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过程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生态逻辑浅析

更新时间:2023-01-25 10:02:12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收藏

劳动力是商品生产的关键要素,也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础性要素。劳动力在参与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与自然发生联系。劳动与生态或者人与自然的关系向来是经济学、哲学和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面。

马克思在《神圣家族》、《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和《资本论》等著作中都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更是奠定了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哲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看来,人与自然之间既是统一的也是对立的。他说: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在这种关系中,劳动都起了关键的作用,劳动是人与自然的中介。他同时又认为,人从原始的人与自然的合为一体中分离出来从而区别于动物,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于是就以一种对立的方式展开了。而且马克思注重从劳动异化的角度理解人与自然的对立性,他认为人与自然的异化其实也是人自身的异化,是劳动异化的必然结果。

马克思之后的许多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如马尔库塞、阿格尔、威廉莱斯等人则对消费环节的生态异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是消费异化和不合理的消费方式导致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紧张。生态马克思主义者如福斯特、詹姆斯奥康纳、佩拍、高兹等学者则认为,生态问题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度。卡逊在《寂静的春天》(1962)一书中从消费过程带来的大量污染引起生态失衡、破坏自然生态价值出发,肯定了自然本身的内在价值,否定了传统的以人类为中心的价值观。罗马俱乐部《增长的极限》(1972)一书则认为受生态环境破坏的影响,生产过程和经济增长将达到极限。

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劳动力作为商品生产和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要素,通过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消费过程)与生态环境产生关联,且存在正向生态逻辑和逆向生态逻辑两条逻辑路径。在正向生态逻辑下,通过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资源能源的合理使用,对社会生产产生双重的正而影响,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良性发展状态;在逆向生态逻辑下,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对生态环境破坏和资源能源的不合理使用,对社会生产产生双重的负而影响,形成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恶性发展状态。劳动过程和劳动力再生产过程在物质交换和生态制约下形成紧密相关的闭环,使得正逆生态逻辑体现得更为充分,经济和生态之间的正反馈效应更强。

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和观念创新,如积极利用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构建生态价值补偿机制,倡导生态消费和绿色消费观,加快两型社会建设等,使劳动过程和消费过程中的逆向生态逻辑向正向生态逻辑转化,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良性发展,真正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推荐阅读:

  我国房地产税制弊端及改革思路

  高职商科类专业创新的创业人才培养

  浅析当前的旅游市场营销

  从孔子的贫富观分析我国的贫富矛盾问题

  浅论台湾产业结构升级与政策效应的思考

  解读CPI和PPI

劳动过程与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的生态逻辑浅析.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浅析民办高职院校开展《经济学基础》

浅析民办高职院校开展《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作为基础理论课,对学生学习运用经济学基础原理,了解现实社会经济和世界经济发展,判断经济大环境,用于指导生活和工作,无疑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学生感到《经济学基础》是难度较大且较枯燥的一门课程,学

经济论文2023-02-01

浅谈微观经济学在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浅谈微观经济学在教学方面的几点建议, 微观经济学作为财经管理类学生的一门基础专业课,历来备受学生和老师的重视,而近年来它的地位更是有所提升。以我们学校为例,总结以下两方面的原因:(1)近年来就业压力的加大,很多学生都准备考研,而微观经济学在很多高校都作为一门考研时的专业考试课,因此备受学生的关注,自然在学习的时候也会

经济论文2023-02-01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1)论文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1)论文,  摘 要: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教学探索与实践(1)为基础,总结了经验与不足,并提出了制定长期的双语教学规划、加大师资培养力度、完善双语教学准入制度、建立双语教学课程评估体系等相关建议,以促进国内高校的国际贸易与经济专业双语课程工作的开展。  论文关键词:国际贸易与经济

经济论文2023-02-01

探究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探究中国分享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国内外分享经济概览 早期,分享经济以协同消费或合作式消费为人所知,最早出现于1978年的《美国行为科学家》杂志上,而其背后的经济理念在于人们需要的是产品的使用价值,而非产品木身,即使用所有权,而不占有所有权,这种经济模式被称为协同消费,并列为未来影响世界的十大理念之一。 13

经济论文2023-02-01

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

禅宗农业的形成与发展,[摘 要]禅宗农业是寺院 经济 的重要组成部分,禅者的生活和修行方式促进了禅宗农业的形成与 发展 。长期开垦荒地和“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禅宗农业的最大特点。同时,具有一定规模的禅宗农业对禅宗的发展有着重要 影响 ,并形成了“农禅并重”文化传统。[关键词]禅宗;农业;农禅并重 Zenic Agri

经济论文2023-02-01

资源稀缺性与制度起源:一个佛教的经济学观点分析

资源稀缺性与制度起源:一个佛教的经济学观点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制度起源是一个制度发生学意义上的问题,它要探索的是制度为什么会发生、怎样发生等基本问题。制度的起源至少存在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制度在根本上的从无到有;二是在特定制度环境中新制度的创立;三是从已有的制度过渡到更新的制度。一般认为,制度是沿着演化和构建这

经济论文2023-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