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1-13 13:21:59
2024-01-08 08:22:36
2023-12-12 19:47:02
2024-12-27 13:37:18
2024-01-02 08:49:51
更新时间:2025-01-13 13:44:1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2025-01-13 13:21:59
2024-01-08 08:22:36
2023-12-12 19:47:02
2024-12-27 13:37:18
2024-01-02 08:49:51
陈林辰
温温五千年的历史长空中,我驾着马车,遨游于漫漫“星辰”之中,聆听车轮碾过时空的声音。——题记
烽火春秋,风度魏晋,璀璨盛唐,风情大宋,儒雅明清,每一个时代都承载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沉淀在这浮动的五千年里。
继夏商之后,是历三百年的春秋和二百年混战不休的战国。历史的车轮声碾过这混乱五百年。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只为妃子一笑;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齐国公子小白上位,带领齐国蒸蒸日上,不幸国家葬送于后代手上;叱咤一整个春秋的晋国惨遭“三家分晋”;廉颇负荆请罪的知耻,荆轲刺秦王的壮烈……
历史的马车跨越千年,踩在唐宋的大地上,又发出了刺耳的车轮翻滚声。
自唐宋以来,诗词尽伴古人前行。我同李白对诗说尽人间潇洒;同杜甫一起悲叹怀才不遇;同苏轼披蓑衣走遍烟雨悟人生豁达……手拢暗香,拂袖尽散千里芬芳,眼纳疏影,尽看灵魂深邃。我同样惊叹于盛唐之繁荣,心痛于唐末安史之乱;赞美于大宋之富裕,悲伤于宋朝的覆灭。
车轮声越发清晰了,眼前又换了景象:一个世纪的近代史,刻满了血与泪的印记,一百多年的上下求索,在挫折中,国家重获新生。1839年林则徐虎门销烟,紧随着的鸦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相继签订,;1853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男人绝望的呼喊声,女人惊恐的尖叫声,婴儿无助的哭泣声盖过车轮声,随之想起了更响亮的人民的反抗声。
几千年的漫漫征程,几百代的风云变化,曾走过绿茵花溪,也踏过枯骨万里。我贪婪的聆听着,历史的声音。
邵晗蕾
我想听听你的心跳声。
——题记
长大之后,你会发现稍微一慢下来,就会有很多声音催促着你往前走,懂你、满分作文网https:///爱你的人越来越少,然而我的身边失去了关于她的所有声音。
她80多岁,梳着一丝不苟的头发,最后用一根发簪点缀,一双大眼睛已经深深的陷了下去,嘴里的牙齿也已经快脱光了,一双粗糙的手爬满了一条条蚯蚓似的血管,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刻满了皱纹,像是记载着她这么多年来的千辛万苦。她就是我的老外婆,但她的心跳声,从我的身边永远的消失了。
当老外婆第一次来我家时,我就对她不怎么感冒。她不仅耳朵不好,而且有些事儿你不让她做,她就偏要做,这跟叛逆的我没有太大差别。也许是以前没读过多少书,老外婆对所有东西都很好奇。有次她带着我的校牌在家里荡悠,着实有些像领导视察。
那天半夜,我罕见的失眠了,翻了会儿书,发现肚子有点饿了,下楼准备去厨房找点吃的。刚到一楼,我就听到客厅传出轻微的呼噜声。走近一看,是老外婆坐在电视机前睡着了,她蜷缩着身体,一只手托着头,睡得甚是香甜,我都不忍心叫她起床,于是去她的卧室拿了一条毯子给她盖上,还没掖好毯子,老外婆就醒了,睡眼惺忪带着沙哑的声音说:“姩,是不是饿了?外婆弄点东西给你吃吧。”说着便走进厨房忙碌了起来,我第一次觉得那跟我一般高,佝偻着背的老太婆竟有些孤寂。吃着老外婆给我做的蛋炒饭,看着她在灯光下的身影,有点莫名的难过,也使我对老外婆的好感增加了许多。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更出乎意料。
