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6-18
2023-07-05
2023-03-19
2023-07-05
更新时间:2024-02-20 17:42:27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6-18
2023-07-05
2023-03-19
2023-07-05
一、试卷结构及命题特点
能紧扣新大纲,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试卷第一部分为语言的积累及运用,共2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积累和口语交际能力,涉及汉字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分析、歧义句的修改、古诗默写、写话几个方面。第二部分为阅读理解,共40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运用、分析、概括能力。文质兼美的文章,新颖的题型,特别是课外文章的阅读考查,更是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重视能力,注重过程方法,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新理念。第三部分是作文,计40分。以“习惯”为话题,文体不限。题目本身极富挑战性,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对于那些大而无当、平白无味的话题作文来说,更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作文字数的要求为不少于600字。
二、考试情况分析
第一部分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语言积累运用,得分率在69左右。这部分失分率最高是第4小题,这是一道病句选择,多数学生在做的时候都容易先到“A”;学生对于识记没有多大问题,只有“与”错写为“举”、“涟”错写为“莲”;第7小题(1)很多学生对“止戈为武”理解是相反的,(2)中有部分学生不能用正确的眼光去看待,用语出现了不文明的现象;第9小题有部分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漫画内容,失分较多。
第二部分的阅读理解,学生的得分率总体约为。得分率高的是课内阅读,约为,学生在对“紫禁城”的知识掌握不够。课外阅读,对于开放性的题目很多学生都无从下手,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文章意思,失分较多。
作文部分,得分率在76%左右。部分学生对于“习惯”这一话题的理解存在的一定的误区,比如:“习惯帮妈妈做事”等,需要关注的问题是学生的书写,整体上不够工整美观,作文的构思组材方面不够重视,有新意的佳作还不多。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 (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活少; (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2、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3、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 ,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全国卷I理科逐题述评
1.设复数z满足1?z?i,则|z|=1?z
(A)1(B
(D)21?z?1?i(?1?i)(1?i)?(1?i)2
?i得1?z?i(1?z),即z?解析:由,z???i,1?z1?i(1?i)(1?i)2
|z|=1,选(A).
点评:本题跳出往年考查复数除法的传统直白模式,套用方程思想,由考生自行推导出?1?i,进而求出|z|(从这方面来讲,简单题增加了考生的运算量).形式简洁(甚至1?i
连“i是虚数单位”,“复数z的模”等说明性文字都未曾出现),增加了思维含量.当然,如?1?i果考生在平时的备考中,能拓展了解部分复数的模运算的性质,化简到z?,就可以1?iz?
利用分子和分母的模相等迅速得到|z|=1,不必将z?i计算出来,正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不难看出命题人在躲避各地题海战术方面的良苦用心.
)????11(B
(C)?(D)22?????????解析:sin20cos10?cos160sin10?sin20cos10?cos20sin10?sin30,选
(D).
点评:本题涉及三角函数的三个考点:诱导公式cos(180??)??cos?、两角和与差?
公式sin(???)?sin?cos??cos?sin?的逆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其中由cos160???cos20?得进一步做题思路十分关键.
2n3.设命题p:?n?N,n?2,则?p为
(A)?n?N,n?2(B)?n?N,n?2(C)?n?N,n?2(D)2n2n2n
?n?N,n2?2n
解析:命题p含有存在性量词(特称命题),是真命题(如n?3时),则其否定(?p)含有全称量词(全称命题),是假命题,故选(C).
点评:涉及含有量词的命题的否定(也可视为复合命题中p与?p的关系)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且常考常新.解答这类题,既可以套用命题的否定的套路(特称命题与全称
命题的转换),也可以从命题真假性的角度加以判断.
4.投篮测试中,每人投3次,至少投中2次才能通过测试.已知某同学每次投篮投中的概率为,且各次投篮是否投中相互独立,则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
(A)(B)(C)(D)
2解析:该同学通过测试的概率为()?,或
11?,选(A).
点评:本题考查点集中在独立事件、互斥事件与对立事件,难度适中,突出了理科试题的特点.
?y2?1上的一点,F1,F2是C的两个焦点,若5.已知M(x0,y0)是双曲线C:2
??????????MF1?MF2?0,则y0的取值范围是
,(B
)(?(C
)(?(D
)(?33663333
????????????????????C的交解析:从MF1F2为直径的圆与1?MF2?0入手考虑,MF1?MF2?0可得到以F(A
)(?
点M1,M2,M3,M4(不妨设M1,M2在左支上,M3,M4在右支上),此时M1F1?
M1F2,M1F1?M1F2??
F1F2?S?M1F1F2?
|y0|?11M1F1?M1F2?|y0|?
F1F2解得22?M或M?M上运动,y
?(,故选(A).,则M在双曲线的M01234点评:本题借助向量的数量积这一重要工具,融合了双曲线的定义、性质,考查了构造思想和等体积转化.是对研究和利用过往高考试题正能量的引导和极好的传承.美中不足的是本题运算量比较大,思维含量高,考查点比较综合,如果能放到第10题的位置会更合理.
这道高考题脱胎于前的高考全国卷文理第14题:x2y2
??1的焦点为F1,F2,点P为其上的动点,当?F1PF2为钝角时,点P的椭圆94
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
到下一年,直接演化为高考全国卷文理第14题:x2y2
??1的两个焦点为F1,F2,双曲线点P在双曲线上,若PF1?PF2,则点P到x916
轴的的距离为.
再过4年,在高考全国卷(III)文理第9题:??????????y2
?1的焦点为F1,F2,已知双曲线x?点M在双曲线上,且MF则点M1?MF2?0,22
到x轴的的距离为
(A)45(B)(C)(D)
336.《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内容极为丰富的数学名著,书中有如下问题:“今有委米依垣内角,下周八尺,高五尺.问:积及为米几何?”其意思为:
“在屋内墙角处堆放米(如图,米堆为一个圆锥的四分之一),
米堆底部的弧长为8尺,米堆的高为5尺,问米堆的体积和
堆放的米各为多少?”已知1斛米的体积约为立方尺,
圆周率约为3,估算出堆放的米约有
(A)14斛(B)22斛(C)36斛(D)66斛2?R16?8,圆锥底面半径R?,米堆体积4?
1320VV??R2h??22,选(B).,堆放的米约有123?解析: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取材于古代数学著述,一方面考查了简单几何体的体积,另一方面体现了数学估算等应用,更是弘扬和发掘了数学史和古代数学文化.
????????7.设D为?ABC所在平面内一点BC?3CD,则
?????4????????1????4????1??
?(A)AD??AB?AC(B)AD?AB?AC3333????4????1????????4????1????(C)AD?AB?AC(D)AD?AB?AC3333????????????????1????????1?????????4????1???解析:AD?AC?CD?AC?BC?AC?(AC?AB)??AB?AC,选(A).3333
????????????点评:本题知识方面考查平面向量的加减运算,能力方面通过用AB,AC表示AD考查
????????化归思想的应用.另外本题也可以根据选项的特点把已知BC?3CD转化为起点均为A,即
????????????????????AC?AB?3(AD?AC),求出AD即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化归思想的应用.从难易度来看,此题放在第5题的位置最理想.
8.函数f(x)=cos(?x??)的部分图象如图所示,则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
13,k??),k?Z44
13(B)(2k??,2k??),k?Z44
13(C)(k?,k?),k?Z44
13(D)(2k?,2k?),k?Z
44(A)(k??
??1?+??????42解析:由五点作图知,?,解得?=?,?=,所以f(x)?cos(?x?),44?5?+??3?
??42
令2k???x?
(2k??4?2k???,k?Z,解得2k?13<x<2k?,k?Z,故单调减区间为4431,2k?),k?Z,故选(D).44
点评:本题虽然考查余弦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但可归结为正弦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且一反常态图象的周期是2k,不是2k?,解答既可由图象先求解析式,再根据解析式求解函数的单调递减区间,又可先求周期,借助图象的对称性得出x?3是其中一条对称轴,数4
形结合直接写出图象的单调递减区间.既能考查学生对余弦函数图象和性质的真正理解,又能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运算求解的能力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推陈出新的结果是得分不高.
9.执行右面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t?,则输出的n?
