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5-11 19:41:43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复习书一定要用当年的新版,辅导书最好选当年5、6月份出版的。如果还有前一年的课本就再好不过了,因为每一年课本更新的部分都是考试的重点,对照起来看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参加一个比较有口碑的辅导班也是过关的不二法门。
审计:强化记忆
据考纲说“《审计》科目的考试以‘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命题原则”,就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通过审计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背”,或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其实只要你背下来了就一定能理解)。
审计重点在前面几章,关于基本审计概念、理论的内容以及最后几章关于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内容,至于中间几章关于各个循环的具体审计程序,只要知道每个循环的一些重点内容、理解其精神就够了。考前要特别注意审计报告的部分,多做题,应该很顺利地pass(前提是你的会计还不错。)。
经济法:背书、背题
实话实说,经济法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一门。但令人郁闷的是,经济法考试的特点之一是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以及辅导教材所有章的内容(记住是“所有章”)。换句话说,整本书你得全背。当然,可以把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股票、债券、基金、上市条件等等。
会计:投资、合并报表是重点
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这一科,可称得上是第一杀手。会计书最厚,内容最多,要充分做好吃苦和受打击的准备。想要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就要“梅花扑鼻香”是绝对不可能的。总的来说投资、合并报表等是永恒的重点,当然每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重要。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不过有些重点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属于下了工夫也白费。
财务成本管理:多多做习题
首先要说的是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但说它很难考却也未必。就我的感觉来看,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考核全面,题量较大,而且注重实际。所谓“实际”,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实多是纸上谈兵的东东),因而试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只要多做习题就ok了。当然计算会相对复杂一些,不过只要平时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经常看到很多零基础的学员在询问有关注会报考和学习方法的问题,也有很多老学员不知道怎样更好地安排学习节奏,实际上不管是报考还是学习首先都应该搞清楚注会各个科目的特点和联系,谨慎选择好报考科目,合理安排好学习计划。为此,给大家总结出了下面的一些心得和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可选择的报考方案
1、会计、审计、财管:最好不要同一年报考
注会新制度考试中,专业阶段比较有难度的就是会计、审计和财管三个科目,其中会计和审计以难度著称,财管以计算量著称。财管和审计都需要有会计基础,但是审计和财管也都需要笔记长时间的理解和思考,因此无形中考试周期会增加,所以建议第一次报考注会的考生不要三科全报,会计和财管组合最优,其次是会计和审计。
2、税法、经济法、风险管理:不建议单独报
税法和经济法是难度比较低的科目,但是他们的性质属于难度搭配,第一次考的最好不要只报这两科。因为难度比较低,报考的人会比较多,通过的难度其实是比较大的,简单的科目反而会影响对考试的信心。因此建议应该难易搭配的方式报考,同时考虑科目之间的联系。
3、可以选择的报考方案学会计论坛
会计、审计和税法:主要考虑到会计和审计的联系以及会计与税法的联系,但是难度较高;建议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审计做好第二年通过的打算。
会计、财管和风险管理:主要考虑到财管和风险管理难度要低,而且联系紧密,且会计能为财管打基础;优先保证会计和财管的通过。
会计、财管和税法:主要考虑到财管能够提前学习,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且能共同促进财管的学习;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
会计、税法和经济法:主要考虑到难度问题,难度比较偏低,会计和税法联系紧密,经济法难度也不大;优先保证会计和税法通过。
二、注会各个科目之间的联系
会计是基础,审计是关键,财管是难点,税法是先决条件,经济法比较超然,风险管理最好审计之前。
会计是辽沈战役,难度大。需要一定会计基础知识,所以没有基础的人最好看看企业会计学、新准则应用指南,准备必要的知识基础;另外要注意一点的是学习会计之前要认真看看税法中企业所得税的规定,因为会计中涉税处理尤其是递延所得税处理是个难点也是重点,从会计和税法的处理实质和差异入手才是学好暂时性差异的关键。
税法是锦州之战,意义重。如果说会计是辽沈战役的话,那么税法就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锦州。税法的处理原则虽然和会计趋同了很多,但是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处理原则,实际发生原则直接导致了和会计的差异,从而引起了递延所得税的发生。掌握好递延所得税就能把会计一半左右的知识点联系起来,重要性不容小觑。
审计是淮海战役,决定性。拿下会计和审计以后,注会考试便没有大的战役了,审计是难度比较大的科目,需要一定的会计基础。审计工作是在会计工作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会计基础一定要有。审计可以做好两年通过的打算,因此会计和审计一起报考的时候,重点在会计上,审计只为了混个脸熟,不要指望一年通过。
财管、经济法和风险管理:平津战役,和平了。有了之前两大战役的历练,你已经具有了相当的实力,剩下的几个科目基本上没有大战可以打了,财管是稍微有难度的震慑战,敌人虽有组织抵抗,但是人心不稳。首先有了会计和税法基础,财管中筹资、投资、价值评估、成本核算等章节内容可以基本搞定了,难度降低不少,尤其是对于租赁内容的理解,而这些内容是之前内容的综合运用,难度是相当高的。另外风险管理和经济法难度并不大,虽然和其他科目联系并不是很紧密,但是本身学习起来并不费力。而且经济法和风险管理这两个科目都适合在考前三四个月学习,另外是有了其他科目的经验,剩下的这两个科目基本上没有难度可言。
综合阶段测试:打过长江去,解放了。综合阶段测试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三大战役结束以后,解放战争等于成功了大半,长江天险好似难以跨越,但是我方士气高涨,注会方面已经不可能组织强有力的抵抗,综合阶段测试虽然综合了各个科目的内容,但终究属于是“乌合之众”,没有一个统一的主线和领导,所谓群龙无首形不成战斗力,有的只是吓唬人的老虎架子。有小道消息说综合阶段测试会有很多实务内容,但是考试毕竟是考试,实务方面的也也会点到为止,有专业阶段的知识基础和适当的培训学习,每个人都能够胜任综合阶段考试的要求。所以应对综合阶段考试重要的不是专业知识,而是应对考试的信心!