后来老外婆病了,可能是真的很不舒服吧,她整天在家里“哎呦,哎呦”的叫,还说“要死喽,要死喽。”一两天还好,每天这样,谁受得了?也把我对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好感一棍子打回了原形。可谁知老外婆病情恶化了,到最后只能躺在床上用导尿管。
那天下午,妈妈让我跟她一起下乡看望老外婆,我本不情愿,但看在零食的面子上,我“能屈能伸”。到达目的地,我扭捏着不想进房间,但“柔弱”的我,我又怎能比过我家的大力妇女呢?于是我被妈妈拖进了房间,看着老外婆躺在床上病怏怏的样子,我心里特别不舒服,忍不住上去抱了一下老外婆,老外婆用她的手轻拍着我的背对我说:“姩,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见到外婆了。”老外婆的声音不大,但她的这句话却震到我了,鼻头不由得一酸,好像身边已无他物,只有我跟老外婆,我贴着老外婆的胸口,静静地听着她的心跳声,感觉她的心跳好像在逐渐减弱,我忍着泪水起身准备走出房间,老外婆往我手里塞了一个红包,我紧紧的攥着红包,跑出了房间,泪水也不争气地流了出来。
几天后的一个晚上,老外婆逝世。我站在她的床前,想着以前对她所做的事,十分愧疚,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一定会乖乖的,成为她的骄傲。
老外婆,你还好吗?我想你了,我想再听听你的心跳声。
江雨晴
断断续续下了几天的雨。傍晚时分,雨又淅淅沥沥的下起来了。雨丝密密的斜织着,雨声犹如春蚕咀嚼的桑叶,嘈嘈切切,落在我的心田,秋夜残灯明灭,细雨缠绵。
“叮叮叮”瓦片是雨声独特的乐器。雨声急骤,如万马齐鸣,排山倒海;雨声轻柔,如少女在花前低语,温柔恬淡。雨滴拍打在瓦片上,在屋顶的沟壑中,汇聚成一道道的溪流,然后倾泻到屋檐下。屋檐下的地面,被水柱砸出一个个小水花。听雨像是观看了一场十分精彩的电影。时而淅淅沥沥,时而悠远清扬,时而风声大作,是电闪雷鸣。而那些尽职的瓦片只是专注的演奏着,留给听雨人漫无边际的情意。
雨丝最能牵动昔日的情丝,雨丝也最能叩响感情的门环。垂老的将帅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回味。大气豪情,老弱的陆游卧在乡野,听到雨声没有风烛残年的悲观,而能联想到身披铠甲,征战边疆,战马嘶鸣的场面,这是怎样的一种爱国情怀啊;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树上黄叶在雨中纷纷飘零,犹如灯下白发老人的命运,都不禁感叹时光匆匆;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想,听了一夜的春雨,次日清晨又听到深巷叫卖杏花,淡雅的春意油然而生,但细品一下,诗人听了一夜的雨,并未入眠,在这夜里他为何事辗转反侧呢;林黛玉云:“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纳兰性德也有“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的佳句,原来这雨丝就是情丝,“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雨还在屋顶轻轻地弹唱。其实,听雨和赏月一样,没有一颗鲜活灵动的心,就无法进入那诗一般的境地。
听雨,亦在听自然,听情。
周雨纯
将窗外的声音泼洒在生活的画布上,无论它平淡或是斑斓,它都是我们生活画布上最美的篇章。
——题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悄悄爬上窗台,与她的同伴——茉莉花香,一同进入我房。我从睡梦中醒来,推开窗,清新的空气中酿着小草的清香,野花的芬芳。耳边传来阵阵风声,它如同一个不安分的孩童,时而划过我的面颊,撩起我的发丝,时而使树叶蹁跹于空中,又轻置于石子路上,带来了丝丝清凉。耳传亦有早起老人的寒暄声,和博弈老人爽朗的笑声。此时,没有城市的喧器,只有风过树梢,老人们的欢笑与交谈声;只有日光微澜,柚子树上鸟儿的啼叫。
