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1
2022-12-01
2022-12-31
2022-12-28
2022-12-29
更新时间:2023-08-12 19:26:5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2-12-31
2022-12-01
2022-12-31
2022-12-28
2022-12-29
袁隆平院士的故事主题团课直播观后感(13篇)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充满坎坷的研究道路上奋力跋涉,把绿色的梦想书写在大地之上;在布满荆棘的实验丛林中踯躅前行,呕心沥血。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袁隆平院士的故事主题团课直播观后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俗话说,人以食为先。生存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自从人类诞生以来,他们从未停止过对食物的渴望。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不吃就饿。足以体现食物对人的重要性。一个国家要想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个世纪,灾难来了,饥荒严重,人民生活受到严峻考验。一个忧国忧民、渴望生存的博学之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长研究之路。他是杂交水稻——袁隆平的伟大父亲。
黑瘦,颧骨突出。蓝色的丝绸被染成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且粗糙。穿着便衣。话不多。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普通农民一样单纯。他还笑着说,不管怎么打扮都是农民。
与其他坐在室内享受国家补贴的院士不同,袁隆平是一个一辈子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袁隆平坚韧执着。在探索杂交水稻的道路上,他遇到了太多的困难和失败,但他从未放弃。他博爱,胸怀宽厚,对全民慈悲,会用自己的身体赴汤蹈火。研究不成功的'时候,袁隆平在田间寻找一株自然变异的雄性不育株,头上顶着毒阳,脚上泥泞。
他用粗糙的手抚着稻穗,向深邃的黑土地倾诉着自己的梦想。
20世纪70年代,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幅增加,受到全国无数农民的赞誉。此后,杂交水稻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并在世界各国引进和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中国和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成功的原因值得深思和探索。袁老说,他相信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研究杂交水稻几十年了;第三,基于对遗传学的深刻理解,《灵感——》论证了鹤立鸡群的水稻植株是“天然杂交水稻”;第四,Chance ——发现了一种雄花花药不开裂且具有特殊性状的植物。他有所有这些优点,所以他成功了。这四点中,最有价值的是“汗”。谁能坚持一辈子在田里度过?如果是几个月,也许有人能坚持,如果是几十年,他们害怕。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袁隆平。
袁隆平敬业敬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隆平没多久就起床离开了。"稻子已经长好了,要去田里了。"就是这么简单的文字,充满了对名利的漠视和对行业的不懈探索。怎么能不被感动?现在的人都被社会浮华弄得失去了眼睛,灵魂蒙上了灰尘,空虚而贫穷。袁隆平成功的道理和我们能不能成功本质上是一样的。我们希望成功,但总是不愿意付出,擦肩而过得不到。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而且做到了极致。毫不夸张地说,他拯救了世界。
"我一生的追求是让每个人都远离饥饿。"——这是他一生的心思。
传统美德,——,探索精神,博爱精神,无私奉献精神。他用自己的智慧养活了世界上亿人!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有人向我反映,国家粮库存在虚报现象,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
袁隆平院士的这项建议没有转弯抹角,剑锋所指是一些地方的粮食部门弄虚作假,而且直接说出“至少有两个地方粮库是空的”。他还对为何产生这种弄虚作假、套取国家粮食补贴怪现象进行破析,提醒只有通过“微服私访”、“不定期随机抽查”,才能查出真实情况。这真是一针见血,令人心灵震撼!
一个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享誉海内外的“杂交稻之父”,有如此对忧国忧民情怀,对弄虚作假深恶痛绝,着实令人钦佩和感慨。难怪建议一经在媒体上传出,网友们立即纷纷“灌水”,仅新浪网在几个小时内就有数千网友跟贴,力挺袁隆平的建议。比如,“20多年第一回贴献给这位可爱的老人”;“老人家说出了很多人不敢说的话!这样才是真正的代表!”;“粮食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危险呀!”、“天下粮仓中有个刘统勋,当代有个袁隆平,国之幸啊”;袁隆平,“你是真正的科学家,人民代表。希望您的建议能得到国家的`重视。”
数千网友发贴跟贴出现一边倒的现象,这在信息高速公路高度发达和言路通畅无阻的今天,实属不可多见,也很是发人深思。作为一个时间胜过金钱的大科学家,揭露粮食部门弄虚作假,本不是他的事,就是发现了问题,也不应由他之口说出。然袁院士揭假犹如他搞杂交稻研究攻关一样,也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虚假,他不考虑个人的利害得失,不怕冒犯既得利益者,这是多么难能可贵。假果能有多一些袁隆平这样的人,弄虚作假岂不会减少许多?
