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1-18 20:12:2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6-27
2023-03-18
2023-07-05
2023-03-19
香港小说风格流派述论袁良骏 (184)
异度时空:论香港女性小说的文化身份想像王艳芳 (188)
论美华文学中不同代际的纽约书写陈涵平 吴奕铸 (194)
泰华文学的发展及其文化取向陆卓宁 (198)
关于社会主义文学的几个问题柯汉琳 (201)
评栾梅健的《前工业文明与中国文学》范伯群 (204)
关爱和《中国近代文学论集》读后胡全章 (206)
全国科学发展观与当代文艺学术研讨会综述毛正天(整理) (209)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方法与教材”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石圆圆(整理) 陈嘉梦(整理) (212)
中国散文的民族化与现代化学术研讨会综述吴春兰(整理) (214)
“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改革与审美文化转型”学术研讨会综述董树宝(整理) 贾一心(整理) (216)
《钱中文文集》(1-4卷)发行仪式述要丁国旗(整理) (218)
全国“科学发展观与当代文艺”学术研讨会 (F0002)
本土文化自觉与“文学”、“文学史”观反思——西方知识范式对中国本土的创新与误导叶舒宪 (5)
非文本诗学:文学的文化生态视野高小康 (13)
价值视野中的文学经典晓华 (18)
反思、调整与超越:21世纪初的女性文学批评王春荣 吴玉杰 (23)
论新时期30年中国小说创作理论的发展涂昊 (28)
试论《周易》“生生为易”之生态审美智慧曾繁仁 (33)
春秋笔法与中国小说叙事学李洲良 (38)
周代乐官与典乐诗教体系杨隽 (43)
黄人的文学观念与19世纪英国文学批评资源陈广宏 (49)
唐宋“国花”意象与中国文化精神王莹 (61)
“沈宋体”的艺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肖瑞峰 李娟 (72)
宋词经典名篇的定量考察王兆鹏 郁玉英 (79)
北宋“太学体”文风新论张兴武 (87)
传统人格范式失衡境遇下的悲怨与风流——白朴的心路历程与其剧作的泛人文内涵张大新 (95)
曾国藩古文理论平议黄伟 周建忠 (104)
鲁迅小说叙事方式的存在论视域吴康 (112)
“转折”中的持守——左联时期丁玲创作中的个性思想秦林芳 (120)
徐訏的遗产——为徐讦诞辰100周年而作吴义勤 (125)
论沈从文的怀旧写作周明鹃 (132)
论传统伦理在五四作家人格铸就中的主体地位陈留生 (138)
巴蜀作家与中国现代文学陶德宗 (145)
对文学本质的超越性诉求——梁实秋文学观论析于文秀 (151)
“大团圆”之争——传统“人情戏”的当代艺术流变张炼红 (156)
穿越历史烟尘的女性目光——论凌力的历史写作季红真 (163)
也谈语言的传统——先锋文学与革命文学比较论王中 (169)
重读改革小说——公化的现代性与私化的矛盾性首作帝 张卫中 (175)
红柯中短篇小说论李丹梦 (179)
评卓如《青春何其芳》雷业洪 (207)
读欧阳友权《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蓝爱国 (210)
何其芳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综述封英锋(整理) 陶德宗(整理) (212)
张恨水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黄静(整理) (213)
《王蒙自传》学术研讨会综述温奉桥(整理) (216)
“中国现代美学、文论与梁启超”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郑玉明(整理) 孙旭辉(整理) (217)
“文学理论范式及其转换”国际学术研讨会 (F0003)
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三十年胡亚敏 (5)
新时期三十年文论研究赖大仁 (13)
八十年代:多义的启蒙南帆 (18)
从章句之学到文章之学吴承学 何诗海 (21)
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跃进 (32)
论何绍基诗歌美学创变曹旭 (40)
朱熹的骈文批评于景祥 (46)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西厢记》文本的深层文化分析樊宝英 (52)
北齐文学传统与初唐诗歌革新之关系杜晓勤 (56)
西曲舞曲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曲辞结构曾智安 (64)
《文心雕龙》与袁枚性灵说王英志 (70)
试论现代“文学学科”之生成朱立元 栗永清 (75)
文学理论、理论与后理论周宪 (82)
全球化语境与“人生艺术化”命题的当代意义金雅 (88)
常态人性与梁实秋的文学思想庄锡华 (93)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中的“进步观”党圣元 (98)
元明之际的种族观念与文人心态及相关的文学问题左东岭 (104)
黑格尔和丹托论艺术的终结柯蒂斯·卡特[美] 杨彬彬(译) (112)
民间神歌的女神叙事与功能——以粤西地区冼夫人神歌为例吴真 (117)
“伪”历史与“真”文化——山西洪洞的活态古史传说邹明华 (123)
历史开裂处的个人叙述——城乡间的女性与当代文学中个人意识的悖论罗岗 刘丽 (129)
“普及”与“提高”之辩——论五十年代精英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势力之争张均 (137)
风前大树:彭燕郊诗歌论吴思敬 (143)
在神话性中生存——当代武侠小说的深层内涵李欧 (149)
现代社会,贫富被装在一间间屋子里,那门锁对应的钥匙已真真切切地一如它的光泽般,成了实实在在的金色了。
甲问乙:“贫否,富否?”我们已遭大众化了的乙,料想跳不出窠臼将回答的不是“家徒四壁”就是“家财如山”,而万万不会是“心境空虚”抑或“神清气爽”。人们似乎默认了富便是“有钱”、“腰缠万贯”,贫则是“不名一文”,遗忘了这个世界,精神的饱满才是真正的富!我以为,究其根由,的的确确是我们在物质上不够富。
