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2023-03-20
2023-07-05
2023-06-27
2023-03-22
更新时间:2023-11-11 09:09:10 发布时间:24小时内 作者:文/会员上传 下载docx
2023-06-29
2023-03-20
2023-07-05
2023-06-27
2023-03-22
今天是我和接对帮扶的贫困户陈元龙约定,看新房屋基平整的日子,老陈是五台乡红场村二组贫困户,年前座谈时,就一再提出,房子住不成了,得重建。我鼓励他重新选址,并将政策做了说明。
一大早,我和同事驱车30余公里来到村里,又步行去新房选址的地方,走了不到10分钟,就听到轰鸣的机械声,同去的村干部告诉我,那是老陈请的挖机,在清除场地上的碎石和土方。
“得亏领导帮忙操心呀!”,老陈老远看到我,赶忙迎上来,说些感谢的话。我回应到:“不要感谢我,要感谢党和政府精准扶贫的好政策!”
“算了下没,建起大概得多少钱?”我和老陈现场攀谈起来。
老陈告诉我,平整屋基,加盖起和装修,估计得12万元左右,还强调总得装修一下再住进去。我支持他适当装修一下是必须的,还表扬他是村里第一个动工建新房的贫困户,老陈听了很高兴。
“都五六十岁的人了,遇到党的好政策,我得积极配合,虽然国家有政策,我自己也想办法拿点钱出来,把新房搞气派点!”听老陈这么有信心,我点头表示赞许。
随后,我又和老陈在屋基四周转了一圈,就猪栏、厕所的位置作了个初步规划。
在临时搭建的工棚里,我又和老陈坐下来,问他房屋盖起后的打算。老陈告诉我,盖新房不耽误种庄稼,另外再搞点养殖,猪栏建好了,买两个小猪娃儿喂,再养个百把只鸡子,一年收入个8000块钱不成问题。我连忙称赞老陈有头脑,并又重复发展养殖业的政策,老陈开心的笑了。
不知不觉攀谈了个把小时,我得再去看另外一户,正要起身离开时,发现老陈头部受了点小伤,我问他怎么回事,老陈告诉我,拆旧房时不小心被瓦片砸到了。我赶忙又坐下来,提醒老陈建新房一定要注意安全,个人的安全,施工人员的安全都得注意,房子建起了,生产生活也要注意安全。老陈非常感谢我的提醒。
在离开老陈去另外一户的路上,我对进一步做好精准扶贫工作有了新的思考:及时正确的政策宣传很重要,要让贫困户知道做什么,怎么做;要想办法调动群众自身脱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干部无论怎么帮扶,都还得他本人自己去实施,因此调动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重要,也就是要发挥内因的作用;帮扶干部还要多关心贫困户的生活细节问题,多拉家常,比如问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儿女婚姻情况等等,包括正确使用对群众说话的语气,都很显得很重要,注意这些细节了,干部和群众之间就没有了距离,他们会很信任你,感激你。我进一步认识到,还要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和感激进行因势利导,上升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和感激,只有这样,才能在广大农村形成和谐向上的正能量。
这几天天公很作美,每天都是蓝天白云。我们驻水田坝良斗河村工作队的3名队员利用这几日的好天气,按照各自单位的结对情况,又分别对贫困户进行了入户走访。这次不同于之前的走访,前一次的走访,主要是对贫困户的家庭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的了解掌握,而这次更侧重于贫困户自己的脱贫规划以及征求对我们工作队前期驻村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队长杨平福和队员汪滨的走访户在3组和4组,我的在2组,村里的组级路未硬化,路况很糟,我们只能靠步行。说是步行,其实就是上坡下坡,或者在山林中穿梭,我笑着说:“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2组大部分在海拔600米以下,适宜发展柑桔,这里以前也曾发展过,但因农户们不懂技术,又没有加强管理,基本没有收益。这次水田坝乡政府专门为该村制定了柑桔发展规划,免费提供苗木、肥料和技术指导。本月刚组织了一次柑桔栽培技术的现场会,现在又是移栽苗木的最后时间,农户负责挖“窝子”,政府免费发放树苗和肥料。这么好的政策,乡亲们积极性很高,70多岁的老人都在地里忙碌着。种好柑桔,发展主导产业,才是脱贫致富的根本。