(A)5(B)6(C)7(D)8
解析:t?保持不变,初始值s?1,n?0,m?1?,2
执行第1次,s?,s?t,执行循环体;
执行第2次,s?,s?t,执行循环体;
执行第3次,s?,s?t,执行循环体;
执行第4次,s?,s?t,执行循环体;
执行第5次,s?,s?t,执行循环
体;执行第6次,s?,s?t,执行循环体;
执行第7次,s?,s?t,跳出循环体,输出n?7,故选(C).
点评:本题通过含循环结构的程序框图,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运算求解能力.但题中的执行次数有点多,数据有些复杂,其实大可执行3或4次,数据再简单一些,效果会更好!
10.(x?x?y)的展开式中,xy的系数为
(A)10(B)20(C)30(D)60
解析:在(x?x?y)的5个因式中,2个取因式中x剩余的3个因式中1个取x
,其2522552
212余因式取y,故x5y2的系数为C5C3C2?30.
22232232另解:(x?x?y)???(x?x)?y??,含y的项T3?C5(x?x)y,其中(x?x)255
14151中含x的项为C3xx?C3x,所以x5y2的系数为C52C3?30,故选(C).5
点评:本题由以往常考的括号内的二项创新演变为三项,既能把三项转化为二项,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解,又能利用计数原理借助组合知识求解,同时考查化归思想的应用以及学生的运算求解以及变通能力.
题目排序建议:T7→T5,T9→T6,T6→T7,T5→T10,T10→T8,
T8→T9.
11.圆柱被一个平面截去一部分后与半球(半径为r)组成一个几
何体,该几何体三视图中的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图所示.若该几何体
的表面积为16?20?,则r?
(A)1(B)2(C)4(D)8
解析:由正视图和俯视图知,该几何体是半球和半个圆柱的组
合体,圆柱的半径与球的半径都r,圆柱的高为2r,其表面积为
1?4?r2??r?2r??r2?2r?2r?5?r2?4r2?16?20?,解得2
r?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圆柱和球的表面积,通过
三视图到直观图的转化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化归思想的应用,
通过圆柱和球的表面积计算考查学生的运算求解能力.
本题与全国卷Ⅰ(理8,文11)非常相似.但由
年的三个视图变成了年的两个视图,极好的考查了学生的
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20全国卷Ⅰ(理8,文11))
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16?8?
(C)16?16?(B)8?8?(D)8?16?
x12.设函数f(x)=e(2x?1)?ax?a,其中a?1,
若存在唯一
学生对试题的反映取决于个人的准备情况
高考之后不同的学生对试题反应不一样,理科学生反映比较大的是理综、文科学生反映比较大的是文综。学生对于生物的考题反应不一样,有的学生感觉这次高考题特别适应自己。有的学生反映这个题太别扭了。所以不同的学生感受是不一样的,原因取决于他的准备,他对于整个高考的准备和高考试题的准备。
今天我们谈的是试题,不好说试题本身是什么问题,而应该说考生是怎么准备的,因为高考肯定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来命题的。
有几道题学生反应比较大,如第4题遗传规律的题,遗传规律在高考当中考的是比较经典的内容,但是高考未必要考一个非常经典的常规性的,可能会考一个变形。比如说我们讲到了分离定律,这道题变换了一下,后来性状没有表现出来,其实就是考了一个变形,但是还是以前的知识。如果学生没有理解到一定的程度,他根本不知道这道题考的是什么。但是有一个同学出来以后就说那个题太简单了,他马上就跟我说出了答案。当时我没有看到题,但是如果学生在这方面有了准备,那么就很简单,如果没有准备就觉得很难,这样的题其实命题者的本意非常明确,如果只考的是3:1的问题,那么就很简单了。这样的题,对于学生来讲就属于争议比较大的题目了。
在非选择题的第30题同学也反应比较大,这也是北京卷的一个进步吧,学生更关注名词和术语,而今年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题目是给雌蛙注入雄蛙的垂体会有什么影响,高考命题有一个原则是不能超出考试大纲的,知识是绝不会超出他学的知识了,其实就是应该有促进作用,这里面涉及到了知识理解和你对高考知识的理解问题,如果你理解到位这道题就是一个很容易的题,但是如果理解得不到位,那么这道题目就是一个雷。考生未必想这么多,但是我们觉得高考的价值是导向,这个导向的价值在于通过这样的一个导向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关注什么,复习的时候关注什么,如果发挥得好高考就是正面的,如果发挥得不好那么就不行了。如果每年的高考题都一成不变,我想我们的学生和教学进步情况也会受一些影响。类似于这样的题还有,但是不多。总体来讲常规的题比较多。
生物纳入理综比单科考试对于学生来讲难度增大
三门课一起考与单科考试改变高考的惯性思维,我个人认为这个区别特别大。如果老师在备考的时候研究一下,有些省市的生物按照单科考试的,生物是100分,以前的江苏、广东是单科考试的,生物单科的试卷和理综里面的生物试卷对比,你会发现题目特点有很大的不同,海南生物的试卷是100分,但是北京的理综生物4道选择题,每道6分,这就意味着这一个题如果你要做错了就不行了,非选择题三个空才是6分。因为总共考7道题,知识点又少了,对于考生来讲就涉及到了一个情况,我们经常说高中生物讲一个基因工程,获取目的基因有两种方法,有一种是“鸟枪法”也就是说不知道打中哪个,但是最后肯定有打中的。所以复习的难度明显加大了,答题的难度也加大了。以前一个选择题考一个知识点、一个角度,但是理综的选择题一个选项可能考4个知识点,如果考一个点的话那么就会有4种角度。
命题者煞费苦心为考生着想 落脚点在考纲
全国一卷、二卷关注得不多。北京卷因为今年在高考之前,官方提供了很多的信息,今年我们要稳定,稳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方面是不应该有特别大的变动,北京已经开始实施新课程了,旧课程的试题总体是维持稳定的,在维持稳定的过程中,命题者还会把自己的想法放到命题中去。同时,还要知道命题者的命题技术,他是想这样做,但是必须要有技术支撑,能否做到如他想的那样也不一样。
我们现在从学生和老师的感觉看,北京卷和以前比还是有一些变化的。比如说,这次把今年的理综卷的生物题所有文字包括图加起来,比以往少了很多。这个变化其实对于考生讲价值是不一样的,因为这就意味着信息更少了,学生要从题目中选择问什么,答什么,他获取信息的情况肯定是不一样,包括阅读时间可能也会减少,对于这个问题就不会受一些无关信息的干扰,我们就可以关注到这点肯定是和命题者有益的指导思想吻合的,这就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变化,这个变化可能也是我经常说的:命题者是煞费苦心的为考生着想,如何让大家更节省时间。
另外一个变化就是对于整个题目来讲,如果你仔细看的话,把这些难题抛开,学生就会发现很多的题,题的情景是不一样的,但是答案太熟悉不过了,答案的落脚点确实是落到了考纲上。以前的考生经常说:李老师,今年咱们白忙活了。今年我的学生没有说这句话,我很高兴。如果题目非常难,学生就会觉得白忙活了。今年的学生说的是我感觉得挺好的,说明他对主干知识是越来越稳定了,这个变化也是挺好的。
第三个变化就是北京卷和全国一卷、二卷相比有一个特点就是对于核心概念知识的考察是比较特殊的。我让我的学生把非选择题的答案读一遍,你就发现基本是核心概念。理科综合的全称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这个综合能力是概念性的知识,我们可以把知识分为事实性、概念性、方法性的概念,方法性的知识是练的,所以高考的时候应该主要考概念性的知识。
高考当中考一个实验探究能力,北京近几年也在考,今年争议比较大的是有一道题,给你一个图,说图中5实验组在每个培养品当中如果做三个重复实验可采取的做法是什么?为了完善实验技术方案应该增添对照组可采取的做法是什么?这个“做法”实际上就是学生如何把这个事儿做出来,我们就叫做操作性知识,如何动手。北京的高考探究能力考这个。我自己还认为操作性的东西是动手的东西,考有难度的,但是北京卷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这个尝试是非常好的,我们可以考操作,但是这种操作学生之前没有做过,见到了这个东西是很犯怵的。
但是大家可以看一下20**年之后的全国卷,开始全国卷的实验题里面会加一个括号,注:操作性的东西不做要求。我觉得操作性的东西阅卷是非常难阅的,其次就是如果严格把握标准这道题的得分率是非常低的。北京去年考了一个“称干重”的题,烘干一分钟称一次重量,最后称到两次重量一样的时候考恒重。最后要称滤纸的质量。我们中学里面多数学校用的是托盘天平,左边放砝码,右边放东西,如果右边的东西放的是滤纸,那么左边也是要放一个滤纸,我们的滤纸是平衡掉的。但是如果用分析天平就不一样了,所以这种操作性的东西对于考生来讲,难度会比较大。但是的题也是考操作,就比去年的考试容易很多了,所以北京卷会有这么一个比较明显的几个特点。
全国一卷和全国二卷一直是标杆性的东西,他是由全国考试院命题的。我第一感觉就是如我们所预测的那样,难度都在下降。这个和最初我们通过各种媒体所关注到的,每年要稳定,要稳中难度略微下降是有关联的。全国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知识的落点更多的落向概念性的知识,这和北京卷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如果大家翻看一下全国卷,大家会发现那两道非选择题难度特别大,难在思路和表达上,比如说一个题整个一面就是题,下面留白都让大家写,学生比较发怵。但是到了08年的时候,全国卷一都开始有这种北京卷的倾向性了,就是有问答的题,但是问答的'会比较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把这件事儿说清楚,表述上不会有太多的问题。
