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更新时间:2023-07-04 20:56:4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脱贫攻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以下是本站分享的脱贫攻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近两年,**各地依据实际,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探索出一些诸如配备农村宣传员、开办农民讲习所、农民夜校等形式,取得一定实效。但总体推进力度慢、影响小、对贫困群众的引导作用不够。
一、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能力低,自身稳定脱贫的信心不足。随着中国农村现状的变化,目前,在贫困村长期居住的群体大多是老人、妇女或虽有劳动力但缺乏技能、缺乏资金的部分青壮年。因自身不具备发展的生产要素,“等、靠、要”思想根深蒂固,因而对依靠自身能力稳定脱贫的信心不足,自力更生的内在动力不强,总担心在脱贫后没有了扶持就会返贫,甚至不相信脱贫后扶持政策保持不变,总是在一次次等待中失去发展机会,总是在一次次犹豫中错过致富良机。
(二)扶贫优惠政策的不平衡,滋生了群众“占便宜”思想。随着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产业扶贫等一系列扶贫优惠政策的落实,对贫困户的优惠前所未有,而一般农户却享受不到这么大的优惠,甚至与贫困户生活水平差不多的许多边缘户,都无缘享受此类优惠。在脱贫攻坚初期,好多地方瞄准贫困户,简单的给钱给物,于是出现了“干部干、群众看”“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怪现象,贫困户“占便宜”心理滋生,“等靠要”思想加重,有的贫困户认为国家支持是理所当然,这样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不想丢掉既有的 “实惠”。甚至为了上级考核所需的群众满意度,与干部和帮扶人讨价还价的也不在少数。
(三)农村思想教育工作力度不够,贫困群众思想素质不适应形势要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实施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围绕贫困退出标准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以期符合贫困退出标准。相比之下,在群众思想工作上却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投入的精力财力相对少。虽然各地也在探索一些可行的办法,但总体推动较慢。在农村思想工作面临新挑战的大背景下,既无大规模动员、大形势发动、大旗鼓宣传的有效办法,也无耐心细致、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做思想工作的足够耐心和手段,贫困群众思想认识水平跟不上脱贫攻坚形势的要求。
(四)农村文化建设落后,激发内生动力的氛围不浓。当前,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推进,农村面貌发生了极大变化,但相比基础设施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少短板,“硬文化”不强,“软文化”缺失。许多较偏远的山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缺乏,农村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设施要么没有、要么利用率不高。“软文化”上,面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的文化产品基本没有,听不到广播、看不到戏曲。缺乏文化滋养的贫困村,何谈思想认识水平的提高,何谈健康积极正能量的凝聚,群众自主脱贫的意识不强,激发脱贫内生动力的氛围不浓。
二、工作建议
(一)干部精力要到位。县乡村三级干部在脱贫攻坚中要投入相当精力做群众的思想工作。一是县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思想工作。县级党委要主动把做群众思想工作纳入脱贫攻坚工作议事范围,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乡村干部和帮扶干部要把根据县级部署把做群众思想工作纳入日常工作范围。二是“三支力量”要投入相当精力长期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工作。作为落实群众思想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三支力量要根据县级总体部署,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思想工作抓在手上,落到实处。**驻*县**村工作队去年为帮扶村安装起广播,第一书记利用每天早晨和晚饭时间定时开播,宣传扶贫政策、通报本村好人好事,群众在茶余饭后即可听讲政策,了解信息,收到很好的效果。
(二)资金投入要到位。思想文化工作首先要打造好阵地,在宣传阵地建设、文化设施建设上要保证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各级党委政府要像对待贫困村退出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样重视贫困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切出一部分资金建设村文化活动中心、农村书屋、农村文化大院等设施,保证村村有宣传文化阵地。在软件建设上,也需保证有足够的投入。**县201*年以来,为加强农村思想宣传工作,在每个贫困村选定老教师、老党员、退休老干部作为村里的宣传员,每年县级财政为宣传员补助***元,主抓贫困村思想教育和宣传工作,投入有保证、人员有保证,效果明显。
(三)党委政府措施要到位。
1、大力宣传脱贫先进典型事迹。通过身边贫困户脱贫的真实故事激发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确立“我要脱贫”的主动意识,树立“以贫为耻”的价值观。我市近年来在****的宣传动员上。每年正月利用外出就业护工回乡休息时机,选取一部分典型护工代表组成巡讲团在县市区巡讲。用身边人讲故事,说经历,谈感受,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也收到明显效果。
2、加大实用技能培训。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必须使群众具备脱贫的本领,对有劳动能力的群众加强技能培训便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近年来各地加强了这方面的工作,但力度不够大。在推进这项工作中既要根据新形势下农村农民的特点研究贫困群众的组织形式,又要结合实际采取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探索一些新的培训办法、新的培训方式。近两年来,各县市区先后开办了农民夜校、农民讲习所,依托这些平台宣讲政策、开展培训,取得一定效果,但因组织力度、重视程度不够,在增强贫困群众技能的培训上仍有很大潜力可挖。针对贫困群众的技能培训,如都能做到像**市护工”培训工作一样,自上而下重视,形成一套完整的培训动员体系,增强贫困群众脱贫技能自然是水到渠成之事。
