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更新时间:2023-07-06 20:20:36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3-18
2023-01-16
2023-03-16
长征精神是坚定的信仰,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渴望祖国强盛的理想。下面小编整理了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欢迎参考!
20_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征文一说起长征,人们自然会想起关系党和红军命运生死攸关的遵义会 议,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军事领导地位,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我们知道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不是偶然发生和孤立存在的。同样,毛泽东也不是一下就能在遵义会议上被确立军事领导人地位的。之前,毛泽东只是中央政治局委员,并在1932年10月受“左倾”影响撤销了红一军总政治委员职务,被剥夺了军事领导权。真正的转机是从距遵义东约500多公里的通道侗族自治县开始的。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现今湖南省怀化市最南端,湖南、广西、贵州三省(区)交界处,是通往中国大西南的要道。地处云贵高原东缘向南岭山脉过渡地带,雪峰山西南余脉延伸境内,分属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可谓山高、崖徙、水险。东邻湖南省绥宁县、北接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南毗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县,西连贵州省黎平县。历史上,通道县为楚越分界的走廊地带,素有“南楚极地”、“百越襟喉”之称。全境东西宽58公里,南北长68公里,总面积为2239平方公里,主要有侗、汉、苗、瑶为主的14个兄弟民族,其中侗族占总人口的78.3%。
长征时,中央红军正是在这个地方,召开了一次生死攸关的重要会议,史称通道会议。当时因情况紧急,此次会议的召开又是在行军路上进行,人称“飞行会议”,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是鲜为人知的一次重要会议。其意义不逊于遵义会议,也可称“小遵义会议”。
长征初期,中央红军的既定战略方针是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贺龙所部会合,以期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中旬,突围的中央红军跨越敌军的三道封锁线,进入湘南的嘉禾、临武一线。11月26日至29日,红军花了整整4天时间才走到湘江岸边。11月29日,湘军和桂军蜂拥而来,向正在渡江的红军发起了进攻。两岸红军为掩护党中央安全过江,与优势的敌军展开了殊死决战。12月1日,战斗达到白热化程度,敌人发动了全线进攻,企图夺回渡口。红军将士用鲜血死守渡口,至当日17时,中央机关和红军大部队终于拼死渡过了湘江。红军虽然突破了第四道封锁线,但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央红军和军委纵队,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血的事实,宣告了“左”倾军事路线的彻底破产,使广大红军指战员对王明路线的怀疑、不满以及积极要求改变领导的情绪达到了顶点。待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之后,蒋介石加紧了兵力部署,一方面调集五六倍于中央红军的兵力,在通道以北一带部署了一道严密的袋形防线,一方面电令湘、桂、黔地方军阀分兵堵截合围,企图全歼中央红军。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开始进入通道境内。此刻,“左”倾冒险主义的领导者李德、博古等人,不顾红军湘江战役后兵力折损过半的实际情况和敌人张网以待的险恶局势,仍然坚持从通道北进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师的既定方针,3万多人的中央红军面临一场生死决战,随时都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在这危急关头,党中央主要领导同志于12月12日在通道城外一家农民的厢房内,非常仓促地召开了紧急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博古、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以及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以及当时的党政主要领导,并请来了被军委撤职的毛泽东同志。会上,毛泽东建议红军放弃与贺龙会师的打算,改变路线,不向湘西北挺进,而挥师向西,而后向北进入贵州。他认为到贵州情况要好得多,因为黔军力量较弱,类似在广西走廊遭受两面夹击的可能性极小,所以在贵州有可能获得喘息的时间,以便整顿被打散的部队,研究今后的行动计划。而如果继续按原定路线前进,就会遇上蒋介石部署来截击的强大部队。这是毛泽东自1932年以来第一次在军事委员会上发言。毛泽东说:“我们何不来个避实就虚,甩掉眼前的强敌,到贵州去,为什么一定要去钻口袋呢?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嘛!”会上几乎没有什么争论。朱德和其他军事指挥官立即接受了毛的建议,周恩来、王稼祥、李德也同意了。在李德表明同意之后,博古也表示赞成。长期以来红军领导人在一个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这还是第一次,更不用说是对毛泽东的建议了。不过,毛泽东向他们指出,采取别的办法几乎肯定会导致全军覆灭。当日会后19时半,以军委的名义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西入贵州“万万火急”的进军电报。12月13日,中央红军从通道分两路转兵西进。一路由当时通道县城的县溪进入靖州县的新厂、平茶,然后由新厂、平茶分两路进入贵州;一路由通道的播阳进入贵州的洪州向黎平进军。是日,军委又向各军团、纵队发出“迅速脱离桂敌,西入贵州,寻求机会,以便转入黔北”的电令。14日,中央纵队进入黔境后,军委又命令活动在湘西的红二、六军团,要配合行动,调动或牵制黔阳、芷江、洪江的敌人,以便策应中央红军向黔北进军。18日,中共中央在一进入贵州的黎平县又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进一步讨论了战略方针问题,肯定了毛泽东在通道会议上提出的转兵贵州的正确主张。