第一次参加注会考试的心理准备
准备注会考试是一个很艰难的过程,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和思想准备。比如参加注会考试的动机,是把这个考试当作唯一的就业途径还是为了进一步的提升自己;是职业要求还是兴趣所在。反正我觉得如果不是职业要求,最好不要抱着通过这条途经来就业的想法,兴趣所在,提升自己倒来得轻松自然。
因为注册会计师的高含金量、职业优越性、高难度低通过,社会上很多人为之“伤精挫骨”、“前赴后继”。一个财会、审计专业类考生,花很多精力、下好多功夫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对于一个非相关专业类考生,可能在这方面的付出会更多。所以考注会,要有坚定的信心和奋斗的决心。
另外,实际中注会行业也不是想象的那么好,所与所之间的恶性竞争、师与师之间的明争暗斗,让一个刚入社的注册会计师有长难展、施才无门。很多人在后来的备考中因为见闻了现实中注会行业的潜在规则而半途而废,做了桩赔本生意。刚刚通过了考试的人也有因为接受不了现实与理想的黑白反差而放弃了最初的美好想法,改投他行。不过他们倒还是取得了一个黄金本本,也算是加重了自身筹码。当然,有很好的社会关系和交际手腕,会好很多。所以这也是要考虑的问题。
报考科目的选择一个想通过注会考试来深度学习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的人来说,那么选报考这些科目就显得更有效率。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对以后准备会计师考试、资产评估师考试,提高专业水准可谓相得益彰,百利无害。
然而,对于一个铁了心地要通过注会考试的人来说,我觉得要按照由易到难的思路来报考。一般人以一次2到3门为宜。先税法、经济法。如果有会计基础或者有时间补充会计基础,第一次可以连财管一起报考。税法、经济法相对简单,通过率较高,能够在两年内,一来通过这两门的考试,可以摸清注会考试的一些规律,摸索注会备考方法,为以后难道相对较大的考试做好铺垫。二来通过了这两门考试,可以让一个人信心倍增,志气高涨,增强考试动力。三来就算因为后面的考试致使有效期满,由于考试相对较容易,再考也不难。然后是会计、审计。会计和审计虽然难道较大,但是相关性太强,两门一起准备,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财管要么是和税法、经济法一起报考,要么是单独拿一年来考试。
不同科目的特征及应对
注会税法、经济法考试要求相对于法律专业考试要低得多,也没有那么灵活。熟悉课本上提到的法律规定,加之做习题以巩固,达到熟记相关数据、处理程序和结果等。注会考试考点可谓是无孔不入,虽然也有相对的重点。重点、难点当然是必须牢固掌握、熟练应对,其它知识点也要铭记于心,只是时间安排倾向于前者。所以熟记法条法规也就成为了税法、经济法学习的重点。
注会会计、审计考试要求比会计师考试要求高得多,主要体现在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上。但是会计和审计考试也不灵活,毕竟它们都有各自的准则。就算是综合题,也是各章节的简单拼凑。因此会计、审计的学习对每一章节都不得马虎。通过多做练习题,加深对每章节知识点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尤其是会计,每年的题型基本上都一个样,按照准则办事。主要就是对题目的反应灵敏度、解题细心度了。因为注会考试时间是相当紧的。所以会计、审计的复习重点在准则。 应该说财管是五门中最难的,因为它最灵活。没有什么法规准则的,就算课本也像是例题讲解。并且财管计算题和综合题计算较复杂繁琐。因此,财管的学习要求对知识点有相当的熟练程度,尤其是对计算公式要理解记忆和应用把握。因为财管计算公式最多,最复杂,考试也就是对这些公式的应用。财管好在综合题并不是很综合,一般都是相对的重点、难点内容,一点一题。比如资本结构、企业价值评估、期权。
各科的相同之处及具体复习思路
总的来说,这五门考试各有各的特征,也有相同的地方。相同之处就在于本身知识点的难度不大,但是考查之细,几乎每一章节都有可能出题;另外就是题量之大,每年都有九成左右的考生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考题,影响了整体通过率。这些共性为我们确定复习思路、制定复习计划提供了帮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对于备战注会这么“浩大的工程”来说,更是如此。俗话说“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烂肉”,注会复习也要达到3遍左右。
第一遍复习通过通读全书,重在对科目有整体上的认识和把握,结合辅导教材,基本确定全书重点、难点,辅之做题,记忆并掌握非重点、非难点知识,同时检验看书效率。
第二遍细读每一章节,继续加强对非重点、非难点知识的记忆,有了第一遍的基础,这一阶段花在这上面的时间可以少很多。重点在研究重点、难点之上。对于重点,务必理解记忆,深度把握。这一阶段,做练习题与看课本同等重要。每一个例题,必须认真研究解题思路,将其转化为己有。每一章节的自测题、每一个题目,都要当作是考题,认真对待,用已掌握的解题思路解之,加深理解,总结经验。并且得注意答题时间和答题规范。对于难点,除了像重点知识一样对待外,就是层层剖析,不能很好理解的,就用自己的思路去理解每一个细节,就算这种理解并不妥当,管用就行。还有就是例题的解题思路,难点并不是知识点本身的难以理解,而是不同知识点的整合和如何去解答,就像一道几何证明题一样。因此熟练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并能够灵活应用,难点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特别强调这一轮复习当中做练习题的重要性。能够一次性理解、把握的在这一次通过做题就要死死掌握了。发现的未搞懂知识和题型留在第三轮复习。
