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5-01 20:36:3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爱神虽然步履匆忙,任谁她都不会遗忘
思念独自踏着步子,走在夏天
月明的地方,最后的一只鸟都已沉睡
你熟知,我的轻唤,这槐花残存的余香
我爱的,是你带我进入情感的圣殿
说出这动人的语言,并继续织造梦
追逐开满野花的山岗,及片片阳光
我的爱,你是生命里的秘密,若隐若现
是心底里花园,馥郁而芬芳
微笑攀上夜晚,有多少落寞的花凋谢
我的爱,我的深爱,我深爱于沉浮的窒息
或者一道崖壁,下有相思,上有相见
就这么深陷进去,让生命深陷进爱情
思念深陷进回忆,而等待将深陷进未来
我爱的,那么我的心就只能深陷进你的心
短暂的回忆,是久开的窗
金迪(哈尔滨师范大学文理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301)
摘要:当下,骈文的研究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关注,从形成理论到美学特征,从句法特点到历史沿革等内容均有学者论及,在此仅从南北朝骈文的发展特征来阐述骈文对古代散文定型的影响,从而彰显南北朝骈文在骈文发展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骈文;特征;散文;影响
骈文是盛开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里的一朵奇葩,是中国文学对传统文化的超拔。在历史的长河中,她曾经被忽视奚落,甚至有人将其定性为粉饰统治阶级腐朽生活的文字工具。然而,通过研究骈文的发展史及其特征,我们不难发现骈文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她对散文的最终灵活与成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这里,有必要先就骈文的几个问题加以说明。
一是关于骈文的起源,学术界观点向来不一。谭家健先生认为骈文萌芽于秦代,而形成于西晋,这一观点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学界普遍认同。直到于景祥先生在《文学评论》中大胆地提出了“骈文形成于先秦,鼎盛于六朝”的观点,关于骈文的起源问题才又一次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先秦时期的文学,伴随着政治制度的摸索发展,也处在一个不自觉的发展过程中。但也正是由于这种松散的政治体制,才出现了文化领域中“百家争鸣”这一空前的文化繁荣现象。我国最早的散文便出现于这一时期,尚书中的最后一篇《秦誓》,语言凝炼传神,感情真挚沉痛,是我国历史上第一篇成熟的散文,在文章风格和思想内容上,均可与《左传》、《国语》相媲美。而骈文的发端也恰好出现在这一时期。先秦时期的古代谣谚、六经丽辞、诸子百家之言,尤其是《楚辞》之俪偶句多是“自然成对”,这恰恰是骄体文的源头所在。正是在这个基础之上,骄文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二是关于骈文和散文的关系,学界意见也不统一。20世纪80年代《文学遗产》召开关于古代散文的研讨会,学界观点的分歧就在于赋和骈文到底算不算散文。关于这个问题,刘师培早在《中国中古文学史》中就提出过“无论骈散都是古文”的观点,他认为骈文和散文在本质上并无区别。王运熙先生也认为骈文是我国一种独特文体,求对仗,辞藻,音律,和古文同属于广义的散文范畴。郭预衡先生认为除传统意义上的诗歌、小说、戏剧之外的所有文体,不论是有韵的赋,还是无韵的文,不论是骈体,还是散体,都应归于散文的范畴。按照传统的文体划分标准,除了诗歌、小说、戏曲之外的文章都属于散文。
虽然,国内仍有部分学者对以上观点持怀疑态度,但大量的理论和现实依据说明了骈文与散文本属同宗,如在研究中将二者割裂开来,必然会造成理论研究上的纰漏和缺憾。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研究骈文和散文发展的总体趋势和脉络。
南北朝骈文必然要打上魏晋时代的烙印,从大量遗留下来的骈文作品中可以得到说明。有人认为骈文晦涩难懂,实际不是这样,鲍照,庾信等人的骈文精妙有理,涵义深远。南北朝流传下来的骈文佳作毋庸置疑的表明了骈文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发展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这里当然包括对散文定型的影响。其影响有三:第一,骈文句式整炼、对偶纷呈。骈文,又称“四六文”,它的第一个特征就是句式整练。主要体现在对偶句使用方面。中国文学向来有使用对偶句的传统,早在《诗经》时期,便多有对偶句出现。例如《雎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寤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文中句式便以四言为主。但在《诗经》中,还没有形成这样固定的创作模式,就文章而言,不全是这样整齐的语句。但到了魏晋时期,这样整齐的句式才真正成为文坛的主导,刘师培先生在其《论文杂记》单对这点有过表述:“两汉之时,虽属韵文,而对偶之法未严。东汉之文,渐尚对偶,若魏代之体,则又以声色相矜,以藻绘相饰。”魏晋以后,则逐渐形成以四六言为主的句式。通过四六言这两种句式的不断交换使用,使文章既不显露呆板之气,又反成错落之美,文气长短急徐而具有跌宕之势,这便形成了魏晋时期骈文的独特之风。这种错落有致的对偶句式对后世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散文中虽只间或运用对偶或四六文穿插,但却极大的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仅以千古传颂的《滕王阁序》为例: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仙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xxx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盱)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第二,骈文音韵谐调,声律自然。骈文又一特征是音韵之谐调。
南北朝骈文更是把这种自然发挥到了极致。江淹的《别赋》、鲍照的《芜城赋》、庾信的《哀江南赋》,这些优美的骈文均体现了这一特点。
长久以来,音律是否和谐一直是衡量文章是否出众的一个重要标准,也是文人创作时追求的一个重要目标。南北朝骈文在讲求句法规范的同时,又赋予了文章音韵之美,这大大增强了骈文的表现力。这一特征对后世散文的创作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第三,骈文用典使事,雕饰辞藻。刘师培先生曾说过:用典使事本是为了借古环今,以彼喻此,并非骈文所独具,而雕饰辞藻,也是在骈体出现之前就有,然而骈文是将其二者结合得最好的文体,这与南朝人崇尚形式美的审美风尚有关。骈文是一种着重表现形式美的文体,是公认的美文,而用典又是形成骈文形式美的重要因素,它往往会影响对偶、辞藻的使用,因此文士们非常注重骈文中典故的运用。
五月初至,春景宜人,和风徐徐,晴朗明媚。
寻书香于众室,访风景于群芳。楼影如遮,骄阳犹隐。
视彼道旁之小草,望其花园之幽径。临高耸之书馆,望洁净之餐厅,入宽盈之教室,出广阔之操场。
白墙高矗,溢神工之优美;红幅横持,报一时之佳音。方圆十顷,极旷野之宽广;校室百间,尽教学之所需。
信步于顶楼,徘徊于长廊,景繁遂尽收。校园处处,书声阵阵,望墙凝神,瑕思神往。
蛙鼓蝉鸣韵,伴诗书琅琅,舍喧闹而求宁静,弃纷繁而寻幽僻。步校园一角,葡萄薜荔,缘木攀墙,鸟鸣有平仄,花开抱志向,春则桃李芬芳,夏则金波绿浪,秋则果实累累,冬则瑞雪梅香。
静坐远观,操场人声鼎沸,人追影逐,万语高歌竟自由。寂寞与孤独同栖,叹人生光阴之短,岁月如梭。
廊宽道长,叹校园之宏大;师谈生论,感知识之奥妙。穷心智于所学,极愉游于斯景。
蓦然回首,心满天地。
李商隐骈文创作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李商隐是中国诗歌史上最富艺术独创性的大诗人之一,又是大骈文家。
李商隐是晚唐杰出的诗人,同时又是大骈文家,以骈文为诗成了李商隐诗歌的重要特征。李商隐早期曾致力于古文写作,著有《李贺小传》生动简洁的文章,后因投入骈文大家令狐楚门下,遂通习四六之文,并以此著称。李商隐一生写了大量四六文,而且多半是官场应用文字。对诗人来讲,这种写作无论如何已经跟他写诗产生了密切联系,乃至深刻影响了他的诗风。他所作骈文尚刻画、重精巧、好用典、善骈对,同时也流露出不同于其他骈文的“深僻”特点,而这在其诗歌中,也同样有所体现。