3、加大对脱贫户的奖惩激励。新形势下要采用适应时代要求的新手段。为营造“脱贫光荣”的氛围,贫困地区可探索对率先脱贫户给予实质性的奖励政策,包括资金奖励、金融特惠支持、子女教育扶持等。在对贫困户的奖励上,个别县已进行了探索。去年以来**县出台了产业扶贫模式,对带动贫困户脱贫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带动主 体和自主脱贫的贫困户按人均***元进行奖励。即把县财政、工作队、贫困户自己多方筹资到的人均***元的资金投入农业企业、合作社,脱贫后按带动贫困人口数,奖励该带动主体人均***元的资金;对将筹到的资金自主发展产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也按贫困人口数,人均***元。这样的激励措施有效助推了**县20_年的整县脱贫摘帽工作。
4、积极探索新模式。农业形势的发展动向,农村现状的复杂变化,农民利益需求的转变,对新时期做好农村思想工作,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各地必须根据这种变化积极研究农村思想工作新思路,探索做群众工作的新模式,创新激发内生动力的新办法,如**县配备农村宣传员制度,**普及农村广播等,在探索创新基础上加大力度推广总结,为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提供思想基础,为脱贫攻坚营造舆论氛围。
高平市政协主席李培安,高平市政协常委、高平市政协副秘书长袁麦林,高平市政协委员张燕反映:最近,在开展民主党派脱贫攻坚工作监督调研中,发现我市脱贫攻坚工作存在以下问题,应当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一是守株待兔,“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部分贫困村缺乏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仍然满足于算“经济帐”、“收入帐”。喜好“拿来主义”,不主动思考具体的扶贫措施,喜好“短平快”项目,不主动发展符合本地特色的能产生长期效应的项目。
二是注重眼前利益 缺乏对未来发展的科学谋划。部分贫困村盲目跟风,缺少差异性思维,存在发现周边什么产业“火”,就上马什么产业,造成同质化严重,出现了产量大于市场需求的现象。例如,20_年全国生猪市场行情好,一些贫困村和贫困户“一窝蜂”上生猪项目,结果20_年生猪市场行情受挫,出栏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资金周转困难,造成扶贫项目骑虎难下。
三是走过场重应付的现象依然存在。个别帮扶单位、第一书记不是在如何帮助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解困上出主意,想办法,而是把注意力放在长“长耳朵”四处探听监督考核组什么时候到村监督考核,如何应付监督检查上,并没有扑下身子抓工作,存在应付式扶贫、挂名式扶贫现象,没有起到应有的帮扶作用。
四是对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入户宣传不到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脱贫攻坚优惠政策和措施,群众并不是完全知晓,党和国家的政策没有真正有效落实。例如,目前已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了健康脱贫兜底工程,通过“六重保障”(基本医保住院补偿、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贫困户县级大病医疗补充保险、贫困户市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民政大病医疗救助、兜底医疗救助),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在医疗机构发生的医疗费用进行了全额报销。但在走访时,很大一部分贫困户却根本不知道“六重保障”为何物,更谈不上去报销和领取相关补助,导致贫困群众没有享受到医疗体制改革的好处。
五是部门之间协调对接不畅。据了解,目前存在贫困村有项目没有启动资金,扶贫办有扶贫资金没有可行性项目,金融系统扶贫小额信贷又迟迟不能足额下拔等问题。例如,20_年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发放任务为3945万元,截止6月底,只有高平农商行和太行村镇银行两家完成600万元放贷任务,占年度目标任务的16%,其它8家银行没有实质性的进展。
六是扶贫资金使用不规范。据了解,大多数贫困村倾向于要资金搞基础设施建设,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一些贫困村的领导存在“只要钱不装在自己口袋里,怎么干都行”的错误思想,致使扶贫结果背离初衷。例如,市扶贫办给某贫困村下拔30万元扶贫项目资金,用于长1000米,宽3米的村级道路基础改造,但实施过程中,村里擅自加宽2米,增加防护栏、防护蹲、隔离带等辅助设施,造成资金不够用和工程无法完工。
为此建议:
一、加大扶贫政策措施的宣传力度,把扶贫政策的宣传工作纳入脱贫攻坚考核指标体系,确保贫困群众知晓党的扶贫政策,清楚政府的扶贫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联系,扶贫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勤对接、勤协调,消除部门壁垒,扩大交流合作,促进有效衔接,形成帮扶合力,实现扶贫效能最大化。
三、审计、监察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监督职能,紧盯扶贫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用到精准处,让扶贫资金合法、合理、有效地发挥作用。
四、组织部门应当加大对贫困村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的监管,严格按照省委、市委相关要求,加大监督考核力度,通过“不定期、不打招呼”、“一竿子插到底”等方式进行明察暗访,对只走形不走心的帮扶干部严肃处理。
20_年6月11日至6月15日,省部级干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专题研讨班(同期套办厅局级干部专题研讨班和深度贫困地区地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专题研讨班)在国家行政学院举办。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各省党委或政府分管负责同志,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司局级联络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扶贫办主任,共计237人参加培训。