第三遍的复习算是收官了。有四件事情要做。一、再把全书跑一遍,熟悉课本的结构。二、查漏补缺,继续解决前面留下的难题。三、再一次研究重点、难点、典型案例、例题解题思路。四、做模拟考题和真题。严格按照正规考试来:时间限定、独力思考、闭卷答题、客观阅卷、合理评估。另外就是通过这种考前“正式”测试,统计每一类题型答题时间,不合理之处及时予以调整;答题失败的原因,是马虎大意还是知识点记忆模糊,甚至是根本就不会,然后对症下药。
考试时的答题技巧
由于这个问题很多专家都有建议,且大家都是久经“考”验的,就不在赘述了。
最后祝君备考愉快、心想事成。
很多年一直忙忙碌碌,最近终于有时间想学点什么,再一次回到网校,看到那么多考友在注会的道路上努力着,很想跟大家分享我的经验和感受。本人土木工程专业毕业,机缘巧合,进了四大。既然干审计了,就不得不考注会,于是20xx年5月开始至20xx年9月完成五门考试,拿到了注会证。因为当时是旧制度旧准则,知识点早已陈旧,在此只分享学习经历,不说具体考点。
一、为啥考注会
我考注会的原因是进了四大,一方面是工作需要,另一方面是事务所鼓励(通过后涨工资)。但现在回头来看,考注会还有很多更重要的好处。
第一,注会是个人能力的最佳证明。这几年一直在财务审计领域工作,接触的客户或同事自然以财务部、审计部居多,也做过我自己部门的招聘,总结起来,通过注会考试的人通常理解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比较强,工作完成的也更好。这也说明了注会是会计人求职时最有力的敲门砖。我本人在应聘时通常被要求说出自己做过的最成功的事,我总是拿两年、零基础考过注会作为例子,面试成功率也很高。而我作为面试官时,也更愿意选择那些通过注会考试或通过几门的候选人。
第二,注会让我更自信,不怕失业。20xx年前后,我第一次感受到经济危机对职场的影响,刚刚还在一起奋斗做底稿的同事,忽然被叫去谈话,回来就不再是同事了,之后在企业里也经历过结构调整、部门重组这样的种种人事变动。失业对职场人,尤其是对外企私企员工来说并不遥远。但有注会,我会很自信,因为我知道,市场对注会的认可度高,在财务领域有很强的竞争力。
第三,注会让我的就业面更宽。去各大招聘网站看看就知道,金融行业如证券、基金、私募、风投、银行,企业里的内审、内控,财务等诸多职位均标有“cpa优先”,基本不太受行业限制。
第四,注会让我摸索出了自己的学习方法。相比科班出身的考友,我考注会难度更大,因为我没有学过一天的会计,真正的零基础。而注会也是国内考试难度最高的几个考试之一,啃下了这颗骨头,对其他的考试也就不再犯难,后来我也顺利地拿到了国际内审师cia的证书。
二、备考经验
1、零基础考生入门:抄写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因为记不住会计科目,对借贷也没概念,看了几页书后就特别抓狂,恨自己选了这个破工作,恨这破玩意没有逻辑性,为什么一定要“借”一定要“贷”。无奈已经选了这条路,就只有走下去,于是找张白纸抄写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写着写着就平静下来,报表里的科目也都记住了,渐渐对“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有了点感觉。
2、跟着网校老师学习,听懂每一个字。有的考友喜欢快节奏的看书浏览,然后直接做题,但因为我没有基础,题也不会做,索性就是听课,保证听懂每一个字,如果有哪段没听懂,就拖回去重听,反复直至听懂为止。
3、多做多练。注会考试题量大,必须多做题,包括习题册和真题,捕捉出题人的思路和考点。
4、坚持。这一点放在最后说,但确是最重要的。注会考试是个漫长、枯燥的苦差事,只有坚持到最后的人才能成功,这一点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别人聚餐时,我在考cpa;别人k歌时,我在考cpa;别人旅游时,我还在考cpa。20xx年我过的是美国时间,那时拿到offer还没入职,晚上听课到凌晨三点、五点是很正常的。有舍才有得,我相信努力会有回报,只要我坚持,再坚持一点,就成功了。进考场后发现,一部分报了名的考生直接放弃没进考场,还有一部分考生进了考场写个名字和选择题就交卷走人。实际上我在第一年报考了三门考试,时间紧迫税法准备得很不好,习题册都没做完一遍,觉得肯定过不了,但最后也通过了。所以说,“坚持”这一点最难做到,做到了就一定会成功。当然,如果你iq高一些,运气好一些,会早一点成功,但不够聪明运气也不够好的人,只要坚持下去,也能成事,只是需要坚持得更久些。
三、考完注会干点啥
注册会计师有执业和非执业两种,前者就是在事务所做外部审计师,具有财务报告签字权,否则就是非执业cpa。考过注会后可以在会计师事务所从事审计工作,一般从审计员到项目经理、高级经理最后升为合伙人。离开事务所后,执业cpa可以转为非执业cpa。
非执业cpa的工作方向,就我知道的,有做金融行业的投行、分析的,也有在企业里做财务或内控、内审和风险管理的。因为我从四大出来后一直在企业里,对金融行业不太熟悉,不敢多说,在此说说企业内的职业发展。(1)企业内的财务一般会有账务处理、财务分析、管理会计、报告会计、税务会计、资金管理等,主要用到cpa的会计、财管、税法知识,有的公司同时需要按不同会计准则做多套账,所以也会用到国际会计准则或美国会计准则,因此考完cpa可以尝试学习注税、acca或aicpa;(2)大多数公司的内控、内审是以流程设计、测试为主,尤其在萨班斯法案颁布后,美国上市公司都有自己的内审部做内控(sox),近几年国内上市公司也开始做自己的内控(c-sox),好的内控内审人员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如财务、审计、税务、法律、商务、管理、it系统等等,所以内审人除有cpa外还可学习国际内审师cia、国际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注税、司法等等;(3)近几年,银行、融资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等等越来越重视风险管理,逐渐成立了风控中心,有愿意往这方面发展的也可以学习金融风险管理frm 。
作为会计人是幸运的,因为当你在职场迷失方向的时候,你总可以在林林总总的各种考试中找到一门适合的,听课学习备考,使你的心踏实下来,也为自己今后的职业发展积累资本。各位会计人,加油吧!
