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更新时间:2024-02-29 08:54:4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7-05
2023-07-05
2023-06-18
2023-06-29
2023-03-19
(一)什么是老字号
从根本上说,中国字号或老字号包含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老字号首先是一个文化概念,文化范畴。如果没有这种民族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在里面,这样的牌子就不是中国老字号。中国起名很有讲究,有以地为名,有以人为名,还有取中华民族好多象征来为名,有的以传说故事为名。起名字的本身,就是以中华文化的意蕴、象征及产品服务特色和大家可以传诵等特点结合起来的。例如,同仁堂。你一听就知道是药店。“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名不成,名不成商不兴”吗?
老字号丰富的文化内涵,包括以下三点:(1)中华民族的基本价值观念
诚信,公平,经商为民。历史上有好多药店在闹瘟疫的时候,如果你没有钱买药,它会无偿提供药给你。“救人之急,救命之急”。二中华民族认同的普遍的价值观
如:聚财和散财。商家要赚钱,赚钱后怎么办?如果说仅仅是收为己有,那你这个商家是黑心的商家。所以说,我们中华历史上,如范蠡,他既能聚财又能散财。黑心的商家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很难立足的,散财是指对社会要做公益事业。对社会要有一定的责任,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热心公益事业。(2)商业伦理及商业价值观
诚实,信用,交易公平,信守合约等。
商家如果不遵守这种商业伦理道德,往往都不会存在长久。商家要立足于社会,要和公众结合紧密,要长久经营,要获得美誉。不遵循上述价值观为商,是难以持续的。“诚以立人,信以立商”。
这三个内涵随着历史的变化不断变化。在历史的国际贸易当中,中国的商家是最受欢迎的。例如:丝绸之路,那么多年交易兴隆,就是最好的证明。商家不
1 仅坚持传播而且还弘扬中国文化最优秀的东西,20_多年前就声名远播。在这方面总结几句话:以商载文,以文弘商,商文共举,利在天下。
老字号的经商模式及产品,一个是传统的工艺,一个是中华的品味。独特的文化品位,独特的工艺流程,还有窍门。有时可意会不可言传。中国传承这些东西,靠师傅传徒弟,父亲传儿子这种工匠传统,非常宝贵,非常伟大。但是,现在已经式徽了。商业文化社会一大特征,价格不断上升,但总有一些产品少升或不升。只有那些广大民众买的起用的起,又为大众所欢迎的产品才会广阔市场和赢得美誉,才会口耳相传。这才能称之为“老字号”。中国加入WTO,需要拓展老字号的商业范围,走到世界上去。老字号的商业模式不能脱离普通群众的口味品位。对一个民族而言,如果商业模式,商业行为,离开自己的传统文化,脱离传统文化底蕴,不体现某种文化品位,文化精神,这种品牌不会长久。所以说,“百年老店”现如今已经不多了,虽然有种种原因,但缺少文化内涵或去掉了文化内涵,是一个重要原因。中华文化的精神,中华文化的内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老字号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但是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底蕴。
(二)老字号的历史及现状
解放后,公私合营后,商业主管部门对老字号企业进行登记和挂牌,但并没有对老字号进行系统的发掘、保护和支持。到七十年代,老字号硕果仅存,统计上去的只有一千多家。虽然改革开放后,品牌意识越来越强烈,但却没有一个阵容强大的,彰显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品牌群。偌大个中国,一千多家老字号太可怜了。后来又归供销总社管,现在又归在商务部,翻过来倒过去,也还是1600家左右,这个范围太窄了。研究老字号的人也很少,但有一个不可多得的专家叫张之君,他坚持数年如一日,研究老字号,梳理老字号的材料,已出了三本老字号专辑。中华老字号其实是他的书名。我们看,叫中国老字号企业更
2 好一些。如果中国老字号仅限于1600家,那样无法构成群体,并且越来越少,那就会导致没有中华民族的品牌了,没有老字号了。
曾几何时,老字号是我们的骄傲,因为它是我们的自有品牌。但在新形势新环境下,老字号必须实施新的品牌战略,在传承和发扬品牌文化的基础上,尽快完成从传统品牌向现代品牌的过渡,才能保持品牌的生命力。
品牌长久制胜之本
8月22日,中国品牌研究院公布《首届中华老字号品牌价值百强榜》,我省有8强上榜。我市老字号企业山东周村烧饼有限公司的驰名商标“周村”以6500万元的品牌价值含量榜上有名,这是我市唯一上榜品牌。
品牌意识决定品牌存亡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没有品牌的企业是最终不被市场接受的企业,品牌决定企业竞争力,决定企业的效益,决定企业的发展,最终决定企业的生死存亡。
周村烧饼是一家有自己的传统品牌的老字号。它的前身是始于1880年的周村“聚合斋”老店,店主郭云龙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几经改进工艺,使这一地方名吃成为当时上层社会各大商号重要的馈赠佳品和休闲食品。1961年,周村烧饼以地名“周村”作为商标注册,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成就了自己的品牌。