一、善于刻画描写
莫道才的《骈文通论》的第四章《骈文的结构形式与句型模式》中提到,“暂无”,也就说说,骈文的体制特点在于“铺”和“叙”。四六文体物而浏亮,形式上多铺成,内容上刻画饱满而完备。李商隐深得体物的精髓。此外,《四六丛话》所保存的李商隐骈文佚作《修华岳庙记》更是李商隐早期骈文创作体物状景的代表。
“夫华岳者,在西之宗镇。……其状也,则削成万仞,秀出云汉。芝草植于其庭,醴泉流于其下。连带冈阜,跨抱原野。谷云所润,则土为神区。”
这一段文字对华岳庙的地点、形状、环境、气象等做了详尽的描写,语言精美又传达出神秘幽绝之美,由此令读者生发一种心驰向往之情。勾勒了一個活灵活现的华岳庙,读来令人顿觉爽籁,如临其境。
古人曾记载,“义山《雨》诗,‘摵摵度瓜园,依依傍竹轩。’此不待说雨,自然知是雨也……作咏物诗……只仿佛形容,便见妙处。”《牡丹》中对牡丹的描写更是圆润饱满。
“锦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牡丹》)
诗人描写牡丹的美似乎从不词穷,用语繁密而又精细,受四六文风影响并非一斑。
二、风格多诡僻
义山诗的风格多诡僻,“诗到李义山,谓之文章一厄。以其用事僻涩……前辈无相犯者。”“语虽秾丽,而中多诡僻。”如李商隐最为人津津乐道,百读不厌的无题诗中有许多朦胧、生僻的诗句:“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五绝诗中的《细雨》“帷飘白玉堂,簟卷碧牙床。楚女当时意,萧萧发彩凉。”不论是诗句中使用到的“金烬”、“金蟾”、“萧萧”、“玉虎”等意象的生冷,还是诗意的歧义性和多解性,还是题目的无法定夺而为之的“无题”,以及整体营造的`朦胧感和不确定感,都给人以义山诗的独特感受:诡僻。下面重点分析《深宫》一诗。
“金殿销香闭绮栊,玉壶传点咽铜龙。狂飙不惜萝阴薄,清露偏知桂叶浓。斑竹岭边无限泪,景阳宫里及时钟。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深宫》从词的角度分析,有“词僻”。首句写“金殿”“玉壶”,让人从孤寂的雍容中读出空虚感,颔联“狂飙”、“萝阴薄”用语生僻,语言的陌生化造就了新奇的阅读体验。颈联用蒙太奇手法,点出“无限泪”和“及时钟”的强烈对比,无不给人新鲜、诡僻之感。从意的角度分析,有“意僻”。该诗是一首宫怨题材的诗。诗中十分写实地传达了女主人公对爱情生活的渴望以及寂寥的苦闷。但同时,也被认为是“宫怨以寄托”为诗人对政治生涯的困境的慨叹,“岂知为雨为云处,只有高唐十二峰。”实为寄寓“掌握大权的只有令狐家。”冯浩也说这首诗“与上章托意无殊,而吐词各别,真妙于言情者。”
义山诗的诡僻,其实与常年习骈文有很大关系,不得不承认,这是其骈文风格的继承和发扬。
在其樊南甲集二十卷、亿集二十卷和又文集八卷中,均有记载。“右唐李商隐义山也……令狐楚奏为集贤校理……初,为文瑰迈奇古,及从楚学,俪偶长短,而繁缛过之。……又有古赋及文共三卷,辞旨恠诡。”
“亦气而孕,亦卵而成。晨凫露鹄,不如其生。汝职惟,而不善。回臭而多,跖香而绝。(《虱赋》);
此赋皆短短三十二字,写的是虱子,这在当时人们生活中并不少见,但却不是什么大雅之物,李商隐把它写进赋,实属生僻新奇。借微小,生僻的虱子,比喻象虱子般卑鄙龌龊、寄生而又好吃懒惰、欺善怕恶的小人。铺排种种荒诞奇异的自然现象与人事相隐射。
三、用事严、善、妙、僻
有了在骈文中的训练和素养,李商隐在诗歌中的用典就更加娴熟,“李义山诗,字字锻炼,用事婉约。”不仅典故本身经过精心选择,而且在结构安排上煞费苦心,有“用事严”的说法,“昔祖宗以三馆养士……而东坡盖尝直史馆,然自谪为散官……故云“新扫旧巢痕”。其用字之严如此。而‘凤巢西隔九重门’则又李义山诗也。”用典合适恰当,有“用事善”的说法。“义山用事之善者,如《题柏》:‘大树思冯异,甘棠忆召公。’至‘玉垒金刀’,便可入昆调。”用典画龙点睛,正用反用均可,有“用事妙”的说法。“文人用故事,有直用其事者,有反其意而用之者。李义山诗:“可怜半夜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虽说贾谊,然反其意而用之矣。“有意用事,有语用事。李义山‘海外徒闻更九州’,其意则用杨妃在,蓬莱山,其语则用邹子云:‘九州之外,更有九州。’如此然后深稳健丽。”用典过盛,也有用典过生僻的缺点,有“用典僻”的说法。
四、“省题诗”与“当句对”
宋计有功指出李商隐和“温庭筠、段成式俱以俪偶相夸,号‘三十六体’。骈文一向以文辞的对偶著称,特别是李商隐在令狐楚的培养下,成了一位偶对切当的骈体文大家。而这也同样影响到了李商隐的诗歌创作,义山诗不乏精工偶对之联。金代郝经《与撖彦举论诗书》云:呜呼,自李杜苏黄,已不能越苏李、追三代,况其下平?……又下焉,则为温庭筠、李义山、许浑、王建……八句一绝,竞自为奇,椎一字之妙,擅一联之工,呕哑嚼拉于齿牙之间”。这就表现在李商隐所作的大量“省题诗”和“当句对”诗中。
我好想你,无论我等到何时,我永远等你,你在不开心时候想想,无论你在哪我都爱你,等待你。永远爱你的。
1、 用我三生烟火,换你一世迷离。
2、 我自是年少,韶华倾负。
3、 长街长,烟花繁,你挑灯回看;短亭短,红尘辗,我把萧再叹。
4、 终是谁使弦断,花落肩头,恍惚迷离。
5、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
6、 苍茫大地一剑尽挽破,何处繁华笙歌落。斜倚云端千壶掩寂寞,纵使他人空笑我。
7、 任他凡事清浊,为你一笑间轮回甘堕。
8、 寄君一曲,不问曲终人聚散。
9、 谁将烟焚散,散了纵横的牵绊。
10、 听弦断,断那三千痴缠。坠花湮,湮没一朝风涟。花若怜,落在谁的指尖
1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12、 相忘谁先忘,倾国是故国。泠泠不肯弹,蹁跹影惊鸿。
13、昔有朝歌夜弦之高楼,上有倾城倾国之舞袖。
14、待浮花浪蕊俱尽,伴君幽独
15、一朝春去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6、静水流深,沧笙踏歌;三生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17、灯火星星,人声杳杳,歌不尽乱世烽火
18、 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回得了过去,回不了当初。
19、乌云蔽月,人迹踪绝,说不出如斯寂寞。
20、这次我离开你,是风,是雨,是夜晚;你笑了笑,我摆一摆手,一条寂寞的路便展向两头了。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聂鲁达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彷佛你消失了一样,
你从远处聆听我,我的声音却无法触及你。
好像你的双眼已经飞离去,如同一个吻,封缄了你的嘴。
如同所有的事物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从所有的事物中浮现,充满了我的灵魂。
你像我的灵魂,一只梦的蝴蝶。你如同忧郁这个字。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好像你已远去。
你听起来向在悲叹,一只如歌悲鸣的.蝴蝶。
你从远处听见我,我的声音无法企及你:
让我在你的沈默中安静无声。
并且让我藉你的沈默与你说话,
你的沈默明亮如灯,简单如指环,
你就像黑夜,拥有寂寞与群星。
你的沈默就是星星的沈默,遥远而明亮。
我喜欢你是寂静的,彷佛你消失了一样,
遥远而且哀伤,彷佛你已经死了。
彼时,一个字,一个微笑,已经足够。
而我会觉得幸福,因那不是真的而觉得幸福。
《嫁给幸福》汪国真
有一个未来的目标
总能让我们欢欣鼓舞
就像飞向火光的灰蛾
甘愿做烈焰的俘虏
摆动着的是你不停的脚步
飞旋着的是你美丽的流苏
在一往情深的日子里
谁能说得清
什么是甜
什么是苦
只知道
确定了就义无返顾
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见与不见》仓央嘉措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怀里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朦胧,
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
慢慢吟咏,梦见你当年的双眼
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
多少人真情假意,爱过你的美丽,
爱过你欢乐而迷人的青春,
唯独一人爱过你朝圣者的心,
爱你日益凋谢的脸上的哀戚;
当你佝偻着,在灼热的炉栅边,
你将轻轻诉说,带着一丝伤感,
逝去的爱,如今以步上高山,
在密密星群里埋藏着它的赧颜。
《梦与诗》胡适
都是平常经验,
都是平常影象,
偶然涌到梦中来,
变幻出多少新奇花样!