当雨声淅沥,风过林梢。阴雨绵绵,淅淅沥沥,雨滴落在院子里的柚子树上,如珠玉落玉盘,时慢时急,时高时低,时响时沉,时断时续……我醉倒在这烟雨江南之中,嗅着柚子花的清香,枕着这一船梦,午后小憩,一不小心便跌落到那并不繁华的梦里去了:青石板砖梧桐苍,雨落纷纷故人来。于是便有了一位江南女子,素衣长裙。云鬓绾起,执一柄油纸伞,候在小巷尽头……
当雨过天晴,明星闪烁。孩子们在门前嬉闲,有游戏中胜利者的高声大笑亦有败者的垂头叹息声;有孩子们追逐打闹的嬉笑声亦有孩子们争吵后的哭闹声……
夜渐渐地深了,孩子子大人纷纷回房休息,窗外只剩风抚过梧桐树的枝条,沙沙作响;草间昆虫时不时的鸣叫,奏成一首《月半小夜曲之虫鸣》……
邵茜
青春如星月,华彩熠熠。青春的声音像初春的萌芽,青涩朦胧;又像草叶上的清露,纯真隐约。它无凭,易逝,但它是那么真切的存在着。
晨读的声音
树叶婆娑,人影摇曳。注满笔记的课本,笔挺的背脊,犹如新生的太阳般朝气蓬勃。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清润有力的声音回荡在校园,你仔细听,富有感情的声音里,开出了青春的花,是能追随一生的不逝的美好。
呐喊的声音
鲜红的塑胶跑道,蓄势待发的选手,裁判吹响了口哨……“加油!加油!加油!”助威声贯穿整个赛场,一声更比一声高。层层叠叠的声浪仿佛推动着疾跑的选手们,正如物理课本上的“声音,可以传播力量。”你仔细听,那属于青春的呐喊,它的底子是这样的真诚而热切,浪漫而纯真。
辩论的声音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少年激烈的辩论声,可爱而可敬。为胜利而努力的声音,它有不可逾越的骄傲与勇气。你仔细听,胜利的辩论声里,饱含独属于少年的傲气。
这一切,都是因了青春。
青春如花般绚丽,却易逝,且不再来。请用耳朵捕捉下青春的声音吧,保留下那份纯真,真诚与执着。
珍重你的青少年时代,珍重每一份青春的美好的声音。
周志康
初听荷花,只听见荷花的摇摆之声,细听荷花,才能听出荷花深藏的心声,这心声教我忍耐,教我不屈,教我自洁。
第一次见荷花。只感觉震撼。那绿色的莲叶与粉红的花交相辉映,定格在我眼中。那水,清澈;那叶,碧绿;那花,粉红。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一阵清风里袭来,舞蹈家们纷纷开始表演,花儿在空中自由舞蹈,叶子也在随风摇曳。池塘发出“哗哗”的摇摆声。
荷花在淤泥中成长,泥中只有无限的黑暗,但荷花从不会自暴自弃,它会忍耐,会在泥中不断成长,会在最终破土而出,迎接光明。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千年的古莲子会忍耐,忍耐到有充足的阳光和水的那一天,它便会破土而出,绽放花朵。这时我会留只耳朵听荷花的心声,听他诉说着:要绽放,必须先学会忍耐。
荷花,以不变应万变的方式面对自然界的风、雨和雪。每当狂风袭来,静静的菏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力量,战无不胜。每当暴雨突至荷花便站成一排,用玉手弹起了琵琶,与雨声一起演奏一首生机勃勃的乐曲。每当寒雪飞来,在荷花周围咆哮时,荷花还是不肯弯腰低头,不肯跪倒于地,要独立不屈。荷花用行动告诉世人它不屈的心声。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他的脚底虽是肮脏的淤泥,但没有一朵荷花是肮脏的,到处都氤氲着花的清香。这时我会留着耳朵听荷花的心声,听出它的宣告——自洁。
留只耳朵仔细听,就能听见荷花的心声:忍耐、不屈、自洁。
路紫轩
易安,我着一袭白衣,撑一只竹篙,跨越历史长河,走近你……
--题记
“争渡,争渡,惊起一摊鸥鹭。”豆蔻年华,女儿们本该好好守着闺房,你却不同,三五成群的好友,一同“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无拘无束,天真无邪,不顾忌封建礼教,把酒言欢,欢歌笑语中,只有易安,你那率真的本性!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爱情总是那么一瞬间就诞生,来来往往的客人中,唯有那气宇轩昂的赵明诚,吸引了你,在那不经意间的回眸,似乎就认定了对方,注定是今生的宿命。“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西。″欲见还羞,欲见还羞!