1998年底,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兆海走马上任,当时企业已到了崩溃的边缘。虽然,他带领员工只用了5个月的时间扭转了经营性亏损局面,但积重难返,企业资产、包括看家的商标被多家法院查封。20_年企业破产重组,改为股份制企业。企业要振兴,必须有自己的品牌,于是他们花上百万元买回了“周村”商标。有了商标,张兆海清醒地认识到了 1
品牌建设的重要性,成立了品牌运作管理办公室,制定了一整套品牌运作管理办法和细则,严格了商标使用管理,加大了品牌运作力度。他们积极配合工商部门打击假冒“周村”牌烧饼的不法生产经营者,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品牌、维护权益。今年与山东理工大学合作实施品牌策划和包装推广,进一步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信誉度。如今周村烧饼已成为淄博市的一张“名片”。
说到品牌,张兆海说:“我们把周村烧饼这个品牌看的比生命还重,也是我们这一班人对自己的企业充满着一般人所不能理解的深厚感情的根本原因。”进入21世纪后,他们在继承传统配方、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试制成功五香、五谷、蔬菜等不同风味的周村烧饼,使这一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地方特产,在经历了由主食到休闲食品,由休闲食品到礼品的发展过程后,得以发扬光大。近年来周村烧饼屡屡获得“名优产品”、“中华名小吃”、“国家质量达标食品”、“中国名点”、“国家无公害产品”、“山东省名牌产品”、“国家绿色食品”等称号,今年6月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些殊荣大大提高了周村烧饼品牌的含金量。谁能想到周村烧饼在经过6年的发展后,其品牌价值由20_年的60万元猛增到现在的6500万元,增长了近110倍,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20_年他们又抢救了鲁东乐器厂的“鲁东”商标,提出恢复周村“鲁东”铜响乐器老字号的建议,用周村烧饼这个中国驰名商标的品牌效应来带动“鲁东”老字号的恢复,从而使这一老字号得以传承。
鲁东乐器厂,这个曾经为无数国内外交响乐团、军乐团,为包括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京剧艺术名流所在戏班生产过铜响乐器的老字号,当年
曾受到xxx总理的赞扬。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上的音乐就是用他们研制出的第一套编钟和云锣演奏的。然而,由于企业没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流传数百年的传统工艺面临失传,那往日的辉煌,也许只能尘封在人们的记忆中。
品牌保护依靠法律支撑
老字号企业得以长久生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过“硬”的品牌,但只有过“硬”的品牌,缺乏品牌保护意识,也会造成大量无形资产的流失。国内就有许多教训,“竹叶青”在韩国被抢注、“凤凰”在印尼被抢注、“阿诗玛”在菲律宾被抢注、“同仁堂”在日本被抢注„„
今年6月,一度沸沸扬扬的“石蛤蟆”商标侵权案落下尘埃,最终以淄博石蛤蟆餐饮有限公司不侵权胜诉。
初创于1928年的石家包子铺,1958年易名为博山饭店,其主打品牌“石蛤蟆”水饺,1997年注册了“石蛤蟆”商标。20_年,博山饭店被博山热力公司整体并购,成立博山饭店有限公司。20_年在张店成立淄博石蛤蟆餐饮有限公司,使“石蛤蟆”这一老字号迈出山城,落户张店。这样,易名后的石蛤蟆将企业名称与商标统一起来,从而对品牌起到了保护作用。
20_年博山福至快餐店状告张店“石蛤蟆”侵权,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品牌的保护是何等重要。公司总经理孙即亮当初成立张店“石蛤蟆”店时,将企业注册为股份公司,依法为企业加了一把“保护伞”,致使其它个体户均不能再注册。20_年在省工商局将山东石蛤蟆食品有限公司,更名为山东石蛤蟆餐饮娱乐有限公司,从而将商标与
企业登记一并保护,依靠法律进行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加强,同时把张店“石蛤蟆”20多类商标进行注册。如今,孙总经理为未来的“石蛤蟆”老字号,描绘出一幅令人惊喜的加快发展的新蓝图。
始创于清代“同治中岁”的老字号万春堂,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传承的产品万春堂膏药,在经过几代传人的潜心研究下,形成了百年传世名牌。万春堂在做好品牌传承的同时,更注重对品牌的保护,先后注册了44类的全部商标,依法对品牌进行了全面保护。
品牌延伸提升品牌价值
老字号的品牌延伸,主要是在合适的条件下对品牌进行产业多元化经营,不断提升品牌的价值。
黄河龙集团生产的强恕堂、乌河、黄河龙等品牌的白酒几年来连续呈现出高速增长的势头,特别是品牌的影响力深入人心。20_年,他们与世界上最大的生化加工企业之一的美国嘉吉有限公司实行强强联合,共同生产食品级、工业级黄原胶两大系列10余种产品,并打入国际市场。20_年3月起,又一生物工程项目不饱和脂肪酸在他们手上诞生,凭借这一国内第一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生物技术,集团宣告正式进入医药行业。黄河龙利用品牌优势,实施产业多元化创新发展战略,开辟出新的经营之路,现已成为以白酒为核心,生物工程、精细化工、肉味香精等为辅助的多元化大型集团公司。
老字号“景德东”从糕点的产品开发到烟酒糖茶、水果罐头等完成了很好的品牌延伸,使“景德东”品牌更加丰富、更具内涵。在扩大生产经
营品种和规模的同时,还以连锁、加盟等现代流通方式经营老字号产品,传承着老字号品牌。
品牌建设必须与时俱进
