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7-05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12-10 15:05:0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7-05
2023-03-19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必须充分认识和把握规律,注重统筹兼顾,切实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一是在范围上要做到“全覆盖”
《党章》规定:“党的中央、地方和基层组织,都必须重视党的建设”“不允许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特殊党员。”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没有任何的特殊和例外,都必须全面从严要求,形成全覆盖的管党治党格局。
二是在内容上要做到“全方位”
全面从严治党之“全面”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各个领域。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对从严治党进行系统谋划和整体部署,特别要把制度建设的要求落实到从严治党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推动各项工作举措常态化、长效化,构建起全方位的管党治党体系。[@#%^&]
三是在周期上要做到“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全面从严治党就永远在路上,要始终保持从严治党的延续性,切实担当起全过程的管党治党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从严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把“严”贯穿党的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一要坚持从严治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要坚持以严格标准、严密程序、严明纪律教育管理,抓住“关键少数”,从严培育、从严选拔、从严教育、从严管理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确保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既履行好管党治党的主体责任,又成为被监督管理的对象;既严以律己,又接受他律。
二要严明政治纪律
政治纪律是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和政治行为等方面必须遵守的规则,是党最重要的纪律。要充分认识严明党的纪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有力措施,促使党员干部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三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全面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准则和党的各项规定办事。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民主集中制、“三会一课”、批评与自我批评等党内政治生活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战斗性。
四要严抓作风建设
党的作风关系人心向背,关系事业成败,关系党的生死存亡。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要及时解决影响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问题,以抓长的决心、抓细的耐心、抓常的韧劲,坚持不懈,一抓到底,形成作风建设新常态。
五要严厉惩治腐败
要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以铁的纪律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回应群众期盼、凝聚党心民心。
我们党只有通过有效的自我治理,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
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一要解决“治什么”的问题
要以问题为导向,深入查找不严不实的问题,切实治理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要解决“重点治谁”的问题
只要抓住“关键少数”,就真正抓住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牛鼻子”。
三要解决“谁来治”的问题
要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党组)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纪检组)的监督责任,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
四要解决“靠什么治”的问题
要通过规范的制度、严明的纪律约束干部,使干部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使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都按制度办事、按角色做人。
一切难题,只有在实干中才能破解;一切机遇,只有在实干中才能把握。全面从严治党,要从实处着手,不断出实招、下实力、求实效。
一要在思想建党上见实效
要抓好思想教育这个根本,促进党员干部加强理论修养、
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治修养、纪律修养、作风修养,增强党员干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二要在制度管党上见实效
要坚持制度管党与依法执政结合起来,建立健全管党治党的制度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
三要在政治生态上见实效
要把营造良好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作为深化党的作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下大气力来抓,切实解决好党员干部的价值追求、思想作风、行为规范的问题,推动形成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政治生态环境,实现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和“政通人和”。
四要在推动发展上见实效
经济工作是中心,党的建设是核心。。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主动担当起推动改革发展、增进民生福祉的责任,用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成果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以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保障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敢于担当。”这方面的重要论述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二卷、三卷中都有所体现。近日来,按照要求,在学习第三卷的同时,又对第一卷、第二卷进行了回顾,对担当又有了一些新的体会。下面,我就所学所思所悟,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谈几点体会。
担当是由党的宗旨、性质决定的,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先进 性、纯洁性和奋斗精神。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看一个领导干部,很重要的是看有没有责 任感,有没有担当精神。中共党史就是一部前赴后继、不怕牺 牲的担当奋斗史,一代代共产党人用自己的生命生动诠释了不 同历史时期的担当,并深深镌刻在共产党的精神基因之中,成 为共产党人的鲜明特征和政治本色。当前,我们肩负着新的更 为艰巨繁重的历史任务,不熟悉不确定的因素很多,难以预见 的风险考验很多。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积
极作为、开拓创新,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成败。因此,我们必须要有新的气势、新的精气神,敢于担当、敢破难题、敢为人先,诠释对党忠诚, 竭尽所能完成党和国家交代的光荣任务,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干实事、干好事。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敢于啃硬骨头。这就要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勇于担当。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一生要经历诸多复杂手问题,我们没有退路,不能退缩,在这些困难和挑战面前,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担当精神,关键时刻才能给我们力量站得出来,危急关头才能给我们力量豁得出去。
首先,要坚持立说立行,凡是决定了的事情要主动抓、快速抓、抓到底、见成效。其次,面对严峻的形势和剧烈的竞争,只有敢于担当,才能拼出更多生机, 拼出更多成效;只有敢于担当,才能争取更多信息,争取到更多项目和资金,争取到发展的机遇。再次,实践告诉我们,谁敢于担当谁就走在发展的前列,非常之时,需举非常之策、用非常之力,决策果断、敢于负责、勇于担当,积极探寻克难求进的对策办法,才能创造性地抓落实、出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 生;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这既是总书记对我们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的亲切关怀,又是总书记对大家的激励鞭策, 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实际真抓实干,用群众满意的实际行动干出实际成果,用实际成果来检验我们初心和使命。
我们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每当回首所到的每个岗位、每个地方工作以来的拼搏奋斗历程,内心应该总是充满满足感、幸福感和光荣感;当看到困难群众问题得到解决喜笑颜开的样子,我们也会不由自主地笑;当看到落户企业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群众走向新的就业岗位,我们会感到很满足;