通道会议是中央红军在面临危机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紧急会议,在此次会议上,毛泽东力挽狂澜,提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通道转兵决策,从危机中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正如刘伯承同志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指出的:“当时,如果不是毛主席坚决主张改变方针,还剩3万红军的前途只有毁灭。”从此可以看出,没有通道会议,就没有通道转兵,没有通道转兵,也就没有贵州的黎平会议以及后来的遵义会议。因此,通道会议不仅挽救了3万多中央红军,还为黎平会议和以后的遵义会议召开奠定了基础。
尽管关于通道会议连一片纸也没有留下(人们只是在最近几年才慢慢知道举行过这么一次会议),它作出的决定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红军在通道会议作出的改变行动路线的决定是至关重要的关键性的决定。说明了中国人此时开始渐渐团结在毛泽东的周围,形成反对共产党国际派来的德国顾问的阵线。没有迹象表明李德意识到他指挥中国革命军队的日子从此开始宣告结束,除非他有了什么疾病,可以得到某种心灵上的暗示,他所担心的事情正在发生。毛泽东本人也未必意识到他当时已渐渐地赢得了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而且后来便一直掌权,直至他生命最后时刻。肯定也没有别人想到这一点。事实上,除了少数几个共产党领导核心人员外,多年来无人知道曾经举行通道会议和黎平会议。迄今为止,也没有多少青年人知道这个曾经决定中国命运的地方——通道侗族自治县。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4月,我和妻子寻着红军的足迹自驾来到了湘、贵、黔交界处的红色明珠——通道侗族自治县。看着当年红军突围挥师西进的转兵道,耳边回响起红军艰难突围的激烈枪炮声,感慨万千。如果没有通道会议,没有毛泽东的建议,没有红军的通道转兵西进,也就没有后来的遵义会议,红军的命运将会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中国今天的历史也将彻底改变!四月的通道,春暖花开,满眼青色,当年的小镇80年后的今天已变成一座美丽的城市。通道县先后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全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中国最具潜力的十大县域旅游县、通道侗族村寨成功入列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当地的导游灰谐地告诉我,凡是来通道转兵道看的人将来都会时来运转。斗转星移,沧海桑田,让我们记住80年前长征路上这个给中国工农红军、给中国革命带来巨大转机的红色明珠——通道侗族自治县吧。祝福这个美丽的侗族城市越来越好!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察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 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80年前,这精神让长征将士谱就了人类英雄主义的壮歌;80年后,这精神仍将闪耀在实现中国梦、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我党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向着离日寇最近的地方走,这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据历料记载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长年被积雪覆盖,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1900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三过水草地;红25军行程近一万里。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红军指战员日均行军74里。长征途中,领袖与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古老的大凉山,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红军的模范行动,使亿万群众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希望。
苦难凝就辉煌,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磨砺出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当年的战火已经散去,新的长征依然山高水长。面对严峻的困难、复杂的考验,我们特别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和鞭策全党全国人民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让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无畏地大步前进!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每次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七律·长征》时,我的眼前都会浮现出这样的一组场景:泸定桥边、大渡河畔那英勇无畏的身影;雪山草地、高山峻岭那坚毅执着的脚步;四出奇兵,赤水河上那胜利后的笑容。80年前,先辈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长征之歌。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25军先后进行长征。在长征路上,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同志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激战嘉陵江,在川黔滇鄂豫陕广大地区调动敌人,击退了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了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了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二万五千里,取得了长征的胜利。红军长征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弘扬伟大革命精神的胜利。红军长征不仅创造了可歌可泣的战争史诗,而且谱写了豪情万丈的精神史诗,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我们学习和弘扬长征精神,对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伟大中国梦,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察看中国精神的动人篇章不难发现,它们的源头,无不来自长征精神。 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有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力量;有什么样的信仰,就有什么样的方向。80年前,这精神让长征将士谱就了人类英雄主义的壮歌;80年后,这精神仍将闪耀在实现中国梦、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