一个品牌被消费者认可后,如果维持现状停滞不前,随着时间的流逝就会被“喜新厌旧”的消费者所遗弃。相当多的老字号今天仍旧在倚“老”卖老,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没有赋予老字号新的内涵,以单一的产品来维持着品牌、维持着整个企业的发展,其结果终将被市场淘汰。因此,品牌建设任重道远。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的郑承友副教授认为,这次商务部评定中华老字号,是品牌建设的一部分。老字号在当时只所以有名,是因为在当时的物质经济条件下,它们的品牌价值能够发挥到最大化。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老字号需要充实新的内容,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因此,一定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品牌内涵,把潜在的品牌优势挖掘出来,这就要求经营者有意识地经营、延伸这些品牌,充分发挥这些品牌的价值。
老字号企业的最大财富就是其品牌所代表的巨大无形资产,要将这种无形资产转化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优势,促进老字号不断发展,改革创新是必由之路。
老字号凝结着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和地理属性,老字号的消失,也是一种历史文化的消失,挖掘、保护老字号,支持、发展老字号已经迫在眉睫。
责任历史不再遗憾
在一代代人的记忆中,老字号是温馨的,它作为生动、鲜活的传统文化载体,已成为一个城市或区域独具特色的名片。为了不使老字号在我们手中消失,全社会必须担当起弘扬传播老字号精神,保护和发展老字号基业的共同责任。
担当起我们的责任
在淄博这块经过几千年齐文化滋养的沃土上,曾出现过难以计数的著名老字号,它们与时代同行,在丰富人民生活的同时,也留下了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使之成为鲁商文化的发迹地。我市老字号的发展和其他地方老字号一样,有的由于战乱迁往外地,有的由于世事变迁逐渐萧条,也有的历经风雨走到今天。据查证有关资料,建国初期,我市有老字号企业400余家,涉及餐饮、医药、食品加工、照相、丝绸、工艺美术和手工业等行业,主要集中在周村、博山、淄川等地。影响比较大的行业,有以聚乐村、石蛤蟆、三友饭庄为代表的餐饮业,以周村烧饼、清梅居、景德东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业;商贸号有号称“八大祥”的泉祥、鸿祥、瑞蚨祥;手工业有以鲁东为代表的周村铜响业;医药行业有万春堂、天和堂等老字号。然而,有着悠久的历史的老字号,在经历了五十年代的公私合营、六七十年代的xxx以及八九十年代的市场经济浪潮三次比较大的冲击后,幸存者不足20%。改革开放以来,只有少数老字号秉承传统、锐意进取,发展成为本行业的骨干企业,甚至大型企业集团;多数老字号惨淡经营、举步维艰,也有一些老字号每况愈下、甚至名存实亡,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让人感到遗憾的事实。
老字号是体现一个城市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标志和符号,也是一种十分宝贵和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应把老字号资源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保护和发展老字号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老字号改革改制,协调解决老字号的历史遗留问题,引导老字号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和支持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促进老字号的现代化步伐;通过行政等有效调控手段,为其创造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还可建立老字号发展基金,扶持有发展潜力的老字号企业;研究制定老字号评价标准和管理体系,挖掘整理和宣传弘扬老字号文化;支持老字号企业“走出去”,开拓国外市场。
在周村开埠百年的史册上,曾记载过千余家著名的老字号,为中国商业经济发展写下令人惊叹的一笔。从周村商业街发展起来的“祥字号”,就是其杰出的代表,在近代民族工商业发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也是鲁商文化的形象代表。为抢救大多已消亡的“祥字号”历史,周村区与新闻媒体联合组织了“寻访‘祥字号’,探源鲁商文化”大型活动。他们还举办鲁商文化与周村老字号研讨会,目的是进一步探讨和挖掘鲁商文化与周村老字号的关系,借鉴周村古商业繁荣昌盛的经验,促进周村现代工商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在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中,周村区积极挖掘老字号资源,鼓励企业、商铺恢复使用传统老字号,对使用老字号招牌、再现老字号传统、扩大老字号影响的企业和商铺,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同时结合古商业街大街的开发改造,培育发展老字号一条街,再现古商城风采。