都是平常情感,
都是平常言语,
偶然碰着个诗人,
变幻出多少新奇诗句!
醉过才知酒浓,
爱过才知情重;——
你不能做我的诗,
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双桅船》 舒婷
雾打湿了我的双翼
可风却不容我再迟疑
岸啊,心爱的岸
昨天刚刚和你告别
今天你又在这里
明天我们将在
另一个纬度相遇
是一场风暴、一盏灯
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是一场风暴、另一盏灯
使我们再分东西
不怕天涯海角
岂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视线里
《一棵开花的树》席慕容
如何让你遇见我
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
佛於是把我化做一棵树
长在你必经的路旁
阳光下
慎重地开满了花
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
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
那颤抖的叶
是我等待的热情
而当你终於无视地走过
在你身後落了一地的
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
那是我凋零的心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 (宋)《岳阳楼记》 2、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江淹 (南北朝)《别赋》 3、华实蔽野,黍稷盈畴。
——王粲(东汉)《登楼赋》 4、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
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李华 (唐)《吊古战场文》 5、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三国曹植《洛神赋》 6、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 (唐)《滕王阁序》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唐)《陋室铭》 8、天悠悠其弥高,雾郁郁而四幕。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
敷层云之葳蕤,坠零雪之挥霍。冰冽冽而寝兴,风漫漫而妄作。
鸣枯条之泠泠,飞落叶之漠漠。——陆机(晋)《感时赋》 9、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
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孔稚珪 (南北朝)《北山移文》 10、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 (宋)《爱莲说》。
1、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
2、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别赋》)
3、华实蔽野,黍稷盈畴。(《登楼赋》)
4、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淅淅。魂魄结兮天沉沉,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吊古战场文》)
5、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洛神赋》)
6、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
7、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陋室铭》)
8、天悠悠其弥高,雾郁郁而四幕。夜绵邈其难终,日晼晚而易落。敷层云之葳蕤,坠零雪之挥霍。冰冽冽而寝兴,风漫漫而妄作。鸣枯条之泠泠,飞落叶之漠漠。(《感时赋》)
9、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阴,白云谁侣……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北山移文》)
热情过后的冷漠
热情,这东西真的很脆弱,很多时候,经不住岁月的考验。--------题记
曾经,一度痴迷一段友情,总是会莫名其妙的想起你,想起你说过的话,想起那时候我们是那么的离不开彼此,甚至把对你的想念,当作每一天的必备功课,总以为我遇到一个阳光旖旎的你,心里默想,没有你的日子,我该会多么的孤独?那份相识,热情好似夏季一团炙热的火,在那些想念你的日子里,我的嘴角每一天都是一个优美的弧度,想你的弧度。
然而时间,像极了冷却剂,热情,在光阴荏苒里,被逐渐降温,慢慢少了问候,少了关心,最后不再关心,这过于的冷,让我们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一份努力付出过的情感,不是得到沉淀而是被风吹散。
有人说爱情很多时候,像蒲公英,无法真正的坚定信念,那么友情很多时候,也如此不堪一击吧!在远去的情感里,我从不挽留,离开的,就让他随缘而去,缘分的路上,这深浅,我们无法预知,就像我无法预知会遇到你,走近你,是一样。一切的热情,若只是一时,终究都会走向冷却。
热情过后,恋上孤独,成全自己倔强的凄惨,一切过往,成了寂寞的烟,挂在嘴边,不想说穿,却早已经看穿,你在哪里,原来一些灿烂,都风吹云散,光阴太浅,想念太深,若一切不再,学会放手,学会看淡,生命本来匆匆,总有一些人,来了,去了,淡了,远了。
那天,在一友的签名档上,看到一句话:热情这东西真的很脆弱。说这句话的人,他一定有一颗洞察世事的心,不然何故说到了心里。
我们很多人,很多时候,都有过热情,一些热情,就像一些相遇,始终无法预约。热情来时,我们的心,会像一团火焰,时刻都燃烧我们的思绪。
有些人,即使初相识,也似故人来,当你心里开始在乎这个人的时候,就会莫名的激动,莫名的热情,可是有时候,激动和热情,会随着时间,慢慢的消退,不是不珍惜,不是不热情,而是时间,让一些不坚定的热情疏离了。
时间,会让你发现,一些热情,终究是昙花一现的美,因为相互在乎,珍惜,所以才无意间产生一种内心的热情,是任何也阻挡不了的,因为它是真的感情,也恰好你们都在虔诚付出。
