保全年工作目标完成。四是采取激励机制,鼓励职责干部带头抓农业示范基地,做到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五是扎实开展政风行风评议工作,使机关工作、队伍建设形象良好、作风扎实、工作效果明显、办事效率提升,打造人民满意的政府组成部门。
三、工作计划
1、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人才工作观念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正确认识物质资源与人才资源的辨证关系,破除“重物轻人”的陈旧观念,把人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本,通过对人力资源的大力开发,使人人都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实现人才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最佳结合。
2、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
合理提高我市农业人才编制,提高农业人才数量,才能为我市的农业发展提供充足的农业人才。
3、强化能力建设,不断提高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
4、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根据《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及《云南省农业厅转发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云南农科〔20_〕31号)及XX市农业局的转发意见,各级党委、政府和农业局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好农广校在农业教育培训中的主体地位,规范开展农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任职资质、知识更新、绿色证书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工作,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广校的重要工作,切实加强管理队伍、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建设,不断推进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考评机制创新,努力为丽江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5、建立健全各类人才的科学评价体系。
本着不拘一格选人才的原则,改进人才评价方式,完善人才评价手段,逐步形成党政人才重在群众认可、专业技术人才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的评价机制。
6、保障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全市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目标,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不仅要在量上得到扩充,更应该在质上得到提高。因此,要着重抓好人才培养、吸引、使用和激励环节,在观念、组织、机制和体系等方面给予切实保障,从而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一支重要的人才保障。
市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汇报
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以来,我市共有83名选派干部到农村开展科技服务活动。其中科技副市长1名,科技副乡镇长24名,专业技术人才58名。省、长春市下派18名,我市选派65名。目前,全市共开展科技培训234期,培训农民85000多人次;扶危助困253人次,捐款捐物价值136000多
元;开发产业项目29个,协调资金2725万元,创建专业组织机构43个,项目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在责任单位和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精心组织,切实做好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基础工作
在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上,我市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项目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健全机构,加强项目组织领导。我市成立了以常委组织部长和科技副市长为组长的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市直选派部门和乡镇主要领导组成,项目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专人负责项目日常工作。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形成了以项目办牵头,选派部门和各乡镇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组建团队,为项目提供人才支持。我市严格按照省、市的要求,遵循规范的程序,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配齐配强科技服务团队成员。我们按照先由选派部门推荐,再由组织部门把关,最后常委会通过的程序,从我市市直机关后备干部当中择优选出15人,作为科技副乡镇长人选。又从涉农部门业务骨干当中选出50名专业技术人才,充实到科技服务团队当中。为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人才保证。