不久,易安你凤冠霞帔,十里红妆,与赵明诚,朝朝暮暮……
易安,多希望你少女时的欢歌笑语能一直回荡在我的耳边,可命运多舛,总有些难以预料的遭遇……
许是上天嫉妒你的甜蜜,一封诏书,将赵明程与你分开,“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涎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再无人陪你秉烛夜读,再无人与你鸾凤和鸣……
总有些重要的人,就这样不经意间从你的身边溜走,拽也拽不住……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在不知不觉中,时间也悄悄溜走了,易安已从少女到了晚年,面黄消瘦的她,孤苦伶仃的坐在庭院中,赏这黄花,花开花落,百转千回,如今已是物是人非……
易安,我着一袭白衣,撑一支竹篙,跨越历史的长河,倾听你的心声……
李景琦
周日的早晨无一丝暖意,雨声催促着被吸在床上的我,我蒙上头,不想开始如机械一般的快节奏生活,但最终还是妥协。
坐在书桌前,望向窗外层台累榭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人群车辆,心却空落落的,像那与世隔绝千万年的荒原,空空如也,没有一点生机。不觉间,远处仿佛传来一阵细微的声音,牵动我的心弦。我放下手中的练习题,带着雨伞走出了家门。
太阳躲在乌云后,隐藏起本就黯淡的光辉,淅淅沥沥的雨声也是无情,一阵寒风夹着冷雨打破了我的沉思,回过神来,不知到了何处,熟悉又陌生。啊!这不是上学的路吗!
突然,一抹鲜红夺走了我的注意,是一树红梅花。大片红梅傲然怒放,超凡脱俗,只凭一身傲骨挺立在风雨中,那灼人心弦的火红恰似寒冷中不灭的火焰,阵阵花香也沁人心脾。隐隐约约,我仿佛听到了梅花绽放的声音,热烈而又充满激情。“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它好像在对我说。我的心里有了一丝暖意。
我凭本能慢慢悠悠地走着,蹲下系个鞋带,一株挺直身板的春兰又让我兴致盎然。豆儿大的雨滴打在它头上,挺不住弯下了腰,但又不服输重新站起来,一次又一次,看不出这小生命还有如此大的意志力。不一会,太阳悄悄挪出乌云,希望的光芒照在大地,春兰高傲地挺起头向我炫耀,像一位打了胜仗将军。米白的花朵迎着阳光慢慢绽放,向全世界呐喊它的坚强。我笑了笑,加快脚步,寻找下一个声音。
不知过了多久,劳累的我坐在公园的躺椅上。一朵朵粉白的花瓣飘过,故意洒在我的周围。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绚丽的桃花如同换了身衣服的春雪,纷纷扬扬铺满小路,阳光透过沾有露珠的雨滴,折射出七彩的光芒,天地间是清一色暖洋洋。我闭上眼,听那微风起、雨珠落、燕儿飞,听桃花静静地绽开。火红夕阳的余晖唤醒了我,这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去。
在这不胜繁忙的时代,我们四处奔波,但也别忘了放慢脚步,留只耳朵去聆听花开的声音。
年少的我们,正值青春,常常做错很多事情,跌跌撞撞,不知所措,或许留下一只耳朵听听长辈们的教诲,可以使我们找到前行的方向,对于我来说,这些声音都弥足珍贵。
从政治不及格到及格