博山被誉为“陶瓷之城”、“琉璃之乡”,丰富的资源、能源促进了地方经济,也带动了餐饮业的发展,闻名遐迩的博山菜成为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山区近日喜获“中国鲁菜名城”称号,石蛤蟆等四家饭店被命名为“中国餐饮名店”。在今年的申报工作中,充分发挥石蛤蟆、清梅居等老字号餐饮企业的优势,在挖掘博山传统菜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推出10台“中国名宴”,为创城增添了砝码。
毫无疑问,在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时期,老字号不但不应衰亡,而应将其作为宝贵的财富,充分发挥其文化价值、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让老字号这一无形 1
资产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全社会都有责任、有义务关心、支持老字号保护与发展,使老字号的传统得以传承,使老字号的精神得以弘扬,使老字号队伍不断壮大,重振老字号的雄风。
“振兴老字号工程”在行动
在落实创新型国家战略、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的今天,传承、创新老字号,振兴、发展老字号,已经成为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正是秉承这一宗旨,商务部决定从今年开始实施“振兴老字号工程”,通过制定必要的扶持和保护政策,力求“做精做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恢复发展一批”,全面促进老字号的振兴和发展。商务部商业改革司副司长王德生表示:通过“振兴老字号工程”,要“使一批优势明显,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华老字号企业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著名民族自主品牌;使一批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和市场认知度,但发展后劲不足的老字号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加快创新,形成新的增长点;恢复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和较强市场价值的老字号传统产品和技艺,给予必要的支持,实现有效的保护和发展。”
研究制定老字号标准评价体系,认定命名一批“中华老字号”企业,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据悉,首批“中华老字号”已通过评审,将于近日公示;年内评价认定100家“山东老字号”和30家“淄博老字号”的工作也已启动。
国家“中华老字号”认定委员会专家委员、省经贸委流通运行调节处王玉洁副处长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国家商务部在评定“中华老字号”的同时,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老字号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管理办法,我省也将制定相应的意见和办法,为老字号发展营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在这次的“中华老字号”申报工作中,淄博市高度重视,认识到位,宣传发动广泛,工作措施有力,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和考核认证,推荐了11家基本符合《“中华老字号”认定规范(试行)》规定的标准条件的企业,参加“中华老字号”的评选,数量和质量在全省均名列前茅。淄博的老字号企业也认识到这是一次宣传提升、振兴发展自己的机会,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创造条件积极申报。当然,内因是发展变化的动力,有了良好的外部环境,老字号最终还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不断发展壮大。因此,我们的老字号企业要抓住机遇,传承优秀文化,加强品牌建设,通过创新发展自己,使老字号永远充满活力。
从“老字号”现状谈发展道路
常州梳篦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曾经的老字号风光无限,如今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约有老字号企业数万家,于1991年被正式认定的“中华老字号”有20_余家,主要集中在医药、饮食、食品等行业。但是截止目前,这些企业中,生产经营有一定规模、效益好的占10%;几十年来保持原状的占70%;长期亏损,面临倒闭、破产的占20%。之所以会出现此种状况,除了是因为原有的国有企业在融入市场经济时,未能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参与竞争而被淘汰外,更多的是由于没有抓住品牌的效应,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与时俱进,跟上消费变化步伐,从而导致了老字号品牌的衰败。
老字号的“老”是其最大特色,老工艺、老产品、老包装、老机制、老店、老址,甚至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老字号就像一个耋耄之年的老人老气横秋地站在新时代的路口一脸茫然。老是一种文化,是传统,应该传承,但是一味的传承没有创新却是僵化,只能停滞不前,老字号,这些凝结着民族精神、历史文化、地理属性的瑰宝已是风雨飘摇。用没落的贵族来形容“老字号”恐怕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篇:老字号的问题
