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10-19 09:57:4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7-05
2023-06-29
2023-03-19
大家好!
再过五天,12月13日,是我国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国家公祭是对死难者的最高祭奠。国家公祭日是一个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纪念战争中的死难者已成为国际惯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参战国政府纷纷设立国家哀悼日,以国家公祭的形式来祭奠在战争中死难的国民,增强当代人对国家遭受战争灾难历史的记忆与珍爱和平的情感。波兰的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纪念馆、美国的珍珠港事件纪念馆、俄罗斯的卫国战争纪念馆等,每年都举行国家公祭。20__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每年12月13日国家举行公祭活动。公祭日的设立,表明了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
1937年日本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是侵华日军罪恶行径的典型代表,是侵华日军公然违反国际条约和人类基本道德准则制造的特大惨案.南京历史悠久,有着60万年的人类活动史、近2500年的建城史和约450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侵华日军从1937年12月13日攻占南京开始,在南京进行长达六周的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血腥屠杀,手段野蛮残忍,且奸淫、抢劫、焚烧和破坏并举,使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是人类文明史上骇人听闻的暴行,是对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犯罪,它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伤痛。
"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日本侵略者灭绝人性的种.种罪行,不能忘记30万中国同胞的遍地尸骨和鲜红血浪,不能忘记中华民族不甘屈辱与顽强抗争的历史。今天,我们重温历史,是为了沉痛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是为了揭露和批判侵略者凶恶残暴的战争罪行和日本右翼势力重走军国主义老路的不轨图谋,是为了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是为了不让这样的悲剧在人类历史上重演,是为了更好地面向未来。
历史承载着过去,警示着未来。重温历史,以史为鉴,我们更能体会到贫弱将被欺负,落后就要挨打;更能体会到没有一个强大的祖国,哪有我们个人的安宁。国家统一强大,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少年强则国强,民族的未来,中华的伟业,重任在于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更在于我们青少年。让我们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弘扬中华民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好好学习、奋发图强,用自己的行动,爱我祖国,强我中华,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而不懈努力。
衷心祝愿我们的世界和平美好,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我们的人民幸福美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爱中国先辈们创下的辉煌历史!我们的中国上下5000年,许多前辈为我们的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他们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纵观中国历史,许多仁人志士为了祖国的富强,人民富裕而前赴后继、竭尽全力。你看!爱国英雄杨靖宇:他在日军的围困下身负重伤,饿的实在受不了了,他把棉衣里的棉花和冰雪吞下充饥,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看到了他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他最后躺在那冰天雪地的树林中,心中却流淌着一腔火热的爱国之情。大数学家华罗庚,“七·七”事变后,他丢下在英国的优厚待遇与职位回到战火纷飞的祖国,他的爱国之心飞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热血沸腾的心感染了所有的中国人。
回忆起往事,是有多少伟人,为了我们的祖国,抛头颅,洒热血。这种舍身为国的赤胆忠心,深深的影响着祖祖辈辈的中华子女。文天祥曾经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为国捐躯的豪言壮语打动无数人的心。周恩来从小就懂得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爱国誓言,回荡着响亮的歌声,寄托着强烈的爱国情怀。
正式无数先辈的无私付出,才有如今祖国的强盛,新中国成立以后,祖国的科技日新月异,神舟一号到十号的成功发射推动着中国航天史的发展;蛟龙号的成功潜水,是每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纳米技术,开创了另一个新境界。这些都是中国人凭着自己的智慧和刻苦钻研取得的成果,科技的发展是中华民族进步的动力。
中国!从战天斗地的侵略战争,处处都是被人践踏领土的羞耻而改变到如今的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安逸悠闲。啊!我亲爱的中华!你从以前的懦弱到现在的强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我们的发展没有,像美国那么快,但是我们生在中国,我们的根就在中国,永远的,深深的扎根在中国,不管身在何方,身在何处,我们永远是中国人,我们的祖国强盛是中国人最大的心愿,中国的飞速进步是中国人的共同心声。让我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争光!最后让我深情的说一声:我爱你中国,亲爱的母亲!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乡土中国》是社会学大师费孝通先生的巨擘作品,描写了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风貌。农村作为中国基层传统社会之一,在当时是大多数中国人生活的区域。即使经过几十年的历史变迁和城镇化进程,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仍占中国总人口的36.11%(20xx年5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数据)。
读懂这本书,我们便能更多地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让我们知道中国人为什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的行为习惯;中国和西方社会究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本质上的不同。以下是我的三点主要分享:
分享一:书名中的“土”字用得极好。
“土”首先指的是泥土,因为中国人是离不开土的。农村人以土为生,根据不同地域,土里农作物一年一熟/两熟/三熟,他们取资于土,即使是城镇化进程中的新城市人,也会想方设法在自家房屋里种点葱蒜之类的东西。
若是家中有远行人,老一辈人肯定会拿一点故乡的土希望你能冲着喝来防止水土不服,这个就是所谓的“故土难离”。费老当年留学的时候,他的祖母就是这样做的;我来上海读大学的时候,我奶奶也是这样做的。年少不懂这种感情,还说是一种迷信,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深入骨子的习惯,是我们用携带土壤来缓解乡愁的一种方法。
说到与“土”的感情,离不开每个人的人生大事:莫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入土为安。就拿我爷爷为例,他一辈子与土为生,在世时就开始物色自己走后的“居住地”。等他去世的时候,我爸和大伯谨尊遗愿安葬了爷爷。对爷爷一辈的人来说,这是他们的情怀,此生足矣。
分享二:生活在土地上的农民聚村而居,形成一个“熟人社会”。
有别于西方机械团别的社会结构,在一个熟悉的社会里,中国社会是一种有机团结的社会结构。什么叫有机的团结?像中国的土壤上慢慢地长出来这么一家人,变成两家人,又一家人迁徙过来,然后逐渐地在这个地方繁衍生息……这叫作有机的团结。有机的团结就是它自然而然长出来的,每个人从出生便被嵌入到了熟人社会的网络中,遵循着乡土社会的生存法则。
这种状况之下形成的社会特别容易变成“礼俗社会”。在早先的传统社会,也就是大家按照之前的规矩办,大家有什么东西请教老人,老人家怎么说咱们就怎么做,比如每年的农作物种植,什么节气该做些什么,这些都是老人家留下来的经验。但目前随着社会变迁,在对待一些问题上,年轻一代不再仅仅依赖于经验,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这是时代进步的结果。
于我而言,高中以前生活在“熟人社会”;高中之后渐渐远离,再到今年的短暂回归,我生活的那片土地带给我不一样的温暖和体验:在驾校学习时,与大家初次见面时不会有城市社会的陌生感和界限感,聊天中知道对方是哪个村的人,家长叫什么名字等信息,然后回家向父母叙述一遍,基本上就能知道是谁家的谁谁谁在学车了;而且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学车的人“为求”教练能多教教自己,总是能和教练“扯上亲戚”(即使是五服之外的亲戚),然后就着这种称谓,大家也喊得很甜。总之,熟人社会有好有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若有亲戚照料,日子总不会过得太难;但若是在这里不被待见,那可能会遭受到整片区域的人或多或少的排斥。
对于农村的新一代年轻人,不管生活在哪里,如何生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处世的方式还是要像熟人社会中学习的。
分享三:差序格局。
“差序格局”是费老最核心的一个学术贡献,这是与西方的“团体格局”有着本质的区别。
什么是团体格局?书中提到“就好像你看农村田野里边捆柴,这一堆柴捆一捆,那一堆柴捆一捆,然后把这十几捆柴放在一起做成一担,把这几担放到车上做成一车,这就是西方的格局。你属于这一捆,这一捆属于这一担,这一担属于这一车,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一个自己的位置。当然人跟柴不一样,所以人可能在不同的捆里边也会出现,但总之你是在一个框架结构之下的,你像是树形图当中的一个位置而已。所以西方人特别重视的是位置,是权利。”
什么是差序格局?书中说“就是你把一个石头扔到湖面上去,它会荡起一串涟漪。这个荡起涟漪的过程,就是中国人的社会结构。“我”就是中间的那块石头,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是中间的那一块石头。这块石头荡开了以后,最核心的部分是你和父母,孩子,妻子;然后兄弟,表亲,亲家;再往后是朋友,同学,战友等等……一层一层地荡开,这就是中国人的关系网。”
所以从这两段描述中,我们能够看到中西方的显著不同:中国人讲究亲疏的关系,你西方人讲究资格和权利。也就是说:中国人讲的是攀关系,讲交情。因为中国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构成的网络。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这个差序格局当中,人和人之间都有着联系。这个巨大的私人网络,这才是中国的社会的本色。但西方不同,它不在乎你是谁家的三姑,你跟谁的关系好,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在不在那个位置上。你只要是在这个位置上,你就有资格,有权利。
这种中西方的差别,也体现在我国小城市和大城市间的差别上。我一个朋友交大医学院毕业后,回到老家所在城市最好的医院实习,但没待多久就发现了小地方的关系浓厚,自己“身家清白”可能奋斗多年都无法竞争,后又投历应聘上了杭州某三甲医院。
不得不说,小地方关系多好办事,但对于有过大城市或国外生活体验的人来说,这点一时半会可能适应不了。深深体悟“差序格局”这个概念,也就懂了朋友的选择。
中国地大物博,费老的这边书随着时代发展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社会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只要你有阅读习惯,还是强烈推荐这本书的。
任何科学思想都是对时代重大问题的科学回答。人类所处时代的本质特征和世界发展的基本格局,形成了人类共同面对的重大基本问题,直接决定着人类生存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那么,当今人类处于什么样的时代,这个时代的本质和阶段性特征是什么,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是怎样的,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有哪些,解决人类问题的出路何在,等等,这些问题也是“人类社会向何处去”的重大时代之问。以深刻的哲学思维、宽厚的人类情怀、强烈的时代意识和鲜明的问题导向,对这些重大问题作出科学回答,深刻揭示当今时代本质及其必然趋势,提出了一系列关乎世界发展和人类命运的重大理论观点,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时代本质、时代特征、世界格局的深度思考
科学准确地把握时代的本质,是解释和回答重大时代问题的前提。对此,作出明确判断:“尽管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从世界社会主义520xx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这段话言简意赅地告诉我们,从本质上讲,资本主义固有的基本矛盾并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合理现状以及人类摆脱这种不合理现状的追求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危机的阶段性爆发亦是必然之事。这是我们判断当今世界特征及其发展趋势的根本出发点。
虽然时代本质没有发生根本改变,但是当今时代同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了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和科技创新的突飞猛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社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资本主义虽然仍保持着一定的生命力,但资本主义国家内部两极分化、政党倾轧的程度不断加深,社会治理、政治民主等日益陷入困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资本主义转嫁危机的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也因此越来越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围攻打压的对象。