当看到农业产业、乡村旅游发展得越来越好,越来越多的农户从中受益、增收致富, 我们也会感到很幸福;当走在城市中,走在农村地里田间,看到越来越完善的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活设施,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综合体,看到逐年提高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我们会感到很光荣,很有成就感,等等。我想,这些就是“敢于担当” 带给我们的风景,一路拼搏奋斗历程的风景,正是有了这一路的风景,我们才有了奋斗的动力,才有了奋斗的目标。
我的发言完毕,恳请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同志们:
省委省政府对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高度重视,对做好宣传这本书作了具体部署安排,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各工作单位广泛深入开展学习。这本书出版后,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读者群众反响热烈,一致表示要把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厚爱戴之情转化为“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坚定不移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推动新时代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加丰硕成果。
下面,我们简要了解《习近平在宁德》这本采访实录。
1988年6月至199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在福建省宁德市担任地委书记。当时,宁德全地区9个县当中有6个属于贫困县,是全国18个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之一。其经济总量排在福建全省末尾,被当地的人们俗称为“闽东老九”。就是在东南沿海欠发达地区这样一个“老少边岛穷”地方,刚满35周岁的习近平总书记走马上任、下车伊始。在那里,习总书记深入调研、访贫问苦,建立“四下基层”制度,提出“弱鸟先飞”理念,倡导“滴水穿石”精神。
他始终把为民办实事解忧难摆在首位,重点改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活水平,下决心带领闽东地区百姓摆脱贫困、走向富裕,过上小康生活。他始终坚持从严治党思想格局,不畏强权强势,着力解决党员干部违规私建住宅问题,制定“公务接待12条”狠刹不正作风。三年间,习总书记以客观清醒、立足长远的战略思维,求真务实、从严治吏的领导作风,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真挚情怀,用功成不必在我的广阔胸襟,赢得了广大宁德人民的钦佩、尊重和爱戴。
应该说,《习近平在宁德》这本采访实录真实反映了习总书记在宁德的成长历程,生动再现了习总书记在宁德的光辉业绩,是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砥砺初心使命、永葆政治本色的鲜活教材,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目前,《习近平在宁德》这本书在我国的发行量已突破百万册,占全国总发行量的比重颇高。该书与读者见面后,反响热烈、需求激增。全省新华书店组织员工还进一步深入基层开展宣传征订,积极在门店设立专柜专架,营造学习宣传的良好氛围,并组建党员先锋队、志愿服务队开展上门配送服务,充分满足我省干部群众的学习需要。今年,是完成“十三五”规划收官、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胜之年。全省生态环境系统要努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和环境保护思想,强化守土有责和守土尽责意识,为建设绿水青山、碧海蓝天、阳光海岸的生态环境作出应有贡献。
接下来,我向各位同志再提几点要求。
全面依照中央、省委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部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脱贫攻坚任务,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助力乡村振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既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也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要立足生态环境基础,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广阔胸襟和使命担当,以求真务实、心系群众的作风情怀,切实担起“一岗双责”。强化自觉服从服务于政治大局的意识,努力在强化担当作为上找差距、抓落实、促整改,着力打造特色乡村振兴模式,以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精神,持续创建为民、务实、清廉的窗口形象,深入推动融合绿化与脱贫的乡村生态振兴建设,形成生态振兴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创建生态振兴新模式。
深入学习领会、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科学发展理念,形成生态经济战略思维。要大力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决不能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必须不断擦亮绿色发展的“底色”。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十四五”生态环保规划,服务保障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严格发展源头管控,严守环境保护红线。全面落实生态、经济、资源、环境协同发展观念,全力把握空间、总量、准入管理。沉下心来进行调研考察,了解掌握产业的优势及薄弱环节,分类施策传统优势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急企业之所需、解企业之所急,强化发展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的环保要素保障,优化产业布局,淘汰落后产能,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赢多赢。
战役
高水平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工程,防控生态破坏风险,筑牢环境保护防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聚焦污染防治,改善生态环境,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土壤、海洋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精准减排,强化污染天气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废气排放。持续推进小流域、黑臭水体治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整治。重点强化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和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修复,加强危险废弃物规范化管理。加快实施入海河流、沿海沿线生态环境治理和海上养殖整治。坚持问题导向,制定防治行动计划和重点项目分解表,紧盯时间节点,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有效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风险,力求完成今年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目标任务。
运用综合执法手段,做到执法到位,履职尽责到位,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形成环境执法的高压态势,敢抓善为、持续攻坚,完善执法监管。加强法律法规约束,强化宣传引导,从严督考检查。加快推行生态环保督查反馈整改工作,坚持违法必究和追责机制,严格环保执法,加大打击违法力度。着力解决区域性、流域性生态环境难题积案,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生态治理。持续开展环保专项规划战略行动和专项执法行动,贯彻生态环保目标责任书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和考核,加大环境执法监察督导,以铁腕力度打击各种各类环境保护违法行为。
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以构建环境治理体系为契机,充分结合实际,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机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夯实制度基础,把生态文明制度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建立卓有成效的生态环保治理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现代生态环境治理体系框架。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有关环保制度指导意见,健全完整、全链条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体系。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各项制度为统领,以各款条目为依据,以各类标准为依托,为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实落地注入新动能。