问题1:品牌缺乏创新元素。
一般的老字号企业认为自己的老招牌就是摇钱树,觉得自己的产品是多少年传下来的,只要质量好,货真价实,就不怕卖不出去,所以不注重宣传、推销自己的产品。许多老字号容易居高临下地向消费者“说教”自己的历史悠久、用料讲究,价格童叟无欺,结果换来的是消费者不买帐,或是“叫好不叫座”的状况。关键问题还是老字号引以为豪的品牌独特性,在沟通过程中没有与消费者产生共鸣,那么这种独特性就成了品牌的自言自语和自命不凡。相比而言,那些新生品牌,无论是在市场诉求、定价模式、产品创新、与消费者的沟通方式等方面,都要比老字号做得好得多。
在这个市场经济向品牌经济过渡的局面下,产品的内在功能和质量差异已越来越小,没有能被消费者接受和认可的品牌体系,企业终将被淹没。消费者已不是从前的消费者,让他们去接受一个定格在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消费品,几乎不可能!
问题2:产品缺乏创新
老字号一般都会有自己独特技艺,这些技艺独特性已不能满足现在的消费主体年轻人追求时尚讲求个性的多样化选择。老字号产品领域集中,利润互相排斥,竞争力下降。产品主要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吃、穿、用”3个方面,由这些传统产业形成的老字号科技含量不高,在市场竞争中不具有绝对优势。同类产品的品牌达到一定的知名度就具有排斥性,靠传统名声带来的是认知作用,不会带来发展。
问题3:渠道运作模式缺乏创新
在渠道建设上,老字号也敌不过新生品牌。当新生品牌纷纷在自建专卖店的时候,老字号的销售渠道仍停留在中间商、批发商的方式上,品牌价值就在其中层层流失,许多老字号工艺品最终沦落到在义乌批发市场中销售的境地。从以前的“大家闺秀”,到如今“沦落风尘”,其中的变迁值得许多老字号深思。
问题4:消费定位
“我们的消费人群是中老年人”。这几乎是所有老字号对目标人群的描述。难道老字号的产品就只能卖给老年人?看看美国的老字号“麦当劳”,刚进入中国定位在“儿童”,成了“儿童乐园”,而后定位在“青少年”,成了“聚会最常去的场所”之一。
问题5:最大的卖点就是老的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固然是好事,一个企业活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曾经辉煌过,当然有“故事”,但消费者更关注这些文化和自身有什么关系,来到您这个地方消费,能给我带来什么?中国有句俗话:好汉不提当年勇。讲的历史文化越多,说明您现在的东西越少,可能市场运作得越不尽人意,在运作市场的过程中,历史是文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现实的作为,消费者更喜欢跟自己一样的品牌打交道,成朋友。
问题6:受到区域限制较大,随着现代化进程推进区域优势正在失去。
老字号的区域性是普遍存在的,并且很多老字号都以“区域特产”自居,这就大大局限了产业的发展,更可怕的是消费者认为在其他地方购买就是假货。比如:天津“十八街”麻花,湖州“丁连芳”等,都在开发外埠市场中遇到上述问题。经过试探性的推广,遇到种种困难,索性就把自己锁定在了当地。
这些品牌和商号多分布于食品、医药、服务业等诸多领域,其产业特征决定了它们的企业规模和对商业地缘优势的依赖,随着旧城区改造,许多老字号搬离原来赖以经营的“黄金商道”。尽管匾牌还在,由于失去了地理优势,也就失去了商圈消费者,形成的市场空白迅速被同类产品所替代。例如王星记扇庄、采知斋、童涵春堂等这类企业的搬迁就给其生存和发展形成巨大影响。
问题7:生产方式缺乏规模效应
“老字号”中夫妻老婆店、或是世袭制的不乏少数,而这类“老字号”又通常集中在以食品、工艺品行业里,以传统手工业的方式加工制作产品,由于技艺的限制,产品的生产基本是小批量或手工制作,产品的产量、质量往往缺乏稳定性。手工技艺,在核心管理上没有规范化管理,不能形成标准化、工厂化生产。当这些品牌遇到来自工业化的挑战,其落后产能和规模效应上的弊端显露无疑。
问题8:团队建设缺乏现代管理理念。
走进老字号,大多数消费者最大的体验就是“冷”。老字号的服务热情不高是公认的。服务员对待消费者总是爱理不理,大有“我的东西好,你爱买不买”的架势。在这里,感受不到微笑服务,体验不出“顾客就是上帝”,消费者反而还要看服务员的脸色,这样的服务谁还想再去第二次?
问题9:产权不清难以引入新的资本血液。
许多“老字号”企业存在产权不明晰的问题;一些“老字号” 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以后,尽管实现了股权多元化,但国有股比例仍然较大,管理体制尚不够完善,且受到过多行政干预;还有一些老字号,在国有化到民营化的过程中,股权过于分散,人人持股,员工与股东身份高度重叠,由于持股员工的年龄相对偏大,新进员工多数没有股份,使得老员工新员工之间产生隔阂,引起不必要的内耗。这些缺陷,消耗了“老字号”的资源和创造的利润相当一部分老字号企业出现“死不了、活不好”状况。老字号的萎缩同其资金匮乏是分不开的。
问题10:法律意识淡薄,自我保护不力。
老字号的商标问题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商标被滥用、盗用时有发生。先不论在国外被恶意抢注,单是国内一牌多主、假冒老字号的窝里斗也是屡见不鲜,(目前还有不少老字号尚未进行相关产品注册),不能不为老字号们敲一下警钟了。
老字号由于在人群中的认知度较高,因此比较被仿冒、假冒的风险较其他品牌更高。容易被侵犯,较集中的表现为对方采用冒用商标和企业名称、擅自将他人样品照片以自己名义发布或宣传等,改头换面、偷梁换柱,致使权利人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
