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李家成: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汇总(二篇)

更新时间:2024-05-05 10:32:54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关于李家成: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汇总一

家长将孩子送到一所学校读书,根本原因不会是遵循法律规定,而是为了孩子的未来。从此,孩子与家长在一起的时间甚至会少于孩子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而教师职业的存在依据也是孩子——当一所学校没有了学生,这所学校的教师何去何从?

可耐人寻味的是:有的教师会指责家长不负责任;有的家长会投诉教师;当前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对立有增多趋势;即便是较好一些的状态,也是一方配合另一方而已——学校往往是强势的那一方;而一旦出现了冲突,学校也往往会叫屈,称家长蛮横无理……

命运相连的两类主体,为何会是这样的关系形态?我们可以追求一种怎样的家校关系?

一、信念:根植于人性观 家校合作是一种信念。

当你信时,它更易变为现实;当你不信时,它就难以显现。这似乎很抽象,但当我们面对以下问题时,很快就能验证了。对教师而言,这份信念自觉是开展家校合作工作的基本前提。其一,我们是否相信家长愿与教师合作?

对当前家长素质的抱怨而显现出的那份委屈,对所谓“教育始于家庭”等话语的过度追捧而透露出的那份狭隘,对当前家长相关行为的激烈指责而表达出的不满,背后可能都有一种“相信”——相信这些家长不愿与教师合作。

家长真的想和教师对抗,而不想合作吗? 本文作者宁愿相信:可怜天下父母心!有多少位教师敢说自己对学生的爱与投入,能超出父母,即便是外出务工的父母?为了孩子,哪有家长不愿意更好地与教师合作?

有研究者指出:“基于一般常识,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没有哪一家的家长会甘愿自己的孩子道德品质败坏,而是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能够在社会上立足而且能够过上一种有尊严的生活,都有着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人’的责任。”该学者强调的是“学校教育更应该反思自己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方法是否真正有效的问题”。

本文作者曾针对上海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家长做过一定量的调研,无论是问卷数据,还是访谈记录,都清清楚楚地告诉我们,家长希望有学校教育参与,希望与教师合作,但是机会很少。这也可以理解为,有的教师已经因为各种因素而不相信家长愿意合作了,因此关闭了很多合作的通道。这样表达,尽管可能会让很多教师感到“不舒服”,但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否确实存在着某种信念呢?

自然,任何讨论都必须考虑例外。“例外”的比例占多少?本文作者宁愿相信这种例外不断接近于零。也许在这样的相信中,就有着生长的力量。

其二,教师是否相信家长能参与合作?

一方面,有的家长真的一无所知、一无所能吗?因为工作的关系,本文作者能接触到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但几乎都能听到类似的抱怨,如家长素质不够高,或生源不够好。有趣的是,在本文作者于20_年12月组织的“第一届学校、家庭、社区合作研究论坛”上,来自某高校附小的校长呈现了家校合作研究初期来自高校教师群体对于小学教师的轻视,引起论坛现场一片哗然——这是否就是我们所期待的“好家长”“好生源”状态呢?回归到基本原理,存在没有任何教育资源的家长吗?存在对学生发展而言毫无帮助的家长吗? 在相信特例出现的概率极小的前提下,本文作者宁可相信,每一位家长的人生,都是一本读不完的“教科书”。在没有进入学校教育世界之前,是家长在承担着教育责任,是家长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真实的教育基础——教师不应忽视这些事实,且更需要看到可能性。

另一方面,学校教育到底需要家长怎样的素养基础和内容参与?当我们关注儿童的情感发育、社会技能、思维与语言、日常生活智慧时,就会发现,这就是所有父母都能给予,而且也是当代教育改革所迫切需要的。

不能仅仅将眼光局限在考试分数、少量学科的学习辅导上——这既不适合作为批评家长的视角,也暴露了某些教师的“不”专业性。

诚然,在当前极具挑战性的时代变迁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没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或心有余而力不足,但这更需要通过教师与家长的合作,在相互理解与沟通中,依靠人性的力量而不断解决——事实上,教师何尝不需要来自家长的理解、尊重与关心?唯有真实的合作,唯有命运共同体的建设,才能在当前复杂情境下走出一条教师和家长的自我救助之路。

其三,教师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或能够发展起相关能力以与家长合作?