任何一种孤独的付出,都注定,是一场飘零的结局。感情的付出,是两个人的事情,单方面付出久了,再坚韧的心,都会疲劳。不要把别人对你的好,对你的热情,当做无所谓,也许不会再有人,如此用心待你。
一旦热情消失,就注定彼此的心,正在相互远行,时间也会让你们越来越远。不要轻易付诸态度的热情,热情,真的是一件脆弱的东西,来时,挡不住,走时,冷若冰霜。所以友情的路上,细水长流,君子之交淡如水,没有太近的距离,就不会有太远的距离。
对着长长的夜空,多想一份热情,永远都在,最后知道,热情,就像是在炎热的夏天,苦等一缕风来,又像是在寒冷的冬日,渴盼一道暖阳,可以陡然腾空升起,因为在乎,因为热情。热情里的等待,它是煎熬的,是苦涩的,是不可预知的。
往往,我们等待一个人,正是从热情,等到一颗心的冰冷。曾几何时,与你对视长坐,海阔天空,在灵魂相契的光阴里,我们的热情,任由两颗心翱翔。也许热情,是老天安排规定的时间发飙,然后,又在规定的时间,冷却。
一个人,要能够忍受喧嚣,接受孤独,同样要接受热情,适应冷漠。生命之中,遇见谁,在乎谁,都是命中注定。你来时,像一道闪电,走时,像一颗流星,来去都会在你生命中增添了一道迤逦。
佛说:每一个遇见,都是命中注定。注定遇到,那么,就要感恩一段相遇,感恩一份相知,感恩一份相惜,即使一切都是热情之后的冷漠,也要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懂得,一切的美好,都是生命里不可错过的美景。纵然这热情之后,剩下冷漠,至少曾经给你们创造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现代爱情诗两首
(一)当我想你的时候
傍晚的时分,当我想你的时候
我在书桌前,凝成一尊雕像
只为你塑造,一个相思的模样
让静静的时光,走过我们
邂逅的欢畅,别后眷恋的衷肠
我在窗台旁,注望一天星空
只为你寻觅,一个专注的星座
让爱抚的星光,照耀我们
孤独的幽心,思愁念忧的触情
我在床头上,对望一轮明月
只为你祈祷,一半圆缺的安详
让深情的.月宫,牵挂我们
深情的远方,似醉如痴的梦境
我在霓虹下,徘徊一街摇曳
只为你重温,一个难忘的地方
让红尘的陌路,留住我们
肩过的回望,深吻拥抱的美好
我在灯光下,指键一封情书
只为你溢满,一卷诗画的秋意
让秋色的金黄,充盈我们
爱慕的向往,情驻心扉的光芒
(二)为你的舞台喝彩
想你的时候我就站在这里
看你舞台技艺的精湛
看你如画一样的明媚
你栩栩如生的详尽绽放
在我的执热里画美
你芬芳沉默千言万语
投来多少目光的仰慕
而我的凝望一直未改变
全是你迷我的轨迹
尽管审美角度有迥异
可你向我展现的方位
却是你心灵纯洁的完美
我摄了你所有清脆
为你的真实表演记载
贪婪的目光自觉形秽
我读你献艺的所有内含
没你风花雪月贪婪
不仅只来看你的美丽
更来看你精纯的瑰奇
你无须在意世俗的眼光
那些封建陈旧糟粕
人生如梦花开会有期
人老珠黄你谢了舞台
但愿我还站在你的身边
观赏着你晚霞银烟
作文 读史有感骈文
孙膑善守,白起善攻;太白能诗,韩愈懂文。晏婴三尺而相齐,周昌口吃而辅汉。武安君白起,坑赵卒四十万;望诸君乐毅,陷齐城七十余。诸葛未出茅庐而三分天下,甘罗年幼未仕而锋芒初露。孙膑示弱而擒庞涓,韩信示愚而取三秦。项王挺戟战百万,孔明鼓舌驳群儒。
胸藏百万兵,挥师抵黄龙;腹有千书谋,定计取幽燕。子云白袍,兵至而敌溃;诸葛羽扇,挥动而贼逃。昔者项籍,举义江东,军马八千,九战章邯。当年黄巢,题诗反唐,饿民百万,十年乱唐,
韩信受胯下之辱,终为元戎之位;子房有拾履之嫌,而得王师之尊。昔者关公单刀匹马,于万军之中,取颜良首级,献曹公军前;当日子龙长枪白马,于矢石之间,夺阿斗孺子,交刘备帐前。
广东深圳罗湖区松泉中学高三:粤中小儿
1.、骈文的名称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究竟什么叫骈文?张仁青《中国骈文发展史》罗列出二十五种,莫道才《骈文通论》归纳为十三项。其中使用比较普遍而且比较恰当的是骈体文和四六文。骈文是骈体文或骈俪文的简称,四六文可简化为“四六”。
有不少人把“丽辞”、“丽语”、“偶语”、“俳语”当作骈文的代词。准确地讲,它们是指对仗、对偶,属于句式和修辞方法,并非专指骈文。
有人认为,《文心雕龙丽辞》篇是讨论骈文的。其实该篇主要从修辞角度立论,所举对偶句例,有诗,有赋,有文,并不属于文体论。有人称骈文为“美文”、“贵族文学”、“庙堂文学”,那是对其性质的评估,而非科学的定义。
骈文在梁陈时叫做“今文”,唐宋时叫做“时文”,皆相对于古文而言,意思是时下流行的文体。有的古人称之为“六朝文”,未免以偏盖全,无视当时还有非骈体文存在。
如果下定义,能够说,骈文是以对偶句为主介乎散文与韵文之间的一种美文。这句话包括三点:一、以对偶句为主,这是骈文本质所在,舍此不成其为骈文;二、对音律的要求在散韵之间;三、讲究辞藻华丽的美学效果。
从文体角度考察,骈文、散文都是就其语言方式的大致概括,古人并没有当作具体的文章类别来使用,它们的名称出现都比较晚。“散文”一词最早使用于南宋,与之相对的是“四六文”。
“骈文”一词使用于清代,与之相对的是“散文”或“散体”。以“四六”作为骈文专集之名始于唐末李商隐的《樊南四六》,继后,北宋欧阳修、夏竦等人亦将其所作骈文列为专集以四六名之。
南宋始有专论骈文的著作如王《四六话》、谢场端牧谈麈》、杨涞馈对谱四六余话》,与诗话词话同列。然而,四六文并不完全等于骈文。六朝前期,骈文多用四言单句对。梁陈以后,多用四六言隔句对。唐代骈文以四六为正宗,宋骈爱用三句以上长联,清人也有学魏晋之四言骈体者。所以,之后的“四六文”实际上是骈文的概称。
明代以前,有骈文别集而无总集。明代出现不少四六选本,多为公私应酬文字。以王志坚《四六法海》较有学术价值,该书起魏晋止南宋,名取四六法式汇编之意,但并不限于四六对偶之文。清代骈文总集有:李兆洛《骈体文钞》(起李斯止隋陈,编者主骈散合一,故所选并不都是骈体)、许《六朝文e》(专收南北朝短篇骈文)、王先谦《骈文类纂》(起屈原止清末,历代皆选,是目前收文最系统的选本)。此外有:陈均《唐骈体文钞》、彭元瑞《宋四六选》、曾燠《国朝骈体正宗》、张鸣轲《国朝骈体正宗续编》等等。清代仍有人以“四六”命名骈文专著,如陈维崧《四六金针》、孙梅《四六丛话》、李渔《四六初徵》、陈云程《四六清丽集》等。五四以后,学界通称骈文。
有人认为,骈文最早的名称是连珠。连珠是一种微型文体,始于汉,盛于魏晋,绵延于唐宋明清,有其独立的发展历史。它对骈文构成有所启发,但并不等于骈文,也不是骈文的源头。
西晋傅玄《连珠叙》说:“所谓连珠者,兴于汉章帝之世。……其文体辞丽而言约,不指说事情,必假喻以达其旨,而贤者彻悟,合于古诗劝兴之义。欲使历历如贯珠,易睹而可悦,故谓之连珠也。”
连珠与骈文相似之处在于对仗和用典。不同之处是,连珠尚不成其为文章,每首仅几句话,表述一个简单的命题,只能算文章片断。是当时文人为模拟奏章而作的练习,故每首皆以“臣闻”开头。常常许多首连在一齐,但好处互不连贯。若比之现代文体,颇接近散文诗。
至于真正代表骈文初始的文章,如蔡邕《郭有道碑》,仲长统《乐志论》,与连珠的差别是十分明显的。