以长征精神成就中国梦,离不开坚定的理想信念。这是我党我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是我们党和中华民族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向着党指引的方向走,向着离日寇最近的地方走,这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使红军战士的生命意志和生命能量空前迸发。据历料记载红:一方面军翻越山脉18座,其中5座长年被积雪覆盖,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行程约1900里,攻占县城92座;红四方面军行程一万里,三过水草地;红25军行程近一万里。长征途中的重要战役战斗近600次,几乎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红军指战员日均行军74里。长征途中,领袖与士兵生死相依、情同手足,指挥员一马当先、冲锋在前。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古老的大凉山,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红军的模范行动,使亿万群众认识了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从而坚定地选择了革命,选择了希望。
苦难凝就辉煌,超越人类生理极限的挑战磨砺出伟大的军队、伟大的精神和伟大的奇迹。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然之路,是中国走向繁荣富强的正确道路,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一次伟大而艰巨的长征。当年的战火已经散去,新的长征依然山高水长。面对严峻的困难、复杂的考验,我们特别需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激励和鞭策全党全国人民敢于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敢于压倒一切挑战而不被任何挑战所压倒。让我们高擎起长征精神的火炬,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坚定无畏地大步前进!
80载春秋如去弦吐箭,一个个伟大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发生。八十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万里长征,演绎了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成就了人类历史上最为绚丽的壮举。
长征是人类历史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历经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在给养严重不足的条件下,以无比强大的信念和理想,爬过雪山、走出草地、抢险飞渡,战胜了一切困难。每一个脚印,每一次前进,红军都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和牺牲,但是红军战士展现出了豪迈的英雄气魄、崇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伟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知难而进,一次又一次创造奇迹。
后人不断思考,在80年前的那片大地上,这种气魄和精神来自何处?是什么支撑英雄先烈战胜无数艰难险阻?国家积弱、人民困苦、危难当头,有识之士当振臂高呼。英雄的信念中,不仅仅是共赴国难,更是富民强国,公平正义。红军将士,共产主义理想是其精神支柱,中华兴盛人民安定是其信仰的根基。信仰指引他们改变历史,创造了英雄史诗。
在纪念胜利的节日里,人们缅怀英雄,不仅仅是为了纪念和感谢。长征精神,绵延80载,闪耀着永恒的价值。
什么是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是坚定的信仰,是崇高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渴望祖国强盛的理想。可以说,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是信仰的力量支撑红军将士完成一个又一个不可思议的壮举。
长征精神是爱国情怀。80年前,国难当头,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封建愚昧横行,民族积弱不堪。在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面前,共产党人将自己的命运与中华民族紧紧联系在一起,为抗击外敌,为中华崛起而斗争。
长征精神是自强乐观,是严格自律。万里长征,可以说是我党最为艰苦的阶段。无论面对何种困难,我党战士都对前途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乐观态度,勇往直前。同时,人民军队在物质匮乏的条件下,仍然能做到纪律严明、官兵平等、军民情深,始终保持着强大的战斗力,这也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而这些自强、乐观、自律的作风,也是共产党人在数十年斗争和发展中不断胜利的保证。
长征精神是精诚团结。长征历程中,红军各方面一直保持着协同合作,互相配合,具有高度的团结精神和大局观,并与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这种钢铁般的凝聚力成为了我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法宝。
在现在这个和平年代,在中华复兴和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的,长征精神和崇高信仰又能发挥何种作用呢?一言以蔽之,长征精神,永不过时;信仰力量,用之不竭。
首先,长征精神是中国梦的精神向导,是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性思想。当前,不再是飞机大炮,不再是严寒饥饿,取而代之的是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是物质激增带来的诱惑,是分化势力的暗中角力。在种种考验面前,共产党人需以长征精神为向导,时刻保持清醒,谨记对党对人民的忠诚誓言,以实现中国梦为远大目标,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其次,长征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向心力,是中华民族巨大的人文遗产和精神宝库。长征和共产党的成长历史,形成了我党一脉相承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沉淀,深植于每一名中国人心中。当我们谈论起长征,每一名中华儿女都肃然起敬,这是扎根于民族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和自豪感,是中华民族凝聚力最真切的共鸣。80年来,长征不仅仅在中国,也一直得到世界各地学者的研究和探寻,成为了伟大的人文遗产,鞭策有志之士奋斗向前。