3、实施对接,认真搞好项目动员。我市先后召开了科技副职对接大会和人才服务团队对接大会。在科技副职对接大会上,我市主要领导对“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做了精心部署和全面动员并提出了明确要求,选派单位和乡镇代表、长春市下派和我市下派乡镇科技副职代表分别做了表态发言。同时按照省、市要求,在专业技术人才到位之后,我们召开了人才服务团队对接大会,对人才服务团队全体成员进行了集中培训,团队成员进一步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为人才开展服务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行动准备。
二、完善机制,积极推进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顺利实施
为了加强项目管理,规范项目运行,我市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做到了“三个到位”。
1、责任落实到位。制定下发了《市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实施管理办法》,明确了人才服务团队的任务和责任,明确科技副市长在人才服务农村工作中负总责,科技副乡镇长肩负团队负责人的职责;要求人才办切实发挥牵头抓总作用,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落实好全市项目工作。明确了乡镇一把手和分管领导在项目工作中的责任,要求乡镇切实把人才服务作为整体工作一部分,纳入重要日程;要求选派单位定期听取下派干部工作汇报,及时掌握项目工作进度,加强项目工作指导。建立了人人有责任,层层落实的责任体系。真正将人才服务工作重视起来,并认真实施。
2、督查指导到位。成立了项目督查指导小组,由人才办负责牵头,成员由派出部门和派驻乡镇主要领导组成,负责对项目的实施进行督查指导。对全市24个科技服务团队进行不定期督查,保证项目按计划进度实施。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协调会,听取项目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我们还编印了《市人才服务农村发展项目工作简报》,由专人负责,准确、及时地传达省、长春市及我市有关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定期刊发项目进展情况,反映项目动态,宣传项目成果,交流项目经验,督促人才服务整体向前推进。
3、评比考核到位。制定并下发了《市人才服务农业发展项目工作考评细则》,由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工作考评小组,每半年根据项目确定的工作任务,围绕开展科技服务,组织人员培训,发展农村产业,促进社会和谐等内容进行量化考核,将考核结果上报省、市项目办,并发给各派出单位和乡镇政府,把考核结果作为下派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作为乡局级领导班子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促使各方面力量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保证人才工作抓实、抓出成效。
三、强化措施,全力保证人才服务现代农业发展项目取得实效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加大力度,采取措施,充分发挥派驻地、选派部门和服务团队“三位一体”服务功能,保证人才服务取得实效。
1、营造环境,为人才服务创造有利条件。为了搞好选派工作,各乡镇做好了后勤服务,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配置了全新的办公设备,提供了较好的食宿等生活条件。各乡镇对科技副职进行了分工,除负责科技工作之外,还根据选派部门优势另外分管一摊。在实际工作中和生活待遇上,各乡镇真正把科技副职作为班子成员,享受实职待遇。市人大及时履行任免程序,召开常委会正式任命了科技副市长,市委组织部下发了24名乡镇科技副职任免文件。市政府还根据个人能力及工作考虑,任命了省、市选派干部张凯楠、栾夙分别担任五棵树开发区、环城工业集中区副主任,为下派干部开展工作搭建了平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在上半年,我们召开了项目经验交
流会,会上太安乡、恩育乡、弓棚镇、先锋乡四个服务团队分别做了经验介绍,推动项目深入开展。在下半年,我们还开展了农村实用人才协会会员推荐情况调查,各服务团队共推荐符合条件的人员达4500人,为成立全市农村实用人才协会,发挥优秀农村实用人才作用,为现代农业发展项目提供人才保障打下了坚实基础。
2、科学谋划,有针对性的开展人才服务。组织团队深入基层,进行产业发展状况调研,对各乡镇重点产业、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发展及重点项目建设情况深入了解,把制定人才服务规划与促进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实用人才需求状况调研,根据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把制定服务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各乡镇重点工作调研,使人才服务规划制定与中心工作任务贴紧靠实。通过开展调研,共形成了25篇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八个一”活动,即每个服务团队要“提出一个科技兴乡的工作方案,包保一个养殖业或种植业大户,扶持一个乡镇民营企业,开展一次科技培训,转移一批农村剩余劳动力,抓好一个项目,扶助一户困难家庭,与高校搞一次科技对接。”各服务团队按照“八个一”活动要求,结合乡镇实际制定了两年服务规划。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共包保五棵树镇xxx等15个养殖业大户、大岭镇吴智等9个种植业大户,扶持秀水镇明侠菌业栽培服务中心等24个民营企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5万人,开展了与省市高校科技对接项目需求情况调查,全市共调查拟对接的科技项目33个,谋划了太安乡红太阳实用人才培训学校、八号镇劳务输出基地等36个项目。现在已经成型的项目有13个,其中弓棚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已投资500万元,建大棚50栋,高薪聘请了代永和韩凤两位农艺专家,成立了农业专家办公室,为弓棚镇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搭建了服务平台,辐射带动了全市棚膜经济的发展。太安乡绿谷河精洁米加工项目总投资840万元,年生产能力1吨,解决剩余劳动力40人,年产值4000万元。
