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

更新时间:2023-07-20 09:59:35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汇总4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我们应该怎么写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诵读诗歌,感受和体验诗歌的意境和形象。

2、理解诗歌的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体会景、情、理的完美融合。

3、感受春江花月夜的美以及由此引起的对人生、对宇宙的联想与感慨,体会诗中表现的游子与思妇相思相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与想象,体味诗歌意境

2、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教学难点

1、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情、理

2、置身诗境,理解诗中的画面及由此产生的人生感慨

教学方法

情境设置法、学案导学法、点拨法学法指导

1、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梳理诗歌中的意象

2、通过诵读,合作探究,让学生掌握诗歌内容,领会诗歌中的情感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PPT)

教与学互动设计

(课间利用多媒体播放民乐《春江花月夜》,展示春江月夜的图片暖场)

一、情境导入

我们中国自古便是诗的国度,唐诗更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在我国浩瀚的诗海中,有无数文人墨客都曾望月有感而写下吟诵月亮的美丽诗句,同学们读过哪些关于月亮的诗句?

现在我们展示、交流一下课前分组搜集到的古典诗词中的咏月佳句,看看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

(小组展示。出示powerpoint)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月在诗歌中似乎成了诗人生命情怀的寄托,而月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诗人的千秋美名。唐代的张若虚就是如此。现在,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他笔下那轮光照千古的明月吧。

二、板书课题

光照千古的明月,江流不息的情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诵读赏析

三、知人论世

小组代表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发言,介绍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教师补充(出示powerpoint):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此诗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四、置身诗境

1、播放音乐,诵读诗歌。播放背景音乐《春江花月夜》(控制音量,不宜大)。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诵读诗歌。

2、设置问题,交流感受。设问:读后觉得这首诗美吗?美在哪些方面?学生发言。师生共同归纳。教师板书:意境美、哲理美、情感美。

五、缘景明情

(对照导学案预设的思考题,分组推选代表发言;学生互评,补充完善;教师相机点拨)

1、作者在前八句中集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第一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

明确:

作者依题摹写春江、潮水、明月、芳甸、花林、流霜、白沙等景物,它们构成一幅美妙的花月图。景物的特点是:空明澄澈,幽美恬静。这部分写出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的绚丽景观(意境美)。

2、面对良辰美景,作者产生了怎样的遐想?(第二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明确: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此,“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共存。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应是“哀而不伤”的。以短语概括本诗节的意境:清明洁净,奥妙无穷。

第二部分,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的感叹。(哲理美)

第三部分内容(白云一片去悠悠------结尾)重点写什么?游子、思妇的相思情景如何?(第三组代表回答;其它小组评价补充)

提示:可以找到这一部分诗句所描写的意象,结合相应的修辞手法和人物的动作、心理来谈。

学生回答,教师点拨:

意象:白云、高楼、妆镜台、帘、捣衣砧板、鸿雁、江树,表现的是思妇与游子纯真的爱情美与人性美。

修辞手法:例如,“月徘徊”,就是拟人的手法,表现了月的人性化,从而衬托出思妇的孤独与寂寞。

思妇的动作,如卷帘,拂砧,这些细微动作恰好表现思妇因见不到心上人而寂寞难耐的心情,从而进一步刻画了她的相思之苦闷。

对游子的分析,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其心理独白的有关词语,让学生更好地体味。明确:

第三部分,抒写思妇游子的离愁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情感美)

六、升华情感

1、配乐朗诵。

教师选择诗句示范诵读;

同学相互推荐诵读(放《春江花月夜》背景音乐伴诵);师生点评。

2、设问升华。

设问:诵读和欣赏这首诗,我们收获了很多美感享受。其中哪些句子令你印象最深、感触最多?请从景、情、理三方面任选一例,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解,作形象化的解读。

学生发言;师生点评。教师择要点拨:

①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首句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月共潮生,一个“共”字,强调了春江与明月天然的诗意联系;一个“生”字,则又赋予了明月和潮水活泼泼的生命热情。)

②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和在一起,看不分明,真是月光如水水如天。)