著名作家魏巍在《我爱这土地》中写道“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苏和在晚年依然扎根沙漠,他就像自己种植的梭梭一样,不畏恶劣的环境,在生命的禁区依然挺立,防风固沙,绿化家乡。苏和,他是沙漠绿洲永远的守护者,他更是时代的楷模,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展以来,像苏和这样脚踏实地跟党走,努力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思想的党员干部层出不穷,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和发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急民之所需,想民之所想,他们向我们诠释了一个真正共产党员的伟大情怀。苏和是我们人民心中的'英雄,他的精神值得我们钦佩和赞扬,更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学习他犹如骆驼般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苏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毅力和决心,挑起重任,走着漫长的艰苦道路,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片绿洲,改善了黑城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绿树茵茵对于黑城来说已不再是梦。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利益的得失,苏和老人就这样以自己吃苦耐劳,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在黑城脚下辛勤劳作,一步一个脚印,带领黑城人民走向希望的绿洲。
学习他犹如梭梭般扎根基层的公仆情怀。苏和老人心系黑城人民,像梭梭一样扎根荒漠戈壁,以特有的坚韧挺拔精神,为广袤无垠的沙漠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他以牧民群众为友,以荒漠戈壁为家,梭梭就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苏和老人扎根基层,无怨无悔的公仆情怀。身患糖尿病,却不顾个人安危,在一片不毛之地“安营扎寨”,打井找水、育苗植树,克服无数艰难险阻,他在烈日下守望,在严寒中挺拔,在盐碱中抗争的坚强意志,使他无愧于优秀共产党员这一光荣的称号。
9年过去了,苏和老人已年近古稀,但他坚守绿色的夙愿依旧。是他让我们看到了环境再变,理想绝不动摇的执着精神;是他让我们明白了社会再变,灵魂绝不浮躁的崇高品质;更是他让我们铭记诱惑再多,信念也绝不变质的共产党人优秀本色。他是沙漠绿洲永远的守护者,他更是牧民群众永远的守护神。
我们敬爱的袁隆平爷爷在5月22号因病去世,我发自内心地向您表示一声感谢,感谢您对国家做出的巨大贡献。
袁隆平爷爷小的时候叫“二毛”,他自从上幼儿园起,就对故乡的黄土地很好奇,有次春游去了一个地方,那里有又大又红的樱桃,还有在那个年代极其稀有的西红柿,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于是他对土地有更多的感情,长大后,他在重庆农业大学上学,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教师,带着学生研究水稻,他花了很长很长时间才找到一颗自然杂交水稻种子,袁爷爷心想:自然里能有杂交水稻,为什么不能人工种植呢?于是他就下定决心开始研究杂交水稻,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袁爷爷的不懈努力,成功研发出了人工杂交水稻,解决了我们国家13亿老百姓吃饱饭的问题。
让中国人民能吃饱饭,这是无人能比的贡献,因为只有大家不饿肚子,才有力气让祖国建设的更加强大,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要从小养成认真学习钻研的习惯,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只有坚持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虽然袁隆平爷爷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会一直鼓励我们向前进,完成袁爷爷的“禾下乘凉梦”!