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汇报
吴中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尊敬的各位主任、副主任:
下面,我将近年来全区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一、我区人才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的关心支持下,我们紧紧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牢牢把握激活现有人才、吸引外来人才、培养未来人才三个核心环节,积极致力于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全区人才总量达到80239人,每万人拥有人才数1333人,高层次人才数量突破4000人,引进留学归国人员累计超过200人。
2.打造“三个平台”,高标准建设人才创新载体。一是打造高层次人才创业平台。充分发挥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机构集聚创新创业人才的载体功能,目前,我区共有省级以上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6名博士入站,先后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申请专利12项,获批专利8项。二是打造高层次人才服务平台。积极做好吴中留学人员创业园的建设工作,协助做好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人才服务工作,目前,已有45家留学人员企业,87名留学人员在园内创业、就业。加强人才信息宏观引导,定期向上级人社部门提供创新型人才开发导向目录、重点和新兴产业紧缺专业目录以及海外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全区引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提供正确导向和基本依据。三是打造高层次人才交流平台。先后成立了吴中区留学人才协会、吴中区医药企业人事经理俱乐部、吴中区博士联谊会 2 等人才交流平台,并定期开展活动,加强政府与高层次人才的沟通,促进高层次人才的相互了解。
3.突出 “三个重点”,全方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一是完善人才政策体系。在重点、新兴产业人才集聚方面,编制了《吴中区“十二五”人才资源发展规划》,制订了《吴中重点、新兴产业紧缺人才资助办法》;在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制订了《吴中区高技能人才计划》,并出台或落实了技师政府津贴制度、高技能人才评选奖励办法、评选青年首席技师制度、技能竞赛选拔优秀人才制度等一系列技能人才培养的制度。二是加强政府资金引导。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优势效用,评选资助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项目,有21人获得苏州市引进紧缺领军人才资助,资助金额215万元。外国专家智力项目引进取得成效,组织申报21个引智项目,其中大福外贸食品有限公司的无头甘蓝及其亚种新品引进技术指导项目获国家资助。三是延伸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人才开发社会化进程,积极健全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政府人才市场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人才中介机构,积极培育发展标准化、高端化人才中介服务和健全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吴中技工学校作为公共实训基地在培养技能人才中的作用,年提供实训均在20_人以上。
二、人才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如何更好地开发利用这种资源,事关我区长远发展的根本大计。目前,从我区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资源开发情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3 1.人才意识有待增强。部分企业片面追求人才短期效应观念仍很普遍,既不愿储备人才资源,又不愿引进高层次人才,使得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企业的主体作用尚未完全发挥。
2.人才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随着我区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创业和不断促进企业技术改造,一批高新技术和现代服务企业应运而生,但目前符合我区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的高层次人才和技能型人才还相对短缺。
3.人才发展环境有待改善。与昆山、苏州工业园区、高新区等周边县市区相比,我区的资金投入还不够大,有些政策配套还不到位,扶持力度需进一步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措施