“迟到的同学,下午到我办公室找我背第一课”政治老师在班里说着。我一听就慌了,什么,竟然在打预备铃时回班时都叫迟到!我还没背,我心里想着。
刚开始,我烦我们班政治老师,上课的规矩一点也不少,经常考默写,违反规矩的同学下课还得去找她背政治。我每次不去找她背政治,想尽一场办法拖,当然,我月考才考24分。我看到了我的成绩,着了急,我去找她分析卷子,老师给我分析的很细致,告诉我,不会的题去问她。
我曾试着去问我们政治老师——杨老师,每次杨老师都会教我我不会的题,有时还给我做思想教育和告诉我我学习上存在的误区。我觉得她很好,我渐渐地喜欢上了杨老师,也喜欢上了政治。记得这个学期我开始疯狂别题,不背知识点,老师告诉我,我基础很差,需要多背知识点。我明白了我应该如何学习政治,我开始多背知识点。
果不其然,我月考政治35分,年级175名,感谢老师对我的教诲。
思想很怪,地理一般的我
我的地理成上学期很一般,甚至还有点差,我们11月下旬换了一位地理老师,老师经常教育我,因为我不正确的思想和错误的学习方法。
我记得有一次我问我们地理老师——张老师题,正好那天我们班要合唱比赛,问的过程中,老师让我回班化妆,因为我没怎么化妆,我跟老师说:“老师,我不想化妆。”老师又跟我说了很多,比如集体荣誉感、班级等很多内容。我才发现,原来我很多内容都不懂,有很多事情自以为自己做的是对的,其实是错的。我明白了我应该怎么做。
在老师的教诲中,我才明白了很多,老师的教诲为我的学习、为人处事点亮了一盏明灯。
有时,我们只顾埋怨生活的不公,却忘记了这件事带来的美好。
——题记
学乐器中的“苦乐交织”
曾经,我常常抱怨“练琴占了我的学习时间和休息时间,我才不想以后走音乐这条路,我想学理科,为什么我上初中要兼顾两门乐器还要学习乐理?”
后来,我逐渐发现了这件事的好处,比我可以多一条以后生存的道路,还可以能练我的意志力和我的耐心。
我虽然想以后学习理科,但我的成绩除了一科在年级前70,其余的科目都在年级515~565之间,这个成绩连普通高中都上不了,更别提什么学习理科了。我虽然乐器跟专业院校的学生比起来差的挺远,但跟业余的学生比起来还不错。据我了解,像我这样能够上初中还坚持学习乐器的学生不多,能够坚持学习两门乐器弹的还行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我一旦最后成绩不好,还可以走音乐这条路。
弹钢琴,经常会把上磨出一层厚厚的老茧,剪掉便剪破了皮,或者弹古等用小指次数多了便会磨出水泡。出现这种情时,也不能不弹,最多能用胶布包一层忍着弹。随着水平的增高,曲目也渐渐地变长、变难,有时曲子的衔接不好,练完重头过一遍,不行,再练、再过。………直到练好为止,练琴煅练了我的耐心和我的坚持。
小学同学的不停变化的思维
小学的我,很喜欢和同学交往,但我和几同学的友谊很不稳定,让我因此也花了不少时间。因为我不迫星,不懂网络新语,所以我和其他两位同学她俩的其他原因被比七八个同学陆陆续续的进行过一个学期的校园欺凌。我们跟班主任老师说过,老师也没怎么管,让我学会了忍耐和看透世间的一些人情冷暖。直到一学期以后,被德育主任发现,才很快得到了解决。
这些事虽然给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但我跟小学同学发生的事,让我在初中处理同学交往之间的事情更加得心应手,学习乐器,让我有多一条生存的道路。
朋友,留只朵听听生活的美好吧!