时代本质及其阶段性特征直接影响着当今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所造成的两极分化,日益从资本主义内部向全世界蔓延,凭借着经济政治军事技术等方面优势,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范围建立起有利于自己掠夺资源、攫取剩余价值的国际经济政治秩序,致使世界范围内富者愈富、贫者愈穷的全球分化日益严重。不少二战后获得独立的新兴国家,或者沦为资本主义强国的依附者难以独立发展,或者为了捍卫主权而遭到制裁陷入了困顿,或者在某些资本主义国家的干扰和打击下陷入混乱,甚至政权颠覆、国家分裂。在资本主义强国控制下的世界经济政治秩序中,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严重不足,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屡屡发生,恐怖主义、网络安全、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人类面临许多共同挑战。这种严重不合理的世界格局和经济政治秩序,越来越遭到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反对而难以继续。世界多极化、文化多样化深入发展,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发展大势不可逆转。由此,旧的世界秩序终将被打破,新的世界秩序必将得到建构,世界进入了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重要历史时期。
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重大时代之问的深度回答
站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高度,以宏大的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为解决当代世界重大问题提出了一系列饱含中国智慧的思想观点和行动方案。
明确提出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随着时代的发展,打破旧的国际秩序势在必行,加强全球治理、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已是大势所趋。强调要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明确提出“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支持联合国发挥积极作用,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表达了中国将继续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不断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的信心和意志。
明确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人民紧密相连,不同文明相互交织。和平与发展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突出,世界经济态势持续疲软,国家内部以及国家之间两极差异继续扩大,传统安全威胁未消除、非传统安全威胁又产生,各种世界性难题此起彼伏,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日渐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解决全球性难题,更不可能退回闭关锁国的封闭状态。基于这种情况,党的十九大报告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是,近些年来,生态环境持续恶化、20xx年国际金融危机造成的世界经济疲态仍未摆脱等问题被某些人归结为经济全球化的恶果,于是反全球化的呼声不绝于耳,逆全球化的浪潮难以平息。事实上,这些问题的出现并不是由经济全球化本身造成的。在此背景下,全面准确地、辩证地看待经济全球化,在发挥其合理性的同时避免其危害性,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明确指出:“经济全球化确实带来了新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把经济全球化一棍子打死,而是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明确提出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党的xx大以来,在涉及国际关系和外交问题时多次讲到义利观问题,强调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实现双赢。坚持正确义利观的外交理念,展现了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的外交担当和中国外交的独立自主性,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制度要求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内涵,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处理国际关系上对辩证法科学运用的具体体现。
明确提出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明确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进国际合作,努力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力,寻找更多利益交汇点,调动沿线国家积极性,既彰显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决心,又与沿线国家实现利益共赢、优势互补。
彰显新思想的深刻内涵和世界意义
对“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个重大时代之问的深度剖析和系统阐述,既是对重大现实问题的科学解答,也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深度把握,既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合理性,也具有深邃的哲学探索性和巨大的理论创造性,既看到了当今时代的阶段性特征和世界格局的变化态势,更抓住了当今时代的本质内涵及其发展趋势,从而提出了既符合人类共同愿望、又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创新性理论观点和行动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牢牢立足中国实际,又放眼全球视野,既坚定维护中国的核心利益,又推动世界的共同发展,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又为世界人民谋发展,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进步事业作贡献,具有重大的世界历史意义,把21世纪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新的高度和深度,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