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1-16
2023-03-18
2023-03-22
更新时间:2023-07-20 09:59:38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3-20
【2023节能宣传周时间】2023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方案
2023-03-15
2023-01-16
2023-03-18
2023-03-22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8篇)
教师常常要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六年级下册语文教学教案及反思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课文内容,积累语言,学习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课文,掌握文章的结构,理出文章的线索,学习按照空间转换的顺序介绍景物的方法,了解故宫的建筑艺术和历史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増深学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内涵的了解,懂得故宫是古代中国辉煌艺术成就的见证,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从而激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课文按照空间移位来进行介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感悟激发对中国古代辉煌建筑艺术的热爱和讴歌。
教学准备:
查阅故宫资料及相关图片,制作教学课件,运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出话题,激趣导入。
身为洛阳人就从龙门石窟的佛雕艺术价值谈起,让学生通过自身的体会说出自己对龙门石窟的认识,从而引出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这也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对古代辉煌艺术的兴趣,为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打下基础。
2、播放课件,展示故宫的辉煌建筑艺术,先给学生以视觉上的冲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读通读顺;
在学生朗读时,要注意指导“重檐屋顶”、“额枋”、“蟠龙”“降龙”等字的读音,让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课文内容。
2、再读课文,分析结构。
重点分析第1段,了解故宫的历史价值及意义。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欣赏建筑艺术
1、自由朗读课文,说出自己所看到的故宫景点;
2、把这些景点板书在黑板上,并按照顺序标出来,理出文章线索,学习按照空间移位的顺序写作的方法;
3、播放教学课件,让学生欣赏故宫中太和殿、乾清宫、御花园等景点的景色。
4、结合课件中所展示的景点对照课文内容找出,并完成以下问题:
这座建筑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1)、3、4自然段是略写,重点让学生理出写作顺序;
(2)、5、6自然段是详写太和殿,是本课的重点段,要在读中分析、感受。
在第5段中要抓住太和殿之大,殿身的艳丽色彩和殿顶的雕金盘龙图案来欣赏体会故宫建筑艺术之美。第6段主要介绍了太和殿的作用。结合教学课件并配以庄严浑厚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太和殿神圣、宏伟的气势,在朗读中体会出来。通过多种方式的反复的读,把这种情感植到学生心中。
(3)、采用同样的方法学习7、8、9自然段,加深对故宫建筑艺术的赞叹。
(二)、赞叹奇珍异宝
朗读第10段了解故宫藏品之多之奇之贵种,并出示相关资料增加学生对故宫的了解。
四、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出示资料介绍“故宫”成为“故宫博物院”以来吸引了中外大批游客的参观,使学生认识到“故宫”已经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齐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升华感情。
五、小试牛刀拓展延伸
年世界邮展要在洛阳举行,以一名邮展志愿者的身份按照空间移位顺序写一篇小文章给各地游客介绍一下龙门石窟。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琥珀、飒飒、拂拭、热辣辣、前俯后仰、淹没、澎湃、粘稠、推测、松脂”等词语;
2、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3、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认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2、初步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整体感知课文
通过观察和查找资料,谁说说什么是琥珀?(琥珀是古代松树枝的化石,淡黄色,也有褐色或红色的,可以作装饰品。)
快速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块什么样的琥珀?
二、检查预习
1、读一读本课生字,组词,说说易错的字
琥珀 蝇 脂 掸 拭 辣 渗 澎湃 黏 测
注意:“脂”“渗”“湃”的读音;“拭”“黏”的书写。
2、交流预习时弄懂的词语
三、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描写琥珀形成过程的部分,作上记号,再给文章分段,并批注每段的主要内容
1、指名读每部分,说说每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12自然段)先叙述了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13~17自然段)接着叙述了琥珀的发现。
第三部分(18自然段)最后描写了琥珀的形态,即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过程的依据。
2、默读课文,思考画批: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3、小组讨论,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结
记住我们同学提出的问题,下节课继续讨论,并回忆对比一下这篇课文在叙述顺序上和《黄河象》有哪些不同?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培养想象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启发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谁还记得《黄河象》这篇文章讲述了什么内容,按什么顺序讲的?我们是怎么学习的?