几天下来,在我走访的贫困户中,有的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的却显得有些迷惘。我深深懂得乡亲们因为贫困带给他们的无奈与无能为力。交通不便,产业发展薄弱,年轻人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多是年老和体弱的人。我一边给乡亲们宣传现在开展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一边帮他们树立信心,鼓励他们抓住现在的好时机,不要自我放弃。每个人都有过上好日子的权利,对他们而言,“好日子”靠的是好政策和他们勤劳的双手,还有脱贫致富的坚定信念。
乡村里的夜晚似乎来的比城市的要早,写到这里,抬头一看,天已披上了黑色的薄纱,一天又结束了。来这里的这段时间,除了会牵挂家里2岁多的儿子,我已习惯了这里的寂静。作为一名母亲,或许我是不称职的,但是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些“扶贫人”做的一点工作,能让这里更多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好的教育和生活。
如今整个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变得焕然一新,散发出它独特的魅力。
我的姐姐是一名党员,她有一次正在翻阅档案,了解农村近几年的状况,我出于好奇于是打开看了才知道档案中的故事是多么的惊天地泣鬼神。虽然档案的外表很朴素,只是简单的几张略显陈旧的纸张,可是却记载着领导们和干部们十几年来历经千辛万苦,沥尽心血想出的脱贫政我想就是这一份有着历史感的资料,仿佛让我想起了那一个个领导干部们忙碌的身影。
他们必须保持对工作认真的态度,完成事情给农民招揽更多的福利,为人民造福的积极性。
近几年来,农村家家户户的生活日益好转,很多平民从几平方破烂不堪的房子铸成了一座又一座宽敞明亮的房子。使国家的这条脱贫路为平民减少了很多的负担,让他满分作文网们住在新房子过着比较安定的生活,让他们露出会心的微笑,这微笑也足以证明这项措施做得好,做得完美。不仅如此,这几年农村的马路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从当时凹凸不平的泥巴路到现在笔直宽敞的马路,让人民在路上走的安心踏实。再也没有发生惨痛的事故,并且还帮助很多人解决就业困难,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还会一些生活贫困的家庭子女提供了就学机会,让他们不为学费所担忧。
也正因为这些政策才为人民提供了帮助,得到人民的认可,可是却不求回报,默默无闻的奉献。
这条脱贫路是农民百姓们一起见证的,也见证了农村从以前的落后到现在的先进。让平民百姓过着那么好的生活,想有这么好的待遇,让人民们更加安居乐业,这条脱贫路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我们大家一起携手共创小康社会。
我的家乡在者东镇樟盆村。在我的印象中,家乡是贫穷落后的地方: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穿过村子,干季车子路过灰尘白土,雨季道路泥泞不堪,人们出行很不方便。村子里的人们住在低矮的土坯房里,院子也是土地板;那里一下雨就满地烂泥,一出门就踩的满脚是烂泥。环境卫生也非常的糟糕,村子里、路边到处是垃圾,有的人家还没有厕所,随地大小便……
今年暑假,我回到家乡,发现家乡变了样:公路变了,从镇到村,从村到组,到人家,都铺通了水泥路,道路四通八达,人们出行也方便多了。房子也变了,低矮的土坯房变成了砖房和楼房,院子也铺成了水泥地板。环境卫生也进行了整治,村子里建起了垃圾池,人们把垃圾都放在垃圾池里。没有厕所的人家也建起了厕所,人们也不在随地大小便了。在这短短两年内,家乡的人们走出了过去的困境,开始了新的生活。
村里还建起了活动室:一间漂亮的房子,宽阔的操场,高高的围墙,还有公共厕所,四盏太阳能路灯安装在活动室的四周,一到晚上,路灯照亮了活动广场;平时村民们在这里开会,节日里来这里娱乐。
光缆线架到了家乡,宽带网进入了农村家庭。有的人家里也增添了电脑、WLAN等新的电器。
变了!变了!公路变好了,住房改善了,环境变美了。我问爸爸:“在这短短的两年中我们的家乡为什么变化那么大呢?”爸爸说:“是党的好政策改变了我们的家乡。”
我想,在新时代党的好政策下,在家乡人民的辛勤劳动中,我的家乡会变得更加的美丽,人们的生活会更加的幸福美好。不久的将来,家乡会变成新时代的美丽乡村。
我爱我的家乡!