③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叩问人类本源、明月长存、宇宙永恒的宇宙意识。)

④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从“水”的意象联想到人的个体生命是有限的,人类的生命代代相传是无限的,与明月共存于天地之间。)

⑤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游子想念思妇,爱情永恒。)

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两地相思,望月怀人,游子思妇遥寄相思,亲情永恒。)

⑦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从“落花”的意象联想到花开花落,游子思乡。)

⑧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由己及人,两地相思永恒。)

七、拓展延伸

教师导引:为何古人看到这样的景色就会生发这样的情感与思考,这种景和情有必然的联系吗?为何又能引起我们的情感共鸣,这种文化是否已积淀为一种民族的审美情感?要得到答案我们就必须自己从历代诗文中去寻找。下面我们就来分析探讨这首诗的“明月”、“落花”两个意象的寓意。

1、分组比赛,列举诗句;

2、分析意象,体会情感;

3、综合概括,明确寓意;

a、明月:

1、思念——月可以跨越时空;

2、时间流逝、人生短暂——升落、圆缺

3、愁绪——阴晴圆缺、悲欢离合

4、爱情——花前月下

b、落花:

伤春核心意象——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

参考诗句

a、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刘禹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b、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宋晏殊《浣溪纱》)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清《红楼梦》)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八、布置作业

结合《春江花月夜》,从“春”、“江”、“夜”三个意象中任选一个,分析其寄寓的情感。

九、诵读作结

欣赏春江花月夜书法作品,同声诵读。

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篇2)

一、导入:

自古以来,月亮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所吟咏的对象,是个永恒的主题,其中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历程。

所以说,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她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许多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她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在失意者的笔下,月亮又有了失意的象征,引发了许多失意文人的空灵情怀。同时,那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因而成为永恒的象征。

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会引起无限遐想。我们自然会想到与月相关的诗句: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中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及杜甫《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等等等……描写月亮的诗句,不胜枚举。

而在人才辈出、群星璀璨的唐代诗坛,就有这样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这位诗人就是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这首诗便是千百年来无数人为之迷恋、为之倾倒的《春江花月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领略张若虚笔下那轮明月的光华吧。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

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三、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听了我们以上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有一种迫切的心情,急切的想去领悟这首诗带给我们的美好意境。

下面由教师作配乐范读。

要求学生在欣赏教师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篇3)

《春江花月夜》教学设计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的作品,词清语丽,韵调优美,脍炙人口,乃千古绝唱,素有“孤篇盖全唐”之誉。 以富有生活气息的清丽之笔,创造性地再现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万里长江画卷,同时寄寓着游子思归的离别相思之苦。

教学设想:

别林斯基有句话说得好:“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因此,赏析这种情韵幽雅的美文,应该是一次赏心悦目的心灵之旅。学生是读景、赏景的主角,教师是导游。学生初步掌握了鉴赏古诗词的一些方法,具备了一定的鉴赏能力,教学应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跃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此基础上,针对古典文学的特点,教师的适当引导和点拨也能使学生的鉴赏能力层次得以提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品味意境、赏析意象、把握情感。

能力目标:置身诗境,缘景明情,赏析本诗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 诗情

情感目标:继续增加古典诗词积累,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赏析诗歌的意境,通过意象分析,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把握水乳交融、优美深邃的景、理、情。

教学方法:引导教学 围绕寻找“美”这条主线,把朗读、美品、探究融为一体。

课前准备:1. 搜集介绍作者张若虚及《春江花月夜》的相关资料.