出示板书:
黄河象
按一定顺序写: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化石的形成: 200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学法:先理清文章顺序,然后细读想象理解化石形成的过程和依据,最后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二、那么《琥珀》这课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呢?请你快速默读课文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2、接着我们上节课的话题讨论: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有哪几个阶段?
⑴ 学生交流画批的结果,教师帮着梳理点拨
松脂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面;积成松脂球;松脂球变成化石。(有语气地读一读相关的句段)
⑵ 出示学生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松脂球”才可能把两个小虫一起包裹在里头?
学生归纳出:炎热的夏天;在松林里;非常巧合(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⑶ 这块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时间长,上万年;陆地下沉,海水上漫;松林被淹,松树慢慢腐烂;松脂球埋在沙下面,形成化石。
⑷ 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发生在一万年前的故事”边读边想象琥珀形成的过程。(评读)然后谁来复述这个过程?
⑸ 这样想象的依据是什么?指名读最后一段,注意各句之间的关系。
三、总结对比
《黄河象》和《琥珀》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异同?(内容相似,但叙述顺序有所不同)
顺序:
《黄河象》 看 ── 想 ── 发现
(骨架) (来历) (化石)
《琥珀》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黄河象》 200万年前 炎夏 河边 喝水陷入河 泥沙下变化石
《琥珀》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四、有语气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段落并评读
板书设计
琥珀
顺序: 想 ── 发现 ── 推理
(形成) (化石) (价值)
化石形成: 一万年 夏天 树林 松脂裹小虫 泥沙下成化石(松脂球)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石猴敢做敢为的特点。
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斐。斐。课。件。园):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哪个人物?(孙悟空)
2.谈谈你对孙悟空的了解。
3.你知道孙悟空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新课文,了解孙悟空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扫清文字障碍
1.大声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地方画出来。
2.边读边想,这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自学情况
1.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交流。
四、自由读课文
你喜欢哪些句子,画下来,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并把它们有感情的读出来。
五、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
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段落。
交流时教师相机点拨,让学生领悟古典名著的语言特色。
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鼓励学生自己查找资料,自学课文,读通读懂句子,培养阅读古典小说的语感。提出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并靠自己弄懂课文的内容。小组合作,有重点地讨论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朗读,加深对古典文学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4、感受课文的语言美,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重点
正确朗读、背诵课文,领悟作者细致描写、多用修辞的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学准备
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导学过程
二次备课
预习题纲
1、读准生字词。
2、了解朱自清的生平资料和作品。
3、搜集积累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一、情景导入。
师:1.播放一段时钟的“嘀嗒”声,引导学生谈自己听后的感受。
2.介绍朱自清,引入课题。
二、初读课文,体会情感。
1.学生默读全文;
2.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心情。让学生初步了解全文,感悟作者情感,抓住“叹”、“悔”二字统领全文。
三、研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研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叹”的段落。
2.注意“碗”、“伶俐”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说说作者怎样写时光匆匆的,并仿照这样的写法写上几句;
5.体会文中叠词运用的巧妙;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二)研读课文第二、四自然段
1.找出并细读“悔”的段落。
2.注意“徘徊”、“裸”的写法及读音;
3.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或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向同学们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4.体会作者悔意何来;
5.体会比喻、拟人修辞手法运用的妙处;
6.有感情地朗读本段。
(三)略读课文第一、五自然段
1、通过删读体会排比句的优美,讲解“;”的用法。
2、文章开头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四、再读课文,深化感受。
1.谈谈自己学了本文后想到了什么?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说明时光飞逝或劝人惜时的词句。
五、背诵课文
学生自由地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匆匆
朱自清
叹──时光飞逝
悔──碌碌无为
劝──珍惜时光
教学任务:
1、学习本课2个生字,正确读写“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等词语。
2、带着自己的理解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在读中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
3、体会作者对时间流逝的伤感、无奈惋惜和不虚度此生以及珍惜时间的感受。
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
教学过程:
一、 揭题导入,检查自习
1、 揭题
⑴、 板书课题:匆匆(提示不要匆匆忙忙的写漏掉了一点)
⑵、 围绕文题谈话,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在匆匆?