在教师的信念系统中,还有一个向内的构成,就是教师是否相信自己有能力与家长合作。

合作关系一定是双向的,需要双方投入并经营。当教师指责、抱怨家长不能很好地合作时,往往蕴含着另一个让教师尴尬的假设:教师事实上没有能力影响家长,更不要说成为家校合作的领导者了。在强势批评家长的同时,教师已经暴露出自己的软肋。在接触一些优秀班主任、校长时,本文作者无一例外体会到他们所拥有的自信,一份自己有能力去影响家长的自信。本文作者相信,这是源自内心信念体系的一种表达。

上述三方面内容,都根植于教师的人性观:我们是否相信人性的美好与力量?我们是否相信人与人之间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与事缘?我们是否相信自己与他人都是生命存在,因此能够合作?在思考、开展家校合作工作时,是需要深入主体的信念系统,来探寻那些幽暗之处、也是力量发生之处的奥秘的。

二、理念:融入于教育观 家校合作是一种理念。

很难有没有理念的家校合作实践,而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会鲜明地体现教育变革与人类发展的理念。首先,家校合作实践一定内蕴理念吗?

谈到家校合作,几乎任何一所学校都能说:我们有家校合作的,我们做得不错!

是的,肯定有,如教师和家长通话,如教师家访,如教师给家长留言或请家长反馈,如学校组织召开家长会、开放日活动。诸如此类的活动,首先需要推敲的,就是其内含着的理念。例如家访,意味着教师对家庭环境重要性的理解,意味着对教师主动发起家校沟通活动价值的理解;而家访的内容与具体程序,又能体现学校、教师对于教育、学生发展、自我角色的多重理解。

只要不是无意识的行为,只要是教师自觉发起、推动、开展的活动,就会有自觉的或缄默的价值观、学生观、教师观。其次,现有家校合作的理念有误区吗?

例如,人到了,就是合作了吗?在各类家长会现场,也许更容易看到的是家长的静听。那么,那些没有发表过意见的家长,没有给学校教育以相关反馈、评价的家长,他们真的与教师合作了吗?很可能没有。很多家长被动参与学校安排的活动,这样的被动性,怎能承载起合作之名?因为没有真实的互动、交流、创生,这种活动对教师而言,也往往就是例行公事、完成任务,大大缺失了合作所蕴藏着的生成之力量。例如,举几个家长参与的事,就是学校形成了家校合作系统了吗?一般来说,学校总能找到若干位家长来给孩子讲讲课、带孩子参观一下企业或社会场所。可是,全校有多少位这样的家长?一学期有多少次这样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是否所有的学生都有高品质的发展?家校合作项目是否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活动是否全纳了所有家长、融通了校园内外?当这样提问时,很多学校列举的合作项目立刻黯然失色。上述举例同样不能替代整体诊断,而这又必然需要一个理想模型的指引。就当前问题而言,单向而非双向,预设多于生成,被动强于主动,散点而缺整体,应该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家校合作的理念与实践。

最后,当代家校合作实践需要怎样的理念系统?

这自然要回归到教育的内涵上。家校合作是为了教育的,是在教育中的,且其本身就是教育。当教师的出发点不是为了孩子的发展,即便初期家长会“支持”“配合”,但不可能长久,更不能视之为“合作”。

而且,从教育的立场出发,家校合作更需要关注学生在其中是如何发展的。为此,就需要特别改变忽视学生、替代学生的问题,需要推动学生成为家校合作的主体之一。合作的具体内容,需要融入教育之中,深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两大领域中,甚至拓展到社区教育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世界,都可以成为家校合作的边界与内容。

也因此,家校合作的整体性就有了基础。合作作为一个过程,会不断生成更多教育资源、实现教育,而且会促成教育环境的改变,从而为家校合作不断提供新的生态基础。这自然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上。合作发生在具体主体之间,而家校合作的极大特殊性,体现在它发生在至少学生、教师和家长三者之间。如果考虑到一个班级的几十个学生、几十位家长、多位教师,考虑到一所学校多至几千个学生、几千户家庭、上万位家长和几百位教师,则我们会更强烈地感受到家校合作的复杂性。践行家校合作的教师与校长,是令人敬佩的复杂系统的领导者!