决心考注会是在我中专毕业4、5年后,此时的我已经完成电大的大专学业,学得也是财务会计专业,呆在一个中小型国企里登着费用明细账。每天干着记账的活,每月领着一笔少得可怜的薪水,对此,我耿耿于怀,一心思量如何摆脱半个啃老族身份。某次闲聊,一个朋友告诉我目前做会计的可以考一本证书,据说含金量很高,考过后工资待遇是赶赶往上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当年,我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他口中的cpa考试。事后,回想起来,这件事上我属于财迷型的行动派。不仅自动屏蔽友人交谈中关于此证书如何难考的言论,也未细究考上后到底怎样加工资、让谁给我加这种需要很强可操作性的问题,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踏上我的cpa考试之旅。现在回想,当个行动派也是有好处的,当初如果了解太多,就产生畏难情绪,顾虑太多,则容易错失良机。
第一年,报了《会计》、《经济法》。同年,我还有一场初级职称考试,我的计划力保初级,注会考试为辅。随着初级职称备考的推进,发现时间安排不过来,结果只买《经济法》教材,《会计》连课本都没买就放弃。头一年的备考情况是这样的:进考场时,教材还有两章节未看完,属于一遍也没看过那种。当然,前面章节复习还算认真的。此外,还吃着初级职称备考《经济法》的老底,我以打酱油的身份进了考场。考试成绩公布,非常令人意外70多分通过。欣喜之余,让我产生注会考试也没传说中那么难的错觉。后来我才知道,《经济法》之所以能过是因为它是几门考试科目里最简单的,并且它与其他几门课程几乎无关联。但当时我没意识到这点,这个意外事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信心大增的我,在接下来一年里,一口气报了余下的四门。
于是,第2年成为我注会考试最艰苦的一年。那一年,由于工作上的原因有相对空闲的几个月时间,初级职称已经考过了,可谓一心备考注会。四本教材、一本很厚的习题集,是我备考的材料。没有报培训班,身边也没找到同道中人,有点孤军备战的悲壮感。订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为了表决心贴在房间的墙上,小私心是想以此争取家人支持,取得不干家务活的豁免权。接下来是按部就班努力照计划复习的日子。
02
多年以后,尤记得第一次翻开《会计》书的情形:趴在书桌上,逐字逐句研读,做了许多记号,第一次觉得自已像个做学问的人。到了长期股权投资那章节,公允价值,减值准备,权益法,基础薄弱的我被绕得头昏脑胀,云里雾里。奇怪每个词我都明白它的含意,串成一句话,就不知所云。没法子,只好的把不懂得地方打上记号。第一遍学习花了些时间安慰自已,不求甚解,带着疑问艰难前行。看完一章,做一章习题。到了做习题时,更让人沮丧,几乎都不会。干瞪眼,瞪了一阵子,觉得不是法子。还是找出书后标准答案,把习题全部当例题做,同时边做边返回书本找相关知识点。还有一些是连标准答案都看不懂,只好连习题集都打上记号折起来。
到第2遍复习时,我还是采用抓住教材,结合习题的办法,只是这遍知识点抠得很细,因为注会考试特点就是难度大,考得细,题量大。又重新做一遍习题。发现好些原来会做的题目已经又忘记了,只好采取老办法,看标准答案,回到教材巩固相关知识点,并将此部分做上难点标记。第2轮复习中,给我增强信心的是,发现一部分原来不懂的考点,豁然开朗,悟出其中奥妙。
到了第3轮总复习,书本上打折的页数已经少了许多,表明我不明白的已经越来越少,有种“读书百遍,其意自见”的感觉。书本上画满各种标记,重点部分用绿笔标出来,整本书绿油油的。翻开滚瓜烂熟的课本,基本知晓哪个章节,有哪些考点,可能考的题型。做了近三年的考试卷,同时,又将习题中有标记的抽了部分做了一遍。其他各科,不外如是。
等到临考前一个月,我发现一个可怕的弊端。四门科目的内容太强大,要掌握的考点,又都是我在近几个月内新掌握的知识,它们在我的脑子里搅成一团浆糊,顾此失彼。当时,一直想着如果考试时间能一周考一门,间隔开来该多好啊。上周某某科的题还都会做来着。这周又晕了。
03
第2年考试情况是这样的:进考场除了会计题量太多,最后一题没完成,其他反正都做出来。至于对错很茫然。考完一科,忙着临阵磨枪,准备下一场。全部都考完,有种解脱的感觉,立马各种犒劳自已,各种补眠,各种玩,我想我一定是累惨了求补偿。待到公布成绩日,忐忑不安。结果一查四门全没过,而且分数全轧堆在52分至59分之间,欲哭无泪,各种后悔。
付出这么多,颗粒无收,实在不甘心。成绩虽让我吐血,也带给我希望,好像你摘果子,虽然够不着,但只差一点点的高度,你就会像打了鸡血,找梯子,搬凳子,削竹竿、练跳高各种努力,不会瘫倒在果树下,喃喃自语“这果子酸的,一定是酸的”。无悬念开始第3年备考。这一年谨慎地报两门,过了。第4年过了余下两门。总算全科通过注会考试。
这场跨越数年的考试,伴随了我人生中很多重要时刻。这几年里男朋友变成老公,孩子也出生了。其中一年,我是顶着7个多月的孕肚上的注会考场。这个段回忆还是满励志的。
04
下面总结下我的备考经验:
一、做个行动派。有人说,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二十五年前,其次呢?其次就是现在。你下定决心参加考试,就立刻行动起来,不要瞻前顾后,顾虑太多,则难以起航。
二、 保持好心态。就是有3-5年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不半途而废,越挫越勇。江湖上有很多传说:某些人一年内全科过注会,那是学霸,个别人甚至没学过会计,零基础,一年过注会,那是学神。这些确有其人,只是如果有机会分享他们的学习经验,会发现原来他们的执行力、领悟力、记忆力也是超于普通人。所以,考前根据自身情况,设定一个合理预期是保持备考耐性的关键。