2、 了解作者:
⑴学生交流收集到的作者信息
⑵介绍作者(出示课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认真倾听配乐诵读,要求:边听边记,边听边思考,凡是书上你认为时间匆匆而逝的地方做上记号,可以把自己的体会写在旁边。
2、课文主要将什么内容?
三、检查自学情况
1、 出示词语:“蒸融 徘徊、旋转 挪移”
句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2、 自己读一遍。
3、 指名读
4、 有不同想法吗?
5、 (特别指出:旋转的转,改变方向的时候读
6、 zhuǎn。读zhuàn而围着一点,可以组成什么词?)
7、 “徘徊”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提示理解词语的方法:猜词法、查字典等)
8、 “蒸”书写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示范书写)学生练写,注意姿势。
9、 指名屏幕上的读句子。纠正全班齐读。
10、 “确乎”可以换成哪个词?(提示用换词的方法也可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四、再读课文,领悟情感。
1、 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写出时光匆匆一去不复返呢?
2、 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令你深受启发的句子,找到这样的句子反复读一读,可以把你的体会写在旁边。
3、 指名谈谈自己的感受。
小结:同学们非常了不起,能从课文中看出这么多道道来,而且也听出了散文的特点。能让你感受到的时光匆匆而逝的句子遍布全文。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五、品读句段,读中悟情
1、以第一段为例,指导读书方法。(出示句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
⑴第一段谁读懂了什么?
⑵引导学生品读句子,抓关键词语,交流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⑶师生互动,读议结合。带着体会有感情的朗读文段。
⑷回顾、总结品读的方法,鼓励学生在后面的学习过程中迁移运用。
3、 迁移运用,自主阅读
⑴学生默读2—5自然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或者特别喜欢的句子细读并批注。
⑵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读中体会感情,读中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⑶朗读句段。
六、总结收获,布置作业
1、总结本课学习收获
今天学得非常出色,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启发,我们更感慨时光流逝,让我们共同珍惜时光,珍惜生命。
2、提出问题,为进一步研读做准备。
3、布置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或段落。
⑵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诗文、名言、警句。
⑶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写一写。
l 按照课后的第三题要求写几句话。
l 写一段话表达自己对时间的感受。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默读过程中圈划的习惯,提高默读的学习能力。
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由浅入深思考问题的能力。
体会感受父爱的珍贵,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无言的父爱”的含义。
教学难点:
对文末议论句所体现的“我”的情感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阎维文《父亲》的旋律中插入导语。
父爱像海,宽广深沉而含蓄;父爱像山,稳重厚实而威严;父爱像河,舒缓平静而绵长。父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父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父爱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父爱是一种默默无闻,寓于无形之中的一种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体会。拥有思想的瞬间,是幸福的;拥有感受的快意,是幸福的;拥有父爱也是幸福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梁广阔的心田世界,去感受那《无言的父爱》。
二、粗读课文,了解父亲形象
在学生粗读课文的基础上,逐一讨论如下思考题:
1、从文中圈出你认为最能体现出父亲形象(或工作作风)的一个词语(哪一个词语更能体现父亲的形象?说明理由)。
2、作者在文中例举了哪几件事告诉我们父亲是一个勤劳实干的人?划出文中表现这些具体事情的词句。
3、形成父亲勤劳实干工作作风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你认为“随处漂泊,生活无定”是形成父亲勤劳实干的原因?“随处漂泊,生活无定“说明父亲处于怎样的一种生活环境?
5、从文中看,你认为“随处漂泊,生活无定”是形成父亲勤劳实干行为的原因之外,还有没有其他原因?
A、怎样理解“也许”在句中的作用?
B、朗读课文第2节,体会。
C、“双手的价值”其双手真正的价值体现在哪里?
D、看到父亲这些出色的工作成绩,你会有一些什么感想?