那天,慢慢踱步回家,开门,放书包,卸下了一天的疲惫与辛苦。茫然环顾四周,总觉得缺少些什么,心中有个巨大的缺口,需要填补。然而我并无烦事,作业已经写完,考试还算满意。
原来母亲不在家中。电话响起:“儿子,我有事在外面,已经给你叫了份外卖。”心中涌起阵阵暖意。
没有母亲在厨房忙碌,耳边便少了“叮”、“哗啦”、“刺啦”等千奇百怪的声音。但这突如其来的清静,又令我有些落寞。想喝水,桌上却没有母亲倒好的热气氤氲的开水;想看电视,昨晚被我乱扔的遥控器没有母亲的归位便愤然消失;想写作业,椅旁却没有母亲拎来的书包。平常忽视母亲,但今日母亲不再围着屋子转,我才恍然意识到,她在家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站在屋中,我无所适从。
有了那段被冷落的经历后,我便专门留心听那来自厨房的噪音,感受母亲用各种声音营造的温暖氛围。你听,那“叮”声是铲与锅亲密接触的低吟,那“哗啦”声是菜叶在油锅中的欢唱,那“刺啦”声是水与滚烫的锅的高声合唱,那“咕嘟”声是煲汤锅里一个个气泡的欢声笑语。听久了,眼前就浮现出母亲瘦削的身影。“叮”一声,母亲卖力挥舞锅铲;“哗啦”一声,油星四溅,母亲咬牙忍痛;“刺啦”一声油烟四起,母亲双眼被熏得通红;“咕嘟”一声,母亲小啜一口,尝尝汤的咸淡。
那一刻,我终于体会到母亲的辛劳,泪水充满眼眶。
“快去学习!”猛然间,母亲发现我这位“听众”,忙将我赶去书房,无奈的我只好乖乖去写作业。可那书桌上的一本书,一支笔,无不诉说着母亲春雨般默默的关爱。平日里的那些细节也浮现眼前:桌面上凌乱的书隔天便神奇地“自动”复原;笔筒摆放得不远不近;台灯正好照亮书桌,而且不会刺眼。
于是,我捏紧手中的笔,认认真真地写好每一字,做好每一题,这是现在的我,对母亲爱的回报!
写完作业,坐到饭桌前,靠在坚实的椅背上,我浑身放松。饭菜尚有一道工序,厨房中还在流淌熟悉的声音。我微闭着眼,仰着头,留只耳朵听厨房里的声音。那声音满载着一个全身心付出的主妇的无私和辛苦,预示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的热闹与欢笑,寄托着学业压力山大的孩子对母亲的感恩,诠释着家的温馨与幸福。
曾经熟视无睹,曾经充耳不闻,如今,让我放下头脑中紧张运行的思维,留出心中最柔软的一块地方,盛放来自母亲的充满着烟火味儿的慈爱与温情。
秋雨清冷而柔绵,常是淋淋漓漓好些天不停,冷风裹挟着湿气在人群间打转。果真是一层秋雨一层凉啊。
雨便常恼人,说这处处皆是湿凉的气息,着实不是理想的生活境界。其实,我觉得无妨,纵然不能停这雨,何不接受一下雨难得的洗礼,留只耳朵听这雨声,也不乏惬意,况且,我自是欣赏这柔和的细雨的。
细听,那雨溅在屋檐上、溅在雨篷上,碎在路面上、碎在丛丛绿叶里。那纵是不同的乐声,融合在一起,成就了这交响的雨。嘀答,哗啦,满世界碎了琉璃。
大街小巷嘈杂的声音,在雨声中似乎都变得微不可闻。耳里终日塞满繁琐的杂音,而在雨里,却霍然清净,心也静下来,仔细聆听。那是在城市中依旧属于自然的声音,变化无常,不会套入循规蹈矩的枷锁中。是自由的清音。
在雨里,隐隐觉得有生命在呼吸,蓬勃的生命,汲取甘霖,呼吸声此起彼伏。眼前细小的雨丝形成朦胧的雨幕,缓缓波动,那像是无数生命绘成的万千诗画。然而转瞬间又一片寂静,空旷得只有雨声和心跳。
那是变幻无常的雨啊。
那雨,唱响的是生命,洗净铅华。