三、 定一份可行的计划。这份计划的制定基础是我们理清自身有多少备考时间。如果是在职人员,用于学习的时间有限,如何利用好如晚上7点——11点,周末完整时段至关重要。时间上的安排要充裕,因为刨去可能的加班、开会、出差、偶尔身体欠佳等原因,实际利用在备考上的时间通常要比计划少20%-30%。计划要订得详尽。列出第一遍学习何时开始、做习题的时间、总复习的开始时间、各科时间段安排,每科的复习内容有哪些。每月、每周、每天具体安排。在实施计划过程中,更要不断根据实际复习情况调整偏离的计划,保证可行性。
四、 找个好的培训机构上课。这点很重要,当初我考试时如果做到这一点,在第一遍刚开始学习时,有老师的引导、讲解,就不会异常艰苦,有太多疑问无法解答,也不需自已归纳考试重点,事倍功半,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五、 选一本好的习题集。习题的难度要和考试的难度相近,太容易,则无法提高我们的解题能力,无力应对考题;太难,作为超纲部分我们花去的都是无用功,无异于人为加大考cpa的难度。近三年考题是一定要做的,放在总复习后期,模拟考一下,可以估出自已大致的实力。
六、 充分利用碎片时间。别嫌碎片时间少,积少也成多,如坐公交、等车、午休前等,可以听课件、回忆要点、背记一些记忆类考点。
七、 创造个无干扰的学习环境。这个决定了我们复习效率高低。可以预先跟家人沟通,争取他们的支持。周末,家中实在嘈杂,图书馆是个不错选择。
八、 学习步骤从宏观—微观——宏观。通俗说就是有时我们要把书读薄,有时我们又要把同一本书读厚。初次学习要以理解为主,知道都学了些什么,不懂之处多思考,多提问,配合做题。这阶段一定要清楚哪些是考试重点,哪些内容是自已薄弱点。第二次复习时,抓重点、弱点有的放矢,多下功夫,并在这些方面抠细节,尽量做到会答的题不丢分、少丢分。最后总复习,要把书本读薄,回到宏观面,在脑海里将这科所学知识联贯起来,可以避免相似考点混淆,越复习越乱。
九、 别去在意通过率。前面谈的三到八点都是如何在战术上重视注考。这一点是战略上要藐视注考。历年考试来看,每年合格率变化不大,各科也没有太大差别,百分十几。看到这个通过率,第一个反应——好低啊,第二个反应——我恐怕在那堆百分之八十几里。其实,这个合格率计算包含那些报名后缺考人员。有机会进考场,你就会发现出考率也偏低,看看考场上前后左右那些没来的,你会突然发现自己朝那百分十几又靠近不少。所以坚持进考场,就是某种程度上的胜利。备考路上忘掉通过率吧,告诉自已尽力就好。
十、 考试科目建议:《会计》是基础核心课程,较系统学习《会计》对学习《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有好处。《经济法》与其他科目关系不是太密切。一次报考两门,通过率会高。
我的专业是会计,本身有一定的基础,大三下学期专业课程已基本结束,复习的时间相对充裕,每天能够保证学习11个小时以上,加上很多同学都开始准备考研了,学习氛围十分浓厚,这是我的优势。众所周知,注会考试题量多,难度大。一次报考六门,如果没有中华会计网校的老师和网络课程的帮助,想必我现在仍然在准备20xx年专业阶段的考试。网校经验丰富,技术手段成熟,开设的辅导课全面,老师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大提高了效率。使我能够在6个月中充分复习重点知识。当然,任何事情都要靠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只有真正下过苦功,经受过自虐式的6个月,才有机会通过注会考试。正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经验谈不上,班门弄斧,分享几点我在备考中的感受。
一、《会计》:关键在于理解,理解了就会做题了。就如徐经长老师特别强调的,基本理论一定要搞明白。从20xx年的会计考试中可以感受到,现在的考题特别注重考生职业道德价值的判断。好多考题的模式就是判断对错,说明理由,改正。这就要求我们对基本理论的理解一定要到位。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通过做题加深对准则的理解。
二、《审计》:很多人认为审计很难,就我个人观点,其实审计是比较简单的,重要的在于在背诵的基础上理解。在理解前几章的基础上分析即可。审计语言可能读起来比较拗口,理解起来也很有难度。“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用在审计上再合适不过了。看第一遍书的时候,建议听一下杨闻萍老师的审计课程,很有亲和力,也容易理解,有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
三、《经济法》:利用零碎时间背记,没有别的办法。但也要多看看题。李玉华老师的课程简明扼要,可以听一下。
四、《税法》:做题,做题,还是做题。多做题,多见各种情况,心里才有底。税法既要计算又要记忆,我的方法是在计算中记忆,重点在做题过程中,要刻意去记一些税率以及优惠政策。在做题过程中如果本题所涉及的税率、优惠遗忘了,要重新看本章的课本,总之做题与看书相结合。叶青老师的课内容讲的很透,易懂易记,声音清晰,也很动听,听她的课程学习起来很轻松。
五、《财务成本管理》:对于每一个上过大学的人,理解书上的公式都不成问题,问题在于应用。还是做题,不要光看着理解了就不做了,这样极易造成眼高手低,看着都会,一做就错。由于计算相对复杂一些,所以要注意理解概念。陈华亭老师的课程系统化,结构清晰,很有助于记忆。
六、《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个人觉得这门属于自由发挥型的科目,可以说没有标准答案,只要好好读几遍书,重点记忆几个概念性的知识点。考试时以平静的心态按照自己对案例的理解答题就行啦。不论理解的程度如何,一定要坚持写,一直写到考试结束,千万不要因为不会就不写了,因为这门大部分都是主观题,只要写就会有分。借用吕鹏老师的一句话“男子汉应该死在战场,不能畏缩不前,连战场都上不了”。坚持到最后一分钟,再争取1分,就会由59变成60,天壤之别!