同志们,《习近平在宁德》采访实录中的每一件事、每一个细节,都能让我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超前的战略思维理念、脚踏实地的务实工作作风、亲民爱民的真挚感情情怀。在习总书记之前担任宁德地委书记的第一个月之内,他冒着酷暑,走遍宁德各个县市,心系基层、沉在基层、想在基层、干在基层,深入基层一线调查了解实情,掌握第一手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为了带领闽东百姓摆脱贫困,习总书记提出“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积极践行“四下基层”“滴水穿石”“弱鸟先飞”,有效加快推进宁德各项事业发展。今天的宁德,已然发生沧海桑田般的巨大变化。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构筑起宁德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四梁八柱”,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和铜材料成为宁德经济结构中的四大主导产业。我省干部职工要倍加珍惜、深刻领会,接好“接力棒”,传承发扬好习总书记在宁德留下的优良传统作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落实总书记在宁德工作时的科学理念、宝贵经验,充分发挥同志们所在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护航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在新时代作出新贡献。
同志们,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无价之宝。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经济发展的潜力在于山、兴旺在于林,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山区要画好山水画,扎实抓好山地开发,做好山水田文章。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抓住作为国家第二批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省有利契机,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实干担当,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沿海与山区联动,全力推进发展项目建设,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优良水平,实现经济生态高质高效、自然生态山清水秀、政治社会生态风清气正的目标要求,力争为全国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及绿色环境治理提供可实操、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
20-年5月4日,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回顾了马克思光辉的一生,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理论品格,其中特别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研读《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我们同样强烈地感受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人来自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的坚定不移与高度自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开篇,书末专门附录以《“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为题的关于习近平总书记的长篇报道作为收篇。作为第二卷开篇的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爱祖国、爱人民,是最深沉、最有力量的情感,是博大之爱。我们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情大爱,始终为人民利益而奋斗,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脚踏实地践行党的宗旨,把自己的一生交给党和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今年出版的第三卷特别设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专题;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当选为国家主席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收入本卷时题目特别标为《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今年8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调研期间,再次提醒全党:“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都不能忘了人民这个根,永远做忠诚的人民服务员。”通览《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和系列重要讲话,可以发现,“人民”始终在场,鲜明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人民情怀、笃定的人民信仰,是习近平总书记三卷著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为鲜亮的底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所以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这一思想体系传承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基因,因应时代的呼声,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增添了原创性的贡献,写出了新时代“人民的理论”的辉煌新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其“人民的理论”这一鲜明特质、把握人民至上这一贯穿其中的精髓要义,在服务人民的不懈奋斗中全力践行好共产党人的初心、担当好共产党人的使命。
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以人民为后盾,为人民而前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反复阐论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强调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最大底气”论,深刻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何以能够执政,何以执政兴国、长久执政的根本问题。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的历史必然,深深蕴含在人民的选择之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因为我们是一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党,是一个立志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是一个为了人民和民族的利益而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党”。我们党执政以来,中华大地上所激昂展开的壮丽乐章,“剧中人”是人民,“剧作者”也是人民,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切成就,归功于人民。在新的征程中奋力实现伟大梦想,最磅礴的伟力同样孕育于人民,“只要我们紧紧依靠人民,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在新时代的奋斗中,坚持“最大底气”论,要求我们时刻牢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使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始终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拥有自信的最大理由。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
基于对人民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本性的深刻认识,对人类社会兴衰治乱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所谓“最大的政治”,就是一个执政党必须时刻把握住、处理好的最关键问题。之所以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就在于“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这是千古不易之理。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最大政治”论,简洁但极为有力地提醒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顺民心、聚民心作为最大的事情,唯此才能使我们党拥有执政的最大底气、最深厚根基。
要汇聚民心,必须“以百姓心为心”。“我们把老百姓放在心中,老百姓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中”。20_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庄严宣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确立和践行,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推进,无不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一郑重承诺的生动展开,无不是我们党守初心、担使命的自觉实践。在新时代,坚持这一“最大政治”论,要求我们时刻坚守人民立场,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赢得民心民意、汇集民智民力作为重要着力点,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所思、所想、所盼、所急,以为民谋利、为民尽责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造福人民是最大的政绩