下阶段,我们将围绕推进“吴中明天更美好”这一主题,以保障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科技创新事业发展为重点,努力建立高效的人才资源开发、利用、配置机制,真正把我区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才智谷。
人才工作汇报
人才工作汇报
我镇人才工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x和十七届四中全会和盛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重点,加强领导,加大人才引进、盘活、培养和使用的力度,着力开发人才资源,提升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全面促进各类人才为经济建设服务,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为我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一、积极探索,健全人才工作机制
(一)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专门成立了镇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党委专题会议。同时,制定了《关于开展“农村实用人才服务活动”工作的实施方案》,明确组织党政办、社会事务办、流动人口管理办等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整合力量,确保人才工作的顺利推进。
(二)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我们通过政策引才、外出引才和就地引人等人才引进机制,不断拓宽农村人才引进渠道。一是不断完善已出台的人才奖励政策。我镇制定了在规定区域内修建规模乡村酒店、农家乐的业主给与奖励的政策。对引进的农业业主和回乡创业的在诸方面给予优惠奖励。同时,各村也充分发挥自身的机制优势,积极借用外脑“引进智力”。二是积极响应国家人才政策。
二、注重服务,实现人才资源优化
(一)搭建服务平台。今年,我们积极创建为农业生产技术人才服务的“三个平台”。一是创建农业技术人员相互之间的交流平台,不断完善人才联谊会,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入会。通过不同生产种类人才之间的交流,达到了融洽感情,互通信息,共同提高的目的。二是创建农村经济发展的研讨平台,通过农业局和镇农业服务中心专业技术人员与农村技术人才共同研讨、交流,同时镇党委组织一批优秀的村三职干部和农村中青年技术人才“走出去”到农业产业发展快、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高的乡镇,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理念,提高本镇农业人才的创新能力,工作汇报《乡镇人才工作汇报》。三是创建促进经济发展的沟通平台,通过定期召开农业人才“民-主恳谈”,邀请兄弟乡镇优秀人才就当前经济发展难点、疑点问题开展交流,促进人才与政府之间的交流。
(三)完善人才信息库。镇党委成立专门的调查小组,深入调查全镇农村实用人才情况,摸清我镇人才信息,按类别建立人才信息库,并及时充实完善人才信息库,使人才基本情况一目了然,方便查询和管理,扎实做好基础性工作,推动了全镇人才工作的信息化进程,为党委、政府提供了丰富详细的人才资料,充分发挥了人才库的作用。
三、营造环境,促使人才积极创业
(一)加强宣传力度,大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工作氛围。一是积极开展宣传,发挥群众宣传优势,在全镇范围内,大力宣传人才政策,先进典型。二是加强人才工作调研,深入基层开展调研,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加强指导。三是充分利用广播、宣传车、板报、人才专栏等宣传工具进行广泛宣传,为我镇育才、聚才、用才提供经验。同时,我们还利用传单、黑板报等形式,在全镇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强化激励措施,努力创建拴心留人环境。镇党委积极引导 “以人为本”的管理路线,营造让人才放心、安全、舒心的环境,强化载体建设,建立村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等各类活动场所,为广大农村实用人才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0_年度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与人才考核 目标责任制人才特色工作汇报提纲
(20_年1月11日)
20_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委组织部人才处的指导帮助下,全区人才工作以服务港闸跨越发展为总体目标,深化人才强区战略,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人才队伍实力进一步提升,载体支撑力度进一步增强,环境机制打造进一步优化,实现了人才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港闸‚打造品质新城、建设四优强区‛提供了有力的智力支持。下面就我区20_年人才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汇报:
生物医学博士冯映红已成功落户,高层次人才向优质园区集聚的态势正逐步形成。二是深入实施高校揽才计划,扩大‚5100‛党政后备干部招录规模。将第二批‚5100‛党政后备干部招录选拔区域由南京扩展到上海,并将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六所全国知名高校纳入选拔范围,进一步扩大了‚5100‛这一品牌的影响力。同时,在专业设臵上也更贴切我区转型升级的实际需求,重点突出了法律类、经济管理类、行政管理类、商务贸易类、城建规划类、环境保护类等10个门类。共吸引645名学生踊跃报名,最终10名优秀毕业生落户港闸,其中硕士研究生7人。三是依托产学研机制,加大柔性引才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先后组织开展了‚港闸区-西安地区能源动力机械装备产业联盟洽谈会‛、‚上海高校技术市场新材料领域产学研合作洽谈会‛等各类产学研活动12次。大力开展‚百名海外专家进百企‛活动,共组织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院所60余名教授、专家、知名学者与区内80多家企业开展洽谈活动,形成了一批新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全区共新增产学研合作项目36项。