由于侵权地主要集中在老字号当地以外,侵权者又以私营企业或私人承包为主,地域分散,组织稳定性低,虽然通过当地工商部门进行打假,但收效甚微。另外,有些权利人对于打假重要性的意识不够,没有配备相应的部门和资金,导致商标淡化、利润分流。另一方面,由于渠道控制不严,产品技术含量低,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一旦媒体曝光,假冒产品反而影响老字号产品的销售和品牌声誉,打假陷入困境。
问题11:固步自封,不敢大胆求变。
企业的竞争意识和管理跟不上市场经济的步伐,已经没有实力进一步深化品牌和投入维护。这是阻碍很多“老子号”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几十年没换过包装,有些企业一个产品,一卖就是几十年上百年,企业认为老百姓觉得这才是正宗,几十年如一日,不能变。认为,老字号的产品就是这个味儿,换了就不是老字号了。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物产丰富的社会,消费者喜欢尝试不同的产品口味,需要新鲜的产品体验。
第二篇:老字号的机遇
老字号如何在新经济形势下焕发生机,已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政府部门更是出台各项政策进行扶持,有人甚至提出“把老字号当文物一样保护起来”。老字号需要保护,老字号应该保护,但不是单单保护起来就够了,如果只会保护,不会运作,老字号就可能要变为老古董,存放在博物馆里了。如同列祖列宗一样高高在上,受人瞻仰,远离人间喜怒哀乐。老字号的重新崛起应该把重点放在自身的修炼上,打铁还需自身硬。老字号既然能历经上百年乃至几百年的洗礼而依然存在,说明它有自己独特的地方。如果根据社会发展适度创新的,弥补自身不足,提高自身能力一定会有老当益壮的机会。
1、重新提炼核心价值,重新定位企业。
目前,我国的老字号企业的营销思维方式还停留在过去供不应求、独家垄断的年代,往往沿用传统方法和产品,试图去满足各种不同顾客的需要。事实上,每一个顾客都是不一样的,他们具有不同的物质与心理需要。需要重新整合提炼,找到企业最核心的优势和长板,对接消费者的需求,形成自己的企业战略,才能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位置。
2、激活品牌,融入现代生活。
“老字号”“老”不应该是守旧,而应该是文化的沉淀,“老”不是老态龙钟,相反应该是经验丰富,更了解消费者,更了解市场。一个金字招牌既需要产品内在质量好,又需要品牌宣传好,而老品牌的维护同样需要投入精心的宣传。加强品牌维护力度。提升老字号品牌价值。注重品牌推广和时代元素的导入是所有老字号亟需做到的,这样才是提升老字号商标价值的最根本途径,而不能仅仅躺在老字号的历史上“坐吃山空”。
3、专业专注,成为行业领头羊。
品牌的实质内涵中质量是内核,是带来竞争优势的基本点。提高质量、创新技术、成为一个行业的领头羊,远比一个地区的“老字号”的成长空间大得多,对于一些老字号,打破区域的最好方法就是:找准一个产业,让自己成为品类代表。比如,北京的“稻香村”的月饼、元宵等传统产品,每年都是排长队,最早断货,那场面火爆,但只限于北京。如果提前5年,“稻香村”能用月饼作为拳头产品,运用品牌优势,向外扩张,而后复制专卖店模式,行业领头羊位置或许就建立起来了。
4、创新地继承,跟上需求才能有市场。
到了天津没吃“狗不理”就不算到过天津。其实“狗不理”和其他老字号一样也曾有过从辉煌到低迷,那是什么让它再度腾飞呢?包子变味。“狗不理”的技师们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来研究包子口味,创新品种,降低含油量,根据季节的变化调整包子的制作工艺,中式的包子与西式蛋糕、布丁一起售卖,年轻的情侣坐在明亮的落地窗前,一边聊天,一边悠闲地吃着狗不理包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老字号要求变。产品要迎合现代人的口味,包装要时尚,推广要符合现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管理要跟上国际化的竞争趋势,总之在创新中继承,将传统和现代结合,不失为老字号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5、加强商标保护,规范市场环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老字号”的商标,已经成为巨大的无形资产,为老字号经营的商品和服务提供了丰厚的附加值。假冒商标已成为很多知名老字号的一大杀手。企业应充分利用各方面资源,加强商标保护。首先,要积极申请商标注册,主动维护商标专用权,只有经过注册的商标才受法律保护。很多被抢注的商标就是企业没有注册,而被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商标注册是防患于未然的重要程序,不能忽视。其次,老字号企业内部应建立机制,健全部门,配备专门人员,充分全面掌握商标注册信息,及时发现有损企业商标权的不良注册,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采取措施。然后,相关政府部门应继续加大老字号商标保护力度,打击不正当竞争,维护老字号的合法权益。
6、扩大生产规模,产生规模效益
将产品区别规划,基于中低端产品的市场需求尽可能用机器规模生产。基于文化传承,小众人群需求,要摒弃“传男不传女”等的一些错误思想,广收门徒,使传统工艺得以保存。
7、经营模式拓展。
多元化发展模式:百年老字号“王老吉”即属于此种情况,其前身为王老吉药业,品牌所有权属于王老吉药业。但是不为人所知的是:目前在央视砸入4000万元、刮起红色旋风的王老吉罐装凉茶并非百年老字号王老吉药业,而是其商标的被许可人广东加多宝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品牌运营模式:有些老字号特许一些企业经营其品牌,收取加盟费以扩大影响、呈现集团性优势。另外,老字号通过购并、吸收外国股份,打造世界级的品牌也是较好的品牌经营方式。如一些老字号吸收外资股东进行资金、技术投资,将企业和品牌做大、做强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多渠道渗透模式:根据消费者消费习惯开展各类渠道的渗透;例如:精品零售、现代卖场、区域代理、渠道授权等各种各种模式的运用。