培训班上,参训学员结合本单位、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带着经验做法、带着困难问题、带着对策建议(以下简称“三带来”)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学习和探讨。截至20_年6月7日,共收到“三带来”材料185份。其中省部级干部报送材料62份,涉及24个省(区、市),38个单位部门;厅局级干部报送材料83份,涉及34个省(区、市)扶贫办,49个司局级联络单位;深度贫困地区地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报送材料40份。
总体看,省部级干部、厅局级干部以及深度贫困地区地市州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上报的材料中,反映困难与问题主要集中在精准识别、精准退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扶贫,资金投入、管理与使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脱贫攻坚责任和政策落实,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扶贫干部队伍建设,扶贫领域作风治理,稳定脱贫长效机制等10个方面。
1. 脱贫攻坚精准度有待提高。有的帮扶措施缺乏针对性,因人因户帮扶不到位,帮扶方式简单,普惠式措施多,对因病、因灾、因学等问题进行精准帮扶少,帮扶成效不明显;送技术、搞培训等“造血式”帮扶少,就业培训针对性不强。有的贫困退出质量不高,有的地方搞算账式脱贫、突击式脱贫,有的未实现“三保障”就宣布脱贫,一些贫困户脱贫主要靠低保、五保、退耕还林等政策性补助,脱贫基础较差、标准较低,返贫风险较大。
2.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依然薄弱。部分贫困地区水、路、电、网、讯等基础设施还存在基础不稳、质量不高等问题,部分地区“三保障”问题还存在死角,未得到全面有效地解决。
3.产业扶贫“跑偏走样”。一些贫困县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两张皮”,产业发展轰轰烈烈,但贫困群众参与度不高,没有从产业中获得应有收益;有的简单把“坐地分红”作为利益联结机制,贫困户深入参与不够;有的产业选择不科学、品种引进不适宜、技术服务不到位,抵御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有的产业项目不研究市场,盲目跟风,导致“丰产不丰收”。
4.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有的贫困群众参与脱贫攻坚主动性不高,一些地方甚至出现“干部大干、群众迷茫”的现象。一些贫困群众存在“先脱贫吃亏,后脱贫享福”的想法,不愿脱贫,“等靠要”思想较为严重。一些贫困群众怕承担风险,不愿参与产业扶贫项目。有的群众把财产转给子女,自己进入建档立卡行列,吃低保、拿救济、靠帮扶。有的子女不赡养老人,把老人“分户”出去;有的子女主动赡养老人,但是要老人坚持当贫困户,以谋取扶贫政策的扶持。
5.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有待加强。中央部委专项资金归并清理不够到位,在县级实现资金统筹使用存在一定障碍。贫困地区对金融的认识存在“群众不懂、干部不熟”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谈金融扶贫色变,对金融扶贫资金避而远之,金融扶贫作用难以进一步发挥。一些地方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套取侵占、截留挪用、优亲厚友、虚报冒领、雁过拔毛、违规收费等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6.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难度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不高,生态环境脆弱、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建设成本高、难度大。其中的“直过民族”更是贫困群体的最底部,社会发育程度低,基础条件极度薄弱,普九成果十分脆弱,短期内实现公平有质量教育难度较大。
7.脱贫攻坚责任和政策落实不到位。少数贫困县党政正职思想不通、心存想法,工作积极性不高。一些贫困县仍存在政策到村难、到户难、落地难,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仍未完全打通。一些行业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和责任担当,把脱贫攻坚当成额外负担,推诿扯皮,敷衍应付。
8.扶贫干部队伍力量不强。一些贫困村党组织书记没有配齐配强,村干部后继乏人;许多党组织书记年龄偏大、活力不足、办法不多;一些贫困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干部学历低、待遇低、党员比例低,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动力有待提高。少数地方和单位第一书记派得不强、管得不严、保障不力、作用发挥不好。有的扶贫干部能力欠缺,存在怕选不准产业卖难、怕选不准企业盈利难、怕资金分配精准难等“三怕”情绪。有的贫困村运转经费保障落实不到位,村干部报酬待遇低,还有一些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党组织无钱办事问题比较突出。
9.作风建设有进一步待加强。有的干部缺乏理想信念和对事业的追求,缺乏责任担当,工作成效大打折扣。有的干部对中央文件和各项政策一知半解,导致执行过程中存在偏差。少数驻村帮扶干部作风不实,仍然存在住不下来、扎不下去、进不了户的现象。一些地方脱贫攻坚会议较多、表格较多、检查较多,把脱贫工作“文件化”“会议化”“图表化”,主要精力没有用到实际工作上。
10.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探索不够。部分贫困区县脱贫摘帽后,缺乏帮助贫困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的长期规划;对已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未能严格执行脱贫后帮扶措施三年不变的过渡期政策,在执行力度上有所打折扣。
针对以上10个方面的问题,参训学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1.切实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进一步完善建档立卡,加大复查复核力度,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漏,不符合条件的一个不进。严把脱贫退出标准关、程序关,防止出现早退错退现象,提高退出精准率。