风拂技叶。雨珠洒了绿树满怀,琵琶似的流畅拨响,大珠小珠如落玉盘。雨水的清音是亘古不变。其实,就是念“雨”这个字,仍是婉转绵长,如清泉汩汩流过心田。那雨珠迸溅在文字里,尽显风姿。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驻足雨中,落笔是磅礴或凄婉的篇章,就如一轮又一轮落下的雨,留给后人阵阵慨叹,一场又一场的雨中,历史这样一页又一页地翻过,终为灰土。
其实雨才见证了这一切,那些记忆随它们一同溅落,是终究破碎的琉璃。
留只耳朵听雨声——
听那多少朝代涌现又湮没,多少人出现又离开,而冷雨落了一场又一场,磅礴或清婉,唱着离歌。透过茫茫雨幕,好像仍能看见,当年,桥上的油纸伞开了又合,孤村中铁马冰河入了梦,而僧庐下,听雨的人声声惆怅。
那雨啊,唱响的是历史,是氤氲的情。
地上的水渍里,是一圈一圈的涟漪,像年轮。
生命和历史,在雨幕中起起伏伏;雨中倾泻而下,记忆和时间。
你听,那雨声。一曲又一曲。
嘀嗒、嘀嗒。
像时钟。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一个传言:人在死后会化为天空中的一颗星星,守护着自己的至亲。抬头展望这一片夜空,你是否一眼就望见了一颗最闪亮的星星,它如同一盏闪亮的灯,时刻照亮着你前行的路。
六岁那年,我祖母的父亲化为了天上的一颗星星。我记得在那之前,他常来我们家里,拿个小杯子,品一点小酒,尝一些小菜,对我说一些家常……
至今,他爱喝的那瓶酒还放在橱柜里,每每我打开那个橱柜时,总能想起他对我说的唠叨:“最近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同学欺负你啊?学校的饭菜好吃吗……那时,我常常不说话,不仅因为一连串的问题让我不知从何下手,而其实更多的,是我并不想回答这些早已听腻的家常。那时的我不是专心地看电视就是在专注地玩玩具,我情愿与一个没有生命的娃娃聊天也不愿听他那些重复的唠叨。因此我也只是喜欢用“不知道”“忘记了”“没有”这一类的词语草草地敷衍了他。仿佛是感受到了我的不耐烦,他露出一丝凄凉的微笑,我原先不明白,但如今晓得,那时他的眼睛里看到的不是别的,在他眼中,我是整个的世界。
后来,他来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从一个星期一次到两个星期一次到一个月一次……到再也没有来过。
我记得最后一次见到他,就是在公园的门口,他持着拐杖,身上明明没有包袱却显得那么沉重。走近后我看他满脸的皱纹,那正是岁月在他脸上划上的痕迹,我也看清了他那颤抖的手正无力扶着拐杖,他很无力却又握得很紧。孤独的寒风正吹着那张土色的脸,他如同一颗枯败的树在风中摇摇欲坠。见到我,他依旧是满脸笑容,而当时的我却一心想着那快要开播的动画片,根本没有理会出自他口中的最后一次家常。那时,我拼命拉着母亲的袖子示意母亲快些回家,根本没有顾及到他的情感。母亲对我没办法,最后只是和他挥了挥手。当我偶然回头时,看见的还是那张冲着我们的熟悉的笑脸,他看见我回头,仿佛笑容也加深了,吃力地挥了挥那只颤抖的手,好像蠕动了下嘴唇,用尽全身的力气对我说了最后一句家常话,可我,却没听清。后来的几个星期,我都再没听见那些家常话,也再没见过那个蹒跚的身影,开始有些不习惯,问了祖母,她只是苦笑着对我说:“他化作了天上的一颗星星。”“那他还回来吗?”“回不来了。”祖母的眼角陡然掉下了一颗泪珠,我意识到祖母没有开玩笑,他真的走了再也会回不来了,而我也再也听不见那些家常话了……