全国卷这里面还有一个比较稳定的东西,比如说遗传,这些年一直在考这个考点,大家都觉得到了第二学期生物学特别有意思,因为遗传现象本身就有意思,其次就是学遗传的时候可以涉及到很多思维性的东西,所以高考重点大体可能会有遗传。
我有一个观念,全国卷一和卷二相比,大家会觉得卷二相对比较容易的。但是就大题来讲,全国卷二的后面的题反而可能难一些,脑子想明白了,但是写不明白。我不知道我这种判断是否正确,我也不知道实际情况会怎么样,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是全国卷一有一个题很有意思,选择题第一题就是一个实验,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给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是什么,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可能会出现学生见到第一道题就晕的情况。
我们知道命题有一个基本的说法,题目应该是由易到难排列的,学生的心理会比较稳定,这道题对学生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也不好预测,命题者可能对于考生对什么东西是熟悉的、什么是怕的,可能也不能完全匹配,因为这个难度也太高了。总体来说,我看到了一个稳、还有一个就是稳中有变,其次就是在我们的意料之中,没有出边。
不同的题对于学生来讲不意味不公平
北京的学生面对同一份试卷,这些考点的知识点设计总体讲是公平的。全国卷一和卷二的差别就大一些了,这个也不会带来不公平,这是和我们招生政策有关的,比如今年招生几千人,他会把几千人的指标分配给各个省市,比如说,这意味着北京的考生是争这270名,辽宁的考生争90名,就算题目不一样也没有关系。
考生不要紧张,因为第一是选拔性考试,你见到了难题别害怕,因为你认为是难的,大家也认为是难的,你见到了容易的也别放松,我一直对大家说“分不在高,够用就行”,这就意味着你在考试当中把你正常的水平发挥出来就可以了,所以完全是一种选拔性的考试。
考试之前必须把书看一遍,我8点在校门口的时候,我的学生说我生物还有两本书没有看呢,怎么办啊?我说没事儿你放心,这次是选拔性考试,你没有看,你的时间不够,别人的时间可能也不够啊,所以没有不公平的问题。
第二个问题就是考分。今年的理综学生会认为有几个考点比较难,我个人认为如果不排除阅卷因素,这个难度应该是增加的,也就意味着分数可能会降一下,我说的是排除阅卷因素的。但是在阅卷的时候是可调控的,因为在阅卷的时候有不同的把握方式,我可以把握到严格的按照标准答案去判,但是也可以做到如果比标准答案表述不完全一样,但是意思对就给分,那么情况又不一样了。北京卷有标准答案,有两个是教材的原话。比如说有一道题讲的是2倍体的白菜甘蓝的问题,答案应该是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但是大家会答联会紊乱。如果把这些因素加进去的话,分数线的变化我还不好预测,但是无论怎么变,在命题的时候会把握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公平。
比如大家在阅卷的时候,到了最后你的答案如果与标准答案不一致,但是命题者或者老师就会判断这个不同的答案,有的觉得这个答案非常好,要给分,这就意味着判过的卷子要全部给分。因为高考是10天判卷,如果你的卷子在第6天的时候被发现了,即使答案很好,但是给分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这样话会把之前判过的卷子全部改了。你必须要把答案写出来,表达本身就是高考要考的,你的想法可能会很独特,但是你的想法没有倾向于公众化能够接受的答案,所以对于他可能是不公正的,但是这种不公正是在大的公正下来保证的,也不是说我完全就要怎么怎么样。
如果他的答案我第二遍看懂了,我就给他划掉,但是讲卷子的时候我会和他们讲,你们可以读自己好的答案,我会说这个答案不错,但是当时我没有看懂。因为高考阅卷是一个很大的劳动,你的很长的表述让老师翻来复去看很多遍不现实,所以你的表述应该尽量能够让大家看得懂,有的人说高考就是应试,其实绝不仅仅是应试,如果你有足够见解,但是你的表达能力不够也是不行的,应该是综合的。
全国都是一个录取分数线会带来很多问题
我是88年考到北京的,比如说我最开始的时候在北师大读书,比如说我们宿舍只有一个辽宁籍的学生,但是北京市东城区的学生就有10个,我当时也觉得不理解。但是现在觉得招生计划数和考生的比例会比较接近,北京的招生数和考生比例会比较大,另外北京自己的学校也非常多。比如说北京海淀走读大学,现在叫做北京城市学院,如果在北京你想上学的话,10个人有7个人都可以上这个学校。现在大家可能认为高考压力最大的是河南,我也是道听途说,河南的考生可能会接近100万吧,河南除了外省的名额以外,河南省内的大学偏少一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如果进行排队的话,就意味着在北京你是第700名也可以考到大学,但是在河南的话你是第700名,那么你只能复读了。
我们要看最高端学校的录取分数线,比如说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录取分数线是不低的,是面向全国招生的。有的老师也在说,无论今年的题有多难,高端的学生太厉害了,我们觉得他们很厉害,高三第二学期的时候,有的孩子对知识的领悟程度甚至超过了我们的一些老师,他提出的问题我们老师有的真应付不了,如果老师心理素质不好,那就是很痛苦的事情。
教育资源的差异本身也会造成教育的差异,最后集中反映在了分数上,现在如果全国都是一个录取分数线的话,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北京中考是北京统一命题的,但是阅卷是各区县自己阅卷,就意味着不同的区县评分标准执行起来是不一样的,如果执行起来不一样,北京题是统一的,但是实验中学招生就不一样了,情况比较复杂。所以很多人说全国一张卷,那么还得全国统一阅卷,统一分数线。还有一个问题,你可能只看到了北京的这种程度,你还没有对比海南、新疆、西藏的情况,所以我觉得目前的这种高考相对来讲是比较公正、公平的。
从理综生物的角度来看分数会降
我从理综生物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考虑评卷因素的话,分数会降,我希望分数相对比较稳定,对于以后的高考备考价值会很大。
全国的报考情况我也不好说,从学生反映角度讲估分也没有以前估得高了。很多的学生会说自己明白什么意思,但是写不出来,这样也会影响分数。我想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是这样的情况,当然我会希望分数是稳定的。
生物学习的关键点和切入点是知识点的融会贯通
其实我们应该从这次高考中吸取一些东西,高考到了这个程度有一点就是我们要明确高考绝不单纯是考知识的,如果把这个定位定位到了考知识,你虽然解决了最根本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最终的问题。我们老师在备考的时候比较关注对知识的复习,关注对知识的复习我们会把考纲的知识点理解一次,但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做的就是研究高考的要求是什么,特别是考题的要求是什么。
理综的这个题和生物的单科题的差距是什么呢?理综的一道选择题可能考4个点,或者一个点考4个角度。如果一个点考4个角度,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备考的时候,比如说有一种遗传叫做“可遗传变异”,遗传有一个叫做可遗传变异,有一个是不可遗传变异,同学到这里的时候一般会认为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是因为遗传物质的变化,就是因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西瓜也会有染色体变异,二倍体在杂交的时候变成了三倍体,到这里是教材上的东西。我就问我的学生,三倍体无子西瓜属不属于可遗传变异呢?我们可以看到西瓜的物质已经发现了改变,它没有子了,但是它也属于可遗传变异。学生就说不属于,因为这个西瓜没有子,怎么可能遗传呢。所以我们就会讲到概念,定义、适用范围等等,如果你是生物单科考试肯定没有关系,但是理综题你如果漏点,就全部丢了。
河南省高考英语试卷分析
关键词: 年英语试卷 内容分析 指导教学
一、试卷结构( 试卷分I卷和II卷两部分,总分值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二、试卷总体特征
20_年河南英语高考试卷更加突出语用,多元化地考查了考生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注重题材、体裁的多样性,文章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具有时代感,体现了高中英语新课程的理念。整体难度不是很大,和20难度基本持平,稳中有变、变中求稳,这些是今后命题的基本原则和趋势走向。
三、具体题型分析
第I卷
(一)听力
该部分着重考查了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准确的推断能力、判断能力。生词较少,语音较清晰,语速中等偏上。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有些题目受干扰项影响,判断能力较弱,容易选错;有些材料信息量较大,学生对文章中的信息获取模糊,容易导致判断失误。但该题只作参考,不记总分。
(二)单项选择