2.、骈文的界定
清代骈文号称中兴。骈文家为了与古文家争地盘,极力主张骈文自古有之,一些骈文选本把入选范围搞得很宽,以壮大骈文声势。有的现代学者承袭清人,竟主张,“凡不涉(唐宋)八家藩篱者,皆不得不归之骈文之列。……
古文既不足以概散文,则骈文当包括汉魏赋家,以迄于宋四六,乃至近代似骈非骈之应用文字,亦皆在其中。”这种说法,从文体学看并不科学,务必加以厘清。
3.、骈文和散文
如前所述,以对偶句(骈句)为主的文章叫做骈文。与之相对,以非对偶句(散句)为主的文章叫做散文。作为句式来讲,骈散自来并存,往往互相搭配,自由组合。散文中能够有少量骈句,骈文中能够有少量骈句。
散文骈文之分不在骈偶对仗之有无,而在其数量多少。说骈句自古有之是对的,说骈文古已存在则不妥,因为句子不等于文章。
某些清代学者(如阮元)从《尚书》《周易》《诗经》等先秦古籍中搜集一些对偶句子,就认为那即是骈文了。他们是混淆了文体与句式这两个不同的范畴。现当代研究者有时也没有区别清楚。
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相当一批以散句为主的文章,如柳宗元《始得西山宴游记》、《袁家渴记》,范仲俺《岳阳楼记》、《严先生祠堂记》,李纲《议国是》,岳飞《五岳祠盟记》,皆当成骈文。这些作品,不但当代选家视为散文代表作,清代各种骈文选本亦未见收录。
于先生也许是看中里面有少量对偶句子。倘若有对偶即为骈文,恐怕中国古代绝大多数文章皆可算作骈文了。
就应指出,骈文和散文的区别,不仅仅在于对偶句的多少,还在于文章风格的追求。明王志坚《四六法海》“总论”说:“古文如写意山水,俪体如工画楼台。”
现代学者钱基博指出:“主气韵勿尚才气,则安雅而不流于驰骋,与散文殊科。崇散朗勿矜才藻,则疏逸而无伤于板滞,与四六分疆。”(《骈文通义》)台湾学者张仁青说:“散文主气势旺盛,则言无不达,辞无不举。骈文主气韵曼妙,则情致婉约,摇曳生姿。”这些见解相当精辟。张氏又说:“散文得之于阳刚之美,即今世所谓壮美者也;而骈文得之于阴柔之美,即今世所谓优美者也。”
散文家认为文章所以明道,故其态度是认真的,严肃的,盖以文章为经世致用之工具也。……骈文家之见解则以文章本身之美即为文章之价值,故其态度是淡泊的,超然的,盖以文章为抒写性灵之工具也。”
骈文中并不乏阳刚之美如骆宾王《讨武氏檄》,散文中也有擅阴柔之美如晚明小品。骈文亦可经世致用如陆贽,散文亦宜抒写性灵如公安竟陵派。究竟如何从美学上探究骈文与散文的不同,是一个有待开拓的新课题。
4、骈文与辞赋
研究者大致有三种意见:一、骈文包括辞赋,二、不包括,三、包括骈赋而不包括其他赋体文学。
辞赋与骈文是并存的两种文体,各自有其独具的特色和产生、发展、变化的历史。在古代文体分类中,赋从来自成一家。在当代赋学研究著作中,辞赋并不隶属于骈文,骈文亦不被视为赋体。二者有交叉关系,那就是六朝骈赋。至于汉晋大赋和抒情小赋,唐之律赋,宋之文赋,都不宜算作骈文。
骈文与辞赋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从修辞看,骈文以对仗为主,辞赋以铺陈为主;
从句法看,骈文以对偶句为主,辞赋以排比句为主;
从音律看,骈文有时要求平仄而不求押韵,辞赋除平仄外还要求句尾押韵;
从题目看,绝大多数的赋以赋命题,骈文则没有固定的文体标志;
从功用看,辞赋用于描述与抒情,骈文除此二者还可议论并充当应用文。
铺陈是指对事物或现象的方方面面作周详的描绘陈述。排比是指三个以上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连续使用,是实现铺陈的手法之一。
如果只有两个句型相同句意相近的句子,那往往是对仗或曰骈偶,而不能叫排比。
排比是对仗的增加,对仗有时是排比的组成部分。辞赋以排比为主,也不乏对偶句;骈文以对偶句为主,也可用排比句。
姜书阁《骈文史论》认为“汉赋尚未成为骈体,只是骈之初始而已。”这是对的。但又主张律赋应归骈文,似欠斟酌。于景祥《唐宋骈文史》把散体赋(即文赋)的代表作《秋声赋》、《赤壁赋》等当作骈文,未免过宽。不但当代各家骈文选本没有先例,古代骈文选本亦罕见。
骈文和赋的界限,古代骈文家在写作中是意识到了的。如陆机《豪士赋》、庾信《哀江南赋》,前有序,为骈文,序之后才是赋的本体。
只要读过这类文章,就不难发现其间的区别。序不押韵而赋押韵,序句参差而赋句整齐。如果说序是骈文,赋也是骈文,无视二者的界限,无论解释古代作品或是应对这天的读者恐怕都讲不清楚。
清代及台湾有些骈文选本往往兼收骈赋,那属于“从宽处理”。如同清代古文选本以散文为主也往往收少量骈文及散体赋一样。这证明古今选家文体概念有时能够适当放宽而不拘泥,并不能证明骈文、散文和赋之间没有确定的界限。古人若主张“从严处理”,骈文亦可不收赋,如王志坚《四六法海》、李兆洛《骈体文钞》、陈均《唐骈体文钞》等是。
阅读精选(4):
从《别赋》看南北朝骈文的语言特点
《别赋》是江淹的代表作,也是齐梁之际抒情赋的代表作,代表了齐梁抒情赋的特点和成就。本文以江淹的《别赋》为例,从语句、语音、用词三方面分析南北朝骈文的语言形式特点。
语句特点:对仗工整和骈四俪六
对仗工整。对仗就是上下两句,除了虚词和共有的句子成分外,上下句字数相等,句法结构和词性都务必相对。南北朝的骈体文已超多运用对仗这种语言形式,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直到篇末。
第一,句法结构相似。南北朝时期还没有明确的语法概念和术语,但懂得分辨语词的虚实和句式的同异,讲究虚字对虚字,实字对实字,以及句式的对称,用这天的语法关系来考察,就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述补结构对述补结构等,这是骈偶的基本要求。如:
左右兮魄动,亲朋兮泪滋。(去国之别)就是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第二,句子成分相同。骈偶不仅仅要求整体对称,而且上下联的句子成分也要求一致。即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如:
1.驾鹤上汉,骖鸾腾天。
谓宾谓宾谓宾谓宾
2.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
主谓宾谓宾主谓宾谓宾
骈体文的对句偶尔也有内部结构参差不齐的,但较少见,个性是齐梁以后的骈体文,句式不对仗的很少。
第三,虚实词性相对。骈体文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也就是在一联对句里要讲究词语的配对,前后两句的相对位置,原则上要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连词、介词对连词、介词。
1.名词、动词、形容词,异字相对。如:
见红兰之受露,望青楸之离霜。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
2.连词、介词,可同可异。如:
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
舟凝滞与水滨,车逶迟与山侧。
第四,词语事类相对。骈体文不仅仅要求句法结构和词性相对,而且要求分别“事类”,对仗工整。这就是所谓“对对”。古人论对的专著很多,例如《文镜秘府论对》所说的“对”就有二十九种,一般说来,要用同类事物相对,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人事对人事,器物对器物,数目对数目,色彩对色彩等。例如天对地,日对月,去对来,夏暑对秋阴、炎至对凉消,看山对望水,佳菊对丽兰等。江淹的《别赋》全篇大多对仗工整。如:
掩金觞而谁御,横玉柱而轼。(器物对)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轩而飞光。(天文对)
骈文讲究骈偶,行文务必遵循。如不讲究骈偶,就不能叫“骈体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骈偶有宽有严,从宽从严自便。早期“初级阶段”骈文,只要两句相对就行,不太讲究工整,也不避同字,还有骈散兼行的做法;后期“高级阶段”骈文,要求语法结构相似,句子成分相同,虚实词性相配,词语事类相对。
骈四俪六。骈体文在语句方面的特点除对仗外,还有一个与对仗相关的“四六”问题,对仗是就句式结构而言,“四六”则是就对句子字数而言。“四六”是骈体文的重大特色,没有“四六”就没有骈体文。也就是说骈文在句式方面,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文心雕龙章句》说:“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条(常)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后人所谓“骈四俪六,锦心绣口”(柳宗元《乞巧文》),就是这种句式特点的说明。因此,骈文在晚唐就称为“四六”,李商隐的文集就题名为《樊南四六甲乙集》。早期骈文,句式尚无限制,齐梁以后构成“四六”,到了唐宋就定型化了。
《别赋》全篇舍去连接词、转折词,四言五十四句,六言五十四句,五言八句,七言十六句,句式参差变化。《别赋》既有整齐的对称美,又显示出自由活泼的参差美。从整齐上看,赋作采用偶句行义,以四六句式排比交错,文辞整饰,对仗工稳。如:“闺中风暖,陌上草薰。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以四六句式行文,既工美又有语势。赋中间杂使用散句和五字句、七字句。如:“故别虽一绪,事乃万族”是散句;“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是五字句,也是散句;“珠与玉兮艳暮秋,罗与绮兮娇上春”是七字句。这些句式的运用,使行文错落有致,整齐中又有变化,使整篇文章活而不僵,既有对称美又有散文美。
“四六”相对的句式有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魏晋时代的骈体文,句子字数还没有太多的限制,一般以四字为多。四字和六字成为一句,隔句相对的格式到了南朝宋时才兴起,齐梁以来,逐渐增多。
语音特点:声韵和谐
声调被自觉地作为艺术化的手段,起源于梁代的永明体诗歌,发展成近体诗(旧体格律诗)的声律,并成为之后的词、曲、联的格律,理所当然地,唐代以后的骈体文也受到诗歌声律的影响。但骈体文的平仄要求还远没有近体诗的要求那么严,近体诗的平仄是一种格律上的要求,务必遵守,骈体文的平仄则相对没有构成固定的格律,所以运用起来还是比较自由的。南北朝的骈赋不太严格讲究声律,但却讲究句与句之间的声调起伏,声韵和谐。
《别赋》一文共有九个大段,每段都押运。韵脚以平声为主的段落共四段,韵脚以仄声为主的段落有五段,可见其用韵自由,而又以仄声韵脚为主,仄声急促且短,造成“其文急以怨”的特色。文中换韵频繁,使得江淹辞赋声韵丰富,音节和谐。在声律上,《别赋》虽然不及唐以后的赋文,每句都讲究内部平仄上的对仗工整,但句与句之间却有平仄起伏之感,全文读起来,亦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富有音乐美。如:
又若君居淄右(仄),妾家河阳(平)。同琼佩之晨照(仄),共金炉之夕香(平),君结绶兮千里(仄),惜瑶草之徒芳(平)。惭幽闺之琴瑟(仄),晦高台之流黄(平)。春宫此青苔色(仄),秋帐含兹明月光(平),夏簟清兮昼不暮(仄),冬凝兮夜何长(平)!织锦曲兮泣已尽(仄),迥文诗兮影独伤(平)。
前后句的后一字平仄交错,抑扬起伏,十分整齐。而且加之又隔句押韵,所以读起来节奏极强,给人美的享受。
而且《别赋》中的一些句子甚至注意到了句子内部平仄格律的运用。如“闺中风暖”与“陌上草薰”是“平平平仄”对“仄仄仄平”,声律上的对应更是整齐。可见江淹时的骈赋已开始构成在声律上的平仄相对,只是没有唐朝律赋的平仄来得严格工整。另外《别赋》在韵律上更是切合了离别时的那种哀婉惆怅的情调,创造出一种苍凉凄楚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力。
用词特点:用典和藻饰
用典就是引用典故,也即用事。所谓用典,即指引用古代故事和有来历来源的词语。《文心雕龙事类》说:“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这说明了用典的目的是援古证今,本是一种修辞手段。先秦古书就有不少引言引事的,汉代文章用典更多,但都只是修辞方式,并没有成为文体的特点。
我想傍柳行舟,看楼台烟雨,聆千里莺啼,待琼露压下玉枝,是江南;我想伴舞寻歌,观袖起裳旋,听山寺钟鸣,待一曲终了人心,是江南。泠泠清风,妍妍娇花。渺渺竹笙,娥娥素女。行路者,惜之;多情者,怜之;无情者,咏之。至夜,皓月柔柔,波涛缓缓。笛声幽幽,长影参差。松竹簌簌,须弥悲欢。岁月纯粹,不及暄风。思情长短,难敌絮雨。万家灯火,眼中明灭。时令更迭,昨夜今朝。
湖南长沙市怡雅中学
初三(12)班 李永辉
白杨礼赞
茅 盾
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黄的是土,未开垦的荒地,几十万年前由伟大的自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精华。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的味儿在你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可不是?单调,有一点儿吧?