正因为家校合作是一种交往关系,因此合作中对每位主体的尊重和相互的信任,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与共事,是家校合作的基本内涵。这一交往包括未成年的学生,因此,学生保护的意识和学生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家校合作的内涵构成。当几

十、几百、几千个学生共同参与其中时,更会带来复杂系统演化的可能,人与人的交往就会成为一种教育的力量。这自然要回归到具体的合作过程与整体形态上。家校合作是融在学生的成长过程、学校和家庭教育的实施过程中的。就时间而言,它不应该是一次性、机械的;就空间而言,它不应该是点状的。

家校合作应该是一个长程,有着绵延的时间内涵与生成性的特质;应该是一个整体,不仅主体参与多元,而且内容构成、实践方式、评价维度多元丰富且有内在有机性;应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生发与演化过程,因此具有复杂系统独特的生命性。

这自然要回归到合作中的人的发展上。家校合作最终是为了人的。而超越学校教育,是家校合作蕴含着的意义。通过家校合作,不仅要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而且要促进学生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要关注家校合作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要关注家校合作中学生的全纳性。教师发展与家长发展也是家校合作的应有之义,是终身教育视野下家校合作独特价值的表达。

本文作者曾提出:家校合作能够“让孩子成长为完整、丰富的人”,“以另一种方式促成教师发展”,成为“学校发展的新力量”。本文作者与合作者开展的相关实验研究也证明高质量的家校合作不仅直接成就着学生的生命成长,而且能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家长的不断觉醒产生积极的效应。

三、实践:生发于当下

家校合作是一种实践。无论之前的基础状态如何,无论处于何种发展环境,家校合作都可以从当下的每一天、每一件事、每一个人的努力开始。首先,每个人的投入,都可能促成家校合作系统的发展。作为专业人员,教师是推动家校合作的重要主体,甚至是“第一推动力”的发出者。当教师真正意识到家校合作的价值时,源自个体发展、工作变革的动力,可以转化为推动家校合作的力量。

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有备而来”,要有对班级、学校等不同层面家校合作成果的学习,要有基于真实情境的合理策划,要有主动交流、发布信息的意识和能力,要有在第一时间引导家长和学生发展的专业素养。合作之事的实现、学生的发展、创生的乐趣和自我的成就感,会成为教师开展家校合作的动力之源。

家长、学生同样可以成为重要的推动者。通过日常的交流、正式的沟通、规范的建议等形式,家长都可以适当影响教师的决策与行为。在有一定家校合作基础的学校,家长还可以通过担任轮值校长、介入教师评价、审议学校政策等,直接而有力地介入家校合作的创生之中。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在家校合作中的地位问题。本文作者与合作者推动的学生领导力研究,就正在促成以学生作为领导者、家长与教师作为保障者和参与者的家校合作新机制。

在一个复杂系统中,每个主体都可能成为变革的力量。教育系统内部的校长、行政官员、学者等,系统外部的媒体、社会人士等,都可能影响家校合作系统的生成与发展。作为其中非常具有专业性的教师,更需要增强领导者的意识,自觉领导家校合作!

其次,每一件事的意蕴清晰与价值实现,都可以促成家校合作新质的生成。

在本文作者20_—20_年参与一所上海市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学校的家校合作研究过程中,突破性的事件有很多。当时,我们推动学校在大屏幕上打出感谢家长志愿者的标语,鼓励学校教师与担任志愿者的家长在校门口说上一分钟的话,鼓励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升旗仪式中,鼓励课堂教学观摩后的“亲子互动三分钟”,鼓励教师开展与家长的“家校联合教研”,鼓励开展“亲子作业”研究,甚至推动学校修改“告家长书”。这些“细节”“小事”,一点点积淀,一处处突破,最终成就了这所学校家校合作研究的大发展。

复杂系统的演化也就是这样的机制。在家校合作中,每一件事都可能非常重要,每一件事的价值也都与其他事相互联系着。因此,认认真真地做好整体策划,仔仔细细地开展每一项工作,用心积淀,终将大成!