8、引入新的资本血液
有一些“老字号”,如“东阿阿胶”、“云南白药”、“茅台”等,通过成熟的市场化运作,已经走上了品牌复兴之路,纵观他们的复兴,新的资本血液的引进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老字号品牌作为历史遗留的宝贵财产,其背后都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每一个品牌都有着一个经典的故事,从而在当地乃至全国都广为流传,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当一些“老字号”有强烈意识重回市场与西方品牌竞争的时候,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给“老字号”多一些关注和支持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字号真正回归到消费者生活中去,民族品牌就一定会有一个回归的状态。
limingcq20_@
老字号:三民斋桃片 创立时间:1926年
所属企业:合川荣记三民斋桃片厂
石成林:闹到分家也要保住老字号品牌
1926年我爷爷石尊荣和兄弟石尊贤二人共同创立“三民斋”糖果斋铺,我很佩服我爷爷那辈人,他们的思想很先进,注重宣传,当年他们在合川《大声日报》打广告,宣称“三民斋精制,合川特产,唯一桃片,成都赛会得奖名物,诸君惠顾,廉价如常”,可以说是最早的桃片广告,为“三民斋”博得了很高的声誉。
在爷爷的经营下,“三民斋”日渐壮大,解放前,“三民斋”已有合川钟鼓楼、小南街两家门市,职工30余人,成为了合川的“桃片大王”。解放后,公私合营,我爷爷和叔爷进入了合川国营糖果厂,“三民斋”也就因此而沉寂了40多年。
1993年,厂里效益不好,很多人开始下海经商,由我父亲发起,我们家三兄弟加上我叔爷五人联手,全家上阵做桃片,恢复了“三民斋”这个牌子。当时在我们眼里,这只是祖辈留下的一个招牌,大家在树立品牌方面都没有特别注意。我还记得那是一个100多平米的“小作坊”,我们只有一个土灶、一口锅、一个案板,每天生产几十斤桃片拿到街上去卖,让我们意外的是,虽然时隔四五十年,但还有一帮老年人记得我们“三民斋”牌子,时常光顾我们的生意,我们渐渐意识到了品牌的价值。
靠着“三民斋”三个字,我们的生意做得还比较顺利,1995年厂房从“小作坊”换成了1200平米的正规厂房,年产量达到了300吨。20_年再度扩大规模,在钓鱼城附近修建了占地
亩的桃片生产基地。就在这个时候,我们内部出现了分歧。20_年起,由于原材料涨价,桃片市场竞争激烈,我们出现了亏损,在是否降低糯米质量这个问题上,股东之间出现了争执,甚至大打出手,有些人根本没有意识到质量对品牌的重要性,质量下滑了,这个老字号就毁了。
五个股东的冲突越来越大。当年国家第一次评选中华老字号的时候,我很想申报,但是其他人都不当一回事,认为我在自找麻烦;20_年,所有食品生产都需要QS质量认证,要通过认证必须加大投入,我与其他股东再次出现争执,大家不欢而散,闹到了分家的地步。我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只要了“三民斋”这个商标,厂房归了其他兄弟。
“三民斋”是祖辈留下的财富,不能毁在我手上,于是,我投资了200多万元,建立了新厂房。现在,我尝试创新,推出“三民斋”葛根桃片和玉米桃片,还打算加大对“三民斋”这个品牌的宣传,让大家一说到合川桃片就想到“三民斋”,改变目前“合川桃片”名扬全国却没有
一个品牌能叫得响的局面。
感悟:“三民斋”是块百年品牌,虽然我们是家族企业,但是老字号是社会财富,无论传到谁手上,经营者都必须懂得它的品牌价值。我爷爷能树立起这么一块金字招牌,是因为他懂得品牌、懂得宣传,我们不能忘了“好酒也怕巷子深”。
老字号:凤凰牌服装 创立时间:1957年
所属企业:重庆市凤凰服装公司
胡榆:无销售渠道 “凤凰”名号未来难料
1953年,政府将解放碑周边的108个个体服装店整合,成立了集体所有制的重庆呢绒丝绸服装社,1957年改名凤凰服装店,专做毛料大衣、中山装等高档服装,最便宜的衣服也要抵当时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当时许多赶时髦的年轻人都以拥有一件凤凰牌的衣服为荣。1986年,凤凰服装店和当时重庆最大的时代服装厂合并,成立了现在的凤凰服装公司。
我上世纪70年代进入“凤凰”工作。80年代是“凤凰”鼎盛时期,有1200多名员工、800台机器,是当时重庆乃至整个西部最大的服装生产厂,年产服装10万套、年产值3000多万元。除了生产国内高档服装,公司2/3的业务都来自于为美国、欧洲等国外品牌代加工,阿迪达斯、耐克等当时已经是我们的客户。看到国外代加工业务发展势头好,80年代末公司决定主攻国外市场,基本放弃国内市场。
好日子在90年代终结。1992年,国家进行外贸体制改革,重庆四家外贸公司随之关门,“凤凰”一直是依托外贸公司做海外生意,没有搭建自己的销售渠道,导致国外市场丢失。当时,国内服装市场已放开,梦特娇、金利来等国外品牌大举进攻重庆市场的同时,国内民营服装品牌也开始壮大,抢占重庆市场。“凤凰”放弃国内市场已多年,设计、研发、生产能力难以跟上,导致境况急转直下,开始走“下坡路”。如今公司已停产10年,上世纪八十年代更换设备欠下的五六百万元债都还没还完,10年前生产的西装、中山服,现在都还有存货没销脱。我们也想过重整旗鼓,无奈集体企业历史负担重、改制阻力大、资金又缺乏,只好放弃。公司现在靠出租部分厂房维持运营,“凤凰”这个重庆最老的服装品牌未来如何,确实难说。