说到袁隆平爷爷,他可是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但在5月22日,下午1点07分的时候,她因为器官衰竭,去世了,他去世的时候,全家在为他唱国歌,所以她是微笑着去世的。
在1960年的时候,食物匮乏,造成了饥荒,那时的人们饿着肚子,什么也没有,就在这时,袁隆平爷爷站了出来,用自己的毕生所学种植出了上千斤的水稻为祖国14亿人提供了粮食,所以他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现在我们丰衣足食,无忧无虑,不像以前那样缺乏粮食,但还是有的人浪费粮食,不珍惜现在的生活,我们要珍惜粮食,坚决不浪费。
袁隆平的精神和效仿是指导我们学习和效仿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要有这种态度,比如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坚持不懈的钻研,比如练钢琴时,要知难而进……我认为。不论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做了就要奔着往前进,永不后退,而且我们也要有袁隆平爷爷报效祖国的精神。
现在袁隆平爷爷去世了,我们要把它的英雄事迹铭记于心中,并把这英雄事迹告诉后代,让后代永远记住袁隆平爷爷,一个让中国,不再闹饥荒的英雄。
向袁隆平爷爷致敬,袁老,一路走好。
20__年5月22日的下午,打开新闻,一片黑白色的照片映入眼帘,一副老农民般的面孔上满是饱经风霜留下的一条条沟壑。新闻标题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逝世”
20__年5月22日下午13时07分,袁隆平爷爷永远地沉睡了过去,他面色安详,去世时还面带着笑容。在去世之前,他就算于病危之际仍在关心稻子的长势。袁隆平,最终于在长沙去世,享年91岁。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利用仅占世界7%的耕地,但却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从1976年至1999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脚水稻35亿多亩,增产稻谷3500亿公斤,相当于每年解决3500万人的吃饭问题。
他以这番贡献,先后获国内国际多项顶尖大奖,身兼数十学术和职务。
他曾拉着身上的衣服说:“这是我买的最贵的一件T恤,七十元。一般我买的都是三、四十元。在香港,一百元我买了六条领带,人家都说好。”不论袁爷爷有多少钱,地位多高,他仍只是种水稻的人,一个为解决世界粮食问题的而无私贡献的人。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禾下乘凉梦,不悔是初心”是他一生的最好证明。
这几天,我和爸爸妈妈看到了袁隆平爷爷离开的消息,心里感到很难过。
袁隆平爷爷,1930年9月7日生于北京,江西德安县人,无党派人士。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称为中国的“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
袁隆平爷爷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发明,它为解决我国温饱问题乃至世界粮食短缺危机发挥了巨大作用。
袁爷爷曾说:“自己做过一个梦,梦中超级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长,粒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为了实现这个“禾下乘凉梦”,袁隆平爷爷将他的一生都献给了水稻,献给了人民。他虽然离开了,但是我们会永远记住他,永远爱戴他!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作为一名小学生,更要勤俭节约。我原来比较挑食,常常剩饭,知道了袁爷爷的感人事迹,我非常惭愧。从现在起,我坚决不浪费粮食。在学习上,要以袁爷爷为榜样,好好学习,不怕吃苦。
袁爷爷虽然离开我们了,但他的精神我们一定会传承。我们要接过袁爷爷的接力棒,用真才实学为国家做贡献。
昨天,爸爸说袁隆平爷爷去世了。电视里好多人都在向袁隆平爷爷致敬,有很多人冒着雨、排着长长的队伍,只是为了向他献上一束花,表达自己的哀思。还有很多人在马路上追赶着袁隆平爷爷的灵车,一边追着一边喊着:”袁爷爷,一路走好!”。还有的人在朗读自己为袁爷爷写的诗,念着念着就失声哭了起来。
我知道袁爷爷是研究杂交水稻的大科学家,但是我没想到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掉念着袁爷爷。我问爸爸,爸爸告诉我说,他小时候买粮食和在外面吃饭都需要粮票。那会儿一亩水稻的产量大概只有八百斤,后来种上了袁爷爷研究出来的杂交水稻,一亩地的产量能达到3000斤。使得我们国家在耕地不断减少的情况下,解决了我们十四亿人口吃饱饭的问题,从而让我们国家在粮食问题上可以自给自足。爸爸和妈妈在看电视转播时也流下了眼泪,虽然他们是偷偷地流泪,但是他们用纸巾擦眼睛的动作让我知道他们流泪了。
我觉得当一名科学家真的很受人尊重,我上课要认真听讲,长大了当一名像袁隆平爷爷一样的科学家,做一名对社会有用和有贡献的人。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的回答了这个问题。
袁隆平,平头小脸,土里土气。而正是这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惊人的才华,在古老的土地上创造了非凡的奇迹。目前,在我国,有一半的稻田里播种着他培育的杂交水稻,每年收获稻谷60%源自于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是怎样的力量使一个人的命运紧紧联系并且积极影响着几亿人的命运呢?又是怎样的力量促使他执着于杂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终走向成功呢?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诀时,他以“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任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世界水稻面积10%提升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的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爷爷。
“我毕生追求的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袁隆平
您是神农,在人间留下满仓稻米后,便返回了天国。我们都会想念您,日后您看见每一缕升起的炊烟,都是飘自人间的怀念。
您很可爱又温柔,看见小鸭子会学嘎嘎叫,您喜欢小动物,养了一只小猫咪叫“袁花花”;喜欢吃甜甜香的油炸食品,还爱吃零食。您还在稻田里拉小提琴,叫上家人一起唱歌;熟悉您的人都很喜欢您和你在一起……
您来时,时间饿殍遍野,您走时,世间稻米满仓。您出生在战火连天的年代,挨过饿,死里逃生。而我们从小衣食无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有您,为了人民远离饥饿,在无数日月里研究杂交水稻。本应安心坐在办公室的您,顶着烈日在田间用放大镜研究水稻,几十年如一日。
您走了,低头看着盘中餐,泪水与米饭溶为一体,是我对您的思念。从今以后,我会好好吃饭,珍惜粮食。超级水稻会长大,袁花花会长大,我也会长大。未来,我定会向您一样,为祖国、为世界,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做出贡献!