以人民为执政的底气、民心为最大的政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所应时刻秉持的政绩观。对于政绩观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论及。他强调指出:“我们的目标很宏伟,但也很朴素,归根结底就是让全体中国人都过上更好的日子”;“必须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要把老百姓的安危冷暖时刻放在心上,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要求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将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以人民为政绩评价的最终主体,“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
坚持这样的“最大政绩”观,要求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时刻牢记,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要求党和国家机关的每位工作人员都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所处的岗位,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为党和人民做事用的,只能用来为民谋利,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民生为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南针”,将共产党人的初心写在幸福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中。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
党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告诉我们党的力量之源、执政之基何在,也告诉我们党一旦脱离群众,就会断裂血脉、失去生命力,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于一个生命机体而言,最大的活力得益于血脉畅通,最大的危险莫过于血脉断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能不能经受住这些考验,最根本的就是要看我们党能不能始终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勇作民族的脊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是随着时间推移而自然保持下去的,共产党员的党性不是随着党龄增长和职务提升而自然提高的”,“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最可靠的“保鲜剂”,就是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大之后,我们党全面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九大之后,我们党深入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这些都是我们党培元固本的战略工程,都对更加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了积极作用。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思想中、具体落实到行动上,不断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和信心。
服务人民是最大的幸福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一切有远大理想和抱负者的幸福观,都与服务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共产党人来讲,以服务人民为幸福、为追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体现,是判断其是否是合格共产党人的试金石。对于不同战线上的奋斗者而言,能够成就多大的事业,能否把握住人生的际遇,也与其如何回答为什么人的问题密切关联。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这一根本问题,并向全党、向社会各界不断提出要求、表达期勉。他强调,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无论身居多高的职位,都必须牢记我们的共和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始终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文艺工作者要“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天职”,“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欢乐着人民的欢乐,忧患着人民的忧患,做人民的孺子牛。这是唯一正确的道路,也是作家艺术家最大的幸福”;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为人民做学问的理想”,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青年人要“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习近平总书记以“我是人民的勤务员”表达自己的公仆意识,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坦陈自己的赤子情怀,以“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概括自己的执政理念。这些内容,融涵在《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之中,也贯穿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夙夜在公的实践中,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生动垂范。
以人民为党执政的最大底气,以民心为最大的政治,以造福人民为最大的政绩,以脱离群众为最大的危险,以服务人民为最大的幸福,紧密关联,构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鲜明地反映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心目中“人民至上”、“人民最大”,鲜明地反映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显著的人民特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民观、政党观、政治观、政绩观、幸福观在新时代的坚持和发展,也体现着当今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切切实实地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在服务人民中书写精彩、贡献力量,是我们从《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三卷中应当汲取的精神营养和思想力量,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应有的不懈追求和奋斗姿态。
对照“广州市大规模砍伐树木的事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论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的心得体会
对20_年底以来,广州市在实施“道路绿化品质提升”“城市公园改造提升”等工程中,违反有关法规和规定,共迁移砍伐城市树木事件进行反思、认识、汲取教训,引以为戒;本人坚决拥护党中央对事件的处理决定。对照广州市大规模砍伐树木的事件,虽无乱砍乱伐行为,但应引以为戒。本有以下心得体会:
经常对标对表,全面查找偏差,强化责任担当,务必力戒之,坚决防止工程项目建设中、日常设备管理中造成破坏性“建设”问题。要举一反三、以此为鉴,坚定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把为企业创造价值、为员工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自觉站在企业和员工立场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惠民生,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规划建设管理企业,尊重现代化企业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尊重群众诉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加强审批监管,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高企业管理理体系和自身管理能力水平。
1. 规范组织实施流程。针对目前厂容厂等,要严把涉绿事项审批受理、组织实施、巡查监管、执法处罚环节,加强城市建设底线管控,完善操作细则,规范实施程序,建立城市建设巡查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制止城市建设中的绿化违规问题。
3.坚持用科学态度、先进理念、专业知识规划技改项目,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尊重自然生态环境,尊重历史文化,尊重群众诉求,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专家论证、公众参与、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等程序,下足“绣花”功夫,不断提高城市绿化工作水平
学习《习近平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摘编》的心得体会
论党群众工作重要论述摘编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心得体会
生态文明建设心得体会范文