然而刹那间,要是你猛抬眼看见了前面远远有一排——不,或者只是三五株,一株,傲然地耸立,像哨兵似的树木的话,那你的恹恹欲睡的情绪又将如何?我那时是惊奇地叫了一声的。
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它没有婆娑的姿态,没有屈曲盘旋的虬枝。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是树中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遍,不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省略主语。
(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2)承后省(也作蒙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
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3.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之)也。”
4.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
5.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
[小练习]补充下面句子中省略的成分。
①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②故西门豹为邺令,名闻天下。
③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④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⑤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⑥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⑦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⑧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帷幕。
⑨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王勃骈文创作的生成动因
王勃的骈文作品,深受其家学传统、生活遭遇、创作心态的影响,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居于“四杰”之冠的王勃,虽命短,但才长,创作的作品千古流芳,受到人们高度赞誉,尤其是骈文冠绝古今,仅《滕王阁序》一篇就折服许多人,被誉为“绝唱”。明代杨慎曾云:“使勃与杜、韩并世对毫,恐地上老骥,不能追云中俊鹘。”王勃为什么能在极其有限的生命历程里拥有如此之高的创作成就?除了才长之外,是否还有一些深层的原因?本文试图从文学生成动因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
一、王勃骈文是教化精神的体现
王勃有着渊源深厚的家学传统。他在《送弟赴太学序》中:“吾家以儒辅仁,述作存者八代矣,未有不久于其道,而求苟出者也。”此外,他还深受关陇儒学的熏陶。关陇儒学延续汉学,经过苏绰、苏威父子及牛弘、辛彦等人的传承努力,加入隋唐统一混合的文化,蔚然成为独立的一源。无论关陇儒学还是河汾之学,“王道仁政”都是其核心精神,因此王勃从小就树立了以道自任的人生理想。他通过书、启、论等文体表达经世致用的思想,体现出强烈的教化精神。
麟德元年初,刘祥道巡行关内,14岁的王勃写就《上刘右相书》,指斥时弊,表达政治主张和政治见识,第一对频繁用兵高丽提出异议,直陈其严重后果,连年战争,损耗巨资,增忧乏乐,弊多利少。第二列举当时政治种种弊端,提出信赏必罚、威振雷霆、树仁明之长的清明政治设想。第三对农商经济中分配不均的现象表示担忧,提出严刑峻法、沿风正典、远弘教旨、大变流俗的对策。第四提出“御天下者,必待人也”的观点,建议朝廷招贤纳士。政见虽然尖锐,但却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有指斥有建议,体现出王勃杰出的政治才能和卓越的治国方略,强烈的仁政思想和爱民意识,显示出浓厚的教化精神。难怪太常伯刘公“见而异之,曰:‘此神童也。’因加表荐”。
王勃在沛王府奉教撰《平台秘略论》十首,他认为:“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能事,而君子等役心劳神,宜于大者远者,非缘情体物,雕虫小技而已。”尤其强调文学经世教化的功能。咸亨二年撰写的《上吏部裴侍郎启》,同样强调“文章之道”,认为文章乃“甄明大义,矫正末流,俗化资以兴衰,家国由其轻重”的不朽事业。可见他的骈文体现着浓厚的教化精神。
二、王勃骈文是诗性精神的表现
早年的王勃年轻气盛,锐意进取,有兼济天下的宏愿。然而在沛王府时日不久,因一纸无足轻重的游戏文字就被驱逐出来,锦绣前程无端地被断送,建功立业的梦想被击得粉碎,政治热情和渴望被无情地泼上冷水。王勃满腔的忧郁和愤懑郁结于心而发于文,因此他在西游蜀地时创作的作品,绝大多数都体现出浓烈的诗性精神。
关于诗性精神,姜剑云师有详细的论述,他认为:“诗性精神是指出乎原始冲动的、自发的抒发情感的精神。”“这种原始诗性精神表现为因了抒情言志的驱动,主要在于为了满足自我的精神的减压、心灵的释放,说到底,是为自己的。”王勃早年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教化精神有所减弱,诗性精神却十分浓郁强烈。杜晓勤先生曾指出:“当四杰被迫远离宫廷、蹭蹬下僚的时候,其诗文创作观念就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他们开始侧重于诗赋‘述怀言志’的抒情功能。”
《春日孙学士宅宴序》云:“若夫怀放旷寥廓之心,非江山不能宣其气;负郁怏不平之思,非琴酒不能泄其情。”郁怏不平、悲愤难忍,想要发泄、释放,于是在江山、琴酒中放松心情,更重要的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志郁心中,不得不发,乃写诗作文聊以自慰。《秋日游莲池序》中:“酌浊酒以荡幽襟,志之所之;用清文而销积恨,我之怀矣!能无情乎?”坎 之气非清文难以销解,幽积之恨非清文难以荡涤。写诗作文对王勃,太迫切也太重要,唯此能消愁,唯此能安慰自我。他也曾在江山、琴酒中得到暂时慰藉,但极富诗人气质的王勃,最终选择诗歌文赋作为最好排忧解愁的工具。
王勃抒发的忧虑和感慨,概括起来,就是“抚穷贱而惜光阴,怀功名而悲岁月”(《春思赋》)的坎 之气。有志无时的悲痛对于王勃刻骨铭心,难以消解。《守岁序》中,王勃发出“悲夫!年华将晚,志事寥落”的慨叹,这是志远而心屈,才高而位下的人面对一年将尽时的喟叹,无可奈何而又心有不甘。
这满腔慷慨难平之气,不甘沉沦的痛切,正是魏晋以来士大夫们普遍失去的情感,也是南朝文学作品中广泛缺乏的内容,当它出现在初唐诗人王勃笔下,立即放出熠熠光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三、王勃骈文是文学精神的表现
尽管王勃强调文学经世教化功能,在骈文中自觉地体现出教化精神;但在壮志难酬、仕途失意、忧愤不平之时,他自发地选择文学作为排忧解愁的工具,抒心志、发感慨,作品真挚感人,深沉醇厚,是诗性精神的表现;而他逞才遣辞,亟欲表现自己超群绝伦的文学才华时,创作的作品则花枝招展、华美典丽,表现出浓郁的文学精神。所谓文学精神,姜剑云师也有论述,他认为:“文学精神是指为了艺术与审美的,自觉为文的精神。”《采莲赋》表现了突出的文学精神。
赋前的小序表明创作意图,尽管历史上关于芙蓉的赋很多,但无非都是“权陈丽美,粗举采掇”,王勃玩味再三,很不满意,决心压倒“众制”,展示才华。
文章首先描绘出一幅田田莲叶荷花生长图,黛叶红葩,密密丛丛,生机勃勃。风光无限,吸引人们争先恐后去采莲。紧接着,正面描写采莲盛况,列举不同的人面对莲花产生的情思。金室丽妃、璇宫佚女,她们惊奇叹息,惊香悼色,畏别伤离;泽宫年少,期门公子,则使绿珠捧棹,青琴理舳,呼朋唤友,相邀采莲;南鄢义妻、东吴信妇,难以忘掉心中的忧愁,“眷芳草兮已残,忆离居兮方苦”;而倡姬荡媵,掇翠茎,袭朱萼,“愿解佩以邀子,思褰裳而从君”;贵子王孙,叨舷击榜,发文赋诗,色震百草,香夺九芝。
现代爱情诗-离开,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你知道