最后,每一天的累进,都可能形成日新月异的系统跃迁。对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校,家校合作研究从何时开始?需要从现在开始!不论起点如何,家校合作的需要几乎每天都存在,甚至在看似缺少合作时空的寒假、暑假,事实上都有大量的家校合作契机。就促成家校合作的工作智慧而言,努力请从今日始!

当有了这样的当下意识,真实的积淀就可以发生,质变的可能性或节点事件就更容易出现,整体结构的形成与内涵的丰富也就在这个过程中了,甚至具有中国个性与世界贡献的家校合作研究成果也更易生成了。家校合作的质量标准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因为“合作”就是一个典型的动词。习近平曾指出:“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让发展的动力源源不断,让文明的光芒熠熠生辉,是各国人民的期待,也是我们这一代政治家应有的担当。中国方案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家校合作,就是微观层面上的命运共同体建设。由此出发,我们的学生、家长和教师也许更容易参与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之中。

注:本文为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领导力培养与评价研究”(14pjc029)的成果。

■本文刊发于《新课程评论》20_/08(总第14期)「名家 」栏目。

作者介绍李家成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教授;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评新课程,论大教育。《新课程评论》设置「名家」「专题」「研究」「纵横」「弦歌」「环球」等栏目,刊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域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以理性、建设性助力教育发展,展示一线教育教学成果,加强学术交流对话。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邮发代号为:42-145。

联络我们投稿信箱: xkcpl01@邮购信箱: xkcpl02@联系电话: 0731-82225526,89921103通讯地址: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营盘东路3号新闻出版大厦2楼 请 您 关 注

▼一

素的教

志本文责任编辑:杨志平公众号编辑:周葭

关于李家成: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汇总二

2篇《家校社合作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读后感

篇一

近日,有幸拜读到张永和张艳琼两位作者的合作论文——《家校社合作的反思与重构: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反复读之,颇受启发。

此文认为,传统学习观强调学习是内化知识的过程,学习属于大脑的内在活动,并把个体视为学习的分析单位。显然,这种意义上的学习观,使得学习者的内在与外在分离、个体与社会割裂。基于学习与社会实践整体关系的考量,作者对传统学习观予以批判,试图通过实践共同体的思维重塑家校社合作中学生、家长和老师的交互学习,实现对传统个体、内化、封闭等特征学习观的超越。

基于两位作者对家校社合作中学习观的探讨和研究,结合我近期所从事的隔代学习、寒暑假学习研究,尝试以学习共同体、乃至学习共生体的视角将与此文进行对话和交流,将家校社合作中的学习观与隔代学习、寒暑假学习中的学习观进行联接,这无疑会有助于打通不同研究领域之间的边界,丰富、拓展和更新教育研究的可能空间。

我所研究的隔代学习中的学习观,是一种祖辈和孙辈共同、合作、交互性质和意义的学习观,体现在主体间的知识学习、主体间共生关系的建构、及其与家庭、社区、社会等单位发生直接或间接的多维联系。此文所探讨的家校社合作,强调儿童学习场中儿童之间的学习及向成人学习,成人学习场中成人之间的学习及向儿童学习,终身学习场中个体一生的学习以及不同年龄、代际之间的学习。由此,此文中家校社合作中不同主体间学习与隔代学习中的学习观在本质上都是对传统学习观的批判和超越。

我所思考的寒暑假学习是一种区别于学校课堂学习。学校课堂学习重在突出教师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播,学生对知识进行内化的过程,而这正是此文作者所批判的传统学习观。寒暑假学习是一种共生体性质的学习,聚焦于教师、家长、学生以及其他社会人士等学习者的主体性和学习关系的建立,并在这个共生体中践行、发展、创生着无限的学习可能。这正与此文作者所论述的家校社合作中的学习共同体形成交相呼应之感,塑造着一种新的学习观。