E、父亲与富家子弟的生活区别是什么?他又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F、文中还列举了那些事以此来表现父亲的勤劳实干?
三、细读课文,感受父爱行为的表现及意义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认真品读文章的语言,理解语句的深意。
1、父亲为什么要做小木屋送我?
2、穷爸爸也会爱自己的孩子吗?以什么方式来表现?
3、默读12节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表现父爱的词句并加以圈划,并简述理由
4、朗读12小节,体会
5、从以上同学们的圈划分析中可知父亲对我的爱是真真切切,明明白白的,父亲深深地爱着他的孩子,但课文却为何以“无言的父爱”这样含蓄的词语来作课题?这是为什么?能否从文中找出一句恰当的句子来对此进行解题(释)?
6、朗读第3小节(体会)。
7、从全文看,父亲一生让我骄傲的东西很多。如:他所做的汽车绝不比富家子弟的车差劲……可为何最让我值得骄傲的.却是父亲送给我的这一并不起眼的小木屋呢?为什么?(分析,讨论)
A、为什么是的礼物?你是如何来理解“”一词的含义?
B、父亲是个实干家,以他那双勤劳实干的手完全能够独立完成小小木屋的制作工作,但忙碌中的父亲却为何坚持要和自己的孩子来共同完成小木屋的制作工作呢?父亲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你是如何来看待父亲这一行为的?
8、在我和父亲一起共同制作小木屋的那段岁月里,我得到的仅仅是父亲用双手给我制作的小木屋吗?你认为我在父亲身上还有没有得到更加珍贵的东西?
A、我从父亲身上感受到了什么?
B、我又从父亲双手做事的行为中体会、领悟到了什么?
C、父亲用勤劳的双手表现对我的爱的行为对我今后的生活起了怎样的作用?
D、默读14小结,从14小节中划出儿子对这种“无言的父爱”的认识和理解的句子。朗读14小节,体会。
E、父亲给我的“财富”是什么?
F、父亲用自己的双手培养了我“身上哪一最紧要的部分”?
9、父亲为何要以这样一种无言的爱的方式来培养我,教育我?
朗读第13小节,体会。你如何理解父亲对儿子所说的话的含义?父亲想让孩子知道一个怎样的生活道理?(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10、作为父亲始终以这种“无言”的方式关爱着自己成长中的孩子,那么作为儿子的我对父亲这种“无言的关爱”又表现出怎样的一种感情?
简结:父亲用自己的勤奋的双手不仅实现了我的梦想,更是用他勤劳的双手和行为,培养了我用自己双手去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思想与精神品质。父亲让我懂得了一个人做人的真正价值。他使我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因此,对于这一“无言的父爱”我所能表达的。只有心存感激!
11、学了文章以后,你喜欢文中的父亲对孩子这种爱的行为吗?
四、课文拓展:
激发学生爱的情感
教师在总结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
1、学了本文以后你认为生活中的父母给予我们的爱与文中父亲所给予孩子的爱在行为表现上是一样的吗?
2、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很多,你认为那些爱是父母应该必须给予我们的?学了本文以后你是否对爱有了新的认识?请你说一说自己的一点体会。
3、总结:
五、布置作业:
结合生活写一篇读后感:《感受父爱》
“班级纪念册”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通过制作“班级纪念册”,培养学生热爱母校、珍惜同学情谊的思想感情,培育团队精神。
2.以生活为本位,启发学生从自己的经历中选取作文材料;开拓思路,使他们体会到:同一题材,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写出不同的作文。
3.说写结合,完成两篇作文:
(1)介绍照片中的“我”;
(2)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照片中的“他”)。
二、教学安排
1.导语。
你们即将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必定有些依依不舍。为了给母校留下一个永久的'纪念,建议你们每人挑选一张自己认为最有意思的生活照片,汇集成一本“班级纪念册”送给母校。你们同意吗?
但是,光有照片还不够,建议你们各自为自己的照片写一点说明,附在其中,好不好?
2.范例及讲评。
你为什么带这张照片来?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先想一想,谁愿意说说?