近三年来,单项填空以冠词、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动词短语、动词辨析、三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冠词、特殊句型、常用句式等知识为必备考点和考查重点。20_年该部分的创新是第23题考察help用法,属旧词新意,Try not to cough more than you can ?摇 ?摇 since it may cause problems to your lungs. 空格后表示的是原因,由此结合各选项的.词义可知,help为“控制、抑制”,常与情态动词can/can’t 连用,符合语境。难度较大的是第25题,考察副词用法,Tony can hardly boil an egg, still ?摇 ?摇 cook dinner. 句意:“托尼几乎连蛋都不会煮,更不用说做饭了”,A 项与still 构成固定搭配still less,“更不用说、更何况”,符合题意。希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围绕这些考点帮助学生建立结构框架,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三)完形填空
高考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在迟校长的正确指导下,在周主任的有效管理下,在班主任的配合下,在同学的密切协作下,我们语文学科顺利 20xx年高考文言文难度等级中等,但对于同学们来说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文言文翻译部分,原 20xx年高考文言文难度等级中等,但对于同学们来说难度最大的地方在于文言文翻译部分,原题如下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
第一个翻译难点在于龃龉两个字上,第二个在于矢和囊
当同学们面对这样的难点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利用这样的方法将之解决,
1.字形推断法 龃龉,齿字旁一定和牙齿有关系,其本身意上下牙齿对不齐,比喻意为意见不合,再代入语境中,自然能推断出来是格格不入的意思。
2.语音推断法 矢在这里为通假字通屎所以泽中的民众吃雁屎自然就不难翻译了。
3.语法推断法 囊本身是名词,示为动词,所以囊必为词类活用做状语使用,如果这样分析,囊则译为把....装入袋中。
这样本次所有的翻译难点便迎刃而解,所以同学们在学习时能在积累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一定的分析方法,那么语文文言文翻译自然会得高分 20xx年高考的复习工作,现用多个关键词将这一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稳中有变”
试卷的总体特征:整体稳健,整体框架没变,对考生来讲,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等版块的设置,还是具体题目的设问形式,基本符合考生日常的复习备考思路,这样做较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也能体现出高考改革的连续性,这种稳步的方式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1、第一个小阅读,选材摘编自格非《塞壬的歌声》,试题的设计还是三个选择都是选非上,偏重比较鉴别。
2、文言文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常规选材,延续了去年新增的断句和文化常识的考察,这一点不仅要在备考时注意,平时的常规文言教学也要侧重。
3、诗歌阅读难度较大,设问的方式也比较委婉含蓄。
4、名句默写,与去年形式一致,仍然是“两高一初”。
5、文学类文本还是外国小说——战争【美】迈尔尼,实用类文本阅读摘编自柯琳娟《吴文俊传》,还是人物传记,选材老生常谈,没有特色。设题总体难度不大。
6、语言文字运用上,今年变化较大,主要体现在成语和虚词的使用上,成语由原来的考察四个到六个,加大了考察,但又变相降低些难度。原本考的语言表达简明连贯题变成关联词的考察,难度不大,其他题型基本稳定。
二、20xx高三语文备考做法:
1、“有条不紊”
一、20**年高考试卷分析
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数学试题(全国卷Ⅰ)继承了的改革方向。既保 持了一定的稳定性,又有创新和发展;既重视考查中学数学知识掌握程度,又注重考查进入 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1?考试内容体现了《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高考命题走向
数学科的高考旨在考查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像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些年高考数学试题更突出 了能力立意,体现了稳中求变,稳中求新的要求。
为了保持高考改革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严格按照《考试大纲》命题会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命题思路。具体表现为重视教材内容的考查,减少运算量、加大思维量,降低试题的入口难度,突出对归纳和探究能力的考查等。
通过对近几年数学科《考试说明》或《考试大纲》的学习和研究,我们认为今后数学高考命题会:
1?遵循“来自教学大纲,不拘泥于大纲”的原则。在命题设置上,坚持对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核心能力的考查。
2?知识立意进一步向能力立意转化,应用型试题和能力型试题的考查力度会加大,单纯识记型的试题会减少。
3?应用试题的信息会更贴近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变化,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
4?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更大的思考空间,评价标准趋于多元化,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考查。
5?坚持“入口易,深入难”的命题原则,循序渐进,分层设问,利于考生更好地发挥。
语文学科试题试卷分析报告
质量,始于教育,最后教育。学校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学校追求的目标,也是学校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为了更好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小学教育更好发展,现就本学期的期末测试工作做以下总结、分析、报告。
一、试题分析
这次试卷是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命题的。主要考查学生在重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注重语言积累,掌握灵活的学习方法和构成自主阅读的潜力。这份试题许多题目的答案是开放的、多元的,重在考查学生的思维潜力和语文综合应用潜力,意在促进教师引导学生从写好字、读好书开始,真正能用好教材,教活学生。题型多样。重书写与积累。
二、成功处。
这次考试让我们看到,我们学校狠抓教学质量已初显成效。总分1146分,均分76、4分,优秀率26、7%,及格率93、3%。从试卷上,能够看出语文教学的一些优势。主要成绩归纳如下:
1、此次测试书写较以往有了很大进步。学生卷面整洁,字迹工整,而且使用涂改液和改正纸的状况大大减少。
2、重视了双基的教学与训练。学生卷面也很整洁。基础知识部分得分率较高……所有这些都不同的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们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与训练方面的进步。这也说明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字音、形、义教学,课文学习双基较扎实,平时训练到位,基础知识抓的较牢。
3、阅读潜力有所提高。
阅读历来失分较多,但此次的阅读成绩却不错。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帮忙学生理解课文,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习得。能够将语文的阅读教学与发展学生的语言结合起来,注意学生在阅读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和熏陶。对于课文阅读学生能读懂文章资料并根据要求正确回答问题,能把文章的中心与本人实际生活体验相结合,写出了自我感受和体会。
二、薄弱点。
本次测试透漏的主要问题
1、不会拼音、模糊拼音或能够拼音但字词写错,通常是用错字或形近、音近、同音字代替,如“凄凉”写成“清凉”或“清冽”,让人啼笑皆非。
2、错别字依然是这次试卷上的首要问题。别字的领地很广,基础、阅读、作文。每个版块都有,但本次测试体现出的错字类型主要是多笔少画。如:“今”写作“令”。
3、学生的审题潜力有待提高。
4、阅读分析:对信息的检索、收集、整理、分析、运用潜力欠缺,能够从短文中找到的答案,孩子们也惘然处之,甚至索性空而不填。
5、作文出现的主要问题:错别字特多现象严重;选材真实但资料不够具体。标点运用不规范:标点运用很不规范:大多学生只会运用逗号、句号;有的段落都只是逗号;有的把标点用在一行的开头。
6、学生的答题习惯令人堪忧。例如个别学生漏答此题,如此种种,着实惋惜!