你可以再说一次吗?我保证这次好好答!回来吧……让已经长大的我走到你身边,为你梳理那被风吹乱的白发。我会告诉你:“学校里一切都很好。我又交到了很多朋友。学校的饭很和我的胃口。”还有“我想你了……”
即使身边的音乐多么动听,也留只耳朵听听那些早已厌烦的家常话吧!不要等他们离开了才开始后悔与怀念……
我又一次抬起头,看着那颗熟悉的星星。
“点点豆豆,南山咳嗽,张飞骑马韩信萧何。”
整理床底的箱子,忽在箱底翻出一盘磁带,拂去尘灰,灰扑扑的写着“昆明童谣”。打开盒子,小心翼翼的将磁带放到录音机里,按下按钮,磁带如年轮般在录音机里旋转,混着“滋啦啦”的杂音,唱出童年纯真的歌谣。甜美的童声在房间里飞舞,仿佛又沉迷于那个童谣漫天的年代。
“顶锅盖,油炒菜,炒着哪个莫来怪。”概四五岁时,每天伴着黄昏,左手拉着妈妈,右手紧紧攥着两毛钱一袋的酸梅粉,舌尖绽放出酸甜咸味的交织,无比幸福的回到大院。总在听到玩伴呼唤时,挣脱妈妈的手,把食指尖顶在呼喊的玩伴拱起的手掌心,随玩伴疯跑在院子的各个角落。
那时的院子好像很大,跑不到边;那时院里唯一的灯好像很亮,可以照亮整个大院。银铃般的笑声与童谣混杂在一起,唱童谣,像吃老太太的“叮叮糖”一样甜。最后一缕夕阳将同伴们的身影擦黑,一个个奔跑着跳跃着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只有背在背上一颠一颠的小书包发出“哗啦啦”声响的小书包和短短的羊角辫一跳一跳。
那时的童谣,是奔跑后的一身汗臭,是院子里银铃般的欢笑。
刚上小学时,班里总有那么几个喜欢打小报告的同学。在被老师劈头盖脸骂一台后,叫上几个好友,冲打小报告的同学大喊:“告嘴婆,洗拐角,洗到太阳落,太阳公公给你两大脚。”
那时的童谣,在简单脑海中,就是和朋友一起打抱不平。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别人有伞,我有大头。”大概是上二年级,语文课本上有一篇踩雨的诗,从那时便喜欢在雨中欢舞,蹦进一个水坑,溅起一身的水花。记忆中雨总是那么大,踩雨回来,也总是湿答答一身的水。
那时的童谣,是雨中泥土的芬芳,是雨打在脸上的清凉,是脚上浸水起的白皱。木棉盛开,粉莲初吐之时,是雨最大的时候,是我最快乐的时刻。
“一个螃蟹么八只脚,两个夹夹么那么大个壳,两把夹夹尖又尖,走起路来么撵也撵不着。”后来唱《螃蟹歌》,边唱手里边比划着,总是蹩着却总是笑着。
那时的童谣,是唱歌时的走调,是手里比划的像模像样的“螃蟹”。
“顶锅盖”的孩子们一个个离开大院,穿梭在人流中,背上沉重的书包再也没有当年的“哗啦啦”的愉悦,步子不如当年的轻快,脸上也无当年的笑容。吃的是精致话梅,却尝不出当年的酸甜咸。沉迷于童谣悠扬的旋律中,暂时放下积压在胸口的烦闷,如喝一杯好茶,越泡越浓?
“咔”磁带停止了转动,将我拉回现实。夕阳中的城市像一朵将要枯萎的花,等待着最后一缕余晖的消失。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容不得我半刻停留,放慢追赶时代的步伐,留只耳朵听童谣。
“顶锅盖,油炒菜,炒着哪个莫来怪。”分明听到窗外飘来呼喊,模糊又清晰,夕阳下窗外开出一朵金色的花,会心一笑:
留只耳朵,听童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