讲评重点:有无具体内容,是否介绍清楚。
板书:
围绕一个意思要有具体内容特点介绍清楚
3.练习。
(1)独立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小组交流,练习口述。
4.大组交流。
请各小组推荐:哪位同学说得较好?
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介绍各自的特点。
5.当堂习作。
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6.相互修改。
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7.小结。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这块琥珀的特点和价值,认识琥珀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
2.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琥珀的形成及特有价值。
2体会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1、检查预习
指名读课文,读后思考讨论:
l.课文中讲的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的琥珀里有一只苍蝇、一只蜘蛛躺在里面。)
2.那么,这块琥珀有什么价值呢?(人们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这为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依据。)
二合作交流
启发谈话:
这篇课文的作者通过仔细观察这块琥珀的样子,运用了丰富合理的想象,告诉了我们这块琥珀的形成经过及发现过程。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词,不明白的同桌交流。
三品读体验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读后讨论:“约摸”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一万年前要用上“约摸”这个词?
(“约摸”,大概估计。从课文中可以看出这个松脂球挂在一棵老松树立过了几千年,后来地壳发生变动,松树腐烂,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又过了几千年,这样合起来肯定超过一万年了。)
3.老师小结:因此,科学家的推测和估算是有根据的。
4.指名读第2-11自然段。读后思考:
(1)我们知道,琥珀是古代松柏树脂的化石,要形成琥珀,必须具备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有松柏树,从课文中找出描写松树的句子。
(2)课文中有几处写了太阳光的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为什么科学家想象这个故事发生在一个夏天的晌午,“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森林?”(因为松树、柏树只有在天气很热的时候才能渗出树脂,而夏天的晌午正是太阳光最热的时候。)
5.老师小结:因此,炎热的夏天是科学家想象琥珀形成必须具备的第二个条件。
6.课文中还有一句写“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科学家想象的根据是什么?(由松脂球变成化石,要经过很长时间,而且要淹没在地层里面,所以科学家想象,离森林很远的地方有海在翻腾怒吼,这就为下文琥珀出现在海滩上伏下了一笔。)
7.指名读第3-4自然段。
8.老师小结:作者对苍蝇的出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细致地描写了小苍蝇的外貌、动作、心情,写得活灵活现。
9.指名读第8自然段。
10.老师小结:作者对蜘蛛的描写,突出地刻画出了它小心翼翼的动作,生怕惊飞了苍蝇而挨饿的心理,写得十分传神。
继续学习课文
1.思考讨论:科学家是根据什么想象就在“蜘蛛刚扑过去,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呢?
(松树渗出的一滴树脂能同时包住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这滴松脂一定是很大的。而蜘蛛要吃苍蝇又必然要挨得非常近。这样就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巧遇。这是完全可能的,因而想象是有根据的,十分的`合理。)
2.老师小结;松脂把两只小虫包在里头,再加上松脂继续地往下滴,又把原来的盖住了,就积成了一个松脂球。
3.思考讨论:松脂球是怎样变成了化石的?
(后来经过很长的时间,地壳发生变化,陆地沉下去,海水漫上来,森林被海水淹没,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这就形成了儿石。)
启发谈话
对于这块琥珀的形成,科学家的想象也很合理。
思考讨论:
1.这块琥珀是怎样被发现的?(风吹浪卷到岸边,孩子踩着后挖了出来,孩子的爸爸认出这是一块琥珀。)
2.渔民看到这块琥珀,为什么说“这是很少见的?(一块琥珀包裹两只虫子是很少的,再次表现出了这块琥珀的不可多得,极有价值。)
六、齐读最后一段
四、巩固延伸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老师小结:
这块琥珀给科学家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既然在一万年前形成的琥珀里已经有苍蝇和蜘蛛,那么苍蝇和蜘蛛的存在一定有一万年以上了。这是这块琥珀在科学研究上的价值。
板书设计:琥珀
时间———形成松脂球(松树、炎热、巧合)
形成化石(时间之长、地质变化、陆沉水浸、海沙淹没)
被人发现——科学价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