正如此文作者提及的:“家校社合作对儿童学习质量的影响取决于相关参与者所持有的学习观”。同样,对于隔代学习、寒暑假学习而言,其由学习所产生的影响力也将取决于诸多学习者所秉持的学习观。

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背景下,传统学习观显然已经不能适应人的需求、社会发展以及学习规律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种新的学习观以此来助力终身学习之教育体系的建设,而这种学习观必定具有“共同体”、乃至于“共生体”的突出特征,必定体现出以学者的共同需求、共同参与、共同学习、共同享用为价值追求。

篇二

一、现象:背后凉飕飕

这篇论文发表在《终身教育研究》20_年第3期,第一作者是张永博士,第二作者是张艳琼老师。张永博士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研究员、上海终身教育研究院兼职研究员,“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院研究员、江苏开放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教育基本理论与社区教育研究。张艳琼老师是河南省的一名一线教师,主要从事学生工作与数学教学研究。论文从反思家校社合作的症候出发,基于实践共同体的视角梳理相应的症结,并提出有关研究建议。

论文的第一部分,作者呈现了当前家校社合作实践过程中的三个典型现象:家校社合作演变成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家校社合作简化为家校合作;家校合作衰减为家长配合学校。

作者首先从霍茨卡姆理论谈起,该理论揭露了学校教育的一种内隐理论,即把学视为教的直接结果。这种对教与学关系的理解内涵在学校教育的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中。学校统一教学,统一测评,教师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学生在教学评价上的差异则被归咎于学校之外的影响。于是,高质量的家校社合作就变成以学校和教师为中心的对学生的全方位监控,家庭、学校和社区成为这一监控网络的局域网,家长、教师和社区组织代表等利益相关者则成为监控网络的节点。

想想如果自己就是那个处处被无数摄像头监控着的孩子,我不寒而栗。记得疫情期间,学生居家学习,有学校组织在线语文默写考核,要求打开手机摄像头,老师看着每个学生默写。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然后马上打卡上传。没有打开摄像头的,老师喊话点名批评。就这样,教师、家长一起严密监视着孩子的学习。这一切,美其名曰,对孩子负责。这一切,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论文作者对家校社合作演变成对学生的全天候监控、及不断简化和衰减的精准分析,如一记当头棒喝,令人深思,问题如此尖锐,到底症结在哪呢?

二、新理念:豁然开朗

作者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指出,家校社合作的一系列症状,其症结在于基于一种传统的学习观,这种学习观视学习为内化知识的过程,主张学习是属于大脑的内在活动,并把个体看作学习的分析单位。接着作者着重介绍,与传统学习理论形成鲜明对比的实践共同体理论,该理论从社会实践开始,参与成为关键过程,将社会世界置于分析的核心,视学习为合法的边缘性参与。

作为一线教师,关于实践共同体的理论内容,我读得很吃力,每个字都认识,然而却不理解,读完大脑一片空白。我一遍又一遍反复读,找出《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中对“实践”的阐述,以及《剑桥学习科学手册》中的“认知学徒制”相关理论,我尝试着结合起来理解。从传统学习观点转变到实践共同体中的边缘性参与,我读出五个关键词。

一是实践。

传统的学习观的实践强调狭义的可重复的操作性实践,实践共同体理论的实践强调主动行动者与世界、活动、意义、认知、学习和知识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

二是互动。

参与总是建立在对世界意义的情境性协商和再协商的基础之上。这意味着理解和经验存在于持续的互动之中——事实上,它们是以互动的方式构成的。

三是变化。

边缘性意味着置身于由某个共同体定义的参与领域中多元化的、多样化的、或多或少地投入和包含于其中的存在方式。边缘性参与关系到社会世界的定位。变化着的定位和观点是行动者的学习轨道、形成中的身份和共同体成员资格的一部分。

四是创造。

把个体理解为既受社会条件所限又处在创造它们的过程中的存在,从而包含了个体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两个方面。

五是去中心。

对学习进行了“去中心”的分析,控制权并不掌握在教师手上,而是掌握在实践共同体中,教师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而已。