20__年5月22日下午1时。我国乃至全世界失去了一位伟人——袁隆平。他的一生奉献于研究杂交水稻,为全世界的粮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离去很突然,更让我们悲痛欲绝,但他会一直活在我们的心中。
袁老是一个有目标的人——他在年轻时便许下了“禾下乘凉梦”,希望自己的研究可以养活全球更多的人口,我很受触动。袁老许下愿望后并为之努力,一直向着目标奔去,我明白——袁老的目标实现了。
袁老是一个敬业的人——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袁老曾一次又一次的面临困难,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更加努力,如此终于取得了成果。尽管到了退休年龄,却还不忘工作,每日都与水稻打交道,勤勤恳恳,兢兢业业。
袁老是一个“自由,散漫”的人——用袁老的话自己说。与其他科学家不同的是,袁老是幽默而又追求自由的人,在我的理解,其实就是袁老有一颗乐观、积极向上的心,让我们更能感受到他的亲切。
袁老付出了太多太多,他是我心中最伟大的`人!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卓越贡献改变世界。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他是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水稻的杂交优势成功地应用于生产的科学家,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用一粒种子改变世界,解决全球百分之六十人口的吃饭问题,袁隆平的贡献旷古烁今,“杂交水稻之父”名副其实。
治学态度影响深远。袁隆平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饱受困难挫折,阅尽人间沧桑。无论境遇如何,他的身上始终流淌着家国天下的热血,青春年华挥洒在田间地头,须眉皓然仍然孜孜不倦于攀爬超级杂交稻的巅峰。一路走来,袁隆平的科研不乏质疑、失败、挫折,他始终保持埋头苦干、不畏艰苦的科研基本功,闯出一片新天地。他那句“哪有搞科学研究不失败的呢”,一直鼓舞着无数科学家博弈科学的竞场;他那句“做科研不要怕冷嘲热讽,不要怕别人说你标新立异”,一直激励着年轻学子勇闯创新的殿堂。
高尚情操受人敬仰。袁隆平的人生原则是淡泊名利、踏实做人。他无数次拒绝了来自国外的高薪聘请,因为他知道他和杂交水稻的根都在中国。功名之下不忘初心,他始终铭记投身科学研究的激情与梦想,始终铭记把杂交水稻不断带向更高境界的'不渝追求。对待成就,他极富人情味,常怀感恩心,把杂交水稻的功劳归功党和人民。生活中,他既不追逐时尚的消费观,也不把个人的财富看成是负担,曾因为多看了几眼豪车上新闻,却依然选择普通的车子下试验田。“如果老想着享受,哪有心思搞科研呢”这就是他对待生活的态度。
斯人已逝,精神永存。袁隆平的卓越人生,就像他最热爱的种子一样,深埋在后人心间,令人从中汲取力量,传承使命。种子优良了,水稻才能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禾下乘凉”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两个梦依然任重道远,但有“杂交水稻之父”的故事相伴,将激励更多的人为科技兴国而战,未来可期。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