2. 着力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大贫困地区小型水利投资力度,建立从“源头”到“龙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体系。采取多种方式全面消除无电户。实施建制村路网通畅工程,重点解决好易地搬迁、产业扶贫基地和旅游扶贫景区道路跟进问题。深入挖掘广电扶贫潜力,融合“三农”经济元素,积极探索“广电+对农服务”、“广电+精准扶贫”等新形式。
3. 加大产业扶贫扶持力度。把产业扶贫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要务,注重在密切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上、在解决市场营销上、在产销对接上、在完善贫困地区物流体系上下功夫,加快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打牢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贫困地区小农户和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系列化服务。积极培育为农服务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特色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帮助贫困户实现增收。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拓宽贫困户增收渠道。
4.重视精神贫困问题研究。注重发扬优良传统,建立正向激励机制和反向约束机制,改进工作方式,避免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增强贫困群众的参与感、获得感,形成劳动光荣,争相脱贫的好风气,营造脱贫光荣的社会氛围。推广一批精神扶贫模式,如四川省创造的“劳动收入奖励计划”“歇帮机制”“村民积分制管理”,甘肃“两户见面会”(脱贫户、贫困户)等做法。
5.综合评价涉农资金整合。切实加大性质相同、用途相近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加快清理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规章制度。进一步下放资金管理和项目审批权,不能要求或附带条件下拨资金,确保贫困县将统筹整合资金有效用于脱贫攻坚。建立与脱贫目标相挂钩的财政资金统筹整合综合绩效评价制度,开展多部门共同参与的综合检查,对统筹资金绩效不高的应明确整合和分配等环节的责任,并由相关部门和地方省市县分级承担责任、查找具体原因、对应整改落实,推动资金统筹整合实质性进展。
6.强化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落实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措施,加大资金、项目、政策保障力度,强化各方面帮扶,解决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等突出问题。建立与深度贫困地区相适应的财政投入增长机制,进一步增加转移支付力度,提高财力保障水平。结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攻坚工程”,把普通话推广与职业技能培训相结合,解决因语言不通而无法就业创业脱贫的问题。
7.加强脱贫攻坚责任和政策落实。严格落实“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和“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五级书记一起抓”的责任制,完善脱贫攻坚责任链、任务链。强化县级党委政府主体责任,确保贫困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把主要精力用到脱贫攻坚上来,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不搞层层加码、急功近利,凝聚各方力量,鼓舞工作干劲,全力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8.注重扶贫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大力开展扶贫干部教育培训,配齐配强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发挥第一书记作用,持续整顿贫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发展壮大薄弱村空壳村集体经济。利用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资源,提升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扶贫专家组服务能力,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针对性。在贫困地区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从农村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一线服务人员招聘一批特聘农技员,加强贫困地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培训精准性和针对性,增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本领。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西部建功计划、博士服务团、金融干部到县级团委挂职等项目,广泛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科技之光”专家服务团等活动。
9.严肃开展作风治理。扎实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切实为脱贫攻坚工作保驾护航。进一步引导各民主党派,发挥专业优势开展专题性监督,聚焦特定领域,解剖麻雀,围绕具体问题深入调研监督,提出真知灼见,切实提高脱贫攻坚民主监督的实效性。
10.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并重。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之间的有机衔接,既要考虑各地实现短期脱贫目标的需要,也要考虑产业持续发展、农村民生全面改善的长期安排,实现稳固脱贫、逐步致富。进一步加大对非贫困村贫困人口的政策资金支持,防止贫困县与非贫困县、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扶贫顾此失彼、畸轻畸重。进一步加强20_年全面脱贫后农村贫困治理政策的预先研究,同步研究解决城市贫困问题的政策措施,尽早明确“后扶贫时代”的城乡贫困治理政策框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