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3-19
2023-06-18
2023-07-05
2023-07-05
更新时间:2024-02-19 11:28: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3-19
2023-06-18
2023-07-05
2023-07-05
1. 并列
……一面……一面…… ……一会儿……一会儿…… ……既……又……
2. 递进
……不仅……而且…… ……不但……还…… ……连……也……
3、选择 ……不是……就是…… ……或是……或是…… ……宁可……也不……
4. 转折
尽管……可是…… 虽然……但是…… ……却…… ……然而……
5. 假设
如果……就…… 假使……便…… 要是……那么……
6. 条件
只要……就…… 只有……才…… 无论……都…… 不管……也……
7. 因果
因为……所以…… 由于……因此…… 既然……那么……
(1)全文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
(2)总结文章内容,点名主旨(突出主题)
(3)形式新颖,吸引读者
(4)反映人物情感变化
2 动词理解
AX 生动表现了人(事)物 XX 的特点(情状)(或描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情
3 句子分析
(1)分析句子里词语的表达效果
(2)分析:修辞+修辞作用
比喻:用 XX 比喻 XX,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人
物)……
拟人:把 XX 拟人化(或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形象的表现了……(或描绘
出……的画面,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强调了(事物)的……,突出了(事物)……的特点
反问:这个反问句的意思是……,以强烈的语气表达了(人物)……的感情
设问:
开头出现,其作用通常为“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文中或结尾出现,其作用通常为“引起了对……的问题的关注(或引人深
思),给人以启迪,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借代:用 XX 代 XX,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引用:
引用诗句,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语言更优美(或引用诗句是为了说明……)”
引用故事,神话传说,其作用通常为“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吸引读者”
4 文章运用表现手法作用
例题:请问这题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对文章有何好处(意义)?
(1)对比,作用:XX 和 XX 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人(事)物 XX 的特点
(2)象征,作用:使文章立意深远,含义深刻
(3)伏笔,作用:对将要出现的 XX 事物作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
(4)照应,作用: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更加鲜明,逻辑更加严密
(5)烘托、渲染,作用:表现环境,营造氛围,抒发情感,突出主题
5 某段起什么作用
(1)开头,作用:A、引起下文B、点名所要描写的对象C、照应文章标题D、设置悬念,吸引读者E、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2)此段在文中,作用:
A、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B、为情节发展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
(3)结尾,作用:
A、总结全文
B、揭示文章主旨
C、照应前文
D、照应题目
E、引人深思
6 文中画线句/段运用何种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1)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正面、侧面描写
(2)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作用:
(1)人物:表现人物 XX 的特点,突出人物 XX 的性格(品质、思想)(2)环境:烘托一种 XX 的气氛,表达一种 XX 的思想感情
7 用简洁的言语概括文章(或文段)内容人+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8 本文(某段)运用什么表达方式
(1)记叙:
(1)理解中心句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解题思路或方法:首先要一问一答
理解中心句的方法:①概括大意法,适用于原文相关句子较长的情况;②;解释重点词法,适用于原文语句中有生僻词,其余照抄;③变换句式法,适用于原文使用的是疑问、设问、反问的语意未能完全明确的句子,而题目又要求作出明确表达的情况。④如中心句用了修辞,从修辞的角度来抓住事物的特点理解整句中心句。
联系实际谈感受:用“例如”举现实生活中与文章相似的事例来说明就行了。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简炼,表达要流畅。
(2)读完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并联系实际谈谈感受
解题思路或方法:也要一问一答
问得到什么启示的答题方法:一般是叙事说理或借物喻人的文章,启示通常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联系实际谈感受的方法:我们应该借鉴其启示,运用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言要通顺、简炼,表达要流畅。
解题思路或方法:
(1)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高频出现的句子或词。
(2)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 6 个字左右。
A、如是写人文章,文题常用人名来做标题或是(怎样(通常为人的个性特点或宝贵品质))的人来命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可爱的表妹》等;
B、如是写事的文章,则常以事件来命题,如《放风筝》。或以(怎样)的事件来命题,如《难忘的第一次》、《趣事》等。或以文中开头、结尾高频出现的词或句子来命题,如《关爱》、《感受亲情》、《我尝到我食言的滋味》等;
C、如是写物的文章,就直接以事物的名称来命题,如《白杨》、《桃花心木》、《小花狗》等;
D、如是状物的文章,则直接以介绍的事物命题,如《鲸》、《松鼠》《我的闹钟》等;
E、如是写景的文章,则直接以风景地来命题,如《美丽的校园》、《颐和园》等。
树立正确人才观,因材施教促发展
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重要的引导者,他们的行为对于培养学生成才至关重要。即使我们不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著名科学家,但我们可以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孩子们焕发出属于自己的光彩。所以教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不仅是教学目的的贯彻者、文化知识的传授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而且还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和学习环境的创造者。能否把学生培养成才,关键因素是教师。著名科学家法拉第出身贫寒、自学成材,原是一名书籍装订工。是戴维的大力推荐,才让他有机会进入皇家学院实验室;是戴维引导他进入欧洲的科学界,才让他有了成为优秀物理学家的可能。正是戴维对于法拉第的发现和培养,成就了科学史上一颗伟大的新星。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试图通过讽刺、挖苦甚至体罚的方式,让学生立刻就改掉缺点,顽石马上变美玉。对于成年人来说,讽刺和处罚有时候的确会起到令人觉醒、催人上进的作用。但这种方法,不能用来督促心智并不成熟的孩子。讽刺挖苦可能给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在孩子心里留下阴影,让他们产生破罐子破摔的不良心理。也有一些教师过早地判定部分学生不能成才,放弃了对他们的耐心培养,任由这些学生向厌学的方向渐行渐远。