三、新行动:天高地阔

理念的革新,带来行动的焕然一新。在论文的第三部分“家校社合作的重构”中,作者详细阐述了,作为教育实践共同体,家校社合作如何成为家长、教师和社区组织代表等利益相关者的学习场,包括儿童学习场、成人学习场、终身学习场。

作为儿童学习场,家校社合作为儿童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机会,包括在校学习、在家学习、社区学习和远游学习及其间的多重关联。作者张永博士在他另一篇论文《学习活动的生态学分析:以“新基础教育”研究实验学校为例》(该文汇编在由杨小微和李家成教授主编的《中国班主任研究》一书中),以中小学生在校学习为切入点,对学生的家庭学习、社区学习和远游学习之间的多重关联进行了生态学的分析,详尽剖析了每种学习活动各自的特点及不可取代的价值,并指出从生态学角度来看,不仅要研究中小学生学习活动的多样性,而且要研究这些学习活动之间是如何相互锁定和建构的,从而提高各种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结质量。作者认为,中小学教育相关者应尽可能发挥自身教育的优势,把各种优质教育资源联结和整合起来,形成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圈。优质教育资源生成的路径不仅可以通过教育相关者的努力来创建,还可以通过发挥中小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加以转化生成,通过中小学有意义的参与,把不参与型或被动参与型学生转化为主动参与型学生,形成学生主动、健康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作为成人学习场和终身学习场,家校社合作包含着成人之间的相互学习、成人与儿童之间的相互学习,作者主要阐述了相互学习的可能性。让我感触更深的是叶澜教授在《回归突破——“生命·实践”教育学论纲》中关于成人学习的重要和困难的论述:今日之文化活动与创造,教育之策划与实践,都须服务且有益于时代新人的培育,以及对成人世界之观念与行为的改变。后者之重要性并不逊于前者。又因成人个性已基本成型,且活动领域的离散状态,改变较之青少年更难以实现。然而,没有成人世界的改变,新生一代更多个体的发展,就会受阻受损甚至被彻底埋没。当代人类社会已提出终身教育的要求,不只是为了成人适应职业生涯变动、不稳定的需要,也是为了人在成人之后生命质量的不断提升;为了成人能为年轻一代的生存、发展与生命潜力的开发,活出更高的生命质量,创造良好的代际生态与交互影响;为文化传统在人之生命的“增殖”提供更强大的能量。

在论文的最后,作者对家校社合作研究提出了三方面的建议,第一,家校社合作研究亟需更新背后的学习观;第二,建构家校社合作的跨学科概念框架;第三,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本土化的中小学校与家庭、社区互动的理论。期待在已有系列研究基础上,研究者们聚焦家校社合作,在学生社区(家庭)生活与学校生活、学生社区(家庭)工作与学校工作互动中探究中小学发展的新可能、新抓手和新策略。

理念更新尽开颜。愿人人学习新理论,研究新策略,开创新生活。

附件:

沟通从心开始---家校合作案例

每一个孩子都是即将开放的鲜花,只要用爱浇灌它,只要用真情感化他,他就能报之以桃李。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家长和教师对孩子都缺乏耐心,在孩子出现问题时,都是一味的责骂,并没有从根本上去分析和反思。

案例:我任六年级班主任,班上频频发生问题,班长多次反映有男同学聚在一起抽烟喝酒,叫来询问都不承认有这回事。经我暗中调查,矛头都指向其中一个男同学——王志。我有点惊讶,因为这个学生我曾经教过。虽然不爱学习,平时爱抄作业,学习成绩一般,但是爱干活,学校劳动他总是做得很好。在四年级时是我的得力助手,任生活委员,很会搞班级工作。现在怎么变成了这样?我努力想知道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于是特意进行了一次家访。原来这个孩子来自组合家庭:父、母亲均为离异后重新组合,母亲为后母,农民家庭,条件一般。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比较少,父子之间的沟通很少;母亲平时对待孩子的态度更是粗暴,说服引导少,经常打骂孩子,埋怨孩子、唠叨孩子。同时通过同学了解,他恶习不少:爱说谎,与学习成绩差,爱做坏事的一些男同学拉帮结派,经常与班长对着干;多次偷拿家中的酒、烟或者和周围同学一起到附近的商店买酒、买烟。