感悟:上世纪80年代,重庆上规模的服装厂有39家,至今已基本消失。这固然和当时“重工轻商”的历史环境有关,但我个人认为,渝派服装有个缺陷:面料靠外运;不生产扣子拉链等配件;自主研发设计能力较弱;销售渠道不广。一句话,就是对产业链的整合较差,给别人做代加工还将就,创品牌打市场就不行。渝派服装要想重振江湖,还需在整合产业链上下工夫。
政府举措
我市拟成立老字号协会统一管理
市商委餐饮住宿业处具体负责我市“中华老字号”的申报工作,“为振兴重庆老字号,我们也做了很多努力。”,昨日,该处副处长万刚向记者透露,我市拟成立老字号协会,对老字号的发展和保护统一管理。
万刚介绍,从20_年至今,我市已有19个品牌获得了“中华老字号”称号,但基本集中在餐饮、食品、调味品行业。市商委梳理出来的够资格(必须是1956年前成立的品牌)申报“中华老字号”的重庆品牌不过40余家,而浙江等地仅获批的老字号就有七八十家。“我认为主要还是重庆企业观念不到位。”万刚介绍,去年,市商委组织12家重庆老字号到天津参加全国老字号博览会,由商委补贴部分费用,但只有7家前往。万刚称,很多企业认为觉得申报“中华老字号”很麻烦,几十年前的资料难找全,甚至有的企业还说:“评上了又不给钱,没必要花这个冤枉钱。”
万刚表示,相对于国营企业,民营企业的老字号在观念欠缺方面表现得更明显,因为民营企业平时受到的社会关注度相对较低,老字号的保护对其品牌的传承尤为关键。据了解,民营企业老字号的消亡速度比国营企业的老字号要快很多,针对这种情况,政府在保护老字号队伍中,有意增加民营企业老字号的分量,以便能更全面地保护重庆老字号。
为提高企业保护老字号意识,帮助企业了解品牌蕴含的隐形价值,万刚透露重庆拟成立老字号协会,对重庆老字号进行统一申报、统一规划、统一宣传,还能帮重庆老字号进行集中维权。此外,重庆首届老字号博览会也有望明年举行。
20_年获评商务部首批“中华老字号”称号的重庆品牌:“老四川”、“桥头”、“华华”、“颐之时”、“金星”、“玫瑰”、“迈进”、“桂楼”和“精益高登”
20_年商务部第二批“中华老字号”公示的重庆品牌:“永川豆豉”、“白市驿板鸭”、“重庆冠生园”、“江津酒”、“黄花园酱油”、“忠州腐乳”、“梁平张鸭子”、“瑞兰斋桃片”、“小洞天”、“桐君阁”
那些充满挑战的老品牌
但不少重庆食品老字号仍在艰难谋求市场发展。吃黄花园酱油长大的老重庆人都还记得,当年的酱油拌饭是不少孩子的最爱。张教授介绍,80年代的黄花园曾在全国酱油界赫赫有名,但近十年来黄花园发展缓慢,被海天、淘大抢走了很大的市场,近两年才开始发力重振品牌。而几十年来都占领重庆牛肉干市场较大份额的金角—老四川牛肉干也面临同样问题。近几年消费者对牛肉制品的口味向含水高、口感好、风味多样发展,外地的张飞牛肉,重庆后起牛浪汉等品牌挤占了很大部分市场,使金角—老四川前程充满挑战。
但不可否认的是,重庆也有不少发展势头很好的食品老字号。据食品工业协会会长忻剑虹称,如乌江榨菜、江津米花糖等,在全国同行中都是龙头企业,而白市驿板鸭在我市腌腊市场也有很高占有率。特别是“玫瑰牌”米花糖,在20_年首批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去年的产
值超5000万。
老字号应辟新径
重庆食品老品牌、老字号都有着曲折坎坷的经历。忻会长分析,除了物质的丰富、人们的口味变化等因素外,其兴落与企业自身体制、产品创新、市场意识、品牌维护宣传,以及部门管理、政府扶持都有关。
西南大学食品学院xxx军院长也指出,食品老字号要振兴,必须重视“两新”道路。首先在建设新农村基础上,形成优质、安全、规范的原料基地,保证原料供应。其次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视科技投入,引入先进信息化管理,才能实现传统食品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化。
老四川大酒楼:诞生于20世纪30年代初,我市现仅有的两家由国家命名的“中华老字号”餐饮企业之一,隶属于原来的国营企业——重庆市饮食服务公司。“灯影牛肉”是其招牌菜之一。
颐之时酒楼:1941年开业,原设于成都市华兴正街,1948年迁至重庆市邹容路,以经营正宗川菜风味为特色,目前在重庆拥有一家店。
王鸭子:1940年开业,原名“王记鸭子”,以经营“卤鸭”、“烤鸭”为特色,人称“王鸭子”。50年代后几经扩建,现在南滨路有店。
兼善餐厅:1940年开业,设于重庆市北碚,由实业家卢作孚等创办,主要名品有“兼善面”等。
桥头火锅:起源于宣统年间的重庆,1986年正式落户珊瑚村,成为当时重庆最高档的火锅店。
小洞天饭店:创立于1924年,目前拥有六家店(重庆3家、广州2家、三峡库区1家)。
陆稿荐:自上世纪90年代初消失后,今年年初在八一路好吃街重新开业,有泡椒凤爪等几十个菜品。
老川北:以经营川北凉粉为主,曾在临江门、中华路有店面。
梁平张鸭子 张鸭子是选用地产瘦肉鸭源。采用独特的祖传工艺,浸泡百年老卤,先烤后蒸,油而不腻,口味独特。
丧失市场原因很多
是什么原因让重庆的服装产业一落千丈呢?
“首先是我们的企业缺少品牌意识。”陈尚福认为,在重庆服装业的辉煌时期,重庆企业主要是依赖为国外名牌企业贴牌。由于没有自己的品牌,国外名牌攫取了八成以上的利润,这更使强者与弱者的差距日益扩大。到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因国际市场变化,订单突然减少,重庆企业再回过头来生产自己的品牌时,原有的市场却已丧失殆尽。
同时,由于我市服装生产企业分散,没有相对集中的生产加工基地,也就无法形成完备的产业配套,从而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一位服装企业的负责人曾经向记者大倒苦水:我们企业为一点急需的原辅材料,就得飞往广州、深圳等沿海地区进货,生产成本增大,生产周期延长,怎么应对现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啊!
此外,许定亚分析说,经营方式和经营模式严重滞后,政策落实不到位,人才培养断裂等因素,也是导致重庆服装产业掉队的重要原因。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