最后,我想说:对自己要有信心。虽然这句话说起来有喊口号的意思,但很管用。有的人一上考场,便觉得大脑一片空白,看过的内容好像都逃得无影无踪了。在考场上,要像个战士,对自己充满信心,发挥最起码不会失常。
在xx年注册会计师考试中,我通过了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四门的考试,当成绩下来的那一刻,我激动不已,至此,我已通过了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的所有考试。
此时此刻,我很想和那些还在校园里读书,又忙于cpa考试的同学们分享一下我的学习心得。我是xx年5月份开始准备的,因正处于大三,课业比较多,又要准备期末考试,所以5,6月份准备注会的时间是很有限的。在这两个月备考的大部分时间里,我只是在听网校的课和通读教材而已。在这里真的要特别感谢中华会计网校,感谢杨闻萍老师,陈华亭老师,杭建平老师,赵俊峰老师,他们真的很棒。
进入7月份,才算真正开始备考。仅有两个半月的时间准备,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合理安排时间。对于这四门考试,我认为难度较高的是审计和财务成本管理,所以每天都会安排这两门课程的学习,而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难度相对较低,时间就会少给一些。又因每天只有三个大的时间段,上午,下午,晚上来安排学习,有时晚上还要安排听课,所以在学习计划的制定时,就要特别注意时间安排的合理性。另外,我选择的是三轮复习法,在7月30日之前(含5,6月份)要结束第一轮,而第一轮在我看来也是最重要,花费时间最多的一轮。我在第一轮复习的过程中,主要做的就是三件事:听课,看书,做题。听课是帮助我理清思路,掌握重要知识点的快速通道;看书是打好基础的最好途径,只有将书中的知识点,例题吃透,才可能做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而许多需要记忆的知识点,此刻需要反复看书以加深理解和印象;而做题是巩固知识点,发现新问题,提高解题技能的阶段,此时要特别推荐网校梦想成真系列丛书,针对每个知识点,都有设计例题。特别说明的是,第一轮的学习重点是看书,每个知识点都要看,切不可给自己留死角。
进入8月份,就要开始新一轮的复习了,这一轮我认为是寻找捷径的一轮。重点是将重要知识点吃透,并以练习题辅助提高解题技能,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我报考的这四门,只有财务成本管理是有计算题的,而其他三门更多的是靠记忆。当你看到面前厚厚的审计,经济法教材,可能不知如何下手去记忆,我要说的是,在这一轮要把书从头到尾再看一遍是完全不可能的,而且效果肯定不好。我所采用的方法是将第一轮听课过程中,老师说的重点考查点又重新理解一次,并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有联系的章节重点复习,并用综合题加以训练和巩固。特别说明的是,第二轮的学习重点是多做练习,反复演练,特别是综合题,一定要做。
而第三轮复习,在我看来,是一个特别综合的阶段,我是9月份开始第三轮的复习,这一轮复习中,模拟题,冲刺班,重要知识点,都要顾及到,而在这一阶段,千万不要忘掉知识点很小但每年都会有涉列的考点,尽管是一分的题,也要把它拿下,因为注会考试,是一分一分累积起来的,这些知识点老师在讲课的时候都会提到,在听课的时候要做上标记,以便查找。特别说明的是,第三轮的复习中,要适时调整心态,适当休息。
每个人都要自己的学习方法,我的方法可能并不适合你,但是我要说的是,注会考试,其实靠的是毅力和坚持,靠的是信念和良好的心态。只有坚持下去,你也一样可以。祝福网校的每位学员,早日成功。
一、树立信心,明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很简单 广大同学应该要认识到,会计从业资格仅仅是一个初级的入门资质证书,报考会计从业资格连学历门槛都么有,任何人都可以报考,所以从业资格证的考试难度很低,而且及格线只是60分(有的省市仅仅55分或者50分就能过线),可见考取会计证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同时大家也要明白,这种初级证书的含金量也很低,我们不可能指望会计从业资格证书让我们能够搬到白富美,推翻高富帅,但是它是我们会计行业入门的必备。
二、选对教材,扎实基础知识
刚刚我们已经讨论了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难度,既然是简单的资质考试,那考查内容都是基础知识,其中《会计基础》就考最基本的会计领域的尝试和基本记账方法;《财经法规及职业道德》主要考察基本会计、财务、税务、财政、职业道德的基础知识。《电算化》主要考察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基本操作,一般是用友软件或是金蝶,但是20xx年开始,全国各省市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开始实行新大纲,电算化的操作都是基于财政部新编的考试软件,但是软件操作的具体原理和基本构架还是和用友金蝶一样。《电算化》同时还考察计算甲基本知识、电算化尝试、excel电子表格的操作。所以,扎实基础知识是必备的,如果抱着裸考心态参加考试的同学大可不必参加,因为会计从业资格虽然简单,但是会计毕竟是一个全新的学科,没有基础知识是不可能凭借聪明才智过关的,何况会计从业的报名费一般都是150元以上。
对于教材的选择,因为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一共有100多个版本,最好还是选择较大出版社出版的书籍。而教材是需要精读的,特别是《财经法规》考的特别细致。
三、任何考生都要注重《会计基础》的学习和复习
《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会计从业考试中难度最大,通过率最低的科目,现在的会计考试必须三个科目同时过线,其中任何一门不通过都不能取证,且不保留成绩,也就是说如果下一次参加本次考过的科目成绩作废。所以,不能给自己留短板,谨防木桶效应。
四、自学考试特别要提防《初级会计电算化》
电算化这门科目是很多自学考生最容易挂科的科目,因为电算化理论仅仅考40分,其他60分都是操作题,即使你的理论知识再扎实,操作不行一样考不过。而操作以前主要是下载用友和金蝶,自己下来自学两个软件,但是现在新大纲已经不考金蝶,所以购买一个题库是很有必要的,市面上较好的会计从业考试软件有考盟等品牌(如需要加qq99332460),离线版题库,原题率较高,特别电算化操作题,把题库里面所有的题都弄懂了基本就可以通过了。
五、关于培训班
培训班有条件的同学可以参加,特别是有条件而且自学能力和自制力较差的同学,培训的班学习能够更好把握重点和加深自己的印象,但是要选择靠谱的培训学校。如果没有条件,那在网上购买课程视频及培训内部资料,并购买题库(如需要加qq99332460),通过扎实的学习和练习一样能够通过考试。
六、加强交流和互动
一个人备考,特别是对于已经工作的同学来说既枯燥又缺乏动力,所以可以找朋友一起学习,也可以加一些论坛和qq群,一起讨论和交流资料等。在这里推荐一个很好的会计从业交流群47398149。
最后,希望大家都抱着必胜的心态参加考试,任何事情只要决定做了,就一定全力以赴,祝大家都能够成功取证!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技巧心得:初学者口诀
在不少会计学员看来,会计课程的学习比较单调,整天都在和会计分录以及公式计算打交道,知识点非常琐碎,一般中有特殊,特殊中还有特殊,苦于没有好的方法去记忆和理解会计核算的规律。应该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会计学习必须依勤学苦练,没有什么“终南捷径”,但是会计学习自有其内在的规律,我们需要在学习中借助一些窍门,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里介绍的“口诀法”(你还可以称其为“打油诗”。)应该就属于这种窍门。