2.搜集自己喜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的名篇名句。

3.动手把以上资料制作成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月亮”这个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承载了人类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同学们把在课前准备阶段搜集到的自己喜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咏月的名篇名句卡片展示出来,通过交流了解月亮承载了人类哪些丰富的思想感情。(用投影演示)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归纳整理。例如:

1.自然美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暝》)“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杜甫《旅夜书怀》)

2.宇宙意识:“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把酒问月》)“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苏轼《水调歌头》)

3.望月怀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怀远》)“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宋·朱敦儒《临江仙》)

4.思家恋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五代·李煜《虞美人》)

从“月亮”这个意象导入,自然引出诗题《春江花月夜》:关于写月的诗,不胜枚举。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初、盛唐之交的张若虚,就因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板书课题)

二.知人论文

1.学生眼中的作者:投影演示学生搜集的作者相关资料。

2.教师根据需要继续补充介绍: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乐府民歌的内容和形式,采用优美的抒情旋律,细致地描绘了江南水乡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的自然景色,发出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思索,抒写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全诗格调清丽婉转,抒情缠绵幽怨,意境高远阔大,是一首写景、叙事、抒情完美结合的诗歌极品,读来如痴如醉,如饮琼浆玉液,沁人心脾。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自明代后颇受评论家的重视和推崇,闻一多《宫体诗的自赎》称:“那是更敻绝的宇宙意识!一个更深沉,更寥廓,更宁静的境界!在神奇的永恒前面,作者只有错愕;没有憧憬,没有悲伤。……这里有一番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的晤谈,有的是强烈的宇宙意识,被宇宙意识升华过的纯洁的爱情,又由爱情辐射出来的同情心,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资料演示:【古今评说】

《春江花月夜》一诗“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教师引入评价——何谓“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不仅有着美好的景,还有深刻的理、感人的情是景、理、情的完美融合。

三.诗歌美读

1.指名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正确的音节。

2.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解决疑难,整体感知诗歌。

结合读本提示,明确本诗的三层内容——景、理、情并迅速划分层次。

明确:景美,首八句,描绘春江花月夜的幽静纯美景色;理美,次八句,叩问人生的有限和宇宙的无穷;情美,后二十句,想象思妇怀人和游子想家的相望相思之情。

3.推荐男女同学分别单独朗读。通过比较体味诗的格调韵味。

4、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体味诗的感情基调。强调诵读这首诗要读出轻重,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激情。

5.播放配乐配画朗诵课件,进入诗歌意境。要求学生在欣赏范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 朗读结束后,师生共同点评。得出这首诗应读出的“声美”韵味和节奏是:月之初上的迷离美妙(高亢)-月光下诗人的遐思冥想(平缓)-楼上思妇的愁情(低回)-游子的梦回故乡(哀怨)-梦醒后的更加孤寂(悠长)。

四、布置作业:熟读全诗并背诵,以优美的文字再现诗前十句的画意诗情。

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教学重点: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教学课时:一课时。

过程:

一、导入

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二、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三、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四、赏析诗歌

(一)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1、提示:这首诗就是从春江月夜的美景入笔的。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描绘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象。江潮浩瀚,与大海相连。明月就涌生于这无垠的大海之上,万里的春江,无不在明月朗照之下!江流绕着芳草蔓生的原野;那映照在月色之中的花林,好象铺上雪珠一样。月色如霜,所以霜飞也就无从察觉;洲上的白沙与月色融合,也看不分明了。

2、问:在前几句诗中,诗人写到了哪些意象?请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

3、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一部分描绘的画面意境:

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二)接下八句为第二部分,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1、提示: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2、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3、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余下二十句为第三部分,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从“白云一片去悠悠”到“鱼龙潜跃水成文”为一层,写思妇怀人;

这里写思妇想念游子的情形十分别致,月光无处不在,玉户帘上是月,捣衣砧上是月。那一轮可爱的明月总是照在她的妆镜台上,似乎想要安慰她,但是思妇见月,更增加了悲苦。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那无边的月光,笼罩着一切,鸿雁不停地长飞,仍然飞不出无边的月光去,水底鱼龙泛起阵阵波纹,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从“昨夜闲潭梦落花”到“落月摇情满江树”为一层,写游子想家。

最后这几句写落月,落花闲潭,春光将老,隐含思妇青春将逝。在这春江花月夜,不知有几许游人能乘月而归。此时明月西下,游子思妇的一腔离情伴随月影洒在江边的树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的。