县委中心组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研讨发言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和科学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典范,具有深厚的历史唯物主义底蕴。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中蕴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于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团结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凝聚起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磅礴力量,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在广泛凝聚共识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教育和意识形态工作。毛泽东同志早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就指出:“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强调“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处理好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强调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中强调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强调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指导,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中强调注重思想建党、坚定理想信念等,都体现了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原理的把握和运用。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多次提到思想引领、凝聚共识,特别是强调“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作为中心环节”“坚持发扬民主和增进团结相互贯通、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双向发力”。十三届全国政协着力把凝聚共识工作做在人心上、落到实际处,教育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全国政协系统集中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活动,召开全国政协系统理论研讨会,在政治、思想、工作上取得积极成果。创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等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的学习制度体系;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旨的党外委员专题视察,建立政协党组成员同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制度,创设委员讲堂和重大专项工作委员宣讲团,努力把凝聚共识融入履行职能全过程。我们要牢牢扭住中心环节,发挥人民政协作为统一战线组织功能作用,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统一,组织和引导广大政协委员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聚焦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履职尽责,切实推动人民政协成为坚持和加强党对各项工作领导的重要阵地、用党的创新理论团结教育引导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重要平台、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的重要渠道。
深刻理解和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在履职为民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和政治立场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全过程。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至上”是贯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条红线。比如,关于人民主体地位,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关于党的初心使命,强调“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关于发展协商民主,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能够实行和发展协商民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等等。
人民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始终把履职为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十三届全国政协连续三年把助力农村贫困人口脱贫作为工作重点,锚定“三区三州”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问题,通过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双周协商座谈会等,接力建言、跟踪推进。在抗疫斗争中,全国政协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围绕防止疫情扩散、帮助困难群众做好疫情防控等议政建言。广大政协委员特别是医卫界委员身先士卒冲到抗击疫情第一线,全力以赴救助患者,诠释了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宗旨意识。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共同富裕方向,把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进民生改善作为重要着力点,协助党和政府增进人民福祉,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协组织离自己很近、政协委员同自己很亲,切实做到人民政协为人民。
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提高建言资政质量上下功夫
抓社会主要矛盾带动全面工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重要的思想和工作方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重大政治论断,反映了我国新的时代特点,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党领导人民共同奋斗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也对做好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十三届全国政协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眼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开展协商议政,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农村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白色污染防治等建真言、谋良策、出实招。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要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上,围绕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来谋划、来展开。要适应人民“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的形势,进一步拓展协商内容、完善协商格局、规范协商程序,推动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为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等的更高要求作出贡献。
深刻理解和把握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在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上下功夫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它们的共同作用构成整个社会的矛盾运动。同时,物质生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但上层建筑也可以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不断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完善上层建筑”;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所作的说明中强调:“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三届全国政协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制定《全国政协重要工作制度建设任务落实方案》,提出包括加强党的领导、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10个方面制度,目前已制定或修订包括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的意见、加强和促进凝聚共识工作的意见、专门委员会通则等62项制度,正在制定全国政协协商工作规则、界别协商的办法等。我们要进一步对现有制度进行系统梳理、统筹规划,薄弱的就加强,不足的就改进,缺失的就制定,切实为做好新时代政协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创新政协工作上下功夫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我们党历来重视实践,重视理论与实际统一、认识与实践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就是推动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的结果。通过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人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始终坚持实践导向,既讲是什么、为什么,又讲怎么看、怎么办。比如,既阐明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伟大社会革命的基本方略,又对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提出明确要求;既阐明了新发展理念,又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决策部署;既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作出阐述,又对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作出政策指导,充分体现知行合一、实践第一的内在品格。