一、最基本的口诀——读书口诀
所有学科的考试学习,包括会计学习,都必须仔细阅读考试指定教材和考试大纲。如果你是参加社会助学的会计应考者,那么从你听辅导教师授课到最后准备考试,应该至少读五遍指定教材。我将其总结为“自考五读口诀”,具体内容如下:
一读课前预习先,从师二读课堂间。
温故知新读三遍,四读再把习题练。
五读复习迎考试,胜利通过笑开颜。
这主要强调课前预习、课堂听讲、课后复习、做题巩固以及总复习迎考都要把读书放在基础性地位。我每门课开课第一次,我都将这个口诀写在黑板上,要求同学作为参加会计考试的座右铭,这其实对所有科目的考试中都是有用的。如果你是纯粹的自学,那么读书的意义就更是不言自明了。古人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或者“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都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账户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下的记账规则是基础会计学习的入门规律,是需要同学们深刻记忆和理解的最基本知识点之一。我们一般把账户区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五大类。资产、成本类账户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增加,贷方登记减少;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二者合并称为权益)一般都是借方登记减少,贷方登记增加;损益类账户则需要区分是费用类还是收入类去分别登记,收入与费用之间的登记也是相反的。为便于初学者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我编写了以下口诀,并命名其为“记账规则之歌”。
记账规则之歌
借增贷减是资产,权益和它正相反。
成本资产总相同,细细记牢莫弄乱。
学会计,考会计到鸭题库每天免费直播上课,更多押题资料下载
损益账户要分辨,费用收入不一般。
收入增加贷方看,减少借方来结转。
曾经有一个女学员用“四季歌”的曲调在课堂上演唱,大大加深了初学者的记忆痕迹。我们在基础会计考试中记账规则直接考查一般都采取简答题的形式,如果你能记住这首“打油诗”当有好处。
大家也许还记得,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我们也可以把七种方法总结成为以下的口诀:
会计核算方法七,设置科目属第一。
复式记账最神秘,填审凭证不容易。
登记账簿要仔细,成本核算讲效益。
财产清查对账实,编制报表工作齐。
如果问你某项内容是否属于会计核算方法,只要对照上面的口诀便一目了然。
三、利用口诀理解记忆跨期摊提账户的账务处理
跨期摊提账户主要包括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账户。待摊费用实际是先付费后分摊的费用,主要属于资产性质。预提费用实际是先预计后付费的费用,主要属于负债性质。他们的共同点是收益期是若干个会计期间(月)。他们的核算规律可以结合以下的口诀进行理解记忆。
待摊预提之歌
待摊预提都跨期,权责发生来摊提。
先花货币是待摊,后掏腰包走预提。
支付待摊借方记,贷方资金来放弃。
摊销需从贷方转,借走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贷方提,四费借方来对应。
付费借方减预提,现金存款别忘记。
这个口诀可以这样解释:
第一句指出按照账户的用途和结构进行分类,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都属于跨期摊提费用,二者核算的基础都是“权责发生制”。第二句指出了二者在资金耗费时间先后的区别。第三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第四句对应的待摊费用在分摊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待摊费用”。其实这个分录的借方可能是制造费用,也可能是管理费用等,主要是期间费用,所以言其“进损益”。第五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提取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管理费用贷:预提费用”。其借方主要是制造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费用,所以是“四费”。第六句对应的预提费用在付费时候的会计分录,即“借:预提费用贷:银行存款”。当然,以上会计分录中的银行存款也可以是现金,二者都属于货币资金。
四、利用口诀理解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股利核算口诀
当年分以前,成本来冲减。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
股利减净利,差额细判断。
“当年分以前,直接冲成本”:比如96年1月1日进行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进行核算,96年5月2日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95年度股利,于是投资企业就要全部冲减投资成本。
“当年分当年,利益算一算”:如果假设例题中96年5月2日分派的股利,还包括本年度的,那么就计算一下属于投资前的部分和属于投资后的部分,前者冲减投资成本,后者计入投资收益。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出题者一般都会假定各月的利润平均分配。
“以后年度分,两者比较看”:97年以后不是还要宣告分派股利吗,这时我们就可以比较两个值:其一,就是投资企业按比例从被投资企业分得的累积股利(截止本年末);其二,就是投资企业按照比例享有的被投资企业的累积净利。然后判断:
1、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将以前已冲减的投资成本转回。
2、前者>后者,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冲减投资成本。将投资企业当年应收取股利计入应收股利,将应收股利和冲减成本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3、前者<后者,则不用冲减成本,若以前已冲减成本,就将其全部转回,注意并不是将(前者累积股利-后者累积净利-以前已冲减投资成本)的差额恢复,不管这个差额是否大
于、小于以前已冲减成本数额。
整个过程都是借助于在累积股利和累积净利之间求差,以判断是否存在“过头分配”,从而确定是需要冲减投资成本,还是恢复投资成本。如果不能确定投资成本的变化,也就无法确定投资收益的大小。
举例如下:假设以前已经冲减的投资成本是10,000,以前已经收取的累积股利是10,000
①分派值30,000
累积股利10,000+30,000=40,000
累积净利润数40,000
借:应收股利 30,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40,000
②分派值50,000累积股利10,000+50,000=60,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20,000
借:应收股利 5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 10,000(20,000-10,000)
投资收益 40,000