二、创新培训模式,提高人才素质。一是探索‚研训一体式‛培训模式。今年以来,我区按照‚服务发展大局、研究重点问题、满足个性需求、强化学用结合、提高能力素质‛的思路,大力开展‚研训一体化‛培训,将‚研究式学习‛理念贯穿始终,要求干部在实践中做好研究成果的延伸思考和加工完善,实行培训心得交流制度和成果汇报交流制度,2
三、优化服务环境,增强人才归属感。一是创新人才服务模式。探索构筑了‚3+N‛企业人才服务模式,‚3‛:即一支人才专员队伍、一本人才服务手册、一张人才服务专员联系卡;‚N‛:即每位专员重点联系的企业和高层次人才。人才专员主要由区、街道组织、人事、科技部门的人员组成。服务内容做到按需设计。包括:人才政策咨询,人才资助项 3
四、强化政策研究,深化人才职称评审改革。一是抓好规划制定。为进一步明确我区‚十二五‛期间人才工作的任务和重点。上半年对全区企业人才情况进行了普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对‚十一五‛期间人才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评估,制定了《港闸区人才发展‚十二五‛规划(草案)》,《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草案》,明确了我区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和重点以及人才引进培养扶持奖励政策,为开展好‚十二五‛人才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深 4
化职称评审工作。今年上半年对港闸区工程师评审委员会进行换届调整。新增建设工程专业委员12名,机械专业委员2名。并对新一届工程师评委会进行了评审业务培训。同时,为更好地服务我区船舶及配套工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区船舶及配套工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我区从船舶及配套企业中精心挑选11位机械热能等相关专业的工程师组建了船舶初级职称评委会,于3月底进行了港闸区首批船舶初级职称评审工作,共评审47名专业技术人员,33人通过评审。并举办了区重点企业职称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全年共办理并发布大中专毕业生职称初定278人;组织开展了两批乡镇中初级职称评审,评审通过初级职称450人,乡镇中级职称173人;初审并通过市职称办认定乡镇高级职称10人,国家中级职称73人,国家高级职称10人,通过高级经济师认定6人;通过相关执业资格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共计171人。20_年的人才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新形势下人才工作的要求还有差距,人才总量不大,结构不够合理;人才培育中的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大;人才工作考核难以量化,以上这些,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改进。
XXX县人才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xXXX县委组织部(20_年8月)
去年以来,我县紧紧围绕“三县建设”和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转型跨越的需要,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深入贯彻落实xxxxxx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和省、市关于深化人才机制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树立科学人才观,坚持以用为本、高端引领原则,大力实施“优化发展环境年”活动,充分激活内力、借助外力,用足用好两种人才资源,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一、坚持普及学习,认真领会精神实质,提升人才工作的理论指导水平
-1展,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培训45场次,1100多人次,将成熟的生产技术转化为产业结构调整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推手。二是坚持刚性考录,为县域经济发展聚才。认真落实市上选拨人才、企业精英人才及农村实用人才评定等办法,统筹推进公务员、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企业人才等各类人才发展。目前已组织完成全县10个乡镇4个部门22名公务员的招录考试工作,组织新招录的31名公务员参加了全市公务员培训。结合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实际情况,组织人员赴各高校和人才市场,为教育、卫生等相关部门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29名,进一步充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力量。组织县内外49家企事业用人单位召开“新春送岗”人才招聘会,提供就业岗位1283个,进场求职1500多人次,其中高校毕业生728人,达成就业意向452人,发放就业政策和创业创新优惠政策宣传资料1300份,为企业输入了一批新生力量。三是兑现人才待遇,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严把审核拨付关口,扎实做好省、市各类人才项目推荐申报和各类人才政策奖励资金兑现工作,兑现人才奖励资金30多万元,拨付各类项目资金68万元。认真落实市委人才办《关于落实引进高层次人才20_年度补贴的通知》文件精神,为引进的博士生和研究生分别发放10000元和6000元生活补贴。