不是我要的结果
也曾说
宁愿在爱与不爱的挣扎中
伤心成河
也不愿
在没有你的世界 停留一刻习惯了
过眼云烟的生活
那年岁月逆流
就在平凡的时空交错
你的身影
便在我脑中定格
却忽略了
这只是 路过想你
或者 不想你
等到数清了这满天星落
就一笑而过
只是每一次抬头
眼泪便模糊视线
淹没眼眸离开
不是我要的结果
却笑着看你
踏上离别的时光列车
我 并不寂寞
只是还不习惯
一个人
《赤壁赋》中骈散结合,多四六句式。其中骈句罗列如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羊年的祝福语1、羊年到,羊年到,有成绩,别骄傲,失败过,别死掉,齐努力,开大炮,好运气,天上掉,同分享,大家笑。
2、新年之夜,我梦见了你,在此给你拜年了„„然后一个喷嚏从梦中惊醒,我知道是你想我了,所以马上打电话对你说梦中未说的话——红包拿来!3、人生忙忙碌碌,日子酸酸甜甜,缘分简简单单,联系断断续续,惦记时时刻刻,我的祝福长长久久!我的朋友,天气转凉,注意保暖啊!祝新年快乐!4、腊尽春暖,戊子岁连,玉兔辞旧,银鼠腾欢!吉祥欢庆年,福娃送祝愿:贝贝祝您好运添,晶晶祝您如意满!欢乐全部送给您,喜迎华夏捷报传!5、一丝真诚,胜过千两黄金;一丝温暖,能抵万里寒霜,一声问候,送来温馨甜蜜;一条短信,捎去我万般心意——给您拜年了!…
1.假如,你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但只会重复别人唱过的歌曲,我决不会把你赞许;假如,你有一副锐利的眼睛,但只会看到别人做事的是非,我决不会把你赞美;假如,你有一双健壮的脚板,但只会步踏别人走过的路,我决不会把你羡慕。
2.舞台小社会,社会大舞台,演尽人间悲欢离合.家庭小学校,学校大家庭,显尽世间亲情无限课堂小世界,世界大课堂,读出世间生物万象3.海潮,放远了谛听才觉得深邃,山峰,放远了观望才觉得秀美。
忠告,放远了品味才觉得亲切,友情,放远了回忆才觉得珍贵。
4.①就叫他付出血的代价。
②因为自己束缚了自己。
③报喜的话,什么时候都有人爱听。
5.云在沉默了一时之后,终于把闪电的异景展示在天空果树在沉默了一夏之后,终于把金黄的果实奉献给秋天6.血气方刚的青年是人生的夏天,沉着稳重的中年是人生的秋天,蹒跚佝偻的老年是人生的冬天,但只要保持心灵的奏,生命将永远年轻7.高山收容每一粒石子,不论大小,所以高山巍峨无比;宇宙收容每一颗星星,不论晦明,所以宇宙苍茫无垠;春天收容每一丝绿意,不论深浅,所以春天绿意无限。
仿照下面的例句写句子。
(写四句)
四六文 骈文的通行别称。
骈文全篇以双句为主,注重对偶声律,多以四字、六字相间成句,故又称四六文。
四六文常用于表章奏记的撰写。
西晋作家陆机《演连珠五十首》,每首都是四六骈句成章的短小韵文,为今存可见的较早的四六骈文短章的滥觞。
其后,四六骈句大量运用于南朝骈文。
刘勰《文心雕龙·章句》说:“若夫句笔无常,而字有条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
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
”已以四六骈句为骈文基本句式,但六朝尚无四六文之名。
唐人章奏表□等也多用此体。
骈文别称为四六文,大约起于中、晚唐之间。
柳宗元《乞巧文》形容骈文句式中说“骈四俪六,锦心绣口,宫沉羽振,笙簧触手”,便以四六句为骈文主要特点。
晚唐李商隐得令狐楚的传授,擅长骈文,章表奏记,自编成《樊南甲集》,称之“樊南四六”。
序中说,“四六之名,六博格五,四数六甲之取也”,用古代六博游戏中遇五不行和四方四时,六十甲子计日月时辰,譬喻骈文基本句式为四六句。
后又编《樊南乙集》,即称骈文为“四六”。
此后,“四六”之称便流行了。
到宋代,骈文的四六句格式更为定型,“声律极其精切”(明 代徐师曾《文章明辨序说》)。
一些评论骈文的专著也往往以“四六”为题,如王□《四六话》、谢□《四六谈□》等。
又称“骈文”,是和散文相对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汉末,形成与魏晋,盛行于南北朝。
骈体文的最大特点就是讲究对仗,即所谓“骈偶”(两马并驾为骈,两人并处为偶)。
全篇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句法结构相互对称,词性、词义相互配对,句子通常是四字句、六字句相互交替。
所以这种文体,晚唐时被称为四六句,以后历代相沿,到清代才叫做骈体文。
骈体文对唐宋以后的文学语言特别是律诗、律赋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但由于过分追求形式,骈体文逐渐走向形式主义,妨碍思想内容的表达,成为文章的桎梏(zhì gù ,脚镣和手铐,喻束缚人或事物的东西)。
例:山水田园诗是乡村…
示例:李白诗是倚天长啸的一柄长剑,逸兴而遄飞,蜀道、飞瀑、美酒、芙蓉,纵情山水。
杜甫诗是幽咽泉流的一弦琵琶,忧愤而慷慨,风急、天哀、浊酒、涕流,肠热黎民。
试题分析:仿写有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和开放式仿写几种形式,仿写题的关键是明确题干的要求和对例句的分析,例句如是单句主要分析句子结构,如是复句主要分析分句之间的关系,要做到句式和例句一致,仿写题大多数都要考修辞,因此对修辞手法的运用一定不要忽略。
此题是续写式仿写,注意“比喻”的修辞的运用,还要注意第一个词语是“诗人的诗歌风格,接下来的四个词语是该诗人诗歌中的意象。
我叮咛你的 你说不会遗忘 你告诉我的一我也全部珍藏 对于我们来说 记忆是飘不落的日子 永远不会发黄 相聚时候总是很短 期待的时间总是很长 岁月的溪水边 拣拾起多少闪亮的诗行 如果你要想念我 就望一望天上那 闪烁的繁星 有我寻觅你的 目----光
我轻快地飞过高山, 悠闲地穿过树林, 偶尔在电线上歇歇足, 静听大自然和-谐的声音,现代爱情诗词名句。 我常同白云嬉戏, 同小溪吟唱。 我浪漫的找寻白雪公主的故乡, 忧伤地听望帝化鹃的传说。 我为诺亚衔过橄榄枝, 我曾献身为xxx。 胸中有伟大的爱情, 处处有我欢乐的歌
我全都勇敢地接过 欢乐的爱 那样欢乐 哪怕往往少了点思索 痛苦的爱 尽管痛苦 却常常多了些收获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
我为爱而忘情 我为爱受折磨 不论忘情还是折磨
昔日的繁华永远无法弥补今生的痛
下雨了,阳光中的雨水, 就这样飘然而下,悄悄地,默默地挥洒。 就像那路上的脚步,轻轻地,慢慢地远去,名言名句《现代爱情诗词名句》。 悄悄的来,轻轻的走。 留不下长久的痕迹, 当天空的乌云散去, 依然是蓝蓝的天,白色的云。
压根儿没见最好的,也省得情思萦绕。 原来不熟也好,就不会这般颠倒。 第一不见最好 免得神魂颠倒 第二不熟最好 免得相思萦绕
如果落叶能寄去我所有的思念 我愿将心扉敞开等你投入我的怀抱 如果风能将你的消息带来我的身边 我愿化成大树为你留下熟睡的温床 在淡淡的夜里,给你说小小地故事 恬美的世界,我为你唱一曲曲动听的歌 冷雨夜,在雨中漫步 街灯,霓虹,照出我们留在潮湿地面的身影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 明明无法抵挡这种思念 却还得故意装作丝毫没有把你放在心里 而是 用自己冷漠的心 对爱你的'人 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
谁曾见你彷徨 带着淡淡愁妆 浑身累累是伤 却依然倔强 谁曾见你迷惘 在冰冷的地方 破碎的翅膀 却还希望飞翔 谁已成过往 谁还在身旁 谁是谁心中永远的伤 谁无心插柳 谁有意栽花 谁迷失在谁的剑芒之下 谁无意回想 谁有意遗忘 谁是谁心中永远的伤 谁早已离开
我 是一朵出水的白莲 带着羞涩 来到这美丽的人间 我 是一朵高雅的白莲 怀着梦想 来品这绚烂的人生 不忧 也不惧 风霜还不曾来侵蚀 秋雨也未滴落 我已亭亭 这正是 我最美丽的时刻 绽放芬芳的笑颜 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 莫怕岁月无情
我不想用那迷雾 把我的心灵遮住 让你凝望了半天 感觉仍是一片模糊 我不想用一道藩篱 把我的思想束缚 笑就灿烂地笑 哭就晶莹地哭 你可知道你可知道 倘若我不能真实地 袒露自己 我是多么痛苦
我不知道 是否还在爱你 如果爱着 为什么会有那样一次分离 我不知道 是否早已不再爱你 如果不爱 为什么记忆没有随着时光流去 回想你的笑靥 我的心起伏难平可恨一切 都已成为过去 只有婆娑的夜晚 一如从前那样美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