教育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而不是把所有学生都培养成学术精英。正如清朝顾嗣协说:“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就短,智者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无多苛求。”一个班的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如果我们能发现、发挥或发展一个学生的长处,那他就可能扬长避短、成为有用的人;如果我们过分挑剔、指责或攻击他的短处,那他就可能自暴自弃、成为一无是处的人。
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遵循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标准全面、人人成才、特色成才的理念,化泥土成砖瓦、锻矿石成钢材、变树木成栋梁,皆为有用之材。我们要善于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教师需要用雪亮的眼睛发现和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老师的欣赏中愉快地接受教育,使学生保持进步的动力。教师可采用新奇引趣法、活动启示法、动手操作法、质疑探究法等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学有所成、学有所得。
只要教师用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待学生、用平等的心态尊重学生、用宽容的心胸对待学生、用真切的感情欣赏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就一定能在学生的心底激发出前进的动力。不管是什么样的学生,都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建设者。
对于说明文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抓住三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就是三种:包括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最重要的是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引资料。其中涉及较多的是分类别、举例子、打比方、列数据、作比较。分类别的作用是可以将复杂的事物说清楚。
举例子可以起到使内容具体、加强说服力的作用。
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跟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这种方法可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列数据可以使说明的事物更具体,便于读者理解相关内容。
作比较跟修辞格上的对比是类似的,在说明某些抽象的或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较中显现出来。
在回答有关说明文的语言问题时,要注意说明文讲求语言的准确性,语言风格又可以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小学语文阅读题的答题技巧
学习语文基础知识和作文,阅读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但是很多同学却在
这块丢分。小学阅读的重点是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感受理解、积累和初步的运用
了 ……的深刻道理。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
4. 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 ,引起读者的兴趣。
5. 文中某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修辞有很多,常用的有 8 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比喻的作用有三:一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帮人加深体味;二是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叫人便于接受;三是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排比的作用在于能突出文章的中心,表达强烈奔放的情感,增强语言的气势;是提高表达效果的重要环节。还有叠词、短句使用,使文章富有节奏感,具有音韵美,读起来朗朗上口。
还有一种修辞用的比较多的就是引用,有时阅读理解中会有引用的诗句、名人故事、还有名人语言或名人著作中的有关内容,问题会有 “文章中引用的内容有什么作用?”,这种题目回答时要注意答到这样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衬托了记述对象的品质,突出了主人公的某种精神”。
苏轼
苏轼乐观,即使经历了“乌台诗案”,他的天空风雨如晦,经历了万般屈辱,人生风云变幻,被贬黄州,依然热爱生活。一次与好友相约出游,不料天降大雨,朋友们都找地方躲雨,只有他拄着拐杖淡定前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看重亲情。苏轼的心灵深处涌动着对亲人的爱,表现在诗词中,既有对兄弟间彼此珍重的手足之情,也有对妻子的缱绻恋情。苏轼的内心世界中感情丰富,他热爱生活,热爱人生,更热爱自己的亲人。著名的《水调歌头》就是中秋之夜思念弟弟所做。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彰显了他们兄弟的手足情深。
陈忠实
陈忠实说:“一次,和朋友聊起《白鹿原》构思时,我借着酒劲儿说,希望能够为自己写一本垫棺作枕的书。有一天我去世了,棺材里放这么一本书,也就够了,不管它是否会对世界产生影响,只要能让自己满意,能对得起自己喜爱文学这大半辈子。”
于是陈忠实就远离城市,大部分时间都躲在西安市东郊灞桥区西蒋村的老家旧屋里,一求耳根清净,二求读书弥补文学专业上的残缺,三求消化他所拥有的生活资源,创作出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上越来越高的文学作品来,直至一九九二年以发表第一部长篇小说《白鹿原》而一鸣惊人。
(2)赞颂人或物的一些崇高的品质(如爱、坚强、执著等)
(3)写动、植物托物言志或称(借物喻人)的文章,其中心思想通常是借物的什么积极的方面来比喻人也该怎样。
露);三是找文章的题目(有时文题中的关键词(修饰词中除数量、时空等方面的)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
举例说明:
1、写人的文章《父亲的收藏》
主要内容概括为:在“我”的一再追问下,父亲拿出了他的收藏。
中心思想为:歌颂深沉的父爱。
2、写物的文章《桃花心木》
主要内容为:桃花心木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茁壮成长
中心思想为:借桃花心木的成长来比喻人的成长,告诉人们应当勇敢面对人生中那些如坎坷、曲折、磨难等“不确定”因素,才能独立自主地生活得很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