贫,不仅在于物质,也在于精神。人常说,物质是精神的基础。然而,在追求物质中,我们的精神就无可避免地要流失么?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其打家劫舍、不义而求财者不胜枚举。就拿“三鹿事件”来说,它攫取般地夺走了人民的钱财终于致富乃至成了百强企业,伤及祸及了恁多幼嫩的婴儿,这不仅是对生命的伤害,更在于对精神的恶劣打击。足以恶浸大众精神的,必是一种腐败之至的模板。其实,“三鹿”还不够富,物质上真正的富者应该是至贫的,“大富若贫”,贫如比尔盖茨捐出一身的财富;“三鹿”,因为它仍不够富,所以要追求更富有,在追求的过程中它丧失了精神,这就决定了它依旧无法抵达精神上的富有。别说什么这是国情,因为无论在哪,都是邪不压正,精神的流失往往阻止我们物质的求得。
倘若足够的富有(物质方面),它便不必另辟邪径谋求更大的富,反而它能安分守己,真心也罢假意也罢它都会摆出一副回馈社会、为民服务的姿态。而贫者,自然将本纯洁的钱财不义化,使精神空缺了。
足够的富有也来自于贫穷,由贫穷一步步的积累致富。如果贫者都自行将钱财不义化,那么世上可有真正的富者?卢梭有言:“我们手里的金钱是保持自由的工具;我们所追求的金钱,则是使我们当奴隶的工具。”现在的企业确乎是为了奴役自己,又何不将目标定为自由,而追求金钱只作为手段呢。
因而,物质贫乏者求富,先应求精神的富,而物质的富只是过程、手段而已,是为更好的造就精神的富。
“叮铃铃,叮铃铃!”清脆悦耳的上课铃随之响起。在这节“古诗评论课”上,有不少的“评论家”都积极抢评,教室里顿时变得热闹起来。
“有谁知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两段古诗的意思?”“秦老师,我,我,我!”秦老师的话刚说完,教室里就立刻举起了许多只小手,你争我抢,毫不退让。瞧,有的高高把手举直;个子稍微矮点的,就干脆站起来,跳着举手;还有的,把手使劲伸直,在空中轻轻挥舞,仿佛手上写着“老师,请选我吧!”这几个字似的……
当秦老师给我们提出问题,而被请起来回答问题的每一位同学,其神态、表情,就像古人附身一样,都表现出特有的情感,回答得非常精彩,使在座的每一位听众都听得如痴如醉,最终令大家赞不绝口,并送上最热烈、最长久的掌声。连平时不爱举手的同学们也受到了感染,今天也积极勇敢地举起了手,而被有幸请起来回答的,同样也回答地十分精彩、有趣。
欢乐的时间真短,不一会儿,这节“古诗评论课”就下课了。这节课使我们领悟到了古诗词的魅力,吸收了传统文化的营养。要是还有一些这样的“评论课”那该多好呀!
写作文学评论属于议论文。它必须具有议论文的一般特点,这是它与其它议论文相同的共性。但是由于它是对文学作品发表的评论,所以又不同于其它的议论文,而要有点文学色彩,这是它的个性。因此,一篇好的文学评论,既要具有一般论说文的特点,又要讲究文学性。
1.要有正确而鲜明的观点(论点)。我们对一篇文学作品发表议论,总要有个基本看法:是好还是坏?是基本上好的还有缺点,还是基本上不好但尚有某些可取之处?这个基本看法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这个论点必须是正确的、鲜明的。
2.要有准确、充分而有说服力的论据。文学评论的论据,主要应从作品的人物、情节和艺术描写中去找,也就是说,要对作品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描写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具体的分析。从而引用足以说明自己论点的材料来作为论据。这些论据一定要准确可靠,不能想当然,更不可曲解,甚或断章取义,攻其一点不及其余。
3.要运用科学的符合逻辑推理的论证方法。是用归纳法,还是用演绎法,或者是类比法,应深思熟虑。而且,是写成一篇立论的评论,还是一篇驳论的评论,也需要根据写作目的,从作品实际和读者需要出发来确定。
4.要具有文学批评的当代意识,能按照文学规律和特性结合作品实际进行写作。必须运用学过的文学理论知识、文学史知识、美学知识、语言学和修辞学知识,针对具体作品进行具体分析。否则,在文章中尽讲外行话,或者对文艺作品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这样的评论肯定难以服人。
5.在创作上文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因此文学评论的理论和术语也随之不断更新。为此,就要努力使评论的语言既准确、严密、有科学性、理论性,又要鲜明、新颖、有文学性、形象性。要通过语言的运用将评论的理、情、文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
欧美的那种审美观念,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延续到我们身边。
因为很多东西的传递,都给我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所喜欢的每一种风格,其实都不需要感受到他们到底有多美冷漠,也许你一开始就熟悉了他们的习惯,所以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要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想我认识那个时候的你们,也自然不会完全放弃,心情与命运的起承转合,从一开始就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无
缝衔接。我认识的他们,可以从某种程度上看懂他们的沟通与交流,其实都没有特别的影响。
如同一开始,看哪部电视剧的心情与感受,都完全不同。
他们喜欢的是自己所支持的那些人。
可是,我们也想要如此精致地去看懂生活,我们也知道所有想要懂得的姿态,都在我们的心情里面,突然展开了笑颜。我知道啊,那时候的你们,从来都不屑于去发表这些言论。
那些人们的好坏,其实你从来都不该如此果断的去评论。
我认识那时候的你,我也知道那时候的所有风情。
所以,当我们看懂问题的时候,所有的情绪也开始迎刃而解。我知道,那时候我们讲出来的每一个故事,都给我们带来了完全不同的结果。
我们还要经受很多,这些也都需要不断努力。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