看着这样一个曾经听话的学生变成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我痛心疾首,静下心来,我仔细分析了原因:他缺爱,缺乏沟通和引导。我决定用爱去温暖他、感化他,与他交朋友使他能够重新站立起来,走向正确的人生道路。

于是我及时找了王志等几位孩子的家长,告诉了我的计划和想法,得到了他们的支持、配合。

我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了解他、尊重他

尊重“问题学生”是做好教育和转化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有可能听从你的教育,接受你的批评,才会与你真心交流。最初沟通时,王志并不诚实,经常编造一些谎言来欺骗我,蒙混过关。于是,我选择在其它一些场合(比如课间或者体育课等非正式的场合)多次找一些生活和学习当中比较轻松的话题与他谈心,一步一步地了解他的想法和他的内心世界。这样,一段时间后,我赢得了他的信任,他把我当做无话不谈的朋友,开始愿意听取我的建议,并努力地配合改正。我特别利用他们家庭的特殊情况来教育他要好好学习,为这个家的将来努力一下;利用他较成熟,想法较多的特点教育他要承担起一个家庭中男孩子的责任,做什么事要考虑一下他父亲的感受。在一个学期中,我一直没有放松和他的交流和对他的管理,他的问题逐渐得到了解决,班级管理由此变得十分轻松。我认为老师对问题学生的指导,应该从抚慰学生的心灵、了解并理解其不满和要求开始。老师体谅学生,理解他们的苦衷,把声色俱厉的批评换成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不要动辄当众指责,给学生留足面子,事后和他们促膝谈心,交流引导,用陶行知的“三颗糖”来肯定和感化他们,使我们的鼓励、期待和希望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只有老师和学生互相信赖,我们的教育才是有效果的。孩子的一生很大程度上在于老师,赞许和真诚的微笑一个也不能少,我们要给予孩子关心和理解。

2、子不教,父之过,教给家长教育学生的方法。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确的家庭教育应该是什么?是父母应该给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很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王志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和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他父亲常年务工在外,无暇教育孩子,所以,家庭教育的重任就落在了他后母身上。因此,我建议王志后母多跟孩子沟通和交流,如:每天都争取和孩子聊天,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让孩子感受到最关心自己的人还是父母。因为这个孩子比较厌学,刚开始聊的内容尽量不要谈学习,就随便聊,孩子想说什么,就跟他聊什么,等过一段时间,父母跟孩子的关系缓和了,再慢慢聊聊学习,问问今天学的什么,在学校有什么开心的事,老师有没有表扬等。孩子哪怕有一点点进步,家长也要抓准时机认真的表扬他,让他品尝成功的喜悦,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动力。

3、打造机会,增进和同学之间的沟通。

经过和王志同学一段时间的沟通,我认为时机已到,适时提出让他在全班同学面前做一次检讨,求得同学们的原谅,重新融入到这个班集体。得到他的同意后,我特意在周会课上为王志打造了一次和同学沟通的良机。首先他诚恳的向同学们道歉,并保证以后努力改掉喝酒、抽烟、打骂学生的坏习惯,还说今后绝不拖班级后退,努力为我们的班集体争光,请同学们原谅以前的所作所为,希望全班同学帮助和监督他。很多同学不敢相信,这个曾经让他们讨厌、让老师头痛的王志能做出这样的举动。我也备受感动,就趁热打铁,真诚的呼吁全班同学都来帮助他。我利用大家学过的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进一步告诉同学们“知错能改、浪子回头金不换”就是好同学,这种精神十分可贵,希望王志以后能有更好的表现。有几个热心的同学也在周会课上当场提出愿意和他交朋友,帮助他学习。我觉得有了这些同学以好的行为习惯影响他,他就能慢慢走出阴暗地带。