三、措施。
1、加强汉语拼音复习。有的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都不会拼拼音,而老师们往往在强化学生识记、书写汉字的同时,忽视了学生独立拼读音节的训练,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提示或示范下不成问题,但一旦脱离了老师,就变得晕头转向,“b、d”不分,“q、p”不分,“h、f”不分,“n、l”不分,“z、c、s”与“zh、ch、sh”不分,“–n”与“-ng”不分,今后就应在后续性的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激发求知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兴趣是最重要的内驱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努力让学生发现兴趣的源泉,用自己的艺术魅力和优质的人文素养把语文课上的有吸引力,让学生置身与祖国语言文字美的海洋中,引导学生挖掘、攀登,探索知识的奥秘,学生就能够获得求知的快乐。教学中,还应珍视学生学语文的点滴用心性,热情保护,真诚鼓励。
好的阅读习惯,有助于阅读潜力的提高。在平常的教学中,必须要注重习惯的培养和引导。良好习惯的培养,需要教师细心、耐心和恒心,要舍得花时间精力有意识地训练。
3、注意积累,加强课外阅读指导。
教师要帮忙学生课外选取文质兼美的文章,对名句、名段要指导学生咀嚼、赏析、品味,熟读、背诵。积累这个基石非扎扎实实铺设不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拓宽学生阅读面,加强交流,增进积累。文章阅读速度有待提高,促进信息的浏览和整体感知。多读文本,加强感悟,引导学生对文本有深入、透彻、准确的理解。阅读教学中要有感情投入,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深入感悟。在培养阅读兴趣的同时,对文本的深层理解有待提高,即挖掘内涵,领会其中的思想、精神。
4、概括文章主要资料的训练要常抓不懈,并注意帮忙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横向、纵向)。透过概括文章主要资料和理清文脉,加强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潜力。
5、加强作文教学的研究。
具体做法:(1)、注意积累好的题材,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要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写出、写好真实的事情,抒发真情(2)、重视“小练笔”,即写片断。写片断的好处很多,片断试卷分析报告范文篇幅短小,用时少,易训练。久而久之,开源活流;写片断不求全,要求不高,容易写,而且学生又能够立刻明白自己练习的结果,能够保护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小练笔的素材很多,一部分来自课文。如:仿写、续写、补白、改写等。片断练习和习作的比例为4:1、(3)、粗指导,精讲评,宽评价。
成绩属于过去,在反思中我们找到了差距,在思考中我们树立了目标,在实践中我们践行着教育者的圣神职责,让教育教学质量“更上一层楼”!
这次的数学考试,我对自己信心十足,满心欢喜地以为100分非我莫属,可是,当考卷发下来的时候,鲜红的33分铁青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为什么呢?我这样问自己,可当我浏览完整张考卷之后,我感到了内疚。原来,就是那道不起眼的数轴题目,令我与100分擦肩而过。
我紧紧地攥着这张考卷,眼睛紧紧地盯着这张考卷上的“相反数”三个字,我恨不得自己是会变魔法的哈利.波特,将这个词从考卷上抹去,这样,100分就会重新投入我的怀抱。可是,但我静下心来时,我却明白了这一切都是我咎由自取。要是我考试的时候再认真一点,或许我就能紧紧地抓住100分,不让它逃走。虽然,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测试,但我也从中明白了一些道理——什么事,不管是小到分数的,还是关乎到生命的大事,都是绝不可以马虎的。
当你工作时,一不小心,将一组重要的数据多写了一个字,这个公司就有可能将会因为你的大意、疏忽而损失几百万,而你的粗心大意也会让你面临下岗的危机;当你高考时,就由于一道题目的计算错误或漏题,而已分这样微落的分数而进不了你理想中的大学的门槛,名落孙山;当你在检查飞机时,由于一时的马虎或懒惰而漏检查了一个地方,也许这个地方就会出现障碍,导致飞机在飞行过程中机毁人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比如这一个。请看。
一位美国总统,发现一座森林里的鹿受到狼的严重威胁,而鹿又是当地的重点保护动物,他为了鹿的繁衍,二话不说,武断地下了决定:命令猎人大肆捕狼。由于这一措施,狼的数量迅速减少,可想而知,鹿的数量相应地增多了。鹿是以草为食,它们的数量一多,草就不多了,草的日益减少,让它们换了一种食物——树皮,树皮吃完了,又开始啃树根……如此下去,原始森林的树木越来越少,当这位总统发现时,已经为时已晚,一座庞大的原始森林就因为这位总统一时的武断,而在美洲大陆上永远消失了。
今年全国Ⅰ卷高考数学试卷命题符合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和考试大纲说明的要求,符合课程改革方向和广东中学数学的教学实际,难度与梯度设置合理,总体难度较往年有所下降。试题结构保持稳定,但着重考查了数学建模、数据运算的能力。试题中的金字塔结合生活实际,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后面大题考法较为常规,体现了回归基础的教学导向。
1、试卷各板块占比——稳中有变,难度降低
从上图可以看出,对比去年,高考全国Ⅰ卷文科数学试题的模块占比、整体比重稍有改动,概率统计模块的比重增加,函数导数模块、数列模块的比重减少,考查学生的数学运算与数学抽象核心素养。在题目设置上,注重对数学基础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的考查,加强与实际生活的结合。
2、试卷各部分解析
①选填题:
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数学团队认为,今年选择填空的考点设置与全国Ⅰ卷大体一致,选填难度偏低,考点常规,充分体现了新高考回归课本的导向,符合新课标全国卷的要求。
选择题以及填空题前3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渗透数学文化并注重数学应用。其中第14、15题涉及向量垂直、导数求切线问题,均是去年出现的热门题型,考生应注重常规题型的熟练求解;第8题考查指对互化,体现新高考回归课本的趋势;第3题胡夫金字塔类比去年的断臂维纳斯,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计算能力要求较高;第5题结合统计案例与函数图象,考查方式较为灵活;第16题考查数列综合问题,需要挖掘式子规律,技巧性较强,计算难度较大。
②解答题:
今年解答题的考点有所波动,时隔四年,解三角形重返大题舞台。立体几何大题渗透平面几何定理,考法以及背景较为新颖,但解答题总体难度适中。
第18题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以及解三角形。重在考查考生对于余弦定理、面积公式以及三角恒等变换公式的简单运用,难度不大。
第19题的知识模块为立体几何,考查面面垂直的证明以及三棱锥体积的计算。题目是以圆锥的几何特征为载体,涉及圆锥侧面积公式以及正弦定理的应用,考法新颖。要求学生有完善的知识体系以及综合运用能力。
导数与圆锥曲线这两道大题顺序与去年相同。导数大题的第1问考查函数的单调性,难度不高;第2问考查函数的零点问题,分类讨论或者参变分离法均可解决问题,体现了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核心思想。
第21题将圆锥曲线作为压轴题,考查背景一反常规。近五年来,文科数学卷第一年以椭圆为背景进行命题。第1问考查曲线方程的求解;第2问考查直线的定点的问题,计算量偏大。体现了对考生数学运算的核心素养的考查。
③选做题:
第2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第1问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第2问求曲线交点问题,但此题考法不常规,需换元再联立求点坐标。
第23题不等式选讲,第,1问考查的是绝对值不等式的图象问题,第2问则是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可利用图象快速求出解集,难度适中。
总体来说,今年试卷立足“四基四能”,考点稳定,且相对常见。
建议新高三考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①回归基础。在高考题中,基础题型占比70%左右,压轴大题的考法也较为常规。在即将到来的一轮复习中,学生要注重基础、回归教材,重视通法通解。
②立足生活,思考问题。近年来,试题越发结合生活实际,不仅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应用数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四基四能”的立足点。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多思考知识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
③培养核心素养,锻炼关键能力。学生应立足学科基础,想清数学问题的本质,重视独立思考、逻辑推理、数学应用、数学阅读和表达等关键能力的培养。
高考全国卷Ⅰ数学(理)
反观20全国数学理科I卷,试题的题型风格与20有较大差别,与的相似,重点考查双基内容,突出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的考查。与年全国I卷相比,整体难度持平,其中选填整体难度降低,大题难度跟去年较为相近,但难点分布与去年相比有较大差异。
1、试卷各板块占比——趋向稳定
由模块占比可知,整套试卷在六大板块的考查比重上有所调整,概率模块比重下降,其他模块趋于稳定,依然非常重视对主干内容的考查。
2、试卷各部分分析——选填、大题稳中求变
①选填题:
选择填空部分的考点设置与20_年全国I卷相比略有调整,难度有所降低。第3题考查考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巧设变量可以减少运算量;第11题考查的是直线与圆,灵活地转换条件是本题的突破口,对考生来说有一定难度;第12题考查的是函数与不等式,需要构造函数并结合函数的单调性,要求考生有较高的函数与方程的核心素养;第16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题目不难,但考生比较难还原图形中的边长信息,考查考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②解答题:
解答题部分,考点比较常规,难度有所降低,题型分布回归常态。第17题数列考查了等差中项性质及等比基本量计算;第二问考查错位相减法求和;第18题立体几何第1问,线面垂直证明,条件较多,若用几何法,学生需要捕捉关键长度信息,较为复杂。而用向量法则相对简单;第2问求二面角,建系便可解答。第19题概率相对往年题号有所前移,题目材料新颖,但整体知识考查相对单一,侧重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能力,建议用列举法辅助;第20题圆锥曲线,第1问考查直接法求轨迹方程,第2问考查直线过定点问题,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但可由特殊到一般,先猜后证;第21题导数回归压轴,第1问求单调区间,导函数为超越方程,猜根简单,但需严谨证明;第2问含参函数恒成立问题,参变分离思想简单,计算能力要求较高,但本题是以指数函数作为命题背景,构造e^x f(x)或f(x)/e^x ,则会使得计算过程变得简单,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较高。
③选做题:
选做题部分,第22题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第1问参数方程化直角坐标,第2问求曲线交点问题,但此处考法不常规,需换元再联立求点坐标。
第23题不等式选讲,第1问,考查的都是绝对值不等式的图像问题;第2问则是绝对值不等式的求解,可利用图像快速求出解集,难度适中。
整体来说,今年考题考点常规,依然需要考生注重基础,回归教材,理解知识本身内涵的同时,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与灵活性。同时,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数学专家团队认为:20_年全国I卷在平淡的表面下深藏凶机,暗显探索能力,想拿高分并不容易。
3、给考生的建议
全国I卷主干知识模块考查比例非常稳定,考查形式与顺序灵活多变,20_年高考试题特别注重回归基础,平稳过渡,在平凡的表面上突出数学素养的考查。在备考方面,卓越教育高考改革研究委员会数学专家团队认为:新一届高三学生应加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四能”(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训练,加强六大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原始成绩分布状况分析
文学院级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1班应考人数73人,实际参考人数72人,平均分为75、95、从成绩分布状况来看,最高分89、5分,最低分50分;80-90段30人,70D80段24人,这两段学生最多;60-70段14人,90分以上的没有,60分以下的4人。从总体看来,该班成绩分布合理,能够反映出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优点、典型性错误的分析
(一)试题资料分析
1、试题题型多样,题量适宜
试题题型分为:填空题、选取题、决定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分析题等,按照认知潜力,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进行命题,既重视理论知识的考查,又重视应用潜力的考查。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概念、基本理论的掌握状况;论述题重在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潜力;三个分析题从不同角度考查学生语言分析和应用潜力。
2、试题难度适中
本次考试依照考试大纲出题,既有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记忆考查的题目,又有考查学生分析潜力的题目。试题的难度适中,各个等级所占的分数比例大体是:容易的占20%,较易的占30%,难度适中的占20%,较难的占30%。试题充分注意到语言学基本知识和语言应用分析潜力的考查,同时也注意到适宜学生水平的发挥。例如义素分析、歧义结构分析等题目,能够考出各种程度学生的真实水平,能够拉开成绩档次。
3、试题题目设计较科学合理
各层次题目所占分数比例大体上是:识记占30%,理解占30%,应用占40%。命题覆盖各章,既全面考核,又突出重点。各章题量所占比例是:导言、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是符号系统占20%,语音占15%,汉字占5%,词汇占15%,语法占25%,语言的发展、语言的接触占20%。试题设计合理,表述清晰规范,语言简洁明了,考查问题明确;参考答案以及评分标准准确、具体。总的来说,贴合试题设计的要求,没有知识性、技术性等方面的错误;同时为了配合学生的考研,注重了对学生运用知识的潜力的考查,如用国际音标拼写古诗,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学以致用的需求。
由此可见,本套试题基本到达了要求的信度、效度,能够到达考查学生学习状况和各种潜力的目的。
(二)典型性错误分析
从答卷的整体状况来看,客观题的答卷质量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填空题、名词解释这两种题型上得分较高,总体得分率就应在80%以上,显示了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性;但也有不少学生在这两道题上得分不高,例如填空题10分,有个别学生仅得1分;名词解释15分,个别学生仅得6分。究其原因,在于这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对教师平时课堂上补充的资料如“语义场”、“自源文字”等等不够重视,不记笔记,所以失分较多。选取题、决定题,学生的得分率较高,大部分学生这两题的失分率在20%以下,说明学生对于给出答案然后进行选取或决定还是有较强潜力的。分析题,部分学生只记住了干巴的要点,而不能透过恰当的例子来说明问题,也有的学生虽然举例,但对例子不作分析,这些都说明学生分析问题的潜力和方法都有欠缺。还有少部分学生语言文字不够规范:不通顺的语句屡有出现,错别字也是屡见不鲜。如“语义”写成“语意”,“家具”写成“家俱”等等。论述题,学生答题状况也是参差不齐,例如“‘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的两种根本关系。’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不少学生仅仅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作了解释,罗列了一些和资料关系不大甚至无关的例子,并没有结合语言各要素作全面的分析,由此能够看出学
生们分析问题和阐释问题的潜力尚待进一步提高。
三、对教学工作的意见或推荐
1、教学中要进一步讲清楚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使学生透过系统地学习能准确掌握语言学的基础知识,了解语言与社会的关系、语言的结构、语言的演变规律、文字的性质及其与语言的关系等方面的资料。
2、在掌握基本理论基础上,应着力对学生进行潜力培养与训练。首先是分析问题的潜力,透过课堂提问等,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认知潜力、综合潜力和表达潜力;其次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结合,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培养学生利用语言理论阐释语言事实的潜力,并且透过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培养学生的语言的感悟潜力和语言创新潜力。
3、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配合学生考研及就业需求,有针对性地补充知识,更新资料;及时向学生推荐参考文献,引导和提醒学生注意课外阅读学习,注意研究性学习,逐渐培养自己的学术研究兴趣,促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潜力的提高,从而使《语言学概论》这门课程为学生们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以及日后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是计算,在平时的计算方面需要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基本的能力,也是每一位学生都应具备的。可是这次考试许多学生还是有不足。
只有知不而改进,发现了问题给予解决,才是道理,才能进步。针对以上问题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以也下几点:
1、注重学生习惯的问题,立足基础,拓展练习。本次测试发现个别学生因粗心而造成失分,有看错数字的;有漏写单位、等式得数写错的;有计算马虎;有审题不够认真,看错题目要求或题意没理解清楚就开始答题的等。可见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是多么重要。我们一直提倡向40分钟要质量,作为教师应把课备好这是基础,那么在课上除了教学基础知识,让每一个人都掌握外,在练习的设计上也要做到精心,有层次。既能让所有学生学会知识,更要让好学生吃得饱,在题型变换上下些功夫,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灵活应变的能力。
2、增加练习,提高能力。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在新授课上学生学会了知识,课后的巩固更不可少,尤其是学困生,他们必须在反复的强化中得以对知识加深印象,掌握方法,从而提高能力。
3、抓好差生,缩小差距。其实每一个教师对差生都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但收获远远没有优生多。我们班之所以出现了如此大的差距,这也是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对他们的辅导,尽量缩小差距。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认真分析,研究和探讨教材,正确把握好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新知识。