脱贫攻坚工作已经上看一个新台阶,回顾五年的工作历程,有苦有乐。总的来说,脱贫攻坚是关涉人民幸福、国家发展的大事,这项工作容不得半点瑕疵,作为一名党员的我于20_年8月被派驻00村开展扶贫工作,任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从00向村干部身份转变,深感责任重大,有句话说的好:“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既然选择了漫漫帮扶路,我们定会风雨兼程,5年来心里总牵挂着建泉的村村落落、家家户户,几许牵挂,几许砥砺前行,迎来的是全面脱贫的佳绩。
一、讲政策、访民情,扶贫路上风雨兼程
全村40多户贫困户,帮扶初,可以说是一头雾水,帮扶任务着实不小,面对困难我们知难而上,首先熟悉掌握帮扶相关政策,因为驻村扶贫的对象是贫困群众,掌握贫困群众家庭生产生活实情是开展好驻村工作的前提,为提高帮扶工作的积极性和实效性,找准工作切入点,我把自己融入群众中,经常走村入户和群众进行交流和沟通,了解贫困户家庭年收入情况、居住条件,残疾重病、子女教育、生活困难等情况,根据每户实际情况详细填写登记表格,可以说一表在手,事半功倍。扶贫路上,处处充满艰辛,记得前年冬天在迎接上级评估检查时,我们起早贪黑冒着雨雪入户和贫困户促膝相谈,一项一项了解贫困户各类优惠政策知晓度,忙到深夜是常有的事,走家串户把党对贫困户的丝丝关爱注入他们的心田,让他们感党恩,鼓足劲,脱贫也脱志。交心的帮扶达到了相互感动的效果,贫困户配合工作,驻村干部思想上也不松劲,干劲再加码,发挥实干精神,认真核对村级扶贫档案和贫困户一户一档,确保资料详实,数据准确,通过积极宣传上级关于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战略部署和各项惠民政策、健康扶贫政策和加强感恩教育,提高了贫困群众对政策的知晓率,切实转变了部分贫困户“坐等靠要”的思想观念,群众参与脱贫的积 极性进一步发挥,自我发展,摆脱贫困的愿望更加强烈,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扶贫工作,形成了推进脱贫攻坚的工作合力。
二、定规划、兴产业,因户施策帮出成效
掌握贫困户实情后,我们根据每户致原因,逐年制定计划,理出详细的脱贫方案。围绕“抓产业,促脱贫”的既定目标,协助村委会在原定的“一户一策”帮扶措施上,结合贫困户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了产业发展帮扶措施,制定了符合户情、可操作、能实施、能见效的产业发展计划,
20_年,在原定帮扶措施上,针对他家产业发展情况,帮助他重新确定了产业发展计划。他将自己承包的荒山进行了开垦,购置了小型农机,种植了花椒树5亩,并在花椒树空隙种植丹参药材3亩、红薯5亩,先后到石桥驿镇花椒种植大户,仙居黑峪村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学习,掌握种植技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地里种植的作物长势良好。何德兴到村委会对村干部和驻村队员说:“在村和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我儿子现在变得勤奋上进了,自己出去打工赚钱了,且政府部门对我们家实施了产业扶持奖补,落实了残疾补贴,对孙女上学给予了教育资助,又安排我在村里搞环境保洁增加收入,一系列帮扶,我们家庭经济状况得到了明细好转,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提升,目前家中不存在困难,特申请脱贫”。在知晓这一情况后,我们通过对他核算收入,实地检查等方式对他家是否达到脱贫标准进行考核,通过考核发现,何德兴已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37元,达到了脱贫标准。
目前,引导29户贫困户种植丹参、花椒、红 苕64亩,养殖龙虾5亩,养鱼8亩,种植蔬菜10亩,为确保产业顺利推进实施,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组织带领部分贫困户到药材种植基地参观学习,通过技能培训、强化思想引导,进一步推动了产业发展,规范产业以奖代补,打破分配平均主义,实行多劳多奖,将村光伏发电收益按发展产业情况进行奖补,对上级产业项目资金按种植面积进行奖补,增强贫团户发展产业的 积权性和可持续性,确保贫困户脱贫后续稳定增收,截止20_年底,全村40户贫困户106人全部实现了按期脱贫,先后有7户贫困户被评为区级“脱贫十星级文明户”,“脱贫模范”。 