三、坚持以用为本,调整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将人力资源优势转化为转型发展动力
结合“三县”建设实际,搭建高级人才培养平台,开展岗位练
虽然我们围绕人才引育、人才队伍建设作了大量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下达的重点任务,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人才支撑,但也还存在人才政策不够完善;专业人才队伍总量不大,供需矛盾依然突出等问题。下一步,我们将
一、充分认识当前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农业发展靠科技,科技进步靠人才,当今世界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加快农业科技人才工程建设,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是实施科技兴农战略的前提。但是,我们有些人对农业科技人才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都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而农业人口就占了8亿,人才资源必然十分丰富。须知人口与人才是不同的概念,人口多,说明人力的数量多;人才多,说明高素质的人才力多。事实上,我国人口资源丰富而人才资源相对缺乏,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突出矛盾,这个矛盾在农村尤为明显。
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而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学院。在农业技术推广人员方面,我国平均20_多个农业劳动力中,才有一名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发达国家平均400人就有一名。由此可见,我国农业科技人才严重不足,同时也给农业和农村工作带来很不利的影响,突显了农业科技人才的地位与作用。特别是国际粮油价格自20_年以来开始温和上涨,而近年来涨势明显加快。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仅20_年一年,国际粮价就上涨了42%。国际粮价的大幅飚升,不仅增加普通民众的生活成本,还可能引发局部或全球性粮食危机,导致部分地区政治动荡。而粮油生产的工作就需要广大的农业科技人员去努力工作,才能促进其生产发展,这就更加体现了农业科技人才在社会上的基础地位与作用。
二、目前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层次较低,体现不出应有的活力。首先,从学历来看,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相当少,大多数人员是中专及以下的;其次,从年龄结构看,普遍年龄偏大,大多数是35岁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第三,从职称结构看,大多数是初级职称的人员,技术能力不够强,整个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中,真正科班出身,专业素质较强的只占少数,有相当部门人员都是本土人才通过多年的“摸爬滚打”成长起来。因此,近年来在基层的农业科技人员层次越来越低,即使有些层次的也都跳槽到不是农业的部门去了,导致农业部门的人员力量有限。
二总量偏少,严重影响发展的后劲。一是一线力量少。整个社会中直接在乡村一线工作的只有少数部分,特别是在乡镇中是农业科技的人员就更少了。二是引进人才少。近些年来,由于编制问题和机构精简,一批优秀的农业大中专毕业生被拒之门外,不少有真才实学的中青年干部因所学专业是涉农专业无法进入基层工作,只能去外地企业打工,从事一些与农业无关的工作。三是留守人员少。现在在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因待遇差而外出打工或者另谋发展,真正服务农村的人才就很少,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的速度。
三经费不足,严重阻滞技术的更新。一方面,我国的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许多乡镇农技站人员只能象征性地拿很少的工资,农技推广基本上处于“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状况,有相当部分农业科技人员的待遇还比不上在外打工的普通员工,少数地方基层连养兵的钱也没有,导致许多农技推广人员不再安心本职工作,纷纷另谋出路,即使在正常上班的人员也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另一方面,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民对农业技术的需求更加高,经费的严重不足,对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基本处于很低的层次状态,致使农业技术人员素质难以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阻碍了现在在岗农业科技人员素质的提高,更阻碍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与扩散推广。
三、加强基层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改善农业科技人才的工作环境。一是要以主业为本,科学确定农业科技工作的高度。农业县市、区在我国占多数,应在努力发展工业的基础上突出农业主体地位,切实提升农业科技工作的高度,建立考核机制,加大对县乡农业科技工作的考核力度和奖惩力度,提高积极性,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和可持续性发展。二是要加大农业科技工作的投入。通过财政预算或信用部门解决一定的科技示范经费,为农业科技工作开拓创新创造条件,并用适当的经济待遇稳住人才,激励人才。三是要营造农业科技工作的积极氛围。一方面要对农业科技工作中涌现出来的优秀人才的优秀事迹要善于挖掘,善于推介;另一方面对其中德才兼备的应该予以优先提拔,可以相互提拔在县农业系统部门工作,也可以提拔到乡镇工作。按《国家公务员法》的规定,分为综合、执法、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那么可以说在机关事业单位中具有职称的人员就是专业技术类的公务员。这样出台一些优惠政策,让具有中级职称的不管在县市、区一级还是在乡镇一级可以享受科级干部的待遇,这样从正面鞭策他们更好地开拓性工作。