20_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2卷)
对试题的整体感觉
1、今年文理科相同题目个数是8套二卷历史之最!全卷共22道试题(含2道选做大题),文理一字不差的题目达到10道,另外解析几何与立体几何题干和第1问均一字不差,7道大题仅三角与函数导数差异较大。这里面的启示,我想各位读者都会有自己的体会了吧。
2、 在的基础上,今年对阅读理解能力进一步加强,全卷文字总数进一步增加,理科试卷全卷文字总数超过字。
3、 贴近生活,倡导学生多维度涉猎知识提高能力。无论是取材于“新冠肺炎”和沙漠治理的统计题目、以天坛为背景的数列题目、以乐理为背景的数列推理题、垃圾分类的分配题目都体现了五育要求,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同时强化阅读理解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与应用性。
4、 立足教材,在教材中寻找命题灵感与命题依据。这方面的题目很多,无论是立体几何还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还是解析几何等等均在教材中能够找到原型。
5、 老瓶装新酒,将前往届真题进行换情景或者适当变形。如今年理科真题的14题与2卷理科第6题几乎完全相同,答案也相同,仅在呈现方式上发生了变化,均考查的是经典的“将N+1个元素分配到N个对象”的分配问题。今年理科11题也是文科12题仅仅是在19年2卷理科第6题的基础上改编而成,命题思想与考查的点几乎完全相同,等等,这类题目不在少数,此处不一一赘述。
6、 问题量加大。虽然总体题目个数没有变化,但是今年理科试题大题的设问个数达到了教育部已命制的21套试题设问个数之最。
7、 凸出主干知识与核心思想能力的考查,打破定势思维,强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 强调知识的积累与知识面,难度梯度设计合理,充分的体现了高考的选拔人才功能。比如文理16题,源于教材,但考到了平时较少涉及的公理内容的考查、同时逻辑用语中对“或、且、非”命题符号属于教材中旁注内容,理科21题涉及到了三角、函数、导数、不等式等知识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9、 解析几何文理完全同题,同时更深入考查考生对解析几何本质的理解,扣教材扣考纲,避免所谓“套路”的定势思维。
体会很多,此处不再赘述。非常期待能与读者(尤其是一线备考教师)就具体题目一一进行讨论交流。
高中数学考试答题技巧及方法
掌握时间
由于,基础中考能力,所以要注重解题的快法和巧法,能在30分钟左右,完成全部的选择填空题,这是夺取高分的关键。在平时当中一定要求自己选择填空一分钟一道题。用数学思想方法高速解答选择填空题。
先易后难
所以,只做选择,填空和前三道大题是不够全面的。因为,后“三难”题中的容易部分比前面的基础部分还要容易,所以我们应该志在必得。在复习的时候,根据自己的情况,如果基础较好那首先争取选择,填空前三道大题得满分。然后,再提高解答“三难”题的能力,争取“三难”题得分20分到30分。这样,你的总分就可以超过130分,向145分冲刺。
后三题尽量多得分
第二段是解答题的前三题,分值不到40分。这样前两个阶段的总分在110分左右。第三段是最后“三难”题,分值不到40分。“三难”题并不全难,难点的分值只有12分到18分,平均每道题只有4分到6分。首先,应在“三难”题中夺得12分到20分,剩下最难的步骤分在努力争取。后3题不是只做第一问的问题,而应该猜想评分标准,按步骤由前向后争取高分。
高考数学大题解题步骤与答题思路
1.第一道大题:三角函数
总共两种考法:10%~20%是解三角形,80%~90%是考三角函数本身。
解三角形
不管题目是什么,你要明白,关于解三角形,你只学了三个公式: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和面积公式。
所以,解三角形的题目,求面积的话肯定用面积公式。至于什么时候用正弦,什么时候用余弦,如果你不能迅速判断,都尝试未尝不可。
三角函数
套路:给你一个比较复杂的式子,然后问这个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周期频率、单调性等问题。
解决方法:首先利用“和差倍半”对式子进行化简。化简成形式,然后求解需要求的。
掌握以上公式,足够了。关于题型见下图。
2.第二大题:概率统计
我总感觉,这块没啥可说的。因为考的不多而且非常容易。详细内容翻看一下小数老师历史推送的文章就够用了。
3.第三道大题:立体几何
这个题,相比于前面两个给分的题,要稍微复杂一些,可能会卡住某些人。
这题有2-3问。
第一问:某条线的大小或者证明某个线/面与另外一个线/面平行或垂直;
最后一问是求二面角。
这类题解题方法有两种,传统法和空间向量法,各有利弊。
向量法
优点:没有任何思维含量,肯定能解出最终答案。
缺点:计算量大,且容易出错。
应用空间向量法,首先应该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建系结束后,根据已知条件可用向量确定每条直线。其形式为。然后进行后续证明与求解。
传统法
你们在学立体几何的时候,讲了很多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但是针对高考立体几何大题而言,解题方法基本是唯一的,除了6和8有两种解题方法以外,其他都是有唯一的方法。所以,熟练掌握解题模型,拿到题目直接按照标准解法去求解便可。
另外,还有一类题,是求点到平面距离的。这类题百分之百用等体积法求解。
4.第四道大题:数列
从这里开始,就明显感觉题目变难了,但是掌握了套路和方法,这题并不困难。
数列主要是求解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
首先是通项公式。
看题目中给出的条件的形式。不同形式对应不同的解题方法
通项公式的求法我给出了8种,着重掌握1,4,5,6,7,8。其实4-8可以算作一种。
除了以上八种方法,还有一种叫定义法,就是题中给出首项和公差或者公比,按照等差等比数列的定义进行求解。
鉴于高考大题不会出这么简单的,以及即使出了,默认大家都会,我就没列出这种方法。
下面说说求前n项和。
求前n项和总共四种方法:倒序相加法,错位相减法,分组求和法,裂项相消法。
以后求前n项和,就只需要考虑这四种方法就可以了。
同样的,每种方法都有对应的使用范围。
当然,还有课本上关于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求前n项和的方法。在此就不列举了,请大家不要忘记。
5.第五道大题:圆锥曲线
高考对于圆锥曲线的考察也是有套路可循的。一般套路就是:前半部分是对基本性质的考察,后半部分考察与直线相交。
如果你做高考题做得足够多的话,你会发现,后半部分的步骤基本是一致的。即:设直线,然后将直线方程带入圆锥曲线,得到一个关于x的二次方程,分析判别式,韦达定理,利用维达定理的结果求解待求量。
所以,学好圆锥曲线需要明白三件事。
1三种圆锥曲线的性质
在此不列举,请大家自行总结。
2求轨迹的方法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的方法有7种。下面将一一介绍,不过,作为前半部分,求轨迹方程不会特别难的,如果前面就把学生卡住了,那后面直接没法做了。我们幻想,并没有如此变态的出题老师。
a)直接法(性质法)
这类方法最常见,一般设置为第一问,题干中给出圆锥曲线的类型,并给出部分性质,比如离心率,焦点,端点等,根据圆锥曲线的性质求解a,b。
b)定义法
定义法的意思呢,就是题目中给出的条件其实是某种我们学过的曲线的定义,这种情况下,可以根据题目描述,确定曲线类型,再根据曲线的性质,确定曲线的参数。各曲线的定义如下:
到定点的距离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椭圆;
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差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双曲线;
到定点与定直线的距离之比为定值的动点轨迹为圆锥曲线,根据比值大小确定是哪一种曲线
c)直译法
顾名思义,就是直接翻译题目中的条件。将题目中的文字用数学方程表达出来即可。
d)相关点法
假如题目中已知动点p的轨迹,另外一个动点m的坐标与p有关系,可根据此关系,用m的坐标表示p的坐标,再带入p的满足的轨迹方程,化简即可得到m的轨迹方程。
e)参数法
当动点坐标x、y之间的直接关系难以找到时,可以先找到x、y与另一参数t的关系,得再消去参变数t,得到轨迹方程。
f)交轨法
若题目中给出了两个曲线,求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时,应将两动曲线方程中的参数消去,得到不含参数的方程,即为两动曲线交点的轨迹方程。
g)点差法
只要是中点弦问题,就用点差法。
3与直线相交
这题啊,必考。而且每年形式都一样。
基本长这样:有一条直线,与这个圆锥曲线相交于两个点a,b,问巴拉巴拉……我先从理论上说说这道题的解题步骤。
步骤1:先考虑直线斜率不存在的情况。求结果。(此过程仅需很简短的过程)
步骤2:设直线解析式为(随机应变,也可设为两点式……)
步骤3:一般,所设直线具有某种特征,根据其特征,消去上式中k或b中的一个。
步骤4:联立直线方程和圆锥曲线方程,得到:
步骤5:求出判别式,令(先空着,必要时候再求时的取值范围)
步骤6:利用韦达定理求出,(先空着,必要时再求)
步骤7:翻译题目,利用韦达定理的结果求出所求量。
我随便找一道典型的题,先给大家演示一下万年不变的步骤。
计算量最大,最消耗时间的地方我都是先不算,立上flag,因为在高考的时候,花费很长时间最多丢两三分,不太划算。当然,有时间一定要算啊。
6.第六道大题:函数与导数
我高考的时候,这块知识还只是求导,据说后面加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所以我不太清楚这块应该如何考察。估计还是以求导然后分析函数为主吧。那我就仅说说我知道的。导数这块的步骤也是固定的。
导数与函数的题型,大体分为三类。
1,关于单调性,最值,极值的考察。
2,证明不等式。
3,函数中含有字母,分类讨论字母的取值范围。
无论是哪种题型,解题的流程只有一个。如下图所示。
例题比较简单,但是注意两点:一是任何导数题的核心步骤都是以上四部,二是时刻提醒自己定义域。
以上例题属于第一类题型。
第二类题型,证明不等式。
需要先移项,构造一个新函数,可以使不等号左边减去右边,构成的新函数,利用以上四个步骤分析新函数的最值与0的大小关系,可以得证。此为作差法。
还有一种方法叫作商,即左边除以右边,其结果与1做对比。不过此方法不建议使用,因为分母有可能为0,或者正负号不确定。
还要注意逻辑。如果证明,新函数设为,那么,需要的最大值小于等于0.