三、引项目、筹资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与广大农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由于受地理自然条件的影响,部分村民小组农田用水难、沟渠老化,道路不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求,而且经常引发村民为放水发生矛盾和上访,进而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无财力投入,必须依托上级各部门支持,为此,几年来协助村两委多方争取项目,共筹集建设资金800多万元,先后进行了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5公里,沟渠硬化1万多米,新建泵站2座,农网改造新增变压器2台,完成了全村自来水管网安装,维修改建村办公楼,建40千瓦光伏发电站,集镇安装路灯140盏,药材红薯种植等项目。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生产灌溉难、用电难、出行难等问题。
四、送信息、送岗位、拓宽务工就业渠道
解决贫困户家庭成员就业,是变“输血型”扶贫为“造血型”扶贫的重要方式,对大多数有劳动力的贫困家庭来说,外出务工就业,就能增加收入,迅速摆脱贫困。为搭建好务工就业平台,我们一户一户上门,准确掌握贫困家庭成员已就业和未就业的基本情况。组织贫团户中有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意愿的人员,参加市区的“春风行动网络招聘会”,支持鼓励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并对贫困户劳动力就 业转移情况进行登记注册,今年向贫困户落实公益性岗位9人(保洁员、道路养护、河道管护等),推荐贫困户8人在专业合作社务工,贫困户家庭成员26人也在省内外及周边厂矿企业实现务工就业。五、严修身、强党性,全力做好脱贫攻坚
以党建促脱贫,发挥好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离不开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头,为了抓好这个“龙头”,我们以“强严树”活动为抓手,召开村两委和党员动员会,制定了实施方案,定期组织集中学习,检查党员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讲党课,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活动,让每个党员都有所学,有所思,把理论学习转化到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具体工作中,在扶贫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对接贫困户的重点工作上与村两委班子沟通,推进村务、党务公开。增强联系村党组织,发展经济服务群众的动力。每个党员干部都是闪光点,把劲使足了,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就能取得阶段性成果。
六、细微处、显大爱,脱贫攻坚暖人心
回顾驻村帮扶工作,我们几多感慨,点点滴滴都显爱,通过驻村帮扶增进了干群关系,把党的为民情怀播撒到群众心间,每个驻村干部带着感情设身处地为帮扶户排忧解难,把帮扶户的事当自己的事干,当事业干,从点滴小事做起,主动上门服务,帮助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落实补助资金,办理学生资助手续,协助做好五保、低保、残补核查申报,协调相关部门开展技能培训,推荐安置就业岗位,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大米、面粉、面条、食用油,过冬棉衣被子等物资和慰问金,免费为贫困户发谷种、种植肥,拉近了干群关系,又为贫困户尽了一点绵薄之力,减轻了贫困户思想和经济负担,天寒人心暖,几年来,奔走在精准扶贫工作路上,与南桥村40户贫困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贫困户的一句感谢,使得扶贫工作怎么辛苦都是值得的。
风雨之后见彩虹,选择了驻村扶贫工作,我们定会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再创佳绩。
7月3日上午,葛店开发区税务局驻田岭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张士杰和村干部如往常一样来到钟荆城家,看望其妻精神状况和他的工作情况。
正巧钟荆城值完晚班,骑车从人福辅料回到家中。“现在好了,工作离家近不仅能照顾爱人,每个月还能挣1500块钱,加上各种补贴,日子越过越好,这多亏了驻村工作队帮我找了这么个工作。”钟荆城对“第一书记”张士杰说到。