这首诗从月生写到月落,把现实的情景和诗中人物的梦境结合在一起,写得迷离恍惚,气氛朦胧。诗的感情随着月下景物的推移逐渐展开、变化,忽此忽彼,亦虚亦实,跳动着,断续着。有时让人觉得难以把握,但又觉得有深邃的东西在里边,值得深入发掘。这就是人生的短暂,离别的痛苦,以及青春的美丽。

诗题中的五个字:春、江、花、月、夜,全都点到了,但又有重点,这就是「月」,其它四个字都是陪衬。诗人从月生开始,继而写月下的江流、月下的芳甸、月下的花林、月下的沙汀,然后就月下的思妇反复抒写,最后以月落收结。有主有从,主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诗歌意境。

这首诗的景物描写,采取多变的角度,敷以斑烂的色彩,很有艺术效果。同是写月光,就有初生于海上的月光,有花林上似霰的月光,有沙汀上不易察觉的月光,有妆镜台上的月光,有捣衣砧上的月光,有斜月,有落月,多么富于变化!

诗中景物的色彩,虽然统一在皎洁光亮上,但是因为衬托着海潮、芳甸、花林、白云、青枫、玉户、闲潭、落花、海雾、江树,因此随着景物出现变化,而取得了斑烂多彩的效果。

同时,诗中“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等诗句,展示了生命与宇宙的统一,表现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人生幸福的追求,在礼赞自然的同时礼赞生命。

五、再次欣赏教师诵读这首的配乐范读录音

学生跟随录音,轻声吟诵,细细体会诗歌美好而幽远的意境。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六、作业

用现代文的形式将这首诗的美好意境表现出来。

推荐阅读:

  《柳林风声》读书启示与感悟600字

  野性的呼唤读后感500字范文

  《简爱》的读后感600字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怎么写

  《羊皮卷》读后感

  幼儿园大班英语教案五篇模板最新2023

热门标签: 教案
中学语文学科网春江花月夜教案.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为您推荐

年会的邀请函范文(通用11篇)

邀请意味着邀请人们去他们自己的地方或约定的地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年会的邀请函的文章11篇 ,欢迎品鉴!【篇1】年会的邀请函  尊敬的xxx企业家:  为了庆祝20xx年的到来,庆祝一年来合作的顺利,同时为了表达对您的感谢。  为促我们之间的交流,促

邀请函 2023-06-12

关于除夕的诗句古诗

  除夕快到了,下面小编整理了关于除夕的诗句古诗,欢迎阅读欣赏!  1.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文天祥《除夜》  2.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

诗句大全 2023-06-12

换届大会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

普选是指一个组织按照民主程序和本组织章程更新领导层的组织行为。普选是指本届人民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领导人和国家机关成员的任期届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换届大会邀请函的文章7篇 ,欢迎品鉴!换届大会邀请函篇1  亲爱的各届会长、部长、干事以及广大篮会之友:

邀请函 2023-06-12

父亲七十大寿邀请函范文格式

大寿,读音dà shòu,汉语词语,一般指五十岁以上逢十的寿辰。乐德范文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父亲七十大寿邀请函范文格式,供大家参考选择。  父亲七十大寿邀请函范文格式  公元20_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六)是老父亲七十大寿,幸得身体安康,儿孙绕膝,不胜

邀请函 2023-06-12

有关邀请公司邀请函范文(精选6篇)

邀请函是邀请亲友、名人、专家参加活动时发出的邀请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有关邀请公司邀请函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第1篇: 有关邀请公司邀请函  尊敬的XX先生:  您好!  首先感谢您在过去的时光里对XX公司的关注和支持!感谢您对我们所有工作的理解和

邀请函 2023-06-12

颁奖典礼邀请函范文(通用7篇)

奖品是一个中文单词,拼音是BānjiǎNg,意思是颁发奖品、证书、奖金等。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颁奖典礼邀请函的文章7篇 ,欢迎品鉴!第1篇: 颁奖典礼邀请函  您好:  感谢您对农民工子女教育的关心和参与,以及对南都基金会、刘鸿儒基金会、新公民之友和“

邀请函 2023-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