③分派值2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25,000=3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5,000即使-5000-10000=-1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不超过这个数额)
借:应收股利 25,000
长期股权投资 10,000
贷:投资收益 35,000
如果分派值150,000,已分累积股利10,000+15,000,累积净利润数40,000差额-15,000,同样即使-15000-10000 =-25000也不是按照差额恢复成本,还是恢复原来已经冲减成本的全部数额10000(不超过这个数额)。若被投资单位当期未分派股利,即使“应冲减初始投资成本”为负数,也不确认当期投资权益和恢复初始投资成本。
五、利用口诀理解记忆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
现金流量表是会计考试中十分令人头疼的内容,丢三落四是现金流量表编制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下面的口诀基本上概括了现金流量表的全部编制过程。口诀的具体内容如何理解,我们在口诀后边详细阐述。
看到收入找应收,未收税金分开走。
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
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
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
所得税你直接转,营业外找固资产。
坏账工资折旧摊销,哪来哪去反向抵销。
为职工支付有多少,单独处理分类思考。
解释:第①句话针对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因为直接法是以利润表中营业收入为起算点,所以,我们看到营业收入,就要找应收项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等)。未收的税金再单独作账(收到钱的增值税才作为现金流量)也就是说应收账款中包括的应收取的税金部分,若实际未收取现金则贷记应交税金,另外,有关贴现的处理,将应收票据因贴现产生的贴现息(已计入财务费用)作反调。例如:应收票据发生额10万元(假如3月发生)后5月份贴现,贴现息为1万元。但是从期初,期末的报表看,应收票据未发生变动,但你不能不作现金流量的调整,因为实际现金现流量为9万元。
第②句“看到成本找应付,存货变动莫疏忽”告诉你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的处理时,找应付科目,同时考虑存货的期初,期末变动值,看是否与此项目有关,有关的调整。
第③句“有关费用先全调,差异留在后面找”是指先把“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数额全部调整“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而后面把6项内容仅调回来。这6项内容是: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的福利费(营业费用无任何调整)
第④句“财务费用有例外,注意分出类别来”指的就是上面说的贴现息。
第⑤句“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找固资产”所得税直接结转,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都是从固定资产盘盈,盘亏那来的,自然就要找固定资产了。
第⑥句是指这几个项目不影响现金流量,那么就反向抵回来就可以了。
第⑦句支付给职工,和为职工支付的现金项目较特殊,需单独核算。
总的来说,有三项需要注意的:①在进行“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2项内容。财务费用中贴现息和应交税金中收到的现金。②在进行“购买商品支付的现金”核算时,需调整5项内容。累计折旧,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待摊费用,应交税金(进项税额)。③在进行“支付的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的核算时,需要调整6项内容。坏账准备,待摊费用,累计折旧,应付管理人员工资,应付管理人员福利费,无形资产摊销。
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我为大家总结的间接法核算规律。①与损益有关的项目(9项)调整净利润。固定资产(4项):减值准备,折旧,处置损失,报废损失。无形资产(1项):无形资产摊销。财务费用:反映本期应属投资筹资的财务费用,不包括贴现息(我们上面已经谈过,贴现息是一项特殊的财务费用,实际做题时一定要留意。)投资损失、预提费用、待摊费用。②与损益无关的项目(四项):存货,递延税款,经营性应收及应付,这几项的调整可以应用平衡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当使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调减净利润;当使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调增净利润,从而实现了将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去除不影响现金流量变化的项目。例如:若固定资产折旧增加,则说明“资产”方减少、负债不变情况下“所有者权益”减少,因为折旧不影响现金流量,所以要把这部分往净利润中增加,其他各项都仿照进行处理。
六、利用口诀来理解记忆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的填列
在编制资产负债表,填写“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时,要区分对应明细账户的借方或者贷方余额来计算填列。我曾经总结了四个计算公式给学员,如下:
1、资产方应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假定不考虑坏账准备)
2、负债方预收账款项目金额=“应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收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
3、资产方预付账款项目金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借方余额
4、负债方应付账款项目金额=“应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预付账款”明细账户贷方余额
后来发现学员对这四个公式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计算时还是容易出错,我就在这四个公式的基础上总结了以下的“五言”口诀,帮助同学们加深记忆:
两收合一收,借贷分开走。
两付合一付,各走各的路。
应该说第一句用来配合公式1、3,第二句可以配合公式2、4.这样学员填制有关项目的准确性就大大提高。比如某个企业只设置了“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账户,而没有设置“预付账款”、“预收账款”账户。其“应收账款”账户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400和贷方700,“应付账款”账户也有两个明细账户,余额分别是借方500和贷方600,则根据口诀可以迅速计算出“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这四个项目的金额依次分别为400、500、600、70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