第三,长征精神是对我们后辈的教育和激励。军休干部将自己的青春热血奉献给了祖国建设与国防事业。我们经历了很多困难的岁月,对祖国的强大充满极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年轻一代的成长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何培养他们对我党事业的认同感,对中华民族复兴目标的使命感至关重要。长征精神对青年人的教育塑造、情感寄托和价值观取向有着积极作用。宣扬长征精神,不是让年轻人再经历那种艰苦岁月,而是让他们不断地去追求更好的未来。年轻一代肩负着中华复兴的历史重任,而长征精神可以激励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饶、自强不息、团结奋进,成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回顾长征的历史,铭记英雄,牢记他们的信仰和精神,我们则拥有走向未来,迎接未来挑战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正在迈向复兴的道路上,正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复兴之路上,共产党人、中华民族披荆斩棘,靠的就是传承数十年的坚定信仰:中华民族之崛起,国家之繁荣强盛,人民之福祉。为了这个信仰,红军抛下了英雄热血,铸就了长征奇迹;我们这一代人,奉献了青春汗水,为改革开放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以后的每一代中华儿女,也必将传承长征精神,不忘最初的信仰,在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写下激情的篇章。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为深入学习了解我党我军最艰难曲折、苦难深重而又耀眼辉煌的这一段历史,以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今年5月,我再次阅读了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所著的《苦难辉煌》一书,感慨良多,受益匪浅。作者以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感情,精辟的分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中国革命历经磨难,百折不挠,艰苦卓绝,愈挫愈勇,最后走向辉煌胜利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金一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说:“我写《苦难辉煌》,写那个时代,最终的目的就是写那代人的真正信仰” 。就象书中写的那样:“你可以忘记工农红军纵横十一省区,征程两万五千里,一路硝烟,一路战火;可以忘记不尽的高山大河,狭道天险,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左跟右随,围追堵截;可以忘记革命队伍内部争论与妥协,弥合与分裂。但有一点你将永难忘怀,那就是长征所展现的足以照射千秋万代的不死精神和非凡气概” 。读完《苦难辉煌》,合上书卷,最打动、最震撼我心灵的是:长征中广大红军指战员在极端困难、恶劣环境下所表现出的对革命理想和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坚定不移的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顾全大局,严守纪律,亲密团结的高尚品德;联系群众,艰苦奋斗,一心为民的崇高思想。这也是我所理解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是千百万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铸造的,是中华民族奋斗图存精神的升华,是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韧不拔精神的典范。“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是毛泽东同志对长征伟大意义的生动概括。长征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它的影响已经突破了时代和国度的界限,在人类活动史上树立了一座 无与伦比的丰碑。
读完《苦难辉煌》,还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80年前这场举世无双的远征,不仅为挽救党和红军,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而载入史册,更因为锤炼熔铸出伟大的长征精神,创造了不朽的精神财富而彪炳千秋。历史的经验证明:一个民族和国家,必有一种精神和信仰。它就像看不见的火光,如地球深处涌动的岩浆,历经千万年而不泯,为天地人间提供不竭的热能。这就是长征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薪火不熄,代代相传。
历经80年沧海桑田,伟大的长征精神的光芒不仅丝毫未损,相反更凸现出它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代价值。当前,中国的改革已进入攻坚克难阶段,所面临的形势与《苦难辉煌》中那种空前复杂的历史变局有许多相似之处。如果说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崛起的起点,那么,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就是和平年代的新长征。这场新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没有战火硝烟,但却面临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考验以及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仍然需要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弘扬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实现中国梦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军休干部,虽然退出了现役,离开了工作岗位,但是思想不能松,信仰不能丢。作为中国工农红军的传人,应当把弘扬长征精神当作自己的历史责任,让长征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自觉地和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一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长征道路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新的辉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