二壮大农业科技人才的队伍。一是要把部门的农业技术人才“沉”下去。县直部门的农业技术人才总量相对较多,且有一定的技术水平,更有在实践中研究解决问题的便利条件,应该建立定点联系制度等,多下到乡村组具体指导,充分利用人才资源做到才尽其用。二是要把农村乡土人才“吸”上来。健全乡土人才评聘机制,将农村中的“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土专家”、“田秀才”和一些闲散人才等吸纳上来,他们知道农民想要什么,农村适合什么,让他们的实践经验通过提炼得到升华,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要把外地优秀人才“引”进来。通过技术入股,基地免费等优惠政策积极争取龙头企业和高级人才、优秀人才的进驻,开发新、特、优的产业,引领周边群众致富,通过全方位的开发人才资源,最大程度地整合壮大农业科技人才队伍。
三提高农业科技人才的业务水平。教育是发展人才队伍的根本途径。不仅仅要对技术干部和乡土人才加大培训力度,还要把
中学生的农业科技知识教育提上高度。农村学生中的辍学者或中考、高考的落选者是农民的“接班人”,60%以上的农村学生中学毕业后就回到了农村。他们既对传统生产模式不感兴趣,也不懂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导致这新一代农民成为“社会盲流”。因此,应该适当加强在校期间技能教育中科技兴农方面的比例。其次,应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为技术干部创造学习提高的机会,打造施展才华的平台。如建立县、乡人才结对联系制度或互动交流机制,促进两级人才共同提高;完善学习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定期对县、乡、村技术人才进行知识更新;选派有能力有创新意识的人才去高等院校或发达地区学习深造等等。
(一)冷链物流人才需求现状。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人才需求呈井喷之势。然而,我国物流教育和物流相关专业起步才十多年,仅3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物流管理或物流工程专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就业定位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制造企业或流通企业物流部门,专业课程以仓储与配送、运输管理、国际物流与货代、供应链管理、采购管理、物流信息等通用课程为主,专业特色不明。近年来,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江苏省农产品冷链物流飞速发展,总体高于全国水平,形成了以优质和特色农产品为基础,农业龙头企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冷链物流企业为载体的发展格局,但专业冷链物流人才几乎空白,冷链物流运作水平较低。现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主要是从普通物流企业、农业生产与经营企业转行而来,由于企业资金紧张及重视程度不够,又忽视对此类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他们对农产品冷链运作特性不熟悉,操作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产品损耗仍很高。社会需要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主要包括技术和作业型人才及管理和规划型人才。
(二)农产品冷链物流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1)冷链物流人才培养处于摸索阶段20_年,全国从事农产品冷链培训的社会机构寥寥无几,开设物流管理专业农产品冷链方向的高等院校总数不足10家,专业定位主要有农产品物流和热带农产品物流。高等院校课程体系主要以物流管理专业通用课程为主,简单增加2-3门农产品专业课程,如农产品物流、冷链物流实务、农产品加工与包装等;冷链物流实践学习仍使用物流管理实习和实训条件,加强物流通用能力培养,较少涉及冷链各环节的运营与管理能力培养,学生冷链理论认知、技能和素质提升有限,高等院校冷链物流人才培养还处于摸索阶段。(2)冷链物流从业人员运作与管理水平不高。现阶段,农产品生产与流通企业物流从业人员缺少应有的冷链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他们不精通冷库、保鲜库及冷藏车的使用,不能对农产品进行规范的预冷、冷却冷冻贮藏及运输,不能有效地在低温环境下完成农产品的分拣、流通加工等活动,最终将农产品送入零售环节的低温冷藏设备中;同时企业冷链物流从业人员不能对整个冷链的多环节进行有效把控。我国本土与外资冷链企业中能精通冷链物流运作与管理的人员一般都有海外工作经历,本土高校毕业生很少。(3)冷链物流从业人员知识缺乏。农产品冷链物流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首先,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熟悉制冷技术中用到的氨、氟利昂和四氟乙烷等产品特性。其次,冷库里有压缩机等设施设备,从业人员需要有一定的电学、机械学知识,熟悉设备的结构与原理,能进行使用和维修。再次,他们需要掌握食品结构与保鲜工艺知识,进行农产品预冷和养护。最后,还需要具备仓储管理知识,精通仓储现场管理和作业流程。农产品冷链物流课程涉及的学科门类和领域比较广,但我国从业者相关知识严重缺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