4、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我。

由于成绩差,自己在心里面便产生了很多不健康的想法,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老师肯定不喜欢自己,对老师的教育产生叛逆心理:越说的多越不做,同时对自己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评价太低,使孩子一步步走向堕落。怎样才能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呢?首先告诉他,老师不会因为他的学习成绩差就不喜欢他,成绩差我们一起努力,老师和同学一起帮助他;其次,告诉孩子,他的身上也有很多的优点:比如比较讲义气啊,劳动出的力最多,为班级争了光啊等等,让孩子看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无是处,从而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经过整整一个学期的引导,王志在班级内的表现大有改观,抽烟、喝酒、说谎的坏习惯再没有出现过,看到这样的结果我很欣慰。家庭环境影响孩子的成长,父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加剧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家庭因孩子的问题失去了往日的欢乐,恨铁不成钢,以爱的名义打骂,对一个心智还不成熟,分辨能力不强的孩子来说,心理的不适应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孩子问题的产生也就不足为奇了,于是只能通过不恰当的方法宣泄内心的不满。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不仅会对学生的学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严重的还会制约学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更应该把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指导作为一种责任,以此让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机整合,共同雕塑具有完美人格的一代新人。

推荐阅读:

  最新保安班长的年终总结(6篇)

  关于面试通知通用(7篇)

  最新期末小学班主任优等生评语(五篇)

  关于父亲节短信(四篇)

  有关小学教师辞职信范文如何写(3篇)

  关于中班音乐教案爸爸好(推荐)

热门标签: 学生家长
关于李家成:建设学生家长教师的命运共同体家校合作的教育追求与生命意蕴汇总(二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2024年二年级小学生演讲稿100字(13篇)

二年级小学生演讲稿100字一在幼儿园里,我喜欢中午看书。因为中午是幼儿园最吵的时候,大家都在玩各式玩具,他们大声地议论着的声音,夹杂着积木突然倒塌的哔啦声,玩具被踢翻的的咔咔声,弹珠相撞的砰砰声,像一处又急又暗的漩涡,不知卷入了多少人。这种噪音如同粘在脚跟

演讲稿 2024-03-08

最新学生演讲稿结尾(5篇)

学生演讲稿结尾一你们好!因为我们经常读好书,所以能使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去更好的了解这个丰富多彩的大世界。在书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在书里,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在书里,我们懂得了更多的东西。因为书,使我们陶冶情操,所以我们要多读课外书哦。因为我们多读书,

演讲稿 2024-03-08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演讲稿100字(十四篇)

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演讲稿100字一大家好!我叫xx,我演讲的题目是《文明礼仪伴我成长》。文明礼仪,像一缕阳光,温暖我的心灵;像一泓清泉,滋润我的心田;像一面旗帜,飘扬在我心中,陪伴我成长。文明礼仪,时刻在我心中,让我养成了好的习惯。记得小时侯,我有乱丢乱扔垃

演讲稿 2024-03-08

永不放弃演讲稿600字 永不放弃演讲稿2分钟(31篇)

永不放弃演讲稿600字 永不放弃演讲稿2分钟一不知不觉我们已走到学期的尾声,高一同学要面临的是高一学年的最后一次期末考试,然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摆在了高二同学的面前,静下心来想一想,你真的准备好了吗?鹰击长空,它追求的是蓝天的高远辽阔;梅迎寒霜,它追求的是

演讲稿 2024-03-08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演讲稿题目(7篇)

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演讲稿题目一大家好!时光飞逝,日月如梭。不知不觉,在xx幼儿园工作了一年多。回顾我走过的路,有过欢喜,有过快乐,有过抱怨,有过辛酸,但从来不后悔!其实高考前,我就想当一名特殊教育老师。我钦佩那些特殊教育教师,他们用自己的力量帮助那些生活在

演讲稿 2024-03-08

公司困难激励员工的发言稿(5篇)

员工发言稿 公司困难激励员工的发言稿一大家好!非常荣幸能获得20xx年度“优秀员工”的荣誉称号,我倍感自豪,在此,我要感谢各位领导一直以来对我的工作的支持与肯定,感谢营销部这个团队及所有同事对我的帮助与鼓励。在酒店工作久,其实我并没有为酒店做出过多大的贡献

演讲稿 2024-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