第三类题型: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先闭着眼睛当成已知数算,算完以后列表,针对列表中的结果进行分情况讨论。(一般,题目都会写明字母不为0)
我并没有把所有的题型总结完,我只是提出一个思路,给一个示范,大家课下去自行总结。
最后,重申三点:记住基础知识素材,总结题型,提取解题策略。
能够在高考时,一个小时做完大题是需要在平时多练习的,童鞋们可多练金考卷,模拟题、原创题、专项题、套题,时间久了,真的达到了“看到题目,就能在脑海里把所有解题的思路一秒钟全部出现”。
如何知道所有题其实都是“套路”,但要在第一时间知道这是什么套路,就看你平时所花的功夫了!
20_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2卷)
20_高考数学试卷分析(全国1卷)
高考数学试题很好的体现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方针,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体现了高考数学的科学选拔和育人导向作用。”紧密联系社会实际,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对引导中学数学教学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整体保持稳定
1.所考查的题型是近几年高考考过的、学生平时见过的类型,没有学生感觉很不熟系的题目。例如的维纳斯身高估算,学生上手比较容易;如理科第5题与全国I卷19题第一问类型基本一致,通过散点图判断变量间的关系类型;理科压轴题第12题与浙江第9题类似。
2.回归原来的数学高考模式,没有在概率统计题上进行再创新,各种题型的顺序与及之前的高考题基本保持一致,没有像、20那样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
二、加强数学核心素养的考查
1.试题难度分布明显,考生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每道题的难度,能不能很好的完成试卷主要取决于个人的数学核心素养。
2.加强了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17、18、19题运算量都比以前略大,第20题解析几何运算能力要求比往年高,但是像19题可以通过分析避免复杂的讨论,所以也不是单纯地考查运算能力,还要求具有很强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3.压轴题重视能力考查。如理科第12题不仅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算能力、推理判断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综合能力;如理科第21题考查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导数公式和导数运算法则,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如文科、理科第3题以世界建筑奇迹古埃及胡夫金字塔为背景,设计了正四棱锥的计算问题,将立体几何的基本知识与世界文化遗产有机结合。
理科第19题以三人的羽毛球比赛为背景,将概率问题融入常见的羽毛球比赛中,以参赛人的获胜概率设问,重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件进行分析、分解和转化的能力,以及对概率的基础知识特别是古典概率模型、事件的关系和运算、事件独立性等内容的掌握。
文科第17题以工业生产中的总厂分配加工业务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概率和统计知识对现实社会中实际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三、与往年相比的变化
1.前两题复数、集合互换位置。
2.文科17题是统计应用题,与往常的解三角形、数列不同。
3.以前数学文化的考查多以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为载体,这次以金字塔为背景,体现了我们的文化更加开放、包容与自信。
4.概率统计问题往年以统计问题考查学生对数据的处理能力,今年是以概率计算为主,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文理相同题目更多。文理的第3、5、7、13、22、23题完全一样,理科第10题为文科12题,理科18题立体几何题为文科19题,理科20题圆锥曲线压轴题是文科的21题,这是以前没有出现过的。文科试题整体难度高于往年,体现了数学将来不分文理的改革趋势。
6.加强了空间想象能力的考查。第3、10 、16题都是立体几何问题;第16题将立体几何中的折叠问题与解三角形相结合,具有一定的新意。
今年的高考试题充分说明,我们平时的教学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深入研讨高考典型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核心素养,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并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就能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学好高中数学的方法
1快速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第一阶段::掌握每一个公式定理做课本的例题,课本的例题的思路比较简单,其知识点也是单一不会交叉的,如果课本上的例题你拿出来都会做了,说明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力。
做课后练习题,前面的题是和课本例题一个级别的,如果课本上所有的题都会做了,那么基础夯实可以告一段落。
2快速提高高中数学成绩第二阶段:进行专题训练提高数学成绩1.做高中数学题的时候千万不能怕难题!有很多人数学分数提不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们的畏惧心理。有的人看到圆锥曲线和导数,看到稍微长一点的复杂一点的叙述,甚至看到21、22就已经开始退却了。这部分的分数,如果你不去努力,永远都不会挣到的,所以第一个建议,就是大胆的去做。前面亏欠数学这门学科太多,就算让它打肿了又怎样,后面一点一点的强大起来,总有那么一天你去打它的脸。
2.错题本怎么用。和记笔记一样,整理错题不是誊写不是照抄,而是摘抄。你只顾着去采撷问题,就失去了理解和挑选题目的过程,笔记同理,如果老师说什么记什么,那只能说明你这节课根本没听,真正有效率的人,是会把知识简化,把书本读薄的。先学学你能思考到答案的哪一步,学着去偷分。当然,因人而异,如果你觉得还有哪些题需要整理也可以记下来。
3.高中数学试卷怎么做?我的习惯是模拟题做专题练习,即我复习三角函数,我就一天做五套卷子的函数,练选择题,我就刷选择题。高考卷子则是完全模拟,而且优先挑自己省的以及和自己省相似的卷子模拟,时间的跨度以三年内的为准,因为我当年是课改的第二年,所以第一年的卷子我做的特别细致。
学数学的小窍门
1.数学要求具备熟练的计算能力,所以课后还有做足一定量的练习题,只有通过做题练习才能拥有计算能力。
2.课前要做好预习,这样上数学课时才能把不会的知识点更好的消化吸收掉。
3.数学公式一定要记熟,并且还要会推导,能举一反三。
4.数学重在理解,在开始学习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弄懂。所以上课要认真听讲,看看老师是怎样讲解的。
5.数学80%的分数来源于基础知识,20%的分数属于难点,所以考120分并不难。
6.数学需要沉下心去做,浮躁的人很难学好数学,踏踏实实做题才是硬道理。
7.数学要想学好,不琢磨是行不通的,遇到难题不能躲,研究明白了才能罢休。
8.数学最主要的就是解题过程,懂得数学思维很关键,思路通了,数学自然就会了。
9.数学不是用来看的,而是用来算的,或许这一秒没思路,当你拿起笔开始计算的那一秒,就豁然开朗了。
10.数学题目不会做,原因之一就是例题没研究明白,所以数学书上的例题绝对不要放过。
关于此次数学考试不及格的问题,我在此递交数学考试不及格的检讨书,由此来深刻反省我的错误,向您做出如实保证,并且提出诚恳改正措施,程度地弥补错误。
回顾错误经过,我在上一阶段数学学习过程当中出现了严重的厌学问题,一度数学课几乎没有认真地听,导致多门课程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最终导致了此次单元数学考试不及格,得到了全班最低分。
面对错误,我感到羞愧万分,此次错误充分地暴露出我思想上存在着放松、懈怠自己的诸多问题。林林总总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我不够成熟,没有充分意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特此,我向您保证:
1、我今后一定提高自己对于数学这门学科的充分认识,努力提高自身学习素质,做到不偏学不偏科,不懈怠学习。
2、我一定努力进去,认真学习数学,提高数学成绩,争取在下阶段数学考试当中取得好成绩。
3、我必须充分地以此次错误为戒,反省自己,重新定位自身,争取早日成为一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一、试卷分析:
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和“作文”三大板块。试题结构、命题内容和题型、题量上基本上注意与中考保持一致,让学生一开始就熟悉中考。本次考试试题有点难度,重视考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文学素养,尤其注重考查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生活经验,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从各班的表现看,七1、七3班成绩领先于其他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