钟荆城是田岭村的贫困户,家中就他和妻子两人,爱人精神方面有障碍,而钟荆城前些年因胸椎压迫神经动了手术,身体情况一直不好,行走时间一长就容易手脚发麻,影响工作生活。
钟荆城之前曾在一家单位工作,每月也有一两千元收入,但后来手脚发麻情况加重,辞工在家休养。情况好转后就向驻村工作队表示希望能帮助他寻找一个离家近、又不太费力的保安工作。
为帮助钟荆城一家脱贫,驻村工作队多次上门了解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为其制定扶贫方案。
“钟荆城既然想找一个离家较近的保安工作,我们就协调联系周边企业帮他找一个适合的工作,刚好人福辅料有招保安的计划,我们就联系推荐钟荆城去了。”张士杰介绍。
保安工作两班倒,钟荆城每天骑着电动车不过十多分钟就能到企业,他说这也方便他照顾妻子。上夜班,需要在厂区巡逻,对钟荆城而言路程不算短,他常常走到一半就要休息片刻,同事们劝他,他还是坚持巡逻。“有手有脚就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给国家添负担。”钟荆城说。
现在钟荆城在企业当保安,加上各类补贴收入也是有了保障,还能照顾家里,夫妻俩的日子也慢慢好转。张士杰说:“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为贫困户搭建就业桥梁是帮助贫困户走出贫困的有效途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始终离不开先进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中国自古以来,也从来不缺先进典型,往往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强盛、人民的安康也是靠着先进的力量,从自身做起,从而带动身边人和整个社会,感染、号召、传播,在实干中示范,在示范中引领,在引领中推动,中国_由弱变强、由小变大,不正是因为靠着一代又一代优秀_员接续努力、不断奋斗而来的么。
需要提及的是,“全国脱贫攻坚奖”是一项针对全国范围内的奖项,不管是基层一线的“第一书记”,还是承担扶贫工作的牵头部门,抑或是社会对扶贫工作贡献突出的社会各界人士,但凡在脱贫中有较大贡献的,都在评选表彰范围内,这也与全社会共同扶贫的基本原则相吻合。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四类奖项各有侧重、各有特点、各有针对。通过从下至上推进、层层筛选、严格把关,让先进典型浮出水面,让榜样的力量扩散成为整个社会的总体力量。
一大早,大家集中在村委会办公室,继续精准扶贫数据录入。大家还展开了录入竞赛,最后还是市_的高梅玲科长技高一筹,以录入45份调查表的成绩,摘得桂冠!奖品就是——长茂司村一组的信息录入任务!在昨天录入七组31份贫困户数据的基础上,不到12点我也把七组39个贫困户的信息全部录入完成,还甄别筛查出两户重复信息,完成任务后,主动请缨又接下了三组贫困户信息录入任务,大家全力开动,都想早日把信息全部规范化、数据化,午饭还是在村胡书记的催促下,才简单地吃了两口,不到下午2点,又都坐在电脑前继续工作,在信息录入的过程中,大家发现农户收支情况调查表,收入项多于支出项,支出项多集中在生产支出上面,而医疗、学费和人情往来,在调查表上却并没有反应,恰恰这几项是农村家庭较大的开支和付出,有待以后表格完善改进。
在进行数据录入的时候,还发生了一段小插曲,以前几名修路的村民来村委会结算工钱,因为工程量和人工费的计算方式不同,引起了争议,村胡书记和村左主任,耐心算细账,以亲临修路现场的底气摆事实、说道理、算人工、测土方、守规矩、讲人情,既有坚持原则的寸步不让,也有推心置腹的交心谈心,在理性分析和感_流后,几位修路村民终于笑逐颜开,得到了满意结果,结算了应得的工钱。我们工作队不禁为两位村干部暗树大拇指,别看村胡书记平时笑呵呵,万事好商量;村左主任往常似家人,称兄又道弟,该坚持原则时还真不含糊!暨坚守了底线又不激化矛盾,还能得到皆大欢喜的结果,这种功夫不是纸上谈兵得来,也不是坐在办公室喝茶聊天凭空生出,而是真正的与基层群众站在一块、干在一起、想在一处才能修炼成功,这不正是“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体现和深刻践行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长茂司村不仅能得到土蜂毫不留情的馈赠,也能学到为民谋利益、办实事的真功!真是不虚此行、不负年华。
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保合少镇距市区28公里,东与卓资县接壤,北与武川县毗邻,西和南同赛罕区的巴彦镇、榆林镇交界。辖区面积平方千米,辖11个行政村,65个自然村,大多自然村位于大青山深处。现享受扶贫政策人员72户173人。