实践既包括常规实践,也包括创新实践。创新实践作为更高层次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更为显著。十三届全国政协坚持继承发展创新,进行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丰硕成果。比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政协党的各项建设,建立网络议政、远程协商会制度,建设参政议政人才库,开展重大战略性问题研究,开展委员读书活动等。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做好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以改革创新精神抓好党中央对政协工作要求的贯彻落实,使政协工作更好跟上时代发展。重视理论创新,紧扣发挥好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等重大问题和关键环节,加强理论研究,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重视制度创新,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机制性安排,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进一步上升为制度规范。重视工作创新,围绕统一战线内部结构变化、信息化发展等,推进工作载体、手段和形式创新,使政协工作与时俱进、常做常新,进一步开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新局面。
理论学习,应该常学常新。习近平总书记在20_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对年轻干部提出要求,强调年轻干部要“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学思践悟中牢记初心使命”。《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的权威著作。我们年轻干部必须在学懂弄通做实上花大力气、下真功夫,真正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提高我们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练就担当作为的铁肩膀、真本事。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生动详实地记录了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立足“两个大局”、推进“两个革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生动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与此同时,第三卷还以全新的视野,缜密的逻辑,深刻揭示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作为年轻干部,必须全面系统学习这些理论,把握理论高度,提升党性修养。要坚持横向和纵向结合,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与第一卷、第二卷结合起来,一并学习领会,同时要纵向结合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矛盾论》、《实践论》等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以及上级重要会议精神,不断进行融会贯通。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到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工作一线上,用学到的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第三卷中,字里行间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深厚的为民情怀。在开篇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就出现了203次,直抵人心,激发共鸣。并且,总书记在多次讲话中强调最多的也是人民群众。比如,“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与群众一块过、一块干”,等等。在新冠疫情防控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明确要求,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不惜一切代价防控疫情、救治患者,充分体现了坚持“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作为基层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这种为民情怀,坚持将人民群众利益摆在最高位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通过开展基层调研,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上学、就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民之所难、民之所盼的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三卷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工作方法,对于各级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来说,尤其需要认真深入学习把握。比如,第三卷多次提及“精准”,精准方法论也广泛运用于脱贫攻坚、全面深化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城市治理、党的建设等各个领域,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作为基层干部,面对“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繁杂工作局面,必须用好精准方法论,定期对工作进行精确梳理,准确辨别工作轻重缓急,确保每项工作精准高效。再如,统筹协调法。基层工作涉及面广、内容多、任务重,需要充分用好统筹协调法,学会并联工作、十指弹钢琴,从而推动工作综合协调高效开展。此外,书中还论述了“关键少数法”“调查研究法”“问题导向法”等等,这些方法论纬度广、作用深,对基层的实际工作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帮助,要深入学习,准确领会和把握。
透过第三卷,随处可见总书记扑下身子、深入基层的工作作风,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奋发有为的工作热情和求真务实的工作力度。从近段时间总书记的足迹也能印证,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愈加复杂严峻,就是在这样日理万机的繁重工作中,总书记坚持深入调研、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为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经济社会工作,深入吉林、安徽、湖南、广东等地调研考察,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等,听取基层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基层年轻干部,我们都要学习总书记“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工作精神,用更加积极的态度对待发展。越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越要保持积极进取的激情,认真研判分析,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要秉承“跳起来摘桃子”的精神,抢抓四季度,夺取双胜利。要带头改进工作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破除“怕慢假庸散”作风顽疾。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为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的贡献。
近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印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通知,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理论体系,要深入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必须认识和把握其理论精髓。一个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都是以理论精髓为基础的。
首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是以党的十八大前后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体现。
其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依据。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精髓,是以考虑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践发展的新要求的现实依据。
《纲要》共21章、99目、200条,近15万字。全书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主题,以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为核心内容和主要依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有助于广大干部群众更好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更加自觉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我们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认真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并紧密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把《纲要》纳入学习计划。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