一个人患病就可能让一个家导致贫困,对一个刚脱贫家庭因为一场病,又可能会将家庭推向贫困的深渊。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现阶段健康扶贫工作的主要任务。至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慧同志责任上肩,按照呼和浩特市新城区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要求把健康扶贫工作提高到政治站位,立即行动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健康扶贫工作任务,随即成立健康扶贫领导小组。他带领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辖区乡村医生全面落实健康扶贫任务,心怀大爱,用精湛的医术为贫困群众解除病痛,用医者仁心温暖一个个苦涩的家庭。
20_年,刘慧在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任院长一直至今,除日常繁忙的行政工作外,他还是卫生院的一名全科医生。生在农村的他,毕业后踏着父亲行医的足迹,背起了沉甸甸的药箱,接过服务村民的接力棒,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一直扎根在基层。
黄花窝铺村,是呼和浩特新城区最偏远的一个山村,每周二是刘慧和他的医疗团队来这里每月巡诊日子。
陈大爷因脑梗死后遗症卧床多年,刘慧每次来一进他家,关切地问询病情,老人总会感动地热泪盈眶,说不出话来,刘慧立刻就为老人做检查,调配药方,叮嘱老人按时吃药,并开导老人。
像这样来偏远山村出诊,刘慧记不清自己出诊了多少次,救治了多少病人,但被他救治的每一位病人都记住了有一位“刘大夫”经常来给他们看病,村民们一见“刘大夫”来,格外亲切,格外温暖。
刘慧行医,不忘初心,始终切实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他对待患者从没有因贫爱富区别对待,从没有因某个患者贫困,一时付不起医药费,而将他拒之门外。健康扶贫开展之初,有一村民李老汉因患冠心病就诊多年,累计住院自付300余元诊疗费,因贫困无力偿还,后来从家里拉来了小麦,希望以此抵债。刘慧笑着对他说,我们收了你的粮食,你家里那么多人吃什么啊?刘慧不仅要他的小麦还用自己微薄的收入为李老汉垫付了所欠的医药费。据我所知,像这样因家庭困难付不清医药费的患者很多,在刘慧的开诊所时欠账账本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村民几十块、几百块的欠账消了又写,写了又消。他不在乎患者欠多少医药费,而在乎的是患者病好了没有!他始终有一颗牵挂患者健康的仁爱之心。
刘慧医术精,人品好,医德高,医风正,心系百姓,把中医药的简、便、廉、验等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解决当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上树起了一面永恒的旗帜。
至健康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刘慧带领新城区保合少镇卫生院全体干部职工、辖区乡村医生全面落实帮扶任务。每个星期五是刘慧带领卫生院医生出诊的日子。每到这一天,无论刮风 下雨,无论路途多远或难走,他都会和同事们克服困难,坚持去建档立卡的村民家巡诊,关注患病群众病情是否好转,贫困家庭有没有新患病人员?患者是否享受到健康扶贫帮扶政策,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更是格外照顾。
20_年6月18日,刘慧在巡诊返回卫生院的途中,因疲劳,汽车在小路侧翻,损毁严重,经过这件事,大家都劝他别下乡了,但他却丝毫没有退缩,依旧坚持走在健康扶贫第一线。
在健康扶贫工作开展的这几个年头里的,刘慧走过了11个行政村,38个自然山村,跋涉了8万余公里,走村入户上千家,为上万村民看过病,他的到来,为患病村民带来了健康的希望和温暖,也送来党和政府的关怀。
刘慧与村民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村民看病乐此不疲,他总是说:“为患者服务,我不图名利。面对他们期盼和信赖的眼神,我只有做好本职工作,为患者看好病,暖了他们的心,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这就是我所经历的脱贫攻坚故事,一个有关于一名基层好大夫的故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